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军事状况
400万人庞大规模,台湾军事力量重要组成台军后备部队扫描

a L ^目 而 日
自
0 目t 1 ,
薄
自
# B
时佃
阵
。 m
目。 ∞ .
1 ^ t l
确 (特 m c 赴能
J
m 常
n {罔 帆 -
眦圳帕 地 作 曲 融犏 成肚 。 ^ 丹肝
【 尊砸 k
擀
牛 f骓 { 幡 端
i 静杵 干l I I 1 ¨ H* 1 行 i j
午卉 』秭 ; f I箭竹 瞧 1
宪兵 后备 部 队 儿学 新 L鲥 l … 。 怍 I时 圹编 成 精钒 茂 、
± 川f- 地 t1戊垃 … 瀑地K城镀
J自 JJ l衙 桁栉 郫 ℃
k 、j b r 蚓 刚 粕 : n I l l1 1
l 壬
l 臀 l |却埘 卜
畔H 仟 地 1 f I册 l 编 J jl _
联合 后 勤司 令部 ¨ 墟地 J ^
.
为坩 地
叫 扩编 惜 l衙 冀 I J
汽 j输 营
j 许
¨ -勘 抒 #
鳊
止
衙船
维普资讯
海
I 峡
0 § 目 自 H§ 目∞ _ 矗
^ } 亍 ” P - ☆
☆ 0 盲 0 勺
目 0 1 7 一 运 # B 月 № B
R 目±
Ⅲ
j十 自 月
长达 2天以上 的 “ 0 教召”与 “ 召” 点 。
台湾在持续精简常备 兵力的同时 , 后 为 军 官 役 、 官 役 、 兵 役 、 代 役 4 。 役 ,医疗役 和教 育服务役 6种 ,替 代役是 备部 队人数一 直呈上升趋 势 。2 0 士 士 替 种 0 1年台 军 ( ) 役 分 常 备 军 ( ) 役 和 预 备 军 2 0 年 修 订 的 《 役 法 中 增 加 的 兵 役 形 “ 士 官 士 官 00 兵 精实案”完成 后 ,台军总兵 力由 4 万余 5 ( 官役 。 士) 常备军( 官主要 来源 于军 事 式 , 士) 它规 定达到服役年龄 而军队 员额 受限不 人下 降到3 万余 人 , 8 正在进行的 “ 精进案 ” 院校毕业生 ,按不同职级服满 ・ 定年限 到 军 队 服 役 者 服 替 代 役 , 代 役 的 训 练 时 问 兵 力整建 目标是 到 2 0 替 0 7年将常 备部 队缩 后转 服常备军( 官预备役;士 兵役 分 和内容基本达到现役 水平。 士) 依据 台“ 困防部 ” 减到 3 4万余人 。而后备军人数从 19 年 95 常备兵役 、 补充兵役和 国民兵役 3 。 种 午 规 划 ,计 划 用 7年左 右 时 『 , 现 行 的 广 义 的 3 8 余 人 上 升 到 2 0 年 的 3 7 ,到 H 将 】 4万 01 8万
论台海当前局势

论台海当前局势————以台海战争的军事比较为例张波11310320123(成都东软学院计算计科学系2011级软件工程1班)邮编611844【摘要】:大陆从军队的布局方面要比台湾广得多,目前台湾当局在澎湖列岛建立的军事基地看似控制着台湾海峡的优势,但是由于澎湖列岛范围的局限性,台湾部队很难展开变化性的作战策略。
大陆的炮火可以蔓延到台湾的各个角落,而台湾最多只能涉及到福建省。
【关键词】:军事装备美国作战策略一、台海局势的前因后果自从1949年蒋介石败逃台湾,两岸就处于对峙的状态,同时也保持着特殊的往来关系。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军事力量的不断壮大,台海关系渐渐趋于缓和。
从开始的毫无往来到如今的三通,标志着台海局势的变化。
自1979年,中国发表《告台湾同胞书》以后,海峡两岸停止了军事方面的行动,但同时也是海峡两岸军事冷战的开始。
虽然军事方面的正面冲突已经退出了台海关系的历史舞台,但是就台湾的当前局势来讲,它在不断地强化自己的军事,多次从美国手中进口武器,似乎已经做好了与大陆对抗的准备。
众所周知,台湾的环岛铁路及公路不仅是用来平时的交通用途的,它的方向是面对大陆的,所以他是运用于战争爆发后军事物资的运输的。
另外,台湾当局在澎湖列岛修筑军事基地也是为防御大陆做出的布局。
二、两岸军备局势的比较台湾与大陆的局势比较分为以下几点:(一)军事力量的比较:首先,总的来说,大陆对台湾有压倒性的优势,而且大陆具备以及小代价让台湾防务系统崩溃的能力。
