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导论考试题A及答案
遥感导论考试卷A参考答案

遥感平台:在遥感技术系统中,装载遥感仪器的工具称遥感平台。
大气窗口:电磁辐射通过大气时,要发生反射、散射、吸收,从而使辐射强度发生衰减。
电磁波通过大气层后透射率高的波段称大气窗口。
被动遥感:传感器本身不产生电磁波,而是被动地接收和反射其它物体的电磁辐射而获取地物信息的遥感方式。
反射波谱特征:地物反射率随入射光波波长的变化而变化的函数关系。
空间分辨率:或称地面分辨率,指遥感影像上能够区分和辨别地面物体的最小尺寸。
监督分类:从研究区域选取有代表性的训练区作为样本。
根据已知训练区提供的样本,通过选择特征参数(如像素亮度均值、方差等),建立判别函数,据此对数字图像待分像元进行分类,依据样本类别的特征来识别非样本像元的归属类别。
1.遥感技术系统包括信息获取、信息传输、信息接收、处理与分析等组成部分。
2.遥感常用的电磁波波段为可见光、紫外线、红外线、微波。
3.陆地卫星采用的是太阳同步轨道,携带的传感器主要有MSS、RBV、TM/ETM/ETM+,影像幅宽为185km,多光谱波段空间分辨率为30m。
SPOT-5卫星携带的传感器主要为HRV、HRG、HRS,影像空间分辨率最最高为10m,而 Quickbird影像多光谱波段的空间分辨率则高达0.61m。
4.目标地物特征包括色、形、位三大类,目标地物的识别特征包括形态、大小、色调、阴影、图型、纹理、布局等。
5.在可见光波段地物的电磁辐射以反射为主,在热红外波段地物电磁辐射主要表现为热辐射,色调在可见光图像上反映的是地物的反射率,而在热红外影像上反映的是地物的地表温度。
6.遥感图像处理主要包括图像校正、图像增强、图像变换三大类。
其中,图像校正包括几何校正、辐射校正;对比度变换又称反差增强,主要有线性增强、非线性增强二种方法;主成份分析又称 K—L变换,主要作用为信息压缩、去相关(信息分离)。
7.航空图像为中心投影,投影误差主要与地面起伏、像径、航高相关,图像像主点的投影误差为 0,投影误差最大部位位于图像边部。
遥感考试题及答案

遥感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1. 遥感技术中,卫星遥感属于以下哪种类型?A. 航空遥感B. 航天遥感C. 地面遥感D. 海洋遥感答案:B2. 下列哪项不是遥感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A. 资源调查B. 环境监测C. 城市规划D. 个人娱乐答案:D3. 遥感图像处理中,图像增强的目的是什么?A. 提高图像分辨率B. 提高图像的可读性C. 减少图像的噪声D. 改变图像的颜色答案:B4. 多光谱遥感与高光谱遥感的主要区别是什么?A. 传感器数量B. 光谱分辨率C. 空间分辨率D. 时间分辨率答案:B5. 遥感数据的几何校正主要用于解决什么问题?A. 大气影响B. 地形起伏C. 传感器误差D. 光照变化答案:C6. 以下哪种传感器不是主动式传感器?A. 激光雷达B. 合成孔径雷达C. 红外扫描仪D. 多光谱相机答案:D7. 遥感图像分类中,监督分类与非监督分类的主要区别是什么?A. 是否需要训练样本B. 是否使用机器学习算法C. 是否依赖于先验知识D. 是否需要人工干预答案:A8. 以下哪种云平台不是遥感数据常用的云存储平台?A. Google Earth EngineB. Amazon Web ServicesC. Microsoft AzureD. Dropbox答案:D9. 遥感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不包括以下哪项?A. 作物种植面积监测B. 病虫害监测C. 土壤湿度监测D. 农作物价格预测答案:D10. 遥感数据的大气校正主要用于解决什么问题?A. 大气散射B. 大气吸收C. 大气折射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15分)1. 遥感技术可以用于以下哪些环境监测?A. 森林火灾监测B. 