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护理

合集下载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问题和护理.ppt课件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问题和护理.ppt课件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首先,护理人员要加强自身心理 素质和业务素质的培养,以健康良好的精神面貌、道德修 养、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术服务患者,使其产 生安全感和信任感。其次,要转变服务观念,切实将“以病 人为中心”的理念落实到整个工作中,既要理解、关心体 贴患者,又要尊重患者独立的人格,与其建立平等信任的人 际关系。了解患者的需要,采取身心相结合的同步综合治 疗措施,使患者建立对生活和复康的信心。掌握沟通的技 巧:首先,要注意学会心倾听,当好听众,倾听其宣泄心中的 不快,使其心理痛苦有渠道得以释放。其次,工作中要注意 语言及非语言行为的影响,做到言行得体有分寸,多给予鼓 励和肯定,对其做得不够甚至拒绝配合的方面,比如未能很 好地控制体重、拒绝药物治疗等,要了解其原因,应避免使 用责怪批评的语气,给予善意的劝导,促使患者明确其利害 关系,并主动征求患者对治疗的看法,交流双方意图和需求, 做到相互理解。

注意观察患者情绪反应、严防自杀:特别值得重视的是部分 自费患者一方面求生欲望强烈,另一方面受经济条件的限制 要求延长透析间期、减少透析频率,一旦透析频率减少,病 情则会加重,各种并发症随之出现,常表现出绝望的心理,甚 至会出现自杀的念头。针对这类患者,护理人员应以高度的 责任心和同情心,以极度的耐心面对患者,告诉患者由病情 加重、并发症所花费的治疗费用往往高出于正规透析的费 用,良好的饮食控制能够减少并发症的产生,继而减少治疗 费用。同时仔细观察患者的举动,对异常行为加以重视,严 防自杀现象的发生。帮助病友间建立联系,通过相互交流、 沟通,缓解不良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加强会诊联络: 对心理问题较严重者,应请求心理和精神科 专业人员的帮助。请心理医生对患者进行个别心理治疗。
维持性血液透析 患者的心理问题 和护理.

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护理意义

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护理意义

血液透析患者心理护理意义摘要:针对长期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在进行透析治疗的同时给予有效的心理护理,可保持乐观情绪,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存质量和存活率,对预后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因此,做好心理护理,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血液透析的目的是减轻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症状,通过人工肾清除尿毒症毒素,纠正体内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应用此法,可以把许肾功能衰竭患者从死亡边缘中拯救出来,或者延长生命,或肾移植创造良好的条件。

然而,血透不是完全的肾脏替代疗法, 值得引起注意的是,受疾病本身及透析合并症的影响,患者普遍存在较严重的心理问题。

如焦虑、忧郁、沮丧甚至绝望,不良的情绪加引发免疫力的下降。

不仅不利于配合治疗还严重影响了其生活质量。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经过分析研究,对在我院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进行一一般资料80例尿毒症患者,其中男46例,女34例,年龄18~80岁,平均56岁;糖尿病肾病60例,狼疮肾3例,多发性肾囊肿4例,原发性肾小球肾炎23例,梗阻性肾3例。

所有患者均进行血液透析,每周透析2~3二方法将80例透析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

其中,治疗组42例,男25例,女17例。

对照组38例,男18例,女20例。

治疗组患者根据不同的心理特点,不同年龄阶段进行个性化的护理,除2例患者不配合治疗外,其余患者顺利度过心理障碍期,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乐意接受正规化血液透析治疗,占治疗组的95.8%。

对照组能接受正规治疗的28例,占73.6%,非正常死亡2例,情绪低落、悲观失望、脾气暴躁10例,不愿意接受透析治疗5三结果结果显示有针对性地对患者行心理护理,受到患者的欢迎和好评,四讨论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长期身心受折磨。

精神压力大,心理反应表现尤其突出,在透析期间,我们首先要对患者有爱心及同情心,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以过硬的技术服务于患者只有这样才能帮助患者取得自信心,积极配合,针对不同血液透析期的心理障碍特点进行心理护理。