台湾的军事装备多数为美国进口装备,但是这些装备基本上是美国六七十年代的老装备,大部分已从美国军备力量中退役,可是这一系列的武器装备对于当今的大陆来说也是不容小视的。
大陆的军备力量起步较晚,相对于美国是要落后几十年的,所以台湾当局多次从美国购进的战略武器从实战性上还是可以同大陆抗衡的,但是有一点,大陆的军事化力度显然比台湾要强得多。
比如,大陆的炮火可以蔓延到台湾的各个角落,而台湾最多只能涉及到福建省。
抗战胜利后台湾受降区的军事接收

抗战胜利后台湾受降区的军事接收作者:刘荣付来源:《档案天地》2013年第01期一日本1945年8月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日本政府被迫执行《开罗宣言》及《波茨坦公告》的规定,无可奈何地决定向中国政府正式移交台湾、澎湖列岛主权。
8月26日中国战区受降主官、陆军总司令何应钦宣布,台湾、澎湖列岛为中国战区第十六受降区(以下简称“台湾受降区”),受降地点设在台湾的台北。
值得研究的是,与中国战区其它15个受降区的军事接收形势相比较,中国军队在台湾受降区对日本军队的军事接收,形势更为复杂、任务更为艰巨,这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台湾受降区与中国战区其它15个受降区的社会性质不同。
中国战区的其它受降区,是日本在1931年后逐步侵占中国领土后形成的中国沦陷区;而台湾受降区却是1895年日本根据《马关条约》割去中国领土台湾、澎湖列岛后,台湾、澎湖列岛变成日本的殖民地。
在台湾、澎湖列岛从1895年已成为日本殖民的社会背景下,日本在对台湾、澎湖列岛实行50年殖民统治期间,在台湾、澎湖列岛建立了日本台湾总督府等比较完整的日本政府统治机构。
第二,台湾受降区日本驻军人数多。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在台湾实施战时体制,推行“皇民化、工业化,南进基地化”的治台政策,台湾成为日本侵略东南亚国家及中国大陆的重要军事战略基地,日本派遣大批军队进驻台湾,到日本投降时驻台日军仍有20万之多,驻台日军包括陆军、海军、空军等军种部队。
第三,台湾受降区日本驻军仍有一定的作战实力。
在中国对台湾进行军事接受前,台湾受降区的日本驻军不仅人数多、而且仍有一定的作战能力。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驻台湾、澎湖列岛的日本军队未受到中国军队及美军的地面军事打击,仅遭受美军的几次空袭打击,到日本投降时驻台日军各部队编制员额充足、武器装备完备、军需供给充足、军队官兵伤亡很少,整个部队仍有一定的作战能力。
第四,由于台湾受降区是日本已实行了50年殖民统治的日本殖民地,因此台湾受降区内居住生活着数十万日本侨民,日本宣布把台湾归还中国后,数十万日本侨民要求返回日本国内居住生活,这样一来遣返驻台日军战俘及要求返回日本居住生活的数十万日本侨民,又成为中国军队在台湾受降区执行军事接收任务中的另一项重要而繁重的任务。
台湾百科 军事 台军特点

-台湾百科-军事-台军体制台湾军队建设的特点几十年来,台军经过不断整编,其结构与面貌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这与台湾当局的政治、军事战略目标密切相关。
纵观台军发展历程,呈现以下特征:第一,推行精兵政策,由实战型向威慑型转变。
蒋介石退守台湾后,就开始强调精兵政策,但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一直处在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循环之中,兵力达五十多万。
由于人员维持费用高,军队现代化进程较缓慢。
进入20世纪90年代,台湾当局的政治目标发生了变化,军事战略也随之发生转变。