水质监测C. 城市热岛效应D. 沙漠化监测答案:A, B, C, D2. 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遥感图像的质量?A. 传感器的性能B. 大气条件C. 地形起伏D. 光照条件答案:A, B, C, D3. 遥感数据预处理包括哪些步骤?A. 辐射校正B. 几何校正C. 增强处理D. 特征提取答案:A, B, C4. 以下哪些是遥感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A. 土地利用分类B. 城市扩展分析C. 交通流量监测D. 灾害风险评估答案:A, B, C, D5. 以下哪些是遥感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A. 作物种植面积监测B. 作物产量预测C. 病虫害监测D. 土壤湿度监测答案:A, B, C, D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 遥感技术只能用于宏观尺度的监测,不能用于微观尺度的监测。
遥感导论试题(二)

遥感导论试题(二)名词解释:1.米氏散射:当大气中的粒子的直径与辐射的波长相当时发生的散射。
2.像点位移:在中心投影的像片上,地形的起伏除引起像片比例尺变化外,还会引起平面上的点位在像片位置上的移动,这种现象称为像点位移。
3.大气窗口:通常把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较少被反射、吸收或散射的,通过率较高的波段称为大气窗口4.程辐射:散射光向上通过大气直接进入传感器5.直方图:以统计图的形式表示图像亮度值与像元数之间的关系。
6.主成分变换:对数据进行压缩,去掉冗余数据,变换后使数据之间没有相关性的一种线性正交变换。
7.遥感图像解译:从遥感图像上获取目标地物信息的过程。
8.辐照度:被辐射的物体表面单位上的辐射通量。
选择题:1.下列不属于中心投影与垂直投影的区别:(B)A.投影距离的影响B.投影高度的影响C.投影面积倾斜的影响D.地形起伏的影响2.植物的反射陡坡主要位于(D)A.蓝光B.绿光C.红光D.近红外3.静止卫星一般是在以下哪层中进行遥感活动(D)B.平流层C.电离层D.外层大气4.在标准假彩色图像上,植被显示(B)A.白色B.红色C.绿色D.蓝色5.真正对太阳辐射影响最大的是(A)A.对流层和平流层B.平流层和电流层C.电离层和外大气层D.对流层和电离层6.摄影机主光轴偏离垂线大于(B),取得的像片称倾斜像片。
A.1度B.3度C.5度D.7度7.以下哪个不属于大气散射:DA:瑞利散射B:米氏散射C:无选择性散射D.都不是简答题:1.简述瑞利散射,米氏散射和无选择性散射的特点。
瑞利散射:当d《入,散射以分子为主,无方向性,相对可见光明显。
米氏散射:当d约等于入,微粒为主,强度有明显方向性。
无选择性散射:当d》入,强度与波长无关。
注:d大气中粒子直径入:波长2.简述遥感的特点:1.大面积的同步观测3.数据的综合性和可比性4.经济性5.局限性3.微波遥感的特点?答:1 能全天候,全天时工作2 对某些地物具有特殊的波普特征3 对冰雪森林土壤等具有一定的穿透力4 对海洋遥感具有特殊意义5 分辨率较低,但特性明显4. 比较监督分类与非监督分类的优缺点。
(完整版)遥感导论试题库_超级完整版.doc

遥感复习题库24. 垂直摄影25. 倾斜摄影一、名词解译26. 光机扫描成像1. 遥感27. 固体自扫描成像2. 高光谱遥感28. 影像变形3. 遥感图象解译29. 几何校正4. 遥感影像地图30. 航天平台5. 主动遥感31. 电磁波6. 被动遥感32. 电磁辐射7. 扫描成像33. 感光度8. 多源信息复合34. 三基色9. 最小距离判别法35. 分辨率10. 图像区域分割36. 黑体11. 多波段遥感37. 亮度系数12. 维恩位移定律38. 辐射出射度13. 瑞利散射39. 假彩色14. 米氏散射40. 真彩色15. 大气窗口41. 3S16. 空间分辨率与波谱分辨率42. 数字图像17. 辐射畸变与辐射校正43. 领域处理18. 平滑与锐化二、填空题19. 多光谱变换 1. 可见光遥感的的探测波段在_____________之间,红外遥感的20. 监督分类探测波段在 ___________之间。
