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无糖组培快繁技术

合集下载

植物无糖培养快繁技术及其优点

植物无糖培养快繁技术及其优点
(四)目标与要求 1. 植物无糖培养快繁的目标是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遗
传基因相同、生理一致、生长发育正常、无病无毒的 群体植株。 2. 要求植株有高的光合能力或光独立生长能力(能利用 空气中的CO2作主要的碳源)。
二、植物无糖培养快繁技术的优点
(一)缩短培养周期 通过人工控制,动态调整优化植物生长环境,为种苗繁殖
改一变、了 植碳物源无的糖供培给养途快径繁小,技即术植改变株培养表基成现分,为培养生基中长不再速含有度糖;慢、徒长、发育差、生理形态
以大豆、海棠、核桃、生姜、甘薯、香蕉等20多种植物为材料的植物无糖培养试验表明,无糖组培苗的移栽成活率可提高10%以上,培
异常、个体差异大、变异性增加、成活率降低。 养周期缩短了25%以上,生产成本降低了35%以上。
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因而可使植株长势良好,生物量较有糖培养的显著增加,污染率明显降低。 一是植物体靠光合作用进行自然生长(自养) 无糖组培工艺的简单化,流程缩短,技术和设备的集成度提高,降低了操作技术难度和劳动作业强度,更易于在工厂化生产上推广应 用。 植物无糖培养快繁技术,又称为光自养微繁殖技术,是指在植物组织培养中以CO2代替糖作为植物体的碳源,通过控制影响组培苗生长 发育的环境因子,促进植株光合作用,以更接近植物自然生长状态、成本相对较低的方式生产优质种苗的一种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海棠无糖培养与常规培养的试验对照 二、植物无糖培养快繁技术的优点
主要内容
一 植物无糖培养快繁技术 二 植物无糖培养快繁技术的优点
一、植物无糖培养快繁技术
(一)提出
植物无糖培养快繁技 术是由 设施园艺与环 境控制专家古在丰树 教授在20世纪80年代 末提出的,是一种全 新的植物组织培养技 术。

植物组培高效快繁技术

植物组培高效快繁技术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技术简介
• 植物非试管高效快繁技术(TERNPC)用许多植物类似 组培试管茎段、茎尖培养的 3毫米~1厘米长的微型 繁殖材料单位(包括一叶一芽),直接接种在辅助 有简易条件的大田沙床上,使大多数经济植物离体 材料在第二代后4-11天获得再生完整植株,并且成 活率高达85%至100%。每15-60天繁殖一代,可按 几何级数高效快繁。繁殖系数达到2-15以上,比许 多植物在试管内快繁系数还高。在完全离开植物组 织培养各种复杂设备条件下,实现了多种植物在试 管条件下才可能达到的高效快繁。植物非试管高效 快繁技术(TERNPC)经过在全国各地各种气候带、各 种土壤连续二十二年的研发、生产、推广,已形成 一个完整的技术体系,是一项十分成熟的技术。
背景
• 近40年来,真正面对大多数生产上急需、量大、价 格低廉的无性繁殖(vegetative propagation)种苗, 由于植物组培(tissue culture)存在一次性投资大, 成本高,技术步骤繁杂,技术易传性差,农民在生 产上不能直接利用,植物试管克隆苗成活率低,推 广难度大等缺点,该试管克隆技术在实际快繁苗木 生产中所形成的生产力还相当有限,真正形成大规 模产业化的植物品种在世界范围内不超过上百个。 至今实验室成果很多,绝大部分快繁品种的生产技 术还主要掌握在科学家手中,真正实现产业化目标 的项目寥寥无几。
取材后,要尽量在最快时间内进入下一步——育 苗材料的处理
植物非试管快速繁殖的流程
(三)育苗材料的化学处理和物理处理
在20千克水中充分溶解1克JH-1和25克多菌灵(最好逐级稀 释)。 将插穗倒入上述溶液中浸泡30-60分钟(一般常绿植物60分 钟,落叶植物30分钟)。
将材料插入沙床。根据材料的叶片大小,一般每平方米可插入 1000-1500株甚至更多,以叶片不相互重叠为宜。插入只是起到固 定作用,不必插入太深,许多植物即使不插入也能生根。

