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轴传感器工作原理.
光电式曲轴位置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光电式曲轴位置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光电式曲轴位置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是基于光学原理。
它包含一个发射器和一个接收器。
发射器会发出一束光线,经过一个旋转的转子,再被接收器接收。
由于转子上有一些特殊标记,在转动过程中会影响发射光线的强度,所以接收器会检测到光线强度的变化,从而推算出转子的位置。
光电式曲轴位置传感器的工作原理需要转子上有一个光栅,光栅上有一些特殊的标记。
当转子转动时,光栅上的标记会影响发射光线的强度,这样接收器就能够检测到光线强度的变化。
通过对检测到的光线强度的变化进行分析,可以得到转子的转动角度和转速。
光电式曲轴位置传感器通常采用两种技术:一种是采用光电效应技术,另一种是采用光学技术。
光电效应技术采用光电效应原理,即将光能转换成电能。
光学技术采用光学原理,即通过对光线的反射、折射等现象进行检测。
光电式曲轴位置传感器具有高精度、高灵敏度、长寿命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
磁感应式曲轴位置传感器的结构原理与检修-精选资料

磁感应式曲轴位置传感器的结构原理与检修曲轴位置传感器又称为发动机转速与曲轴转角传感器,其功用是采集曲轴转动角度和发动机转速信号,并输入控制单元,以便确定点火时刻和喷油时刻。
曲轴位置传感器工作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发动机的启动性能。
一、磁感应式传感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磁感应式传感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
传感器主要由信号转子、传感线圈、永久磁铁和磁轭组成。
磁力线的路径是:永久磁铁的N极→定子与转子间的气隙→转子凸齿→转子凸齿与定子磁头间的气隙→磁头→导磁板→永久磁铁S极。
当信号转子旋转时,磁路中的气隙就会周期性地发生变化,磁路的磁阻和穿过传感线圈磁头的磁通量随之发生周期性地变化。
根据电磁感应原理,传感线圈中就会感应产生交变电动势。
当信号转子按顺时针方向旋转时,转子凸齿与磁头间的气隙减小,磁路磁阻减小,磁通量增多,磁通变化率增大,感应电动势为正。
当转子凸齿接近磁头边缘时,磁通量急剧增多,磁通变化率最大,感应电动势最高。
当转子旋转到凸齿的中心线与磁头的中心线对齐时,转子凸齿与磁头间的气隙最小,磁路的磁阻最小,磁通量最大,磁通变化率为零,感应电动势为零。
当转子沿着顺时针方向继续旋转,凸齿离开磁头时,凸齿与磁头间的气隙增大,磁路的磁阻增大,磁通量减少,感应电动势为负值。
由此可见,信号转子每转过一个凸齿,就在传感线圈中产生一个周期的交变电动势即传感线圈输出端相应地输出一个交变电压信号。
图1 磁感应式传感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图a)凸齿接近磁头,E?0;b)凸齿正对磁头,E=0;c)凸齿离开磁头,E?01―信号转子;2―传感线圈;3―永久磁铁;4―磁轭二、桑塔纳2000GSi型轿车磁感应式曲轴位置传感器结构与工作原理1.桑塔纳2000GSi型轿车磁感应式曲轴位置传感器结构特点桑塔纳2000GSi型轿车磁感应式曲轴位置传感器安装在曲轴箱内靠近离合器一侧的缸体上,由信号发生器和信号转子组成,如图2所示。
