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品味古诗词的意境

合集下载

如何通过古诗词来展示自己的文化修养

如何通过古诗词来展示自己的文化修养

如何通过古诗词来展示自己的文化修养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凝聚了千百年的文化智慧和情感体验。

古诗词以其简洁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成为人们欣赏、传颂的经典之作。

对于诗词爱好者来说,展示自己的文化修养就离不开对古诗词的欣赏和理解。

本文将探讨通过古诗词来展示自己的文化修养的方法与技巧。

一、品味经典之作古诗词中蕴含着深邃的文化内涵,具有无穷的审美价值。

要展现自己的文化修养,首先需要对经典之作进行深入品味。

可以选择一些代表性的古诗词,如李白的《静夜思》、苏东坡的《江城子》等,仔细阅读理解其中的意境和含义。

通过对经典之作的深入研究,你可以更好地理解其中蕴含的文化价值,并在言语之间展现你深厚的文化修养。

二、写作赏析与评论在交流与分享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将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感悟写下来,进行赏析与评论。

你可以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词,从字义、韵律、意境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写出自己对这首诗词的认识和体悟。

在写作过程中,尽量用简洁而优美的语言表达你的观点,展示你对古诗词的独到见解。

通过写作赏析与评论,你能够展示你对文化艺术的独立思考和深入理解,彰显你的文化修养。

三、参与古诗词活动通过参与古诗词相关的活动,积极与其他诗词爱好者交流,可以进一步展现你的文化修养。

你可以参加古诗词朗诵会、诗社活动或者与朋友组织古诗词分享会等。

在活动中,你可以背诵一首你喜欢的古诗词,或者分享你的作品和体悟。

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合作,你能够提升自己对古诗词的理解,同时也展示了你对文化传统的尊重和热爱。

四、创作与发表古诗词作品古诗词并不仅仅是过去的作品,现代人也可以通过创作来展示自己的文化修养。

你可以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主题,写一首符合古诗词形式的新作品。

在创作过程中,尽量保持古诗词独特的韵律和意境,同时又注入现代人的情感和思考。

创作后,你可以选择将作品发表在个人博客、社交媒体或相关的刊物上。

通过发表作品,你可以让更多人了解你的文化修养和对古诗词的独特理解。

如何读懂古诗词中的意境

如何读懂古诗词中的意境

如何读懂古诗词中的意境古诗词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既是一种语言艺术,也是一种人文哲学。

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意境,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绪的回味。

而读懂古诗词中的意境,并不只是单纯理解句子的字面意思,更要通过心灵的感悟去理解其中的隐含,从而更加全面地感受到诗词的美妙。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为您介绍如何读懂古诗词中的意境。

一、感知诗词气氛诗词作为语言艺术的一种,注重的是情感和意境的表达。

作为读者,我们首先需要通过媒介——文字来感知诗词的气氛。

比如,在阅读李白的《静夜思》时,我们可以通过描绘的月亮明亮而清寂的形象,以及诗人静谧的内心世界,来感受到诗中所传递的安宁和宁静。

因此,读懂古诗词的意境,就需要我们通过文字描绘的氛围去感知其中所蕴含的情感。

二、品味诗词情感古诗词常常通过深邃的情感表达诗人的思绪与境界。

当我们读到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时,可以感受到诗人对故国的思恋之情。

通过品味诗词中的情感,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诗人内心的感受与追求,从而更好地领会其中的意境。

三、理解象征与隐喻诗词作为一种典型的象征性表达方式,常常使用丰富多样的象征与隐喻来传递诗人的意境。

例如,在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中,诗人通过“篱萧”、“砧杵声”等生活场景来象征孤寂与离别的情感。

因此,在读懂古诗词的意境时,我们需要理解其中的象征与隐喻,从而更加深入地感受诗人的情感表达。

四、把握诗词的音律古诗词的音律是其独特之处,也是表现意境的关键之一。

通过把握诗词的音律,我们可以更好地领会其中的意境。

例如,在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诗人通过巧妙的音律排列,营造出豪放奔放的氛围,使读者能够亲身体验到人物身世坎坷的情感表达。

因此,读懂古诗词的意境也需要我们通过把握诗词的音律,来更好地感受其中的美感。

五、与诗词产生共鸣最后,读懂古诗词的意境需要我们与诗词产生共鸣。

古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生智慧,与我们的生活经历相结合,形成一种心与心的交流。

解析古诗词中的音韵美与意境感

解析古诗词中的音韵美与意境感

解析古诗词中的音韵美与意境感古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瑰宝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其独特的音韵美与深远的意境感,给人们带来了深刻的艺术享受和精神愉悦。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古诗词中的音韵美与意境感展开详细的解析。

