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环境工程复习题
地下水试题库-简答题

四、简答题(共5题,每题6分,共30分)1 简述地下水污染的特点和主要污染途径2 水-岩相互作用是控制地下水水化学组成的重要因素,溶解与沉淀是水-岩作用中最常见的化学反应,请解释一下何为溶解?何为沉淀?3 简述污染场地水文地质调查的主要步骤4 地下水水化学调查中调查范围包括哪些?5 简述人类健康风险评价的基本要素6 简述地下水脆弱性的概念7 简述DRASTIC模型的指标和计算方法8 影响修复效率的污染物和含水介质的主要性质有哪些?9 何为地下水污染源,地下水污染源种类有哪些?10 何为地下水污染物,地下水污染物有哪些?11 地下水系统由两部分组成:岩石和岩石空隙中的水,岩石空隙有哪些类型?空隙中水有哪些类型?12 何为包气带、潜水和承压水?13 地下水环境中水-岩溶解作用类型有哪些?请举例。
14 地下水环境中溶解-沉淀反应受到哪些因素影响?如何影响?15 地下水中碳酸组成类型有哪些?16 何为阳离子交换容量,如何测定,其影响因素有哪些?17 简述常见的钻进方法18 请列举四条常见的地下水采样基本要求19 常见的地下水评价方法有哪些?请列出计算公式20 列举常见的地下水污染物的自然衰减作用21 列举常见的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22 何为同位素,有哪些分类,并举例说明23 地下水中主要的无机和有机污染物各有哪些?24 什么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从其与地下水污染的特点方面,研究地下水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有何意义?25 通过对地下水污染与防治课程的学习,你认为如何做好地下水污染与防治工作?26 某地因超采浅层地下水,形成水位降落漏斗,地下水矿化度不断升高,试分析原因,指出污染源和污染途径。
27 简要总结地下水监测的目的,任务和作用28 为什么现场分析对水样分析非常重要,举例说明29 什么是风险、风险评价、环境风险评价?30 DRASTIC模型的基本假设是什么五、计算题(共1题,共10分)1 针对焦作市地下水水质指标,采用内梅罗指数进行评价,并根据分级标准,对地下水水质进行分级。
地下水环境工程复习题.doc

[1]极性使水分子之间存在氢键,导致0~4℃范围内水的体积“热缩冷胀”。
[5] 影响表面张力的因素:分子间相互作用力、温度(温度升高,表面张力下降)、压力(随压力增加而下降)。
[6] 对于二组分稀溶液,加入非挥发性溶质B 以后,溶剂A 的蒸气压会下降。
[7] 亨利定律:在一定温度和平衡状态下,气体在液体里的溶解度(物质的量分数)和该气体的平衡分压成正比。
[8] Clausius-Clapeyron 方程:描述气体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
如果T 1 < T 2,则c 1 > c 2,即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下降。
[9] 在封闭体系的碳酸平衡中,pH<8.3时,δ2很小, [CO 32-]可以忽略不计,水中只有CO 2(aq)、H 2CO 3、HCO 3-,可以只考虑一级电离平衡;当溶液的pH>8.3时,[H 2CO 3*]可以忽略不计,水中只存在HCO 3-和CO 32-,可仅考虑二级电离平衡。
当pH<6.35时,H 2CO 3*在各碳酸盐组分中的含量最大;当pH>10.33时,CO 32-在各碳酸盐组分中的含量最大;当6.35<pH<10.33时,HCO 3-是水中各碳酸盐组分中的主要组分。
[10] 在封闭体系中c T 始终不变,但是在开放体系中,c T 则是可以变化的,随着溶液pH 的升高而升高。
[11] 天然水碱度的主要形态:OH -、CO 32-和HCO 3-。
[12] 总碱度 = c T (δ1 + 2δ 2 ) + K W /[H +]–[H +][13] 某碳酸盐系统的水样的pH=7.8,已知碳酸电离平衡常数p K 1=6.35,p K 2=10.33。
测定总碱度时,对于100mL 水样用0.02mol/L 的盐酸滴定到甲基橙指示剂变色时消耗盐酸13.7mL 。
则水中总无机碳的浓度c T = 2.84×10-3 mol/L 。
[14] 硬度的表示方法:mg/L CaCO 3:以1L 水中所含有的形成硬度离子的质量所相当的CaCO 3的质量表示。
高中地下水试题及答案

高中地下水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 地下水是指:
A. 地表以下的水
B. 地表水下渗形成的水
C. 存在于地下岩层孔隙中的水
D. 所有地下的水
答案:C
2. 地下水主要补给来源是:
A. 降雨
B. 河流
C. 湖泊
D. 海洋
答案:A
3. 下列哪项不是地下水污染的来源?
