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赤霉烯酮毒素标准检测规程

合集下载

玉米毒素检测标准值

玉米毒素检测标准值

玉米毒素检测标准值玉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被广泛用于人类和动物的饮食中。

然而,玉米中可能存在的毒素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玉米中的毒素主要包括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等。

因此,对玉米中毒素的检测和监控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玉米毒素检测的标准值。

首先,黄曲霉毒素是玉米中最为常见的毒素之一。

根据国家卫生标准,玉米中黄曲霉毒素B1的限量标准为5μg/kg,而玉米制品中的限量标准为20μg/kg。

这意味着在玉米及其制品中,黄曲霉毒素B1的含量不得超过这个数值。

而对于黄曲霉毒素B2、G1、G2的限量标准分别为5μg/kg、5μg/kg、10μg/kg。

这些标准值的设定是为了保障人们食用玉米及其制品的安全。

其次,赭曲霉毒素也是玉米中常见的毒素之一。

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玉米中赭曲霉毒素的限量标准为60μg/kg。

赭曲霉毒素主要存在于玉米及其制品中,过量摄入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因此,对赭曲霉毒素的检测和监控至关重要。

此外,玉米赤霉烯酮也是玉米中的一种毒素。

根据国家标准,玉米中玉米赤霉烯酮的限量标准为5μg/kg。

玉米赤霉烯酮是一种强烈的致癌物质,长期摄入可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对玉米赤霉烯酮的检测和控制尤为重要。

综上所述,玉米中的毒素检测标准值是保障人们食用玉米及其制品安全的重要依据。

各种玉米毒素的限量标准值的设定,旨在保障人们的健康。

因此,在玉米的生产、加工和销售过程中,对毒素的检测和监控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只有严格遵守这些标准值,才能确保人们食用玉米的安全性。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加深人们对玉米毒素检测标准值的了解,提高人们对玉米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

玉米赤霉烯酮ELISA说明书

玉米赤霉烯酮ELISA说明书

玉米赤霉烯酮ELISA快速检测试剂盒操作说明书1、简介本试剂盒采用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ELISA原理快速定量检测谷物、饲料中的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

谷物/饲料的前处理包括:提取、过滤、稀释,处理时间大约为20-40分钟。

本试剂盒的检测限为:10 ppb;谷物/饲料中ZEN的回收率≥80%;批内、批间变异系数<15% 。

2、试剂盒组成A. 24/48/96孔ZEN酶标板: 3/6/12条×8孔B. 20×浓缩洗涤液:25mL (用蒸馏水稀释20倍使用) 1瓶C. ZEN抗体: 3/6/12mL 1瓶(红盖)D. 酶标二抗:3/6/12 mL 1瓶(绿盖)E. 显色液:3/6/12 mL 1瓶(蓝盖)F. 终止液:3/6 mL 1瓶(黄盖)G. ZEN标准品:1.5/2mL/瓶(0、30、60、200、500ppb)各1瓶H. 操作说明书1份注意:标准品含有低浓度ZEN、终止液含2 N H2SO4,需小心取用;勿在有效期外使用本试剂盒。

3、贮存条件与有效期2-8℃避光贮存,忌0℃以下冻存,有效期见试剂盒内盖。

4、样品处理程序●实验准备:配制60%甲醇水溶液(v/v,60:40)和20%甲醇水溶液(v/v,20:80)。

注意:请精确配制上述溶液,以免影响检测的准确性。

●称取5 g 具有代表性的粉碎样品于100 mL带塞三角瓶内,准确加入25 mL 60%甲醇水溶液。

●将加入了甲醇水溶液的样品放入振荡器内(或用手强力振荡),充分振荡3分钟后,用whatman 1号滤纸过滤,收集滤液。

●取滤液2mL,加入6 mL 20%甲醇水溶液,混匀,用whatman 1号滤纸过滤,此为样品待检液。

注意:某些样品待检液(如花生等)久置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为保证检测的准确性,样品提取后请即时检测。

若样品待检液不立即检测,请将其存储于棕色玻璃瓶内,2-8℃避光保存。

试剂盒在使用前,请将试剂盒内所有试剂放到室温(20-25℃)进行温度平衡。

饲料中玉米赤霉烯酮快速定量检测方法的研究

饲料中玉米赤霉烯酮快速定量检测方法的研究

饲料中玉米赤霉烯酮快速定量检测方法的研究王 雄 王 津 (北京中检维康技术有限公司)程宗佳 博士 (美国大豆协会北京办事处饲料技术主任)摘要:利用免疫亲和柱荧光光度法测定了饲料中玉米赤霉烯酮,检测灵敏度为0.1mg/kg,检测范围为:0~5mg/kg,变异系数为3.3%~13.3%,在其检测范围内的回收率为97%~106%,分析1个样品的时间只需25min。

