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读懂平法标注(梁)
梁柱钢筋平法标注图解

板钢筋计算
底部受力筋:
标注长度+2*弯 钩长度(一级钢时)
上图单块板钢筋根数: 【板宽-上轴线到梁边距离-下轴到梁边距离-2*50】/间距 + 1
负筋:
标注长度+左 弯折长度+右弯折 长度
剪力墙钢筋计 算
水平钢筋
长度
墙身钢筋
根数
竖向钢筋
长度
墙柱 墙柱
架立筋:净跨长- L(净跨)/3【左边支座】- L(净跨)/3【右边支座】+搭接*2
悬臂梁钢筋计算 下图钢筋形式:全跨长-砼保护层-右支座+下弯长度+锚固长度
下弯长度:梁高-2*砼保护层+次梁宽-砼保护层+50+斜 长+锚固值
柱钢筋的计算
基础插筋:基础层高+上层
上层非连接区长度+搭接长度+ 锚固长度-砼保护层(35)
(弯锚、直锚)
• 外侧钢筋不连续通过
–外侧钢筋:墙长- 2*保护层 +0.65*2Lae
–内侧钢筋:墙净长+锚固长度 (弯锚、直锚)
• 根数=层高-2*50 /间距+1 (暗梁、连梁内水平筋照 设)
墙身水平筋计算总结:
• 无论墙身转角为直角、丁直角、十字角 甚至斜交角,墙身水平钢筋的长度计算 只区分墙端为端柱还是暗柱,总的来说 就是墙身端为暗柱时,水平钢筋算墙长; 墙端为端柱时,水平钢筋算净长+锚固。
中间支座上部负筋: 1、上排:L(净跨)/3+ L(净跨)/3+支座宽 2、下排: L(净跨)/4+ L(净跨)/4+支座宽 【注:L (净跨) 为该支座相邻两跨跨长值大者】
梁平法施工图识读—集中标注

12φ8@100(4)
φ8@200(4)
端部加密区箍筋
12φ8@100(4)
中部非加密区箍筋
φ8@200(4)
考核:
按各小组讨论学习,抽点任意小组内成员汇报 学习情况,表达描述箍筋信息。
Φ 10@100/200(4) Φ 8@100(4)/150(2)
Φ 10@150(2) Φ 8@100/200
@100/200(4)表示加密区为直径8mm间距100mm 的4肢箍筋,非加密区为直径8mm间距200mm的4肢箍筋, 箍筋为HRB335级钢。
Φ8
练习3
当梁箍筋为同一种 间距及肢数时,则 不需用斜线.
φ 6@200(2)表示箍筋直径为6mm的HPB300钢筋,布置间 距200mm,2肢箍。
练习4
引入第二个知识点
二、新课导入
集中标注:
梁钢筋的标注方法
1、梁编号、梁截面尺寸(必注)
2、箍筋:钢筋级别、直径、加密区及非加
密区、肢数(必注)
3、梁上下通长筋和架立筋(必注)
4、梁侧面纵筋:构造腰筋及抗扭腰筋(必注)
5、梁顶面标高高差(选注)
KL-1(3)300×600 — 梁编号(跨数)截面宽×高。
能力拓展
工作任务: 《办公大厦建筑工程图纸》结施-9 梁平法集中标 注描述,按小组讨论,任意抽取同学汇报描述信息。 工作要求: 1、识读梁的平法施工图
理解集中标注前三行标注所表达的信息内容。
(一)案例分析
请小组同学汇报任务完成情况。
知识拓展 架立筋构造 架立钢筋设置在梁受压区的角部,与纵向受力钢 筋平行。其作用是固定箍筋的正确位置,与纵向受力 钢筋构成骨架,并承受温度变化、混凝土收缩而产生 的拉应力,以防止发生裂缝。
梁平法标注方式方法梁集中标注和原位标注的区别word精品

一、梁平法两种标注1. 集中标注(1)梁编号类型代号、序号、跨数、有无悬挑代号。
(2)梁截面尺寸当为等截面梁时,用b x h表示;当有悬挑梁且根部和端部的高度不同时,用斜线分隔根部与端部的高度值。
即为b x h1/h2。
(3)梁箍筋包括钢筋级别、直径、加密区与非加密区间距及肢数值。
箍筋加密区与非加密区的不同间距及肢数需用斜线(“/ ”)分隔;当梁箍筋为同一种间距及肢数时,则不需要用斜线;当加密区与非加密区的箍筋肢数相同时,则将肢数注写一次;箍筋肢数应写在括号内。
