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中玉米赤霉烯酮的提纯与测定
玉米赤霉烯酮ELISA说明书

玉米赤霉烯酮ELISA快速检测试剂盒操作说明书1、简介本试剂盒采用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ELISA原理快速定量检测谷物、饲料中的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
谷物/饲料的前处理包括:提取、过滤、稀释,处理时间大约为20-40分钟。
本试剂盒的检测限为:10 ppb;谷物/饲料中ZEN的回收率≥80%;批内、批间变异系数<15% 。
2、试剂盒组成A. 24/48/96孔ZEN酶标板: 3/6/12条×8孔B. 20×浓缩洗涤液:25mL (用蒸馏水稀释20倍使用) 1瓶C. ZEN抗体: 3/6/12mL 1瓶(红盖)D. 酶标二抗:3/6/12 mL 1瓶(绿盖)E. 显色液:3/6/12 mL 1瓶(蓝盖)F. 终止液:3/6 mL 1瓶(黄盖)G. ZEN标准品:1.5/2mL/瓶(0、30、60、200、500ppb)各1瓶H. 操作说明书1份注意:标准品含有低浓度ZEN、终止液含2 N H2SO4,需小心取用;勿在有效期外使用本试剂盒。
3、贮存条件与有效期2-8℃避光贮存,忌0℃以下冻存,有效期见试剂盒内盖。
4、样品处理程序●实验准备:配制60%甲醇水溶液(v/v,60:40)和20%甲醇水溶液(v/v,20:80)。
注意:请精确配制上述溶液,以免影响检测的准确性。
●称取5 g 具有代表性的粉碎样品于100 mL带塞三角瓶内,准确加入25 mL 60%甲醇水溶液。
●将加入了甲醇水溶液的样品放入振荡器内(或用手强力振荡),充分振荡3分钟后,用whatman 1号滤纸过滤,收集滤液。
●取滤液2mL,加入6 mL 20%甲醇水溶液,混匀,用whatman 1号滤纸过滤,此为样品待检液。
注意:某些样品待检液(如花生等)久置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为保证检测的准确性,样品提取后请即时检测。
若样品待检液不立即检测,请将其存储于棕色玻璃瓶内,2-8℃避光保存。
试剂盒在使用前,请将试剂盒内所有试剂放到室温(20-25℃)进行温度平衡。
玉米及玉米油中玉米赤霉烯酮快速定量检测方案

玉米和玉米油中玉米赤霉烯酮快速定量检测方案--10min快速定量一、玉米和玉米油中玉米赤霉烯酮ZEN污染情况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是由镰刀菌产生的一种霉菌毒素,属于二羟基苯甲酸内酯类化合物,具有雌激素活性,分子式为C18H2205,相对分子量318.4。
玉米赤霉烯酮ZEN主要污染玉米、小麦、大米、棉籽等粮谷作物,可引起动物和人的雌激素过多综合征,还具有生殖毒性、免疫毒性、基因毒性及可疑致癌性等。
2003年止,根据世界粮农组织公布已有19个国家制定了食物中玉米赤霉烯酮ZENDE 限量标准,欧盟规定精炼玉米油中玉米赤霉烯酮ZEN不得超过200μg/kg。
中国标准规定,玉米、小麦及其制品中玉米赤霉烯酮ZEN不得超过60μg/kg,但没有规定植物油中玉米赤霉烯酮的限量标准。
但农作物特别是玉米种的玉米赤霉烯酮ZEN检出率很高,而植物油均是以这些农作物为基本原料,因此非常有必要对玉米及玉米油中的玉米赤霉烯酮ZEN进行检测与控制。
二、玉米和玉米油中玉米赤霉烯酮ZEN国家残留限量标准食品类别 限量标准(μg/kg)玉米、玉米面(渣、片) 60大麦、小麦、麦片、小麦粉(面粉) 60引自:《GB 2761-201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三、飞测生物玉米和玉米油中玉米赤霉烯酮快速定量检测方案--10min快速定量上海飞测生物基于全球领先的荧光定量POCT技术平台,在国内率先推出了玉米赤霉烯酮荧光定量检测试纸条,本产品可在10min快速定量的检测出玉米和玉米油中玉米赤霉烯酮的残留含量,样品前处理简单(仅需8min),检测操作简便,采用荧光免疫定量分析仪读数,结果准确可靠且可现场打印,准确性符合HPLC法的检测结果,适用于各类玉米及玉米油加工企业及检测机构。
3.1. 玉米赤霉烯酮荧光定量检测试◆ 检测灵敏度:5μg/kg;◆ 定量线性范围:10.0μg/kg ◆ 样品前处理时间:8min; ◆ 检测时间:10min;◆ 准确度:回收率为80%-125%◆特异性:在1000μg/kg 浓度3.2. 检测所需配备的仪器和耗材编 号 1 荧光免疫定2 20-2003 100-1004 1-5ml 5 粉碎机6 旋转摇床或者漩涡7 4000转低速离8检测试纸条性能 /kg - 500.0μg/kg; 125%;浓度水平下与其它真菌毒素无交叉反应;耗材 名称配备 免疫定量分析仪 飞测生物配备 200ul 移液器 用户配备 1000ul 移液器 用户配备 5ml 移液器 用户配备 碎机(500g)用户配备 者漩涡振荡器(选配) 用户配备 低速离心机(选配)用户配备 10ml 离心管用户配备数量 1台 1把 1把 1把 1台 1台 1台若干93.3. 样品前处理过程3.4. 检测操作过程3.5. 结果判读和输出所有产品均采用便携式荧光误判。
合理运用各种检测方法 准确测定饲料及食品中玉米赤霉烯酮