21. 非监督分类 2. 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比波长小得多时发生的散射是22. 遥感技术系统____________ ,当大气中粒子的直径比波长大得多时发生的散射23. 电磁波与电磁波谱是 ____________。
3. 已知某河流的宽度为 20m,在像片上量得的宽度为0.5cm,则是,它是一种用电荷量表示信号大小,像片的比例尺为 ____________,如果在像片上量得某湖的面积为用耦合方式传输信号的探测元件。
25 ㎝2, ?湖泊的实际面积为___________㎡。
14. 按照传感器的工作波段分类,遥感可以分4. 当地球的卫星轨道高度为700km,总视场为 60 度时,扫描带为、、对应的地面宽度为 _________km。
、、。
5. 当天线孔径为10m,波长为 2cm,距离目标物的距离为 10km 15. 散射现象的实质是电磁波在传输中遇到大气微粒而产生的一时,方位分辨力为_______m;当天线孔径为 100m,其它条件不变种衍射现象。
【VIP专享】遥感导论考试题A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1.大气窗口由于大气层的反射、散射和吸收作用,使得太阳辐射的各波段受到衰减的作用轻重不同,因而各波段的透射率也各不相同。
我们就把受到大气衰减作用较轻、透射率较高的波段叫做大气窗口。
2.光谱分辨率指遥感器在接收目标辐射的电磁波信息时所能分辨的最小波长间隔。
光谱分辨率与传感器总的探测波段的宽度、波段数和各波段的波长范围和间隔有关。
间隔愈小,分辨率愈高。
3.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系统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系统是模式识别和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它用模式识别方法获取地物多种特征,为专家系统解译遥感图像提供依据,同时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运用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的经验和方法,模拟遥感图像目视解译的具体思维过程,进行遥感图像解译。
4.监督与非监督分类监督分类指根据已知样本区类别信息对非样本区数据进行分类的方法。
其基本思想是:根据已知样本类别和类别的先验知识,确定判别函数和相应的判别准则,然后将未知类别的样本和观测值代入判别函数,再根据判别准则判定该样本的所属类别。
非监督分类指事先对分类过程不施加任何先验知识,仅凭遥感影像地物的光谱特征的分布规律进行分类,即按自然聚类的特性进行“盲目”分类。
5.遥感图像镶嵌二、多项选择(每题5分,共30分)1.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与地面目标作用后可分为三部分,包括:(1、2、3)(1) 反射;(2)吸收;(3)透射;(4)发射2.计算植被指数(如NDVl)主要使用以下哪两个波段:(3、4)(1) 紫外波段;(2) 蓝色波段; (3) 红色波段; (4)近红外波段3.扫描成像的传感器包括:(1、2)(1) 光-机扫描仪;(2)推帚式扫描仪;(3)框幅式摄影机4.侧视雷达图像上由地形引起的几何畸变包括:(1、2、3)(1)透视收缩;(2)斜距投影变形; (3)叠掩; (4)阴影5.遥感图像几何校正包括两个方面:(1、3)很强,可以全天候进行观测。
常见的微波遥感成像方式有合成孔径雷达(SAR)和相干雷达(INSAR)。
福建师范大学22春“地理科学”《遥感导论》作业考核题库高频考点版(参考答案)试题号5

