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生理学课件.ppt
合集下载
动物生理学课件ppt

内分泌功能
内分泌系统的功能是通过分泌激 素来调节身体的各种生理活动, 维持内环境的稳定,促进动物的 生长、发育和繁殖。
03
动物生理学研究方法
实验法
实验法是通过人为控制某些因素,观察动物在改变条件下生理功能的变化,从而揭示生理机 制的一种研究方法。
实验法可以分为体内实验和体外实验两种类型。体内实验是在动物整体上进行,可以观察动 物在自然环境下的生理功能变化;体外实验则是在离体条件下进行,可以更好地控制实验条 件,更精确地观察生理变化。
消化方式
动物消化食物的方式有多种,包括物理消化和化学消化。物理消化主要通过咀嚼和磨碎食 物,使其变得更小更易于消化;化学消化则是通过分泌消化酶,将食物分解为更小的分子 。
吸收与排泄
经过物理和化学消化后,食物被分解为可被身体吸收的营养物质。这些营养物质通过循环 系统输送到身体各部位,满足生长和代谢需求。未被吸收的食物残渣则形成粪便,通过排 泄系统排出体外。
循环功能
循环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输送营养物质、氧气和代谢产物,维持身体内环 境的稳定。
排泄系统
排泄系统概述
排泄系统是动物体内负责将代谢废物和多余物质排出体外 的器官总称,主要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
排泄方式
动物的排泄方式有多种,包括尿液排泄和汗液排泄等。尿液排泄 是指肾脏将代谢废物以尿液的形式排出体外;汗液排泄是指某些
动物通过皮肤排泄多余水分和盐分。
排泄功能
排泄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排除代谢废物和多余物质,维持身 体内环境的稳定。
内分泌系统
内分泌系统概述
内分泌系统是动物体内一系列分 泌激素的器官组成,这些器官被 称为内分泌腺。
内分泌激素
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种类繁多, 如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胰岛 素等。这些激素在调节生理活动 、新陈代谢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
动物生理学课件

谢谢您的聆听
THANKS
内分泌系统分泌的激素可影响免疫细胞的发育、分化和功能。
免疫系统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免疫细胞可分泌多种细胞因子,调节内分泌腺的分泌活动。
06
动物生殖生理学
雄性生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附睾
储存和运输精子的 管道,提供营养和 保护。
射精管
将精子输送到尿道, 与雌性生殖道结合。
睾丸
产生精子和分泌雄 性激素的主要器官。
研究对象
包括各种动物,从低等无脊椎动物到高 等脊椎动物,涉及不同的生理系统和器 官,如神经、循环、呼吸、消化、泌尿、 生殖等。
动物生理学的研究方法与技术
体内实验法
直接在动物体上进行观察和 实验,如手术、刺激、药物 处理等,以揭示生理过程和 机制。
体外实验法
比较法
数学模型法
将动物组织或器官取出体外, 在模拟体内环境的条件下进 行研究,如离体器官实验、 细胞培养等。
受精
雄性精子与雌性卵子结合 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包括 精子获能、顶体反应、透 明带反应等步骤。
妊娠
受精卵在子宫内着床并发 育成胚胎和胎儿的过程。 包括胚胎着床、胎盘形成、 胎儿发育等阶段。
分娩
胎儿及其附属物从母体子 宫内排出的过程。包括子 宫收缩、宫颈扩张、胎儿 娩出等步骤。
生殖激素的作用机制及调节
动物生理学课件
CONTENTS
• 动物生理学概述 • 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与功能 • 动物体的基本生理功能 • 动物神经生理学 • 动物内分泌生理学 • 动物生殖生理学
01
动物生理学概述
动物生理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