合理运用各种检测方法准确测定饲料及食品中玉米赤霉烯酮作者:时冉冉田硕莫贞峰来源:《中国食品》2020年第19期玉米赤霉烯酮(ZEN)又称F-2毒素,是一种由禾谷镰刀菌以及雪腐镰刀菌等菌种产生的一种有毒代谢物,会从赤霉病玉米中分离并且影响到食品的质量。
玉米赤霉烯酮具有雌激素作用,主要作用于生殖系统,可使家畜、家禽和实验小鼠产生雌性激素亢进症。
妊娠期的动物(包括人)食用含玉米赤霉烯酮的食物后可引起流產、死胎和畸胎,食用含赤霉病麦面粉制作的各种面食也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中毒症状,如恶心、发冷、头痛、神智抑郁和共济失调等。
目前建立的针对粮食、食品、饲料中玉米赤霉烯酮的检测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一、薄层色谱法(TLC)罗雪云研发了一种薄层色谱法来检测粮食中的玉米赤霉烯酮,该方法简便快捷,不需要大型仪器,能降低检测成本,是快速检测玉米赤霉烯酮的最好方法。
但其缺点是灵敏度低,仅适用于定性检测。
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曾红燕等研究了一种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玉米赤霉烯酮的方法,该比薄层色谱法灵敏度高,但存在前处理复杂、检测成本高、检测周期长、仪器设备昂贵、需要专门的技术人员等缺点。
吴文达等建立了一种TLC定性检测和HPLC定量检测相结合的一种检测方法,这种方法快速简便、精确、灵敏度高,可以作为一种有效手段。
三、气相色谱法陈必芳等建立了一种气相色谱法来检测饲料中的玉米赤霉烯酮,检出限低至50ng,回收率在80%以上。
其缺点是仪器设备成本高,不易实现。
四、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徐飞等应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研究了粮食中玉米赤霉烯酮的检测方法,检出限为0.08μg/kg,定量限为0.2μg/kg。
该方法灵敏度高、操作快速简单、重现性好,可用于粮食中玉米赤霉烯酮的检测。
但缺点是仪器昂贵、检测成本高,不适用于现场检测。
五、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王文珺等建立了一种快速、准确的检测粮食中玉米赤霉烯酮的酶联免疫一步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玉米赤霉烯酮的方法

中应用。
取过程更加简单,检测效率高,最低检出限要明显低
1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玉米赤霉烯酮的 操作方法
(1)试验仪器与试剂。型号为 HP1100 的液相色
于国家的限量标准,且成本低、稳定性高、灵敏度强, 值得在 ZEN 检测中应用。
3 结语
谱仪(美国惠普);ZEN 标准液;质量为 1.0 mg、浓
谷物是人、动物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物,其
工程技术 Modern Food
doi:10.16736/j.cnki.cn41-1434/ts.2016.20.036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玉米赤霉烯酮的方法
HPLC 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Corn Gibberellic Ketene Profiling
◎ 林有裕 (福建省粮油科学技术研究所,福建 福州 350002)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法;玉米赤霉烯酮;检测方法
Abstract:At present, food safety issues is highlighted, the corn gibberellic ketene is often detected in grain which would pose serious health threat to people and animals. To reduce the probability of occurrence of malignant events, the detection of corn gibberellic ketene should strengthen. This paper using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 method, good control indicators, to meet the testing requirements. In this paper, the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 method was develope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corn gibberellic ketene analysis.