A. 工业废水
B. 农业化肥
C. 家庭生活污水
D. 风力发电
答案:D
二、填空题
4. 地下水的类型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
5. 地下水流动的主要驱动力是________。
答案:重力
三、简答题
6. 简述地下水的分布特点。
答案:地下水的分布特点包括:地下水的分布受地形、地质构造和气候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地下水的分布具有区域性,不同地区的地下水类型和分布特征不同;地下水的分布还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如过度开采可能导致地下水位下降。
四、论述题
7. 论述地下水资源的保护措施。
答案:地下水资源的保护措施包括:合理规划地下水的开采量,避免过度开采;加强地下水源地的保护,防止污染源的侵入;实施地下水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地下水污染问题;推广节水技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加强法律法规建设,严格地下水资源的管理和监督。
结束语:
地下水是地球上重要的淡水资源之一,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通过本试题的学习,希望大家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地下水的相关知识,增强保护地下水资源的意识,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水电工程地下水环境影响与保护措施考核试卷

B.采用环保施工技术
C.加强地下水监测
D.提高水库泄洪能力
11.地下水循环过程包括()
A.补给
B.径流
C.储存
D.排泄
12.以下哪些情况可能导致地下水位上升?()
A.降水增多
B.地下水补给增加
C.地下水排泄减少
D.地表水体渗漏
13.地下水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包括()
A.环境保护法
B.水污染防治法
7.地下水环境保护只需要政府和企业参与,与公众无关。()
8.地下水环境保护应从源头预防,而不是污染后治理。()
9.地下水的流动方向只受地形和地质条件的影响。()
10.提高水库泄洪能力可以减少水电工程对地下水的冲击。()
五、主观题(本题共4小题,每题10分,共40分)
1.请简述水电工程对地下水环境可能产生的正面和负面影响,并列举至少两种相应的保护措施。
C.地下水循环深度大
D.地下水循环深度小
7.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中,哪种方法适用于修复受污染的地下水?()
A.隔离带法
B.地下水抽取法
C.地下水循环法
D.生物降解法
8.水电工程中,哪种措施可以减少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
A.采用混凝土坝
B.采用土石坝
C.采用隧道式泄洪
D.增加水库蓄水量
9.下列哪个环节可能导致地下水污染?()
2.描述地下水污染的主要来源及其传播途径,并提出一种有效的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
3.论述在水电工程建设过程中,如何进行地下水环境的监测与评估,以及这些工作的意义。
4.结合实际案例,分析水电工程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的长期效应,并探讨如何实现地下水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标准答案
高中地下水试题及答案