信号发生器用螺钉固定在发动机缸体上,由永久磁铁、传感线圈和线束插头组成。
各曲轴传感器工作原理及检测方法

各曲轴传感器工作原理及检测方法一、磁脉冲式曲轴位置传感器的检测1、磁脉冲式曲轴位置传感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1)日产公司磁脉冲式曲轴位置传感器该曲轴位置传感器安装在曲轴前端的皮带轮之后,如图1所示。
在皮带轮后端设置一个带有细齿的薄圆齿盘(用以产生信号,称为信号盘),它和曲轴皮带轮一起装在曲轴上,随曲轴一起旋转。
在信号盘的外缘,沿着圆周每隔4°有个齿。
共有90个齿,并且每隔120°布置1个凸缘,共3个。
安装在信号盘边沿的传感器盒是产生电信号信号发生器。
信号发生器内有3个在永久磁铁上绕有感应线圈的磁头,其中磁头②产生120°信号,磁头①和磁头③共同产生曲轴1°转角信号。
磁头②对着信号盘的120°凸缘,磁头①和磁头③对着信号盘的齿圈,彼此相隔了曲轴转角安装。
信号发生器内有信号放大和整形电路,外部有四孔连接器,孔“1”为120°信号输出线,孔“2”为信号放大与整形电路的电源线,孔“3”为1°信号输出线,孔“4”为接地线。
通过该连接器将曲轴位置传感器中产生的信号输送到ECU。
发动机转动时,信号盘的齿和凸缘引起通过感应线圈的磁场发生变化,从而在感应线圈里产生交变的电动势,经滤波整形后,即变成脉冲信号(如图2所示)。
发动机旋转一圈,磁头②上产生3个120°脉冲信号,磁头①和③各产生90个脉冲信号(交替产生)。
由于磁头①和磁头③相隔3°曲轴转角安装,而它们又都是每隔4°产生一个脉冲信号,所以磁头①和磁头③所产生的脉冲信号相位差正好为90°。
将这两个脉冲信号送入信号放大与整形电路中合成后,即产生曲轴1°转角的信号(如图3所示)。
产生120°信号的磁头②安装在上止点前70°的位置(图4),故其信号亦可称为上止点前70°信号,即发动机在运转过程中,磁头②在各缸上止点前70°位置均产生一个脉冲信号。
曲轴位置传感器 原理

曲轴位置传感器原理
曲轴位置传感器是一种用于测量发动机曲轴位置的装置。
其原理是利用磁场感应或光学原理来检测曲轴的旋转角度和速度。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曲轴位置传感器原理:
1. 磁电感应原理:曲轴上安装有一个磁铁,而传感器附近有一个磁场感应装置,当曲轴旋转时,磁铁的位置变化会导致磁场感应装置的输出信号的改变,从而实现对曲轴位置的测量。
2. 霍尔效应原理:曲轴上安装有一个或多个磁铁,传感器附近有一个或多个霍尔传感器,这些传感器可以检测到磁场的变化。
当曲轴旋转时,磁铁的位置变化会导致霍尔传感器的输出信号的改变,从而实现对曲轴位置的测量。
3. 光学原理:曲轴上安装有一个齿轮或光栅,传感器附近有一个光源和光电二极管。
当曲轴旋转时,齿轮或光栅会使光束被挡住或透过,从而改变光电二极管的接收光强度,通过测量光电二极管的输出电压或电流变化来实现对曲轴位置的测量。
总之,曲轴位置传感器通过检测曲轴上的磁场、光学或光栅等物理量的变化来测量曲轴的位置和速度。
这些传感器可以将测量结果发送给控制系统,以实现精确的发动机控制和监测。
曲轴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曲轴传感器的工作原理1. 引言曲轴传感器是一种用于测量发动机转速和位置的重要传感器。
它通过检测曲轴上的运动来提供准确的引擎转速信号,为发动机控制系统提供必要的数据。
本文将详细介绍曲轴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2. 曲轴传感器的基本原理曲轴传感器基于磁敏效应工作,利用磁场变化来检测和测量曲轴运动。
其基本原理如下:2.1 磁敏效应磁敏效应是指材料在外加磁场作用下产生电磁响应的现象。
常见的磁敏效应有霍尔效应、磁电阻效应和巨磁阻效应等。
