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学实验报告(总共)

合集下载

土壤实验报告范文3篇_实验报告_

土壤实验报告范文3篇_实验报告_

土壤实验报告范文3篇篇一:土壤理化分析实验报告——土壤各理化性质对植物的影响前言:在林业生产中,土壤是生产良种和壮苗的基础。

在选择母树林、建立种子园和区划苗圃地时,必须土壤的宜林性质。

促使林木种子丰产和培育壮苗,也必须采用土壤培肥措施。

在造林过程中,应该准确掌握造林地土壤的宜林特性,将苗木种植在适宜的土壤上。

在天然林中,土壤与森林的关系同样十分密切。

森林的生长、森林的类型、森林的分布和自然更替都受土壤因子的制约。

银杏是珍稀名贵树种,又是特种经济果树,近年来白果收购价格不断提高,激发了广大群众栽培银杏的积极性。

但银杏生长缓慢,一般要20多年才能开花结实,并且产量低。

通过嫁接、选择优良品种、合理密植及加强经营管理,可使银杏早实丰产。

银杏丰产栽培应大力发展优良品种,目前江苏的大佛指、家佛手、洞庭皇;浙江及广西的园底佛手、山东的大金坠、大园铃等均属名优品种。

在选择品种时,一定要遵循区域化原则,将气候因子和立地条件进行综合考虑,不能盲目引种。

关于银杏一些详细情况请参考:关键字:土壤理化性质银杏1.土样基本情况采样时间:20xx-09-02地点:林业楼前的一片小树林人员:鲁燕,胡曼,曲娜,杜桂娟,于龙,张家铭,刘通,陈布凡层次:A0层土地利用状况:土地上种了一片草地,还种了一些乔木和灌木2.实验概况本实验在20xx-09-02~20xx-11-04于林业楼123进行,实验目的主要是了解土壤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

在这段时间的实验中,我不仅学到了土壤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更重要的是它提高了我的动手能力,实验分析能力,实验报告的撰写能力。

为我的后续学习奠定了基础。

3.实验项目(1)样品采集与保存:表层混合法,环刀采样法。

(2)土壤密度测定:烘干称重法(3)土壤样品的处理:研磨与过筛的方法(4)土壤PH值的测定:电位法(5)土壤有机物含量的测定:Twrin法(6)土壤速效K的测定:醋酸铵浸提法,原子吸收光度计法4.总结经过这学期的实验课学习,我觉得我们的实验课程安排有点少,一次实验持续的时间也较少。

土壤的实习报告8篇

土壤的实习报告8篇

Don't think that if people talk to you a few times, they will be interesting to you. Maybe they want you to solve their boredom because they are bored.整合汇编简单易用(页眉可删)土壤的实习报告8篇土壤的实习报告篇1一、实习意义土壤在农林生产和陆地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地位,是农业生产的基本生产资料,同时也是影响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因素。

首先,土壤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基地,是农林生产的基本生产资料。

土壤可以为植物生长提供水分和养分以及机械支持等,而由于动物生产又是以植物生产为基础的次一级生产,所以,土壤不仅是植物生产的基础,也是动物生产的基础,农林生产要以土壤为最基本的生产资料。

其次,土壤是制定农林生产技术措施的基础和依据。

几千年来的农业生产经验已经证实,整个农林生产过程中,在制定和采取各项生产技术措施时,必须首先考虑土壤因素,要始终坚持“因地制宜”的基本生产原则,包括因土施肥、因土灌溉、因土种植、因土管理等。

其三,土壤是人类社会最宝贵的自然资源,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

土地是人类和其他动植物赖以生存的家园,合理开发和利用土地资源对保护和维持陆地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当然,对土壤的科研与保护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伟大意义。

其四,土壤是影响人类生存的重要环境因素。

土壤作为影响人类生存的3大环境因素之首,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她为人类提供食物和栖息之地,她的环境质量直接关系到人类的身体健康。

综上所述,对土壤科学的学习与研究迫切而需要。

二、实习要求1、野外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土壤剖面观测和记录以及讨论,每人完成一份实习总结。

