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肉万象组培快繁技术实例分享 · 附配方

多肉万象组培快繁技术实例分享 · 附配方
多肉万象组培快繁技术实例分享 · 附配方

万象(Haworthia maughanii)又名毛汉十二卷,为百合科、十二卷属多年生肉质植物。万象形态非常奇特,叶半圆筒状,肉质叶肥厚,属典型的珍奇观赏多肉植物。

试验以花葶为外植体,获得再生植株,并从芽诱导、芽增殖,到诱导生根的培养,已建立起完整的无性繁殖体系,本课题万象微型繁殖技术已应用于在企业生产中。

1 材料与方法

1.1 外植体材料及培养条件

1.1.1 外植体选择

购得的万象成熟种苗在25℃环境下培养,浇少量水,待到其抽出花葶3-5厘米时切下。

1.1.2 外植体预处理及灭菌

用洗衣粉水清洗并用毛笔刷洗;在超净工作台上用75%酒精快速浸泡30秒,然后用加有两滴吐温-80的0.1%氯化汞溶液浸泡8分钟,之后用无菌水冲洗4次,每次洗2分钟。

1.1.3 培养条件

培养温度22℃-26℃之间,光照12小时/天,光照强度1500-2000lx。

2 结果与分析

2.1 初代诱导培养

在超净工作台上把花葶切断,每段0.5-1厘米,接入诱导培养基(配方见文末,下同)中,培养20天左右,会诱导出愈伤组织,培养45-60天可诱导出丛生芽。

2.2 继代增殖培养

愈伤组织形成后,会在愈伤组织上萌发丛生的不定芽。在超净台上,剥离不定芽,接种于增殖培养基,培养30-40天有新的丛生芽长出。

2.3 生根培养

将长至2厘米以上的小苗,转接至生根培养基中,转接时,切净芽基部的愈伤组织。10天开始可以看到根的发生。

2.4 炼苗与移栽

小苗根长1厘米时可以出苗,移栽前在培养室中打开瓶盖练苗3天,取出生根苗,在放有800-1000倍多菌灵溶液中清洗去基部培养基。

栽培基质用新鲜湿润的蛭石,植入后遮阴,第一次不浇水。1个星期后喷杀菌剂,浇少量水。小苗移栽成活率78%。

附配方

诱导培养基:MS + KT 2mg/L + NAA 0.2mg/L + Ad 5mg/L

增殖培养基:MS + KT 1mg/L + NAA 0.1mg/L + NaH2PO4 40mg/L

生根培养基:1/2MS + NAA 0.2mg/L

以上培养基均加琼脂0.7%,诱导愈伤组织和芽以及芽增殖时加蔗糖3%,生根时加蔗糖2.5%。pH值5.6-5.8,其中NaH2PO4主要起促进芽的分化的作用。

植物无糖组培快繁技术

植物无糖组培快繁技术 一、无糖组培技术原理 无糖组培快繁技术是由日本千叶大学的古在丰树教授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发明。它是一种全新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环境控制技术和组织培养技术的有机结合。它以CO2代替糖作为植物体的碳源,利用工程技术手段调节组培微环境的空气、光照、温度、湿度等影响因子,促进植物光合作用,使组培植物由兼养型转变为自养型,从而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 经大量实验研究证明,该项研究成果已成为世界领先技术。目前,中国、美国、英国、韩国等国家已将该项技术应用于种苗工业化生产中。该技术于1997年由国家外国专家局和昆明市科技局委托昆明市环境科学研究所从日本引进。 二、无糖组培技术优势 由于植物无糖组培以CO2代替糖作为植物体的碳源,对植物无糖组培微繁殖中的容器换气次数、光照强度、CO2浓度、培养基质、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调节,并通过监测反馈结合植株生长特性建立符合植株生长要求的稳定供气系统和温度调控系统,从而解决了传统组织培养中存在的污染率高、植物生长发育不良、生长迟缓、生理功能紊乱、玻璃苗、畸形苗多等问题。据相关资料报道,无糖组培快繁技术与传统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相比,显著提高苗的质量和产苗率,可缩短培养周期,种苗生产综合成本降低。经大量实验研究证明,该项

研究成果已成为世界领先技术。 无糖组培生产工艺简单,流程缩短,技术和设备的集成度提高,降低了人工操作强度,更易于在规模化生产上推广应用。 三、无糖组培技术国内外研究进展 无糖组培快繁技术通过多年的试验研究和生产示范,在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结合国情,昆明市环境科学研究所研制开发了无糖培养微繁殖生产的配套设施,获得三项专利。 目前,该项技术已初步应用于非洲菊、彩色马蹄莲、灯盏花、甘薯、葡萄、满天星等植物并获得成功。上述研究结果表明,无糖组培技术培育出的苗具有抽叶多、植株健壮、节间距短、根系发达、干物质积累多、光合自养能力强等优良的生物学性状。美国、韩国、英国、日本等国家已将该项技术应用于生产,并显示出了巨大的优势和良好的效果。 无糖组培快繁技术可解决传统组织培养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显著提高种苗质量,缩短培养周期,提高产苗率,降低生产成本。但目前,该项技术在药用植物方面的应用研究,除云南农大王荔课题组报道外尚未见其它报道。

包装设计实例解析

操作课: 任务实施:包装设计实例解析 CD包装设计包括CD封面设计,光盘设计,封底设计,CD包装展开图和CD立体图五个任务 一、CD封面设计 1、新建文件,宽度28厘米,高度28厘米,分辨率72 2、新建图层1,并填充为黑色 3、执行菜单“滤镜”-“渲染”-“云彩”命令 4、执行菜单“滤镜”-“杂色”-“中间值”命令,设置半径为25像素左右 5、执行菜单“滤镜”-“杂色”-“添加杂色”命令,设置数量为40%左右,最终效果如下图 6、打开玫瑰花文件,在工具箱选择“快速选择工具”

7、将玫瑰花选取并移动到新建的文件中,得到图层2,位置如下图 8、ctrl+T调整玫瑰花的大小,并旋转一定的角度,效果如下图 9、复制图层2,得到图层2副本,将图层2的图层混合模式改为“叠加”,将图层2副本的不透明度设为50%,效果如下图

