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PPT课件

合集下载

22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ppt课件

22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ppt课件

考生看榜图
一,新式教育的开端(怎么改?)
1,新式教育的开端经历了几个阶段? A、出现: 洋务运动时期,创办了新式学堂
戊戌变法时期,创办了京师大学堂 B、发展: 《奏定学堂章 C、新式教育体制的正式建立: 程》的颁布
2,近代中国教育改革的重要一步是什么? 京师大学堂的创办 3,近代新式教育体制何时正式建立,标志是什么? 1905年,《奏定学堂章程》的颁布
丁 玲 ( 1904-1986 )
徐悲鸿(1895-1953)
中国画家、美术 家。江苏宜兴人。 少时即刻苦学画, 后留学法国。善 油画、国画,尤 精素描,以画马 驰名中外。
但人 不不 可可 无有 傲傲 骨气 。,
徐悲鸿 徐悲鸿作品欣赏
返回
大 树 双 马
1940年.国画.群马
群奔
聂耳(1912—1935年) 中国作曲家。云南玉溪 人。出身清寒,自幼爱 好音乐,能奏多种民族 乐器。中学时即秘密加 入共青团。1933年加入 中国共产党。 1935年拟取道日本赴苏联,7月17日在日本鹊 沼海滨游泳时,不幸溺水逝世。创作歌曲有《义 勇军进行曲》等30余首,集中表现中国人民抗日 救国的坚强意志和工农群众的苦难与反抗,是我 国无产阶级音乐的先驱。
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它成为 中国近代传播新思潮的中心。
温故知新 人物 成



著作(思想主张)
詹天佑
设计修建京张铁路 撰写《制碱》 发明“侯氏制碱法” 编写《海国图志》 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杰出的铁路工程师 著名的化学家 近代开眼看世界 的第一位思想家
侯德榜
魏 严 源 复
翻译《天演论》主张 “效法西方,推行维新 戊戌变法时期 启蒙思想家 改革”等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2课

中学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22课《科学和思想的力量》课件 新人教版

中学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22课《科学和思想的力量》课件 新人教版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牛顿
(1643--1727)
英国科学家,一 生勤于研究,在数学、 物理学、天文学等领 域取得了巨大成就。 被称为近代自然科学 的奠基人。
达尔文
(1809—1882)
英国科学家,写成 《物种起源》,提 出生物进化论。
爱因斯坦
(1879—1955)
德国科学家, 后定居美国,提出 了相对论,被称为 20世纪最伟大的科 学家。
联邦的司法权应操于最高法院及 联邦国会得以随时规定并设立的各种 低级法院。 ”
思考:上述材料出自哪国的宪 法?它体现了什么原则?
思考
启蒙思想家这些主张起 到什么样作用(影响)?
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为新 兴的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取代封建贵 族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促进了欧洲 的社会进步,促进了中、日等亚洲 国家的思想解放。
了解:
伏尔泰的主张有哪些?
1、反对封建专制制度; 2、主张由开明的君主执政; 3、强调资产阶级的自由和平等。
卢梭
(1712—1778)
卢梭祖籍法 国,生于瑞士, 饱尝人生的辛酸 苦痛。
卢梭的主要观 点有哪些?
否定封建
王权,人民有 权推翻那些胆 敢撕毁社会契 约的统治者。
孟德斯鸠
(1689—1755)
德 爱因斯坦 国
提出相对论
成为利用原子能 的理论基础
居里夫人
波 兰
发现镭
将镭的提炼方法公 布于世,造福人类
P138“动脑筋”:请联系中国实
际,说说中国近代历史上的思想解放 运动对社会进步有什么作用?
A.戊戌变法 → 为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打
下了基础,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B.辛亥革命 → 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第22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ppt