2、要求同学们遵守各项纪律,不怕苦,不怕累,认真进行实习内容的学习。

三、实习过程1.实习目的:(1)学习掌握土壤剖面的挖掘方法和注意细节,回顾掌握土壤剖面性状观察的方法(2)了解泰山山脚主要的岩石类型和土壤的类型、分布、成土条件剖面特征及改良利用措施;(3)锻炼独立进行土壤剖面的观察,并能鉴别土壤类型的能力,现场认识断层、滑坡、岩层,背斜、向斜等地质现象;(4)通过实习实验,掌握土壤和岩层常规理化分析方法,并能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应用。

土壤实习报告(精选6篇)

土壤实习报告(精选6篇)

土壤实习报告(精选6篇)土壤实习报告(精选6篇)艰辛而又充满意义的实习生活又告一段落了,你梳理过这段时间的实习生活吗?这时候最关键的一步就是写实习报告了。

那么如何把实习报告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土壤实习报告(精选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土壤实习报告1前言:土壤是固态地球表面具有生命活动、处于生物与环境间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的疏松表层。

它具有肥力,在自然界和人工栽培条件下,能够产生植物,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和生态条件。

土壤与地球表面其他疏松、多孔的物质的重要区别在于土壤具有肥力。

所谓土壤肥力是指土壤能够经常地,适量地供给并协调植物产生所需的水分、养分、空气、温度、扎根条件和无毒害物质的能力。

水、肥、气、热是土壤的四大肥力因素,它们之间互相作用,共同决定土壤肥力。

土壤中固、液、气三相物质比例不同,使土壤表现出许多不同的性质,其中有的有利于作物生长,有的则不利。

土壤不但是植物生长的基地,也是动物、人类以及绝大多数微生物栖息、繁衍的场所。

通过这学期对《土壤学》的学习了解了土壤科学的发展史,与土壤有关的地学基础知识,岩石风化和风化产物,土壤形成因素和土壤剖面,土壤有机质,土壤孔性、结构性和耕性,土壤水、气、热状况,土壤胶体与土壤保肥供肥性,土壤酸碱性和氧化还原反应,土壤的发生、分类与分布,以及我国主要土壤类型的成土条件、成土过程、性状和改良利用。

掌握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能分析各种肥力性状之间的相互关系;主要土类的分布规律,形成条件,剖面性质,基本理化性状和利用改良;并能够鉴别出主要的岩石。

土壤学不仅有完整的理论,而且有一整套实验的方法,土壤教学环节中,除包括系统的讲授课时外,实习实验也是重要的一个环节。

土壤学实习,是土壤学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实习,一方面把课堂教学与野外实际结合起来,印证、巩固、充实和提高课堂所学的理论;另一方面通过对野外土壤观察研究,初步掌握土壤调查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并通过课程论文写作,培养学生初步科研能力;同时使学生认识到土壤学的重要性并激起学生对土壤学的兴趣和热爱。

土壤实习报告六篇

土壤实习报告六篇

土壤实习报告六篇土壤实习报告六篇随着人们自身素质提升,越来越多的事务都会使用到报告,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涵盖报告的基本要素。

我们应当如何写报告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土壤实习报告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土壤实习报告篇1一、实习区概况城郊区刘李庄村位于昌黎县城郊区东侧,与县城接壤,临近外环路,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利,同时辐射周边西沙河村、太平庄村、东高庄村、中卓庄村、西钱庄村、东钱庄村。

城郊区刘李庄村是秦皇岛市无公害蔬菜水果生产基地,每年种植大棚甘蓝、菜花XX多亩,油桃400亩,草莓100多亩,年生产各类蔬菜XX多万斤,年产油桃160万斤,年产草莓100万斤。

二、实习目的为培养学生野外研究土壤和环境的工作能力,使学生正确掌握土壤调查与制图的一般程序、原则、原理和主要内容。

同时也为培养学生艰苦奋斗、事实求是的工作作风,增强体质,逐步适应野外工作环境,特进行本次教学实习。

通过本教学实习要求学生能正确掌握土壤调查与制图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同时也为激发学生专业兴趣、树立为资源环境事业献身的思想奠定基础。

三、实习计划实习时间共安排5天,分野外调查和室内制图两个阶段。

1.野外调查阶段1)上午进行基本路线调查的原理和技术的讲解,领取实习工具。

下午,在带队老师的带领下到达刘李庄,同时进行路线勘察,了解刘李庄的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

