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生理学答案
运动生理学期末考试练习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1、红细胞对低渗溶液抵抗力减小,表示()。
A.膜通透性减小B.脆性减小C.脆性增加D.膜通透性增加正确答案:C2、一次性运动引起的血凝系统和纤溶系统()。
A.均抑制B.前者抑制,后者亢进C.前者亢进,后者抑制D.均亢进正确答案:D3、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是()A.骨髓B.扁桃体C.淋巴结D.脾脏正确答案:D4、()在免疫反应中起核心作用。
A.粒细胞B.巨噬细胞C.淋巴细胞D.嗜碱性粒细胞正确答案:C5、()细胞被认为是体内最有效的吞噬细胞。
A.嗜酸性细胞B.中性粒细胞C.嗜碱性细胞D.单核细胞正确答案:B6、抗体一般由()细胞产生。
A.KB.TC.NKD.B正确答案:D7、蛋白质的呼吸商为()。
A.1B.0.8C.0.7D.0.85正确答案:B8、运动后因血糖下降导致的疲劳是哪种疲劳学说的主要观点()。
A.中枢保护性抑制学说B.代谢产物堵塞学说C.内环境稳定性失调学说D.能量衰竭学说正确答案:D9、运动性疲劳主要是乳酸造成的是哪种疲劳学说的主要观点()。
A.中枢保护性抑制学说B.能量衰竭学说C.内环境稳定性失调学说D.代谢产物堵塞学说正确答案:D10、运动性疲劳是由水盐代谢紊乱引起的是哪种疲劳学说的主要观点()。
A.中枢保护性抑制学说B.内环境稳定性失调学说C.能量衰竭学说D.代谢产物堵塞学说正确答案:B11、疲劳时皮层中r-氨基丁酸浓度升高是是哪种疲劳学说的主要观点()。
A.内环境稳定性失调学说B.中枢保护性抑制学说C.能量衰竭学说D.代谢产物堵塞学说正确答案:B12、下列哪个不是运动处方的制定原则()。
A.全面性原则B.安全性原则C.可逆性原则D.有效性原则正确答案:C13、有关健康体适能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运动时心率越高越好B.每天爬楼梯能提高健康体适能C.持续运动时间30min以上D.每周运动3-5次正确答案:A14、现代运动处方的运动形式不包括()。
A.力量性锻炼B.有氧耐力运动项目C.伸展运动与健身操D.极限运动正确答案:D15、下面哪个体适能不属于肌适能的内容()。
《运动生理学》试题库(包含答案)

《运动生理学》试题库(包含答案)运动生理学试题库(包含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人体运动时,能量主要来源于:A. 糖类B. 脂肪C. 蛋白质D. 无机盐{答案:A}2. 下列哪种激素能促进肌肉生长:A. 生长激素B. 甲状腺激素C. 肾上腺素D. 胰岛素{答案:A}3. 人体在运动过程中,心率与运动强度之间的关系是:A. 心率随运动强度增加而增加B. 心率与运动强度无关C. 心率随运动强度增加而减少D. 心率不变{答案:A}4. 下列哪种运动方式对心肺功能提高效果最显著:A. 短跑B. 长跑C. 游泳D. 健身操{答案:B}5. 人体在运动时,呼吸频率与运动强度之间的关系是:A. 呼吸频率随运动强度增加而增加B. 呼吸频率与运动强度无关C. 呼吸频率随运动强度增加而减少D. 呼吸频率不变{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人体能量代谢的主要方式是______代谢。
{答案:有氧}2. 肌肉收缩的基本单位是______。
{答案:肌纤维}3. 人体运动时,骨骼肌收缩,牵拉骨杠杆,产生______。
{答案:运动}4. 人体运动系统由______、骨连结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
{答案:骨}5. 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在______过程中的生理功能和机制的科学。
{答案:运动}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请简要说明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的区别。