高中地下水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地下水的补给主要来自于:A. 地表径流B. 降雨入渗C. 河流渗漏D. 湖泊渗漏答案:B2. 下列哪项不是地下水污染的原因?A. 工业废水排放B. 农业化肥使用C. 地下水位上升D. 垃圾填埋场渗漏答案:C3. 地下水位下降可能导致的生态问题不包括:A. 湿地面积减少B. 河流流量减少C. 土壤盐碱化D. 地下水资源枯竭答案:C4. 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需要:A. 增加开采量B. 减少开采量C. 随意开采D. 无限制开采答案:B5. 地下水的水质通常比地表水:A. 差B. 好C. 相同D. 无法比较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地下水的补给主要来自于________(答案:降雨入渗)。
2. 地下水位下降可能导致________(答案:湿地面积减少)。
3. 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需要________(答案:减少开采量)。
4. 地下水的水质通常比地表水________(答案:好)。
5. 地下水污染的原因包括工业废水排放、农业化肥使用和________(答案:垃圾填埋场渗漏)。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地下水的分类及其特点。
答案:地下水根据其埋藏条件可分为上层滞水、潜水和承压水。
上层滞水位于地表以下不深的地方,补给来源主要是降雨和地表水;潜水位于第一个不透水层之上,补给来源主要是降雨入渗;承压水位于两个不透水层之间,补给来源主要是潜水的补给。
2. 地下水资源过度开采会带来哪些问题?答案:地下水资源过度开采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进而引发湿地面积减少、河流流量减少、土壤盐碱化、地下水资源枯竭等一系列生态和环境问题。
3. 如何保护地下水资源?答案:保护地下水资源需要采取多种措施,包括合理规划地下水开采量,减少工业废水和农业化肥的使用,加强垃圾填埋场的管理,以及提高公众对地下水保护的意识。
4. 地下水污染的防治措施有哪些?答案:地下水污染的防治措施包括加强工业废水和农业化肥的管理,严格控制垃圾填埋场的渗漏,以及定期监测地下水的水质,及时发现并处理污染源。
高中地下水试题及答案大全

高中地下水试题及答案大全一、选择题1. 地下水的补给主要来源于:A. 地表水B. 雨水C. 大气降水D. 河流水答案:A2. 地下水的类型包括:A. 潜水和承压水B. 淡水和咸水C. 深层水和浅层水D. 地表水和地下水答案:A3. 地下水的开采方式主要有:A. 井采B. 河流抽取C. 湖泊抽取D. 雨水收集答案:A4. 地下水污染的主要来源是:A. 工业废水B. 农业灌溉C. 生活污水D. 所有以上答案:D5. 地下水的保护措施包括:A. 限制开采B. 污水处理C. 植被保护D. 所有以上答案:D二、填空题1. 地下水的流动方向通常与_______的坡度一致。
答案:水力梯度2. 潜水是指位于_______以下的地下水。
答案:第一个不透水层3. 地下水的水位变化可以反映_______的变化。
答案:水文地质条件4. 地下水的开采过度会导致_______。
答案:地下水位下降5. 地下水的保护对于_______至关重要。
答案:生态平衡和人类用水安全三、简答题1. 简述地下水的主要特点。
答案:地下水具有隐蔽性、流动性、可再生性等特点。
它不易受到污染,水质较好,是重要的淡水资源。
2. 地下水开采的不利影响有哪些?答案:过度开采地下水可能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地面沉降、水源枯竭以及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
四、论述题1. 论述地下水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及其合理利用和保护措施。
答案:地下水是人类重要的淡水资源,广泛应用于农业灌溉、工业用水、城市供水等方面。
合理利用地下水应遵循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适度开采的原则。