在曲轴传感器中,通常采用霍尔效应。
2.2 霍尔效应霍尔效应是指当一个电流通过铺设在导体上的沿垂直方向施加的磁场时,导体两侧会出现电势差。
这个电势差称为霍尔电压,与施加的磁场强度成正比。
霍尔效应的基本原理如下:•当没有磁场作用时,电流通过导体时,两侧电势相等。
•当施加一个垂直于电流方向的磁场时,磁场会偏转电子运动轨迹,导致两侧电势不再相等。
•产生的电势差与施加的磁场强度成正比。
2.3 曲轴传感器结构曲轴传感器通常由霍尔元件、永久磁铁和信号处理电路组成。
其基本结构如下:•霍尔元件:霍尔元件是一种特殊的半导体材料,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稳定性。
它被放置在曲轴传感器中以检测曲轴上的运动。
•永久磁铁:永久磁铁产生一个稳定的磁场,用于激活霍尔元件并引起霍尔效应。
•信号处理电路:信号处理电路用于放大、滤波和解码从霍尔元件接收到的信号。
3. 曲轴传感器工作原理详解曲轴传感器工作过程可分为三个步骤:激活、检测和信号处理。
下面将详细介绍每个步骤的工作原理。
3.1 激活曲轴传感器中的永久磁铁产生一个稳定的磁场,这个磁场穿透到曲轴上。
当曲轴开始运动时,运动的金属齿轮或齿条会改变磁场的分布,从而引起霍尔元件周围的磁场变化。
3.2 检测当金属齿轮或齿条运动时,它会改变磁场分布,导致周围的霍尔元件受到影响。
由于霍尔元件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它能够检测到微小的磁场变化,并产生相应的电势差。
3.3 信号处理从霍尔元件接收到的电势差信号需要经过一系列的信号处理步骤才能得到准确可靠的转速和位置信息。
曲轴位置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曲轴位置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曲轴位置传感器是汽车发动机中的重要部件之一,它可以检测曲轴的旋转位置和速度,从而控制发动机的点火时间和燃油喷射量。
本文将详细介绍曲轴位置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
(1)霍尔元件霍尔元件是曲轴位置传感器的核心部件,它可以将磁场转换为电信号,从而检测曲轴的旋转位置和速度。
霍尔元件通常由多个磁敏电阻、磁敏二极管或磁敏场效应管组成,具有高精度、高灵敏度和高可靠性等特点。
(2)磁性齿轮磁性齿轮是一种具有一定数量的磁性齿的齿轮,通常与曲轴相连。
当曲轴旋转时,磁性齿轮也会旋转,从而产生交替的南北极磁场。
曲轴位置传感器通过检测磁场的变化来确定曲轴的旋转位置和速度。
(3)信号处理器信号处理器是曲轴位置传感器的控制单元,它负责接收、处理和解码霍尔元件输出的电信号,并将其转换为可供发动机控制单元使用的数字信号。
信号处理器通常采用数字电路或微处理器实现,具有高速度、高可靠性和低成本等特点。
曲轴位置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基于霍尔效应,即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金属或半导体中电子的自旋和电荷运动会发生变化,从而产生电势差。
当磁性齿轮旋转时,会产生交替的南北极磁场,从而使得霍尔元件输出的电信号发生变化。
通过检测这些信号的变化,曲轴位置传感器可以确定曲轴的旋转位置和速度。
(1)当曲轴转动时,磁性齿轮也会转动,从而使得磁场发生变化;(2)霍尔元件会检测到这些变化,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3)信号处理器会接收、处理和解码霍尔元件输出的电信号,从而确定曲轴的旋转位置和速度;(4)根据曲轴位置和速度的信息,发动机控制单元可以控制点火时间和燃油喷射量。
