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检验项目标准操作规程

一生物安全制度1、医务人员1每1-2年做体检一次并接受乙肝疫苗接种。
2每1—2年检查乙肝病毒抗原抗体水平发现乙型肝炎者应进行隔离治疗。
3检验人员进入实验室应穿好工作服不允许在实验室进食和吸烟。
4检验人员在工作前后和被污染后应用肥皂和流水清洗必要时由消毒液浸泡双手每季度抽查检验人员的手并做细菌培养一次。
2、环境消毒隔离1实验室应分为清洁区和操作区清洁区要注意保护不受污染。
操作有气溶胶可能的标本应配置生物安全柜及其它防护设置如紫外线灯排气扇等操作区的工作台及地面每日用消毒液擦拭一次有污染时随时消毒每周大扫除一次。
2采血室每日操作前用清水擦拭操作台一次采血结束用消毒液擦拭操作台、桌子和地面一次紫外线每日照射消毒一次每月空气细菌培养一次紫外线强度定期测定。
并做记录。
3、各种检验标本的收集送检必须用相应指定的容器留取不得外溢污染。
4、静脉及末稍采血应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静脉抽血做到一人一针一筒一巾一带一消毒所用止血带及纸垫每日消毒末稍采血一人一片一管杜绝交叉污染。
5、一次性医用器具包括采血针注射器、尿杯、血红蛋白微量吸血吸管应严格做好领发登记注射器先浸泡消毒后由供应室一对一调换统一处理其余一次性器具浸泡消毒后装入污物袋送焚烧炉焚烧。
6、检验人员在进行静脉抽血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技术操作前必须洗手必须戴好帽子与口罩操作台和手被污染时应用肥皂和流水认真洗手必要时用消毒液浸泡双手酒精、碘酒瓶每周更换消毒两次。
7、凡是肝炎病人和透析病人的血液标本及疑有黄疸的血标本都视为肝炎的污染标本应贴上红色危险标记放在规定区域内引起警惕和防止扩大污染面。
8、溢出试管外的血液应立即用碘酒棉签擦拭干净注意防止玻璃碎片刺伤手并注意试管有无破裂。
9、当针头和碎玻璃刺伤手时,用流水冲洗,挤出血水,应立即用碘酒消毒局部。
10、实验室操作时应戴上手套。
吸取标本离心振荡等应严格按操作规程防止自身和实验室受污染。
11、已检查标本与容器分别浸泡于施康1号消毒液(2000mg/L)中两小时后标本倾弃一次性容器送焚烧重复使用的经清洗消毒和灭菌后再使用均要有记录。
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第28页
流动相普通贮存于玻璃、聚四氟乙烯等 容器内,不能贮存在塑料容器中。因许 多有机溶剂如甲醇、乙腈等可浸出塑料 表面增塑剂,造成流动相受污染。贮存 溶剂一定要盖严,以预防溶剂挥发引发 组成改变,也预防氧和二氧化碳溶入流 动相引发pH值改变,对分离或分析结果 带来误差。磷酸盐、醋酸盐缓冲液轻易 发霉变质,应尽可能新鲜配制使用。如
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第27页
4、注意事项
4.1 流动相制备与保留 用高纯度试剂配制流动相,必要时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
法进行溶剂检验,应符合要求;水应为新鲜制备高纯水, 可用超纯水器制得或用重蒸水。凡要求pH值流动相,应 使用精密pH计进行调整,除另有要求外,偏差普通不超 出±0.2pH单位。配制好流动对应经过适宜0.45μm(或 0.22μm)滤膜滤过,以除去杂质微粒。流动相用前必须脱 气,不然轻易在系统内逸出气泡,影响泵工作、色谱柱分 离效率、检测器灵敏度以及基线稳定性等。
对照溶液主成份峰面积比较,计算杂质
含量。
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第25页
若供试品所含部分杂质未与溶剂峰完全
分离,则按要求先统计供试品溶液色谱 图Ⅰ,再统计等体积纯溶剂色谱图Ⅱ。 色谱图Ⅰ上杂质峰总面积(包含溶剂峰 ),减去色谱图Ⅱ上溶剂峰面积,即为 总杂质峰校正面积。然后依法计算。
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第12页
各品种项下要求条件除固定相种类、流
动相组成、检测器类型不得改变外,其
余如色谱柱内径、长度、载体粒度、流
动相流速、混合流动相各组成百分比、
柱温、进样量、检测器灵敏度等,均可
适当改变,以适应供试品并到达系统适
检验项目标准操作规程

检验项目标准操作规程1 - 检验标本的采集一、标本的正确采集标本采集必须符合2 个条件,即必须满足检测结果正确性的各项要求和检测结果必须能真实地反映检验对象当前病情,避免干扰因素的存在。