保护措施包括加强水源地保护、推广节水技术、加强污水处理和回用、实施水源涵养林建设等。
结束语:地下水作为地球上宝贵的淡水资源,对于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了解地下水的基本知识,合理利用和保护地下水资源,是我们每一个地球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希望通过本试题及答案大全,能够加深大家对地下水重要性的认识,共同为保护和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做出贡献。
地下水管理复习题

地下水管理复习题一、地下水的基本概念(一)地下水的定义地下水是指存在于地表以下岩石空隙、裂隙和土壤孔隙中的水。
(二)地下水的类型1、按埋藏条件分为上层滞水、潜水和承压水。
上层滞水是存在于包气带中局部隔水层之上的重力水。
潜水是指地表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之上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
承压水是充满于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水。
2、按含水层空隙性质分为孔隙水、裂隙水和岩溶水。
(三)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和排泄1、补给来源包括大气降水、地表水入渗、凝结水等。
2、径流方向和速度受地形、含水层渗透性等因素影响。
3、排泄方式有泉、向地表水泄流、蒸发、人工开采等。
二、地下水的形成与循环(一)地下水的形成条件1、岩层具有透水空隙。
2、有充足的补给水源。
3、存在隔水层,使水得以储存。
(二)地下水循环过程地下水在补给、径流和排泄过程中,不断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形成地下水循环。
三、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一)物理性质包括温度、颜色、透明度、嗅和味、密度、导电性等。
(二)化学性质1、主要化学成分有阳离子(如钠、钾、钙、镁等)和阴离子(如氯、硫酸根、碳酸根等)。
2、反映地下水化学性质的指标有酸碱度(pH 值)、总矿化度、硬度等。
四、地下水的动态与均衡(一)地下水动态指地下水的水位、水量、水质等随时间的变化。
(二)地下水均衡指在一定时间段内,地下水的补给量与排泄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五、地下水污染(一)地下水污染的来源包括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化肥农药、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等。
(二)地下水污染的特点隐蔽性、难以逆转性、延缓性等。
(三)地下水污染的防治措施1、加强污染源控制。
2、完善地下水监测体系。
3、采取地下水修复技术,如抽出处理法、原位修复法等。
六、地下水的开发利用(一)地下水开发利用的方式包括开采地下水用于农业灌溉、工业用水、城市供水等。
(二)地下水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1、超采导致地下水位下降。
2、地面沉降、地裂缝等地质灾害。
地下水科学与工程考试试题

地下水科学与工程考试试题答案:1. 选择题:1) 地下水是指()。
a) 存储在地下的全面水b) 地面以下的水c) 地表以下地下及各种岩石裂隙中的水d) 不抬高地下水位即地面流水答案:c2) 地下水的形成主要有()几种形式。
a) 1b) 2c) 3d) 4答案:b3) 根据地下水水位的不同,地下水分为()几个区域。
a) 1b) 2c) 3d) 4答案:c4) 地下水污染主要有()几种形式。
a) 1b) 2c) 3d) 4答案:d5) 地下水的使用与管理应遵循的原则是()。
