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氟丙烷灭火系统设计说明

合集下载

七氟丙烷灭火系统方案

七氟丙烷灭火系统方案
试验压力的10 %逐级升压,每级稳压3 min,直至试验压力。保压检查管道各处无变形,无泄漏 为合格。
1.5 灭火剂输送管道经水压强度试验合格后还应进行气密性试验,经气压强度试验合格且在试 验后未拆卸过的管道可不进行气密性试验。
1.6 灭火剂输送管道在水压强度试验合格后,或气密性试验前,应进行吹扫。吹扫管道可采用 压缩空气或氮气,吹扫时,管道末端的气体流速不应小于20 m/s,采用白布检查,直至无铁锈、 尘土、水渍及其他异物出现。
1.6 主要性能参数
2.5MPa级 4.2MPa级 5.6MPa级
公称压力(MPa)
2.5
4.2
5.6
最高工作压力(MPa) 充装量(Kg / m3) 喷头工作压力(MPa)
4.2 ≤1120 ≥0.6
6.7 ≤950(焊接瓶) ≤1120(无缝瓶)
≥0.7
8.0 ≤1080 ≥0.8
灭火设计浓度 安全泄放压力(MPa)
预制灭火系统启动操作方式 3.1系统动作程序
► 自动启动
从火灾探测报警、关闭联动设备以及释放灭火 剂均由系统自己完成,不需要人员介入的操作与控制 方式。
将灭火控制柜的控制方式转换开关拨至“自动” 状态,整个灭火系统处于自动控制状态。
►手动启动(紧急启动操作)
人员接到火灾自动报警信号后,经确认后再启动 手动按钮,通过灭火控制柜来操作联动设备以及释放灭 火剂的操作与控制方式。
管道的连接,当公称直径小于或等于80mm时,宜采用螺纹连 接;大于80mm时,宜采用法兰连接。 16、防护区内设置的预制灭火系统的充压压力不应大于2.5MPa 17、操作面距墙面或两操作面之间的距离,不宜小于1.0m,且不应 于储存容器外径的1.5倍。
致密性试验

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系统设计及安装说明

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系统设计及安装说明

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系统设计及安装说明一、设计依据1.《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 50370-20052.GB50263-2007《气体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二、设计条件1.本工程设无管网七氟丙烷灭火系统,保护2个防护区,共设置120L钢瓶6只;2.本系统按全淹没灭火方式设计,机房设计灭火浓度为8%,设计喷放时间为8秒,档案室设计灭火浓度为10%,设计喷放时间为8秒。

3. 无管网七氟丙烷管网系统储存容器的压力为2.5MPa.三、系统设计方案1.灭火机理七氟丙烷灭火剂是一种无色,无味、灭火后无固、液相残留物、不导电的气体。

化学分子式是CF3CHFCF3,分子量为170,密度大约为空气的6倍。

其灭火机理为一致化学链反应,还兼有以冷却、降低氧浓度的作用,其灭火机理及灭火效率与卤代烷“1301”相类似,对于A类、B类火灾均能起到良好得灭火作用。

2、基本设计参数假定所有保护区域内的可能出现的最低温度约为16℃,极端最高温度约为32℃,而在通常情况下的正常温度约为21℃。

防护区实际应用的浓度不应大于灭火设计浓度的1.1倍。

四、本系统具备的基本功能1.保护区域内具有独立的火灾自动探测、自动报警、灭火控制及气体灭火功能。

2.具有系统自动、手动两种电启动方式和人工应急强制启动方式。

3.在自动方式下,系统具备在两只不同类型火灾探测器复合动作的情况下,自动释放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的功能。