动物生理学的定义
研究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现象及其规 律的科学,主要探讨生物体内各个器 官、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它们之间 的相互关系。
动物生理学PPT课件

(熟悉和掌握) 2.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功能
(结合“内分泌”自学,了解) 3.细胞的生长、增殖、凋亡与保护
(自学;了解) 4.细胞的兴奋性与生物电现象
(熟悉和掌握)
动物生理学
§2-1 细胞膜结构特点与物质转运功能
一、结构特点
“液态镶嵌模型”: Singer和Nicholson指出, 细胞膜的分子结构形式为“内外脂质双分子 层中镶嵌有具有不同生理功能的蛋白质”
动物生理学
2、抗凝系统 和纤维蛋白溶解
●抗凝系统 血浆中有多种抗凝物质。主要是:抗凝血酶Ⅲ、肝素和蛋 白质C ●纤溶系统 纤溶:纤维蛋白被分解、液化的过程。 纤溶系统:纤溶酶原、纤溶酶、纤溶酶原激活物与抑制物。
血管内膜损伤
Ⅻ
Ⅻa
凝血系统 纤溶系统
凝血酶原激活物
Ⅰ
Ⅱ
Ⅱa
Ⅰa
纤溶酶
纤维蛋白降解物
动物生理学
(三)血量
晶体~(全血占血浆99粘粘.5红%血度度细)浆比比胞血::水 水:腥维1大大1.味0持41.02..、55细74~~0~咸胞62~1..1.味05内0.倍倍03外91;;0水平 衡与物质对交血换压;和在血营液养流速物有质一吸定收影、响消化
●动●●动成物血一;●●●对冲●年可液次超胶正生血。对血动达总性过体常命液N:液a物体量急3腺~p耐p中H0HH(血重中性%分C受N7保占Oa,量的包失.泌的3H持305危:括血1/之、Cp.H~相05HO及约循量7%2间尿%C极对.34以生为环超)含的生O5限稳上 命3体血过:量液成为7定。重量2.维成体中0血,00的和%为持平起浆~取,储57碱血衡重中决%.8影备贮浆要最~0于响血9。和作主血%生量组用要;浆命织的幼缓活液缓年冲
动物生理学
(结合“内分泌”自学,了解) 3.细胞的生长、增殖、凋亡与保护
(自学;了解) 4.细胞的兴奋性与生物电现象
(熟悉和掌握)
动物生理学
§2-1 细胞膜结构特点与物质转运功能
一、结构特点
“液态镶嵌模型”: Singer和Nicholson指出, 细胞膜的分子结构形式为“内外脂质双分子 层中镶嵌有具有不同生理功能的蛋白质”
动物生理学
2、抗凝系统 和纤维蛋白溶解
●抗凝系统 血浆中有多种抗凝物质。主要是:抗凝血酶Ⅲ、肝素和蛋 白质C ●纤溶系统 纤溶:纤维蛋白被分解、液化的过程。 纤溶系统:纤溶酶原、纤溶酶、纤溶酶原激活物与抑制物。
血管内膜损伤
Ⅻ
Ⅻa
凝血系统 纤溶系统
凝血酶原激活物
Ⅰ
Ⅱ
Ⅱa
Ⅰa
纤溶酶
纤维蛋白降解物
动物生理学
(三)血量
晶体~(全血占血浆99粘粘.5红%血度度细)浆比比胞血::水 水:腥维1大大1.味0持41.02..、55细74~~0~咸胞62~1..1.味05内0.倍倍03外91;;0水平 衡与物质对交血换压;和在血营液养流速物有质一吸定收影、响消化
●动●●动成物血一;●●●对冲●年可液次超胶正生血。对血动达总性过体常命液N:液a物体量急3腺~p耐p中H0HH(血重中性%分C受N7保占Oa,量的包失.泌的3H持305危:括血1/之、Cp.H~相05HO及约循量7%2间尿%C极对.34以生为环超)含的生O5限稳上 命3体血过:量液成为7定。重量2.维成体中0血,00的和%为持平起浆~取,储57碱血衡重中决%.8影备贮浆要最~0于响血9。和作主血%生量组用要;浆命织的幼缓活液缓年冲
动物生理学
g动物生理学PPT课件

(4)第二信使: (second messenger)
•22
3)由酶耦联受体介导的跨膜信息传递 (1) 具有酪氨酸激酶的受体 (2) 具有鸟苷酸环化酶的受体
•23
魅力前沿 Wnt的信号通路控制再生能力 焦仁杰课题组:Notch信号通路的表观遗传调控
•24
1.3 细胞的兴奋性和生物电现象
1.3.1 细胞的兴奋性和刺激引起兴奋的条件 1.3.2 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及其产生机制 1.3.3 动作电位的引起及其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