福建师范大学22春“地理科学”《遥感导论》作业考核题库高频考点版(参考答案)一.综合考核(共50题)1.陆地卫星Landsat5的TM3,其最小辐射量值Rmin为-0.0083mV/(cm²·sr·μm),最大辐射量值Rmax 为1.410mV/(cm²·sr·μm),量化级D为256级。
其辐射分辨率RL为()A.0.0055mV或0.39%B.0.055mV或3.9%C.0.0025mV或0.19%D.0.025mV或1.9%参考答案:A2.对比度变换是一种通过改变图像像元的亮度值来改变图像像元对比度,从而改善图像质量的图像处理方法,也称为()A.辐射变换B.像元变换C.像元增强D.辐射增强参考答案:D3.按照获取遥感信息传感器的不同,遥感影像地图可以分为航空摄影影像地图、扫描影像地图和雷达影像地图。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4.数字图像中最小的单位是像元。
()A.错误B.正确5.遥感系统包括()几部分A.遥感试验B.信息获取C.信息处理D.信息应用参考答案:ABCD6.遥感影像地图的主要特征有()A.丰富的信息量B.直观形象性C.具有一定数学基础D.现势性强参考答案:ABCD7.辐射校正的方法有()A.最邻近法B.回归分析法C.直方图最小值去除法D.双线性内插法参考答案:BC8.高光谱遥感区别于一般遥感的优点有()A.高光谱遥感的成像光谱仪可以分离成几十甚至数百个很窄的波段来接收信息B.每个波段宽度仅小于10nmC.每一点上所有波段排列在一起能形成一条连续的完整的光谱曲线D.光谱的覆盖范围从可见光到近红外的全部电磁辐射波谱范围参考答案:ABCD电磁辐射是波长的函数。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10.遥感器能接收到的水体辐射包括水面反射光、()、水底反射光和天空散射光。
A.水面散射光B.悬浮物反射光C.悬浮物散射光D.水底散射光参考答案:B11.热红外像片上地物的形状就是地物本身的真正形状。
福师1208考试批次《遥感导论》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福师1203考试批次《遥感导论》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一本课程复习题所提供的答案仅供学员在复习过程中参考之用,有问题请到课程论坛提问。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大气对电磁波的反射作用主要发生在顶部,因此应尽量选天气接收遥感信号。
参考答案:云层;无云2.散射现象的实质是电磁波在传输总遇到大气微粒而产生的一种衍射现象。
这种现象只有当大气中的分子或其他威力的直径小于或相当于辐射波长时才会发生。
大气散射的三种情况是、、。
参考答案:瑞利散射;米氏散射;无选择性散射3.遥感图像计算机分类是技术在遥感领域中的具体应用。
该技术的关键是提取待识别模式的一组,所依赖的是地物的。
参考答案:统计模式识别;统计特征值;光谱特征4.航空像片的像点位移量与地形高差成比,与航高成比。
参考答案:正;反二、选择题(每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正确选项,选对得3分,共15分)1.有关航空像片比例尺的描述,正确的是()。
A、是像片上两点间距离与地面上相应两点间实际距离之比;B、像片上的实际比例尺可以用焦距除以航高来计算;C、地形起伏会产生像点位移,但不影响图像上两点间比例尺计算;D、倾斜摄影不会引起像片比例尺变化。
参考答案:A2.对于Landsat-7 上ETM+数据的描述,正确的是()。
A、TM2是蓝色波段,对水体有一定透射能力;B、TM6是热红外波段,空间分辨率120米;C、TM3是红色波段,可用来测量绿色素吸收率并进行植物分类;D、TM5是短波红外,可探测浅水水下特征。
参考答案:C3.在可见光波段有一个小的反射峰(0.55微米附近),两侧(0.45和0.67微米附近)有两个吸收带,近红外波段(0.7—0.8微米)有一反射“陡坡”,至1.1微米附近有一峰值。
具有这种反射波谱特征的是()。