a) 合理开发利用b) 保护和修复c) 可持续发展d) 全部答案都对答案:d2. 简答题:1) 解释地下水补给的形式和过程。
包括自然补给和人工补给。
答案:地下水的补给主要有两种形式,即自然补给和人工补给。
自然补给顾名思义是指地下水通过自然的过程得到补给,主要有降雨补给和侧向补给两种。
降雨补给是指雨水通过地表径流、入渗和渗漏等过程进入地下水系统。
侧向补给则是指水源来自侧边或上部,通过渗滤进入地下水带。
人工补给则是指通过人为的手段向地下水系统进行水源补给,主要包括人工注入、人工增渗和人工引水等方式。
2) 请简述地下水与地表水之间的关系。
答案:地下水与地表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两个水文系统。
地下水与地表水的关系通过水文循环而产生。
降雨过程中,一部分降水通过地表径流进入河流湖泊等地表水体,一部分通过入渗进入地下水系统。
地下水通过渗漏、泉涌、沉水等方式补给地表水。
当地下水位高于地表水位时,地下水向地表水体补给;当地下水位低于地表水位时,地表水向地下水补给。
地下水与地表水之间还存在物质交换,如氧气、二氧化碳、溶解有机物等。
3) 地下水污染的主要来源有哪些?如何防控地下水污染?答案:地下水污染的主要来源包括农业活动、工业废水、城市生活污水和垃圾填埋场等。
农业活动是农药、化肥和畜禽粪便等农村污染的主要原因。
工业废水来自工业生产中的各类工业废液和废水,含有重金属、有机物等污染物;城市生活污水主要来自居民生活、商业和社区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下水环境工程复习题[1] 极性使水分子之间存在氢键,导致0~4C 范围内水的体积“热缩冷胀”[2] 影响表面张力的因素:分子间相互作用力、温度(温度升高,表面张力下降)、压力(随压力增加而下降)。
[3] 对于二组分稀溶液,加入非挥发性溶质B以后,溶剂A的蒸气压会下降。
[4] 亨利定律:在一定温度和平衡状态下,气体在液体里的溶解度(物质的量分数)和该气体的平衡分压成正比。
P B= k c,BL_ C B⑸ Clausius-Clapeyron 方程:描述气体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
如果T i <T2,则C i >C2,即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下降。
[6] 在封闭体系的碳酸平衡中,pH<8.3时,S 2很小,[CO2-]可以忽略不计,水中只有CQ(aq)、H2CO、HCO,可以只考虑一级电离平衡;当溶液的pH>8.3时,H2CO*] 可以忽略不计,水中只存在HCO和CO2-,可仅考虑二级电离平衡。
当PHV6.35 时,HzCQ*在各碳酸盐组分中的含量最大;当pH>10.33时,CO2-在各碳酸盐组分中的含量最大;当6.35vpH<10.33时,HCQ「是水中各碳酸盐组分中的主要组分。
[7] 在封闭体系中C T始终不变,但是在开放体系中,C T则是可以变化的,随看溶液pH 的升咼而升咼。
[8] 天然水碱度的主要形态:OH、CO2■和HCO。
[9] 总碱度=C T(S 1 + 2 3 2 )+ K W/[H +] - [H+][10] 某碳酸盐系统的水样的pH=7.8,已知碳酸电离平衡常数pK i=6.35,pK2=10.33。
测定总碱度时,对于100mL水样用0.02mol/L的盐酸滴定到甲基橙指示剂变色时消耗盐酸13.7mL。
贝U水中总无机碳的浓度C T= 2.84X 10 -3 mol/L。
[11] 硬度的表示方法:mg/L CaCO:以1L水中所含有的形成硬度离子的质量所相当的CaCO的质量表示。
:10mg/L CaO为1德国度,10mg/L CaCO为1法国度,以度表示而未指国名时通常指德国度。
50.05 mg/LCaCO 3 =2.804 °[12] 阿列金天然水分类法:首先按优势阴离子将天然水划分为三类:重碳酸盐类、硫酸盐类和氯化物盐类。
然后在每一类中再按优势阳离子划分为钙质、镁质和钠质三个组。
每一组再划分为四个水型,共27 种水。