植物无糖组织培养

植物无糖组织培养

谢谢观看
植物无糖组织培养的技术特点
5、 闭锁型培养室
采用闭锁型的培养室,通过人工或自动调控 采用闭锁型的培养室,通过人工或自动调控 整个培养室环境,能周年进行稳定的生态调整优化植物生长环境, 、通过人工控制动态调整优化植物生长环境, 为种苗繁殖生长提供最佳的CO 为种苗繁殖生长提供最佳的CO2浓度、光照、 湿度、温度等环境条件,提高植株的光合 速率,促进了植株的生长发育,苗齐、苗 壮。 2、 继代与生根培养过程合二为一,培养周期 缩短了40%以上。 缩短了40%以上。 3、大幅度减少了植物微繁殖生产过程中的微 、大幅度减少了植物微繁殖生产过程中的微 生物污染率。 生物污染率。
植物无糖组织培养
主要内容
一、植物无糖组织培养的基本概念 二、植物无糖组织培养的技术特点 三、植物无糖组织培养的优势 四、植物无糖组织培养的限制因素 五、植物无糖组织培养的应用前景
植物无糖组织培养的基本概念
植物无糖组织培养技术:指在植物组织培养 植物无糖组织培养技术:指在植物组织培养 中通过输入CO 气体作为碳源,并控制影响 中通过输入CO2气体作为碳源,并控制影响 试管苗生长发育的环境因子,促进植株光 合作用,使试管苗由兼养型转变为自养型, 合作用,使试管苗由兼养型转变为自养型, 进而生产优质种苗的一种新的植物微繁殖 技术。
植物无糖组织培养的技术特点
1、CO2代替了糖作为植物体的碳源 作为小植株的唯一碳源,通过自然或 以CO2作为小植株的唯一碳源,通过自然或 强制性换气系统供给小植株生长所需CO 强制性换气系统供给小植株生长所需CO2, 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进行自养生长。
植物无糖组织培养的技术特点
2、环境控制促进植株的光合速率 在对培养容器内环境控制的基础上,根据容 在对培养容器内环境控制的基础上,根据容 器中植株生长所需的最佳环境条件来对植 器中植株生长所需的最佳环境条件来对植 株生长的微环境进行控制,最大限度地提 株生长的微环境进行控制,最大限度地提 高小植株的光合速率,促进植株的生长。 小植株的光合速率,促进植株的生长。

植物无糖组培快繁技术

植物无糖组培快繁技术

植物无糖组培快繁技术植物无糖组培快繁技术降低组培成本的技术措施植物无糖组培快繁技术(Sugar-free micropropagation)又称为光自养微繁殖技术(Photoautotrophic micropropagation)是指在植物组织培养中改变碳源的种类,以CO2代替糖作为植物体的碳源,通过输入CO2气体作为碳源,并控制影响试管苗生长发育的环境因子,促进植株光合作用,使试管苗由兼养型转变为自养型,进而生产优质种苗的一种新的植物微繁殖技术。

这一技术概念是在1980年提出的,其技术发明人是日本千叶大学的古在丰树教授。

20世纪90年代以后,这一技术成为植物微繁殖研究的新领域,受到广泛的关注,无糖组织培养技术也在各国开始得到推广应用。

特别是近几年来,从事这一技术领域研究的科技人员越来越多,这一技术也逐渐成熟,并开始应用于植物微繁殖工厂化生产。

1 植物无糖组培快繁的技术特点1.1 CO2代替了糖作为植物体的碳源在一般的有糖培养微繁殖中,小植物是以糖(如蔗糖、白砂糖、果糖等)作为主要碳源进行异养或兼养生长,糖被看作是植物组织培养中必不可少的物质添加到培养基中。

而无糖培养微繁殖是以CO2作为小植株的唯一碳源,通过自然或强制性换气系统供给小植株生长所需CO2,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进行自养生长。

1.2 环境控制促进植株的光合速率在传统的组织培养中,很少对植株生长的微环境进行研究,研究的重点是放在培养基的配方以及激素的用量和有机物质的添加上;而无糖组织培养技术是建立在对培养容器内环境控制的基础上,根据容器中植株生长所需的最佳环境条件(如光照强度、CO2浓度、环境湿度、温度、培养基质等)来对植株生长的微环境进行控制,最大限度地提高小植株的光合速率,促进植株的生长。

1.3 使用多功能大型培养容器在传统的组织培养中,由于培养基中糖的存在,为了防止污染,一般使用或者说只能使用小的培养容器。

而无糖培养在培养过程中不使用糖及各类有机物质,极大地避免了污染的发生,可以使用各种类型的培养容器,小至试管,大至培养室。

植物组培快繁技术流程

植物组培快繁技术流程

植物组培快繁技术流程
1.组织选择
选择健康、无病虫害的植物材料作为组织培养的起始材料。

根据不同的植物种类和培养目标,选择适当的组织或器官,如叶片、茎段、花蕾、愈伤组织等。

2.消毒处理
将选取的组织或器官进行清洗,去除表面的尘土和污物。

然后将组织放入含有消毒剂的容器中进行表面消毒,消毒剂可以使用70%酒精或0.1%升汞等。

消毒完成后,用无菌水冲洗干净。

3.培养基制备
根据不同的植物种类和培养阶段,选择适当的培养基配方。

培养基是组织培养中提供营养和生长调节物质的介质。

制备好的培养基应进行灭菌处理,以保证无菌条件。

4.组织接种
将消毒处理后的组织放入已准备好的培养基中,确保组织与培养基充分接触。

接种过程中要保持无菌操作,防止污染。

5.培养条件控制
控制好组织培养的条件,包括温度、光照、湿度等。

不同植物和不同的培养阶段对光照、温度等条件的要求不同,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6.继代培养
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组织开始生长,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后,需要进行继代培养,即将已经生长的组织进行分离、切割或分株,重新接种到新的培养基上,以维持组织的生长。