10、以图层2副本为当前层,单击图层调板下方的“添加图层样式” 按钮,选择“投影”,设置参数如下 11、打开“音乐符号”文件,选择“魔棒工具”选取白色区域,反选,选择五线谱部分,然后选择移动工具,将其拖移到新建文件中形成“图层3”调整位置和大小,如下图

12、将“图层3”(五线谱图层)的图层混合模式改为“正片叠底”。 13、以“图层3”为当前图层,按CTRL键鼠标左键单击“图层2副本”的缩览图,载入“图层2副本”的选区。如下图 14、执行菜单“选择”--“反向”命令,将选区反选,按Delete键删除选区以外内容。如上图右 15、取消选区,单击“图层”调板下方的“创建新的填充或调整图层”按钮,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色相/饱和度”命令。 16、在“色相/饱和度”对话框中,选中“着色”复选框,调整色相

包装设计 期末作业范例

设计让生活更美好 类型:期末作业设计说明书题目:护肤品包装设计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专业: 时间:

目录 摘要 (2) 1.1选题的原因和意义 (3) 1.2市场调查 (3) 2.1标志创意说明 (4) 2.2商品表现形式 (5) 2.3材料选择 (5) 2.4结构创意点 (6) 结论 (7)

摘要 现在人对美的渴望,化妆品、护肤品等等已经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了。化妆护肤品属于快速消耗品,消费频率高,几乎每天都得使用,消费人群多,而且护肤品也是必需品,具有高附值商品的特性。护肤品也是属于化妆品之一,起到保护和保养皮肤的作用。作为国民经济的护肤品行业来说,现阶段,全球护肤品行业稳定增长,因此也迅速加快了护肤品包装从幕后走到台前,唱起了主角。女性作为当代消费市场的主力军,具有求美心理突出、认知细腻、情感丰富、自我意识强、善于联想、好攀比炫耀的心理特点。根据她们的消费心理特点,化妆品的包装设计应充分利用色彩联想的规律,充分满足女性的爱美心、优越感、虚荣心,突出她们的个性与价值,从而促进化妆品消费额的不断攀升。 关键词:护肤品,化妆品,包装,消费

1.1 选题的原因和意义 化妆护肤品属于快速消耗品,消费频率高,几乎每天都得使用,消费数量庞大。因此,护肤品包装使人们的购买欲望越来越强,甚至一个好的护肤品设计包装直接决定了其公司的走向与发展。因此,我们期末设计的灵感来源于生活,就来自化妆护肤品市场,这个兴新产业。包装的目的是为了盛放产品,对其进行运输、分配和存储,为其提供保护并在市场上标识产品身份和体现产品特色。包装设计通过包装的裁体美化人们的生活,给社会环境添彩。因此,包装设计对商品而言是极其重要的。 1.2市场调查 实施调查在成都高新西区团结镇,包括对护肤品的价位和种类进行调查。调查中发现女性占很大一部分,男性只占了一小部分,所以这组护肤品设计主要是针对女性。女性年龄在20-25岁的女性消费者对护肤品的需求比较大,而35岁以上的消费者则相对少些,这套护肤品设计主要是销售于中高档消费人群。

康乃馨植物组织培养(1)

《植物组培快繁技术》 康乃馨植物组织培养 实 验 设 计 小组成员:陈梅20141641044 郑莉20141641002 雷雨田20141641043

康乃馨植物组织培养 一、实验目的 掌握植物离体快速繁育原理、方法和完整过程。 二、实验原理 香石竹(学名Dianthuscaryophyllus)又名康乃馨,花色艳丽,开花时间长,装饰效果好,是世界上最畅销的切花之一,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由于病毒病侵害,常使植株矮化,花朵变小,花色产生斑点,退色甚至不开花,影响切花产 量和质量。通过茎尖分生组织培养,能够获得“无病毒”的健康植株,对于引 进的少而新的脱毒种苗,再进行一次茎尖培养,进一步降低基础苗中的病毒含量,并通过组织培养的方法快速繁殖,在短期内,就可以获得大量的脱毒试管苗,使引入材料迅速在生产上推广应用,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 仪器:超净工作台、酒精灯、电炉、烧杯、玻璃棒、镊子、解剖刀、接种盘、 纱布、记号笔、标签纸 试剂:75%乙醇、0.1%升汞、无菌水、MS培养基、IAA0.1mg/L、BA0.5mg/L、pH5.8-6.0、蔗糖、琼脂 材料:康乃馨带芽外植体材料 四、实验步骤 (一)培养基的配方 1、康乃馨的生芽培养基 MS+IAA(0.1mg/L)+BA(2.0mg/L)+NAA(0.2mg/L)+蔗糖30g/L+琼脂(8g/L) pH5.8-6.0,配制300ml,用培养瓶分装10~15瓶。另外需要制备无菌水10瓶,培养瓶每人3~4瓶。纱布、碟子若干,后二者分别用报纸包好一同灭菌。

2、康乃馨的继代培养基 MS+BA(0.3mg/L)+NAA(0.2mg/L)+蔗糖30g/L+琼脂(8g/L),pH5.8-6.0,配制300ml,用培养瓶分装10-15瓶。另外需要制备无菌水10瓶,培养瓶每人3-4瓶。纱布、碟子若干后二者分别用报纸包好一同灭菌。 3、康乃馨的生根培养基 MS+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0.075mg/L)+蔗糖(30g/L)+琼脂(8g/L), pH5.8-6.0,配制0.3L,用培养瓶分装10-15瓶。另外,需要制备无菌水10瓶,每人3-4培养瓶、纱布、碟子若干后二者分别用报纸包好一同灭菌。 (二)康乃馨的生芽培养 1、无菌操作准备 将培养基、无菌水、及各种接种用具放入超净工作台,开紫外灯照射消毒20-30min,开送风开关,关紫外灯,通风10min后,打开照明日光灯。洗手、换鞋,换实验服,戴口罩,进入接种室,开启超净工作台。用纱布吸取75%酒精擦手、擦拭超净台、擦拭培养基和无菌水瓶,点燃酒精灯,镊子、解剖刀、剪刀等接种工具放入灭菌锅灭菌,待冷却后使用。 2、外植体消毒 选取康乃馨叶腋间生出的侧芽为外殖体,用自来水冲洗半小时,将材料上的泥土和灰尘及杂质冲洗干净,用解剖刀切取所需组织放入大烧杯中,用75%的酒精浸泡消毒30s,用无菌水冲洗3次,再将材料移入0.1%升汞溶液浸泡10分钟,然后在超净台内用无菌水冲洗6次。材料消毒完成。 3、外植体的制备 将消毒好的材料用无菌滤纸吸去多余的水份,然后在无菌超净工作台上的接种盘内,借助解剖刀剥离茎尖,剥取茎尖大小通常在0.3mm左右。以上操作均