关键词:玉米赤霉烯酮;饲料;检测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又称F2毒素,是由禾谷镰刀菌等菌种产生的有毒代谢产物,是一种雌激素真菌毒素,化学名为6-(10羟基-6氧基-1-炭稀基)β-雷琐酸-μ-内脂,是一种白色的结晶,分子式为C18H22O5,分子量为318;熔点为164~165℃;紫外线光谱最大吸收236nm、274nm和316nm;红外线光谱最大吸收为970nm。

纯的玉米赤霉烯酮不溶于水、二硫化碳和四氯化碳;溶于碱性水溶液、乙醚、苯、氯仿、二氯甲烷、醋酸乙酯、乙腈和乙醇;微溶于石油醚(b.p.30~60℃),在紫外线照射下呈蓝绿色(刘继业,2001)。

米赤霉烯酮最初是从赤霉病玉米中分离出来的,有15种以上的衍生物,其主要存在于玉米和玉米制品中,小麦、大麦、高粱、大米中也有一定程度的分布,ZEN主要污染玉米、麦类、谷物等,在世界各地各种粮谷与饲料中均有存在。

玉米赤霉烯酮具有较强的生殖毒性和致畸作用,可引起动物发生雌激素亢进症,导致动物不孕或流产,对家禽、猪、牛和羊的影响较大,给畜牧业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

目前玉米赤霉烯酮的测定方法有薄层色谱法(Quiroga等,1994;杨曙明等,1994)、气相色谱法-质谱(Bennett等,1994)、酶联免疫吸附法(Bagnati 等,1991)等。

Fazekas等(2001)和Visconti等(1998)利用免疫亲和柱-HPLC法测定了玉米样品中的玉米赤霉烯酮,Scott等(1999)利用免疫亲和柱-荧光法和免疫亲和柱-HPLC法快速测定了玉米样品中的玉米赤霉烯酮。

玉米赤霉烯酮代谢物 牛奶 检测标准

玉米赤霉烯酮代谢物 牛奶 检测标准

玉米赤霉烯酮代谢物牛奶检测标准
玉米赤霉烯酮是一种真菌毒素,其在牛奶中的检测标准主要涉及以下方面:
1. 检测方法:针对玉米赤霉烯酮在牛奶中的检测,常用的方法有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LC-MS/MS)等。

这些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能够准确检测牛奶中玉米赤霉烯酮的残留量。

2. 限量标准:根据国际和国内的相关标准,玉米赤霉烯酮在牛奶中的残留量应符合一定的要求。

例如,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生乳》(GB 19301-2010)中规定,玉米赤霉烯酮的最大残留量为0.5μg/kg。

3. 法规要求:在牛奶生产过程中,应遵循《食品安全法》及相关法规的规定,确保原料乳和成品乳的安全。

相关企业需对原料乳进行检测,确保其符合限量标准。

4. 检测机构:检测玉米赤霉烯酮残留量的机构应具备相应的资质和能力,如国家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认可的检测实验室。

5. 质量控制:牛奶生产企业和检测机构需对检测过程进行质量控制,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6. 标签和说明书:在销售过程中,产品标签和说明书应如实反映牛奶中玉米赤霉烯酮的检测结果,便于消费者了解产品信息。