一、音韵美的表现形式古诗词中的音韵美体现在韵律、节奏、音调和声音的和谐之中。

首先,古诗词的韵律节奏常常呈现出一种优美流畅的美感,给人以舒适愉悦之感。

其次,音调的变化和落韵的运用,使古诗词在朗朗上口的同时,也带有一种轻盈悦耳的音乐感,让人耳目一新。

此外,古诗词作为一种音韵艺术形式,还利用了声音的韵律和音节的变化来增强表达效果,使作品更富有韵律感和声音美。

二、古诗词中的意境感的营造古诗词以其细腻的笔触和巧妙的构思,成功地营造出了丰富多彩的意境感。

首先,古诗词通过独特的描写手法,将诗人的情感与自然景物相结合,创造出了壮丽恢弘、清新宜人的自然景色,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

其次,古诗词还通过抒情描写将人们的内心世界与外在环境相融合,表达出深情厚意的感受,使读者在其中感到情感的共鸣,沉浸在其中。

此外,古诗词中贴合社会现实的写景描写,也给人们带来了对当时社会风貌和人文情怀的深入思考,拓展了古人的文化视野。

三、音韵美与意境感的相互关系古诗词中的音韵美与意境感是相辅相成的,相互交织影响。

音韵美的存在可以更好地诠释诗句的意境,使读者更容易把握诗意,产生共鸣。

一方面,音韵美通过朗朗上口的韵律和和谐悦耳的音节,使诗词更易于传诵和记忆,使读者更愿意去品味其中蕴含的意蕴。

另一方面,古诗词中丰富多彩的意境感也反过来丰富了音韵美的表达。

只有通过传神的意境描述,才能更好地展示音韵美的呈现方式,使读者更好地感受到诗意所在。

综上所述,古诗词中的音韵美和意境感是相辅相成的,共同构建了古诗词独特的艺术魅力。

通过对音韵美与意境感的解析,我们能够更好地欣赏古诗词的艺术价值,领略其中的韵律之美和意境之趣。

希望这篇文章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对古诗词的新的认识和理解。

欣赏古诗词的韵味感悟古诗词的意境

欣赏古诗词的韵味感悟古诗词的意境

欣赏古诗词的韵味感悟古诗词的意境《欣赏古诗词的韵味感悟古诗词的意境》古诗词,犹如璀璨星空中的明珠,历经岁月的洗礼,依然闪耀着迷人的光芒。

它们承载着古人的智慧、情感和对生活的感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

当我们静下心来欣赏古诗词时,不仅能品味到其独特的韵味,还能深深感悟到其中蕴含的意境。

古诗词的韵味,首先体现在其语言之美上。

古人在创作诗词时,往往精心锤炼字词,力求用最简洁、精准的语言表达出丰富的内涵。

比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春风拂过,江南大地一片葱绿的景象,让人仿佛能看到那满眼的新绿在风中摇曳。

又如“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展现得淋漓尽致,一个字就让整个画面活灵活现。

这种对字词的精妙运用,使得古诗词具有了独特的韵味,让人读来唇齿留香。

古诗词的韵律和节奏也是其韵味的重要组成部分。

诗词中的平仄、押韵,使得诗句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之美。

像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押韵和谐,节奏明快,即使是年幼的孩子也能轻松诵读,感受到其中的韵味。

而且,不同的词牌和格律,也赋予了古诗词多样的风格,或婉约,或豪放,或清新,或沉郁,给人带来不同的审美享受。

然而,要真正领略古诗词的魅力,仅仅欣赏其韵味是不够的,还需要深入感悟其中的意境。

意境是古诗词的灵魂所在,它是诗人通过对自然、人生的观察和思考,营造出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境界。

有的古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观来营造意境。

比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在广阔无垠的沙漠中,一缕孤烟笔直升起,黄河边的落日又大又圆。

这样的画面让人感受到了边塞的辽阔与壮美,同时也能体会到诗人内心的孤寂与豁达。

再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简单的几个字,勾勒出一幅宁静、闲适的田园风光,让人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诗人远离尘世喧嚣、追求自由宁静的心境。

有的古诗词则以抒情的方式来表达意境。

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将愁绪比作滔滔不绝的江水,形象地展现了他内心无尽的愁苦。

高中古诗阅读技巧

高中古诗阅读技巧

高中古诗阅读技巧
高中古诗阅读技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了解背景:在阅读古诗之前,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所处的时代背景,有助于理解古诗的内涵和深层含义。