第一节 植物组培快繁工厂的设计

第一节植物组培快繁工厂的设计 第一节植物组培快繁工厂的设计 一、组培苗生产规模的确定 生产规模的确定首先应根据市场需求、生长的植物种类和经济实力来确定,例如,木本植物比草本植物的培养周期长,设计时必须比草本植物多增30%的空间、设备。植物种苗无糖微繁殖工厂化生产程序包括①入选品种外植体的筛选及获取; ②外植体灭菌诱导培养; ③快速 繁殖; ④生根培养; ⑤出瓶过渡炼苗; ⑥包装进入市场等工艺。一般一个熟练的接种工人根据繁殖品种的不同,年生产量可达15―20万苗。即规划一个年生产量达500万株的组培室,需设25―30个无菌操作位置。当无菌操作位置数量确定后,即可计算出接种室的需求面积。按日生产组培苗的数量及培养周期计算需要的培养架数量,以此为基础很容易就可计算出培养室的需求面积,一般为1台无菌工作台或者说一个无菌操作位置,需配备净培养面积(放置培养物的面积)7-10平方米,无菌操作室与培养室的面积比例为1:2,围绕组培工厂建设,其它必备的配套设施设备及操作用具购置的数量,应以每个无菌工作台的需求量计算,解剖刀、镊子、刀片等常用工具还要有充足的备用量。室外应有相应的温室配套,生产品种栽培展示区等,其面积的大小应根据不同的植物种类来确定。因此组培工厂的建设,需要认真规划、仔细计算、合理投资,使之既有系统性又适用,才能充分发挥最大的生产潜力。在市场竞争中,尽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确保品种的可靠性。 二、组培种苗工厂的设计 植物组培育苗工厂应选址在安静、清洁、可避开各种环境污染源的地方,以减少污染,降低生产成本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根据已确定的生产规模,设计组培生产车间时,要全面了解组培工作中所需的最基本的条件,以便因地制宜地利用现有房屋改建或新建组培工厂,尽量做到合理布局。通常按工作程序先后,安排成一条连续的生产线,避免环节错位,增加日后工作的负担或引起混乱。组织培养的生产线主要包括培养器皿清洗;培养基的配制、分装、包扎和高压灭菌;无菌操作材料的表面灭菌和接种;进入培养室培养;试管苗出瓶、移栽等。各个房间的面积要合理安排,做到大小适中,工作方便,减少污染,节省能源,使用安全。图5.1所示的是一种组培生产车间设计的平面布置图: 图5.1组培生产车间的设计

案例--商品的绿色包装

案例商品的绿色包装 目前,在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用来包装食品和药品的材料,绝大多数塑料制品。让人担忧的是在一定的介质环境和温度条件下,塑料中的聚合物单体和一些添加剂会溶出,并且极少量地转移到食品和药物中,从而引起急性或慢性中毒,严重的甚至会产生致癌的作用,同时由于世界每年消耗的塑料制品很多,它们使用后遭人抛弃成为垃圾,而且很难腐烂,这也让环保者伤透脑筋。 就拿作为食品包装工具之一的一次性快餐盒为例,它现在已变成“白色污染”,成为全球性公害。据报载,我国铁路运输系统一年使用四亿多只泡沫塑料餐盒,而且回收率仅16.6%,其余的大多数被扔在铁路沿线两侧,形成了“白色污染带”。在某些状况严重的地段,列车触目惊心。为回收并掩埋这些餐盒、塑料袋,铁道部1994年竟花去一亿元巨资。化学专家指出,这种高分子化合物需要200年至400年才能分解掉。这类塑料制品丢弃或掩埋在土壤中,都会妨碍农作物生长。据测算,每亩土地残留废塑餐盒、碗、膜公斤,可使玉米减产11%---23%,小麦减产10%---6%,豆减产6%---10%,蔬菜减产15%---60%,近年来残留在全国农田里的废塑餐盒、碗、膜、塑料袋就达几十万吨,仅1994年全年使用的塑料餐具面积两年就可覆盖一个新加坡。 这些塑料被牲口误吃,轻者消化系统得病,重者死亡。

若焚烧则释放大量有毒气体。“白色污染”正在污染着人类的生存环境,消除“白色污染”已成为当今世界的热门课题。今年6月25日,是第25个世界环境保护日。 这次世界环保日的主题是“为了地球上的生命“发展绿色包装”,正是这一课题的具体化和深入化,这次展出的绿色包装产品有四类,一是国际公认的环保材料如BOPS纵向拉伸聚苯乙稀及其产品,二是绿色包装材料纸浆模塑,三是纸餐盒及其生产设备,四是双降解塑料制品。 由此可见,绿色包装的问题是一个迫于急切解决的问题,已经上升到需要解决的全球性问题。在国外,已经有许多国家和地区已开始行动。他们颁布了法则,并积极运用化学技术研制新型的可分解塑料,或用代替品。 在日本,经营食品的商人已放弃塑料包装,在食品界掀起“绿色”革命,取得了较大的成效。它们食品包装已不只是要好和实用,照顾环境需要也成为包装业的重要课题。 现在的日本商人在给食品包装时尽量采用不污染环境的原料,用纸袋包装取代塑料容器,这也减少了将用过后的包装收集到工厂再循环所面对的成本和技术困难,绿色包装设计在这方面发挥很大作用。不少设计师进行了有益的设计并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就。进行了三方面的改革,例如: 1.节省材料 A.日本味之素公司设计推出的包装,可以说丝毫没有显现