I 型HCO3 一Ca2Mg2 n 型HCO J<Ca2++Mg2+c HCO「+SO:-川型HCO—SO Ca2Mg或CK Na" 型HCO3--O[13] [C] Ca I 型代表碳酸盐、钙组、I 型水,即:阴离子中HCO3-最多,阳离子中Ca2最多,而且HCO量大于(Cf+Mf)的水;[Cl] Na川型代表了氯化物、钠组、川型水。
[14] 化学需氧量(COD): 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物(芳香族化合物在反应中不能被完全氧化)及某些还原性离子所消耗的氧化剂的量。
COD越高,表示有机污染物质越多,是反映水体中有机污染程度的综合指标之一。
目前常用KMnC4 (COD n)、KCr 2O (COD Cr)测定水中的COD 单位:mg/L。
[15] 地下水污染:凡是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地下水水质变化朝着水质恶化方向发展的现象,统称为地下水污染。
[16] 地下水污染的特点:隐蔽性、延缓性、难以逆转性。
[17] 地下水污染途径按水力学特点可分为:1 ■间歇入渗型:特点:污染物通过大气降水或灌溉水的淋滤,使固体废物、表层土壤或地层中的有害或有毒组分,周期性地从污染源通过包气带渗入含水层。
这种渗入多半是呈非饱和状态的淋雨状渗流形式,或者呈短时间的饱水状态连续渗流形式。
污染源一般是固态而不是液态。
无论在其范围或浓度上,均可能有季节性的变化,主要污染对象是潜水。
2. 连续入渗型:污染物随污水或污染溶液不断地渗入含水层。
在这种情况下,或者包气带完全饱水,呈连续渗入的形式渗入含水层,或者包气带上部饱水呈连续渗流的形式,下部不饱水呈淋雨状的渗流形式渗入含水层。
连续入渗类型的地下水污染,其污染组分是液态的。
最常见的是污水聚积地段(污水池、污水渗坑、污水快速渗滤场、污水管道等)的渗漏,以及被污染地表水体和污水渠的渗漏,其主要污染对象多半是潜水。
上述两种污染途径的一个共同的特点是,污染物是从上而下经过包气带进入含水层。
3. 越流型:污染物通过层间越流的形式转移入其它含水层。
越流污染的来源可能是地下水环境本身,也可能是外来的,它可能污染承压水或潜水。
4. 越流型:特点:污染物通过地下径流的形式侧向进入含水层,即或者通过废水处理井,或者通过岩溶发育的巨大岩溶通道,或者通过废液地下储存层的破裂进入其它含水层。
径流型污染的污染物可能是人为来源也可能是天然来源,可能污染潜水或承压水。
(需清楚各种途径的主要特点、污染源、主要污染对象等。
看图)[18] 病毒在土壤和地下水中的迁移的主要过程:吸附和失活。
这两个过程使得病毒在迁移过程中数量不断减少,即产生病毒衰减。
[19] 病毒在土壤和地下水中迁移受到三方面的控制:(1)可逆吸附的延迟作用;(2)不可逆吸附造成的衰减;(3)失活造成的衰减。
[20] 吸附是影响病毒迁移最主要的过程。
病毒的吸附分为可逆吸附和不可逆吸附。
可逆吸附不会造成病毒的衰减,只能延迟病毒的迁移。
不可逆吸附能够直接造成病毒衰减。
[21] 地下水氮转化的五个过程:矿化- 吸附过程(微生物分解有机氮化物为氨的过程)、有机N向NH+转化并为植物吸收、化合的和非化合的N2被植物固化、硝化过程(微生物将氨氧化成N0f,进而氧化成N0-)、反硝化过程(化合态的N以气态N的形式返回大气层中)。
[22] 有利于硝化过程的条件(即氧化条件)、有利于反硝化过程的条件(还原条件)。
知道什么条件有利于什么过程。
[23] 天然条件下的浅层地下水多为中性介质和氧化环境(Eh >250 mV)因而硝态氮是天然条件下浅层地下水中溶解态氮的主体。
反硝化作用是硝酸根去除的决定性因素。
[24] 地下水砷的迁移转化及其影响因素:1. 气候条件:干旱、半干旱气候条件下,强烈的风化作用可以加速基岩风化带中矿物的分解速率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周期,从而为地下水中砷的迁移富集提供先决条件。
原生含砷硫化物的氧化作用与浅层地下水季节性变化有关。
水位降低,发生氧化作用,水位升高,发生还原作用。
2. 地貌条件:全球砷污染地区的地质环境有着共同的特征,即:大部分是在盆地中心区或三角洲地区。