7.壮苗培养
为了提高移栽成活率,在移栽前需要进行壮苗培养。

根据需要调整培养条件,
促进幼苗的生长和发育。

8.移栽
当幼苗长到一定大小时,可以进行移栽。

移栽前需要对幼苗进行适当的炼苗处理,以提高其适应能力。

然后将幼苗从培养基中取出,移植到适宜的栽培环境中。

无糖组培技术的应用及发展前景_屈云慧

无糖组培技术的应用及发展前景_屈云慧

!"
专题论述
中国种业
!""# 年第 $! 期
上; 培养 ! " #$% 开始通入气流量为 #& ’ ()* 的 +,- 混合 气体, 相对湿度 /01 +,- 浓度保持在 #$$$ " #-$$(. ’ &, 培养 ## " #0%, 光照条件 3$$$ " 0$$$ &4 5 3 只日 " 201 ; 气流量为 7& ’ ()*, 光灯 6 , +,- 浓度可在 #$$$ " #-$$(. ’ & 保持不变,相对湿度在 /01 " 2$1 ;出苗前期在其它 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空气流量可调至 7 " 0& ’ ()*。在整 个培养期间培养室温度保持 -$8 9 -8 。 无糖培养的组培生根苗质量显著优于常规组培生 根苗。植株生长速度快, 生长发育均匀, 根系良好, 在 工厂化组培种苗的生产中可以减化或省略驯化过程, 易于大田种植的驯化。 #$ % 自动调控专用设施的研发 在无糖培养技术中 为改善组培苗的质量,培养环境的调控是很重要的。 目前在使用箱式容器的无糖培养室内,温度由空调及 其控制器调节;光照强度取决于打开的日光灯只数 ( ;影响植株生长的湿度因子,受箱体 # " 3 只内选择) 内部的相对湿度影响,调控措施主要是增减强制性通 气的次数;人为补加的 +,- 气体通过强制性通气系统 进入箱式容器内,其浓度由限制钢瓶 +,- 气体流速及 各层的流量计来调控。在无糖培养模式中,为了确保 湿度、 温度、 植株的健壮生长, 进行培养箱内 +,- 浓度、 光照强度的自动监测及综合调控,是确保植株的健壮 生长的关键。由于各类组培种苗所需的培养条件有差 异,培养容器内环境因子对培养植物的生长及形态影 响方面还有很多问题没有弄清楚,自动调控的无糖培 养专用设施也正在研发。

植物无糖组培快繁技术

植物无糖组培快繁技术

植物无糖组培快繁技术降低组培成本的技术措施植物无糖组培快繁技术(Sugar-free micropropagation)又称为光自养微繁殖技术(Photoautotrophic micropropagation)是指在植物组织培养中改变碳源的种类,以CO2代替糖作为植物体的碳源,通过输入CO2气体作为碳源,并控制影响试管苗生长发育的环境因子,促进植株光合作用,使试管苗由兼养型转变为自养型,进而生产优质种苗的一种新的植物微繁殖技术。

这一技术概念是在1980年提出的,其技术发明人是日本千叶大学的古在丰树教授。

20世纪90年代以后,这一技术成为植物微繁殖研究的新领域,受到广泛的关注,无糖组织培养技术也在各国开始得到推广应用。

特别是近几年来,从事这一技术领域研究的科技人员越来越多,这一技术也逐渐成熟,并开始应用于植物微繁殖工厂化生产。

1 植物无糖组培快繁的技术特点1.1 CO2代替了糖作为植物体的碳源在一般的有糖培养微繁殖中,小植物是以糖(如蔗糖、白砂糖、果糖等)作为主要碳源进行异养或兼养生长,糖被看作是植物组织培养中必不可少的物质添加到培养基中。

而无糖培养微繁殖是以CO2作为小植株的唯一碳源,通过自然或强制性换气系统供给小植株生长所需CO2,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进行自养生长。