(第一天)2)开始对刘李庄进行详查,并绘制成图。

(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上午)2.室内制图阶段1)室内拼图。

各小组进行边界区域的拼接,对差异较大的地区需在进行野外定点调查。

(第四天下午,第五天上午)2)写实习报告。

(第五天下午)四、实习内容与过程1、准备工作周一,我们于上午8:00在资源与环境实验室开始实习准备工作。

吴老师首先把我们分成了六个工作小组,并在每个组选出两个小组长,负责统筹本组的工作。

然后,就实习内容、步骤、出图精度、验收标准及安全等相关事宜,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指出在实习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土壤学实习报告精选优秀例文集锦5篇

土壤学实习报告精选优秀例文集锦5篇

土壤学实习报告精选优秀例文集锦5篇土壤学实习报告【一】一、实习目的土壤圈是覆盖在地球陆地表面和浅水域地的土壤所组成的一种连续体活覆盖体,通过它与其他圈层之间进行物质能量的交换。

土壤是地球陆地表面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它具有生物活性和孔隙结构的介质。

土壤与人类关系十分密切,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需的物质资源大部分来源与土壤,故了解土壤,分析土壤,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维护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是提高人类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重要方面!野外教学实习是土壤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习可以使同学们掌握土壤类型调查的基本方法,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掌握土壤剖面性状观察的方法,了解大明山和弄拉自然保护区主要土壤类型的分布、成土条件、剖面特征及改良利用措施和实现土壤的可持续开发利用。

二、实习概况1、实习地点:武鸣县、上林县、大明山自然保护区、弄拉自然保护区。

2、实习时间:xx年x月x日到xx年x月x日3、实习器材:铁铲、PH指示剂、软卷尺、比色卡、土刀、标杆、蒸馏水等。

4、实习人员:广西师范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11级地理科学全体学生共120人和指导老师2人。

5、指导老师:周兴老师、罗献宝老师。

三、实习基本理论依据1、土壤剖面形态观察分析土壤剖面是指从地面向下挖掘后露出来的垂直剖面。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点挖掘土坑,土坑深度按实际需要而定,标准剖面要一米宽两米长,一直挖到基岩。

挖出的表土、心土分别放置在两旁,挖好土坑后,把向阳的坑壁垂直削平,用为观察的一面,观察上保持原状,不要践踏及堆放土壤。

观察剖面时,应先从上而下划分若干层次(一般以层颜色、质地、松紧度、结构、根系分布等作为划分层次的依据)然后按层次观察土壤的形态、特征,并做好记录。

观察项目主要有:土层厚薄、颜色、质地、结构、酸碱度、松紧度以及根系情况等等。

2、土壤剖面观察与描述记录、各发生层次的形态特征与描述记录①土壤颜色颜色是土壤最重要的形态特征之一;是判断和研究成土条件、成土过程、肥力特征和演变的依据之一;使土壤分类和命名的重要依据之一;既科反映土壤的成土环境,又是成土过程的结果和土层性质的外在表现。

探究土壤性质实验报告(3篇)

探究土壤性质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土壤的基本性质,包括土壤结构、颜色、质地、水分、酸碱度等。

2. 掌握土壤性质测定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3. 分析土壤性质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土壤是地球表面的一种自然物质,主要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组成。

土壤的性质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土壤的肥力。

本实验通过对土壤性质的测定,了解土壤的基本特性,为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依据。

三、实验材料1. 实验仪器:土壤筛、烘箱、电子秤、PH计、滴定管、蒸馏水、醋酸、NaOH等。

2. 实验试剂:醋酸溶液、NaOH溶液、酚酞指示剂等。

3. 实验样品:采集不同地区、不同土壤类型的土壤样品。

四、实验方法1. 土壤结构观察:观察土壤样品的颜色、质地、松散程度等,判断土壤结构。

2. 土壤质地分析:将土壤样品过筛,测定不同粒径的土壤含量,计算土壤质地。

3. 土壤水分测定:将土壤样品放入烘箱中烘干,测定土壤水分含量。

4. 土壤酸碱度测定:采用PH计测定土壤样品的酸碱度。

5. 土壤有机质测定:采用重铬酸钾氧化法测定土壤有机质含量。

五、实验步骤1. 观察土壤样品:观察土壤样品的颜色、质地、松散程度等,判断土壤结构。

2. 土壤质地分析:将土壤样品过筛,测定不同粒径的土壤含量,计算土壤质地。

3. 土壤水分测定:将土壤样品放入烘箱中烘干,测定土壤水分含量。

4. 土壤酸碱度测定:采用PH计测定土壤样品的酸碱度。

5. 土壤有机质测定:采用重铬酸钾氧化法测定土壤有机质含量。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土壤结构:观察到的土壤样品颜色、质地、松散程度等,可以初步判断土壤结构。