A、植被;B、土壤;C、水体;D、岩石参考答案:A4.太阳辐射和地球辐射的峰值波长为:()A、0.48μm和9.66μmB、9.66μm和0.48μmC、2.5μm和5μmD、0.5μm和0.8μm参考答案:A5.BIL是遥感数字图像的()A、按波段顺序依次排列的数据格式B、逐行按波段次序排列的数据格式C、每个像元按波段次序交叉排列的数据格式D、以上都不是参考答案:B三、名词解释(每词3分,共15分)1.大气窗口参考答案: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较少被反射、吸收或散射,透过率较高的波长范围。
遥感考试样卷及答案(详细整理版)资料讲解

遥感考试样卷及答案(详细整理版)2005至2006学年第2学期遥感导论期末试卷A卷(列出具体传感器类型)5. .SPOT-1、2、3卫星上携带的HRV--高分辨率可见光扫描仪,可以作两种观测:、 .,这也是SPOT卫星的优势所在。
7. 美国高分辨率民用卫星有、8. SAR的中文名称是 _______ ,它属于_______(主动/被动)遥感技术。
雷达的空间分辨率可以分为两种:、灰度重采样的方法有:、、4分,共计12分)黑体:邻域增强空间分辨率与波谱分辨率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至2006学年第2学期遥感导论期末试卷B卷1分,共计30分)微波是指波长在 -- 之间的电磁波散射现象的实质是电磁波在传输中遇到大气微粒而产生的一种衍射现象,按散射粒子与波长的关系,可以分为三种散射:、和。
就遥感而言,被动遥感主要利用_______、_______等稳定辐射,使太阳活动对遥感的影响减至最小。
4. 年,我国第一颗地球资源遥感卫星(中巴地球资源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
我们使用四种分辨率来衡量传感器的性能,具体是:、、、6. Landsat和SPOT的传感器都是光电成像类的,具体是、(列出具体传感器类型)7. .SPOT-1、2、3卫星上携带的HRV--高分辨率可见光扫描仪,可以作两种观测:、 .,这也是SPOT卫星的优势所在。
8. 美国高分辨率民用卫星有、9. SAR的中文名称是 _______ ,它属于_______(主动/被动)遥感技术。
10..雷达的空间分辨率可以分为两种:、11. 灰度重采样的方法有:、、12. 数字图像增强的主要方法有、、、。
1. 黑体2. 三、问答题(共计62分)1. 什么是地球辐射的分段性? 6分2. 按遥感所使用波段,可以将遥感技术分为哪三类?在这三类中,大气散射对它们分别有什么影响? 8分3. 为什么要对遥感影像进行辐射纠正,辐射误差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10分4. 合成孔径雷达的工作原理和过程 10分5. 什么是平滑和锐化,请分别说明其在遥感技术中的应用 8分6. 影响遥感图像分类精度的因素有哪些? 10分7. 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高光谱遥感的认识 10分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计20分)1、空间分辨率与波谱分辨率2、归一化植被指数与比值植被指数3、辐照度与辐射出射度4、加色法与减色法5、全球定位系统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30分)1.遥感系统包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遥感概论”课程考试试题1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大气窗口
2.光谱分辨率
3.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系统
4.监督与非监督分类
5.遥感图像镶嵌
二、多项选择(每题5分,共30分)