在盆地的山区区域,地形坡度较大,地下水的径流条件较好,在水岩相互作用下砷易随水流失而导致砷贫乏;而在坡度较小的平原地区,地下水径流条件差,水中砷很容易富集,从而引起平原地区地下水砷污染,故常出现山区地下水含砷量低、平原地区地下水含砷量高的现象。
3. 水化学环境:在地下水中,砷以溶解态和颗粒态砷两种形式存在。
溶解砷主要是砷酸盐和亚砷酸盐(H2ASO、HASO、H B ASO和MAsQ-),还有少量的甲基化的砷化合物。
砷的形态取决于环境的pH值、氧化还原电位(Eh)、温度、其它离子及有机质的种类、浓度、悬浮颗粒的组成、数量等等。
pH对地下水中砷含量的影响:(1)影响砷化合物的溶解度。
(2)影响吸附介质对砷的吸附。
地下水砷含量随pH值的增大(碱性的增强)而增高。
氧化还原电位通过影响吸附解吸和不同价态砷的转化决定砷在地下水中的存在形式和迁移能力。
氧化条件下以A S5+%主,还原条件下以As3+为主。
⑴在氧化条件下,富砷矿物氧化释放砷。
(2)在还原条件下,铁的氢氧化物溶解,释放吸附的砷。
As5+被还原生成A S3+,活性增加,致使更多的砷进入地下水,这也是还原条件下地下水中砷的浓度比氧化条件下偏高的原因。
地下水中As3+/As5+的比值随着氧化还原电位的减小而增大。
[25] 砷化合物的毒性主要取决于砷的化学形态,As3+的毒性强于A S5+O As3+的毒性与其化合物的溶解度有关,溶解度愈大,毒性愈强。
[26] 垃圾处置场产生的气体90%以上为温室效应气体CO2、CH4 和氮氧化物。
[27] 垃圾渗滤液的水量主要取决于大气降水。
[28] 监测井法:为评价垃圾场是否对浅层地下水造成污染及污染物在潜水含水层中地下水流向上的衰减规律,选择理论上污染物不能扩散的、距垃圾场一定距离的上游处的地下水样作为评价参照样,并在垃圾场的下游沿地下水流向上,距离填埋场地不同距离的数个地点取样测试分析,将所测试的污染物浓度与作为标准的相对背景值进行污染评价。
根据潜水含水层中各污染物浓度随水平距离的衰减规律可推导出衰减方程。
监测井法比较简单,技术要求低。
但是缺点很多,主要表现在:不能及时有效的发现渗漏;不能判断垃圾填埋场的渗漏点;很难估测出垃圾渗滤液在地下羽流的几何形态。
电极格栅法:在垃圾填埋场衬层系统建设初期,在其下面预先埋设网状电传感器。
对电传感器格栅进行供电,由于渗滤液相对于土壤和水来说有更高的电传导性,根据不同区域电压的不同,可以监测衬层系统下的整个区域,判断渗漏点的位置、大小和数量。
但是不能检测出渗滤液在地下的运移状态。
[29] 区域性地下水水位下降或海水水位上升都可以引起海水入侵。
[30] DRASTIC模型可用于评价潜水和承压水受污染的可能性。
[31] 根据脆弱性指数,可以对地下水脆弱性进行分区。
一般情况下,脆弱性指数越大,地下水就越易被污染。
[32] 利用DRASTIC模型评价某研究区地下水脆弱性时,地下水埋深评分值为7,区内净补给量评分值为6,含水层岩性评分值为4,土壤评分值为5,地形坡度评分值为9,包气带介质评分值为3,含水层水力传导系数评分值为8,则D i = 129[33] 根据评价内容,环境风险评价可分为:非事故性环境风险评价:正常(定时、定量、长期)排放污染物所产生的风险评价,它主要考虑污染物低剂量长期作用所产生的风险。
事故性环境风险评价:非正常(如突发事件、安全事故等一次性超量)排放污染物所产生的风险评价,它主要考虑事故发生的概率和由此造成的严重后果。
[34] 健康风险评价:以风险度作为评价指标,把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联系起来,定量描述污染对人体产生健康危害的风险(人类暴露于有毒物质或处于污染现场时其健康所遭受的风险)。
[35] 污染土壤修复的高温热解法:通过向土壤中通入热蒸气或用射频加热等方法把已经污染的土壤加热,使污染物产生热分解或将挥发性污染物赶出土壤并收集起来进行处理的方法。
适用于易挥发或可热解的有机污染物。
一般高温热解法的最低温度为300C,持续时间应达到30分钟以上。
该法可去除土壤中99%勺PAHs和把土壤介质挥发性污染物。
[36] 污染土壤的蒸气抽提修复技术:通过降低土壤孔隙内的蒸气压,中的化学污染物转化为气态加以去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