第22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ppt

2.郭沫若:
历史剧《屈原》
《女神》
郭沫若,原名郭开贞, 字鼎堂,号尚武。笔名沫若 (因为他的家乡有两条河叫 “沫水”和“若水”)。四川 乐山人。中共党员,曾任中 国科学院院长,为现代著名 文学家、史学界权威人士, 蜚声国际,致力于世界和平 运动,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作 家、无产阶级文学家、诗人、 剧作家、考古学家、思想家、 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和著 名的革命、社会活动家。
赵树理: 《小二黑结婚》、 《李有才 板话》 丁玲: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艺术家及其代表作
徐悲鸿 :《愚公移山》 、《田横五百 士》
聂耳: 《义勇军进行曲》
冼星海:《黄河大合唱》
1.文学巨匠鲁迅
《狂人日记》 《孔已己》
《阿Q正传》
鲁迅的小说批判 了封建制度和封建礼 教,影响巨大。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中国 文学、革命家和思想家,中国现代文学的 奠基人之一。
近代 著名 文学 艺术 家及 其代 表作
本 课 小 结
练兵营
1.我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是( D ) A.京师同文馆 B.福州船政学堂 C.万木草堂 D.京师大学堂 2.我国沿用了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被废除是在 (B ) A.1898年 B.1905年 C.1911年 D.1912年
3.关于《奏定学堂章程》叙述错误的是( D ) A.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以教育法令公布并在全国实 行的学制 。 B.它对学校教育课程设置、教育行政及学校管理 等作了明确规定。 C.它对中国近代教育产生的重大影响。 D.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延续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度 被废除。 4.20世纪初,各地逐步建立起初等、中等、高等教 育等各级新式学堂,主要原因是( A ) A.《奏定学堂章程》的颁布 B“明定国是”诏书的颁布 C.科举制度的废除 D.商务印书馆的兴办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22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课件 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22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课件 新人教版
• 科举制的废除有利于学习西方 先进的近代自然科学、人文科 学等,有利于培养适应时代发 展的人才,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与发展。科举制的废除是中国 近代教育发展、进步的重要表
• 思考:3.科举制存在弊端,教育改革势在必行。请 结合课本117页,概括近代中国教育改革的概况。

育教

• 洋务运动时期——创办新式学堂 新 式 学 • 戊戌变法时期——创办京师大学堂 堂
志和工农群众的苦难与反抗,是我国无产阶级音乐的 先驱。
• 《义勇军进行曲》
• 田汉词,聂耳曲。原为影片《风云儿女》 主题歌。作于1935年4月。5月,百代公 司录制了由袁牧之等人演唱的唱片,广 泛传唱。乐曲富于动力,象征中华民族 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曾长时间激励中 国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斗志,建国时被 定为国歌。
合唱等四部,歌曲《到敌人后
方去》等约500首,交响曲
《民族解放》等两部及管弦乐
《中国狂想曲》等。他继聂耳
之后,以更广泛的题材、体裁,
更丰富的艺术手法,表现中国
人民的解放斗争,对全国军民
的抗日战争起了很大的鼓舞作
用。
• 《黄河大合唱》
• 光未然词,冼星海曲,由九个乐章 组成。1939年作于延安。以黄河两岸人 民抗日救国的英勇斗争为题材,歌颂祖 国的伟大和人民的勤劳勇敢。音乐气势 磅礴,强烈地反映出时代精神,并具有 鲜明的民族风格,是我国音乐艺术的不 朽杰作。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二)
听音乐
你知道这首歌是怎么创作 的,曲作者是谁吗?
新式教育的开端


讴歌光明、鞭挞黑暗的文学、艺术家
重难点
重点:科举制度的废除;近代文艺成就。 难点:人物多、知识杂记忆难。
•思考:1.中国古代选拔人才的 制度是什么?

LS-8-022第22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

LS-8-022第22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
第22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导学案设计
题目
第22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
课时
1
学校
星火
一中
教者
王影
年级
八年
学科
历史
设计
来源
自我设计
教学
时间
2012年月日
学习
目标
1.知识与能力:①使学生了解从新式学堂的出现到新式教育体制的拟定和科举制度的废除的基本史实;了解中国近代后期,在文学艺术领域里,涌现出以鲁迅、郭沫若、赵树理、丁玲、徐悲鸿、聂耳、冼星海等为代表的一批巨匠;弘扬科学精神,批判封建愚昧,讴歌光明,鞭挞黑暗,成为进步文艺工作者的神圣使命。②引导学生分析民国时期时代特征,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协作精神;指导学生归纳本课文艺成就,提高归纳、概括问题的能力。
重点
①清政府迫于形势压力的教育改革;②民国时期进步的文学艺术家。
难点
如何帮助学生理解、记忆众多的知识点。
学习方法
小组