2. 反复诵读:通过反复诵读,可以逐渐理解诗句中的词汇、语法和韵律,从而更好地把握诗意。

3. 抓住意象:意象是古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通过意象可以更好地理解诗的主题和情感。

4. 注意诗眼:诗眼是诗句中最为传神的词语,往往能够体现作者的情感和思想,抓住诗眼是理解诗句的关键。

5. 品味语言:古诗的语言高度凝练,需要仔细品味,才能理解其中的深层含义。

6. 联想想象:在阅读古诗时,通过联想和想象,可以更好地进入诗的意境,从而更好地理解诗意。

7. 综合分析:综合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全面理解古诗的主题和思想,把握作者的意图和情感。

总之,掌握高中古诗阅读技巧需要多读、多思、多实践。

只有不断积累经验和知识,才能提高阅读能力和鉴赏水平。

鉴赏古诗词的五种方法

鉴赏古诗词的五种方法

鉴赏古诗词的五种方法理解品味文言诗词,人们有很多高雅的方法:用译诗来解说内容,用描述来表现诗境,用抒情来表达感受,用阐释来点示深意,用呤诵来传情达意,用评说来赏析美点。

总的来说,人们欣赏诗词的着眼点是诗情画意。

下面以具体例子对诗歌赏的方法进行说明:1、字词品味:如“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一个“空”字领起,把所有的景致都染上了静谧写出了山中的空寂。

“空”是秋山的特征,秋雨过后,山村一色,就更显空旷。

“空”境通感空旷的视觉感受,伴随的是静寂的听觉感受。

“空”是双关,即是写景,也是对佛理的感悟。

王维在山村中,追求“空”、“静”,以获得心灵的“空”、“静”。

根据“字词品味”这种方法,从人物、时空、动静、声色、远近、视听、刚柔、宏微这些角度赏析:①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②红杏枝头春意闹;③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④山光悦鸟情,潭影空人心。

2、画面欣赏,如:诗人以泉流之动态衬山村的静态,以泉流之声响衬山村之宁静。

“明月松间照”写静态远景,可以是明月初升,透过松林看到斑驳圆月,月亮就像悬挂在树梢上;也可以是皓月高悬,月光倾泻,树影斑驳,风影移动,姗姗可爱。

“清泉石上流”,写动态近景,喑含水声,雨后山泉微涨,“石上流”明其线,水线声亦轻,山村中万籁俱寂,惟闻水声潺潺。

请根据“画面欣赏”这种方法赏析①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②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③风掣红旗冻不翻。

3、景物描述:如“竹暄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月光透过松枝,洒在潺潺流泉上,斑驳陆离;清泉在山间跳跃,闪闪烁烁,仿佛银柱击弦,发出清脆悦耳的轻响;忽然竹林喧动,传来洗衣归返的姑娘阵阵甜美的笑语,湖中莲荷,颤动起来,那是晚归的渔舟荡波而过……一幅多幺恬淡幽美的山居图画。

请根据这种方法赏析:①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②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③烟笼寒水月笼沙;④《天净沙?秋思》。

4、意境(画面环境抒发何种情感)探求: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无边”写出林木的广漠,见出秋色的萧瑟;“萧萧”形容风吹叶落的响声,见出树叶飘落的情景。

怎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怎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怎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意境和情感?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其语言精炼、意境深远,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思想情感,展现出独特的审美情趣。

然而,对于现代读者而言,如何跨越时空的阻隔,解读古诗词的意境和情感,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教育专家的角度,探讨如何更好地表述古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一. 解释诗歌背景与作者生平古诗词创作往往与特定的历史事件和作者自身经历息息相关。

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需要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作者的个人经历和思想感情。

例如,了解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创作于安史之乱时期,作者处在乱世,经历颠沛流离,才能体会诗歌中所表达的忧国忧民的情怀。

二. 注重诗歌意象的解读古诗词中运用大量的意象来表达诗人的情感。

意象是诗歌的灵魂,通过对意象的解读,才能真正明白诗歌的意境。

例如,李白《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通过“月光”、“霜”这两个意象,展现了诗人思念家乡的悲伤和孤独之情。

三. 了解诗歌的语言特色古诗词的语言精炼、内敛,运用比喻、拟人、借代等修辞手法,这些手法不仅提高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同时也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和情感。

因此,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要关注诗歌的语言特色,理解诗歌的语言表达和修辞手法。

四. 借鉴其他艺术形式的理解古诗词与其他艺术形式有着密切的联系,例如绘画、音乐等。

借鉴其他艺术形式的理解,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例如,欣赏唐代诗人王维的山水诗,可以参考他同时期的山水画作品,通过画面来理解诗歌中描绘的景色和意境。

五. 培养诗歌鉴赏能力理解古诗词的意境和情感是一个需要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不断积累和练习。

可以从读背古诗词、写作诗歌鉴赏、参加诗歌赏析活动和与他人交流等方面,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总之,理解古诗词的意境和情感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循序渐进的积累。

从了解诗歌背景、解读意象、理解语言特色、借鉴其他艺术形式和培养诗歌鉴赏能力等方面入手,才能全面领略到古诗词的文化魅力,亲身体会其蕴含的深沉思想和情感。

如何才能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意境和内涵?