1.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与地面目标作用后可分为三部分,包括:()
(1) 反射;(2)吸收;(3)透射;(4)发射
2.计算植被指数(如NDVl)主要使用以下哪两个波段:()
(1) 紫外波段;(2) 蓝色波段;(3) 红色波段;(4)近红外波段
3.扫描成像的传感器包括:()
(1) 光-机扫描仪;(2)推帚式扫描仪;(3)框幅式摄影机
4.侧视雷达图像上由地形引起的几何畸变包括:()
(1)透视收缩;(2)斜距投影变形;(3)叠掩;(4)阴影
5 .遥感图像几何校正包括两个方面:()
(1) 像元坐标转换;(2)地面控制点选取;(3)像元灰度值重新计算(重采样);(4)多项式拟合三.简答题(共90分)
1、下图为一个3x3的图像窗口,试问经过中位数滤波(Median Filter)后,该窗口中心像元的值,并写出计算过程。
(10分)
2、简述可见光、热红外和微波遥感成像机理。
(20分)
3、设计一个遥感图像处理系统的结构框图,说明硬件和软件各自的功能,并举一应用实例.(30分)
4.遥感图像目视解译方法主要有哪些?列出其中5种方法并结合实例说明它们如何在遥感图像解译中的应用。
(30分)
遥感概论”课程考试试题1--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大气窗口由于大气层的反射、散射和吸收作用,使得太阳辐射的各波段受到衰减的作用轻重不同,因而各波段的透射率也各不相同。
我们就把受到大气衰减作用较轻、透射率较高的波段叫做大气窗口。
2.光谱分辨率指遥感器在接收目标辐射的电磁波信息时所能分辨的最小波长间隔。
光谱分辨率与传感器总的探测波段的宽度、波段数和各波段的波长范围和间隔有关。
间隔愈小,分辨率愈高。
3.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系统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系统是模式识别和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它用模式识别方法获取地物多种特征,为专家系统解译遥感图像提供依据,同时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运用遥感图像解译专家的经验和方法,模拟遥感图像目视解译的具体思维过程,进行遥感图像解译。
4.监督与非监督分类监督分类指根据已知样本区类别信息对非样本区数据进行分类的方法。
其基本思想是:根据已知样本类别和类别的先验知识,确定判别函数和相应的判别准则,然后将未知类别的样本和观测值代入判别函数,再根据判别准则判定该样本的所属类别。
非监督分类指事先对分类过程不施加任何先验知识,仅凭遥感影像地物的光谱特征的分布规律进行分类,即按自然聚类的特性进行“盲目”分类。
5.遥感图像镶嵌
二、多项选择(每题5分,共30分)
1.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与地面目标作用后可分为三部分,包括:(1、2、3)
(1) 反射;(2)吸收;(3)透射;(4)发射
2.计算植被指数(如NDVl)主要使用以下哪两个波段:(3、4)
(1) 紫外波段;(2) 蓝色波段; (3) 红色波段; (4)近红外波段
3.扫描成像的传感器包括:(1、2)
(1) 光-机扫描仪;(2)推帚式扫描仪;(3)框幅式摄影机
4.侧视雷达图像上由地形引起的几何畸变包括:(1、2、3)
(1)透视收缩;(2)斜距投影变形; (3)叠掩; (4)阴影
5.遥感图像几何校正包括两个方面:(1、3)
(1) 像元坐标转换;(2)地面控制点选取;(3)像元灰度值重新计算(重采样);(4)多项式拟合
三.简答题(共90分)
1、下图为一个3x3的图像窗口,试问经过中位数滤波(Median Filter)后,该窗口中心像元的值,并写出计算过程。
(10分)
求解过程如下:
对窗口数值由小到大排序: 115 <119<120<123<124<125< 126<127<150
取排序后的中间值:124