血液透析患者病人的心理护理论文

血液透析患者病人的心理护理论文

血液透析患者病人的心理护理论文3.3焦虑心理透析治疗需要长期坚持,患者常担心治疗效果不佳,生活质量下降,甚至出现并发症。

3.4抑郁心理长期透析治疗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造成一定的负担,容易导致患者情绪低落,失去生活乐趣,甚至出现自杀倾向。

4心理护理对策4.1正确引导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提高治疗信心。

4.2加强对患者的宣传教育,让患者了解透析治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消除恐惧心理。

4.3提供良好的社会、家庭支持,增强患者的信心和勇气。

4.4加强对患者的心理疏导,帮助患者调整情绪,缓解焦虑和抑郁心理。

4.5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减少透析治疗中的痛苦和不适,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5结论心理护理对血液透析患者的康复和生存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正确的心理护理对策,可以有效地提高透析效果和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时间的增加、长期的疾病缠身、治疗过程中需注意的饮食限制和透析后的并发症等因素,都会加重患者的悲观失望情绪。

在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患者需要进行长期治疗,每周透析3次,每次透析时间长达4小时,医疗费用高、家庭负担重,致使家庭关系非常紧张,患者认为自己是家庭和社会的累赘,对治疗失去信心,在病痛和折磨中极度绝望,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

为了帮助患者克服悲观失望情绪,我们需要根据患者的不同心理特点,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对策。

对于新患者,我们要详细介绍有关治疗的情况及透析原理、预后情况,满足病人了解自身疾病及有关知识的需要,使其了解肾脏替代治疗的必要性,帮助他们认识到充分透析对今后换肾的重要性,从而增强对未来的希望。

同时,我们也要重视与病人家属的沟通,取得家属的配合,使患者在感情和精神上获得良好的寄托和支持。

在透析过程中,患者可能会感到紧张和恐惧,我们需要充分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对患者要及时有针对性的多谈心,介绍有关知识,提高患者对血液透析的认识,消除恐惧心理,与医护人员密切配合,保证透析的充分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护理

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护理

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护理【关键词】血液透析;心理护理血液透析(He modialysis,HD)疗法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延长生存时间的措施之一。

但HD不能完全替代肾脏功能,且患者需终身依赖HD来维持生命。

因此,HD在治疗肾衰的同时也给患者造成极大的生理和心理伤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

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血液透析患者中出现心理障碍的比例高达41.5 %[1]。

因此做好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护理十分重要。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6年1月至2006年12月,我院血液透析科共收治血液透析患者53例,男性34例,女性19例,年龄18~68岁。

透析次数最多达34次,最少为3次,平均透析次数为6次,透析月龄最大达28个月,1.2调查方法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于患者首次透析前及5次透析后各评定1次并进行比较。

2结果53例患者首次透析前予SAS调查分析评分结果显示,最高分为54分,最低分为36分,均值43.8±5.23 ,与国内常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患者透析5次后予焦虑自评量表评定焦虑状态的结果显示最高分46分,最低分26分,均值为30.91±5.96与首次透析前焦虑状态的评定结果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通过心理干预后,患者能积极配合治疗,大多数患者还能与护士交谈来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

3讨论心理活动会影响生理功能,强烈的心理问题可降低人体的免疫力,影响疾病的转归和预后[2]。

因此,充分了解透析患者的心理问题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尤为重要。

3.1存在的心理问题3.1.1悲观失望病程长最后发展成尿毒症,从而必须依赖透析治疗;HD只能部分替代肾脏功能,并不能阻止疾病的恶化,对HD治疗以维持生命感到渺茫和孤独无助。

3.1.2恐惧害怕对透析的安全性,医护人员技术操作的熟练程度有所怀疑;内瘘者担心闭塞;透析时用较大口径的穿刺针;静卧4~5及可能出现的病发症,让患者感到畏惧和绝望。