1.2 环境控制促进植株的光合速率在传统的组织培养中,很少对植株生长的微环境进行研究,研究的重点是放在培养基的配方以及激素的用量和有机物质的添加上;而无糖组织培养技术是建立在对培养容器内环境控制的基础上,根据容器中植株生长所需的最佳环境条件(如光照强度、CO2浓度、环境湿度、温度、培养基质等)来对植株生长的微环境进行控制,最大限度地提高小植株的光合速率,促进植株的生长。

1.3 使用多功能大型培养容器在传统的组织培养中,由于培养基中糖的存在,为了防止污染,一般使用或者说只能使用小的培养容器。

而无糖培养在培养过程中不使用糖及各类有机物质,极大地避免了污染的发生,可以使用各种类型的培养容器,小至试管,大至培养室。

花椰菜雄性不育系组培快繁及无糖培养技术

花椰菜雄性不育系组培快繁及无糖培养技术

花椰菜雄性不育系组培快繁及无糖培养技术
吴丽芳;蒋亚莲;张艺萍;崔光芬
【期刊名称】《北方园艺》
【年(卷),期】2009(000)006
【摘要】以花椰菜雄性不育亲本的花球为外植体,进行组培快快繁及无糖生产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在MS+BA1.0 mg/L+NAA0.3 mg/L的培养基上诱导,25 d时不定芽的分化率达到96%,继代增殖在MS+BA0.6 mg/L+NAA0.1 mg/L的培养基效果最好,增殖率可达4.25倍.无糖组织培养的培养基为MS无机成分+ NAA0.1,光照4 000 lx,CO2 浓度1 000 mL/L,11 d可大量生根.通过上述方法,1个花球,在4个月可生产上万株组培苗,是一种高效快速的方法.
【总页数】2页(P57-58)
【作者】吴丽芳;蒋亚莲;张艺萍;崔光芬
【作者单位】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云南,昆明,650205;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云南,昆明,650205;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云南,昆明,650205;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云南,昆明,65020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635.303.6
【相关文献】
1.花椰菜自交不亲和系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J], 许端祥;方淑桂;陈文辉
2.青花菜雄性不育系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J], 张振超;戴忠良;毛忠良;潘跃平
3.花椰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及保持系中特异序列的克隆、分析 [J], 王春国;陈小强;李慧;赵前程;孙德岭;宋文芹
4.甘蓝雄性不育系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J], 许端祥;方淑桂;陈文辉
5.花椰菜雄性不育系种苗的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J], 许传怀;郭春晓;曲光炯;赵书梅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无糖组培快繁技术
一、无糖组培技术原理
无糖组培快繁技术是由日本千叶大学的古在丰树教授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发明。

它是一种全新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环境控制技术和组织培养技术的有机结合。

它以CO2代替糖作为植物体的碳源,利用工程技术手段调节组培微环境的空气、光照、温度、湿度等影响因子,促进植物光合作用,使组培植物由兼养型转变为自养型,从而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

经大量实验研究证明,该项研究成果已成为世界领先技术。

目前,中国、美国、英国、韩国等国家已将该项技术应用于种苗工业化生产中。

该技术于1997年由国家外国专家局和昆明市科技局委托昆明市环境科学研究所从日本引进。

二、无糖组培技术优势
由于植物无糖组培以CO2代替糖作为植物体的碳源,对植物无糖组培微繁殖中的容器换气次数、光照强度、CO2浓度、培养基质、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调节,并通过监测反馈结合植株生长特性建立符合植株生长要求的稳定供气系统和温度调控系统,从而解决了传统组织培养中存在的污染率高、植物生长发育不良、生长迟缓、生理功能紊乱、玻璃苗、畸形苗多等问题。

据相关资料报道,无糖组培快繁技术与传统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相比,显著提高苗的质量和产苗率,可缩短培养周期,种苗生产综合成本降低。

经大量实验研究证明,该项
研究成果已成为世界领先技术。

无糖组培生产工艺简单,流程缩短,技术和设备的集成度提高,降低了人工操作强度,更易于在规模化生产上推广应用。

三、无糖组培技术国内外研究进展
无糖组培快繁技术通过多年的试验研究和生产示范,在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结合国情,昆明市环境科学研究所研制开发了无糖培养微繁殖生产的配套设施,获得三项专利。

目前,该项技术已初步应用于非洲菊、彩色马蹄莲、灯盏花、甘薯、葡萄、满天星等植物并获得成功。

上述研究结果表明,无糖组培技术培育出的苗具有抽叶多、植株健壮、节间距短、根系发达、干物质积累多、光合自养能力强等优良的生物学性状。

美国、韩国、英国、日本等国家已将该项技术应用于生产,并显示出了巨大的优势和良好的效果。

无糖组培快繁技术可解决传统组织培养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显著提高种苗质量,缩短培养周期,提高产苗率,降低生产成本。

但目前,该项技术在药用植物方面的应用研究,除云南农大王荔课题组报道外尚未见其它报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