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赤霉烯酮ELISA说明书

合集下载

玉米赤霉烯酮定量检测卡说明书

玉米赤霉烯酮定量检测卡说明书

玉米赤霉烯酮荧光定量检测卡——检测使用说明书【产品简介】玉米赤霉烯酮(ZEN)具有雌激素作用,主要作用于生殖系统,可使家畜,家禽和实验小鼠产生雌性激素亢进症。

妊娠期的动物(包括人)食用含玉米赤霉烯酮的食物可引起流产、死胎和畸胎。

食用含赤霉病麦面粉制作的各种面食也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中毒症状,如恶心、发冷、头痛、神智抑郁和共济失调等。

【检测范围】谷物粮食、饲料等【产品组成】1、玉米赤霉烯酮检测卡(内附干燥剂)2、10X样本稀释液 50ml/瓶 1瓶3、使用说明书 1份∕盒【样本处理】样本稀释液配制:用去离子水将10X样本稀释液按1 : 9体积比进行稀释,即1份10X样本稀释液加9份去离子水。

样本提取液配制:70%(体积分数)甲醇溶液。

取有代表性的样品500g,用粉碎机粉碎至全部通过20目筛,混匀。

准确称取10.0g均匀粉碎后的样品(或者量取10ml液态样品)于50ml离心管中,再准确加入30ml样本提取液,将离心管盖盖紧密封,用漩涡振荡器振荡1min~2min,静置或于4000rpm 离心2min,得上清液(若样品为食用油取下层液);将上清液(或者下层液)用移液器吸出100ul,于1.5ml离心管中,再加入900ul的样本稀释液混匀,待检。

如样品为小麦,需将稀释后的混合提取液用针头式滤器过滤,即为待测溶液。

【操作步骤】1、使用前请仔细阅读本产品说明书以及荧光免疫层析检测仪操作说明。

2、打开荧光免疫层析检测仪,在主界面点击“系统设置”“检测项目管理”后选择要检测的产品名称,进入待检状态。

3、将检测卡和荧光微孔、样本稀释液恢复至室温。

4、用移液器准确吸取80ul待检样本,(取样时注意不要吸入气泡)垂直缓慢滴加于检测卡加样孔(S)中,加样后开始计时,加样后10分钟读取结果。

6、将检测试剂卡插入荧光免疫层析检测仪的承载器中,按快捷测试键,仪器将自动对测试卡进行扫描,从免疫层析检测仪的显示屏幕上读取/打印检测结果。

玉米赤霉烯酮快速检测试纸卡说明书

玉米赤霉烯酮快速检测试纸卡说明书

AccuDip TM玉米赤霉烯酮快速检测试纸卡使用说明书(产品编号:AAF-11171)1.产品概述: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引起玉米赤霉病,是由玉米赤霉菌产毒菌产生的毒素,又称F-2毒素。

玉米赤霉烯酮主要污染玉米、小麦、大米、大麦、小米和燕麦等谷物。

玉米赤霉烯酮具有雌激素的作用,可造成家禽和家畜的雌激素水平提高。

玉米赤霉烯酮作用于生殖系统,妊娠期的动物(包括人)食用含玉米赤霉烯酮的食物可引起流产、死胎和畸胎。

另外,食用含赤霉病麦面粉制作的食物也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中毒症状,如恶心、发冷、头痛、神智抑郁和共济失调等。

玉米赤霉烯酮快速检测试纸卡将胶体金免疫层析原理应用于玉米赤霉烯酮含量的快速测定。

产品用于测定谷物及谷物产品玉米赤霉烯酮的存在。

本品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好,并且操作简便的特性,不需要任何仪器设备,可通过肉眼直接判读结果。