玉米赤霉烯酮检测方法

玉米赤霉烯酮检测方法玉米赤霉烯酮是一种由产自赤霉菌的黄曲霉烯酮合成的毒素。
该毒素在玉米和其他谷物中广泛存在,对人和动物的健康有害。
因此,玉米赤霉烯酮的检测方法至关重要,以保障食品安全和质量。
目前,市场上常用的玉米赤霉烯酮检测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该方法是将样品溶解后经过净化处理,然后使用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分析。
这种方法可以测定不同类型的赤霉烯酮类毒素,但是需要较复杂的样品预处理过程。
2. 气相色谱法(GC):这种方法是将样品中的赤霉烯酮蒸发,然后通过气相色谱进行定量分析。
该方法对于特定类型的赤霉烯酮类毒素的测定较为准确,但需要耗费较多的时间和资源。
3. 免疫分析法:这种方法利用特殊的抗体与赤霉烯酮结合,产生可见的信号,从而测定样品中的赤霉烯酮含量。
这种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可即时获得,但是对样品中的干扰物较为敏感。
4. 毛细管电泳法(CE):这种方法利用样品在毛细管中的化学性质差异,通过分离电泳来测定赤霉烯酮的含量。
该方法适用于复杂的样品矩阵,并且可同时测定多种赤霉烯酮。
除了以上主流的检测方法,还有一些新兴的检测技术被应用到玉米赤霉烯酮的检测中:1. 生物传感器:利用生物分子与赤霉烯酮的特异性结合,通过传感器产生的电信号来测定赤霉烯酮含量。
这种方法具有灵敏度高、响应速度快的优势,但是需要对传感器进行特定设计和构建。
2. 分子印迹技术:利用功能单体与赤霉烯酮形成特异的相互作用,构建具有特异性识别能力的分子印迹聚合物。
该方法具有高选择性和较好的再生性,但是制备分子印迹聚合物需要较长的时间和较高的成本。
以上只是介绍了部分常用的玉米赤霉烯酮检测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实验室条件、检测要求和经济成本等方面考虑选择合适的方法。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国家和地区可能存在不同的食品安全标准和监管要求,因此在检测过程中也需要遵循相应的法规和指南。
饲料中玉米赤霉烯酮的检测及防治措施

养殖与饲料2020年第09期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 ,ZEA )又名F-2毒素,是一种主要由镰刀菌产生的高毒性、低分子质量的次级代谢产物,它广泛存在于玉米、大麦、小麦、燕麦、高粱和其他谷物中,其化学结构性质较稳定,在高温下不易分解,在食品或饲料的加工过程中均不易被破坏,且难溶于水,易溶于甲醇。
玉米赤霉烯酮对人类健康有巨大威胁,主要表现在具有类雌激素的作用,影响生殖系统[1]、损害肝脏系统[1]、引起氧化损伤[2]和破坏免疫系统[3]。
朱风华等[4]对山东省2018年饲料中玉米赤霉烯酮污染状况调查显示玉米污染率为34.99%,超标率为20.22%,猪配合饲料中生长及育肥猪配合饲料ZEN 污染率最高,为48.78%。
陈丽媛[5]对全国2018年1-6月饲料及原料霉菌毒素分析报告中显示,饲料原料中ZEN 检出率为99.7%,平均含量为190.20μg/kg 。
众多的研究课题、调查报告表明,饲料原料及成品料均存在不同程度玉米赤霉烯酮污染和超标的情况,由于玉米赤霉烯酮能引起母猪出现经常性的假孕现象,导致配种失败次数增加。
阻碍母猪妊娠阶段胎盘正常发育,胎猪重量减轻,大大降低分娩出生重和存活率,易出现死胎、木乃伊胎,导致初生仔母猪阴户红肿,仔公猪乳腺增大等一系列繁殖功能性问题。
因此,在现今畜牧业生产中,提高原料品控意识,防止饲料中玉米赤霉烯酮污染,提高母猪的繁殖性能和产仔壮仔率,增强养殖场的竞争能力已成为广大养殖户最关注的问题之一。
1玉米赤霉烯酮的检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高、精、尖仪器设备的广泛应用,检测技术和能力水平上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台阶。
玉米赤霉烯酮的检测技术多样,周妍等[6]在玉米赤霉烯酮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中详细介绍了气相色谱法对饲料以及肉中ZEN 检出限为50μg/kg ,该法对饲料或食品中ZEN 的定量定性分析具有灵敏度高、回收率高等特点,但该方法对设备要求较高。
薄层色谱法测定谷物中的ZEN 含量,检出限为200ng/kg ,但该法灵敏度稍差、易被主观因素影响。
动物饲料中玉米赤霉烯酮的检测方法

养殖与饲料2017年第6期摘要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 ,简称ZEN )亦称F-2毒素,其来源于赤霉病的玉米。
ZEN 产毒菌有三线镰刀菌()、禾谷镰刀菌()等。
玉米赤霉烯酮具有雌激素作用,可致使畜禽急性、慢性中毒,造成畜禽繁殖机能异常,严重者引起死亡,给畜牧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本文阐述当前饲料中玉米赤霉烯酮的检测方法。