在开始释放气体前,具有0-30秒可调的延时功能,同时在保护区内外可发出声光报警,以通知人员疏散撤离。

4.在手动电启动方式下,人员可在保护区外,利用启动按钮启动七氟丙烷灭火设备,气体释放前同样具有延时声光报警功能。

(这种手动启动方式在自动状态下同时有效)。

5.在系统因电或控制装置故障等原因造成灭火装置无法电启动时,可以在瓶组间利用人工启动或机械的方式释放七氟丙烷气体灭火。

6.采用自动方式启动了气体灭火装置时,在开始释放前的延时阶段,可以在区域外利用手动紧急停止按钮,终止系统的进一步动作。

七氟丙烷有管网气体灭火系统技术方案设计

七氟丙烷有管网气体灭火系统技术方案设计

七氟丙烷有管网气体灭火系统技术方案设计七氟丙烷是一种常用的高效环保的无色、无味、无毒的气体灭火剂,广泛应用于各种场所的气体灭火系统中。

其特点为:具有优良的灭火性能、无残留物、对人体和环境无害、不导电、不产生氟化氢等。

下面将对七氟丙烷管网气体灭火系统技术方案进行设计,具体内容如下。

一、系统概述七氟丙烷管网气体灭火系统是一种自动化的灭火系统,通过连接各种传感器、控制器、阀门等组成的管网,全面覆盖灭火区域,实现对火灾的快速灭火。

其主要组成部分包括:七氟丙烷储存容器、七氟丙烷释放装置、监测系统、控制系统、通信系统等。

二、系统设计1.灭火剂储存容器:灭火剂储存容器采用高压钢瓶,容量根据灭火区域大小和灭火剂需求量来确定。

2.灭火剂释放装置:灭火剂释放装置主要包括压力减压阀、电磁阀、喷嘴等部分。

通过控制电磁阀的开启和关闭,控制七氟丙烷的释放。

3.监测系统:监测系统主要包括火灾探测器、温度传感器等。

通过这些传感器能够实时检测火灾发生,并向控制系统发送信号,触发灭火剂的释放。

4.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是整个灭火系统的核心部分,包括主控制面板、控制器等。

主控制面板能够实时监测灭火区域的状况,并控制灭火剂的释放和其他相关操作。

5.通信系统:通信系统将监测系统、控制系统等各个部分进行连接,实现各个部分之间的信息传递和数据交换。

6.管网设计:管网设计需要根据灭火区域的布局和特点来确定。

管网应该能够全面覆盖灭火区域,确保灭火剂能够迅速而均匀地释放。

同时,管网需要具备一定的消防防护性能,能够承受一定的水压和温度变化。

三、系统操作流程1.系统启动:当火灾发生时,监测系统检测到火灾信号后,发送信号给控制系统,控制系统通过电磁阀打开灭火剂的释放装置。

2.灭火剂释放:灭火剂经过管网释放到灭火区域,通过喷嘴喷洒到火灾点进行灭火。

3.灭火成功:灭火剂覆盖火灾区域,达到灭火效果后,系统停止灭火剂的释放。

4.复位操作:火灾被扑灭后,系统需要进行复位操作,关闭灭火剂的释放装置,并进行系统检修和维护。

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说明及技术要求

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说明及技术要求

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说明及技术要求一、设计依据1、GB50370-2005《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2、GB50263-97《气体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3、GB50166-92《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4、GA400-2002《气体灭火系统及零部件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5、GB50116-9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6、****应急设备有限公司产品样本。

二、设计内容对**********机房工程按照消防规范要求进行七氟丙烷自动灭火系统进行设计。

三、系统具备的基本功能1、保护区域内具有独立的火灾自动探测、报警及气体灭火功能;2、灭火系统具有自动、手动两种启动方式;3、在自动方式下,系统在感烟探测器和感温探测器复合动作的情况下,自动释放七氟丙烷气体灭火剂,在开始释放气体前,关闭非消防电源、空调系统,系统具有0-30s延时功能并同时在保护区内外可发出声光报警,以通知人员疏散撤离。

4、在手动启动方式下,人员可到保护区外,利用紧急启停按钮启动七氟丙烷气体灭会系统,气体释放前同样具有延时声光报警功能,气体释放后气指示灯发出警示提醒人员防护区内气体灭火剂喷放人员勿入。

四、设计条件1、防护区未独立封闭区间,环境温度200C,相对湿度≤95%,不结露;防护区内吊顶上、地板下为同一个防护区,与其他区域为完全隔离的防火分隔;2、防护区的围护结构允许承受压强大于1200Pa,耐火极限大于0.5h;3、防护区的门为向疏散方向开启的防火门,琪耐火极限大于0.5h,承受压强大于1200Pa;门上安装弹性自动闭门器;4、防护区的窗为开开启的防火窗,其耐火极限大于0.5h,承受压强大于1200Pa;5、防护区内的照明为市电正常照明和UPS应急照明;6、防护区出口处安装“安全出口”标识,其标识符合消防规范要求;五、设计参数本设计为无管网单元独立七氟丙烷自动灭火系统,十层保密屏蔽机房为一个独立的防火区,十四层屏蔽机房、内网机房。

七氟丙烷无管网(柜式)灭火系统设计说明

七氟丙烷无管网(柜式)灭火系统设计说明

七氟丙烷无管网(柜式)灭火系统设计说明一、设计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0370-2005《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0116-201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0166-2007《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0263-2007《气体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