样本中玉米赤霉烯酮的最低检出限为200ng/ml(200ppb)。

2.用途及灵敏度:本产品玉米赤霉烯酮快速检测试纸卡适用于测定谷物及谷物产品中玉米赤霉烯酮的存在。

检测灵敏度:200ng/ml(200ppb)3.检测原理:玉米赤霉烯酮快速检测试纸卡将胶体金免疫层析原理应用于玉米赤霉烯酮含量的快速测定。

在试纸卡中,抗玉米赤霉烯酮抗体偶联到胶体金颗粒上,玉米赤霉烯酮测试抗原固定在纤维素滤膜上。

如果样品不含有玉米赤霉烯酮,胶体金抗体偶联物与固定抗原结合,在膜上显示检测线,检测结果为阴性。

如果样品中含有玉米赤霉烯酮,玉米赤霉烯酮结合在胶体金抗体偶联物上,抑制了胶体金抗体偶联物与固定抗原的结合,不显示检测线,检测结果为阳性。

4.试纸卡产品组成:试纸卡(1块);一次性吸管(1支);干燥剂(1块);样品稀释液(1瓶)5.样品处理:(1)取5g以上有代表性的样品粉碎(过20目筛),准确称取2g均匀粉碎试样加入到离心管中。

公司网址:公司邮箱:************************(2) 向离心管中准确加入8ml 乙酸乙酯,将瓶塞盖紧密封,用力振荡5分钟(如上清不足3ml ,4000rpm 离心1分钟)。

饲料中玉米赤霉烯酮的测定(优选)word资料

饲料中玉米赤霉烯酮的测定(优选)word资料

饲料中玉米赤霉烯酮的测定(优选)word资料饲料中玉米赤霉烯酮的测定免疫亲和柱—荧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Zearalenone in Feed, Immunoaffinity Column, Fluorometer and HPLC Method)本标准规定了用免疫亲和柱-荧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饲料中玉米赤霉烯酮含量的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配合饲料、浓缩饲料及复合预混合饲料中玉米赤霉烯酮的测定,最低检测浓度为0.1 mg/kg。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6682-1992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GB/T 14699.1 饲料采样方法。

3 方法原理用甲醇-水(80:20体积比)溶液提取饲料中的玉米赤霉烯酮,提取液过玉米赤霉烯酮免疫亲和柱时,玉米赤霉烯酮被亲和柱上的玉米赤霉烯酮单克隆抗体特异性的吸附,用甲醇将玉米赤霉烯酮从亲和柱上洗脱后,然后在荧光光度计或者在高效液相色谱仪上进行定量测定。

4 试剂和材料以下试剂除特别注明者外均为分析纯,水应符合GB/T 6682-1992一级水要求,甲醇、乙腈为色谱纯。

4.1 甲醇。

4.2 乙腈。

4.3 玉米赤霉烯酮标准液。

4.4 氯化钠(NaCl)。

4.5 磷酸氢二钠(Na2HPO4)。

4.6 磷酸二氢钾(KH2PO4)。

4.7 氯化钾(KCl)。

4.8 土温-20。

4.9 1%土温-20/PBS缓冲液:称取8.0g NaCl+1.2g Na2HPO4+0.2gKH2PO4+0.2gKCl,用990 mL纯水将上述试剂溶解,加入1ML的吐温-20,然后用浓HCl调pH至7.0;最后用纯水稀释至1000 mL。

玉米赤霉烯酮检测原理

玉米赤霉烯酮检测原理

玉米赤霉烯酮检测原理一、引言玉米赤霉烯酮是一种由赤霉菌产生的毒素,常见于玉米等粮食中。

它对人体和动物的健康有很大的危害,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检测。

本文将介绍玉米赤霉烯酮检测原理。

二、玉米赤霉烯酮的危害玉米赤霉烯酮是一种强烈的神经毒素,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受损。

长期摄入含有该毒素的食品会导致肝脏、肾脏等器官受损,甚至引发癌症。

三、玉米赤霉烯酮检测方法1.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HPLC是目前常用的检测方法之一。

