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攻防实验平台白皮书
ARP攻击防范技术白皮书

ARP攻击防范技术白皮书关键词:ARP,仿冒网关,欺骗网关,欺骗其他用户,泛洪攻击摘要:本文针对目前常见的ARP攻击,介绍了H3C网络设备所能提供的防范ARP攻击的方法以及典型组网应用。
目录1 概述1.1 产生背景1.1.1 ARP工作机制1.1.2 ARP攻击类型介绍1.1.3 ARP攻击的危害1.2 H3C解决方案2 ARP攻击防范技术介绍2.1 接入设备攻击防范介绍2.1.1 ARP Detection功能2.1.2 ARP网关保护功能2.1.3 ARP过滤保护功能2.1.4 ARP报文限速功能2.2 网关设备攻击防范介绍2.2.1授权ARP功能2.2.2 ARP自动扫描和固化功能2.2.3 配置静态ARP表项2.2.4 ARP主动确认功能2.2.5 ARP报文源MAC一致性检查功能2.2.6 源MAC地址固定的ARP攻击检测功能2.2.7 限制接口学习动态ARP表项的最大数目2.2.8 ARP防IP报文攻击功能3 典型组网应用3.1 监控方式3.2 认证方式3.3 网吧解决方案4 参考文献1 概述1.1 产生背景1.1.1 ARP工作机制ARP协议是以太网等数据链路层的基础协议,负责完成IP地址到硬件地址的映射。
工作过程简述如下:(1)当主机或者网络设备需要解析一个IP地址对应的MAC地址时,会广播发送ARP请求报文。
(2)主机或者网络设备接收到ARP请求后,会进行应答。
同时,根据请求发送者的IP地址和MAC地址的对应关系建立ARP表项。
(3)发起请求的主机或者网络设备接收到应答后,同样会将应答报文中发送者的IP地址和MAC地址的映射关系记录下来,生成ARP表项。
1.1.2 ARP攻击类型介绍从ARP工作机制可以看出,ARP协议简单易用,但是却没有任何安全机制,攻击者可以发送伪造ARP报文对网络进行攻击。
伪造ARP报文具有如下特点:l伪造的ARP报文中源MAC地址/目的MAC地址和以太网帧封装中的源MAC地址/目的MAC地址不一致。
网络安全攻防实验报告

网络安全攻防实验报告网络安全攻防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通过网络安全攻防实验,探究网络攻击的方式和方法,并提供相应的防御策略。
二、实验环境1. 操作系统:Windows102. 实验软件:Kali Linux,Metasploit三、实验步骤1. 模拟攻击:使用Kali Linux中的Metasploit工具,通过漏洞利用、社会工程等方式进行攻击。
具体步骤如下:- 找到目标IP地址- 扫描目标主机的开放端口及服务- 寻找可利用的漏洞并进行攻击2. 实施防御措施:根据攻击的方式和方法,采取相应的防御手段。
具体防御措施如下:- 更新系统补丁:及时安装操作系统的补丁更新,以修复已知的漏洞。
- 配置防火墙:设置防火墙规则,限制网络流量并禁用不必要服务的端口。
- 强化口令:设置复杂的密码,并定期更换密码。
使用两步验证等认证方式提高安全性。
- 加密数据传输:使用SSL/TLS等协议对敏感信息进行加密传输,防止数据被窃取。
- 安装安全软件:安装杀毒软件、防火墙等安全软件,及时检测和阻止恶意程序。
- 持续监测和跟踪:通过日志记录、入侵检测系统等手段,持续监测和跟踪网络活动,及时发现和应对安全威胁。
四、实验结果1. 模拟攻击:通过Metasploit工具对目标主机进行了漏洞利用攻击,成功获取了目标主机的管理员权限,并控制了目标主机。
2. 实施防御措施:根据攻击方式和方法,我们采取了以下防御措施并测试其有效性:- 更新系统补丁:通过手动或自动更新系统补丁,修复已知漏洞。
实验结果显示,更新系统补丁后,无法再利用该漏洞进行攻击。
- 配置防火墙:设置防火墙规则,限制网络流量并禁用不必要服务的端口。
实验结果显示,防火墙能有效阻止非授权的访问。
- 强化口令:设置复杂的密码,并定期更换密码。
实验结果显示,采用强密码后,无法通过猜测密码的方式获取管理员权限。
- 加密数据传输:使用SSL/TLS等协议对敏感信息进行加密传输。
实验结果显示,采用加密传输后,无法获取明文数据。
天融信网络卫士入侵防御IDP系列产品白皮书

天融信产品白皮书网络卫士入侵防御系统 TopIDP系列网络卫士入侵防御系统 TopIDP天融信公司为了满足市场上用户对入侵防御产品的需求,推出了“网络卫士入侵防御系统TopIDP”。
它是基于新一代并行处理技术开发的网络入侵防御系统,通过设置检测与阻断策略对流经TopIDP的网络流量进行分析过滤,并对异常及可疑流量进行积极阻断,同时向管理员通报攻击信息,从而提供对网络系统内部IT资源的安全保护。