加密区范围见相应抗震级别的标准构造详图。
如© 10@100/200(4),表示直径为10mm勺I级钢筋,加密区间距为100mm非加密区间距为200mm均为四肢箍。
2、原位标注(1)梁支座上部梁支座上部纵筋数量、等级和规格,写在梁上方,且靠近支座。
当上部纵筋多于一排时, 用斜线“ /”将各排纵筋自上而下分开。
如:6© 25 4/2 :上一排纵筋为4© 25, 下一排纵筋为2© 25。
同排纵筋有两种直径时, 用加号“+”将两种直径的纵筋相连, 注写时将角部纵筋写在前面。
中间支座两边的上部纵筋不同时, 须在支座两边分别标注;相同时, 可仅在支座的一边标注配筋值, 另一边省去不注。
(2)梁下部梁下部纵筋数量、等级和规格,写在梁下方,且靠近跨中。
梁的集中标注中分别注写了梁上部和下部均为贯通的纵筋值时,则不需要在梁下部重复做原位标注。
当下部纵筋多于一排时, 用斜线“/”将各排纵筋自上而下分开。
如:6© 25 2/4 :上一排纵筋为2© 25, 下一排纵筋为4© 25。
全部伸入支座;同排纵筋有两种直径时,用加号“+”将两种直径的纵筋相连,注写时将角部纵筋写在前面。
当梁下部纵筋不全部伸入支座时, 将梁支座下部纵筋减少的数量写在括号内。
6© 25 2(-2)/4, 则表示上排纵筋为2© 25, 且不伸入支座, 下排纵筋为4© 25, 全部伸入支座。
梁柱钢筋平法标注图解

1.1.2 冷拉钢筋(预应力钢筋)表示符号:
2.1 按照外形一般分为:圆钢和螺纹钢
钢筋一般表示法(钢筋信息)
二级钢筋
一级钢筋
1.2钢筋一般表示法(图例)
预应力钢筋表示法
(梁净长)1/3 (梁净长)1/4 250 150 6 22 4/2
D
悬臂梁上部上排钢筋 2 22 悬臂梁上部下排钢筋 2 22
中间支座负筋(上排)2 22 中间支座负筋(下排)2 22
端支座负筋(上排)2 22 端支座负筋(上排)2 22
梁上部钢筋
2 16悬臂端下部钢筋
2 22(1跨下部钢筋_上排)
• 6Φ25 4/2表示6根钢筋上排有4根下排有2根
柱
梁高
锚固长度
2b
2J
梁高
层高 >=35d;>=500
电渣压力焊
1b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J
>=500 >=hc >=hn/6
基础顶面
基础高
箍筋:保证纵向钢筋的位置正确,又防止纵 向钢筋压曲,从而提高柱承载能力。在构件 中,箍筋应做成封闭式。
柱中的箍筋一般仅按构造要求配置: (1)、柱是一种受压构件,在承受荷载时 ,由于“长细比”影响,纵向钢筋可能过早 地被压弯屈而丧失承载能力,因此,利用箍 筋将它们围住,以改善抗弯曲条件。 (2)、配置箍筋,使柱的钢筋形成一个完 整的骨架,与纵向钢筋互相联系,满足施工 的要求。
4 22(1跨下部钢筋_下排) 锚固长度
2 20(2跨下部钢筋)
3 20(3跨下部钢筋_上排)
关于平法标注中几种梁类型的理解

关于平法标注中几种梁类型的理解平法施工图,系指根据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绘制的施工图,主要常用的图集为《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现浇混凝土框架、剪力墙、梁、板),现行版本为16G101-1。
在该图集中,梁的类型用相应的代号反应,主要梁的类型如下表所示:在实际工程设计中,设计师对各种梁的类型往往难以做出准确判断。
笔者结合规范及实际PKPM设计,总结出各种梁的具体判定方法,以供大家参考:1)框架梁(KL)与非框架梁(L)根据是否与竖向构件相连,梁分为框架梁和非框架梁。