该方法基于化学分离原理,将样品中的玉米赤霉烯酮与其他物质分离开来,并通过检测其在色谱柱上的保留时间和峰面积来确定其含量。

2.气相色谱法(GC)GC是另一种常用的检测方法。

该方法利用气相色谱柱将样品中的玉米赤霉烯酮与其他物质分离开来,并通过检测其在色谱柱上的保留时间和峰面积来确定其含量。

3.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ELISA是一种基于免疫学原理的检测方法。

该方法利用特异性抗体与玉米赤霉烯酮结合,形成固定复合物,再通过底物反应来检测其含量。

4.质谱法(MS)MS是一种高灵敏度、高分辨率的检测方法。

该方法将样品中的玉米赤霉烯酮离子化后进行质谱分析,通过检测其离子信号强度和质荷比来确定其含量。

四、ELISA法玉米赤霉烯酮检测原理1.抗体制备首先需要制备特异性抗体。

将玉米赤霉烯酮结构类似物做为免疫原,注射到动物体内,使其产生对该免疫原特异性的抗体。

然后采用血清学技术从动物血清中提取纯化出特异性抗体。

2.样品处理将待测样品加入到微孔板中,与固定在孔底的抗体结合。

通过洗涤去除非特异性结合物质。

3.检测加入特异性酶标记抗体,与玉米赤霉烯酮形成复合物,再加入底物进行反应。

反应结束后,通过检测底物反应产生的颜色变化来确定玉米赤霉烯酮含量。

五、ELISA法玉米赤霉烯酮检测优缺点1.优点:灵敏度高、操作简便、快速、可大批量检测。

2.缺点:受到交叉反应干扰,需要制备特异性抗体。

六、总结本文介绍了玉米赤霉烯酮的危害及其常用的检测方法。

玉米副产物中玉米赤霉烯酮的ELISA测定_张东升

玉米副产物中玉米赤霉烯酮的ELISA测定_张东升
6.89 ̄7.38
平均值 519.25 784.16 791.70 683.15 120.04
7.17
样品处理 b
测定结果 220.03 ̄198.35 413.59~468.97 502.34 ̄456.24 643.43 ̄689.71 95.40 ̄109.64
6.54 ̄7.02
平均值 206.39 443.86 481.70 666.81 102.28
图 1 ZEN 标准曲线
2 测定结果与讨论 2.1 线性范围及灵敏度
由图 1 标准曲线可以看出, ZEN 标准品在 0 ̄20.0 μg/l 时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 r=- 0.991 8 线 性回 归 方程 y=- 0.368 2x+0.727 6(见表 1)。当抑制率(1- A/A0)>0.20 时的最低浓度即为灵敏度。由表 1 可以看出 1.0 μg/l 为灵敏度。
1.3 方法 1.3.1 原理
样 品 中 的 玉 米 赤 霉 烯 酮 经 提 取 、纯 化 后 与 定 量 特
ZEN 是影响其质量的重要卫生指标之一。 目前分析 ZEN 的方法包括: 薄层色 谱 法[6, 7]、气 相
色 谱 法 ( GC) [8]、高 压 液 相 色 谱 法 ( HPLC) [9, 10]和 酶 联 免 疫法( ELISA) [11, 12]。对于大量样品的常规性定量检测, 酶 联 免 疫 分 析 具 有 简 便 、成 本 低 、快 速 的 优 点 。因 玉 米 副产物随生产工艺的不同, 其中的成分也有区别, 在 用 ELISA 准确测定其含量时带来很大的难度。本文旨
1#
2#
均值
0.221 0.289 0.255
0.294 0.302 0.298
0.382 0.406 0.394

玉米赤霉烯酮检测方法

玉米赤霉烯酮检测方法

玉米赤霉烯酮检测方法玉米赤霉烯酮是一种由产自赤霉菌的黄曲霉烯酮合成的毒素。

该毒素在玉米和其他谷物中广泛存在,对人和动物的健康有害。

因此,玉米赤霉烯酮的检测方法至关重要,以保障食品安全和质量。

目前,市场上常用的玉米赤霉烯酮检测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该方法是将样品溶解后经过净化处理,然后使用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分析。