二、标本的贮存标本采集后按检验规定的贮存条件,如室温、冰浴、温浴或者防腐贮存,将标本直立置于稳定、干燥、避光、密闭的环境中,避免振摇,以免标本遗洒或者溶血影响检测结果。
三、标本的运送必须保证运送后标本所分析的结果与刚采集标本后分析的结果一致。
四、标本的签收临床工作人员及化验室人员接收临床标本,均应按标准化要求进行,做到认真核对,包括标本来源、标本属性、检查项目,标本采集和运送是否合乎要求等,标本送出人员和标本接收人员都要做认真的记录并签字存档。
五、标本的处理1 化验室接收标本后应及时正确地予以处理,否则会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2、如果取血后未尽快转送或者分离血清、血浆,血清与血块簪时间接触可发生变化。
3、化验室接收标本后处理应注意事项:( 1 )、时间:化验室接收标本后应尽快予以分类和离心。
①、促凝标本应及早处理,可在采血5-15 分钟后离心;②抗凝标本可采血后即将离心;③非抗凝(无促凝)标本采血30-60 分钟后离心;④抗凝全血标本(全血细胞分析、ESR 等)不需要离心。
( 2)、温度:普通标本为室温(最好是22-25℃)放置;冷藏标本(对温度依赖性分析物)应保持在2-8℃直到温度控制离心。
(3)、采血管放置:应管口(盖管塞)向上,保持垂直立位放置。
(4)、采血管必须封口:管塞移去后会使血PH 改变,影响检测结果,封口可以减少污染、蒸发、喷洒和溢出等。
六、分析前的可变因素1、生物因素:可引起所检测物质在体内的变化,此种变化与检测方法无关,分为可变的和固定的生物因素。
2、干扰因素:在采集和分析标本过程中,干扰因素常导致分析结果与被测物真实浓度不符。
七、标本采集的基本原则遵照医嘱采集各种标本均应按医嘱执行。
凡对检验申请单有疑问,应核实清晰后再执行。
检验项目标准操作规程

生物安全制度1、医务人员1每1-2年做体检一次并接受乙肝疫苗接种。
2每1-2年检查乙肝病毒抗原抗体水平发现乙型肝炎者应进行隔离治疗。
3 检验人员进入实验室应穿好工作服不允许在实验室进食和吸烟。
4 检验人员在工作前后和被污染后应用肥皂和流水清洗必要时由消毒液浸泡双手每季度抽查检验人员的手并做细菌培养一次。
2、环境消毒隔离1实验室应分为清洁区和操作区清洁区要注意保护不受污染。
操作有气溶胶可能的标本应配置生物安全柜及其它防护设置如紫外线灯排气扇等操作区的工作台及地面每口用消毒液擦拭一次有污染时随时消毒每周大扫除一次。
2采血室每口操作前用清水擦拭操作台一次采血结束用消毒液擦拭操作台、桌子和地面一次紫外线每口照射消毒一次每月空气细菌培养一次紫外线强度定期测定。
并做记录。
3、各种检验标本的收集送检必须用相应指定的容器留取不得外溢污染。
4、静脉及末稍采血应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静脉抽血做到一人一针一筒一巾一带一消毒所用止血带及纸垫每口消毒末稍采血一人一片一管杜绝交叉污染。
5、一次性医用器具包括采血针注射器、尿杯、血红蛋白微量吸血吸管应严格做好领发登记注射器先浸泡消毒后由供应室一对一调换统一处理其余一次性器具浸泡消毒后装入污物袋送焚烧炉焚烧。
6、检验人员在进行静脉抽血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技术操作前必须洗手必须戴好帽子与II罩操作台和手被污染时应用肥皂和流水认真洗手必要时用消毒液浸泡双手酒精、碘酒瓶每周更换消毒两次。
7、凡是肝炎病人和透析病人的血液标本及疑有黄疸的血标本都视为肝炎的污染标本应贴上红色危险标记放在规定区域内引起警惕和防止扩大污染面。
8、溢出试管外的血液应立即用碘酒棉签擦拭干净注意防止玻璃碎片刺伤手并注意试管有无破裂。
9、当针头和碎玻璃刺伤手时,用流水冲洗,挤出血水,应立即用碘酒消毒局部。
10、实验室操作时应戴上手套。
吸取标本离心振荡等应严格按操作规程防止自身和实验室受污染。
11、己检查标本与容器分别浸泡于施康1号消毒液(2000mg/L)中两小时后标本倾弃一次性容器送焚烧重灾使用的经清洗消毒和灭菌后再使用均要有记录。
检验项目标准操作规程(SOP)

检验项目标准操作规程(SOP)- 1 - 检验标本的采集一、标本的正确采集标本采集必须符合2个条件,即必须满足检测结果正确性的各项要求和检测结果必须能真实地反映检验对象当前病情,避免干扰因素的存在。
二、标本的贮存标本采集后尽快送至实验室,若不能及时送检,已采集的标本要按检验规定的贮存条件,如室温、冰浴、温浴或防腐贮存,将标本直立置于稳定、干燥、避光、密闭的环境中,避免振摇,以免标本遗洒或溶血影响检测结果。
三、标本的运送必须保证运送后标本所分析的结果与刚采集标本后分析的结果一致。