•37
1.4 .1 经典的突触传递 1) 突触的细微结构
•38
1.4 .1 经典的突触传递 2) 经典的突出传递过程
•39
1.4 .2 接头传递 1) 神经-骨骼肌接头处兴奋的传递
(1) 神经-骨骼肌接头
•40
1) 神经-骨骼肌接头处兴奋的传递 (2) 神经-骨骼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 A. 神经未梢乙酰胆碱的释放
(2)特点
① 不存在突触前、后膜的特化结构; ② 不存在一对一的支配关系,一个曲张体可支配多个 效应细胞; ③ 曲张体与效应细胞间距离一般大于20nm,远者可达几 十μm; ④ 递质扩散距离远,耗时长,一般传递时间大于1s;
⑤ 递质能否产生效应,取决于效应器细胞有无相应受 体。
•45
1.4 .3 电突触
•53
【学习难点】 1.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形成的离子机制 2.理解跨膜信息传递的机理
•54
•55
1)跨膜信息转导或跨膜信号传递 (transmembrane signal transmission) (transmembrane signaling )
•18
1.2.2 跨膜信息传递的主要方式 跨膜信息转导
•22
3)由酶耦联受体介导的跨膜信息传递 (1) 具有酪氨酸激酶的受体 (2) 具有鸟苷酸环化酶的受体
•23
魅力前沿 Wnt的信号通路控制再生能力 焦仁杰课题组:Notch信号通路的表观遗传调控
•24
1.3 细胞的兴奋性和生物电现象
1.3.1 细胞的兴奋性和刺激引起兴奋的条件 1.3.2 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及其产生机制 1.3.3 动作电位的引起及其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
•37
1.4 .1 经典的突触传递 1) 突触的细微结构
•38
1.4 .1 经典的突触传递 2) 经典的突出传递过程
•39
1.4 .2 接头传递 1) 神经-骨骼肌接头处兴奋的传递
(1) 神经-骨骼肌接头
•40
1) 神经-骨骼肌接头处兴奋的传递 (2) 神经-骨骼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 A. 神经未梢乙酰胆碱的释放
(2)特点
① 不存在突触前、后膜的特化结构; ② 不存在一对一的支配关系,一个曲张体可支配多个 效应细胞; ③ 曲张体与效应细胞间距离一般大于20nm,远者可达几 十μm; ④ 递质扩散距离远,耗时长,一般传递时间大于1s;
⑤ 递质能否产生效应,取决于效应器细胞有无相应受 体。
•45
1.4 .3 电突触
•53
【学习难点】 1.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形成的离子机制 2.理解跨膜信息传递的机理
•54
•55
1)跨膜信息转导或跨膜信号传递 (transmembrane signal transmission) (transmembrane signaling )
•18
1.2.2 跨膜信息传递的主要方式 跨膜信息转导
动物生理学课件(共50张PPT)

(二)神经调节的特点 Endocrine system
Digestive system Renal system
迅速、准确、局限、短暂。
这与神经传导速度快、传出纤维与效应器呈对应性联 系有关。
生理功能的调节
生理功能的调节
(三)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反射
1、反射 —— 在CNS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
第一章绪论
Human Organ Systems
• Cardiovascular system
• Respiratory system
• Digestive system
• Renal system
• Reproductive system
• Musculo-skeletal system • Nervous system
Organs
Heart, Lungs, Kidneys, Liver, Brain, Pancreas etc...