二、基本设计参数:1、系统储存压力:2.5MPa;2、气体喷放时间:≤10s;3、灭火系统的设计温度应采用20℃;4、防护区内围护结构承受内压的允许压强,不宜低于1200Pa。

三、设计方案:1、防护区情况:详见设计参数表。

2、灭火方式:防护区采用全淹没灭火方式,即在规定的时间内,向防护区喷放设计规定用量的灭火剂,使其均匀地充满整个保护区。

该灭火系统采用柜式七氟丙烷灭火装置。

3、计算依据及灭火方式:根据《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370-2005)计算。

4、灭火剂设计用量计算式如下:W=K*V*C1/S/(100-C1)式中:W——灭火剂设计用量(kg);C1——灭火设计浓度(%);S——灭火剂过热蒸汽在101KPa大气压和防护区最低环境温度下的质量体积(m ³/kg);V——防护区的净容积(m³);K——海拔高度修正系数,可按本规范附录B的规定取值。

5、防护区的泄压口面积,宜按下式计算:Fx=0.15*Qx/√Pf式中:Fx——泄压口面积(㎡);Qx——灭火剂在防护区的平均喷放速率(kg/s);Pf——围护结构承受内压的允许压强(Pa);四、产品选型:设备选用GQQ180/2.5、GQQ150/2.5、GQQ120/2.5型无管网七氟丙烷灭火装置。

五、系统原理:本系统具有自动、手动两种启动方式。

1、自动启动:灭火控制器设置在自动状态时,若某防护区发生有烟雾(或温度异常上升),该防护区的感烟(或感温)探测器动作并向灭火控制器送入一个火警信号,灭火控制器即进入单一火警状态,同时驱动消防警铃发出单一火灾警报信号,此时不会发出启动灭火系统的控制信号。

国标无管网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说明

国标无管网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说明

(HFC-227ea)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说明一工程概况:本工程门诊楼1、防区12、MR扫描室3、数字胃肠4、DR室5、SCT室住院部6、病案室17、病案室28、藏书室9、感染楼X光机房10、变电厅发电间及发电机仓库共十个防护区设计为全淹没无管网预制(柜式)七氟丙烷自动灭火系统。

二设计依据:1、《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370-2005;2、《气体灭火系统及零部件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GA400-2002;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4、《气体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3-2007;5、《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98;6、北京市正天齐消防设备有限公司《产品使用说明书》及相应的有关规范;7、建设单位提供的设计图纸及相关要求。

三系统设计:1、各防护区基本参数、设计参数及设计结果见附表;2、系统控制:本系统设有自动控制和手动控制两种启动方式;3、当采用火灾探测器时,灭火系统的自动控制装置应在接到两个独立的火灾信号后才能启动。

根据人员安全撤离防护区的需要,应有不大于30秒的可控延迟喷射;对于平时无人工作的防护区,可设置为无延迟的喷射。

4、手动控制装置应设在防护区疏散出口的门外便于操作的地方,安装高度为中心点距地面1.5m。

5、机械应急操作装置应设在储瓶间内或防护区疏散出口门外便于操作的地方,无论系统处于“自动”或“手动”状态均能在一处完成系统启动或急停的全部操作。

四对防护区的要求:1、防护区必须为独立的封闭空间,电缆及管道出入口应用防火材料封堵;2、防护区的围护结构及门、窗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0.5h,吊顶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0.25h;围护结构及门窗的允许压力不宜小于1200Pa;3、防护区应设置泄压口,宜设在外墙上,防护区不存在外墙的,可设在与走廊相隔的内墙上,泄压口应位于防护区净高的2/3以上。

4、防护区的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并能自行关闭;用于疏散的门必须能从防护区内打开;5、防护区应设有能在30秒内使该区人员疏散完毕的走道与出口,在疏散走道与出口处,应设火灾事故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6、喷放灭火剂前,防护区内除泄压口外的开口应能自行关闭;7、防护区内、外应设火灾声、光报警器,入口处应设灭火剂喷放指示灯,以及防护区采用的相应气体灭火系统的永久性标志牌;8、设置气体灭火系统的场所,宜配置空气呼吸器;9、灭火系统的手动控制与应急操作应有防止误操作的警示显示与措施。

七氟丙烷气体灭火设计说明及方案

七氟丙烷气体灭火设计说明及方案

七氟丙烷气体灭火设计说明及方案第一篇:七氟丙烷气体灭火设计说明及方案永泰酒店弱电机房及柴油发电机房七氟丙烷气体灭火设计说明及方案一、设计内容根据工程平面图对弱电机房及柴油发电机房进行七氟丙烷灭火系统工程设计及计算。