为了适应军事、政治战略的改变,以及适应现代军事技术的潮流,台军建军思想朝着“精小强”方面发展,注重质量建军,先后制定了“兵力十年整建计划”和“精实案”,改革军事指挥体制,调整军事院校、精简兵力,台军总兵力下降到四十万左右,军队编制开始趋向“小型化”、“合成化”、“技术化”,军队的结构改变了过去的“大陆军主义”,强调三军协调发展,陆军比例开始下降,海空军比例开始上升。
与此相适应的是军队由实战型转向威慑型。
蒋介石退守台湾保持着一支庞大的军队,始终围绕“反攻大陆”或“有朝一日反攻大陆”做文章,因此,军队特别强调实战能力,强调增强武器的打击能力和机动性。
自从李登辉上台后,台军开始转变战略思想,认为必须改变过去单纯的军事斗争的观念,应确立“总体力量”角逐的新思维,强调建立“有效吓阻”战力,做到“防卫固守”。
因此,在军队建设中着重突出官兵的素质,提高官兵的技战能力。
武器装备方面,强调系统性、整体性,要充分发挥武器系统的作用。
在作战指导思想上,突出“反制”、“先制”作战,总之要增强军队的威慑力度。
第二,大力发展高技术兵器,增强反导反潜力量。
台军从败退台湾一直到现在,无论是“反攻大陆”,还是建立“有效吓阻”力量,也不论“决战境外”,一直把制海、制空武器装备作为其发展的重点,通过向外购买、自制、与外国联合生产等方式,大力发展、装备新技术武器。
台军每年开支巨额军费采购、研制、生产高技术武器。
台军研究——精选推荐

台军研究台军研究⼀、台军概况台湾本岛及其外岛历来是我国的神圣领⼟。
台湾岛位于中国⼤陆的东南海⾯上,西隔台湾海峡距福建省最近处约 130 公⾥,南北长 394 ?公⾥,?东西最宽处约144公⾥,形如仿锤,⾯积约 3.61 万平⽅公⾥,⼈⼝ 2084.89 万。
台军是 ?1949年由⼤陆逃台的“国民⾰命军”。
台军控制岛屿的数量⾯积地区名称岛屿数量(个)⾯积(平⽅公⾥)台湾地区2435878澎湖地区64126.86⾦门地区13159.56马祖地区1928.8乌丘地区22.6东沙地区12.8南沙地区10.443共计124(设防45)36199.0631、台湾军事指挥体制:┌──────┐┌──────┤│⾏政院││国防部│---──────┤-──────┤-|│院长、副院长││部长、副部长│|┌─陆军总司令部|└──────┘└──────┘|│||├─海军总司令部┌────┐┌────┐│┤总统府││参谋本部│├─空军总司令部├────┼──────┬─────┼────┼┤│总统│││参谋总长│├─联合勤务总司令部│副总统││└────┘││参军长│┌───┴──┐├─海岸巡防司令部└────┘│国家安全会议││├──────┤└─宪兵司令部│主席、秘书长│└──────┘注:军政系统----军令系统────2、军队组织体制台军由陆军、海军、空军、联合勤务部队、海岸巡防部队和宪兵部队组成。
在形式上,台军采取常备部队、预备部队相结合的体制,平时保留⼀定数量的常备部队和少量预备部队,战时动员,征召⼤量后备军⼈,扩编和充实常备部队和预备部队,并组建后备部队。
陆军部队根据担负的主要任务,通常区分为战⽃部队、战⽃⽀援部队及勤务⽀援部队。
3、军事实⼒及兵⼒部署/台军三军实⼒┌───────────┬───────────┬────────┐│陆军(26.4万⼈)│海军(7.1万⼈)│空军(7万⼈)├───────────┼───────────┼────────┤│步兵师7个;机步师2个│舰队6个;潜⽔舰战队1│飞⾏联队8个;││预备师7个;动员师3个│艇队8个;陆战师2个;│飞⾏⼤队9个;││基⼲师1个;步兵旅6个│战车团1个;│⽓象联队1个;││装甲旅6个;空降旅2个│岸基反导弹⼤队1个;│防空炮兵营14个;││战车群2个;航空⼤队2│反潜直升机⼤队1个;│战管联队1个;││步兵营8个;防空导弹营│轻型航空队1个;│││36个;⾼炮连24个│││├───────────┼───────────┼────────┤│坦克1460辆;│飞机79架;坦克159│各型飞机597架││装甲车1076辆;│装甲车670辆;│──战⽃机266架;││105毫⽶以上⽕炮│105毫⽶以上⽕炮│40、35毫⽶⾼炮││1622门;│144门;│400门;││各型⾼炮494门;│40⾼炮44门;│防空导弹发射具48个││防空导弹1492枚;│舰艇623艘│││反坦克导弹96套;│──作战舰59艘;│││各型飞机199架;│作战艇205艘;│││地对地导弹发射架222││└───────────┴───────────┴────────┘⼆、作战思想作战思想服从和服务于军事战略。