植物快繁技术

植物快繁技术/植物克隆技术/植物傻瓜克隆技术/植物非试管高效快 繁技术 减小字体增大字体作者:本站来源:本站整理发布时间: 2008-1-1 18:33:32 植物快繁技术简介 所谓植物非试管高效快繁技术也就是植物克隆技术,也有人称之为植物非试管快繁技术、植物快繁技术、植物全光照喷雾育苗技术、全光雾插技术、微材料或微组织扦插育苗技术,喷雾育苗技术、喷雾扦插育苗技术、傻瓜克隆。无论叫做植物快繁还是植物克隆其原理和方法是一样的。 植物克隆技术(植物快繁技术)的关键是喷雾,十几年前就有权威单位推广全光照喷雾育苗技术,实际上也就是后来有人称之为植物非试管高效快繁技术,而现今更多被称为植物克隆、傻瓜克隆等时髦词汇。过去开发的喷雾全套设备是机械式,成本高达数万元,且容易锈蚀和损坏,一段时间后就没人再使用,而自从引进以色列微喷(头)技术后,微喷雾问题顺利以低成本形式解决,于是植物克隆技术(植物快繁技术)得以在全国迅速推广普及。 植物快繁技术(植物克隆技术)的推广的另一障碍就是自动控制仪的问题,进口的温湿控制设备好用但价格高,所谓的农业智能化计算机系统除了价格更高之外还总是不能成熟,使用起来问题百出,经常造成育苗的失败,笔者使用两年后才不得已开发了国产育苗仪,其低廉

的价格和丰富实用的功能很快被全国同行赏识。 植物克隆技术(植物非试管高效快繁技术)现在的投入只需2000余元,大力推广植物克隆技术、植物快繁技术利国利民。 植物非试管高效快繁技术的起源、应用和进展 植物傻瓜克隆技术是20年前从国外引进,又经过我国众多农业专家花费二十余年时间,逐步完善并成熟运用于规模生产一个系统配套,用于多种经济植物大规模无性快繁产业化生产的实用技术,又称非试管快繁技术、喷雾快繁技术等。此技术是一项崭新经济植物苗木快繁技术体系,它将植物组织培养快繁苗从试管培养基中解放到田间大地,是一场无性繁殖快速育苗的革命!是现代农业生物技术研究的一大创举! 该技术育苗生产成本低,适用于国内外苗木交易市场和经济植物种苗繁殖工程。绿色快繁产业是一个永久性高效益产业,它可以带动制药产业、林纸产业、林草产业、园林绿化等其它产业,进而促进农业产业化、林业产业化、制药产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还有利于生态城市、园林城市、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生态环境改善、城市生态系统的改变、无性系造林、天然林保护工程、城市绿化工程以及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如粮食作物、花卉、蔬菜、无公害蔬菜、野生蔬菜、濒危野生植物、果树、山野菜、药用植物、珍稀植物等高效经济植物以及新经济资源的开发利用。 植物快繁技术是古今中外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从传统的扦插繁

植物非试管高效快繁技术

植物非试管高效快繁技术 植物非试管高效快繁技术的特点总结 植物非试管高效快繁技术(TERNPC)与植物组培快繁(plant tissue culture)和传统育苗技术相比的先进性,及其在技术生产运用中的特点总结如下: 一、用植物0.3-1.0厘米长的微小外植体作为繁殖单位材料,极大的节约了种质材料,所用外植体繁殖单位材料用量比常规育苗用量少3-8倍;接种速度极快,是组织培养的3-5倍。直接接种在大田沙床或营养袋中,一次成苗直至供应生产,不需任何移动,成活率高。完全离开组培大楼和全部试管快繁的条件,育苗设施简易比组织培养快繁投入低几十倍,比常规育苗也低。 二、在独创的简易条件下,无论南方北方、不同纬度、不同土壤、不同气候,一年四季(包括极端温度:低温-35度和高温42度)都可用此法连续快繁,多数品种均可达6--12代。该技术育苗较少受季节影响,一年365天均可接种繁殖。实现每代在原种植物基数上按几何级数高效增殖。一年中任何一天都可用此快繁技术启动生产。极大的拓展了技术应用的时间和空间。 三、普及率高。普通人员每天(8小时)可接种3000-5000个单位材料。一个培养四个月的生产技术工人每月可成功培育单一植物品种30,000-10,0000株纯种苗。对人才素质要求适应性极广,生产技术易于推广;二是个人操作速度比组织培养快繁和常规育苗快得多,当达到一定育苗规模以上时,生产投资效益比可达 1:5-1:10以上。它非常节约植物种质材料,一天就可以接种数十万株至上百万株(这是组织培养在世界范围内难以想象的事),易于大面积快繁各种苗木。,易于大面积育苗产业化规模快繁各种种苗。 四、操作步骤少,生产技术工艺简单,经特殊培训较容易掌握,可广泛应用于生产。适宜大规模工厂化育苗。普通人员可参加快繁全部生产操作,且速度极快,