2. 土壤质地:通过测定不同粒径的土壤含量,计算出土壤质地。

3. 土壤水分:土壤水分含量对植物生长有重要影响,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

4. 土壤酸碱度:土壤酸碱度对植物生长也有重要影响,不同植物对土壤酸碱度的适应性不同。

5. 土壤有机质:土壤有机质含量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含量越高,土壤肥力越好。

地理土壤设计实验报告(3篇)

地理土壤设计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土壤的基本性质和组成;2. 掌握土壤样品的采集、制备和保存方法;3. 学习土壤质地、pH值、有机质含量等指标的测定方法;4. 分析土壤性质与土壤类型之间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土壤是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组成的复杂混合物。

土壤质地、pH值、有机质含量等指标是反映土壤性质的重要参数。

本实验通过测定土壤质地、pH值、有机质含量等指标,分析土壤性质与土壤类型之间的关系。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不同类型的土壤样品(如砂土、壤土、黏土等);2. 实验仪器:土壤筛、pH计、烘箱、天平、剪刀、玻璃棒、滴定管、标准溶液等。

四、实验步骤1. 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制备(1)选择不同类型的土壤样品,如砂土、壤土、黏土等;(2)将采集的土壤样品风干,去除杂质;(3)将风干后的土壤样品研磨,过筛,备用。

2. 土壤质地测定(1)称取过筛后的土壤样品10g;(2)将土壤样品放入土壤筛中,用水冲洗,使土壤颗粒通过筛孔;(3)称量不同粒级的土壤颗粒质量,计算土壤质地。

3. 土壤pH值测定(1)称取过筛后的土壤样品10g;(2)加入10ml蒸馏水,搅拌均匀;(3)使用pH计测定土壤溶液的pH值。

4. 土壤有机质含量测定(1)称取过筛后的土壤样品5g;(2)加入10ml重铬酸钾溶液,搅拌均匀;(3)将混合液放入烘箱中,在180℃下烘干;(4)称量烘干后的土壤样品质量,计算土壤有机质含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土壤质地分析根据不同粒级的土壤颗粒质量,计算土壤质地。

例如,砂土的质地为砂粒、粉粒和黏粒的质量百分比分别为70%、20%、10%。

2. 土壤pH值分析根据pH计测定的结果,分析不同土壤类型的pH值范围。

例如,砂土的pH值范围为5.5-7.0,壤土的pH值范围为6.0-7.5,黏土的pH值范围为4.5-6.0。

3. 土壤有机质含量分析根据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测定结果,分析不同土壤类型的有机质含量。

关于土壤学的实习报告参考4篇

关于土壤学的实习报告参考4篇

关于土壤学的实习报告参考x篇亲爱的朋友,很高兴能在此相遇!欢迎您阅读文档关于土壤学的实习报告参考x篇,这篇文档是由我们精心收集整理的新文档。

相信您通过阅读这篇文档,一定会有所收获。

假若亲能将此文档收藏或者转发,将是我们莫大的荣幸,更是我们继续前行的动力。

关于土壤学的实习报告参考x通过两天的实习,让我收益颇多。

从原先了解的关于土壤单方面的理论知识到实践,清楚直观地重新认识土壤是一个突破。

土壤如何从岩石发育到土壤是要经历一个漫长的阶段,且随着风化作用的进行,也在不断地发育。

气候、植物、动物、人为因素对土壤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

因此同一个地方的土壤的性质不会相差太大。

受温度、母岩、环境的影响,地区和地区之间的土壤分布也是有联系的。

从南到北,海南的土壤多为砖红壤,广东因其盛行干热风,降水少,所以多为赤红壤;江西、浙江、湖南一般是红壤;江苏是黄棕壤;山东是棕壤;河北、辽宁是暗棕壤;黑龙江是黑土壤或棕色针叶林土。