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当梁两端或一端与竖向构件(框架柱或剪力墙)相连,梁与竖向构件形成框架共同抵抗水平力,这部分梁成为框架梁;而两端支撑在梁上的梁,水平荷载作用下,由于没有形成整体框架,在梁内基本不产生内力,这部分梁称为非框架梁。
因此框架梁与非框架梁的抗震措施要求有很大的区别,具体可参看《抗震设计规范》或相关图集。
2)框架梁(KL)和屋面框架梁(WKL)在框架梁中,根据梁端部与竖向构件相连的节点是否在竖向构件的顶部,分为楼层框架梁(KL)和屋面框架梁(WKL)。
当梁端节点不在柱顶时,梁的上部纵向受力钢筋锚入在具有一定压应力的混凝土内部时,只需要满足锚固长度即可实现有效的锚固,如下图1所示,这类梁称为楼层框架梁(KL);当框架梁端部节点位于竖向构件的顶部时,由于框架梁上部钢筋无法锚在受压的混凝土内,因此这部分钢筋需要考与柱外侧钢筋连接(搭接或连通),才能保证钢筋充分发挥其抗拉作用,这部分梁,成为屋面框架梁,如图2所示。
图1 框架梁(KL)端节点图 2 屋面框架梁(WKL)端节点3)悬挑梁(XL)当梁的某一端或两端无支座时,称为悬挑梁。
悬挑梁悬挑部分为静定结构,一旦破坏(包括出现塑性铰),该悬挑部分即失效,不存在内力重分布,因此悬挑梁的设计及相关构造与普通梁也有较大的不同。
4)框支梁和托柱转换梁当上部结构部分竖向构件不能连续贯通落地时,需要设置转换构件,转换构件包括转换梁、转换桁架、转换板等。
教你读懂平法标注(梁)

教你读懂平法标注(梁)一、箍筋表示方法:⑴φ10@100/200(2) 表示箍筋为φ10,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全为双肢箍。
⑵φ10@100/200(4) 表示箍筋为φ10,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全为四肢箍。
⑶φ8@200(2) 表示箍筋为φ8,间距为200,双肢箍。
⑷φ8@100(4)/150(2) 表示箍筋为φ8,加密区间距100,四肢箍,非加密区间距150,双肢箍。
二、梁上主筋和梁下主筋同时表示方法:⑴ 3Φ22,3Φ20 表示上部钢筋为3Φ22,下部钢筋为3Φ20。
⑵ 2φ12,3Φ18 表示上部钢筋为2φ12,下部钢筋为3Φ18。
⑶ 4Φ25,4Φ25 表示上部钢筋为4Φ25,下部钢筋为4Φ25。
⑷3Φ25,5Φ25 表示上部钢筋为3Φ25,下部钢筋为5Φ25。
三、梁上部钢筋表示方法:(标在梁上支座处)⑴2Φ20 表示两根Φ20的钢筋,通长布置,用于双肢箍。
⑵ 2Φ22+(4Φ12)表示2Φ22为通长,4φ12架立筋,用于六肢箍。
⑶ 6Φ25 4/2 表示上部钢筋上排为4Φ25,下排为2Φ25。
⑷2Φ22+ 2Φ22 表示只有一排钢筋,两根在角部,两根在中部,均匀布置。
四、梁腰中钢筋表示方法:⑴ G2φ12 表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一根φ12。
⑵G4Φ14 表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两根Φ14。
⑶N2Φ22 表示梁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一根Φ22。
⑷N4Φ18 表示梁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两根Φ18。
五、梁下部钢筋表示方法:(标在梁的下部)⑴ 4Φ25 表示只有一排主筋,4Φ25 全部伸入支座内。
⑵ 6Φ25 2/4 表示有两排钢筋,上排筋为2Φ25,下排筋4Φ25。