曲轴位置传感器广泛应用于汽车发动机系统中,它可以有效控制点火时间和燃油喷射量,从而提高发动机的性能和效率。
曲轴位置传感器还可以用于发动机运行状态的监测和诊断,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发动机故障,保证汽车的安全和稳定性。
曲轴位置传感器的性能直接影响到发动机的工作效率和环保性能。
在实际应用中,曲轴位置传感器要求具有高度的精度、可靠性和稳定性,能够适应不同环境和工况条件下的工作要求。
桑塔纳2000曲轴位置传感器工作原理

桑塔纳2000曲轴位置传感器是发动机管理系统中的重要部件,它通过检测曲轴的位置来帮助控制点火系统和喷油系统,从而保证发动机的正常运行。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介绍桑塔纳2000曲轴位置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一、传感器的位置和结构桑塔纳2000曲轴位置传感器一般安装在发动机的曲轴上方,它由一个铁芯和线圈组成。
当曲轴转动时,铁芯也会随之转动,从而改变线圈中的磁场,这种变化被传感器捕捉并传送给发动机控制单元(ECU)。
二、传感器的工作原理1. 磁阻效应桑塔纳2000曲轴位置传感器采用的是磁阻效应。
当曲轴转动时,铁芯会随之转动,改变线圈中的磁场,从而产生电磁感应。
传感器通过测量电磁感应信号的变化来确定曲轴的位置,然后传输给ECU。
2. 脉冲信号传感器产生的信号是以脉冲的形式传输的。
每个脉冲都代表着曲轴的一个特定位置,ECU通过接收这些脉冲信号来确定曲轴的转动速度和位置,从而控制点火系统和喷油系统的工作。
三、工作过程1. 曲轴位置检测当发动机启动时,曲轴开始转动,传感器会不断地检测曲轴的位置,并将其转换成脉冲信号传输给ECU。
2. 信号处理ECU接收到传感器发送的脉冲信号后,会对其进行处理和解码,确定曲轴的精确位置和转速,并根据这些信息来控制点火系统和喷油系统的工作。
3. 系统优化传感器工作原理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对发动机的工作效率和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传感器的工作原理需要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准确性,以确保发动机的正常运行。
四、应用场景桑塔纳2000曲轴位置传感器广泛应用于汽车发动机管理系统中,它能准确地检测曲轴的位置和转速,并将这些信息传递给ECU,从而帮助控制发动机的工作状态。
通过本文的介绍,相信读者对桑塔纳2000曲轴位置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这款传感器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对发动机的工作效率和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使用过程中需要保持良好的维护和保养。
希望本文能够对读者有所帮助。
桑塔纳2000曲轴位置传感器在汽车发动机管理系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汽车曲轴位置传感器工作原理

汽车曲轴位置传感器工作原理
汽车曲轴位置传感器是一种用于检测曲轴转动位置的传感器,它的工作原理基于霍尔效应。
该传感器通常由霍尔元件、磁铁和电子电路组成。
首先,霍尔元件是一种半导体器件,它具有特殊的电子结构,当有磁场作用于它时,会引发电子效应。
这意味着当磁场的方向和强度变化时,霍尔元件会产生相应变化的电压信号。
