表面摩擦与磨损综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面摩擦与磨损

摘要:简要介绍了摩擦与磨损的定义,摩擦的分类及评价方法;磨损的分类及评价方法;磨损的评价方法;抗摩擦磨损表面强化技术。

关键词:摩擦;磨损;表面

1 引言

摩擦与磨损是自然界存在的普遍现象, 摩擦对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有利有弊, 而磨损却是有百害而无一利。摩擦与磨损对能源及材料的消耗是相当可观的, 据粗略估计, 有

1/3 ~ 1/2的能源消耗于磨损, 而磨损又常常是机器零部件失效的主要原因。

摩擦与磨损是发生在相互接触并相对运动的两个固体表面之间, 因此接触表面的特性, 诸如表面粗糙度及硬度等与摩擦、磨损关系密切。有些表面特性是由材料的本性决定的, 此外, 还可以采用各种方法对材料表面进行改性, 其中表面处理技术中的电镀及复合镀等则是常用的手段。在制备减摩及耐磨镀层时需进行检测, 因此, 有必要对摩擦及磨损的定义、产生原因和测试方法等有一定程度的了解[1]。

2 摩擦与磨损的定义

摩擦的定义是: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在外力的作用下发生相对运动或者相对运动趋势时,在切相面见间产生切向的运动阻力,这一阻力又称为摩擦力。磨损的定义是:任一工作表面的物质,由于表面相对运动而不断损失的现象。

据估计消耗在摩擦过程中的能量约占世界工业能耗的 30%。在机器工作过程中,磨损会造成零件的表面形状和尺寸缓慢而连续损坏,使得机器的工作性能与可靠性逐渐降低,甚至可能导致零件的突然破坏。人类很早就开始对摩擦现象进行研究,取得了大量的成果,特别是近几十年来已在一些机器或零件的设计中考虑了磨损寿命问题。在零件的结构设计、材料选用、加工制造、表面强化处理、润滑剂的选用、操作与维修等方面采取措施,可以有效地解决零件的摩擦磨损问题,提高机器的工作效率,减少能量损失,降低材料消耗,保证机器工作的可靠性[2]。

3 摩擦的分类及评价方法

在机器工作时,零件之间不但相互接触,而且接触的表面之间还存在着相对运动。从摩擦学的角度看,这种存在相互运动的接触面可以看作为摩擦副。有四种摩擦分类方式:按照摩擦副的运动状态分类、按照摩擦副的运动形式分类、按照摩擦副表面的润滑状态分类、按照摩擦副所处的工况条件分类。这里主要以前三种方式介绍分类[3]。

3.1 按摩擦副的运动状态分类

(1)静摩擦,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在外力作用下, 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产生的摩擦叫静摩擦。

(2)动摩擦,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在外力作用下, 发生相对运动时产生的摩擦叫动摩擦。通常动摩擦力比静摩擦力要小。

3.2 按摩擦副的运动形式分类

(1)滑动摩擦,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表面在外力作用下, 相对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叫做滑动摩擦。

(2)滚动摩擦,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在力矩作用下, 一物体沿与另一相接触物体表面滚动时产生的摩擦叫滚动摩擦[4]。

3.3 按照摩擦副表面的润滑状态分类

3.3.1 干摩擦

当摩擦副表面间不加任何润滑剂时,将出现固体表面直接接触的摩擦,工程上称为干摩擦。此时,两摩擦表面间的相对运动将消耗大量的能量并造成严重的表面磨损。这种摩擦状态是失效,在机器工作时是不允许出现的。由于任何零件的表面都会因为氧化而形成氧化膜或被润滑油所湿润,所以在工程实际中,并不存在真正的干摩擦。

3.3.2 边界摩擦

当摩擦副表面间有润滑油存在时,由于润滑油与金属表面间的物理吸附作用和化学吸附作用,润滑油会在金属表面上形成极薄的边界膜。边界膜的厚度非常小,通常只有几个分子到十几个分子厚,不足以将微观不平的两金属表面分隔开,所以相互运动时,金属表面的微凸出部分将发生接触,这种状态称为边界摩擦。当摩擦副表面覆盖一层边界膜后,虽然表面磨损不能消除,但可以起着减小摩擦与减轻磨损的作用。与干摩擦状态相比,边界摩擦状态时的摩擦系数要小的多。