首次血液透析患者心理护理的体会

首次血液透析患者心理护理的体会
】 3 7. 08
次血液透析患 者要详 细介绍 有关 治疗 的 情况及透析原 理 、 预后情 况 , 满足 患者 了
解 自身疾病及有关知识的需要 , 使其 了解
血 液透 析是 目前治 疗 急 慢 性 肾 衰竭 的 有效 方 法之 一 。应用 有关 心理 学 的知 识 , 为
肾脏替代治疗 的必要性 , 帮助他们认识 到
环境 , 保持室 内阳光充足 、 空气新鲜 , 温湿
嘱咐其每天进行 自我检查 , 发现异常情况 及时就诊 , 患者说 明维护好血管通路 的 对 重要性和必要性 , 使患者从心理上重视 血
析 时 , 别 采 用 问 卷 调 查 的 形 式 , 社 会 分 对
度适 宜 , 床位及仪器布局合理 。清新的空
胎膜 早破 孕 妇 的临床 护 理体 会 3 例 3
也可能出现胎 心监护无 反应 , 此 , 综 因 要
陶丽 英 47 0 6 00河 南 平顶 山 市湛 河 区妇 幼 保 健 院
合考虑 ; 超声检查可 了解羊水 、 胎盘 、 胎儿 发育情况 , 对期待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 2心理护 理 : 主动热情向患者介 绍病 房环境 、 医生和护士 、 治疗过程 ; 采用问候
气 、 美 的 环 境 、 宜 的 光 线 、 洁 的 被 优 适 整
适应 、 满意度、 从性 及 1次 穿刺 成功 率 依
进 行 调 查 。 实施 心 理 护 理 的 4 0例 血 液 透
褥、 软硬适 中的床垫 , 患者有 一种 舒适 使
感 , 快 适 应 环 境 , 利 于 消 除 首 次 血 液 很 有
讨 论
切准备 , 对首次血液透析患者首次穿刺
实践证 明 , 做好首次血液透析患者的

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护理

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护理

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护理血液透析是处理尿毒症的一种有效方式,尤其对慢性尿毒症患者来说,它是替代肾脏功能的主要方法。

然而,许多初次接受透析的患者因对治疗过程和潜在并发症的理解不足,常常会出现紧张、恐惧和焦虑的情绪。

再者,由于对透析治疗的期望过高,当发现无法短期达到预期治疗目标时,患者可能会产生消极的情绪反应。

此时,医护人员的心理护理工作就显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讲解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护理过程,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透析治疗。

一、血液透析患者不良心理产生的原因首先,肾脏功能的损害。

在这种情况下,血液透析是他们维持生活质量的唯一有效方法。

然而,由于对疾病的无知,许多患者无法接受他们的身体状态,他们的自我价值感受到了巨大的打击,他们可能会产生自我毁灭的倾向,认为自己是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此外,由于血液透析无法完全替代肾脏的内分泌和新陈代谢功能,长期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可能会出现水肿、皮肤萎缩、头皮屑增多、头发脱落等症状,这些外在的变化可能会进一步影响他们的自尊和自我价值感。

其次,经济和社会因素。

血液透析的费用高昂,很多患者和他们的家庭可能无法承担这一重负。

同时,疾病的长期存在也可能使患者的社会地位和生活质量发生巨大变化。

他们可能会失去工作,被社会孤立,这种情况可能会引发他们的心理问题。

最后,治疗因素。

可能会对治疗过程中的痛苦产生恐惧,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感到担忧。

同时,由于血液透析需要长期进行,他们可能会对是否能够维持下去产生疑虑。

总的来说,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疾病本身、经济社会压力、治疗方法等多个因素。

因此,对于医务人员来说,除了提供必要的医疗治疗,也应当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提供必要的心理援助和社会支持。

二、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护理1.透析前的心理护理首先,在透析前的心理护理环节,医护人员需要建立和患者的良好关系。

