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法治精神建设和谐社会
小学生弘扬法治精神国旗下讲话稿(通用25篇)

小学生弘扬法治精神国旗下讲话稿(通用25篇)小学生弘扬法治精神篇1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早上好!12月4日是我国的法制宣传日。
“无规矩不成方圆”,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个规矩,否则就什么也做不成。
对国家、社会来说,这个规矩就是法律。
依法治国是我国的治国基本方略,是社会进步、社会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加强法律宣传,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制观念得到普遍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和运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得到增强,我国在依法治国方面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未来希望。
今天的青少年,明天就是国家的保卫者、建设者,是振兴中华民族、使祖国繁荣昌盛的希望所在,是各条战线的生力军和后备力量。
青少年法律素质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未来社会的稳定程度。
正处在生理和心理的生长发育阶段的中学生,可塑性很强,从小培养法律意识,进行普法教育,不仅可以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更重要的是能促使我们养成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法制教育要从娃娃抓起。
”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我们要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自觉学习基本的法律知识,逐步培养法律素质,成为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我们要善于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自觉不损害他人和社会的利益;我们要热心宣传法律法规,以正确的法制观念去影响身边的人,带动周围的人,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同学们,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知法守法,与法同行,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必经之路。
让我们行动起来,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自觉做到知法、懂法、守法、护法,为推进我国依法治国方略的实现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我的讲话到此结束,谢谢大家!小学生弘扬法治精神国旗下讲话稿篇2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21世纪可谓挑战与机遇同在,希望与困难并存。
生活在给我们带来许多美好憧憬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难题。
其中首要的就是环境问题。
法制宣传条幅口号

法制宣传条幅口号法制宣传条幅口号1、奏响法治时代文明主旋律。
2、种下法治幼苗,收获和谐硕果。
3、只有在法治的蓝天里,雄鹰才能展翅高飞。
4、执法贵在公为本,阳光法治惠于民。
5、知行合一,依法治市。
6、与时代并进,与法治同行。
7、用法治为梦想护航。
8、以德塑人,以法治国。
9、依法治市我你他同抓,和谐深圳千万家共享。
10、一山一水绘生态景象,一举一动铸法治家园。
11、一举一动彰显法治精神,一言一行代表城市形象。
12、扬法治精神,建平安社会。
13、扬法治精神,建和谐城市。
14、幸福指数要提高,法治教育不可少。
15、幸福城市,法治有你。
16、携手弘扬法治魅力,并肩同创和谐家园。
17、文明歌飞家园美,法治花开改革新。
18、推进依法治市,建设和谐家园。
19、推进依法行政,打造文明法治。
20、同谱尚德和谐曲,共唱法治文明歌。
21、同谱法治文明曲,共唱社会平安歌。
22、挺立城市潮头,勇当法治先锋。
23、天大地大法治最大,你行我行法治同行。
24、世界同步,中国同梦,城市同兴,法治同行。
25、世界同步,法治同行,全民同梦。
26、生态文明因法治更美,和谐城市因法治更强。
27、社会管理法治化,创新服务你我他。
28、平安在心,法治在行。
29、平安快车道,法治来助跑。
30、平安城市,法治为基。
31、梦想从这里起航,法治在这里闪光。
32、梦想,从这里起航;法治,从这里传播。
33、美丽城市我的家,法治长期靠大家。
34、美丽城市是我家,弘扬法治靠大家。
35、开展法治教育,构筑和谐城市。
36、精彩人生始于德行,和谐社会基于法治。
37、紧握法治手,和谐是朋友。
38、今天携手种下法治幼苗,明日共同收获和谐硕果。
39、践行法治,国之希望,民之万福。
40、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打造和谐幸福法治社会。
41、建设法治城市,提高执政能力。
42、弘扬法治立天地,共建文明耀古今。
43、弘扬法治精神,服务社会发展。
44、和谐是深圳发展的前提,法治是社会和谐的基石。
第六课 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国家(二)