如何才能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意境和内涵?

如何才能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意境和内涵?好的,来聊聊怎么才能更好地理解古诗词,就像品味一杯香浓的茶一样,细细品味才能体会其中的韵味!我最近在读李清照的《一剪梅》,你可能也知道,这首词写的是她思念亡夫的哀伤之情。

可是,我发现,光看字面意思,很难真切地感受到她那种悲伤和眷恋,就像隔着一层薄雾,看不真切。

后来,我突然想起前几天去逛古玩市场,看到一个古董玉佩。

那个玉佩雕刻精细,色泽温润,一看就是件很有历史感的宝贝。

当时摊主跟我说,这块玉佩曾经是一对夫妻的定情信物,后来丈夫战死沙场,妻子便带着这个玉佩一直到老。

我当时就觉得,这玉佩的故事和《一剪梅》的意境简直太像了!李清照的词写的是她对亡夫的思念,就像这块玉佩象征着永恒的爱情,即使丈夫不在身边,这份感情却永远留存。

你看,单看“人比黄花瘦”这句词,你可能只理解为形容李清照思念过度,憔悴消瘦。

但当你联想到那块玉佩,你就会明白,这是一种对爱情和生命的留恋,一种无法割舍的思念。

所以,要理解古诗词的意境和内涵,光靠死读书可不行,还得要多联系生活实际。

就像我这次的经历,通过一件小小的古董玉佩,我更加理解了李清照的词中所表达的感情。

古诗词就像一扇窗户,打开它,你能看到古代人的情感世界,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思想和智慧。

而理解古诗词,就像用钥匙打开这扇窗户,才能真切地感受到那份美。

当然,理解古诗词不仅要联系生活,更要结合历史背景和作者生平等信息。

这就像你买了一件衣服,光看图样可能觉得不错,但穿上身才知道合不合身。

只有了解了作者的经历,你才能更好地理解诗词的深层意义。

所以,下次再读古诗词的时候,别只顾着机械地背诵,不妨多想想作者的经历,多想想诗词背后的故事,你就会发现,古诗词的世界其实充满了无限的魅力,值得我们细细品味,慢慢欣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怎样品味古诗词的意境
诗是一种古老、特殊的艺术形式,它不仅韵律和谐,朗朗上口,易于成诵,而且讲究理趣、情趣、意趣,太直白不叫诗,过分含蓄又不易读懂。

诗的难能可贵处,就是有诗味,古人把它叫做“意境”,也就是诗的艺术境界。

中小学生是古典诗词的初学者,他们年龄偏小,往往只是满足于一知半解,或将老师的直译一抄了事,在诗的意境品味方面,往往做得不够,甚至无从做起。

怎样帮助他们品味古典诗词的意境呢
(1)和时代背景结合起来
诗是文学作品,文学作品无不具有一定的时代色彩,这种色彩体现,有的鲜明,有的淡薄,时代不同,作品的风貌也就不相同。

群雄纷起的汉末,战争连绵,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白骨横于野,千里无人烟”,诗人们看在眼里,难过在心里,于是就有了慷慨悲壮的建安风骨;政治清明的盛唐,刚健向上,诗人们思想活跃,大都胸怀大志,豪情满怀,故而有了一代诗仙李白的存在;六朝诗风,华靡骄奢,工于辞藻,形式优美;及至南宋,国破家败,还我河山,“亡国之音哀以思”。

品味不同时代的诗人的作品,就应当和不同的时代背景结合起来。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时异则诗异,古今一也。

有时候,一个诗人生活在一个时代,其前半期处于王朝盛期,后半期处于王朝衰败或开始衰落时期,这使得同一个诗人的作品风格和意境,表现出截然相反的情形,这种例子也很多,如李清照、李煜等。

诗歌反映的是社会生活,不同的时代便具有不同的生活,我们在教学的时候,要把时代特征介绍给学生,特别是那些与历史事实有一定关联的诗,这有助于学生体会诗的意境。

(2)和自然环境结合起来
相对于朝代更迭而言,自然环境是一个比较静止不变的因素,从古到今,年复一年,春夏秋冬,年年如此,高山巍峨,大河奔流,树木茁壮,芳草萋萋,名胜古迹,一如往昔,如果变了,后人还要维持原貌,加以保护。