从垂直分布开看浙江的土壤,x.低丘:红壤;x.海拔(xx)xx-(xx)xx:黄壤;x.(xx)xx以上是棕黄壤。

因此分析土壤不能凭空,要根据该土壤在该区域所处的大环境大背景下加以分析。

我们实习的几中土壤都是浙江地区的红壤。

上甘的是石灰性红壤,青山的是红壤,后山是黄红壤。

纬度越往上就越接近黄壤。

每一种土壤都有适合生长的植物,植物也有适合自己生长的土壤,最优的选择是在适合的土质上种植适合的植物,如果不合适但又需要种植这样的植物,就需要用一些人工的办法,用化肥改变矿物含量,调节PH,灌溉水田,交叉种植等等,能增加产量。

在自己动手实践了一番之后,我们对挖剖面有了深刻的体会,找好挖剖面的适合位置,大致的范围,挖的深度,是否垂直这些关系着能否挖好一个剖面。

不断在实践中总结技巧,灵活运用,是实践方法,也锻炼学习的能力。

关于土壤学的实习报告参考x几天前,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去野外进行了土壤学实习,这次实习给我留下了很大的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壤学实验报告(总共)土壤学实验报告学院:农业科学学院专业:土地资源管理年级:15级班级:15级土管一班学号:1512040006姓名:蒲家庆土壤学实验报告(实验一)填写日期:201604教师评分教师签名日期实验课名称:土壤学实验实验项目名称: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学生班级:15级土地资源管理一班学生姓名:蒲家庆学号:1512040006一、实验目的通过土壤样品的采集、处理和全磷含量的分析测定,了解生态学和环境科学的研究中,实验样品的采集、处理和分析测定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掌握土壤样品的采集、处理和分析的一般流程,领会控制测定精度的措施。

二、实验原理土壤样品的采集是土壤分析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关系到分析结果和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的一个先决条件。

由于土壤特别是农业土壤的差异很大,采样误差要比分析误差大若干倍,因此必须十分重视采集具有代表性的样品。

此外,应根据分析目的和要求采用不同的采样方法和处理方法。

三、仪器与药品仪器:土钻、小土铲、米尺、布袋(盐碱土需用油布袋)、标签、铅笔、土筛、广口瓶、天平、胶塞(或圆木棍)、木板(或胶板)等。

小土铲:任何情况下都可应用,但比较费工,多点混合采样,往往嫌它费工而不用它。

管形土钻:下部系一圆形开口钢管,上部系柄架,根据工作需要可用不同管径的管形土钻。

将土钻钻入土中,在一定土层深度处,取出一均匀土柱。

管形土钻取土速度快,又少混杂,特别适用于大面积多点混合样品的采取。

但它不太是用于沙性大的土壤,或干硬的粘重土壤。

普通土钻:普通土钻使用起来也是比较方便的,但它一般只是用于湿润土壤,不适于很干的土壤,同样也不适用于砂土。

另外普通土钻容易混杂,亦系其缺点。

药品:无药品四、实验步骤(一)土壤样品的采集1、采样时间土壤中有效养分的含量,随季节的改变而有很大的变化。

分析土壤养分供应情况时,一般都在晚秋或早春采样。

同一时间内采取的土样分析结果才能相互比较。

2、采样方法采样方法因分析目的和要求的不同而有所差别:(1)土壤剖面样品。

研究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必须按土壤发生层次采样。

(2)土壤物理性质样品。

如果是进行土壤物理性质测定,须采原状样品。

(3)土壤盐分动态样品。

研究盐分在剖面中的分布和变动时,不必按发生层次取样,而自地表起每l0cm或20cm采集一个样品。

(4)耕层土壤混合样品为了评定土壤耕层肥力或研究植物生长期内土壤耕层中养分供求情况,采用这种方法。

1)采样要求在采样时,要求土样有代表性,因此需多点取样,充分混合,布点均匀,混合样品的取样数量应根据试验区的面积以及地力是否均匀而定,通常为5~20个点,采样深度只需耕作层土壤0~20cm,最多采到犁底层的土壤,对作物根系较深的,可适当增加采样深度。

2)采样方法A、选点与布点一般应根据不同的土壤类型、地形、前茬以及肥力状况,分别选择典型地块采取混合土样,切不可在废料堆或路边选点。

混合样品实际上相当于一平均数。

借以减少土壤差异,提高样品的代表性。

混合样品的点数:从理论上讲,采样点愈多,构成混合样品的代表性愈高。

但是实际上因为工作量的关系,不容易达到理论上的要求。

一般小区试验可考虑3至5点混合。

为制定大田合理施肥为目的的采样,地块面积小于10亩时,可取5点左右;面积10至40亩,取5至15点;面积大于40亩取15至20点混合构成混合样品,布点方法可用蛇形取样法。