花组培快繁技术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菊花组培快繁技术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陈喜林陈晓彬陈琦磊 (广东省汕头市海滨华侨公园管理处 汕头 515041) 摘要:为了去除病害复壮菊花,采用侧芽和花序轴两种外植体,分别在MS+6-BA2.0 mg·L-1+NAA0.1 mg·L-1+3%蔗糖培养基上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均可诱导产生不定芽,不定芽继续培养长大切成茎段微插于MS+6-BA1.0 mg·L-1+NAA0.1 mg·L-1+3%蔗糖培养基,再经过30 天左右培养增殖4.6倍。1/2MS+2%蔗糖培养14 天后100%生根。移栽基质采用泥炭与椰糖各半的混合基质,28 天后成活率98%以上。上盆后长势旺盛,翠绿健壮。花朵直径略大,且花色更加洁白,观赏价值更高。 关键词:菊花侧芽培养花序轴培养组培快繁 中图分类号:Q943.1;S682.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327—(2009)04—0029—02 菊花Dendranthema morifolium是菊科菊属的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原产于中国。菊花栽培历史悠久,现栽培的为高度杂交种,已成为世界广泛栽培的名花之一。生产上主要采用扦插方法繁殖,一般名贵品种扦插不仅成活率低,满足不了生产上的需要,而且栽培过程中病害(如黑斑病、褐斑病、炭疽病等)有逐年加重趋势,长势渐弱。为复壮几年前开展了针对菊花十几个品种的组织培养工作,现以“汉白吐玉”品种为例,探讨组培快繁及规模化育苗方法,以解决生产上实际问题。 1材料与方法 1.1外植体及处理 10月下旬从汕头市海滨路尾华侨公园苗圃内选择“汉白吐玉”优良单株(几天前喷杀菌剂),轻取带1~2片叶的侧芽和绿豆大小的花蕾,带回实验室,先用洗洁精饱和溶液浸泡4-5min后,流水冲洗20min后置于洁净工作台上,用1%硝酸银消毒10min,然后用无菌水漂洗并不断搅动5~6次,每次3min ,滤纸吸干水分后,用手术刀切取长0.3~0.5cm侧芽(A)。剥离花蕾得到直径0.2~0.3cm花序轴(B)。这样就获得A、B两种外植体。 1.2培养基 a.MS+6-BA2.0 mg·L-1+NAA0.1mg·L-1+3%蔗糖; b.MS+6-BA1.0mg·L-1+NAA0.1mg·L-1+3%蔗糖; c.1/2MS+2%蔗糖。 以上培养基是经过预备性试验,逐步添加逐步排除的方法并参考前人的研究成果筛选出来的,均以MS为基本培养基,加入0.7%琼脂,pH值5.8;121℃条件下蒸汽高压灭菌20min,培养过程中温度保持在25℃±1℃,光照12 h·d-1,光照度3000 lx。 2结果与分析 2.1诱导产生不定芽 将A、B分别接种于培养基a,5 天后观察外植体明显长大,9天后在外植体周围产生黄白色致密的愈伤组织,转瓶一次(相同培养基)到18天后,A的愈伤组织开始分化出绿色芽点,B的愈伤组织20天转瓶一次(相同培养基),到第55天才开始分化出浅绿色不定芽。不定芽再经过15天左右培养长成高1~2cm,粗0.1~0.2cm 的芽苗。 2.2 继代增殖培养 将分化出芽苗茎段切成1cm左右且带有2~3片叶作为插穗转接培养基b,4天后见0.1cm左右腋芽产生,21天后腋芽长至0.5~1.0cm,28 天后腋芽长至1.0~1.5 cm,35天后长至1.5~2.5cm,这样每30 天左右转瓶一次,其增殖达4.6倍,即可获得大量苗。 2.3生根培养 将经过大量繁殖的芽苗切成1~1.5cm茎段转瓶接培养基c,经15 天左右培养,生根率达100%,根长0.5~ 3.0cm,白色不定根3~7条,到28天时平均根数8.5条, 平均根长5.0cm。 2.4试管苗的移栽和基质的选择 经14天生根培养,根长至1.0~2.0cm,叶片舒展,叶色浓绿时即出室炼苗,洗苗移栽。采用四种移栽基质做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泥炭与椰糠各半混合基质优于纯泥炭土、珍珠岩与河沙各半混合基质,更优于纯河沙基质[1]。在泥炭与椰糠各半混合基质经28天精心养护移栽成活率在98%以上,萌出新叶生出新根,就可以上盆,按菊花生产要求进行正常的田间管理了。 2.5试管苗与同期扦插苗比较 通过田间观测比对株高、茎粗、叶片数、叶片完整度,试管苗均明显好于扦插苗,且叶片翠绿,不易感染病害,花朵直径略大,花色更加洁白。观赏期相应更长,达到了预期目的。(下转第28页) 29

植物组织培养的展望

植物组织培养的展望 摘要:植物组合培养是从20世纪30年代初期发展起来的一项生物技术,现已渗透到各个研究领域。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指在无菌条件下,将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胚胎、原生质体等,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给予适宜的培养条件,进行繁殖的方法。为了加快组培苗的生长速度,提高其质量,改善其本质,并降低生产成本,国内外的学者将环境控制技术和组培技术有极大的结合起来做了大量研究,改善组培苗的生长环境。本文对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和所采用的新技术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发展的新方向。 关键词:意义问题应用现状发展方向工业化生产 1.植物组织培养的意义 目前,生物技术正在世界突飞猛进地发展,尤其在医学、农业、食品工业、能源工业、环境保护各个领域显示出极大的生产潜力。组织培养是最基础的生物技术,它的全面应用正在使农业的生产走向集约化、工厂化。植物组织培养也就是所谓的植物克隆。简单地说就是提取植物的根、茎、叶、芽或一个细胞,通过生物高科技手段,在很短的时间内诱导分化出与母体完全相同的植物。 2.目前植物组织培养所存在问题及其对策 2.1褐变问题 褐变是植物组培育苗中常见的现象,以木本植物较为严重。褐变是指外植体在诱导脱分化或再分化过程中,自身组织从表面养基释放褐色物质,以至培养基逐渐变成褐色,外植体也随之进变褐而死亡的现象。褐化包括酶促褐化和非酶促褐化。酶促褐变是主要因素,一般认为培养材料变褐是由于伤口处分泌的多酚氧化酶(PPO)被氧化成醌类物质,呈红褐色,并抑制许多酶的活性,影响培养物的正常生长.严重时导致其死亡。从理论上讲,酶促褐变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法加以抑制:一是除去引起氧化的物质-氧;二是捕捉或减少聚合反应的中间产物:三是抑制有关的酶。抑制外植体褐变的措施如下:选择适当的外填体,培养材料进行预处理。选择适当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加入抗氧化剂和其他抑制剂.适当缩短转瓶周期。适当改变培养基的硬度等。 2.2、污染问题 污染是植物组培过程中的技术难题之一。培养物受到污染在组织培养中经常遇到,并且难以控制。若不能把污染率降低到可接受的范围,将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分析污染的产生和来源,控制污染的发生,成了植物组织培养中的重要工作。外植体材料、培养基、接种工具、接种室消毒不严格或无菌操作不规范等因素均会导致污染的发生。针对植物组织培养中污染产生的原因。应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来控制污染。一是控制外植体自身带菌,外植体的表面带菌可以经过一系列的杀菌处理来减少。而外植体的内部带菌可以通过对外植体的预培养来加以控制;一是降低环境污染和操作污染.这类污染可通过规范操作程序加以控制。 2.3、玻璃化问题 玻璃化是指在培养过程中材料呈半透明状,组织结构发育畸形的现象。又称“过度水化”。玻璃化的苗由于组织畸形,分化能力降低,不易成活。因此,不宜用作继代和移栽的材料。培养过程中,光照、温度、湿度和pH值等的影响;另外培养材料的植物种类、外植体类型也影响着玻璃苗的发生;除此外,培养基的成分变化对玻璃化现象也起了重要作用。由于培养基中Ca、N、Mn、Fe、B、Zn等含量的不同,导致玻璃化现象发生率也不同。有研究表明糖与玻璃化现象的发生率有着负相关关系。玻璃化防治对策:选不易玻璃化的植物品种及部位作外植体材料;利用固体培养基,增加琼脂浓度,选择适当的碳源,提高培养基中蔗糖含量;采用通气性好 《》试卷,共10 页,第1页《》试卷,共10页,第2页