四、标本的签收临床工作人员从口才采集标本并将标本从临床运送到实验室及实验室人员接收临床标本,均应按标准化要求进行,做到认真核对,包括标本来源、标本属性、检查项目、标本采集和运送是否合乎要求等,标本送出人员和标本接收人员都要做认真的记录并签字存档。
五、标本的处理1、实验室接收标本后应及时正确地予以处理,否则会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2、如果取血后未尽快转送或分离血清、血浆,血清与血块簪时间接触可发生变化。
3、实验室接收标本后处理应注意事项:(1)、时间:实验室接收标本后应尽快予以分类和离心。
①、促凝标本应尽早处理,可在采血5-15分钟后离心;②抗凝标本可采血后立即离心;③非抗凝(无促凝)标本采血30-60分钟后离心;④抗凝全血标本(全血细胞分析、ESR等)不需要离心。
(2)、温度:一般标本为室温(最好是22-25℃)放置;冷藏标本(对温度依赖性分析物)应保持在2-8℃直到温度控制离心。
(3)、采血管放置:应管口(盖管塞)向上,保持垂直立位放置。
(4)、采血管必须封口:管塞移去后会使血PH改变,影响检测结果,封口可以减少污染、蒸发、喷洒和溢出等。
六、分析前的可变因素1、生物因素:可引起所检测物质在体内的变化,此种变化与检测方法无关,分为可变的和固定的生物因素。
2、干扰因素:在收集和分析标本过程中,干扰因素常导致分析结果与被测物真实浓度不符。
临床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临床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临床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临床检验是医学临床诊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对患者样本的检测和分析,为医生提供客观的实验数据,从而辅助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
为了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临床检验必须严格按照标准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临床检验标准操作规程》是规定了临床检验人员在实验室工作中应该遵守的一系列操作要求和标准,它包括了从样本采集、保存、转运到检验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的操作规范。
它的制定旨在保证临床检验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安全性,从而确保临床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
《临床检验标准操作规程》对于每一个具体的检验项目都有详细的操作要求,包括实验室设备的使用、试剂的配制、标本的采集和存储、检验操作的步骤和注意事项、结果的解释和报告等,确保每一个环节都得到科学的指导和正确的处理。
在实验室工作中,临床检验人员必须严格按照规程进行操作,严禁违章操作或者个人主观认为的“方便快捷”的操作方法。
在临床检验工作中,遵守《临床检验标准操作规程》是非常重要的。
它不仅能够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还能够提高实验室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并且保障患者的权益和安全。
因此,临床检验人员必须加强规章制度的学习和遵守,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操作技能,为医疗卫生事业做出积极的贡献。
中国药品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1.2 检测器
最常用的检测器为紫外检测器,包括二 极管阵列检测器,其他常见的检测器有 荧光检测器、蒸发光散射检测器、示差 折光检测器、电化学检测器和质谱检测 器等。
. 紫外、荧光、电化学检测器为选择性检 测器,其响应值不仅与待测溶液的浓度 有关,还与化合物的结构有关;蒸发光 散射检测器和示差折光检测器为通用型 检测器,对所有的化合物均有响应;蒸 发光散色检测器对结构类似的化合物, 其响应值几乎仅与待测物的质量有关; 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可以同时记录待测物 的吸收光谱,故可用于待测物的光谱鉴 定和色谱峰的纯度检查。