6×1013 cells
200 cell types
第一章绪论
Human Organ Systems
• Cardiovascular system
• Respiratory system
第一章绪论
㈠.研究对象: 活体~即有生命的物体
任务:
正常功能活动的过程; 产生这些活动的内在机制;
各功能活动的相互联系和作用;第一章绪论源自(二)、生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
第一章绪论
㈢、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生理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它的全部理论 均来自动物实验和对人体的观察。
第一章绪论
人….非创伤性原则
动物实验
• Reproductive system • Musculo-skeletal system
Digestive system Renal system
迅速、准确、局限、短暂。
这与神经传导速度快、传出纤维与效应器呈对应性联 系有关。
生理功能的调节
生理功能的调节
(三)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反射
1、反射 —— 在CNS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
第一章绪论
Human Organ Systems
• Cardiovascular system
• Respiratory system
• Digestive system
• Renal system
• Reproductive system
• Musculo-skeletal system • Nervous system
Organs
Heart, Lungs, Kidneys, Liver, Brain, Pancreas etc...
6×1013 cells
200 cell types
第一章绪论
Human Organ Systems
• Cardiovascular system
• Respiratory system
第一章绪论
㈠.研究对象: 活体~即有生命的物体
任务:
正常功能活动的过程; 产生这些活动的内在机制;
各功能活动的相互联系和作用;第一章绪论源自(二)、生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
第一章绪论
㈢、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生理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它的全部理论 均来自动物实验和对人体的观察。
第一章绪论
人….非创伤性原则
动物实验
• Reproductive system • Musculo-skeletal system
动物生理学全套精品课件(2024)

2024/1/28
21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过程
2024/1/28
物理性消化
通过牙齿的咀嚼和胃肠的蠕动,将食物磨碎、混合并推动食物前 进。
化学性消化
通过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中的酶,将大分子物质分解为小分子物质 ,如淀粉被分解为葡萄糖,蛋白质被分解为氨基酸等。
吸收
经过消化的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血液和淋巴,被机体细胞利 用。
受精与着床
精卵结合形成受精卵及其在子 宫内的着床过程。
妊娠与分娩
胚胎在子宫内的发育过程及分 娩机制。
生殖调控
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调 节等在生殖过程中的作用。
2024/1/28
27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1/28
28
20世纪下半叶至今