这种方法可以测定不同类型的赤霉烯酮类毒素,但是需要较复杂的样品预处理过程。

2. 气相色谱法(GC):这种方法是将样品中的赤霉烯酮蒸发,然后通过气相色谱进行定量分析。

该方法对于特定类型的赤霉烯酮类毒素的测定较为准确,但需要耗费较多的时间和资源。

3. 免疫分析法:这种方法利用特殊的抗体与赤霉烯酮结合,产生可见的信号,从而测定样品中的赤霉烯酮含量。

这种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可即时获得,但是对样品中的干扰物较为敏感。

4. 毛细管电泳法(CE):这种方法利用样品在毛细管中的化学性质差异,通过分离电泳来测定赤霉烯酮的含量。

该方法适用于复杂的样品矩阵,并且可同时测定多种赤霉烯酮。

除了以上主流的检测方法,还有一些新兴的检测技术被应用到玉米赤霉烯酮的检测中:1. 生物传感器:利用生物分子与赤霉烯酮的特异性结合,通过传感器产生的电信号来测定赤霉烯酮含量。

这种方法具有灵敏度高、响应速度快的优势,但是需要对传感器进行特定设计和构建。

2. 分子印迹技术:利用功能单体与赤霉烯酮形成特异的相互作用,构建具有特异性识别能力的分子印迹聚合物。

该方法具有高选择性和较好的再生性,但是制备分子印迹聚合物需要较长的时间和较高的成本。

以上只是介绍了部分常用的玉米赤霉烯酮检测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实验室条件、检测要求和经济成本等方面考虑选择合适的方法。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国家和地区可能存在不同的食品安全标准和监管要求,因此在检测过程中也需要遵循相应的法规和指南。

HPLC法测定玉米中的玉米赤霉烯酮含量

HPLC法测定玉米中的玉米赤霉烯酮含量
物 排 卵 、延 长 发 情 间期 、减 少 胎 仔数 或 引起 不 孕 等 … 。
4实 验 方法
本 次 实 验 采 用 市 售 玉 米 碴 。经 过 高 速 粉 碎 机 粉 碎 后 ,准
我 国规 定 谷 物及 其 制 品 中 的 玉 米 赤 霉 烯 酮 限量 指 标 为 小 4 1 职 于 等于 6 0 u g / k g ,一 般 采 用 液 相 色 谱 、 气 相 色 谱 和 试 剂 盒
mL ,收 集 佘 下 优 化 ,分 别 对 方 法检 出 限 浓 度 、 定 量 限浓 度 、 限量 指标 浓 度 上 清 液 通 过 玻 璃 纤 维 滤纸 过 滤 ,弃 去初 滤 液 3 等 进 行 加 标 实 验 ,结 果表 明 , 用 H P L C 法进 行 Z E A 质 量 浓 度 滤 液 。 ; 佳确 吸 取 3 mL滤 液 于 5 0 mL离 心 管 中 , 加 入 2 5 mL 的测定 , 回 收 率 和 精 密度 均 满 足 G B / T 2 7 4 0 4 — 2 0 0 8 的要求。 P B S缓 冲 液 ,混 匀 。
R et T i me
一 … 一 一
L vl
A mo u nt
Ar e a l … … …
A mt / Ar e a R e f Gr p Na m e 一l … …

【 mi nj S i g
6 1 9 1 l 1

【 ng / m L】
等 方法 进 行 检 测 。
确称取 5 g ( O 0 0 1 g) 放于 5 0 mL 离心管 中, 加入 2 0 mL 提取液 ,
本 文通 过 对 国 家 标 ; 佳 GB 5 0 0 9 2 0 9 — 2 0 1 6 / 第 一 法 进 行 涡 旋 振 荡 2 m_ n后 ,置 于 离 心 机 中 .8 0 0 0 r p m 离心 1 0 ml n 。

HPLC法测定玉米中的玉米赤霉烯酮

HPLC法测定玉米中的玉米赤霉烯酮

分析检测HPLC法测定玉米中的玉米赤霉烯酮王晨箐(湖南农业大学,湖南长沙 410128)摘 要: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玉米中的玉米赤霉烯酮进行检测。

优化的提取液为乙腈、水、甲醇,比例为46∶46∶8。

得出标准曲线方程y=0.043 4x+0.011 8,相关系数R2=0.999 93。

玉米赤霉烯酮的检出限为0.12 μg·kg-1,回收率为84.0%~92.4%,偏差为-1.5%,在PBS缓冲液样品中,检测值为254.1 μg·kg-1,回收率为95.6%。