二、设计条件1.保护区的有关参数;2.采用组合分配及单元独立系统进行分区保护;3.保护区为独立封闭空间;4.保护区平时环境温度与自然环境温度近似。

三、工程概况1.设计依据(1)《七氟丙烷(HFC-227ea)洁净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建议草案)(2)《洁净气体灭火系统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DBJ01-75-2003(3)建设单位设计委托文件。

(4)根据本工程工艺和环境对土建要求。

2.设计说明(1)根据防火保护区的结构特点,保护对象为机房。

本次设计采用柜式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系统对机房进行保护。

其中弱电机房储气瓶充装气体为87Kg,柴油发电机房为123Kg。

(2)根据《洁净气体灭火系统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DBJ01-75-2003的规定,柴油发电机房和弱电机房的设计灭火浓度都为7.5%,喷射时间为8s,浸渍时间为3min。

(3)七氟丙烷灭火系统储瓶柜设在设备用房内,具体详见气体灭火系统平面图;(4)结合本工程的特点,本次设计的七氟丙烷灭火系统为柜式单瓶组合无管网式。

3.灭火方式本设计采用全淹没灭火的灭火方式,即在规定时间内向防护区喷射一定浓度的七氟丙烷灭火剂,并使其均匀地充满整个防护区,此时能将其区域里任何一部位发生的火灾扑灭。

4、控制方式●自动控制当某防护区感烟(或感温)探测器报警时,火灾报警控制器发出指令,该区警铃发出报警声。

若同时出现感温探测器、感烟探测器报警信号时,该区声光报警器发出声光报警,同时停止通风设备(空调),切断非消防电源,火灾报警控制器进行30秒延时,延时结束后向气体灭火装置发出灭火指令,气体灭火装置启动电磁启动阀,打开瓶组瓶头阀释放灭火剂实施灭火。

此时火灾报警控制器接受压力开关动作反馈信号,同时防护区门口放气灯点亮,通知保护区正在放气灭火,人员勿入,消防中控室显示该防护区已释放灭火剂的信号。

七氟丙烷自动灭火系统设计说明书

七氟丙烷自动灭火系统设计说明书

七氟丙烷自动灭火系统设计说明一、设计条件1、保护区的有关参数(近似值)见附表1。

2、采用组合分配灭火系统保护。

3、保护区为封闭空间。

4、保护区当时环境温度与自然环境温度相同。

5、保护区均设置通风设备。

6、七氟丙烷灭火系统瓶站设置在保护区附近的专用独立房间。

二、设计1、设计依据1)七氟丙烷(HFC-227ea)洁净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建议草案)。

2)GB50263-97《气体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

3)由对方提供的条件。

4)某公司产品样本。

2、灭火方式本设计采用全淹没灭火系统的灭火方式,即在规定的时间,喷射一定浓度的七氟丙烷并使其均匀地充满整个保护区,此时能将在其区域里任一部位发生的火灾扑灭。

3、灭火系统的控制方式为自动、电气手动、机械手动三种。

即:在有人工作或值班时,应采用电气手动控制,在无人的情况下,应采用自动控制方式。

自动、手动控制方式的转换,可在灭火控制盘上实现(在保护区的门外设置手动控制盒,手动控制盒设有紧急停止与紧急启动按钮。

)4、保护区的要求:1)保护区的耐火极限>0.5h,耐压强度>2400pa;2)保护区的通风系统在喷放七氟丙烷灭火剂前应关闭;并设置防火阀门;3)保护区的隔断玻璃为了达到防火要求需采用防火玻璃,耐火极限>0.5小时;4)喷放七氟丙烷前,必须切断可燃、助燃气体的气源,并停止一切影响灭火效果的设备;5)保护区的门必须采用自动防火门,保证在任何情况下均能从保护区打开;5、在保护区外设置声、光报警及释放信号标志;6、为保证人员的安全撤离,在释放灭火剂前,应发出火灾报警,火灾报警至释放灭火剂的延时时间为30S;7、为保证灭火的可靠性,在灭火系统释放灭火剂之前或同时,应保证必要的联动操作,即灭火系统在发出灭火指令时,由控制系统发出联动指令,切断电源,关闭或停止一切影响灭火效果的设备;8、保护区应有排风设备,释放灭火剂后,应将废气排尽后,人员方可进入进行检修;9、灭火系统瓶站,设置在专用独立的房间,耐火等级不低于2级,室温为-10°С~ 50°С,并保持干燥通风,灭火剂储瓶避免光照射;10、设计计算结果,见附表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氟丙烷灭火系统设计方案
一、设计依据
GB 50370-2005《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GB 50263-2007《气体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
建筑平面图
西安新竹防灾救生设备有限公司设备技术参数
二、方案设计
保护对象为地下一层强电机房和变电站管理值班室,根据防护区性质及规范要求,采用一套七氟丙烷组合分配式有管网灭火系统进行保护,经计算共需灭火剂1800kg,ZMB120L灭火储瓶20套。