当患者进入血液透析室时,护士应以热情的态度接待,详细介绍透析室的环境、透析的相关须知以及负责的医生,帮助患者消除陌生感,更快适应透析环境。

如何做好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护理

如何做好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护理

如何做好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护理对于肾功能衰竭患者而言需要长期接受血液透析治疗,治疗的过程往往很漫长,在这一过程中患者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对于这类患者心理护理的意义重大,一定要树立正确的护理理念,及时帮助患者疏导负面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血液透析患者有哪些常见的心理问题,在心理护理中需要掌握哪些要点呢,下面将详细介绍。

1畏惧心理的护理要点由于血液透析治疗的时间比较长,患者不仅长期要承受身体上的痛苦,并且心随着病情反复的变化,患者的内心充满了恐惧。

再加上患者会担心自己的身体无法恢复,经常会处于恐惧中,而且会担心经济问题,常常会陷入绝望。

针对这种情况,要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及时掌握患者的心理动态,要给患者提供有力的心理支持。

在交流的过程中,要多鼓励患者,向患者传递明确的信息,让患者明白医护人员会全力救治患者,且疾病是人生命中无法避免的,要坦然面对,用积极乐观的心态来面对。

护理人员在开导的过程中一定要有耐心,让患者能够正视自己的病情,增强患者的安全感,使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治疗。

2焦虑心理的护理要点患者长期接受治疗,不停的抽查检测,难免会出现焦虑的情绪,不仅对治疗过程感觉到焦虑,对未来也充满了焦虑。

如果长期处在焦虑状态下,会使患者的神经变得紧张。

为了缓解患者焦虑的情绪,在交流的过程中要尽量不去刺激患者,要注意身体以及语言行为,要充分的尊重患者,不能让患者感受到不被尊重。

在日常的护理中,要多关心患者,尽量满足患者合理的需求。

可以适当的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可以让患者听比较放松的音乐,也可以鼓励患者多参加社会活动,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丰富患者的精神世界,使患者找到精神上的支柱。

对于焦虑情绪严重的需要专业人士进行干预,鼓励患者进行自我情绪的疏导。

同时,跟家属多交流、沟通,让家属密切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让家属多安慰、鼓励患者,帮助患者摆脱不良情绪的干扰。

需要注意的是,护理中要秉持着对患者负责任的态度,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找出焦虑的原因,并且对症护理,以此采取准确的措施来拯救患者的坏情绪。

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与饮食护理

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与饮食护理
者信任 , 建立 良好 的护患关系。如患者病情有所改善应及时 给
明坚持接受治疗的重要 意义 , 使其摆脱 绝望 心理 。 同时 , 嘱患者
尽量增加社 会和 日常生活 活动 , 主动走 出病室融入 社会 , 从而
2 饮食护理
予鼓励 , 帮助其树立治疗的信心 , 将患者惶恐不安的情绪转变 有助于其心理状态的改善 , 保 持愉 快心情 , 像正常人一样生 活。
1 . 1 惶恐
透析治疗 的特殊 性或不 良反应会 造成患者 出
发生沮丧情 绪的患者 , 需耐心开 导 , 主动关心 患者身体 和心理
状态 , 以积极 的态度 鼓励患者 , 并通 过治疗成 功的病例 向其说
现度 日如年 、 睡不着 、 食不香 、 惶恐 不安等心理。护理人员应加
强保护 , 主动与 患者交 流 , 向其说 明疾病有关 知识 , 从而获得患
不 良的饮食 和生活习惯 , 保持 积极 健康 的心态。现将血液透析 患者的心理与饮食护理总结如下 。
1 血液透析 患者心理特点及护理
1 . 5 沮丧
受到疾病长 时间的影 响 ,患者会逐 渐丧失信
心, 甚至认为 自己是废物 , 并出现抑郁 、 孤独 、 灰心丧气等情绪 ,
进而出现消极 等待死亡 、 行动语 言减少 、 思维缓慢等 表现。 对于
生 。同时向患者及家属交代患者术后的疼痛与手术部位 、 切口 方式 、 个体差异有关 , 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止痛剂 , 要 保持各管
路通畅 , 防止意外发生 。
竖 日要及 时 回访患者 , 向探 望老朋友 一样 , 询问患者 有无
疼痛 、 头晕、 恶心等不适感 , 鼓励患者在允许 的情况下早期下床 活动, 可 以增 加肺 活量 , 减少肺 部Βιβλιοθήκη 染 等并 发症 , 改 善血 液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护理
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护理
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护理作者:刘海蓉黄萍目的讨论血液透析病人的心理护理。