综上所述,玉米赤霉烯酮在牛奶中的检测标准涉及多个方面,包括检测方法、限量标准、法规要求等。

通过遵循这些标准,有助于确保牛奶的安全性和消费者的健康。

玉米赤霉烯酮国家标准,怎么产生的

玉米赤霉烯酮国家标准,怎么产生的

玉米赤霉烯酮国家标准,怎么产生的回答粮食及粮食制成的食品中的玉米赤霉烯酮含量最多不能超过5μg/kg、20μg/kg。

酒类中的玉米赤霉烯酮含量最多不能超过20μg/kg。

酱油、醋、酱及酱制品中的玉米赤霉烯酮含量最多不能超过50μg/kg。

一、玉米赤霉烯酮国家标准1、玉米赤霉烯酮主要用在玉米、小麦、大米、大麦等农作物上,可以促进烟草花芽和冬小麦穗的发育,提高玉米的抗逆、抗病能力。

但是该药物耐热性极强,需要在110℃以下处理1-2小时左右才能被破坏。

如果动物吃了这些作物茎秆制成的饲料,会造成动物急性、慢性中毒,影响到动物的繁殖能力,严重时会造成流产,胎儿畸形,并且还会影响到动物的神经系统、肾脏、心脏等。

2、玉米赤霉烯酮国家标准:粮食的检出限为5mu;g/kg,粮食制成的食品的检出限为20mu;g/kg;酒类的检出限为20mu;g/kg;酱油、醋、酱及酱制品的检出限为50mu;g/kg;大豆、油菜籽、食用植物油的检出限为10mu;g/kg;牛肉、猪肉、牛肝、牛奶、鸡蛋的检出限为1mu;g/kg;配合饲料、玉米的检出限为500mu;g/kg;谷物及其制品的检出限为60mu;g/kg;仔猪、青年的母猪配合饲料的检出限为100mu;g/kg。

二、玉米赤霉烯酮怎么产生的玉米赤霉烯酮开始是在患有赤霉病的玉米植株中分离出来的,可以由禾谷镰刀菌、三线镰刀菌、黄色镰孢、粉红镰刀菌、木贼镰孢、窜珠镰刀菌等镰刀菌属菌侏生成。

还有许多农作物,比如小麦、大豆等也会产生玉米赤霉烯酮。

三、玉米赤霉烯酮中毒怎么办1、目前玉米赤霉烯酮中毒没有特效药治疗,对于急性中毒的动物,一般使用300-500g的硫酸钠兑水3-5kg稀释后给动物服用,然后根据动物大小以及种类,静脉放血200-1000ml,同时静脉注射500-1000ml的10%葡萄糖、500-1000m的5%葡萄糖、60ml的40%乌洛托品、500-1000ml的右旋糖,然后再用11万单位的三磷酸酚酥进行静脉补液,最后再使用VK。

粮油检测粮食中玉米赤霉烯酮的检测超高效液相色谱方法编制说明

粮油检测粮食中玉米赤霉烯酮的检测超高效液相色谱方法编制说明

《粮油检测粮食中玉米赤霉烯酮的测定超高效液相色谱方法》行业标准制定编制说明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 又称F-2毒素,主要由木贼镰刀菌()、尖孢镰刀菌()、禾谷镰刀菌、三线镰刀菌()、茄病镰刀菌()、串珠镰刀菌(Fusarium. moniliforme)等产生。

ZEN是一种生殖系统毒素(雌性激素),有强烈的致畸作用,被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归类为3类致癌物,主要污染小麦、大麦、水稻、玉米、小米和燕麦等谷物。

面粉、啤酒等农产品加工品中也常能检测到该毒素的存在。

阿根廷报道新收获玉米的含量在未检出到83 mg/kg之间, 储存玉米的含量在未检出到17 mg/kg之间。

我国小麦和玉米中也经常发生玉米赤霉烯酮的污染,危害消费者健康。

研究表明:我国成人通过玉米制品暴露ZEN 的量超过每日允许限量(TDI),部分儿童通过玉米制品暴露ZEN 的量也超过了TDI。

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2761-2011 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中规定谷物及其制品中玉米赤霉烯酮限量为60 μg/kg。

目前报道用于检测玉米赤霉烯酮的分析方法有酶联免疫法、免疫胶体金试纸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多不对称波形离子迁移谱质谱、间接竞争免疫分辨荧光免疫分析、薄层色谱法等。

薄层色谱法由于操作复杂,目前应用较少;胶体金和酶联免疫方法用于快速筛查;普通液相色谱方法目前应用较多,但分析速度较慢,耗费溶剂较多,成本增加;液质联用仪检测需要高端的质谱仪。

当前急需建立一种更加灵敏、高效、低溶剂量的玉米赤霉烯酮微量快速定量方法。

为了满足当前我国粮食绿色检测、监测定量分析的需要,通过查阅文献,根据范德米特(van Deemeter)方程理论,结合免疫亲和净化手段,基于UPLC分离技术,建立了一种进样量小、分离度高、快速准确、环保的玉米赤霉烯酮定量分析方法。

本标准项目的研究有助于提高粮食样品检测、监测效率,降低成本,保护环境,保障从业人员健康安全。

动物饲料中玉米赤霉烯酮的检测方法

动物饲料中玉米赤霉烯酮的检测方法

养殖与饲料2017年第6期摘要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 ,简称ZEN )亦称F-2毒素,其来源于赤霉病的玉米。

ZEN 产毒菌有三线镰刀菌()、禾谷镰刀菌()等。

玉米赤霉烯酮具有雌激素作用,可致使畜禽急性、慢性中毒,造成畜禽繁殖机能异常,严重者引起死亡,给畜牧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本文阐述当前饲料中玉米赤霉烯酮的检测方法。