作业
1、说说依法治国的含义和要求。 2、说一说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涵义与重要意义; 3、 说说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容与树立和崇尚社 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方法。
正确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涵义: 第一,公民在守法上一律平等(所有公民,无 第二,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王子犯
论是官是民、是贵是贱,都要平等守法);
法与庶民同罪”、“刑也上士大夫”,任何公民违法 犯罪都会受到法律制裁)。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现代法治国 家的基本特征和必然要求
美国、意大利、韩国、中国台湾等国 家或地区,领导人有错必追究
1、树立和崇尚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方式1:
(1)要增强公民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意识;
议一议:
作为中职学生,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增强自己的民主与 法制意识? ①关心国家大事
②重视人大代表和居村干部选举 ③依法处理人际纠纷 ④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
树立和崇尚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方式2: (2)增强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意识。
从中外历史上看,治理国家的方式有两种,即“人治”和“法治”。
以中国为例,古代皇帝处理各项要务依据 各项法律如《唐律》、《汉律》、《清律》等, 还有八议制度规定了特殊的人犯法可以酌情减 免。皇帝金口玉言,一人做主,即为人治。 现阶段我国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 略,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严格依法办事, 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允许有超越宪法和法律 的特权。即为法治。
实现行政、司法独立,确保司法公正就是依法治国
国家依法打击贪污腐败就是依法治国
公民依法监督 政府,合法表达 自己的意愿,就 是依法治国
一、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阅读教材P79第一段内容,思考:实行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最新】法治精神

【最新】法治精神“弘扬法治精神”是十七大报告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的一个新提法,这是继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之后又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新命题。
“法治精神”是一个民主法治社会中所普遍尊崇的法律至上、公平正义、保障人权、权力制约、社会和谐等价值追求的总和,它的内涵十分丰富。
法律至上是法治精神的第一要义。
法律包括宪法是由人民的代表制定通过的,是全体人民意志和利益的集中反映。
法律至上,也就是人民的意志至上,任何人或组织都必须在法律的范围内活动,都没有凌驾于法律之上的特权,这也是法治区别于人治的根本不同。
在当代中国,法律至上要求执政党要依法执政,国家立法机关要为全社会提供优质的法律规范,政府要依法行政,司法机关要正确适用法律,广大人民群众要自觉遵守法律,正确行使权利,忠实履行义务。
公平正义是法治精神的价值追求。
自古以来,人们都把法律看作公平正义的艺术,公平正义更是现代民主法治社会孜孜以求的理想和目标。
通过法治实现的社会制度文明,其基础应是公平正义。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全社会民主法治意识的增强,人民群众对维护和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期待越来越多。
公平正义不论是作为价值、原则,还是作为制度、规则,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在的本质的要求。
只有真正做到坚持公平正义,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法律才是受到普遍尊重的良法,才能真正维护人民的利益,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保障人权是法治精神的精髓所在。
我们知道,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用法律语言表述,就是以人的权利为本,充分尊重和保障人权。
人权是人依其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所应享有的权利,也就是西方所谓的“天赋人权”,其核心是使每个人的人格、精神、道德和能力获得最充分自由的发展。
同时,任何人都在一定的社会中生活,他所享有的权利不是抽象的,是由国家宪法和法律规定并加以保障的。