有道是:“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但是,在诗人笔下,自然环境却又是变化多端的一个因素。

不同的自然环境便具有不同的特征,被诗人写进诗中就有了不同的意境。

边塞荒凉,红旗结冰,大漠雄风,飞沙走石,而或长河落日,孤烟直上,放眼望去,浩瀚无际。

至于画山秀水,各有情趣,或浓或淡,或刚或柔。

同是山,王维以佛家眼光看作一个“空”字,李白则把它当成“相看两不厌”的朋友;同是水,“唯见长江天际流”,表现的是诗人目送友人直到不可看见的眷恋之情,“恰如一江春水向东流”,却写的是诗人不胜其苦的“忧愁”。

“夕阳芳草寻常物,解用多为绝妙词。

”大自然的每一种景象,每一个细节,几乎都被诗人写进了诗词之中,并表现出千差万别的意境。

然而,“一切景语皆情语也”,这些物象、气象,被人格化、诗化了,它们表达了不同诗人不同的思想感情,或情景交融,或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字字句句总关情”,事物的多样性决定了意境的丰富性和多元化,多姿多彩的大自然是原料,是诗魂,是诱发诗人灵感的源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美哉!壮哉!乐哉!
(3)和诗人的经历以及心境结合起来
有人提出过一个观点:诗中要有一个“我”在,没有“我”就没有诗,没有文学!试想哪一本长篇小说的题目是由别人命名,再由作家自己写出来的呢“字字看来皆是血”,是什么血心血呀!诗人们把自己的遭遇、经历、心境、感悟,用精美的语言凝结成诗,处处显露着“我”,表现着“我”,这种“我”的感受越独特,越有个性,越能表现大家共同的经验,越能引起人们多方面的联想和思考,其艺术成就越高,价值越大,流传就越久远。

品味古代诗词的意境,离开了诗人的经历和心境,犹如缘木求鱼,不可得也。

因为不得志,李白月下独酌,醉态可爱,“对影成三人”;杜甫衣食无着,茅屋为秋风所破,雨脚如麻,长夜沾湿,倚仗叹息,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浩叹。

探索人生的意义,得到的结论不同,写出的诗词就截然不同。

陶渊明看透了官场腐败,不愿意同流合污,于是慨然隐居,“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志趣独高!晏殊官至宰相,一生显贵,饮酒填词,别是一番潇洒与滋味,然而闲着无事的时候,仍免不了生出几分空虚与无聊,于是就有了“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句子,是幽
怨,是闲愁,和“秋风秋雨愁煞人”的“愁”,绝不是一个味道。

际遇相同而心性不同,意境也就不会相同。

对刘禹锡来说,革新失败带来的打击是“病树前头万木春”,对柳河东来说则是“密雨斜侵辟荔墙”。

豪放婉约,异彩纷呈,“大江东去”的豁达,人比菊瘦的愤怨,都表达了他们对人生、对生活的独到见解,给人以深刻和多方面的启示。

(4)和不同的体裁、风格、流派结合起来
关于体裁方面的知识,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古体诗的诗体可分为乐府、杂言、四言、五言、七言等。

注意“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

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这些对学生学习古代诗歌,了解基本的常识很有好处。

风格和流派方面也是一样。

陶渊明恬淡自然,李白热情浪漫,杜甫沉郁顿挫,王维则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以唐诗为例,边塞诗、送别诗、宫怨诗等流派不同,意境殊异。

把不同风格、流派的放在一起,或是把相同风格、流派的进行比较,这样做,可以多方面的帮助学生了解诗作内容,体会其意境和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例如,就爱国这一主题的诗词而言,杜甫的诗多“忧”,陆游的诗多“愤”,辛弃疾的词多“怨”;就写离别这类诗看,李白的离别“忽闻岸上踏歌声”,是歌别、喜别,王维的离别“西出阳关无故人”,是凄凉、无助,高适的离别“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是劝慰和勉励。

苏东坡豪放派词人,其作品热烈豪迈、激情澎湃、大气磅礴,而李清照婉约派词人,她的词作含蓄蕴藉,摇曳婀娜,曲尽其意。

(5)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求教师认真备课,逐字逐词讲析,把诗作本身的诗味讲出来,讲到家,让学生听懂,明其理,晓其意,通其情,欣赏不已,回味不尽,陶醉其中,并能够引用,甚至于灵活运用。

关于古典诗词的意境品味,要谈的当然不止这些。

笔者才疏学浅,错漏之处一定不少,祈同仁指正,大方赐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