台湾百科 军事 台湾军事战略

台湾百科-军事-台军体制台湾军事战略1949年以来,台湾的军事战略进行了三次大的调整,大致经历了"攻势作战"、"攻守一体"和"守势防卫"三个时期。
陈水扁上台后其战略思想又作了调整。
"攻势作战"时期(1949-1969年)。
国民党当局退踞台湾初期,为防范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积极谋求美国的军事保护。
美国出于围堵新中国的需要,派兵协防台湾。
1954年,美台签订了军事同盟条约,即美台《共同防御条约》。
1955年,美国会又通过了《台湾决议案》,授权总统在必要时可动用武力保卫台湾和澎湖。
美台协防的目标达成后,台湾当局遂在军事上提出了"确保台澎金马,伺机反攻大陆"的战略方针,并在军事上积极进行各种准备。
多次派遣小股部队和特务入窜大陆东南沿海,为其"反攻大陆"创造条件。
在这一时期,台湾当局基本奉行"依美求存、伺机反攻"的"攻势作战"战略。
这在60年代初期表现得十分明显。
后由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采取了有效的防范措施,使得其"反攻复国"的图谋未能得逞。
"攻守一体"时期(1969-1979年)。
1971年台湾当局的代表被驱逐出联合国,中国政府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解冻。
在这种情况下,台湾当局虽未放弃"反攻大陆"的幻想,但也意识到依赖美军防卫台湾和武力"反攻大陆"已不切实际。
为适应形势的变化,谋求长期生存,台湾军事战略出现了两个明显的变化:一是战略思想由"以攻为主"转向"以防为主",二是战略立足点由"依美协防"转向"独立防御"。
在此时期,台湾军队虽未彻底放弃"反攻"念头,但其建军备战的重点已经转到加强防御作战准备方面。
为什么台湾经济发达,但军事实力却很弱?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

台湾经济发达,但军事实力却很弱,这是一个让人不解的现象。
这一现象的背后却有着复杂的历史和现实原因。
台湾经济发达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其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所决定的。
台湾地处亚洲经济发达区域的心脏地带,与日本、韩国、中国大陆等经济强国距离较近,具有良好的地理位置优势。
台湾在20世纪初期被日本殖民统治,其后又经历了国共内战和冷战时期的政治动荡,这一系列历史事件促使台湾在经济上积极发展,以稳定社会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目标。
台湾也在经济发展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如推动“台湾经济奇迹”、发展电子产业等,使得台湾经济得以快速发展。
台湾军事实力的弱势却是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复杂因素所造成的。
台湾在二战结束后被迫归还给中国大陆,但随着国共内战的爆发,台湾被迫撤退到台湾,并在此之后一直处于与中国大陆的对立状态。
由于台湾的国际认可度较低,其在国际上的军事合作和军备采购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台湾在军事方面的投入相对较少,其国防预算只占GDP的2%左右,远远低于其他国家的平均水平。
台湾的军队规模也相对较小,仅有约20万人,而且由于长期处于和平环境中,其军队的装备和训练水平也相对较低。
除此之外,台湾面临的现实问题也影响了其军事实力的发展。
台湾所处的地理位置使得其易受到中国大陆的威胁,而中国大陆的军事实力又远远超过台湾。