植物无糖组培快繁技术

植物无糖组培快繁技术降低组培成本的技术措施植物无糖组培快繁技术(Sugar-free micropropagation)又称为光自养微繁殖技术(Photoautotrophic micropropagation)是指在植物组织培养中改变碳源的种类,以CO2代替糖作为植物体的碳源,通过输入CO2气体作为碳源,并控制影响试管苗生长发育的环境因子,促进植株光合作用,使试管苗由兼养型转变为自养型,进而生产优质种苗的一种新的植物微繁殖技术。 这一技术概念是在1980年提出的,其技术发明人是日本千叶大学的古在丰树教授。20世纪90年代以后,这一技术成为植物微繁殖研究的新领域,受到广泛的关注,无糖组织培养技术也在各国开始得到推广应用。特别是近几年来,从事这一技术领域研究的科技人员越来越多,这一技术也逐渐成熟,并开始应用于植物微繁殖工厂化生产。 1 植物无糖组培快繁的技术特点 1.1 CO2代替了糖作为植物体的碳源 在一般的有糖培养微繁殖中,小植物是以糖(如蔗糖、白砂糖、果糖等)作为主要碳源进行异养或兼养生长,糖被看作是植物组织培养中必不可少的物质添加到培养基中。而无糖培养微繁殖是以CO2作为小植株的唯一碳源,通过自然或强制性换气系统供给小植株生长所需CO2,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进行自养生长。 1.2 环境控制促进植株的光合速率 在传统的组织培养中,很少对植株生长的微环境进行研究,研究的重点是放在培养基的配方以及激素的用量和有机物质的添加上;而无糖组织培养技术是建立在对培养容器内环境控制的基础上,根据容器中植株生长所需的最佳环境条件(如光照强度、CO2浓度、环境湿度、温度、培养基质等)来对植株生长的微环境进行控制,最大限度地提高小植株的光合速率,促进植株的生长。 1.3 使用多功能大型培养容器 在传统的组织培养中,由于培养基中糖的存在,为了防止污染,一般使用或者说只能使用小的培养容器。而无糖培养在培养过程中不使用糖及各类有机物质,极大地避免了污染的发生,可以使用各种类型的培养容器,小至试管,大至培养室。 1.4 多孔的无机材料作为培养基质 在传统的组织培养中,通常使用琼脂作为培养基质,而无糖培养主要是采用多孔的无机物质,如蛭石、珍珠岩、纤维、Florialite(一种蛭石和纤维的混合物)作为培养基质,可以极大地提高小植株的生根率和生根质量(肖玉兰,2003)。 1.5 闭锁型培养室

植物组培快繁研究

(一)树型金银花组培快繁技术的研究 实验一组培室设备参观及器皿的洗涤和灭菌 一、目的要求: 1.通过参观,了解组织培养室的几个主要组成部分和各部分应有的基本设备以及有关仪器的用途与功能。 2.通过实际操作,学会洗涤剂的配制和各种器皿的清洗和灭菌方法。 二、材料用具: 高压灭菌锅、烘箱、超净工作台、双筒解剖镜、酸度测定仪、空调机、控温仪、百分之一与万分之一天平、电炉、玻璃器皿(试管、三角瓶、移液管、漏斗、烧杯、容量瓶、试剂瓶、量筒酒精灯),以及镊子、解剖刀、解剖针、手术剪,肥皂、洗衣粉、重铬酸钾、浓硫酸等。 三、说明: 在进行各类具体的组培实验前,首先了解组培室的结构及主要设备的用途和性能是十分必要的,总体上的了解有利于以后各实验的进行以及正确的使用各种仪器和设备。 植物组织培养是一项十分细致的工作,为了保证植物外植体不受污染,第一关就是要对各种器皿进行清洗和消毒,使它们保持无菌状态,做这些工作同样有一套科学的方法和需要熟练的技巧,因此每个学生必须学好这套基本功。 四、方法和步骤: 首先在老师带领下参观组培室,并听取讲解,然后配制洗液,称取工业用重铬酸钾40克,溶解在500ml在水中,然后徐徐加入450ml粗制浓硫酸(或废硫酸)配好的溶液呈红色,铬酸洗液是一种强氧化剂,去污能力强,但玻璃器皿上沾有油脂、凡士林、石蜡等则用此液无效,铬酸洗液可反复使用,直到溶液呈青褐色为止。此溶液腐蚀性强,洗涤时需注意。每人清洗部分玻璃器皿,方法:清水洗净→泡入洗衣粉水溶液中进行洗刷→清水反复冲洗→蒸馏水淋一遍→烘干备用。 然后清洗部分较脏的玻璃器皿,方法:采用先碱后酸,即用洗衣粉洗刷后冲洗干净→晾干→侵入酪酸洗液,浸泡时间视器皿的肮脏程度而定→清水反复冲洗干净→蒸馏水淋洗一遍→烘干备用。 带有石蜡或胶布的器皿:先将其除去,再用常规洗涤,石蜡用水煮沸数次即可去掉,胶布粘着物则需用洗衣粉液煮沸数小时,再用水冲洗,凉干后浸入洗液,以后的步骤同前。 对器皿和用具进行高压灭菌,即用手提式高压灭菌锅,在1.2个大气压下保持15~20分钟。解剖刀、手术剪、解剖针、镊子等用具在接种前还要用百分之七十的酒精棉球擦一下,再用酒精灯的火焰灭菌,冷却后即可应用。 五、作业:试阐述为什么要对器皿和用具进行严格的洗涤和灭菌? 实验二母液的制备及培养基的配制、灭菌 一、目的要求: 通过掌握培养基对母液制备及常用培养基的配制和灭菌方法,为植物组织培养准备合适的营养条件。 二、材料用具: 高压灭菌锅、冰箱、普通及精密天平、电炉、铝锅、玻璃器皿(烧杯、量微、容量瓶、移液管、试剂瓶、三角瓶、漏斗),化学试剂(CaCl2·2H2O,KNO3,MgSO4·7H2O, NH4NO3,KH2PO4,Na2—EDTA,FeSO4·7H2O,MgSO4·4H2O,Zn SO4·7H2O,H3BO3,