关键词玉米赤霉烯酮;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生物学检测法;免疫学检测方法;薄层层析法动物饲料中玉米赤霉烯酮的检测方法代荣逵1吕刚2王亮21.湛江中科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广东湛江524043;2.渔仁堂生物科技(湛江)有限公司,广东湛江524043收稿日期:2017-03-29代荣逵,男,1988年生。
1气相色谱法(Gas Chromatography ,简称GC )气相色谱法一般用MS 检测器,能够对不同的镰刀菌毒素进行同时检测,灵敏度也相对较高。
相关学者在检测饲料中玉米赤霉烯酮时采用GC 法,结果显示在50~600ng/L 玉米赤霉烯酮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响应值的线性关系较为良好,最低检出限为50ng ;饲料中毒素在添加浓度100~500ng/L 范围内,回收率达80%以上。
利用气相色谱法检测饲料中玉米赤霉烯酮具有较高的应用范围和回收率,能够应用于定性、定量分析饲料中玉米赤霉烯酮,但是值得提出的是由于设备的实用性问题,该方法并不能作为常规方法进行饲料中玉米赤霉烯酮的检测。
2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简称HPLC )高效液相色谱法作为当前国内外最常用和最权威的一种真菌毒素检测方法,是一种以液体为流动相的新型色谱技术,可以同时实现定性、定量检测毒素;然而因真菌的毒素不同,其性质不同,需对已达到最佳的分析条件进行综合考虑,以期实现较为理想的分离效果。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原理如下,基于适当的流动相条件,利用适宜的色谱柱,对样品中毒素通过色谱柱柱层分离后,采用一些设备诸如突光检测器(FLD )、紫外检测器等进行检测,对出色谱峰的面积进行测量计算含量。
玉米赤霉烯酮正离子模式

玉米赤霉烯酮正离子模式玉米赤霉烯酮(zearenone),属于一种植物雌激素分子类的细菌代谢产物,具有雌激素活性,因此,被称作是天然的植物雌激素。
其在植物中是一种天然存在的化合物,在人体内能够模拟雌激素的功能,和人体内的雌激素非常相似,具有雌性化作用。
因此在农业和食品工业中备受关注。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作为一种潜在的食品污染物质,人们日益关注着它的检测与控制。
玉米赤霉烯酮的检测在食品、水产、动物产品等众多的领域都有一定的限制,因此,建立快速、可靠的玉米赤霉烯酮检测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探索了基于电离技术的质谱方法,如液相串联质谱(LC-MS/MS)技术,作为检测玉米赤霉烯酮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在这种情况下,玉米赤霉烯酮正离子模式成为了关于玉米赤霉烯酮检测的一种非常重要的质谱分析技术。
该技术是将玉米赤霉烯酮与正离子试剂反应得到玉米赤霉烯酮正离子,再使用质谱进行分析的一种技术。
玉米赤霉烯酮正离子模式的检测原理是,在正离子模式中,离子源将气态分子变成离子,而质谱就是采用质量过滤器来筛选出不同质量的离子,从而可以检测到目标物质。
对于检测玉米赤霉烯酮这种极微量存在的物质来说,玉米赤霉烯酮正离子模式能够有效提高检测的灵敏度,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除此之外,玉米赤霉烯酮正离子模式还具有许多其他的优点。
比如,它可以避免因样品数量太少而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的问题,同时为了保证数据的准确性,还可以设置一些外部标准物质进行校正。
但是,玉米赤霉烯酮正离子模式也不是完美无缺的,它也存在一些限制。
首先,它只能检测一种化合物,而对于多种化合物的检测,需要结合其他的质谱技术来完成。
其次,检测的灵敏度依赖于其他一些因素,如离子化反应、离子源和质谱仪的参数等。
在实际应用中,玉米赤霉烯酮正离子模式已经被广泛应用于食品、水产、动物产品等多个领域的检测中。
它的精度、准确性和灵敏度都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实践证明,玉米赤霉烯酮正离子模式无疑是当前一种最可靠的玉米赤霉烯酮检测方法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饲 料 中玉 米 赤 霉 烯 酮 的提 纯 与 测 定
王 宏 杰 , 徐 剑 宏 祭 芳 T + + 董 飞 史建 荣 一 , , -- , ii -- ,
(. 1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 院植物病理学 系, 业部作物病虫害监测与防控重点开放实验室 , 农 江苏 南京 2 09 ;2 江苏省 10 5 .