⑶ 6Φ25 (-2 )/4 表示有两排钢筋,上排筋为2Φ25,不伸入支座,下排筋4Φ25,全部伸入支座。
⑷ 2Φ25 + 3Φ22(-3)/ 5Φ25 表示有两排筋,上排筋为5根。
2Φ25伸入支座,3Φ22,不伸入支座。
梁平法标注方式方法梁集中标注和原位标注的区别

一、梁平法两种标注1.集中标注(1)梁编号类型代号、序号、跨数、有无悬挑代号。
(2)梁截面尺寸当为等截面梁时,用b×h表示;当有悬挑梁且根部和端部的高度不同时,用斜线分隔根部与端部的高度值。
即为b×h1/h2。
(3)梁箍筋包括钢筋级别、直径、加密区与非加密区间距及肢数值。
箍筋加密区与非加密区的不同间距及肢数需用斜线(“/”)分隔;当梁箍筋为同一种间距及肢数时,则不需要用斜线;当加密区与非加密区的箍筋肢数相同时,则将肢数注写一次;箍筋肢数应写在括号内。
加密区范围见相应抗震级别的标准构造详图。
如φ10@100/200(4),表示直径为10mm的Ⅰ级钢筋,加密区间距为100mm,非加密区间距为200mm,均为四肢箍。
2、原位标注(1)梁支座上部梁支座上部纵筋数量、等级和规格,写在梁上方,且靠近支座。
当上部纵筋多于一排时,用斜线“/”将各排纵筋自上而下分开。
如:6φ25 4/2:上一排纵筋为4φ25,下一排纵筋为2φ25。
同排纵筋有两种直径时,用加号“+”将两种直径的纵筋相连,注写时将角部纵筋写在前面。
中间支座两边的上部纵筋不同时,须在支座两边分别标注;相同时,可仅在支座的一边标注配筋值,另一边省去不注。
(2)梁下部梁下部纵筋数量、等级和规格,写在梁下方,且靠近跨中。
梁的集中标注中分别注写了梁上部和下部均为贯通的纵筋值时,则不需要在梁下部重复做原位标注。
当下部纵筋多于一排时,用斜线“/”将各排纵筋自上而下分开。
如:6φ25 2/4:上一排纵筋为2φ25,下一排纵筋为4φ25。
全部伸入支座;同排纵筋有两种直径时,用加号“+”将两种直径的纵筋相连,注写时将角部纵筋写在前面。
当梁下部纵筋不全部伸入支座时,将梁支座下部纵筋减少的数量写在括号内。
6φ25 2(-2)/4,则表示上排纵筋为2φ25,且不伸入支座,下排纵筋为4φ25,全部伸入支座。
二、柱平法柱平法施工图有两种表示方法,一种是列表注写式,也就是用柱平面图,再用表格式配合来表示柱钢筋的各项信息;另一种是截面注写式,也就是直接在柱平面图上,在柱的截面表示该类柱钢筋的各项信息。
梁平法标注方式方法 梁集中标注和原位标注的区别

资料范本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梁平法标注方式方法梁集中标注和原位标注的区别地点: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一、梁平法两种标注1.集中标注(1)梁编号类型代号、序号、跨数、有无悬挑代号。
(2)梁截面尺寸当为等截面梁时,用b×h表示;当有悬挑梁且根部和端部的高度不同时,用斜线分隔根部与端部的高度值。
即为b×h1/h2。
(3)梁箍筋包括钢筋级别、直径、加密区与非加密区间距及肢数值。
箍筋加密区与非加密区的不同间距及肢数需用斜线(“/”)分隔;当梁箍筋为同一种间距及肢数时,则不需要用斜线;当加密区与非加密区的箍筋肢数相同时,则将肢数注写一次;箍筋肢数应写在括号内。
加密区范围见相应抗震级别的标准构造详图。
如φ10@100/200(4),表示直径为10mm的Ⅰ级钢筋,加密区间距为100mm,非加密区间距为200mm,均为四肢箍。
2、原位标注(1)梁支座上部梁支座上部纵筋数量、等级和规格,写在梁上方,且靠近支座。
当上部纵筋多于一排时,用斜线“/”将各排纵筋自上而下分开。
如:6φ254/2:上一排纵筋为4φ25,下一排纵筋为2φ25。