什么叫植物快繁技术

什么叫植物快繁技术 作者:马金海(如皋市科海植物繁育技术研究所) 所谓植物非试管高效快繁技术也就是植物克隆技术,也有人称之为植物非试管快繁技术、植物快繁技术、植物全光照喷雾育苗技术、全光雾插技术、微材料或微组织扦插育苗技术,喷雾育苗技术、喷雾扦插育苗技术、傻瓜克隆、组培苗瓶外生根等等。无论叫做植物快繁还是植物克隆其原理和方法是一样的。 植物非试管高效快繁技术的起源、应用和进展 植物快繁技术是20年前从国外引进,又经过我国众多农业专家花费二十余年时间,逐步完善并成熟运用于规模生产一个系统配套,用于多种经济植物大规模无性快繁产业化生产的实用技术,又称非试管快繁技术、喷雾快繁技术等。此技术是一项崭新经济植物苗木快繁技术体系,它将植物组织培养快繁苗从试管培养基中解放到田间大地,是一场无性繁殖快速育苗的革命!是现代农业生物技术研究的一大创举! 该技术育苗生产成本低,适用于国内外苗木交易市场和经济植物种苗繁殖工程。绿色快繁产业是一个永久性高效益产业,它可以带动制药产业、林纸产业、林草产业、园林绿化等其它产业,进而促进农业产业化、林业产业化、制药产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还有利于生态城市、园林城市、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生态环境改善、城市生态系统的改变、无性系造林、天然林保护工程、城市绿化工程以及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如粮食作物、花卉、蔬菜、无公害蔬菜、野生蔬菜、濒危野生植物、果树、山野菜、药用植物、珍稀植物等高效经济植物以及新经济资源的开发利用。 植物快繁技术是古今中外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从传统的扦插繁殖、嫁接繁殖、种子育苗,到植物组织培养、abt生根粉、JH强力生根剂、生根灵诱导生根、全光照喷雾育苗等等各种方法,人类总是在不断地寻求绿色产业快速发展的通路。 以植物组织培养为例,它是快速繁育优良品种无性系苗木的现代实用技术,具有繁殖系数、代数多、育苗时间长、材料消耗少、繁殖效率高的优点,但由于植物组织培养存在一次性投资大,成本高,技术步骤繁杂,技术易传性差,农民在生产上不能直接利用试管苗,成活率低等缺点,该技术在实际工厂化育苗中所形成的生产力还相当有限,真正形成大规模产业化的植物品种在世界范围内不超过上百个。常规育苗如扦插、嫁接、压条、分株法、种子繁殖在人类历史上已经应用了近2000年。目前国内外还在使用,甚至还用它在作论文。它技术简单,容易掌握的优点决定了它使用寿命很长。但繁殖慢,育苗时间长、材料消耗大、受气候影响大,每年生产代数少,不能工厂化生产的缺点,长期没有得到解决。 科海植物快繁技术用许多植物的一叶一芽类似试管茎段、茎尖培养的微型繁殖材料单位,用生根剂对“一叶一芽”材料切口进行处理后直接接种在辅助有简易条件的大田沙床上(可以是现代化设施农业育苗或用育苗袋容器育苗,方式很多),使大多数经济植物离体材料在第二代后4-20天获得再生完整植株,并且成活率高达80%至100%。每20-60天繁殖一代,可按几何级数高效快繁。繁殖系数达到2-15以上,比试管内快繁系数高。在完全离开植物组织培养试管的简易条件下,实现了多种植物在试管条件下才可能达到的高效快繁。科海植物快繁技术经过在全国各地各种气候带、各种土壤连续20多年的研究、试验、开发、生产,已形成一个完整的技术体系,是一项十分成熟的植物高效快繁技术。由于可在简易条件下使千千万万个经特殊训练的普通人员直接在田间实施,增强了快繁技术的易传性和大众化;增强了实际上的综合快繁效率,最大限度的降低了工厂化育苗的生产成本(一次性投资比组织培养快繁技术低几十倍,完美巧妙地克服了植物组培试管快繁和常规育苗技术的全部缺点,并保留和发挥了它们二者的全部优点)。生产投资效益比可达1:10以上。它非常节约植物种质

包装毕业设计——化妆品包装设计-化妆品包装设计案例

包装设计——化妆品包装设计 摘要:在现代高速发展的时代,人们的文化水平越来越高,人们的审美观念也随着提高。作为一件商品,它的包装是否吸引人是至关重要的。包装的设计只有与社会文化和潮流所接轨才会时刻被人们所注意,才会有广大的接受群体。在商品的销售中,我们不否认媒体广告宣传的导向作用,但其可视而不可直接的接触性,使产品竞争的终极战场的重心实际上还是在市场、在货架上。企业要想占有高效率的市场效应,必须重视产品销售包装的形象要素的表现。包装视觉表现的市场货架冲击力,是影响商品销售的重要因素。因而,重视产品包装视觉表现的广告性,使包装形成主动的表现力,无疑是商品行销策略中的一个重要举措。 关键字:化妆品包装;色彩;PhotoShop;淡雅

目录 一、包装设计的背景 (3) 1、包装设计的概念 (3) 2、包装设计的特征 (3) 3、包装设计的常用手法 (4) 二、包装设计的材料 (4) 三、包装设计的图文要素 (4) 四、化妆品包装的系列化设计 (5) 五、软件 Photoshop 的应用 (5) 1、Photoshop 的来历 (5) 2、Photoshop 应用领域 (6) 3、Photoshop 功能特色 (6) 六、化妆品包装的设计流程 (6) 1、化妆品拎袋的外观设计 (6) 2、化妆品包装盒的设计 (7) 七、总结 (9)