随着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等学科的飞速发展,动物生理学进入了分子 水平的研究阶段,揭示了许多生命现象的分子机制。
6
02
动物细胞的基本功能
2024/1/28
7
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
2024/1/28
细胞膜的主要成分
01
脂质、蛋白质和糖类
细胞膜的结构模型
02
流动镶嵌模型
细胞膜的功能
03
物质转运、信息传递、能量转换、细胞识别等
雄性生殖系统
睾丸、附睾、输精管、射精管等,负责产生和输送精子。
雌性生殖系统
卵巢、输卵管、子宫和阴道等,负责产生和输送卵子以及 胚胎着床和发育。
生殖激素
性激素等生殖相关激素,调节生殖器官发育和生殖过程。
2024/1/28
26
生殖过程与生殖调控
01
02
03
04
生殖细胞生成
《动物生理》课件

动物呼吸系统的气体交换与运
气体交换
在肺泡中,氧气从肺泡扩散进入血液,二氧化碳从血液扩散进入 肺泡,实现气体交换。
气体运输
氧气和二氧化碳通过血液循环系统运输到全身各组织器官,满足组 织代谢的需求。
呼吸循环
动物体内的呼吸循环是由心脏、血管、肺部等器官协同完成的复杂 生理过程。
06
动物排泄系统
动物排泄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动物消化系统的吸收与排泄
吸收
食物经过消化后,营养物质被吸 收进入血液或淋巴系统,供身体
使用。
排泄
未被吸收的食物残渣和废物通过排 泄系统排出体外,保持身体内环境 的稳定。
吸收与排泄的调节
动物通过调节吸收和排泄的量来维 持内环境的平衡和生理功能的正常 运转。
04
动物循环系统
动物循环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动物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总结词:研究手段
详细描述:动物生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验法、观察法、比较法等,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深入了解动物体的生理机制和生 命活动规律。
动物生理学的意义
总结词:学科价值
详细描述:动物生理学的研究对于人类和动物的健康、疾病防治、动物生产和动物保护等方面都具有 重要意义,是生物学、医学、农学等多个学科的基础。
结缔组织
支持、连接、保护、营养等功 能,分为固有结缔组织和软骨 、骨、血液等特殊结缔组织。
肌肉组织
产生运动,分为骨骼肌、心肌 和平滑肌。
神经组织
传导神经冲动,产生感觉,分 为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
动物组织的生长与发育
分化与发育
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细胞分化形 成各种组织和器官,最终形成完 整的个体。
生长与再生
经-体液机制实现,包括心脏活动、血管舒 缩和激素分泌等环节的协调作用。这些调节 机制对于维持动物体内环境的稳态具有重要
动物生理学完整教学课件pptx

动物生理学的研究方法与技术
01
实验动物的选择与饲养
选择适当的实验动物,提供良 好的饲养环境,以保证实验结 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02
动物实验技术
包括手术操作、药物处理、行 为观察等,用于研究动物的生 理机能和代谢过程。
03
生理指标测定技术
运用各种生理指标测定方法, 如心电图、脑电图、血压测定 等,了解动物的生理状态。
动物机体的物质代谢
碳水化合物的代谢
阐述葡萄糖的分解代谢途径,包 括糖酵解、三羧酸循环和氧化磷 酸化,以及糖异生和糖原合成的
过程和意义。
脂质的代谢
介绍脂质的分解代谢,包括脂肪动 员、甘油代谢和脂肪酸氧化,以及 脂质合成的过程和调控。
蛋白质的代谢
阐述蛋白质的分解代谢,包括蛋白 质的水解、氨基酸的脱氨基和脱羧 基作用,以及氨基酸的合成和蛋白 质的生物合成。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05
动物机体的呼吸系统与消化系统
呼吸系统的基本结构与功能
呼吸道