法律的制定实施,目的是通过对人的行为加以规范,从而保障每个人的自由、价值和权利实现,因此,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法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法治精神的精髓所在。
尊法守法携手筑梦总结

尊法守法携手筑梦总结前言•简介:本文是一份关于“尊法守法携手筑梦”的总结文稿,旨在弘扬法治精神,倡导人们尊重法律和秉持诚信的原则,共同为实现美好梦想而奋斗。
正文尊法守法,强国之基•尊法守法乃国家治理的基石,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
法律是社会公正的象征,是人们共存共荣的基本规则,只有尊重法律、遵守法律,才能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在全面依法治国的伟大实践中,我们必须坚守“法治必须感染一切社会力量、法治要服务于人民群众幸福生活”的初心,推动法治建设走向更高水平。
守法遵纪,共建和谐社会•法律是一切社会活动的规则和底线,遵守法律是每个公民的基本义务和责任。
守法遵纪不仅是个人的底线,更是社会的底线。
只有人人守法,社会才能得到健康的发展,人民才能共享安定与幸福。
在行为上,我们要牢记法律红线,不做违法乱纪之事;在思想上,我们要树立法治意识,自觉收敛不端之心。
只有全体人民共同守法遵纪,才能真正建设和谐社会。
筑梦征程,法治引领•法治是人民共同的梦想和追求,也是国家繁荣发展的重要支撑。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我们必须坚守法治道路,用法治精神引领社会风尚。
法治为个人提供了公平的竞争环境,保护了个人权益;法治构筑了公平的市场秩序,培育了人们的创新与创业活力。
只有理解与尊重法治,我们才能在筑梦征程中获得持久的成功。
结尾•尊法守法携手筑梦,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使命。
在建设法治社会的伟大征程中,人人都是参与者,每一个小小的点滴,都会汇聚成伟大的力量。
让我们携手共进,紧密团结,继续弘扬法治精神,为实现共同的梦想而不懈努力!•唯有尊法守法,我们才能建设一个和谐、稳定、繁荣的社会。
法律是社会的纽带和保护伞,而人人遵守法律,是规范社会行为的必要条件。
我们要自觉守法,主动遵纪守法,不仅要做到心知肚明,更要以身作则,引领他人。
唯有共同建设法治社会,我们的梦想才能翱翔于蔚蓝的天空。
•弘扬法治精神,我们要秉持诚信的原则。
诚信是社会交往的基本准则,也是法治社会的重要价值观。
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课件

3 前景
加强法治建设对于国家 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 要意义。
如何增强法律意识
1
参与法治实践
2
积极参与法治活动,亲身体验和感受
法律的力量。
3
学习法律知识
通过学习法律知识,了解法律法规, 提高法律素养。
培养自觉守法习惯
自觉遵守法律,规范行为,树立正确 的法律价值观。
学习法律知识的渠道
法律课程
通过学校、培训机构等渠 道学习法律知识。
1
庭审
2
法院组织庭审,听取双方当事人的陈
述和证据。
3
起诉
原告向法院提起诉讼,提交起诉状, 并向被告送达传票。
判决
法院依法作出判决,确定双方的权利、 义务和责任。
法治精神的含义
法治精神是指尊重法律、遵守法律、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核心理念和道德准则。
法治精神的作用
法治精神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益,推动社会进步,加强治理能力,促进社会公平与正义。
国家法制建设的现状
1 进展
我国法制建设取得长足 进步,法律体系日益完 善。
2 挑战
仍然存在法律实施不规 范、效果不彰等问题, 仍需努力提升。
法律咨询
咨询法律专业人士,获取 专业解答和建议。
社会组织
参加法律知识普及活动, 与法律爱好者交流。
守法的意义
守法意味着遵守社会公德、法律规定,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违法的后果
违法行为将承担法律责任,并可能导致个人利益受损、社会声誉受损、人际 关系破裂等严重后果。
遵守法律的道德责任
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 神
法律意识和法治精神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我们将探讨其含义、作用以及 如何增强法律意识的重要性。
浅谈法治建设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

浅谈法治建设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南开区副区长朱峰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社会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
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需要通过大力发展生产力为它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通过大力发展民主政治为它提供良好的政治环境,通过大力发展先进文化为它提供牢固的精神支柱,同时更需要法治的保障。
和谐并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运用法治等手段在不断地社会调节中实现的。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法治建设必须与之相适应。