{答案:有氧运动是指在充足氧气供应的条件下,通过持续、稳定的运动方式,提高心肺功能和耐力的运动,如长跑、游泳等。
无氧运动是指在短时间内,高强度、快速的运动方式,主要依赖肌肉内的能量储备,如短跑、举重等。
}2. 请简要说明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答案: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心肺功能,增加心输出量和肺活量;(2)使心脏肌肉发达,心腔扩大,心脏壁变厚;(3)降低血压,减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4)提高血液循环效率,增强抗凝血功能。
《运动生理学》考题及答案

《运动生理学》考题及答案运动生理学考题及答案考题一1. 什么是运动生理学?答: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在运动状态下的生理变化和适应机制的学科。
2. 运动生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哪些方面?答:运动生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运动对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肌肉系统、神经系统等方面的影响,以及运动适应、运动训练等相关问题。
考题二1. 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有哪些?答:运动可以增加心脏的排血量和心肌收缩力,降低心率和血压,改善心血管功能,预防心血管疾病。
2. 运动对呼吸系统的影响有哪些?答:运动可以增加肺活量和肺通气量,提高肺的弹性和肺功能,增强肺的排毒和排痰能力。
3. 运动对肌肉系统的影响有哪些?答:运动可以增加肌肉的力量、耐力和灵活性,促进肌肉的生长和修复,提高肌肉的协调性和反应能力。
4. 运动对神经系统的影响有哪些?答:运动可以改善神经传导速度和神经递质的释放,增强神经系统的协调性和稳定性,提高运动技能和反应能力。
考题三1. 什么是运动适应?答:运动适应是指人体在长期运动训练后,生理功能和形态结构发生的良好调整和改变。
2. 运动适应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答:运动适应的主要特点包括增加运动能力、提高身体机能、增强免疫力、改善心理状态等。
3. 如何进行科学合理的运动训练?答:科学合理的运动训练应包括适当的强度和频率,合理的休息和恢复,个体化的训练计划,以及良好的营养和睡眠等方面的考虑。
考题四1. 运动生理学的应用领域有哪些?答:运动生理学的应用领域包括运动训练、运动康复、运动医学、运动营养等方面。
2. 运动生理学在运动训练中的作用是什么?答:运动生理学可以帮助制定科学合理的运动训练计划,监测运动效果,提高运动能力和竞技水平。
3. 运动生理学在运动康复中的作用是什么?答:运动生理学可以帮助恢复受伤肌肉和关节的功能,加速康复过程,预防再次受伤。
4. 运动生理学在运动医学中的作用是什么?答:运动生理学可以帮助诊断和治疗运动相关的疾病,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运动生理学试题及答案

运动生理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什么的基本规律的科学?A. 动物运动B. 体育运动C. 人体运动D. 机械运动答案:C2. 肌肉收缩的基本单位是什么?A. 肌纤维B. 肌原纤维C. 肌动蛋白D. 肌球蛋白答案:B3. 有氧代谢的主要能量系统是什么?A. 磷酸系统B. 无氧糖酵解系统C. 有氧糖酵解系统D. 脂肪代谢系统答案:C4. 人体运动时,心脏输出量的主要决定因素是什么?A. 心率B. 心肌收缩力C. 心室舒张末期容积D. 以上都是答案:D5. 肌肉疲劳的原因是什么?A. 能量耗竭B. 代谢产物积累C. 神经传导障碍D. 以上都有答案:D二、填空题1. 人体运动时,肌肉收缩的能量来源主要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答案:ATP、CP2. 肌肉的等长收缩和等张收缩的主要区别在于__________是否改变。