方法对我院30位血液透析病人进行总结,取得满意效果。

结论针对性的心理护理,能有效的提高透析效果和生存质量。

血液透析心理护理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病患者赖以生存的重要替代手段之一,对透析治疗认识不足,其原发病及其并发症带来的各种失调,加之家庭、社会角色的转变以及家庭的经济负担,使他们产生恐惧、焦虑、绝望的心理变化。

所以重视和加强对透析患者心理护理,使之达到充分透析,提高生活质量对血透患者至关重要。

我们对2008年1月—2010年1月在本院行血液透析的30例患者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并有针对性地采取护理对策,收到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我院血液透析30例患者,男性20例,女性10例,年龄28—88岁,平均年龄61岁,慢性肾小球肾炎8例,糖尿病肾病15例,高血压肾病6例,多囊肾1 例;每人每周透析3次,每次透析4h. 2 影响患者心理的因素 2.1 疾病因素由于其肾功能多为不可逆性损害,患者一旦了解到除肾移植外,透析是维持生命的最后治疗方法,而它只能代替正常肾脏的部分排泄功能,不能代替正常肾脏的内分泌和新陈代谢功能,往往产生绝望、恐惧的心理。

2.2 经济因素昂贵的透析费用是透析患者的沉重负担,一旦无法支付治疗费用随时面临生命危险。

2.3 社会支持有资料调查显示良好的社会、家庭支持,对透析患者的身心健康具有直接保护作用。

2.4 自身形象长期透析患者多存在身体水肿、萎缩,口腔异味,皮肤苍白干燥、脱屑多痒、色素沉着,头发脱落等外在形象改变,大部分患者还伴有性功能减弱、性欲减退的改变,因而容易产生自尊受损、羞耻感、抑郁消沉等心理变化。

2.5 治疗因素透析治疗中的反复动静脉穿刺给患者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各种急性并发症和远期并发症的出现常导致患者紧张和丧失信心。

3 透析患者的心理状态 3.1否认心理此病早期没有明显症状,很多患者不重视或者是认为医院误诊,不认为此病有致命性,对疾病并不在乎,导致疾病进一步发展。

3.2恐惧心理患者在接受血透前,大都怀有紧张恐惧心理,担心护士不能一针见血,给患者造成痛苦。

3.3悲观心理透析时间增加,长期疾病缠
身,有关知识的增长,及日常饮食生活中水,盐饮食的限制,透析后的并发症,均加重病人的悲观失望情绪。

3.4绝望心理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的病人需长期治疗,每周透析3次,每次透析时间长达4h,医疗费用高、家庭负担重,致使家庭关系非常紧张,认为自己是家庭和社会的累赘,病人对治疗失去信心,在病痛和折磨中极度绝望,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

4 心理护理对策 4.1 通过临床观察我们了解到,患病后心理平衡会被打破,尤其是长期受病痛折磨,对疾病缺乏信心,以及社会,家庭及经济条件的影响,更要承受生理与心理的双重痛苦。

我们根据病人不同的心理特点,找出规律性的问题分别施以正确的心理护理。

对新患者要详细介绍有关治疗的情况及透析原理、预后情况,满足病人了解自身疾病及有关知识的需要,使其了解肾脏替代治疗的必要性,帮助他们认识到充分透析对今后换肾的重要性,从而增强对未来的希望。