法治不仅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本质特征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赖以建立的必要手段和途径。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充分发挥法治建设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重要作用。
一、法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前提法治,是一种贯彻法律至上、严格依法办事的治国原则和方式,它以法律的规范性、强制性为特点,通过立法和法律实施等活动,调整社会关系,平衡社会利益。
法治建设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间具有高度的同一性,构建和谐社会必然要求推进法治建设。
首先,良好的法制环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法律体现公平、正义,体现广大人民的共同利益,是整个社会关系调节器的重心,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居于支配地位,起着关键作用。
只有通过不断健全民主制度,营造新的机制和环境,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体现到社会的各个方面,不断完善法治手段,才能促进社会的和谐进步。
其次,安定有序的社会秩序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
和谐社会要求社会依照既定的规则有序运行,没有社会安定团结,没有社会稳定,和谐社会就会失去赖以存在的社会基础。
法治是构建有序社会最主要的手段,法律以其特有的强制力和威慑力,预防和消除各种不安定因素的产生和发展,并运用特定的法律规则解决纠纷、缓和矛盾,从而保证社会正常有序地运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秩序保障。
第三,法治所倡导的公平正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前提。
和谐社会的核心问题是要协调好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公平地分配社会权益。
法治在促进和维护社会正义方面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对资源、利益和负担进行权威性、公正性的分配。
[终稿]弘扬法治精神,促进和谐社会征文稿
![[终稿]弘扬法治精神,促进和谐社会征文稿](https://img.taocdn.com/s3/m/f10c2ce4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a1.png)
我心中的法治社会从幼儿园到小学再到初中,一直到现在的大学,我的生活从未曾和学校脱离过关系,作为一个学生,放假期间在家,上课期间在学校,往返于家和学校之间,就算是在路途中也会有父母的接送,时刻生活在父母的关心下,生活在学校温暖的怀抱里,感觉到生活幸福,不仅拥有对个人人身安全的信心,更拥有对财物安全的信心。
时时生活在一个安全的环境里,以至于对电视上、新闻里、社会中所听到的有些匪夷所思的事情并没有更深刻的认识。
听到“弘扬法治精神,促进社会和谐”这个主题,我在想这是不是离我很遥远呢?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我们会听到因为一些人不守法给他人造成难以弥补的伤害而感到痛心。
学生时代的我们没有机会去踏进社会感悟它的好与坏,我们就像是花朵倍受呵护。
但是我们始终要踏入社会,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去打造自己的人生,我们不希望那些违法的事情发生在别人的身上,更不希望发生在自己的亲人、朋友身上,我们希望我们将来生存的环境是平安的、和谐的,所以我们要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更要监督别人,勇于和不法之徒做斗争,学会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只有弘扬法治精神,才能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
我愿意为我心中的法制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网络安全是目前我们所接触到的重大安全隐患之一。
前几年听同学说她辍学的堂妹去见网友,后来便再也找不到了,虽说网友会面的见面地点离家不过几百米,但却如人间蒸发了一般,她的叔叔婶婶整日打听堂妹的下落,奶奶整日哭泣至一病不起,一个家庭从此失去了快乐,家人整日担心女孩的生命安全,让听到的人无不痛心。
也听说过有的同学因为会见网友而被传销组织非法控制,家人和学校都无法得知其下落,束手无策,幸运的同学可能最后会平安逃脱,但谁能保证大部分的人是幸运的?网络这个词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作为大学生,电脑普及率高达90%,我们利用网络学习、写作业、搜学习资料,我们不能拒绝网络,不能拒绝进步,我们同样也不能忽略网络带来的危险。
有很多人沉迷于网络聊天,进而网友见面,不管是学生还是社会上的成年人,被骗财的人屡见不鲜,也许有人会说吃一堑长一智,可是如果被骗的是生命呢?那将会是永远无法弥补的遗憾!尽管社会在进步,在政府和人民的努力下,不良现象得到了抑制,但是有些不法之徒仍然趁机危害社会,我们要从自身做起,做知法守法的好公民,更要保护好自己不受到伤害,一旦受到不法伤害,要运用智慧与其做斗争,弘扬法治精神需要社会上每一个人的力量,我心中的法治社会是一个没有欺骗,没有伤害的美好社会!遵守交通规则,珍爱生命是大家所共知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弘扬法治精神建设和谐社会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