答案:肌肉长度3. 运动后,肌肉酸痛通常分为两种,即时肌肉酸痛和__________肌肉酸痛。
答案:延迟发作4. 运动生理学中,最大摄氧量(VO2max)是衡量一个人__________能力的指标。
答案:有氧耐力5. 运动中,电解质的丢失主要通过__________和__________。
答案:汗液、尿液三、简答题1. 简述肌肉收缩的过程。
答:肌肉收缩是由神经冲动触发的一系列生化过程。
当神经冲动到达肌肉时,会导致肌膜去极化,电信号沿着肌膜传播至肌浆网,引起钙离子释放。
钙离子与肌球蛋白结合,触发肌肉纤维中的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相互作用,产生力量,导致肌肉收缩。
随后,通过ATP提供的能量,肌肉纤维恢复到静息状态,准备下一次收缩。
2. 描述无氧代谢和有氧代谢的区别。
答:无氧代谢和有氧代谢是人体产生能量的两种主要方式。
无氧代谢不需要氧气,可以在短暂的高强度活动中迅速产生能量,例如通过磷酸肌酸途径和无氧糖酵解。
然而,无氧代谢产生的能量较少,且会产生乳酸等代谢产物,可能导致肌肉疲劳。
《运动生理学》试题库(包含答案)

《运动生理学》试题库(包含答案)运动生理学试题库(包含答案)第一题问题: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什么的科学?答案:运动生理学是研究运动对人体生理机能的影响以及运动本身的生理基础的科学。
第二题问题:运动时,我们的肌肉会产生哪种能量?答案:运动时,我们的肌肉主要靠ATP(三磷酸腺苷)来产生能量。
第三题问题:运动时,我们的心率会如何变化?答案:运动时,我们的心率会增加。
这是因为身体需要更多氧气和营养物质供给肌肉,所以心脏需要加快跳动来满足身体的需求。
第四题问题:运动对身体有哪些好处?答案:运动对身体有多种好处,包括增强心肺功能、增加肌肉力量、改善身体柔韧性、提高代谢率、减轻压力和改善心理健康等。
第五题问题:什么是乳酸阈值?答案:乳酸阈值是指在运动中,乳酸在肌肉中累积的速度超过了肌肉对乳酸清除的速度,导致乳酸积聚的临界点。
超过乳酸阈值后,肌肉疲劳感会明显增加。
第六题问题:什么是氧耗?答案:氧耗是指在运动过程中,身体为了满足肌肉需氧的要求而消耗的氧气量。
氧耗越大,说明身体对氧气的利用效率越高。
第七题问题:运动对心血管系统有哪些影响?答案:运动可以增强心脏的收缩力和心肌的耐力,促进血液循环,提高血管弹性,降低血压,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第八题问题:什么是肌肉适应?答案:肌肉适应是指在经过长期的适度运动后,肌肉对运动的适应能力增强,包括肌肉力量、耐力、柔韧性等方面的提高。
第九题问题:如何预防运动损伤?答案:预防运动损伤的方法包括适度热身和拉伸,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和强度,避免过度训练,保持良好的体态和姿势,合理安排运动休息时间等。
第十题问题:运动对身体的影响是否因年龄而异?答案:是的,运动对身体的影响会因年龄而异。
不同年龄段的人在运动时,身体的生理反应和适应能力会有所不同,所以运动方式和强度需要根据年龄来调整。
运动生理学试题及答案

运动生理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下列哪种糖是运动时肌肉主要利用的能量源?A. 葡萄糖B. 果糖C. 乳糖D. 浆果糖答案:A. 葡萄糖2. 运动后,通过肺换气排出的二氧化碳的量比安静时要:A. 增加B. 减少C. 不变D. 无法确定答案:A. 增加3. 下列哪个因素对肌肉收缩力量产生直接影响?A. 骨骼长度B. 心肌收缩力C. 肌肉纤维类型D. 血液滋养答案:C. 肌肉纤维类型4. 下列哪个心率区间属于高强度运动?A. 50-60%最大心率B. 60-70%最大心率C. 70-80%最大心率D. 80-90%最大心率答案:D. 80-90%最大心率5. 力量训练对肌肉的主要影响是:A. 增加肌肉纤维数量B. 增加肌肉纤维直径C. 增加肌肉收缩速度D. 增加肌肉弹性答案:B. 增加肌肉纤维直径二、非选择题:1. 解释下列术语: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