通过优化样品前处理方法和色谱条件,实现了对玉米中玉米赤霉烯酮的准确、快速的定量分析。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法;玉米;玉米赤霉烯酮Determination of Zearalenone in Maize by HPLCWANG Chenqing(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hangsha 410128, China)Abstract: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was used to detect zearalenone in corn. The optimized extract was acetonitrile, water and methanol in a ratio of 46∶46∶8. The standard curve equation y= 0.043 4x+0.011 8 is obtained, and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R2=0.999 93. The detection limit of zearalenone was 0.12 μg · kg-1, the recovery rate was 84.0 %~92.4 %, and the 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 was -1.5 %. In the sample of PBS bu ff er, the detection value was 254.1 μg·kg-1, and the recovery was 95.6%. The accurate and rapid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zearalenone in corn was realized by optimizing the sample pretreatment method and chromatographic conditions.Keywords: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corn; zearalenone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是一种常用且成熟的技术,具有准确性高、分离效果好、操作简便等优点[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玉米赤霉烯酮ELISA快速检测试剂盒操作说明书
1、简介
本试剂盒采用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ELISA原理快速定量检测谷物、饲料中的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

谷物/饲料的前处理包括:提取、过滤、稀释,处理时间大约为20-40分钟。

本试剂盒的检测限为:10 ppb;谷物/饲料中ZEN的回收率≥80%;批内、批间变异系数<15% 。

2、试剂盒组成
A. 24/48/96孔ZEN酶标板: 3/6/12条×8孔
B. 20×浓缩洗涤液:25mL (用蒸馏水稀释20倍使用) 1瓶
C. ZEN抗体: 3/6/12mL 1瓶(红盖)
D. 酶标二抗:3/6/12 mL 1瓶(绿盖)
E. 显色液:3/6/12 mL 1瓶(蓝盖)
F. 终止液:3/6 mL 1瓶(黄盖)
G. ZEN标准品:1.5/2mL/瓶(0、30、60、200、500ppb)各1瓶
H. 操作说明书1份
注意:标准品含有低浓度ZEN、终止液含2 N H2SO4,需小心取用;勿在有效期外使用本试剂盒。

3、贮存条件与有效期
2-8℃避光贮存,忌0℃以下冻存,有效期见试剂盒内盖。

4、样品处理程序
●实验准备:配制60%甲醇水溶液(v/v,60:40)和20%甲醇水溶液(v/v,20:80)。

注意:请精确配制上述溶液,以免影响检测的准确性。

●称取5 g 具有代表性的粉碎样品于100 mL带塞三角瓶内,准确加入25 mL 60%甲醇水
溶液。

●将加入了甲醇水溶液的样品放入振荡器内(或用手强力振荡),充分振荡3分钟后,用
whatman 1号滤纸过滤,收集滤液。

●取滤液2mL,加入6 mL 20%甲醇水溶液,混匀,用whatman 1号滤纸过滤,此为样品
待检液。

注意:
某些样品待检液(如花生等)久置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为保证检测的准确性,样品
提取后请即时检测。

若样品待检液不立即检测,请将其存储于棕色玻璃瓶内,2-8℃避光保存。

试剂盒在使用前,请将试剂盒内所有试剂放到室温(20-25℃)进行温度平衡。

试剂用完后立即将其放置回2-8℃冰箱内保存。

在每个步骤操作时,速度要快,不要使板孔暴露在空气中时间过久,避免酶标板变干。

未用完的酶标板需密闭于自封带内,防止受潮且避光保存于2-8℃冰箱内。

在温育时,避免光照,建议将酶标板置于湿盒内(在有盖容器内放置一块平整湿纱布)进行温育。

若样品数量超过20份,请用多通道加样器操作。

5、定量检测程序
5.1 实验准备:从冰箱取出试剂盒,恢复至室温后,打开自封袋,取出所需数量的板条插入
微孔架,记录空白、ZEN标准品①②③④⑤号及样品的位置(可参照下表所示)。