要贯彻和落实这一伟大战略部署,就必须重视和加强法治文化建设。
而我国现阶段国情所面临的法治文化现状与人民对法治文化急剧需求之间的矛盾,也需要各级政府自觉地重视和加强法治文化建设。
因此对法治文化进一步思考,了解法治文化的基本内涵,法治文化建设的现状,探索其实现途径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一、法治文化的内涵和作用
一般认为,法治文化是相对于人治文化而存在的一种进步文化形态,它是法律制度、法治精神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实施的程度和人们对法律信仰水平的总和,其核心内容应包括人们的法治意识、法治观念、法治思想、法律价值取向等。
法律价值观念是法治文化最为根本的内容,具体到我国的法治文化在价值观念上,应体现主体平等观、民主自由观、保障人权观、诚实信用观和法律至上观等,总之,它是一种以公平、正义为价值取向,吸纳西方法治文化的合理成份,继承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之精华,以人民民主为基础和核心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義法治文化。
现代国家发展经验证明,法治文化是法治的重要支柱,法治的建立必须要有法治文化作为支柱。
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是一个既具有前瞻性,又具有时代性的课题,正在和将会对中国社会的法治化进程具有重要的作用。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法治文化具有教化调控的作用;法治文化可以弥补制度供给的不足;法治文化对构建和谐社会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因此,加强法治文化建设是构建中国和谐社会重中之重。
二、现阶段我国法治文化建设所面临的困难
(一)历史上缺少法治文化的传统
在中国历史上,应该说,我们并没有现代的法治文化。
在我国传统社会中存在的是理治和德治,而理治和德治在本质上是人治。
古代主张的法治也不是今天法治的含义,在本质上还是一个权大于法的,受制于权力的人治。
(二)法律应有的权威作用还没有形成
我们现在不是法律不够多,内容不够全,而是法治的观念没有深入人心,法律没有得到很好地贯彻和执行。
现实生活中,权比法大、文件比法律条文管用的现象还比较常见,一些政府行为的随意性还很大。
许多人维护自己合法权益宁愿走信访渠道而不选择诉讼,认为政府干预更直接有效。
“法不责众”的意识还很浓厚,许多违法的行为没有得到应有的处罚。
(三)法治文化建设队伍参差不齐
目前,就珠海市斗门区为例,该区法治文化建设队伍,主要以社区工作人员为主,文化水平普遍不高,而且缺乏对法律知识的系统学习,懂法律知识的专业人才较少。
大部分社区工作者处理问题只凭工作经验和热情,不能从法律的角度去思考和解决问题。
三、当前法治文化建设的路径探索
加强法治文化建设,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工作:
(一)构建以公平、正义为核心的法治文化价值体系
以公平正义为核心的法治价值文化观根本上是通过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而逐步培育形成。
它的建立不仅仅是以法律制度的存在为前提,更为重要的是要使法律通过公平公正的执法和司法过程在社会生活中发挥作用,使得法律真正融人民众的社会生活中,使得民众了解法律,熟悉法律,信任法律最后达至信仰法律。
所以,在培养法治文化的实践中,必须进一步强化法治政府的建设,不仅要做到依法行政,而且还要进一步加强司法体制改革,真正做到司法为民,坚决禁止执法腐败和司法腐败,促进以自由、正义、公平为核心的法治价值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二)政府守法是法治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
法治的本质就是法律制约权力,它首先是以法治官,而不是以法治民。
可以说,政府守法是法治文化建设的关键。
首先政府必须充分认识到守法的重要性,而不能认为依法行政就是用法律来管理老百姓;同时应把法治建设的重点放在法律的遵守和实施、实现上。
法律只有得到有效遵守,法治文化才能形成,法治也才能实现。
当然,我们不是说不要立法,而是强调在目前我国法律体系已经基本形成的情况下,其重点和难点乃在于法律的遵守和实施、实现,尤其是政府守法更是关键。
而且在目前的情况下还需要通过法律解释的方法来处理现行法律可能存在的漏洞和不完善之处。
有必要强调的是,解释法律同样甚至更为需要政府执法者具有良好的法治文化素养。
如果执法者不具有良好的法治文化素养,即使制定再完备的法律也可能执行不好,甚至会被恶意歪曲,导致恶劣的后果。
因此,政府守法是法治文化建设的核心和重点。
(三)强化法治文化的宣传教育
法治文化建设肩负着承接传统文化,开拓当下文化创新路径的历史使命。
法治文化的宣传和教育的目的乃是使得法律能够达致民众的内心深处,使得民众成为法律的主体,养成对法律的尊重和信赖。
宣传教育是法治文化建设的基本手段,也是法治文化传统形成和代代传递的载体。
开展深入持久的宣传教育,应当成为法治文化建设的根本举措。
(四)加强民主监督,营造法治文化氛围
要加大民主监督的力度。
民主监督是保证公共权力正确行使,促进权力机关依法行使权力的保障。
当前,在建立健全依法行使权力的制约机制的同时,我们必须克服制度上和观念上的障碍因素,充分发挥舆论监督在法治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在整个社会营造出强烈的法治文化氛围,推动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