答案:有氧运动指的是依赖氧气供应进行的运动,如长跑、游泳等,持续时间相对较长。
无氧运动指的是在短时间内迅速进行的高强度运动,如举重、短跑等,主要依靠无氧代谢产生能量。
2. 简要说明乳酸阈值是什么,并解释其在运动中的作用。
答案:乳酸阈值是指人体在运动中,由于运动强度增加导致产生乳酸的速度超过乳酸消耗的速度时,乳酸在肌肉中积累的阈值。
乳酸阈值的提高通常意味着肌肉耐力的提升,同时也表明人体能够更好地适应高强度运动。
3. 健身房中的有氧设备和无氧设备各有什么特点?请分别举例。
答案:有氧设备一般包括跑步机、椭圆机等有氧训练器材,其主要特点是能够提供持续的低到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有助于提升心肺功能和脂肪燃烧。
例如,跑步机可以让用户通过自己调节跑步速度和坡度来实现不同强度的有氧训练。
无氧设备一般包括哑铃、杠铃等力量训练器材,其主要特点是可以进行高强度的力量训练,有助于增强肌肉力量和肌肉质量。
例如,杠铃可以通过调整重量和次数来进行无氧训练,训练目标可以是提升肌肉力量、增加肌肉质量等。
运动生理章节测试题及答案

运动生理章节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运动生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A. 运动对心理的影响B. 运动对生理的影响C. 运动对环境的影响D. 运动对经济的影响答案:B2. 人体在进行有氧运动时,主要的能量来源是什么?A. 脂肪B. 碳水化合物C. 蛋白质D. 酒精答案:B3. 以下哪项不是心血管系统的功能?A. 运输氧气B. 调节体温C. 运输营养物质D. 维持血压答案:B二、填空题4. 人体在运动过程中,肌肉收缩的能量主要来源于________。
答案:ATP5. 运动时,人体体温升高,主要通过________来调节。
答案:汗腺分泌汗液三、简答题6. 简述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答案:运动可以增强心脏的泵血能力,提高血管的弹性,促进血液循环,长期运动有助于降低血压和改善心血管健康。
7. 描述运动后如何恢复肌肉疲劳。
答案:运动后肌肉疲劳可以通过适当的拉伸、按摩、补充营养和充足的休息来恢复。
此外,保持良好的水分平衡和电解质平衡也很重要。
四、论述题8. 论述运动对呼吸系统的影响及其意义。
答案:运动可以增强呼吸系统的功能,提高肺活量和呼吸效率。
长期进行有氧运动可以增加肺泡的数量和肺泡的弹性,改善氧气的摄取和二氧化碳的排出,从而提高运动能力和身体健康水平。
五、计算题9. 如果一个运动员在跑步机上以8公里/小时的速度跑了30分钟,请计算他消耗了多少卡路里(假设每公里消耗60卡路里)。
答案:消耗的卡路里 = 8公里/小时× 30分钟× (60卡路里/公里) ÷ 60分钟/小时 = 240卡路里六、案例分析题10. 某运动员在进行高强度训练后,出现了肌肉酸痛和疲劳的症状,请分析可能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恢复建议。
答案:肌肉酸痛和疲劳可能是由于乳酸积累和肌肉微损伤造成的。
恢复建议包括:适当休息,进行轻度的有氧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补充足够的蛋白质和电解质,以及进行肌肉放松和按摩。
《运动生理学》考题及答案

《运动生理学》考题及答案运动生理学考题及答案考题一:什么是运动生理学?答案: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在运动过程中的生理变化和适应机制的学科。
它涉及到运动对身体各系统的影响,包括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肌肉系统等,并探索运动对健康和性能的影响。