包括鼻腔、咽、喉、气管 和支气管,具有温暖、湿 润和过滤空气的作用。
肺
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由肺泡和肺泡壁组成,具 有丰富的血管和弹性纤维 。
呼吸肌
主要包括肋间肌和膈肌, 通过收缩和舒张驱动呼吸 运动。
消化系统的基本结构与功能
消化道
由多个器官组成,共同完成一种或几 种生理功能的整体
03
动物机体的代谢与调节
动物机体的能量代谢
能量代谢的基本概念
解释能量代谢的定义,以及动物体内能量的 来源和去路。
ATP与能量代谢
阐述ATP在能量代谢中的核心作用,包括其 生成、储存和利用。
呼吸链与氧化磷酸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界是一个多层次的有序结构。在 细胞这一层次之上还有组织、器官、系统、 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等层次。
每一个层次中的各个结构单元,如器 官系统中的各器官、各器官中的各种组织 都有它们各自特定的结构和功能,它们的 协调活动构成了复杂的生命系统。
3、新陈代谢
生物体是开放系统,生物体和周围环境 不断进行着物质的交换和能量的流动。一些 物质被生物体吸收后,在其中发生一系列变 化,最后成为代谢过程的最终产物而被排出 体外,这就是新陈代谢(metabolism)。
王小平
绪论
前言 一、什么是生命 二、关于生命本质的一些理论 三、科学方法 四、生物学的分科 五、生命的结构层次
1绪论:生物界与生物学
生物和它所居住的环境共同组成生 物圈。生物圈范围不大,只是一个包括 岩石圈(含土壤在内)、水圈和大气圈的 一薄层。
生活在这一广阔天地中的生物已知 的约有200万种,如果算上历史上已经 绝灭的生物(估计至少也有1 500万种), 那就至少有1 700万种了。
真核细胞的染色体由DNA分子、组蛋 白和其他蛋白质组成,有双层核膜,有线 粒体等有膜的细胞器。
惠特克将原核生物单列一界是可取的。 原核生物都是单细胞生物,现在将之统称 为细菌(bacteria)。
除了原核生物界,其他四界都是真核 生物。五界系统保留了原生生物界,大多 数原生生物是单细胞生物,也有一些简单 的多细胞生物,它们被认为是单细胞原生 生物的直接后裔。植物界、真菌界、动物 界都是多细胞真核生物。
新陈代谢包括两个相反相成的过程:
一个是合成代谢 (anabolism),即从外 界摄取物质和能,将它们转化为生命本身的 物质和贮存在化学键中的化学能;
一个是与合成代谢相反的分解代谢 (catabolism),即分解生命物质,将能量释 放出来,供生命活动之用。
4、应激性
生物能接受外界刺激而发生合目的的反 应。
例如,家犬的学名是Canis familiaris。 Canis是属名,familiaris是种名。每一个物 种都由一个双名命名的学名,这个方法就 是二名法(binomialnomenclature),今天仍 在使用。
除了给物种鉴定、命名外,还要将物
种一步步归类,物种以上的分类阶元有属 (genus)、科(family)、目(order)、纲(class)、 门(phylum)和界(hngdom)。家犬属于犬属 (Canis)、犬科(Canidae)、食肉目 (Carnivora)、哺乳动物纲(Mammalia)、脊 索动物门 (Chordata)、动物界(Animalia)。 处于各个阶元的犬属、犬科等等有固定名 称的分类群称为分类单位(taxon)。动物界、 植物界等等是最大的分类单位。
1.1生命的特征
1、化学成分的同一性
从元素成分来看,构成形形色色生物 体的元素都是普遍存在于无机界的C、H、 O、N、P、S、Ca等元素,并不存在生命 所特有的元素。
从分子成分来看,生物的重要特征在 于,各种生物体除含有多种无机化合物外, 还含有蛋白质、核酸、脂质、糖、维生素 等多种有机分子。
2、严整有序的结构
1967年生态学家惠特克 (R.H.Whittaker)把生物分为五界:原核 生物界(Monera)、原生生物界(Protista)、 真菌界(Fungi)、植物界(Plantae)和动物界 (Animalia)。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是细胞的两个基