为了维护自身安全,台湾不得不采取一系列的军事战略,如采取防御性战略、发展反制能力等。
这些措施都需要大量的投入和技术支持,而台湾在这方面的资源和能力都相对较弱。
台湾经济发达但军事实力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历史因素也有现实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台湾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如加大国防预算、加强军事合作、提高军队装备和训练水平等,以提高自身的军事实力和维护自身的安全。
台湾经济发达但军事实力弱的现象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解决。
只有通过加强军事建设和提高国防能力,才能够保障台湾的安全和稳定发展。
2022台海危机起因

2022年的8月,对于当代中国人来讲注定是难以忘怀的,在时隔27年之后,台海两岸再一次爆发了东风导弹横越海峡的台海危机。
8月2日,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借助互联网向全世界直播了自己的访台行程,当夜,整个中国民众的情绪被刺激到了一个高峰。
随后海峡两岸针锋相对地地举行了大规模的军事演习“互别苗头”。
在两岸大规模演习均暂时告一段落之后,我们是时候复盘一下这场危机,来管窥一下在时间走过27年之后,中国大陆、美国、以及中国台湾这三方,都展现出了怎样的实力变迁?美国:内部撕裂明显但美军实力仍在在本次危机的产生、发酵以及蔓延的过程当中,身为美国众议院议长的佩洛西,展现出了几乎相当于“独走”式的疯狂。
佩洛西的亚洲之旅与其说是为“美国的外交利益而出访”,倒不如说是“为了个人和党派利益而走”的这一遭。
在1995-1996年的台海危机期间,无论是时任美国总统比尔·克林顿批准李登辉访问美国的举措,还是后续美国政府的应对,亦或是美军出动特混舰队直接为台湾“打气加油,威慑大陆”的行动,基本上都是步调一致的。
美国各部门之间都保持了应有的默契和团结,展现出了一个赢得了冷战的超级大国应有的素养。
1995年12月,美军“尼米兹”号航母战斗群为了回应中国大陆的军事演习,穿越台湾海峡向我军“贴脸示威”。
1996年,为了彰显所谓“美国护卫台湾”的决心,美国总统克林顿下令在台湾附近海域进行了自越南战争结束以后,美军在亚洲规模最大的一次“武力展示”行动,以“独立号”航母为核心的第五航母大队和以“尼米兹”号航母为核心的第7航母大队,连同两栖攻击舰“贝洛伍德”号一起在台海附近摆开架势,大有以凌厉的海空打击一举“团灭”我渡海编队的架势……从民族情感上来讲,美国在1995-1996年的所作所为,自然是可以用“欺我太甚,侵门踏户”这八个字来形容。
但是在愤怒之外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就当时双方的武力差距和国力差距而言,强行动武的结果,于我军而言必然是凶多吉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谢谢!
台湾军事状况
台湾军事力量一览
宝岛台湾
放 眼 看 台 湖操演反登陆作战 火炮 战车实弹射击(组图)
“澎湖防区”进行战车火炮实弹射击。(图片:台湾“中央社”) 中新网5月15日电 台军执行汉光二十三号演习,澎湖驻军在今 天清晨五时三十分起至六时三十分,完成第一阶段联信二五二操演 实弹射击。 据“中央社”报道,澎湖军演假想敌军船团逼近,台军部队在 陆上各炮阵地依序以一二0迫炮、八一迫炮、一0五榴炮、一五五榴 炮等各式火炮逐一射击或集中射击。 在假想敌军进行登陆作战部分,台军由各式火炮实施联合火力 攻击,地面主要部队则将M60A3战车从临时掩体并排开至海岸线上 的掩体定位,以反舟波攻击。 澎湖实兵操演为今年汉光二十三号演习含支持人力计动员近七 百人,规模历来罕见。 军事观察室 台湾汉光军演(2) - 视频 - 优酷微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