考题二:运动对心血管系统有何影响?答案:运动可以提高心血管系统的功能。
长期有氧运动可以增强心脏肌肉,改善心脏的泵血能力,降低血压和心率。
此外,运动还可以提高血管的弹性,改善血液循环,减少动脉硬化的风险。
考题三:运动对呼吸系统有何影响?答案:运动可以增强呼吸系统的功能。
运动时,我们的呼吸频率和深度会增加,以满足运动肌肉对氧气的需求。
长期运动训练可以提高肺活量和呼吸肌肉的耐力,改善呼吸效率。
考题四:运动对肌肉系统有何影响?答案:运动可以增强肌肉系统的功能。
通过运动,肌肉可以增加肌纤维数量和肌肉纤维的直径,提高肌肉力量和耐力。
运动还可以促进肌肉的血液供应,增加营养物质和氧气的输送,有助于肌肉的恢复和生长。
考题五:运动对健康和性能的影响有哪些?答案:运动对健康和性能有多方面的积极影响。
首先,适量的运动可以提高心血管健康,降低患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
其次,运动可以增强骨骼健康,预防骨质疏松症。
此外,运动还可以帮助控制体重,改善代谢功能,增强免疫系统,提高心理健康和抗压能力。
对于运动员和运动爱好者来说,适当的训练还可以提高运动表现和竞技能力。
以上是对《运动生理学》考题及答案的简要介绍。
运动生理学是一个广泛而重要的领域,深入了解运动对人体的影响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规划运动训练和保持健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运动的能量代谢一、名词解释ATP稳态、糖的有氧分解、糖的无氧酵解、基础代谢、基础代谢率、基础状态ATP稳态:集体在能量转换过程中维持其ATP恒定含量的现象称为ATP稳态。
糖的有氧分解:葡萄糖或糖原在有氧条件下,氧化成CO2和H2O,并再合成ATP的过程称为糖的有氧氧化。
糖的无氧酵解:葡萄糖或糖原在不需要氧的情况下分解生成乳酸,并释放能量生成ATP的过程,称糖的无氧分解或酵解基础代谢:指人体在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
(65%)基础代谢率:单位时间内的基础代谢。
基础状态:指室温20℃~25℃、清晨、空腹、清醒而又极其安静的状态。
二、选择题1、磷酸原系统和乳酸能系统供能的共同特点是 A 。
A.都不需要氧B.都产生乳酸C.都能维持较长时间D.都可以产生大量ATP2、在较剧烈运动时,肌肉中高能磷酸化物的变化情况是 B 。
A.CP含量变化不大B.ATP含量变化不大C.CP生成较多D.ATP含量大幅度下降3、从机体能量代谢的整个过程来看,其关键的环节是 D 。
A.糖酵解B.糖类有氧氧化C.糖异生D.ATP的合成与分解4、评定乳酸能系统能力的常用指标是 B 。
A.肌红蛋白的含量B.血乳酸水平C.30米冲刺跑D.无氧阈值5、三种物质在胃内排空由快到慢的顺序是 B 。
A.蛋白质、糖类、脂肪B.糖类、蛋白质、脂肪C.糖类、脂肪、蛋白质D.蛋白质、脂肪、糖类6、剧烈运动时,肌肉中含量明显上升的物质是B 。
A.CPB. 乳酸C. 水D. CO27、剧烈运动时,肌肉中含量首先减少的物质是 C 。
A.ATPB.CPC. 葡萄糖D.脂肪酸8、酮体是脂肪代谢不彻底的产物,是在C 部位形成。
A. 肾脏B.心脏C.肝脏D.骨骼肌9、进行一段时间训练,60米跑速提高了,而跑后血乳酸含量却比训练前减少,这说明D 。
A.糖类的有氧供能比例增大B.肌红蛋白含量增多C.脂肪供能比例增大D.ATP-CP供能比例增大10、马拉松跑的后期,能源利用情况是 D 。
A.主要是糖类B.完全靠糖类C.糖类的利用多于脂肪D.糖类的利用低于脂肪11、营养物质消化吸收的主要部位是 B 。
A.胃B.小肠C.食管D.大肠12、低血糖时,首先受到影响的器官是 B 。
A.心脏B.脑组织C.肾脏D.骨骼肌13、下列体内能源主要来源是糖类的情况是 B 。
A.高脂膳食B.中等强度运动时C.长期饥饿D.糖尿病14、饥饿时,维持血糖恒定的主要途径是 B 。
A.肌糖原的分解B.肝糖原的分解C.糖异生D.抑制糖的分解三、判断题1、ATP属于高能磷酸化合物,是机体各器官、组织和细胞能利用的直接能源。
(T )2、剧烈运动中,能耗增多,使肌肉中ATP和CP的含量迅速减少。