用中间值代替原窗口中心象素值,结果如下:
2、简述可见光、热红外和微波遥感成像机理。
(20分)
答:(1)可见光遥感成像机理如下:可见光遥感的探测波段在0.38—0.76μm之间,一般采用主动遥感方式,光源为太阳,地物反射可见光,传感器的收集器接受地物反射的可见光,由探测器将可见光信号转换为化学能或者电能,再由处理器对信号进行各种处理以获取数据,通过输出器输出为需要的格式。
成像方式常见有推扫式的和扫描式的。
在白天日照条件好时的成像效果好。
(2)热红外遥感成像机理如下:热红外遥感的探测波段在0.76——1000μm之间,其基本成像原理和可见光遥感成像机理大致相同,只是热红外遥感时地物即可反射能量(主要在近中红外波段),又可自身发射热辐射能量,尤其是远红外波段主要透射地物自身辐射能量,适于夜间成像。
(3)微波遥感成像机理如下:微波遥感的探测波段在1mm——10m之间,有主动遥感和被动遥感两种方式,成像仪由发射机、接收机、转换开关和天线等构成,发射机产生脉冲信号,由转换开关控制,经天线向观测区域发射脉冲信号,地物则反射脉冲信号,也有转换开关控制进入接收机,接收的信号在显示器上显示或者记录在磁带上。
由于微波穿透能力很强,可以全天候进行观测。
常见的微波遥感成像方式有合成孔径雷达(SAR)和相干雷达(INSAR)。
3、设计一个遥感图像处理系统的结构框图,说明硬件和软件各自的功能,并举一应用实例。
(30分)
答:遥感图像处理系统的结构框图如下
输入设备:把遥感数据输入计算机。
输出设备:将遥感数据输出到显示器上或者打印出来。
系统操作平台:遥感图像处理系统的核心,决定处理速度的快慢及处理效果的好坏。
存储设备:存储遥感影像数据。
图像文件管理模块:对图像文件进行输入、输出、存储和管理。
图像处理模块:对遥感影像进行增强、滤波、纹理分析和目标检测等处理。
图像校正模块:对影像进行辐射校正和几何校正。
多影像处理模块:进行图像运算、图像变换和图像信息融合。
图像信息获取模块:包括直方图统计、特征向量计算、图像分类特征统计等等。
图像分类模块:包括监督分类、非监督分类和混淆矩阵等。
专题图制作模块:主要是4D产品的制作。
接口模块:如和GIS数据库建立接口等。
常见的遥感图像处理系统有:ENVI、ERDAS、Idris、Er-mapper、PCI等。
4.遥感图像目视解译方法主要有哪些?列出其中5种方法并结合实例说明它们如何在遥感图像解译中的应用。
(30分)
答:①直接判读法:依据判读标志,直接识别地物属性。
如在可见光黑白像片上,水体对光线的吸收率强,反射率低,水体呈现灰黑到黑色,根据色调可以从影像上直接判读出水体。
②对比分析法:与该地区已知的资料对比,或与实地对比而识别地物属性;或通过对遥感图像不同波段、不同时相的对比分析,识别地物的性质和发展变化规律。
如解译某区域时可用相邻区域已经正确解译的影像作为参考以提高解译速度。
③信息复合法:利用透明专题图或者透明地形图与遥感图像重合,根据专题图或者地形图提供的多种辅助信息,识别遥感图像上目标地物的方法。
如等高线与卫星影像复合可以提供高程信息,有助于划分中高山地貌类型(前提是必须要严格配准)。
④综合推理法:综合考虑遥感影像多种解译特征,结合生活常识,分析、推断某种目标地物的方法。
如铁路延伸到大山脚下突然中断可推出有铁路隧道通过山中。
⑤地理相关分析法:根据地理环境中各种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借助专业知识,分析推断某种地理要素性质、类型、状况与分布的方法。
如可利用此法分析洪冲积扇各种地理要素的关系。
山地河流出山后,因比降变小,动能减小,水流速度变慢,常在山地到平原过渡地带形成巨大的洪冲积扇,其物质分布带有明显的分选性。
冲积扇上中部主要由沙砾物质组成,呈灰白色和淡灰色,由于土层保肥与保水性差,一般无植物生长。
冲积扇的中下段,因水流分选作用,扇面为粉沙或者黏土覆盖,土壤有一定保肥与保水能力,植物在夏季的假彩色图像上呈现红色或者粉红色。
你为什么报考本学校
你对研究生期间的规划是什么
你对你的初试成绩满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