引导学生回顾近代社会的发展历程及社会变革。教师小结,引出新课:中国人被卷入历史的洪流当中,想生存、发展下去,只能自强以适应社会的改变,那杰出人才的培养与教育是密不可分的,科举制自隋朝就一直是我国的选官制度,设疑:晚清的八股取士制度能否适应当时中国社会发生的变化?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晚清政府迫于形势,迈出近代教育改革第一步,这是本课的一个重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采用演示图片,教师描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历史有直观、深刻的印象,从而揭示历史现象的本质;指导学生归纳民国时期文艺成就,创制表格,使学生对本课知识条理清晰,以便从宏观上把握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教育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定时期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教育必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并服务于社会。

第22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教案)

第22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教案)

第22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备课人:王建辉温故知新:1.1926年,中国自主研制的“红三角”牌纯碱荣获金质奖章,它的发明者是( )A .侯德榜B .詹天佑C .李四光D .华罗庚2.八达岭长城脚下的青龙桥车站,矗立着一座青铜雕像。

他背靠雄伟的万里长城,面对巍峨的崇山峻岭,面容刚毅,目光注视着前方的京张铁路。

你认为这座铜像是( )A .侯德榜B .詹天佑C .李四光D .华罗庚3.面对列强入侵、国家危难,一位爱国思想家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而编著了一部书。

此书是( )A .《天演论》B .《权界论》C .《四洲志》D .《海国图志》4.严复“物竞天泽,适者生存”的思想为哪一运动提供了思想武器( )A .《狂人日记》B .《鲁迅全集》C .《阿Q 正值》D .《野草》 5.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是什么? 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从新式学堂的出现到新式教育体制的拟定和科举制度废除的基本史实。

2.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以鲁迅、郭沫若、越树理、丁玲、徐悲鸿、聂耳、冼星海等为代表的文学艺术巨匠的事迹和作品; 本课学习重点与难点:学习重点:1.新式教育的开端 2.文学艺术巨匠的作品名称; 学习难点:1.新式教育的开端 2.文学艺术巨匠的作品名称; 学习方法指导:1.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民国时期的时代特征,这个题目比较大。

教师可以让学生结成小组分工合作,完成这个任务。

学生之间互相启发,既可以降低问题的难度,又可以培养学生协作精神。

2.课前,教师可以布置学生自己找出课本上提到的文学家的代表作品,选一段自己最感兴趣、最欣赏的文字,准备课上根据教师的要求,先郎诵,再谈自己对这段文字的理解、感受。

这样做可以让学生接触一些具体的材料,从而加深他们对作家作品的理解和记忆。

导入新课:在近代史上,中国的被动挨打不仅是由于清政府政治的腐败、经济的落后造成的,更是由于教育体制的落后和教育内容的保守造成的。

第22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两课时)

第22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两课时)

教学设计第22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两课时一、学习目标1、了解从新式学堂的出现到新式教育体制的拟定和科举制度的废除的基本史实,认识迫于形势的压力,清政府终于艰难地迈出了近代中国教育改革的重要一步。

2、了解中国近代后期,在文学艺术领域里,涌现出以鲁迅、郭沫若、赵树理、丁玲、徐悲鸿、聂耳、冼星海等为代表的一批巨匠;弘扬科学精神,批判封建愚昧,讴歌光明,鞭挞黑暗,成为进步文艺工作者的神圣使命。