关键词玉米赤霉烯酮;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生物学检测法;免疫学检测方法;薄层层析法动物饲料中玉米赤霉烯酮的检测方法代荣逵1吕刚2王亮21.湛江中科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广东湛江524043;2.渔仁堂生物科技(湛江)有限公司,广东湛江524043收稿日期:2017-03-29代荣逵,男,1988年生。

1气相色谱法(Gas Chromatography ,简称GC )气相色谱法一般用MS 检测器,能够对不同的镰刀菌毒素进行同时检测,灵敏度也相对较高。

相关学者在检测饲料中玉米赤霉烯酮时采用GC 法,结果显示在50~600ng/L 玉米赤霉烯酮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响应值的线性关系较为良好,最低检出限为50ng ;饲料中毒素在添加浓度100~500ng/L 范围内,回收率达80%以上。

利用气相色谱法检测饲料中玉米赤霉烯酮具有较高的应用范围和回收率,能够应用于定性、定量分析饲料中玉米赤霉烯酮,但是值得提出的是由于设备的实用性问题,该方法并不能作为常规方法进行饲料中玉米赤霉烯酮的检测。

2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简称HPLC )高效液相色谱法作为当前国内外最常用和最权威的一种真菌毒素检测方法,是一种以液体为流动相的新型色谱技术,可以同时实现定性、定量检测毒素;然而因真菌的毒素不同,其性质不同,需对已达到最佳的分析条件进行综合考虑,以期实现较为理想的分离效果。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原理如下,基于适当的流动相条件,利用适宜的色谱柱,对样品中毒素通过色谱柱柱层分离后,采用一些设备诸如突光检测器(FLD )、紫外检测器等进行检测,对出色谱峰的面积进行测量计算含量。

饲料中玉米赤霉烯酮检测方法概况

饲料中玉米赤霉烯酮检测方法概况
生物学检测法是检测饲料中玉米赤霉烯酮毒素存在与否及 毒性强弱的一种基本方法,具有操作简便、仪器成本低、耗时 短等特点, 可以应用于大量饲料样品玉米赤霉烯酮毒素的初步 筛选。如对禾谷镰抱菌中玉米赤霉烯酮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必需 基因PKS4设计特异性引物,通过检测PKS4基因间接检测禾谷 镰抱菌玉米赤霉烯酮毒素存在与否,同时结合ELISA检测方法
试验研究空
饲料中玉米赤霉烯酮检测方法概况
高琳王磊 (天津市农业生态环境监测与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300193)
摘要:玉米赤霉烯酮是由禾谷镰刀菌、三线镰刀菌、粉红镰刀菌等多种镰刀菌分泌的真菌毒素,可污染多种谷物和饲料。
玉米赤霉烯酮具有雌激素样作用,畜禽食用后可引发慢性中毒或繁殖技能障碍,严重影响畜禽机体健康。本文对饲料中玉 米赤霉烯酮常用检测技术进行总结和概述,以期为建立精准、灵敏的饲料玉米赤霉烯酮检测方法提供理论参考,更好地促 进饲料业绩畜牧业健康发展。
在兽医临床血清学检测上,正向间接凝血试验、固相阻断 ELISA和液相阻断ELSIA都是常用的疫苗抗体效价检测方法。 但液相阻断ELISA具有敏感性良好,特异性较高,重复性优 良,检测速度更快等优势,因此,在检测大批量样本时通常表 现岀良好的适用性,可以更准确地评估疫苗免疫效能。
本试验为某羊羊牲畜养殖家庭农场所使用代号JYBL2014-5-21的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抗体效价检测提供了可靠的 试验数据,能有效指导该场口蹄疫防治工作,为本县的O型口 蹄疫防控工作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此次试验结果表明,抗体效价保护率为97.2%遥
参考文献: [1] 李冰,王涛,郑勇.羊口蹄疫的流行病学[J].饲料博览,2020(7):70-71. [2] 胡珊莲.口蹄疫O型液相阻断ELISA免疫抗体检测方法的运用[J].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玉米赤霉烯酮标准操作规程
1、目的
为了规范亲和柱净化样本中玉米赤霉烯酮的操作流程,特制订本操作规程。

2、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粮食、饲料、食品中玉米赤霉烯酮的检测。

3、检出限和定量限
项目
岛津安捷伦
样本检出限
(µg/kg)
样本定量限
(µg/kg)
样本检出限
(µg/kg)
样本定量
限(µg/kg)
ZEN 2.96 8.96 75.9 253.2 4、职责
部门名称部门职责
质量管理部1、负责本制度的实施。