(F)3、三大营养物质在胃内排空的速度由快到慢的顺序是脂肪、糖类、蛋白质。
(F)4、糖、脂肪和蛋白质是人体直接的能量来源。
(F)5、乳酸阈是衡量乳酸能系统供能能力的最常用的指标。
(F)6、胆汁由胆囊分泌,其成分很复杂。
(F)7、生物体内的能量的释放、转移和利用等过程是以ATP为中心进行的。
(T)8、糖和脂肪都能以酵解方式分解供能。
(F)9、当肌肉中的糖原储量增加时,可以通过调节作用进入血液使血糖水平升高。
(F)10、血糖的恒定有赖于肝糖原和肌糖原的分解释放入血。
(F)11、人体剧烈运动时,其pH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乳酸生成过多造成的。
(T)12、氨基酸代谢脱下来的的氨,大部分在肾脏合成尿素,最后以尿的形式排出体外。
(F)四、问答题1、试分析比较三大能量系统的特点,并举例说明。
(一)磷酸原系统(ATP-CP系统):特点:供能总量少,持续时间短,功率输出量最快,不需要O2,不产生乳酸例如:短跑、投掷、跳跃、举重等。
(二)糖酵解(乳酸能)系统:特点:供能总量比磷酸原系统多,输出功率次之,不需要氧,产生乳酸例如:400m跑、100m游泳(三)有氧氧化系统:特点:供能总量大,时间长,速率低,需要氧,不产生乳酸。
例如:1500 m跑,马拉松等。
2、试述能量代谢对急性运动的反应(一)急性运动时的无氧代谢ATP、CP(数秒钟)→糖酵解(乳酸)→抑制ATP合成→疲劳(二)急性运动时的有氧代谢无氧代谢→有氧代谢(三)急性运动中能量代谢的整合三大能量系统相互整合、协调一、绪论一、名词解释稳态:在一定范围内,经过体内复杂的调节机制,维持不断变化的内环境理化性质保持相对动态平衡的状态称为稳态。
如:动脉血压、体温等二、选择题(B)1、维持机体稳态的重要调节过程是。
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正反馈调节D.负反馈调节2、下列生理过程属于前反馈的是 D 。
A.负反馈调节B.正反馈调节C.减压反射D.赛前运动员出现心跳加快3、下列生理过程属于负反馈调节的是D 。
A.排尿反射B.排便反射C.血液凝固D.减压反射4、下列有关反应与适应的错误叙述是 D 。
A.反应与适应都是通过体内调节机制来实现的B.反应是当内外环境改变时,机体生理功能所产生的相应的暂时性变化C.适应是环境条件变化的影响下,机体形态与功能发生相应的持久性改变D.反应和适应都是病理过程三、判断题(F)1、运动生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因而只能通过对人体实验,获得运动时人体各种功能发展变化的规律。
第二章肌肉活动一、名词解释兴奋、兴奋性、动作电位、阈强度、阈刺激缩短收缩、拉长收缩、等长收缩兴奋:机体的某些组织受刺激后产生的生物电反应。
兴奋性:生物体具有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
动作电位:在有效刺激作用下,膜电位在静息电位基础上会出现迅速可逆性波动,这种可逆性的迅速变化的膜电位称为动作电位。
阈强度:在一定刺激作用时间和强度—时间变化率下,引起组织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
阈刺激:具有这种临界强度的刺激。
缩短收缩:肌肉收缩所产生的张力大于外加阻力时,肌肉缩短,并牵拉骨杠杆做相向运动的收缩形式。
如屈肘、高抬腿跑可分为等张收缩和等动收缩。
拉长收缩:当肌肉收缩所产生的张力小于外力时,肌肉积极收缩但被拉长的收缩形式。
等长收缩:当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等于外力时,肌肉积极收缩但长度不变的收缩形式。
二、选择题1、下列有关兴奋在神经肌肉接点传递特征的错误叙述是A 。
A.电传递B.单向性C.有时间延搁D.易受药物或其他环境因素的影响2、环绕肌原纤维的横管系统是 D 。
A.Ca2+进出肌纤维的通道;B.营养物质进出肌纤维的通道;C.细胞外液与细胞内液交换的通道;D.将兴奋时的电变化传入细胞内部;3、位于肌浆网两端的终池是 B 。
A 实现肌纤维内外物质交换的场所;B Ca2+的贮存库;C Ca2+的和Mg2+的贮存库;D Na+的贮存库4、运动终板是指 C 。