TopIDP采用天融信自主研发的TOS操作系统和多核处理器的硬件平台,保证了TopIDP 产品更高性能地对网络入侵进行防护。
TopIDP能够阻断各种非法攻击行为,比如利用薄弱点进行的直接攻击和增加网络流量负荷造成网络环境恶化的DoS攻击等。
入侵防御策略库随时防护目前业内最流行的入侵攻击行为。
与现在市场上的入侵防御系统相比,TopIDP系列入侵防御系统具有更高的性能、更细的安全控制粒度、更深的内容攻击防御、更大的功能扩展空间、更丰富的服务和协议支持,代表了最新的网络安全设备和解决方案发展方向,堪称网络入侵检测和防御系统的典范。
强大的高性能多核并行处理架构TopIDP产品采用了先进的多核处理器硬件平台,将并行处理技术成功地融入到天融信自主知识产权操作系统TOS(Topsec Operating System)系统,集成多项发明专利,形成了先进的多核并发运算的架构技术体系。
在此基础上的TopIDP产品具有高速的数据并行检测处理和转发能力,能够胜任高速网络的安全防护要求。
图1 多核CPU内部运算示意图●精确的基于目标系统的流重组检测引擎传统的基于单个数据包检测的入侵防御产品无法有效抵御TCP流分段重叠的攻击,任何一个攻击行为通过简单的TCP流分段组合即可轻松穿透这种引擎,在受保护的目标服务器主机上形成真正的攻击。
TopIDP产品采用了先进的基于目标系统的流重组检测引擎,首先对到达的TCP数据包按照其目标服务器主机的操作系统类型进行流重组,然后对重组后的完整数据进行攻击检测,从而从根源上彻底阻断了TCP流分段重叠攻击行为。
5g网络安全白皮书2023简版

5g网络安全白皮书5G网络安全白皮书摘要本白皮书旨在探讨5G网络的安全问题,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随着5G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网络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
面对日益复杂和智能化的网络攻击,保障5G网络安全已成为当务之急。
本文将从5G网络存在的安全威胁、5G网络的安全需求和保障措施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为读者提供实用的参考和指导。
引言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迭代,5G网络作为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的代表,具备高速、低延迟、大连接等特点,将会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然而,5G网络带来的高速连接和大量的终端设备也带来了更多的网络安全威胁。
当前网络犯罪和黑客攻击的频繁发生已经引起了全球范围的关注。
为了保障5G网络的安全,我们需要深入研究5G网络的安全问题,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5G网络存在的安全威胁1. 窃听和窃取数据威胁由于5G网络的高速连接和大容量传输,使得窃听和窃取数据的威胁变得更加严重。
黑客可以通过攻击基站、无线传输介质以及网络设备等手段,获取敏感数据。
这对于个人隐私和商业机密构成了潜在的威胁。
2. 网络攻击和拒绝服务威胁5G网络的高速传输和大连接性也为网络攻击和拒绝服务(DoS)攻击提供了更多机会和手段。
黑客可以利用网络漏洞、恶意软件和僵尸网络等方式,对5G网络发起攻击,导致网络瘫痪或无法正常运行,给用户带来严重的影响。
3. 虚拟化和云化安全威胁5G网络的虚拟化和云化技术使得网络更加灵活和可扩展,但也带来了新的安全挑战。
恶意用户可以通过攻击虚拟化平台和云服务,获取未经授权的访问权限,或者利用虚拟化网络的隔离脆弱性进行攻击。
5G网络的安全需求为了应对5G网络存在的安全威胁,我们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方面的安全需求:1. 保护用户隐私和数据安全用户隐私和数据安全是5G网络的核心关注点。
我们需要加强终端设备的安全性,采用合适的身份验证和数据加密技术,确保用户隐私和敏感数据不被窃取。
2. 确保网络可用性和稳定性5G网络的可用性和稳定性对于用户和业务来说至关重要。
网络安全等级保护:云抗D白皮书