面积不大,比较方正,可采用对角线取样法;面积较大,形状方正,肥力不匀的地块可采用棋盘式采样方法(方格取样法);面积较大,形状长条或复杂,肥力不匀的地块多采用蛇形取样法图1 采样点分布B 、采土采集混合样品时,每一点采取的土样,深度要一致,上下土体要一致;采土时应除去地面落叶杂物。

采样深度一般取耕作层土壤20 cm 左右,最多采到犁底层的土壤,对作物根系较深的土壤,可适当增加采样深度。

采土可用土钻或小土铲进行。

用土钻时一定要垂直插入土内。

如用小土铲取样,可用小土铲斜着向下切取一薄片的土壤样品(图2),然后将土样集中起来混合均匀。

量多时可用四分法弃去,取土样放一标签,上面用铅笔写明编号、采集地点、地形、土壤名称、时间、深度、作物、采集人等,土块对角线取样法棋盘式取样法蛇形取样法法采完后将坑或钻眼填平。

图2 小土铲采样图C 、采样数量如果采来的土壤样品量太多,可用四分法将多余的土壤弃去,一般1kg 左右的土样即够化学、物理分析之用。

四分法的方法是:将采集的土壤样品弄碎混合并铺成四方形,划分对角分成四等份,取其对角的两份,其余两份弃去,如果所得的样品仍然很多,可再用四分法处理,直到所需数量为止。

见图3所示(二)、土壤样品的处理 样品处理的目的是:(1)挑出植物残茬、石块、砖块等,以除去非土样的组成部分;(2)适当磨细、充分混匀,使分析时所称取的少量样品具有较高的代表性,以减少称样误差;(3)全量分析项目,样品需要磨细,以使分析样品的反应能够完全和一致;(4)使样品可以长期保存,不致因微生物活动而霉坏,引起性质的改变。

土壤样品的处理包括风干、去杂、磨细、过筛、混匀、装瓶保存和登记操作。

A 、风干和去杂从田间采回的土样,应及时进行风干。

其方法是将土壤样品弄成碎块平铺在干净的纸上,摊成薄薄的一层放在即阴凉干燥通风,又无特殊的气体(如氯气、氨气、二氧化硫等)、无灰尘污染的室内风干,经常翻动,加速干燥。

切忌阳光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图3 四分法取样直接曝晒或烘烤。

在土样半干时,须将大土块捏碎(尤其是粘性土壤),以免完全干后结成硬块,难以磨细。

样品风干后,应拣出枯枝落叶、植物根、残茬等。

若土壤中有铁锰结核、石灰结核或石子过多,应细心拣出称重,记下所占的百分数。

B、磨细和过筛物理分析时,取风干土样100~200g,放在木板或胶板上用胶塞或圆木棍碾碎,放在有盖底的18号筛(孔径1mm)中,使之通过1mm的筛子,留在筛上的土块再倒在木板上重新碾碎,如此反复多次,直到全部通过为止。

不得抛弃或遗漏,但石砾切勿压碎。

留在筛上的石砾称重后须保存,以备石砾称重计算之用。

用时将过筛的土样称重,以计算石砾重量百分数,然后将土样充分混合均匀后盛于广口瓶中,作为土壤颗粒分析及其它物理性质测定之用。

化学分析时,取风干土样100至200g,仔细挑去石块、根茎及各种新生体和侵入体,再用胶塞或圆木棍将土样辗碎,使全部通过18号筛(1mm)这种土样可供速效性养分及交换性能、PH等项目的测定。

测定土壤全氮、有机质等项目的样品,可用通过1mm筛孔的土样,用四分法或多点取样法取出样品约50g,放入瓷研钵中进一步研磨,使其全部通过60号筛(孔径0.25mm)为止。

如果需要测定全磷、全钾,还需1mm土样中同样取出约20g,磨细并使之全部通过100号筛(孔径0.15mm),分别混匀后,装入广口瓶中。

五、计算本试实验无需计算六、分析附表标准筛孔对照表土壤学实验报告(实验二)填写日期:201605教师评分教师签名日期实验课名称:土壤学实验实验项目名称:土壤含水量的测定学生班级:15级土地资源管理一班学生姓名:蒲家庆学号:1512040006一、实验目的进行土壤含水量的测定有两个目的:一是为了解田间土壤的实际含水情况,以便及时进行播种、灌排、保墒措施,以保证作物的正常生长;或联系作物长相长势及耕作栽培措施,总结丰产的水肥条件。