在机器工作时,零件的工作温度、速度和载荷大小等因素都会对边界膜产生影响,甚至造成边界膜破裂。因此,在边界摩擦状态下,保持边界膜不破裂十分重要。在工程中,经常通过合理地设计摩擦副的形状,选择合适的摩擦副材料与润滑剂,降低表面粗糙度,在润滑剂中加入适当的油性添加剂和极压添加剂等措施来提高边界膜的强度[5]。

3.3.3 流体摩擦

当摩擦副表面间形成的油膜厚度达到足以将两个表面的微凸出部分完全分开时,摩擦副之间的摩擦就转变为油膜之间的摩擦,这称为流体摩擦。形成流体摩擦的方式有两种:一是通过液压系统向摩擦面之间供给压力油,强制形成压力油膜隔开摩擦表面,这称为流体静压摩擦;二是通过两摩擦表面在满足一定的条件下,相对运动时产生的压力油膜隔开摩擦表面,这称为流体动压摩擦。流体摩擦是在流体内部的分子间进行的,所以摩擦系数极小。

3.3.4 混合摩擦

当摩擦副表面间处在边界摩擦与流体摩擦的混合状态时,称为混合摩擦。在一般机器中,摩擦表面多处于混合摩擦状态。混合摩擦时,表面间的微凸出部分仍有直接接触,磨损仍然存在。但是,由于混合摩擦时的流体膜厚度要比边界摩擦时的厚,减小了微凸出部分的接触数量,同时增加了流体膜承载的比例,所以混合摩擦状态时的摩擦系数要比边界摩擦时小得多[6]。

4 磨损的分类及评价方法

摩擦副表面间的摩擦造成表面材料逐渐地损失的现象称为磨损。零件表面磨损后不但会影响其正常工作,如齿轮和滚动轴承的工作噪声增大,而承载能力降低,同时还会影响机器的工作性能,如工作精度、效率和可靠性降低,噪声与能耗增大,甚至造成机器报废。通常,零件的磨损是很难避免的。但是,只要在设计时注意考虑避免或减轻磨损,在制造时注意保证加工质量,而在使用时注意操作与维护,就可以在规定的年限内,使零件的磨损量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就属于正常磨损。另一方面,工程上也有不少利用磨损的场合,如研磨、跑合过程就是有用的磨损。

4.1 磨损过程分析

工程实践表明,机械零件的正常磨损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初期磨损阶段、稳定磨损阶段和剧烈磨损阶段。

(1)初期磨损阶段

机械零件在初期磨损阶段的特点是在较短的工作时间内,表面发生了较大的磨损量。这是由于零件刚开始工作时,表面微凸出部分的曲率半径小,实际接触面积小,造成较大的接触压强,同时曲率半径小也不利于润滑油膜的形成与稳定。所以,在开始工作的较短时间内磨损量较大。

(2)稳定磨损阶段

经过初期磨损阶段后,零件表面磨损的很缓慢。这是由于经过初期磨损阶段后,表面微凸出部分的曲率半径增大,高度降低,接触面积增大,使得接触压强减小,同时还有利于润滑油膜的形成与稳定。稳定磨损阶段决定了零件的工作寿命。因此,延长稳定磨损阶段对零件工作是十分有利的。工程实践表明,利用初期磨损阶段可以改善表面性能,提高零件的工作寿命。

(3)剧烈磨损阶段

零件在经过长时间的工作之后,即稳定磨损阶段之后,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磨损速度急剧加快,磨损量明显增大。此时,零件的表面温度迅速升高,工作噪声与振动增大,导致零件不能正常工作而失效。在实际中,这三个磨损阶段并没有明显的界限[7]。

4.2 磨损的分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