二、重点难点1、重点及处理①科举制度废除。

利用已有知识,创设短剧《蔡元培访谈》,突出重点;②近代文艺成就。

阅读归纳,制作表格《民国时期文艺成就》。

2、难点及处理①知识点杂乱,头绪多;②郭沫若历史剧《屈原》的思想性。

通过搜索知识要点,编写提纲突破难点①;通过讨论及编演历史小话剧突破难点②。

【课内探究案】(一)新式教育的开端1、清朝沿用明朝的教育制度,学校以为教材,国家通过科举考试选拔人才,这样培养的人才,越来越不适应近代中国的需要。

2、洋务运动时期,创办了。

3、时期,作为“新政”,创办了京师大学堂。

这是中国学府,也是的重要成果。

4、清政府迫于形势,拟订了《》,建立起包括初等、中等、高等三个学程的新式教育体制,并于年宣布废除科举制度。

(二)民国时期的文化及其文学家列表归纳民国时期文学艺术成就类别姓名代表作品文学《狂人日记》《孔乙己》郭沫若《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丁玲艺术美术《愚公移山》音乐《义勇军进行曲》冼星海《黄河大合唱》【课后延伸案】1.中国近代第一所新式学堂产生于哪一时期()A.鸦片战争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新文化运动2.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高等学府,也是戊戌变法留下的重要成果。

它今天发展为()A.北京大学 B.复旦大学 C.金陵大学 D.清华大学3.科学制度在我国存在了一千三百多年,它开始设立和最终废止的朝代是A.汉朝、明朝 B.隋朝、清朝 C.唐朝、清朝 D.隋朝、明朝4.某班准备举办鲁迅小说读书会。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22课知识点整理: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22课知识点整理: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22课知识点整理: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
第二十二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
一、新式教育
背景以四书五经培养出的学生不能适应近代中国的
需要,国家得不到急需的军事、外交、科技等人才代表1862年作为“新政”创办的京师同文馆;1898年创办的京师大学堂。

时间1898年过程①1989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了《明定国是诏》(戊戌变法开始的标志);②洋务派大臣张之洞奏
请停止科举考试,兴办学校,拟定了《奏定学堂章程》,建
立起包括初等、中等、高等三个学程的新式教育体制;③1905年宣布废除沿用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

二、文学艺术
文学巨匠鲁迅《狂人日记》《孔乙己》美术大师徐悲
鸿《愚公移山》人民音乐家聂耳《义勇军进行曲》(田汉作词)冼星海《黄河大合唱》郭沫若《屈原》:借屈原之口说出来对国民党黑暗统治的愤怨,表达了对光明、自由的渴望和追求。

赵树理《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画》丁玲《太阳照
在桑干河上》
通过对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22课知识点整理: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的学习,是否已经掌握了本文知识点,更多参考资料尽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侯 氏 制 碱 法”
“物竞天择,适者生 存”
中国人自行设计施工 的第一条铁路干线
1、清朝前期:
四书五经
2、洋务运动时期: 创办新式学堂
京师同文馆
3、戊戌变法时期: 创办京师大学堂
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
4、《奏定学堂章程》:建立新式教育高体等制学府 1905年
废除科举制度
做官?
如果你在那个时代 上中学,你会从哪 个方面培养自己?
八年级上册
逯金红
人物 詹天佑 侯德榜 魏源 严复


京张铁路
《天演论》
《制 碱》 《海国图志》


“师夷长技以制 夷”
“侯 氏 制 碱 法”
“物竞天择,适者生 存”
中国人自行设计施工 的第一条铁路干线
人物 詹天佑 侯德榜 魏源 严复


京张铁路
《天演论》
《制 碱》 《海国图志》


“师夷长技以制 夷”
Thinking In Other People‘S Speeches,Growing Up In Your Own Story
讲师:XXXXXX XX年XX月XX日
为什么?
升学?
做实业?
做其他?
类别
姓名
文学
艺术
美术 音乐
代表作
类别
文学
艺术
美术 音乐
姓名
代表作
鲁迅 郭沫若 赵树理
《狂人日记》、《孔乙己》 《屈原》
《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
丁玲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徐悲鸿
Hale Waihona Puke 《愚公移山》聂耳 冼星海
《义勇军进行曲》 《黄河大合唱》
鲁迅 郭沫若
徐悲鸿
聂耳
冼星海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Thank You
在别人的演说中思考,在自己的故事里成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