在汽车曲轴位置传感器中,磁铁通常安装在曲轴上,而霍尔元件则固定在发动机上。
当曲轴转动时,由于磁铁的存在,产生的磁场会传导到霍尔元件上。
这导致霍尔元件内部的电荷分布发生变化,从而产生电压信号。
通过电子电路对传感器产生的电压信号进行处理,可以得到曲轴当前的转动位置。
这些电路会将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并发送给发动机控制单元(ECU)进行进一步的处理。
ECU根据传感
器提供的曲轴位置信息来控制燃油喷射和点火时机等关键参数,以确保发动机的正常工作。
总结而言,汽车曲轴位置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是通过霍尔元件感知磁场,并将其转换为电压信号,最终提供曲轴位置信息给发动机控制单元。
这种工作原理的应用可以帮助发动机实现更精准的喷油和点火控制,提高燃油效率和减少排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曲轴传感器工作原理曲轴位置传感器是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中最主要的传感器之一, 它提供点火时刻 (点火提前角、确认曲轴位置的信号,用于检测活塞上止点、曲轴转角及发动机转速。
曲轴位置传感器所采用的结构随车型不同而不同, 可分为磁脉冲式、光电式和霍尔式三大类。
它通常安装在曲轴前端、凸轮轴前端、飞轮上或分电器内。
曲轴位置传感器是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中最主要的传感器之一, 它提供点火时刻 (点火提前角、确认曲轴位置的信号,用于检测活塞上止点、曲轴转角及发动机转速。
曲轴位置传感器所采用的结构随车型不同而不同, 可分为磁脉冲式、光电式和霍尔式三大类。
它通常安装在曲轴前端、凸轮轴前端、飞轮上或分电器内。
一、磁脉冲式曲轴位置传感器的检测1、磁脉冲式曲轴位置传感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1日产公司磁脉冲式曲轴位置传感器该曲轴位置传感器安装在曲轴前端的皮带轮之后,如图 1所示。
在皮带轮后端设置一个带有细齿的薄圆齿盘(用以产生信号,称为信号盘 ,它和曲轴皮带轮一起装在曲轴上,随曲轴一起旋转。
在信号盘的外缘,沿着圆周每隔 4°有个齿。
共有 90个齿,并且每隔 120°布置 1个凸缘,共 3个。
安装在信号盘边沿的传感器盒是产生电信号信号发生器。
信号发生器内有 3个在永久磁铁上绕有感应线圈的磁头,其中磁头②产生 120°信号,磁头①和磁头③共同产生曲轴 1°转角信号。
磁头②对着信号盘的120°凸缘,磁头①和磁头③对着信号盘的齿圈,彼此相隔了曲轴转角安装。
信号发生器内有信号放大和整形电路,外部有四孔连接器, 孔“1” 为 120°信号输出线,孔“2” 为信号放大与整形电路的电源线,孔“3” 为 1°信号输出线, 孔“4” 为接地线。
通过该连接器将曲轴位置传感器中产生的信号输送到 ECU 。
发动机转动时, 信号盘的齿和凸缘引起通过感应线圈的磁场发生变化, 从而在感应线圈里产生交变的电动势,经滤波整形后,即变成脉冲信号(如图 2所示。
发动机旋转一圈,磁头②上产生 3个 120°脉冲信号,磁头①和③各产生 90个脉冲信号(交替产生。
由于磁头①和磁头③相隔 3°曲轴转角安装,而它们又都是每隔 4°产生一个脉冲信号,所以磁头①和磁头③所产生的脉冲信号相位差正好为 90°。
将这两个脉冲信号送入信号放大与整形电路中合成后,即产生曲轴 1°转角的信号(如图 3所示。
产生 120°信号的磁头②安装在上止点前 70°的位置 (图 4 , 故其信号亦可称为上止点前 70°信号,即发动机在运转过程中,磁头②在各缸上止点前 70°位置均产生一个脉冲信号。