以硅胶为载体的键合固定相的使用温度 通常不超过40℃,为改善分离效果可适 当提高色谱柱的使用温度,但不宜超过 60℃。
流动相的PH值应控制在2~8之间。当pH大 于8时,可使载体硅胶溶解;当pH小于2时 ,与硅胶相连的化学键合相易水解脱落。当 色谱系统中需使用PH大于8的流动相时,应 选用耐碱的填充剂,如采用高纯硅胶为载体 并具有高表面覆盖度的键合硅胶填充剂、包 覆聚合物填充剂、有机-无机杂化填充剂或非 硅胶基键合填充剂等;当需使用PH小于2的 流动相时,应选用耐酸的填充剂,如具有大 体积侧链能产生空间位阻保护作用的二异丙 基或二异丁基取代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填 充剂、有机-无机杂化填充剂等。
4、All that you do, do with your might; things done by halves are never done right. ----R.H. Stoddard, American poet做一切事都应尽力而为,半途而废永远不行6.17.20216.17.202110:5110:5110:51:1910:51:19
3、Patience is bitter, but its fruit is sweet. (Jean Jacques Rousseau , French thinker)忍耐是痛苦的,但它的果实是甜蜜的。10:516.17.202110:516.17.202110:5110:51:196.17.202110:516.17.2021
临床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临床检验标准操作规程临床检验是医学中的一项重要技术,用以帮助医生做出准确的诊断和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为保证临床检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临床检验科必须严格遵守一系列的标准操作规程。
本文就临床检验标准操作规程进行详细说明。
一、试剂及仪器的操作临床检验涉及到多种试剂和仪器,操作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以下规程:1.试剂的保存和标识:试剂的保存要求根据不同试剂的特点进行,一般要求保存在干燥、阴凉、避光的地方。
同时,试剂必须标注生产厂家、生产日期、有效期和储存条件等信息,确保试剂的有效性。
2.试剂的配制和使用:试剂的配制要求根据生产厂家提供的技术要求进行,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控制温度、时间和操作方法,确保试剂的质量。
3.仪器的操作和维护:仪器的操作要求根据厂家提供的使用手册进行,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操作。
同时,仪器要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仪器的工作状态良好,准确度高。
二、样本的采集和处理临床检验的样本采集和处理对结果的准确性有着重要的影响,必须按照以下规程进行操作:1.样本采集:根据不同检验项目的要求,采集相应的样本,如血液、尿液、骨髓等。
在采集过程中要保持清洁、消毒,避免污染和血液样本的凝固。
2.样本保存:采集到的样本要根据不同检验项目的要求进行相应的保存,如冷藏、冷冻、离心等。
同时要标识样本的相关信息,以免混淆和错误。
3.样本处理:根据不同检验项目的要求,对样本进行相应的处理,如离心、稀释、加药等。
在处理过程中要注意操作方法和顺序,确保样本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三、质控和质量评价为了保证临床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必须进行质控和质量评价,操作规程如下:1.内部质控:临床检验科必须建立内部质控体系,包括定期检查仪器的性能和精度,参加外部质控活动,对每一批次的试剂和仪器进行严格的质控检验。
2.质量评价:定期进行质量评价,包括样本交叉验证、仪器性能验证、人员水平评估等。
参照相关规范和标准,评估临床检验科的质量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目的
规范检验操作。
2.适用范围
检验操作。
3.责任者
化验员。
4.规程:
4.1检验
4.1.1 按化验品种的检验规程。