ml 围内, 范 被测物浓 度与测定 的峰 面积呈线性
关系 ( : .9 ) 通过对检测方法 日内、 r 0 9 91 ; 日问加标 回收试验得 到该检测 方法 回收率约 为 9 . %。该方法 简便 、 63 快
Pu i c t n a d de e to fz a a e 0 e i e d t f r f a i n t c i n o e r l n n n f e su j i o f
农业科学院食品质量安全与检测研究所 , 农业部食 品质 量安全监 控重点开放 实验室 , 江苏省食 品质量安全重 点实验室——省 部共建 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 江苏 南京 20 1 ) 104
摘 要 : 玉米赤霉烯酮污染饲料对人 、 畜造成 巨大威胁 , 因此 , 饲料 中玉米赤 霉烯酮检 测水平 的提高 已不容 对 忽视 。为玉米赤霉烯酮监控提供灵 敏 、 可靠的分析方法 和试 验数 据 , 其提 纯与高效 液相色 谱测定方 法进行 了研 对 究, 结果 表明 : 品纯化条件 , 样 以二氯 甲烷和 N C 溶液为提取剂 , a1 湿填硅胶 柱为 富集 净化柱 , 6m 的甲醇溶液 洗 用 l 脱, 采用 H L P C进行 测定 ; 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条件 , 流动相为 甲醇/ ( 0: 0 体积 比) 流速 为 0 6m/ n 紫外 检 水 8 2, , . lmi, 测波长为 26n 此时最低 检出限为 5 g k , 12 4 .0 3 m, / g在 .5~ 0 o
WA G H n -e , X inhn J F n D N hnc e D N e , S I inrn N ogj i U J —og , I ag , I G C e —h n , O G F i a H a. g J o
( . ol efPat rt t n ? n n giu ua nvrt, eatet Pat ahlg K yL brtr Mo ir g adMa a e n Co 1 C lg ln o co , C f gA r l rl i sy Dp r n o ln P to y, e aoaoyo e o P ei ai ct U ei m f o f nt i n ngmet on f o r p Diae a dPs Isc , nsyo A rutr, n 10 5 hn ;2 KyL brtr odQ ai n ae aguP oic- Sae y s ss n e net Miir gi l e Na g2 0 9 ,C ia . oao o F o u lya Sft o J ns rv e ttK e t s tf c u e a yf t d yf i n e L brt yBedn aeKyLbrtr go odSft n ai n t A rutr, ns gi l r,ntue odSft, in s aoao r igB s, e a oao o r- o ae a dQulyMiir r e y fA f y t sy gi l e Miir o r ut e Istto Fo ae J gu c u t fA c u y i f y a
Aa e yo gi l rl c ne,N n 10 4 hn ) cdm . fA r ut a i s a g2 0 1 ,C i c u Se c a
Ab t a t Z a ae o e c n a n t n o e su a s sa g e t a g o p o l n v s c .Rasn sp r — sr c : e r l n n o t mi ai f e d t f c u e r a ma e t e p ea d l e t k o f d i o iig i u i t i f c t n a d d tcin lv l s o l o e in r d o p o ie a s n i v n eib e a ay ia t o p r c t n a d d — ai n ee t es h u d n t g o e .T r vd e st ea d rl l n lt l o o e b i a c meh d, ui ai n e i f o
t m n t n o a ln n o t ia t n fe u yHP C ( i ef m n el u h o t r h ) w r o t zd e ia o f e r e o ecna n n i e&tf b L hg p r r a c i i c rma ga y ee pi e . r i z a m h o q d o p mi
速 、 确 , 适 用 于 饲 料 中 玉 米 赤 霉 烯 酮 的提 纯 与 测 定 。 准 可 关 键 词 : 玉 米 赤 霉 烯 酮 ;纯 化 ;检 测 ;高 效 液 相 色 谱 中 图 分 类 号 : ¥ 1 86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 10 - 4 (0 1 0 -6 3 5 0 04 0 2 1 )30 6 - 4 0
江 苏农 业 学 报 (in s ,D Jagu. / .
Si)2 1 ,7 3 6 3~67 c ,0 12 ( ):6 . 6
63 6
王宏杰 , 徐剑宏 , 祭 Nhomakorabea芳, 等.饲料 中玉米赤霉烯 酮的提纯 与测定 [ ] 江 苏农业学报 ,0 12 ( )6 36 7 J. 2 1 ,7 3 :6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