(2丰田公司磁脉冲式曲轴位置传感器丰田公司 TCCS 系统用磁脉冲式曲轴位置传感器安装在分电器内,其结构如图5所示。
该传感器分成上、下两部分,上部分产生 G 信号,下部分产生 Ne 信号,都是利用带有轮齿的转子旋转时, 使信号发生器感应线圈内的磁通变化, 从而在感应线圈里产生交变的感应电动势,再将它放大后,送入 ECU 。
Ne 信号是检测曲轴转角及发动机转速的信号,相当于日产公司磁脉冲式曲轴位置传感器的 1°信号。
该信号由固定在下半部具有等间隔 24个轮齿的转子(N0.2正时转子及固定于其对面的感应线圈产生(如图 6(a 所示。
当转子旋转时, 轮齿与感应线圈凸缘部 (磁头的空气间隙发生变化, 导致通过感应线圈的磁场发生变化而产生感应电动势。
轮齿靠近及远离磁头时, 将产生一次增减磁通的变化, 所以,每一个轮齿通过磁头时,都将在感应线圈中产生一个完整的交流电压信号。
N0.2正时转子上有 24个齿,故转子旋转 1圈,即曲轴旋转 720°时,感应线圈产生 24个交流电压信号。
Ne 信号如图 6(b 所示,其一个周期的脉冲相当于30°曲轴转角(720°÷24=30°。
更精确的转角检测, 是利用 30°转角的时间由 ECU 再均分 30等份, 即产生 1°曲轴转角的信号。
同理,发动机的转速由 ECU 依照 Ne 信号的两个脉冲(60°曲轴转角所经过的时间为基准进行计测。
G 信号用于判别气缸及检测活塞上止点位置, 相当于日产公司磁脉冲式曲轴位置传感器 120°信号。
G 信号是由位于 Ne 发生器上方的凸缘转轮(No.1正时转子及其对面对称的两个感应线圈(G1感应线圈和 G2感应线圈产生的。
其构造如图 7所示。
其产生信号的原理与 Ne 信号相同。
G 信号也用作计算曲轴转角时的基准信号。
G1、 G2信号分别检测第 6缸及第 1缸的上止点。
由于 G1、 G2信号发生器设置位置的关系, 当产生 G1、 G2信号时,实际上活塞并不是正好达到上止点(BTDC ,而是在上止点前 10°的位置。
图 8所示为曲轴位置传感器 G1、 G2、 Ne 信号与曲轴转角的关系。
2、磁脉冲式曲轴位置传感器的检测以皇冠 3.0轿车 2JZ-GE 型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中使用的磁脉冲式曲轴位置传感器为例说明其检测方法,曲轴位置传感器电路如图 9所示。
(1曲轴位置传感器的电阻检查点火开关 OFF ,拔开曲轴位置传感器的导线连接器,用万用表的电阻档测量曲轴位置传感器上各端子间的电阻值(表 1 。
如电阻值不在规定的范围内,必须更换曲轴位置传感器。
表 1 曲轴位置传感器的电阻值端子条件电阻值(ΩG1-G- 冷态 125-200热态 160-235G2-G- 冷态 125-200热态 160-235Ne-G- 冷态 155-250热态 190-290(2曲轴位置传感器输出信号的检拔下曲轴位置传感器的导线连接器, 当发动机转动时, 用万用表的电压档检测曲轴位置传感器上 G1-G-、 G2-G-、 Ne-G-端子间是否有脉冲电压信号输出。
如没有脉冲电压信号输出, 则须更换曲轴位置传感器。
(3感应线圈与正时转子的间隙检查用厚薄规测量正时转子与感应线圈凸出部分的空气间隙(图 10 ,其间隙应为 0.2-0.4mm 。
若间隙不合要求,则须更换分电器壳体总成。
二、光电式曲轴位置传感器1、光电式曲轴位置传感器的结构和工作(1日产公司光电式曲轴位置传感器的结构和工作日产公司光电式曲轴位置传感器设置在分电器内, 它由信号发生器和带缝隙和光孔的信号盘组成(图 11 。
信号盘安装在分电器轴上,其外围有 360条缝隙,产生1°(曲轴转角信号;外围稍靠内侧分布着 6个光孔(间隔 60° ,产生 120°信号,其中有一个较宽的光孔是产生对应第 1缸上止点的 120°信号的,如图 12所示。