2、负责本制度的监督执行。

5、程序
5.1 原理
测定的基础是抗原、抗体反应,抗体连接在柱体内,样品经过提取、过滤后,缓慢的通过玉米赤霉烯酮免疫亲和柱,在免疫亲和柱内毒素与抗体结合,之后洗涤免疫亲和柱除去没有被结合的其他无关物质。

用甲醇洗脱玉米赤霉烯酮,然后注入到高效液相色谱仪中用于检测。

5.2 溶液配制
5.2.1 提取液:80%乙腈
----用量筒移取800mL 乙腈,加入超纯水定容至至1L。

5.2.2 稀释液:0.01M PBST 溶液
----称取8g NaCl、0.2g KCl、0.2g KH2PO4和1.16g Na2HPO4.12H2O,加入800mL 超纯水溶解,加入2mL Tween-20,定容至1L。

5.2.3 玉米赤霉烯酮标准工作液:用色谱级甲醇将储备工作液分别稀释到1000 ng/ml、
500 ng/ml、200ng/ml、100 ng/ml、50 ng/ml。

5.3 样品前处理
----20g±0.01g 样品(固体样品需粉碎,并过2mm 分样筛)加入100mL 提取液(80%乙腈-水溶液)混匀;
----高速均质(≥10,000r/min)1min,或摇床(200r/min~300r/min)剧烈振荡20min,用快速定性滤纸过滤,收集滤液;
----取10mL 滤液加入40mL 稀释液稀释,再用微纤维滤纸过滤,并收集滤液作为上样液;
----取25mL 上样液过免疫亲和柱净化。

稀释倍数:1
5.4 净化
----取出免疫亲和柱,将上方塞子取出斜剪断,再插回亲和柱上;(3mL 的免疫亲和柱去掉上方塞子,安装上转接头,将转接头另一端与注射器固定后使用)
----将柱子与气控操作架上的注射器连接固定,取适量处理后的溶液上样;
----去掉亲和柱下方堵头,调节开关,使液体以1~2 滴/秒速度流出;
----待液体排干后,用10mL 去离子水洗涤2 次,流速2~3 滴/秒;
----待液体排干后,上样1mL 甲醇,流速1 滴/秒,收集洗脱液并定容至1mL;
----洗脱液用0.22μm 微孔滤器过滤后转移至样品瓶用于HPLC分析。

* 每次上样前都要将上次液体完全排干。

* 谷物样本也适用于GB/T 5009.209-2008
5.5 液相测定
5.5.1 液相色谱条件
C18柱:250mm(长)×4.6mm(直径),填料粒径5μm;
流动相:60%乙腈
流速:1.0 mL/min;
柱温:40℃;
进样体积:20µL
荧光检测器:
激发波长:274nm
发射波长:440nm
5.5.2 色谱定量
分别取相同体积样液和标准工作液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在上述色谱条件下测定试
样的响应值(峰高或峰面积),以标准品浓度为横坐标,峰面积为纵坐标做标准曲线,将未知样本中玉米赤霉烯酮的峰面积带入标准曲线,得到试样中玉米赤霉烯酮的浓度,标准品色谱图参考下图:
数据文件名:ZEN-500ppb.lcd
样品名:ZEN-500ppb
0.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11.012.0min
0510152025mV
检测器A Ex:274nm,Em:440nm Z E N
附图:ZEN-500ppb 标准品液相图谱
5.6 注意事项
----使用前,免疫亲和柱需回至室温(22~25℃)。

----亲和柱2~8℃储存,不得冻存。

----不要使用过了有效日期的免疫亲和柱。

----取样量:根据需要可以适当增加或减少取样量,注意提取液量要相应改变。

----柱容量:2000ng ,当样本中待检毒素的含量除以稀释倍数高于柱容量时,需要适当 降低上样液的体积,重新检测。

----pH :亲和柱的上样溶液pH 需在6~8 之间,若偏离此范围需要用盐酸或氢氧化钠调 节pH 。

----玉米赤霉烯酮可致癌,应戴手套操作。

----使用过的容器及标准品溶液最好用次氯酸钠溶液(5%V/V )浸泡过夜。

----上机检测时的溶剂与流动相保持一致,可以消除溶剂效应的影响。

6、
相关文件
《免疫亲和柱检验标准》 《免疫亲和柱检验操作规程》 《岛津液相色谱仪标准操作规程》 《安捷伦液相色谱仪标准操作规程》 7、
相关记录 N/A 8、
附件 N/A
9、修改历史记录
编号变更类型修改条款及主要内容修改人修改日期
01 A N/A 魏丹丹2016.2.26
变更类型:A –新起草M - 修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