本类型。原核细胞内部结构水平比较低, 其主要特征是染色体只是一个环状的DNA 分子,不含组蛋白和其他蛋白质,没有核 膜,也没有其他具膜的细胞器。
5、稳态
100多年前,贝尔纳(C.Bernard, 1813—1878)发现,尽管外界环境波动很大, 哺乳动物总有某些机制使其内环境维持不变。 后来坎农(W.B.Cannon,1871—1945) 将这一概念加以发展名为稳态 (homeostasis)。
6、生长发育
生物都能通过代谢而生长发育。一粒种 子可以成为大树,一只蝌蚪可以成为一只 蛙。环境条件对生物的生长发育无疑是有 影响的。同一品种的小麦在水肥条件良好 的田里长得高大粗壮,而在干旱贫瘠的用 里长得瘦小。
1、生物和它所居住的环境共同组 成生物圈(biosphere)。
45亿年前地球形成 38亿年前生命出现 生物经历了低级—高级;水 生—陆生;简单—复杂的演化, 现在仍在演化中。
生物在形态构造、生活习性、营养方式、生 殖方式等方面都有很大不同,可说是千差万别,
但是它们都有一些最常见的双糖为蔗糖,成 为生物学研究的对象。
1.3生物学常用的研究方法
简单说起来,所谓科学方法说的是如 何通过各种手段从客观世界中取得第一手的 材料,并对这些材料进行整理、加工,从中 找出规律性的东西。
1、科学观察 观察(observation)是最基本的方法,
是从客观世界中获得第一手资料的最基本 的方法。
2、 假说和实验 3、模型实验
1.4生物学分科 早期的生物学主要是对自然的观察和描 述,以及对动、植物种类的系统整理,所以 最早建成的分支学科是分类学(taxonomy)和 按生物类群或研究对象划分的学科,如植物 学(botany)、动物学(zoology)、微生物学 (microbiology)等。
但是,正如生物体内环境总是保持相 对稳定一样,生物的生长发育也总是按照 一定的尺寸范围、一定的模式和稳定的程 序进行的。
7、遗传变异和进化
8、适应 每一种生物都有自己特有的生活环境,
它的结构和功能总是适合于在这种环境条 件下的生存和延续。
1.2分类阶元和界的划分
18世纪林奈(CarolusLinnaeus,1707— 1778)提出用两个拉丁名作为物种的学名。
这包括两个过程:一是对刺激的感受, 一是反应。
反应的结果使生物“趋吉避凶”。在一 滴草履虫悬液中滴一小滴醋酸,草履虫就 纷纷游开;一块腐肉可招来苍蝇;植物茎 尖向光生长(向光性)。这些都是应激性 (irritability)。
应激性是生物的普遍特性。但动物的 应激性表现比较明显,更富有多样性。
动物的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是应激性高 度发展的产物。
每一个层次中的各个结构单元,如器 官系统中的各器官、各器官中的各种组织 都有它们各自特定的结构和功能,它们的 协调活动构成了复杂的生命系统。
3、新陈代谢
生物体是开放系统,生物体和周围环境 不断进行着物质的交换和能量的流动。一些 物质被生物体吸收后,在其中发生一系列变 化,最后成为代谢过程的最终产物而被排出 体外,这就是新陈代谢(metabolism)。
王小平
绪论
前言 一、什么是生命 二、关于生命本质的一些理论 三、科学方法 四、生物学的分科 五、生命的结构层次
1绪论:生物界与生物学
生物和它所居住的环境共同组成生 物圈。生物圈范围不大,只是一个包括 岩石圈(含土壤在内)、水圈和大气圈的 一薄层。
生活在这一广阔天地中的生物已知 的约有200万种,如果算上历史上已经 绝灭的生物(估计至少也有1 500万种), 那就至少有1 700万种了。
真核细胞的染色体由DNA分子、组蛋 白和其他蛋白质组成,有双层核膜,有线 粒体等有膜的细胞器。
惠特克将原核生物单列一界是可取的。 原核生物都是单细胞生物,现在将之统称 为细菌(bacteria)。
除了原核生物界,其他四界都是真核 生物。五界系统保留了原生生物界,大多 数原生生物是单细胞生物,也有一些简单 的多细胞生物,它们被认为是单细胞原生 生物的直接后裔。植物界、真菌界、动物 界都是多细胞真核生物。
新陈代谢包括两个相反相成的过程:
一个是合成代谢 (anabolism),即从外 界摄取物质和能,将它们转化为生命本身的 物质和贮存在化学键中的化学能;
一个是与合成代谢相反的分解代谢 (catabolism),即分解生命物质,将能量释 放出来,供生命活动之用。
4、应激性
生物能接受外界刺激而发生合目的的反 应。