信号发生器固装在分电器壳体上, 主要由两只发光二极管、两只光敏二极管和电子电路组成 (图 13 。
两只发光二极管分别正对着光敏二极管,发光二极管以光敏二极管为照射目标。
信号盘位于发光二极管和光敏二极管之间, 当信号盘随发动机曲轴运转时, 因信号盘上有光孔, 产生透光和遮光的交替变化, 造成信号发生器输出表征曲轴位置和转角的脉冲信号。
图 14所示为光电式信号发生器的作用原理。
当发光二极管的光束照射到光敏二极管上时, 光敏二极管感光而导通; 当发光二极管的光束被遮挡时, 光敏二极管截止。
信号发生器输出的脉冲电压信号送至电子电路放大整形后, 即向电控单元输送曲轴转角 1°信号和 120°信号。
因信号发生器安装位置的关系, 120°信号在活塞上止点前 70°输出。
发动机曲轴每转 2圈,分电器轴转 1圈,则 1°信号发生器输出 360个脉冲,每个脉冲周期高电位对应 1°,低电位亦对应 1°,共表征曲轴转角 720°。
与此同时, 120°信号发生器共产生 6个脉冲信号。
(2 “ 现代SONA TA” 汽车用光电式曲轴位置传感器的结构和工作“ 现代SONA TA” , 汽车光电式曲轴位置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与日产公司光电式曲轴位置传感器相似,其信号盘的结构稍有不同,如图 15所示。
对于带有分电器的汽车,传感器总成装于分电器壳内;对于无分电器的汽车,传感器总成安装在凸轮轴左端部(从车前向后看。
信号盘外圈有 4个孔, 用来感测曲轴转角并将其转化为电压脉冲信号, 电控单元根据该信号计算发动机转速,并控制汽油喷射正时和点火正时。
信号盘内圈有一个孔,用来感测第 1缸压缩上止点(在有些 SONA TA 车上,设有两孔,用来感测第 1、 4缸的压缩上止点,目的是为了提高精度 ,并将它转换成电压脉冲信号输入电控单元,电控单元根据此信号计算出汽油喷射顺序。
其输出特性如图16所示。
曲轴位置传感器的线路连接如图 17所示。
其内设有两个发光二极管和两个光敏二极管,当发光二极管照射到信号盘光孔中的某一孔时,光线便照射到光敏二极管上,使电路导通。
2、光电式曲轴位置传感器的检测(1曲轴位置传感器的线束检查图 18所示为韩国“ 现代SONA TA” 汽车光电式曲轴位置传感器连接器(插头的端子位置。
检查时, 脱开曲轴位置传感器的导线连接器, 把点火开关置于“ON” , 用万用表的电压档 (图 19测量线束侧 4#端子与地间的电压应为 12V ,线束侧 2#端子和 3#端子与地间电压应为 4.8-5.2V ,用万用表的电阻档测量线束侧 1#端子与地间应为0Ω(导通。
(2光电式曲轴位置传感器输出信号检测用万用表电压档接在传感器侧 3#端子和 1#端子上,在起动发动机时,电压应为0.2-1.2V 。
在起动发动机后的怠速运转期间, 用万用表电压档检测 2#端子和 1#端子电压应为 1.8-2.5V 。
否则应更换曲轴位置传感器。
三、霍尔式曲轴位置传感器的检测霍尔式曲轴位置传感器是利用霍尔效应的原理,产生与曲轴转角相对应的电压脉冲信号的。
它是利用触发叶片或轮齿改变通过霍尔元件的磁场强度, 从而使霍尔元件产生脉冲的霍尔电压信号,经放大整形后即为曲轴位置传感器的输出信号。
1、霍尔式曲轴位置传感器的结构和工作(1采用触发叶片的霍尔式曲轴位置传感器美国 GM 公司的霍尔式曲轴位置传感器安装在曲轴前端,采用触发叶片的结构型式。
在发动机的曲轴皮带轮前端固装着内外两个带触发叶片的信号轮, 与曲轴一起旋转。
外信号轮外缘上均匀分布着 18个触发叶片和 18个窗口,每个触发叶片和窗口的宽度为 10°弧长;内信号轮外缘上设有 3个触发叶片和 3个窗口, 3个触发叶片的宽度不同,分别为 100°、 90°和 110°弧长, 3个窗口的宽度亦不相同,分别为20°、 30°和 10°弧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