深信服云抗D白皮书目录1前言 (1)2云抗D安全背景 (1)2.1DDoS攻击发展现状 (1)2.2DDoS攻击防护需求 (2)3云抗D产品现状 (3)3.1产品介绍 (3)4云抗D产品架构 (4)4.1如何检测攻击 (5)4.2如何清洗攻击 (5)5核心功能介绍 (6)5.1攻击防护 (6)5.1.1UDP反射放大型攻击防护 (6)5.1.2CC攻击防护 (7)5.1.3TCP空连接防护 (8)5.2流量封堵 (8)5.3取证溯源 (9)5.4协议支持 (10)5.5监控管理 (10)5.6管理报告 (10)5.6.1安全报表 (10)5.6.2主动告警 (10)5.6.3安全联动 (11)6功能特色 (11)6.1业务“0”变更 (11)6.2隐藏真实业务IP (11)6.3CNAME智能调度 (11)6.4全球多节点防护 (12)7产品优势 (12)7.1超强防护能力 (12)7.2业务友好体验 (13)7.3领先清洗能力 (13)1前言DDoS攻击是Distributed Denial of Service的缩写,即不法黑客组织通过控制服务器等资源,发动对包括国家骨干网络、重要网络设施、政企或个人网站在内的互联网上任一目标的攻击,致使目标服务器断网,最终停止提供服务。
DDoS攻击以消耗资源为目的,以大量无用的数据消耗有限的网络资源和服务器系统资源,因为网络和系统是没有办法分辨数据有用还是无用,无论怎样都要处理所分配的资源。
DDoS攻击制造高流量无用数据,造成网络拥塞,使受害主机无法正常和外界通讯。
因为如果一直在处理无用数据,就没有多余资源去处理正常数据了。
最后造成的结果,轻则网速变慢,重则网络瘫痪,服务器系统崩溃,导致死机。
2018年3月,Github 遭受了迄今为止记录的最大的DDoS攻击。
攻击者通过公共互联网发送小字节的基于UDP的数据包请求到配置错误的memcached服务器,作为回应,memcached服务器通过向Github发送大量不成比例的响应,形成巨大规模的DDoS攻击。
网络安全防御产品白皮书

冰之眼网络入侵保护系统产品白皮书© 2019 绿盟科技■版权声明本文中出现的任何文字叙述、文档格式、插图、照片、方法、过程等内容,除另有特别注明,版权均属绿盟科技所有,并受到有关产权及版权法保护。
任何个人、机构未经绿盟科技的书面授权许可,不得以任何方式复制或引用本文的任何片断。
■商标信息绿盟科技、NSFOCUS、冰之眼是绿盟科技的商标。
目录一. 前言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 为什么需要入侵保护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防火墙的局限.................................................................................................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入侵检测系统的不足.....................................................................................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入侵保护系统的特点.....................................................................................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 如何评价入侵保护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
ARP防攻击技术白皮书

1.2.2 ARP 欺骗 - 仿冒用户主机
原理 一个典型的用户主机仿冒流程如下:
1.信息节点比如网关广播ARP请求,询问用户A的地址 2.用户A回应自己的地址 3.建立合法用户A的ARP表项 4.用户B发出仿冒的ARP回应,可以是自己的MAC地址,也可以是网络中其他用户地址甚至
2012-7-29 华为版权所有 第 6 页ARP工作机制可以看出,ARP协议简单易用,没有任何安全机制,攻击者可以发送伪造ARP 报文对网络进行攻击。 ARP攻击就是通过伪造IP地址和MAC地址实现ARP欺骗,攻击者只要持续不断的发出伪造 的ARP响应包就能更改目标主机ARP表中的条目,造成网络中断或中间人攻击。同时,能够通 过在网络中产生大量的ARP通信量,使网络阻塞。
ARP 防攻击技术白皮书
是不存在的地址 5. 合法的ARP表项被修改为仿冒的ARP表项 6. 给用户A的流量被转发到用户B,如果仿冒的是其他用户的地址,则流量被转发到其他 用户,如果仿冒的是不存在的地址,则流量在网络中被阻断