准备好化验需要的仪器、试液、标准滴定液及其它必需品。
如果有规定的化验周期,就应在规定期限内完成化验,无规定化验周期的,也应及时化验,确保生产的正常进行。
4.1.2 严格按检验规程进行操作,不得修改检验方法。
如果检验方法有问题,应通知质管部经理分析原因,如修改则应按文件管理制度办理。
4.1.3在需较长时间使用仪器(如培养箱或干燥箱)时,可将“运行中”的状态标志挂在仪器上,待仪器使用完毕后,及时取下。
精密仪器应填写仪器使用记录,并按相应的SOP检查并校验仪器。
定期检定仪器,只有在其正常运行时才能使用仪器。
如果仪器不正常,使用人应及时挂上相应的状态标志,直到问题解决为止。
使用完仪器后,填写仪器使用记录,并由使用人做好仪器的清洁卫生,换上“清洁待用”的标志牌。
4.1.4除含量、浸出物及规定需做两份平行化验外,其它检测项目通常做一份即可。
如果平行化验数据超出方法中规定的偏差要求(但在合格限内),应报告质管部经理。
一般情况下需要再做一次化验(即无法判断误差原因时需做的再次化验)。
4.1.5 化验完毕后应及时清洗使用过的仪器,以备下一个化验员使用。
所有的玻璃器具都应在使用后及时冲洗掉实验样品,以免样品干燥后难以清洗,然后将其清洗。
对易挥发物品进行处理和化验时,应在通风橱内进行。
应使用适当的方法处理挥发性和有毒物品。
4.1.6 样品化验结束后,化验员应填写检验记录并签字,记录应由QC负责人审核并签字。
如果样品符合规定,就在记录单上填写“符合标准规定”,如不合格,另一化验员应重新检验,如确实不
合格,则填写“不符合标准规定”。
如QC负责人要求重新取样进行化验,在化验新样品的同时应再复验一次原样品,如化验结果被证实是正确的,QC负责人应做出出报的决定,并打好检验报告书报给QA审核签发。
如果第二次化验结果与第一次不符,应排除化验员的检验误差及其他可能产生的检验误差,对该物料做出处理意见。
SOP-QQ-107-00检验取样标准操作规程第2页共2页
4.1.7 化验员应对化验质量及化验中的差错负责,复核员应对复核范围内的差错负责。
4.2检验报告和检验记录
样品分析检测的全过程均应填写原始记录。
记录填写应准确、完整、及时。
其具体要求是:4.2.1检验记录应按检验记录填写标准操作规程填写。
4.2.2原始记录应包括品名、规格、批号/编号、样品外观现象、样品称量、计算公式、恒重样品要有恒重数据、鉴别项应分别记录、所有检验项目都应有取样量、配制过程有详细记录;如果采用标准品则应注明其称量、纯度、化验结果及化验员的结论及签名和复核员的签名。
4.2.3化验记录应包括分析图谱及其它记录,这些都应同化验报告附在一起,图谱上应注明品名、批号、项目、日期及操作者的签名。
4.2.4各种数据的准确度:
4.2.4.1 样品称量的有效数字应与所用天平的精度保持一致。
4.2.4.2标准溶液消耗的ml数应读到0.01ml。
4.2.4.3 在数据处理过程中,有效位数之后的数字的修约采用“四舍六入五成双”的规则,按《有效数字和数值的修约及运算的标准操作规程》执行。
4.2.4.4最后报告的检测结果的有效位数应与方法要求相一致。
在运算过程中,其有效位数可适当保留,而后根据有效数字的修约规则(见上述)修约至规定有效位。
再将修约后的数值与标准规定的限度数值进行比较,以判定实际指标或参数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例如:
测定值规定值修约值是否符合规定
0.106 ≤0.1 0.1 符合规定
99.283%99.0-101.0%99.3%符合规定
4.2.5 制剂含量分析的相对偏差的要求:
4.2.
5.1 容量分析法:≤0.4%
4.2.
5.2 重量法:≤0.5%
4.2.
5.3 仪器分析法:≤3%
4.2.
5.4 氮测定法:≤1%
4.2.
5.5 氧瓶燃烧法:≤0.5%
4.2.
5.6 滴定液:≤0.1%
4.2.
5.7 恒重前后两次称重不超过0.3mg。
4.3检验报告单的分发及存档:
4.3.1 物料检验报告单一式三份,连同检验记录交QA审核,其中检验记录与一份检验报告存档;另外二份检验报告中的交仓库作为发料依据。
仓库在首次发物时交一份给车间。
4.3.2 成品检验报告单一式四份,连同检验记录交QA审核,其中检验记录和一份报告单存档;三份检验报告单交给QA,由其转交给车间。
车间在交库时交二份给仓库。
仓库转交一份给销售部作为销售的依据。
4.3.3批检验记录、批检验报告与批生产记录按批装订成册。
4.3.4成品批检验记录、批检验报告至少要保存到产品有效期过后一年,物料报告单至少要保存到该物料制作的最后一批成品有效期过后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