一、包装设计的背景 1、包装设计的概念 包装设计是“包装”产业的源头,是一种集创造、智慧、信息、技术一体的专业性很强的艺术活动。从发展的更广阔的角度看,包装设计的概念涵盖材料、器形、印刷、视觉传达设计等多要素,且包装设计是立体的和多元化的,是多学科融会贯通的一门综合学科。化妆品的包装设计应由瓶形、瓶面的装潢,材质、肌理、色调设计,外包装的纸盒造型及盒面装潢乃至于字体设计、摄影等多种元素构成。 2、包装设计的特征 1、文化特征:从广义上讲,文化包括物质层面的东西,也包括精神层面的东西。就狭义而言,文化主要指精神层面的东西,如哲学、宗教、艺术、道德,以及部分物化的精神,如利益、制度、行为方式等。现代包装设计具有了对应市场的文化特点,是当地人们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生活习惯、美学观念等等的体现。 2、品牌特征:品牌是商标、名称、包装价格、历史、声誉、符号、广告风格的无形总和,是一个综合的概念。现代包装是品牌形象的重要载体之一,商品的商标、标志性图案、独特的视觉语言使消费者易于产生联想,使他们产生重复购买的冲动。面对同等价格,相同质量的竞争产品,消费者会因为现代包装的品牌特征而产生品牌忠诚消费。 3、绿色特征:工业革命在使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也使生态资源迅速减少,使人类的生存环境受到严重污染和破坏,这引起了全社会普通关注。现在人们对环境认识不断加强,越来越意识到环境问题的迫切性与绿色包装的重要性。 4、互动特征:现代包装设计注重消费者与商品之间形成互动。消费者依靠设计的传播对产品产生互动的情感依赖,如诸多饮料的包装设计,在原有的基本图案中不停地变换最时尚的形象代言人的形象,给追求时髦的年青消费者不断传递着“最前沿”的信息观念,以满足特定年龄段的消费者的情感要求。 5、人性化特征:根据人类工效学的研究,人体和物体之间需要一定的平衡协调关系,产品包装必须符合人机功能。对于包装来说,要在满足其基本性能的前提下,使用起来要求舒适方便安全。同时,“好的设计师肯定是一个精

植物组培快繁技术试题

试题第1页(共6页) 试题第2页(共6页) ○—○—○— ○—○—○— 密 封 线 内 不要答 题 座位号 *******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期末 《植物快繁技术》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20分) 1. 玻璃化现象: 2. 组织培养(狭义): 3. 植株再生: 4. 愈伤组织: 5. 胚状体(体细胞胚): 6. 完全培养基: 7. 常规移栽: 8.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9. 外植体: 10. 茎段培养: 二、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 NH 4NO 3、KNO 3和MgSO 4 . 7H 2O 的量分别为1650mg/L 、1900mg/L 和370 mg/L ,现在要将这三种物质配成1个母液(先用少量蒸馏水分别溶解,然后依次混合,再加蒸馏水定容至 1000ml ,配成50倍液),那么这三种物质应分别称取____________g 。(本项2分) A 、 165、195和 37 B 、0.165、0.195和 0.37 C 、 82.5、95 和18.5 D 、825、950 和185 2. 茎尖培养脱毒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多选题) A 、病毒主要是通过维管束来传播的 B 、茎尖维管束尚未形成 C 、病毒主要是通过胞间连丝来传播的 D 、茎尖中病毒浓度最低 3. 在组培中用于灭菌的主要仪器设备有____________。

试题第3页(共6页) 试题第4页(共6页) 密 封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A 、电炉、过滤器、煤气灶 B 、超净工作台、超低温冰箱 C 、高压灭菌器或过滤器、超净工作台 D 、微波炉、煤气灶、纯水发生器 4. 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基,其数量多至几十种。其中应用最广泛的是_________ 培养基;水稻花药培养诱导愈伤组织过程中常用_________培养基。 A 、N 6 B 、SH C 、B 5 D 、MS E 、White 5.分装后的培养基应放于______________条件下进行灭菌。 A 、1500 C ,10-15min B 、1210 C ,10-15min C 、1500 C ,15-20min D 、1210 C ,15-20min 6. 马铃薯实验室内常采用_________方式脱除病毒 A 、微接嫁 B 、化学药剂 C 、茎尖培养 D 、热处理 7.葡萄试管内采用_________方式进行植株再生 A 、无菌短枝型 B 、不定芽丛生增殖型 C 、球茎增殖 D 、体细胞胚胎发生 8.组织培养的培养室的环境条件对多数作物来说一般应控制在_________情况下。 A 、25±20 C 的温度,70-80%的相对湿度 B 、25±20 C 的温度,70-80%的相对湿度,光照12-16小时,光强1000-5000lx C 、30±20 C 的温度,80-100%的相对湿度 D 、30±20 C 的温度,80-100%的相对湿度,光照12小时,光强3000-8000lx 9.利用生长点培养无毒苗的成苗率和脱毒率都非常低,有时无毒株只占千分之几。因此,每一茎尖分化产生的植株,在作为母本生产无病毒原种以前,必须进行特定病毒鉴定,常用 的鉴定方法有 。 A 、 直接测定法、指示植物法、抗血清鉴定法和电子显微镜检查法 B 、 直接测定法、间接测定法、抗血清鉴定法和双筒显微镜检查法 C 、 原地测定法、异地测定法、直接测定法、指示植物法 D 、原地测定法、异地测定法、抗血清鉴定法和电子显微镜检查法 10.在配制激素6-BA 母液中应先加少量的0.1mol/L 的 来稀释。 A 、NaOH B 、HCl C 、NaCl D 、Ca (OH )2 1.一般情况下,当细胞分裂素/生长素的比例高时有利于_____________的产生;细胞分裂素/生长素的比例低时则有利于_____________的产生. 2. 试管苗所处的生态环境为高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培养基中糖的作用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 4.枣树幼胚培养的主要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生长素作为组织培养中外源激素的重要来源,对外植体的生长是十分重要的。常用的生长 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等。其中活力最弱,见光、高温高压下易分解的是_________________,对促进愈伤组织的形成上活力最高,但能强烈抑制芽形成的是________________。 6. 细胞分裂素不仅能促进细胞分裂,诱导细胞扩大,解除顶端优势,促进___ _生长,而且还有减少叶绿素的分解,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但是,细胞分裂素对根的生长一般起抑 制作用。常用的细胞分裂素有 、 、 等。 7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通常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室、配制培养基的__________________室、培养材料用的__________________室和检查培养情况并做记录的____________________室。 8 植物组织培养中完全培养基的成分一般由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 __ 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 _____ _、糖类、以及琼脂与水等组成。 9.培养基N 素一般由 和 提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