并且要重视与病人家属的沟通,取得家属的配合,使患者在感情和精神上获得良好的寄托和支持 4.2多数患者开始时对血液透析较紧张,有恐惧心理,要充分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对患者要及时有针对性的多谈心,介绍有关知识,提高患者对血液透析的认识,消除恐惧心理,与医护人员密切配合,保证透析的充分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透析过程中要多与病人交谈。

让患者了解疾病,正确对待疾病,指导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精神愉快,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并积极配合各种治疗和护理,从而有利于疾病的康复和延缓疾病的发展。

还要做好家属的配合工作,不要将悲观情绪感染患者,要给予患者情绪上的支持。

医务人员和蔼的态度,温和的语言,娴熟的操作能大大降低病人的恐惧心理,熟练掌握透析机的操作,穿刺时动作熟练轻巧,尽量减少患者疼痛,使他们获得安全感和信任感,积极配合治疗。

护士提高个人修养、学识、为人处事和沟通交流本领,加强工作态度、责任心,注重工作和生活的细节,有耐心、细心和爱心,真正把病人当亲人。

还要注意向病人讲解有关血透常识及注意事项,如做内瘘的必要性以及内瘘的保护方法等有必要在透析之前就向患者解释清楚,以免增加患者的紧张感。

4.3饮食药物知识宣教血液透析患者的饮食护理对于提高生存质量至关重要。

由于长期维持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现象十分常见,最终影响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导致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透析过程中可导致营养物质的丢失,此类患者因水钠受限,其味觉减退,易致营养代谢紊乱。

因此,可根据医嘱制定高蛋白、高热量饮食和在医生指导下
调整钠与钾的摄入。

有文献报道,每次透析(4h)约丢失蛋白质3.5g,结合氨基酸6——8g.同时,伴有各种水溶性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的丢失,以及红细胞丢失。

在长期维持血液透析过程中,如不及时补充营养或补充不足将会造成患者的营养不良。

因此,透析患者应保证每天摄入高效价生物蛋白及必需氨基酸。

蛋白质的摄入量应为1——1.5g/kg·d,在控制水钠和高钾的情况下,进食以含人体必需氨基酸的动物蛋白(如牛奶、蛋、鱼、瘦肉等)为主,以维持机体组织结构的更新和修复。

饮食应做到高热量、高维生素、低盐饮食,以满足机体的生理需要,营养不足可导致体力下降,病情加重。

指导患者选择高热量、高糖饮食,如大米、面粉、玉米等。

此外,还要注意食物多样化,易消化,富含维生素、低磷、高钙,烹调时注意色、香、味以增进食欲。

医护人员应对透析患者进行宣传教育,讲解营养要求与透析的关系,增强患者的体能,提高生存质量,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命。

4.4行为疗法除了加强沟通,减轻患者的常见心理问题,护士还可以通过改变治疗环境,比如可以在走廊摆放绿色植物,在治疗室里放一些患者喜欢的歌曲等使病人的心情放松,使患者在关爱中接受治疗。

4.5增加患者的自信心为了防止患者出现角色强化,也为了增加病人的身体抵抗力,应该指导患者循序渐进的运动,运动量以不感疲劳为宜,以有氧运动为主。

同时体育锻炼还可以增加患者的自信心,预防肌肉萎缩。

5 小结实践证明,通过对30例血透患者的心理护理,认识了解患者的心理要求,不同的实际情况给予鼓励、帮助、提供相关咨询与支持,并根据其理解根据他们力进行健康教育,从多方面对他们予以心理支持、安慰、提高战胜疾病的信心,鼓励他们以良好的心态面对现实,提高生活质量。

家庭成员对其支持与否是相当重要的,取得患者及家属配合,才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有效的提高患者的透析质量和生存质量。

同时,给护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具有熟练的专业技术外,更应掌握心理护理知识和方法,才能为患者进行更好的服务。

参考文献 [1]赵海平,王健。

血液透析患者的社会支持和希望[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5):306-308. [2]罗明。

高龄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治疗的心理及饮食护理[J].西南军医,2005,7(1):7
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