二是风干土样水分的测定,是各项分析结果计算的基础。

二、实验原理土壤含水量的测定方法很多,如烘干法、酒精燃烧法和中子测量法等,其中烘干法是目前国际上土壤水分测定的标准方法,虽然需要采集土样,并且干燥时间较长但是因为它比较准确,且便于大批测定,故为常用的方法。

(一)烘干法方法原理将土壤样品放在105℃±2℃的烘箱中烘至恒重,求出土壤失水重量占烘干重量的百分数。

在此温度下,包括吸湿水(土粒表面从空气中吸取活动力强的水汽分子而成的一种水分)在内的所有水分烘掉,而一般土壤有机质不致分解。

(二)酒精燃烧法方法原理本方法主要是利用酒精和水互相溶解和酒精在土中燃烧,使其水分蒸发,由燃烧前后土样的减重算出土壤含水量。

酒精在土面上燃烧,在未达到燃点之前即将气化,使火焰与土面保持2~3cm的距离,此时土样温度约在70~80℃之间。

但是,在火焰将熄灭前的几秒钟,火焰与土面接触,使土温上升到180~200℃以后温度很快地下降到85~90℃,并缓慢地冷却。

即使再度燃烧,土样最高温度也不会超过200~220℃,并且高温阶段的时间甚短,所以土样中的有机质及盐类损失甚微(有机质含量高于50g·kg-1的样品不适用本方法)。

据研究,本法较用烘干法测定土壤含水率的差值一般在0.5~0.8%左右。

用酒精燃烧法测定土壤含水量,全过程只需20分钟,它是一种快速测定方法,很适合于田间进行。

三、仪器与药品(一)烘干法铝盒、烘箱、干燥器、分析天平(感量0.0001g)、土钻、小刀。

(二)酒精燃烧法铝盒、分析天平(感量0.0001g)、土钻、小刀、火柴、滴管、量筒(10ml)、蒸发皿、酒精(纯度96%以上)。

四、实验步骤(一)烘干法(1)将铝盒擦净,烘干冷却,在1/10000天平上称重,并记下铝盒号码(A)。

(2)在田间取有代表性的土样(0~20cm)20g 左右,迅速装入铝盒中,盖好盒盖,带回室内(注意铝盒不可倒置,以免样品撒落),在天平上称重(B),每个样品至少重复测3份。

(3)将打开盖子的铝盒(盖子放在铝盒旁侧或盖子平放在盒下),放人105℃±2℃的恒温箱中烘6~8小时。

(4)待烘箱温度下降至50℃左右时,盖好盖子,置铝盒于干燥器中30分钟左右,冷却至室温,称重(C),如无干燥器,亦可将盖好的铝盒放在磁盘或木盘中,待至不烫手时称重。

(5)然后,启开盒盖,再烘3小时,冷却后称重,一直到前后两次称重相差不超过0.05g时为止(C)。

(二)酒精燃烧法(1) 将烘干冷却的铝盒用1/10000分析天平称重(A )。

(2) 用铝盒称土样10g 左右,注意操作迅速,取样均匀。

称重(B )。

(3) 用滴管向铝盒滴加酒精,至盒中呈现自由液面时为止(约用7mL 酒精)稍加振荡,使土样均匀分布于盒中。

(4) 点燃酒精(注意勿使火柴屑掉入土样中),经数分钟后熄灭,待土样冷却后,再滴加酒精(2~3mL )进行第二次燃烧。

一般情况下,样品经3~4次燃烧后,即可达恒重。

然后称重(C ),精确到0.01g 。

五、计算土壤含水量(水分%)= 100A C C B ⨯--式中: A ——铝盒重(g );B ——湿土加铝盒重(g );C ——干土加铝盒重(g )。

实验数据六、分析 (烘干法)(1)烘箱温度以105℃±2℃为宜,温度过高,土壤有机质易碳化逸失。

在烘箱中,一般土壤烘干6小时即可烘至恒重,质地较轻的土壤烘的时间可较短,约5~6小时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