危害 如果用户B仿冒时用的是自己的地址,当流量返回时,就可以从流量中获取信息,从而形 成中间人攻击 如果用户B仿冒时用的是其他用户地址,当流量返回时,就可以对其他用户进行流量攻击 如果用户B仿冒是用的是网络中不存在的地址,则流量被阻断 用户A的流量转发异常,要么被窃听而泄密,要么被阻断而业务中断。
3
参考文献 .......................................................................................................................................16
2012-7-29
工业互联网平台安全白皮书

工业互联网平台安全白皮书(报告来源/作者: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和工业信息安全产业发展联盟)本白皮书旨在共商工业互联网平台安全,共筑产业生态,主要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介绍了国内外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情况。
第二部分梳理了工业互联网平台安全防护现状。
第三部分分析了工业互联网平台安全需求与边界。
第四部分提出了包含防护对象、安全角色、安全威胁、安全措施、生命周期五大视角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安全参考框架。
第五部分汇编总结了保障工业互联网平台安全的关键技术。
第六部分从政策标准、安全技术、产业协同三个方面对工业互联网平台安全发展进行展望。
一、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情况(一)工业互联网平台概述国际主流工业大国都在大力推进工业互联网建设,并以工业互联网平台为引擎,探索工业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新模式。
工业互联网平台是面向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需求,构建基于海量数据采集、汇聚、分析的服务体系,支撑制造资源泛在连接、弹性供给、高效配置的工业云平台。
目前,业界已基本形成智能终端(边缘)+云架构+工业APP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技术架构,一方面平台承载工业知识与微服务,向上支撑工业APP和云化工业软件的开发和部署,为企业客户提供各类应用服务;另一方面工业互联网平台向下实现海量的多源设备、异构系统的数据采集、交互和传输,支持软硬件资源和开发工具的接入、控制及应用。
随着国内外对工业互联网平台变革性质和重要作用的认识不断深入,制造企业、自动化企业、通信企业、互联网企业等各类主体聚焦自身核心能力,基于公有云、私有云或混合云构建面向不同行业领域、不同技术架构、不同运行模式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旨在提升设备连接、设备管理、数据存储及处理、数据高级分析、软件应用管理、平台应用开发、整合集成等服务能力,用于满足工业领域设备产品管理、业务运营优化、社会化资源协作三个方面的需求,以实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升产品和服务品质、创造新价值四大成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攻防实验平台技术白皮书
1.1攻防实验平台
1.1.1攻防实验平台功能
1.提供综合模式的安全攻防实验沙箱环境,模拟攻防环境包括攻击主机、目标
主机、操作系统、应用系统、漏洞等真实环境:
涵盖主流操作系统如windows2003、windows2008、linux等;
涵盖及主流web应用系统、数据库系统等;
涵盖主流漏洞如owasp top 10和各种常见系统或应用漏洞、后门;
涵盖主流防御技术如防火墙、IPS/IDS、WAF等。
2.全程自主操作的攻防演练,安全攻防实验沙箱反映真实的攻防场景,所有的
实验过程中,不设置既定输入和输出,实验环境的状态体现真实系统和应用按操作者(或攻击者)的操作所形成的效果,完全展现操作者(或攻击者)的思路和成效。
3.实验包封装,把一个攻防实验所需要的所有组件,包括运行环境、主服务程
序、标准化的攻击主机配置、技术帮助文档等封装成一个完整的实验包,可以方便地进行管理和加载。
4.可通过B/S架构的管理平台,管理和加载实验包,生成/恢复实验场景。
5.通过把试卷和实验包相结合,可以创建操作考试,对操作结果进行测试和评
分。
1.1.2攻防实验平台实验(考核)模块
1.1.