A 运动神经末梢装置;B 神经肌肉接点装置;C神经肌肉接点区的肌细胞膜增厚部分;D 分布于神经轴突上的突触装置5、根据肌肉微细结构的研究,科学家提出用肌肉收缩的B 来说明肌肉收缩机制。
A.肌原学说B.滑行学说C.反射学说D.代谢学说6、屈膝纵跳起,股四头肌 C 。
A.只做等长收缩;B.只做等动收缩;C.先做拉长收缩再做等张收缩;D.先做等张收缩再做拉长收缩7、慢肌纤维的生理特征表现为 B 。
A.收缩力量大,耐持久;B.收缩速度慢,抗疲劳的能力强;C.收缩速度慢,兴奋阈值高;D.收缩力量小,不持久8、快肌纤维的生理特征表现为 B 。
A.兴奋阈值低,收缩速度快;B.收缩速度快,抗疲劳的能力低;C.收缩速度快,力量小;D.收缩力量大,能持久9、腿部肌肉中快肌纤维占优势的人,较适宜从事D 。
A.800m跑;B.1500m跑;C.10000m跑;D.100m跑10、训练对肌纤维横断面积的影响表现为 C 。
A.可使两类肌纤维都肥大;B.对肌纤维横断面积大小无影响;C.肌纤维出现选择性肥大;D.举重训练使慢肌纤维肥大11、与慢肌纤维相比,快肌纤维的形态特征是 C 。
A.肌纤维直径粗,毛细血管丰富B.肌纤维直径粗,线粒体数目多C.肌纤维直径粗,肌浆网发达D.肌纤维直径细,毛细血管少12、与快肌纤维比,慢肌纤维的形态特征是 B 。
A.肌纤维直径较大,受胞体大的α神经元支配B.肌纤维直径较小,毛细血管的密度高C.肌纤维直径较大,线粒体数目多D.肌纤维直径较小,肌浆网发达13、实现肌细胞收缩和舒张的最基本单位是 C 。
A.肌纤维B.肌原纤维C.肌小节D.肌肉14、属于慢肌纤维代谢特征的是C 。
A.糖原含量低,糖酵解能力高B.糖酵解能力低,乳酸脱氢酶活性高C.糖酵解能力低,氧化脂肪能力高D.糖原含量高,有氧氧化能力强判断,1.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都具有单向性特征(F)2.在神经肌肉接点区运动神经末梢与终板膜紧密连接(F)3.肌肉收缩时,细肌丝向粗肌丝中部滑行,肌丝本身的长度不变,肌节缩短。
(T)4.力量训练能使肌纤维选择性肥大,有氧氧化能力提高(F)四、问答题1、简要回答神经肌肉接点的结构及兴奋在神经肌肉接点传播的过程。
⑴、神经—肌肉接点的结构概念:运动神经末梢与骨骼肌相接近并进行信息传递的装置。
1.接点前膜:囊泡(含乙酰胆碱)、线粒体、微管、微丝等。
2. 接点后膜(运动终板):乙酰胆碱受体、胆碱脂酶3. 接点间隙:接点间隙与细胞外液相沟通,轴突末梢与终板膜相间隔部分。
⑵、兴奋在神经肌肉接点传播的过程:运动神经元兴奋→神经冲动传至轴突末梢→接点前膜去极化→使膜的Ca2+通道打开细胞外液Ca2+入接点前膜→引起囊泡与接点前膜融合→释放乙酰胆碱(Ach)→Ach进入接点间隙到达接点后膜→与后膜的受体相结合→引起膜对Na+、K+的通透性改变→接点后膜去极化而形成终板电位。
当产生动作电位时,兴奋就由神经传递给肌肉。
2、简述肌肉的收缩过程。
1、Ca2+与肌钙蛋白结合,引起肌钙蛋白构型变化,使原肌球蛋白滑向肌动蛋白沟底, 肌动蛋白上能与横桥结合的位点露出。
2、横桥与肌动蛋白结合成肌动球蛋白,ATP酶被激活,结合在横桥上的ATP分解释放能量供横桥倾斜摆动,牵拉细丝向肌节中央滑行。
当横桥角度变化时,横桥与肌动蛋白解脱,恢复到垂直的位置。
3、试述从肌细胞兴奋到肌肉收缩的全过程。
过程包括:兴奋在神经—肌肉接点的传递肌肉兴奋—收缩耦联肌细胞的收缩与舒张4、简单回答刺激能引起组织兴奋所须具备的条件。
①.一定的刺激强度。
②.持续一定的作用时间。
③.一定的强度—时间变化率。
第三章躯体运动的神经调控一、名词解释:前庭反应、运动单位、牵张反射、姿势反射、状态反射、位觉前庭反应:前庭感受器受到过度刺激时,反射性地引起骨骼肌紧张性的改变、眼震颤及自主功能的改变,这些改变统称前庭反应。
运动单位:一个运动神经元与它所支配的肌纤维组成一个运动单位。
牵张反射:在脊髓完整的情况下,一块骨骼肌如受到外力牵拉使其伸长时,能反射性地引起受牵扯的同一肌肉收缩,这种反射称为牵张反射。
姿势反射:躯体活动过程中,中枢不断地调整不同部位骨骼肌的张力,以完成各种动作,保持或变更躯体各部分的位置,这种反射活动称为姿势反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