同排纵筋有两种直径时,用加号“+”将两种直径的纵筋相连,注写时将角部纵筋写在前面。
中间支座两边的上部纵筋不同时,须在支座两边分别标注;相同时,可仅在支座的一边标注配筋值,另一边省去不注。
(2)梁下部梁下部纵筋数量、等级和规格,写在梁下方,且靠近跨中。
梁的集中标注中分别注写了梁上部和下部均为贯通的纵筋值时,则不需要在梁下部重复做原位标注。
当下部纵筋多于一排时,用斜线“/”将各排纵筋自上而下分开。
如:6φ252/4:上一排纵筋为2φ25,下一排纵筋为4φ2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你读懂平法标注(梁)
一、箍筋表示方法:
⑴φ10@100/200(2) 表示箍筋为φ10,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全为双肢箍。
⑵φ10@100/200(4) 表示箍筋为φ10,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全为四肢箍。
⑶φ8@200(2) 表示箍筋为φ8,间距为200,双肢箍。
⑷φ8@100(4)/150(2) 表示箍筋为φ8,加密区间距100,四肢箍,非加密区间距150,双肢箍。
二、梁上主筋和梁下主筋同时表示方法:
⑴ 3Φ22,3Φ20 表示上部钢筋为3Φ22,下部钢筋为3Φ20。
⑵ 2φ12,3Φ18 表示上部钢筋为2φ12,下部钢筋为3Φ18。
⑶ 4Φ25,4Φ25 表示上部钢筋为4Φ25,下部钢筋为4Φ25。
⑷3Φ25,5Φ25 表示上部钢筋为3Φ25,下部钢筋为5Φ25。
三、梁上部钢筋表示方法:(标在梁上支座处)
⑴2Φ20 表示两根Φ20的钢筋,通长布置,用于双肢箍。
⑵ 2Φ22+(4Φ12)表示2Φ22为通长,4φ12架立筋,用于六肢箍。
⑶ 6Φ25 4/2 表示上部钢筋上排为4Φ25,下排为2Φ25。
⑷2Φ22+ 2Φ22 表示只有一排钢筋,两根在角部,两根在中部,均匀布置。
四、梁腰中钢筋表示方法:
⑴ G2φ12 表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一根φ12。
⑵G4Φ14 表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两根Φ14。
⑶N2Φ22 表示梁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一根Φ22。
⑷N4Φ18 表示梁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两根Φ18。
五、梁下部钢筋表示方法:(标在梁的下部)
⑴ 4Φ25 表示只有一排主筋,4Φ25 全部伸入支座内。
⑵ 6Φ25 2/4 表示有两排钢筋,上排筋为2Φ25,下排筋4Φ25。
⑶ 6Φ25 (-2 )/4 表示有两排钢筋,上排筋为2Φ25,不伸入支座,下排筋4Φ25,全部伸入支座。
⑷ 2Φ25 + 3Φ22(-3)/ 5Φ25 表示有两排筋,上排筋为5根。
2Φ25伸入支座,3Φ22,不伸入支座。
下排筋5Φ25,通长布置。
六、标注示例:
KL7(3)300×700 Y500×250
φ10@100/200(2) 2Φ25
N4Φ18
(-0.100)
KL7(3) 300×700 表示框架梁7,有三跨,断面宽300,高700。
Y500×250 表示梁下加腋,宽500,高250。
φ10@100/200(2) 2Φ25 表示箍筋和架立筋。
N4Φ18 表示梁腰中抗扭钢筋。
-0.100 表示梁上皮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