2.1主机安全实验模块
●通过对操作系统、数据库、网络服务等安全的配置实验,提供对网络环
境中主流主机节点的实训安全实验。
●覆盖主流操作系统(Windows 2003 Server、Linux)的安全配置合规性检
查分析和合规性加固配置操作实验。
●主流数据库(SQL Server、MySQL)的安全配置合规性检查分析和合规
性加固配置操作实验。
●实现对不同操作系统平台下的主流网络服务如FTP、WEB、Email、DNS、
DHCP、AAA等的安全配置合规性检查分析和合规性加固配置操作实
验。
1.1.
2.2网络防御技术实验模块
●实现网络设备如路由器、交换机的安全基线;
●实现二、三层威胁防御,包含MAC泛洪、ARP欺骗、IP欺骗、STP DOS
攻击、DHCP饥饿攻击、非授权DHCP干扰、冗余网关攻击等;
●实现接入安全,如802.1x、NAC等;
●通过实际操作与配置,掌握防火墙、IPS、WAF等常用防御产品功能与
应用;
●理解典型网络安全架构部署,根据实际需求选择相应产品构建基本防御
体系。
1.1.
2.3通信加密实验模块
●部署CA体系及信任架构
●操作证书申请、管理及应用的PKI技术应用的全过程
●实现PKI体系证书在Word、email、web等应用程序中的具体应用
●在主流操作系统、主流网络设备、安全设备之间实现IPsec
●配置实现PPTP VPN
●配置实现L2TP over Ipsec VPN
●配置实现GRE over Ipsec VPN
●配置实现SSL VPN,利用SSL VPN实现单点登录
1.1.
2.4网络攻防实验模块
●覆盖主流主机、操作系统、应用系统、漏洞的最新网络攻防技术实验,
在掌握基础信息安全理论知识基础上,加强自身的防护水平和抗攻击能
力;
●覆盖主流攻击面,如利用身份认证机制、操作系统、网络服务、数据库、
应用程序逻辑、客户端插件、浏览器等各方面单项或综合实施攻击;
●实现踩点扫描→攻击获得权限→种植后门→清除痕迹体系化攻击流程;
●实现主流攻击方法,如缓存溢出、暴力破解、SQL注入、旁站攻击、欺
骗与劫持、提权等,同时提出应对防御措施,掌握攻击发生的原理及应
对之道;
●多虚拟机的环境,可实现独立攻防实验,或者分组扮演攻击角色与防御
角色。
1.2在线考试平台
1.2.1平台功能
1.考生登录:考生可以通过网页登录系统。
2.考生信息管理:管理员可以增删考生信息。
3.试题库管理:对单选、多选、填空题、判断题、问答题、场景操作题、综合
分析题、现场操作题等多种题型试题库的管理,直接对试题的增删改查。
4.试卷生成:依据试卷各题型的数量,从试题库里随机抽取试题,生成一份试
卷。
5.在线考试:理论考试和实际操作考试相结合,可结合攻防实验平台实验包创
建操作考试;系统严格控制考试时间、防刷新,考生时间完,必须交卷。
6.试题模型设置:设置试题的每种题型的数量和分值。
7.系统自动改卷与人工改卷相结合:单选、多选、填空题、判断题采用系统自
动改卷,问答题、场景操作题、综合分析题、现场操作题采用人工改卷。
人工改卷完成后,合并系统自动改卷分值,显示出考生分数。
8.成绩查阅:考生考完以后可以查询自己的考试成绩;管理员可以对所有记录
进行查询、删除等操作。
1.2.2平台结构
系统分为两大模块:后台管理、在线考试。
其中后台管理主要用于管理员对考生信息、考题信息、考生成绩信息等进行管理,是系统运行的基础。
在线考试主要用于考生登录系统、在线考试及退出登录。
考试系统的主要工作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系统管理员的管理维护
题库数据的增删改查
考生信息的增删改查
管理员信息的增删改查
试题模型设置
成绩管理
2)专业老师的审批
审批考试数据(问答、综合分析、场景操作需要专业老师来审批)
3)考生操作
在线考试
考试成绩查询
4)系统自动执行
考生登录系统后,系统随机生成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