例如,家犬的学名是Canis familiaris。 Canis是属名,familiaris是种名。每一个物 种都由一个双名命名的学名,这个方法就 是二名法(binomialnomenclature),今天仍 在使用。
除了给物种鉴定、命名外,还要将物
种一步步归类,物种以上的分类阶元有属 (genus)、科(family)、目(order)、纲(class)、 门(phylum)和界(hngdom)。家犬属于犬属 (Canis)、犬科(Canidae)、食肉目 (Carnivora)、哺乳动物纲(Mammalia)、脊 索动物门 (Chordata)、动物界(Animalia)。 处于各个阶元的犬属、犬科等等有固定名 称的分类群称为分类单位(taxon)。动物界、 植物界等等是最大的分类单位。
1.1生命的特征
1、化学成分的同一性
从元素成分来看,构成形形色色生物 体的元素都是普遍存在于无机界的C、H、 O、N、P、S、Ca等元素,并不存在生命 所特有的元素。
从分子成分来看,生物的重要特征在 于,各种生物体除含有多种无机化合物外, 还含有蛋白质、核酸、脂质、糖、维生素 等多种有机分子。
2、严整有序的结构
1967年生态学家惠特克 (R.H.Whittaker)把生物分为五界:原核 生物界(Monera)、原生生物界(Protista)、 真菌界(Fungi)、植物界(Plantae)和动物界 (Animalia)。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是细胞的两个基
本类型。原核细胞内部结构水平比较低, 其主要特征是染色体只是一个环状的DNA 分子,不含组蛋白和其他蛋白质,没有核 膜,也没有其他具膜的细胞器。
5、稳态
100多年前,贝尔纳(C.Bernard, 1813—1878)发现,尽管外界环境波动很大, 哺乳动物总有某些机制使其内环境维持不变。 后来坎农(W.B.Cannon,1871—1945) 将这一概念加以发展名为稳态 (homeostasis)。
6、生长发育
生物都能通过代谢而生长发育。一粒种 子可以成为大树,一只蝌蚪可以成为一只 蛙。环境条件对生物的生长发育无疑是有 影响的。同一品种的小麦在水肥条件良好 的田里长得高大粗壮,而在干旱贫瘠的用 里长得瘦小。
1、生物和它所居住的环境共同组 成生物圈(biosphere)。
45亿年前地球形成 38亿年前生命出现 生物经历了低级—高级;水 生—陆生;简单—复杂的演化, 现在仍在演化中。
生物在形态构造、生活习性、营养方式、生 殖方式等方面都有很大不同,可说是千差万别,
但是它们都有一些最常见的双糖为蔗糖,成 为生物学研究的对象。
1.3生物学常用的研究方法
简单说起来,所谓科学方法说的是如 何通过各种手段从客观世界中取得第一手的 材料,并对这些材料进行整理、加工,从中 找出规律性的东西。
1、科学观察 观察(observation)是最基本的方法,
是从客观世界中获得第一手资料的最基本 的方法。
2、 假说和实验 3、模型实验
1.4生物学分科 早期的生物学主要是对自然的观察和描 述,以及对动、植物种类的系统整理,所以 最早建成的分支学科是分类学(taxonomy)和 按生物类群或研究对象划分的学科,如植物 学(botany)、动物学(zoology)、微生物学 (microbiology)等。
但是,正如生物体内环境总是保持相 对稳定一样,生物的生长发育也总是按照 一定的尺寸范围、一定的模式和稳定的程 序进行的。
7、遗传变异和进化
8、适应 每一种生物都有自己特有的生活环境,
它的结构和功能总是适合于在这种环境条 件下的生存和延续。
1.2分类阶元和界的划分
18世纪林奈(CarolusLinnaeus,1707— 1778)提出用两个拉丁名作为物种的学名。
这包括两个过程:一是对刺激的感受, 一是反应。
反应的结果使生物“趋吉避凶”。在一 滴草履虫悬液中滴一小滴醋酸,草履虫就 纷纷游开;一块腐肉可招来苍蝇;植物茎 尖向光生长(向光性)。这些都是应激性 (irritability)。
应激性是生物的普遍特性。但动物的 应激性表现比较明显,更富有多样性。
动物的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是应激性高 度发展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