三、控制方式
系统控制方式为:自动、电气手动、机械应急手动等几种,当有人工作或值班时采用手动控制,在无人的情况下采用自动控制方式。

四、设计参数
1、设计浓度 C=10%
2、喷射时间 Pt=10S
3、环境温度 T=20℃
4、海拔修正系数 K=1.0
5、储存压力 P=4.2MPa
6、浸渍时间 t≥5min
五、防护区的要求:
1、防护区围护结构的耐火极限不低于0.5h,耐压强度不低于1200pa;
2、防护区的通风机和通风管道中的防火阀,在喷放灭火剂前自动关闭;
3、喷放灭火剂前,必须切断可燃、助燃气体的气源;
4、防护区的门向疏散方向开启,并能自动关闭,且在任何情况下均能从防护区内打开;
5、在防护区外设置声、光报警、释放信号标志及气体喷放指示灯;
6、为保证人员的安全撤离,在释放灭火剂前,应发出火灾报警,火灾报警至释
放灭火剂的延时时间为30S;
7、为保证灭火的可靠性,在灭火系统释放灭火剂之前或同时,应保证必要的联动操作,即灭火系统在发出灭火指令时,由控制系统发出联动指令,切断电源,停止一切影响灭火效果的设备;
8、防护区应有排风设备,释放灭火剂后,应将废气排尽后,人员方可进入进行检修;
9、灭火系统瓶站,设置在保护区附近专用独立的房间内,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室温为-10℃-50℃,保持干燥通风,出口直接通向室外或疏散通道,且灭火剂储瓶避免阳光照射;
10、疏散通道出口设应急照明灯和疏散指示标志。

11、在防护区外墙或与走廊相隔的内墙上设置泄压装置,当设置在外墙上时应位于防护区净高2/3以上,泄压装置采用在室内压力低于围护构件最低耐压强度时能自动关闭的设施,泄压口面积见计算。

12、设置气体灭火系统的防护区配置空气或氧气呼吸器。

六、管道安装要求:
1、安装分为灭火系统瓶组和喷嘴管路系统安装,根据设计图纸及现场情况进行;
2、灭火系统瓶组应设置框架,保证设计尺寸,固定牢固,操作观察方便,外形美观;
3、分布管系的水平定向敷设坡度,取顺向1~3‰;
4、管道采用支吊架固定并符合规范要求,管道末端喷嘴处采用支架固定,支架与喷嘴间的管道长度不应大于500mm,公称直径大于或等于50mm的主干管道,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各设安装一个防晃支架,当管道穿过建筑物楼层时,每层应设一个防晃支架,水平管道改变方向时设防晃支架。

5、喷放管路公称直径等于或小于80mm采用螺纹连接,公称直径大于80mm采用法兰连接,管材采用内外镀锌无逢钢管,应符合GB/T8163的要求。

6、管道安装后应进行水压强度试验,试验压力为10.05Mpa,不宜进行水压强度试验的防护区,可采用气压强度试验,试验压力为7.705Mpa,气压强度试验必须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强度试验保压五分钟无明显滴漏现象,且目测不变形;
7、管道气密性试验的加压介质为氮气或压缩空气,试验压力为6.7Mpa,在无气源补充的条件下,持续三分钟的压力下降不得超过试验压力的10%,且用涂刷肥皂水等方法检查防护区外的管道连接处,无气泡产生;
8、气密性试验后,用氮气或压缩空气,对管道系统进行吹除,吹除管道中的
灰渣,保证管道的通畅性;
七、附表
表1:防护区参数
参数
保护区
面积(m2) 层高(m)体积(m3) 大经堂480.00 5.5 2640.00 表2:设计计算结果
参数保护区
设计
浓度%
喷射
时间S
瓶装量
kg
储瓶

泄压口面
积m2
主管道mm
大经堂10 10 94 24 0.92 12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