其余板条封口后放入冰箱。

将20×浓缩洗涤液用超纯水或蒸馏水稀释20倍,待用。

5.2加样:空白孔加入100 µL 洗涤液(不加ZEN抗体)。

ZEN标准品孔和样品孔相应地加入
标准品(①②③④⑤)和样品待检液各50 µL/孔(如上表所示加入),再加入ZEN抗体(50 µL /孔),此时各孔中溶液体积为100 µL。

将酶标板在水平桌面上轻微振荡(注意避免液体溅出),使之混匀,放入湿盒内(在有盖容器内放置一块平整湿纱布),37℃温育30分钟。

注意:此操作步骤要快,尽量保持前后孔温育时间一致,每次加样须更换新的吸头。

5.3洗板:甩出孔中的液体,用洗瓶或移液器将洗涤液加入各孔中(满孔),再次甩出孔中液体,将酶标板倒置在吸水纸上拍打以除去孔中的液体,再重复操作洗涤步骤三次(共洗四次)。

5.4加酶标二抗:将洗好的酶标板平放,加入酶标二抗100 µL /孔,置于湿盒内,37℃温育30分钟。

5.5洗板:参照5.3
5.6显色:将洗好的酶标板平放,加入显色液100 µL /孔,37℃显色5分钟(若显色较浅,可适当延长,但不宜超过10分钟)。

5.7终止及测定:将显色完毕的酶标板取出,加入终止液50 µL/孔,轻微震荡混匀,以空白孔调零,在450 nm处测量吸光值A(在加入终止液5分钟内读取吸光值)。

5.8结果判定:以ZEN标准品浓度30ppb、60ppb、200ppb、500ppb的常用对数值(1gC)为横坐标,各浓度标准品相应的吸光值A与0ppb的标准品A值的比值(B/B0%)为纵坐标[B/B0%=标准品(或样品)的吸光值/0ppb标准品的吸光值×100%],绘制标准曲线。

根据样品孔的吸光值计算样品的B/B0%值,查标准曲线,可得到相应样品中ZEN的含量(已考虑样品提取的稀释倍数,结果无需换算)。

(或可直接用RADEWIN 等专用ELISA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果)。

如果检测结果高于检测上限,请将待测样品提取液用30%甲醇水(v/v,30:70)稀释后再检测,测定结果乘以相应的稀释倍数。

6、限量(定性)检测程序
样品处理程序见四,适用于同时定性检测多个限量标准不同的样品,以ZEN标准品③号(60ppb)作参照进行定性比较,不需作标准曲线。

待测样品提取液根据限量标准的不同,用30%的甲醇水溶液按下表稀释:
6.1实验准备:从冰箱取出试剂盒,恢复至室温后,打开自封袋,取出所需数量的板条插入
微孔架,记录空白、ZEN标准品③号(60ppb)及样品的位置,其余板条封口后放入冰箱。

6.2反应:空白孔加入100 µL 洗涤液(不加ZEN抗体)。

ZEN标准品孔和样品孔相应地加入
标准品③号(60ppb)和稀释后的待检样品提取液各50 µL/孔,再加入ZEN抗体(50 µL /孔),将酶标板在水平桌面上轻微振荡(注意避免液体溅出),使之混匀,置湿盒内,37℃温育30分钟。

注意:此操作步骤要快,尽量保持前后孔温育时间一致,每次加样须更换新的吸头。

6.3洗板:参照5.3
6.4加酶标二抗:参照5.4
6.5洗板:参照5.5
6.6显色:参照5.6
6.7终止及测定:参照5.7 (目测法不加终止液)
6.8结果判定:目测法(未加终止液前目测):比较样品孔与标准品参照孔的颜色,若样品孔显色比标准品参照浅,则为阳性,样品中ZEN的含量超出限量标准;若深者,则为阴性;若颜色接近,则需用酶标仪测吸光值比较。

仪器法:酶标仪检测在450nm波长处各孔的吸光值A,若样品的A值<标准参照的A值,为阳性,表示样品中ZEN的含量超出限量标准;若样品A值≥标准参照A值,为阴性。

7、自备仪器及试剂
●酶标仪(内置450nm滤光片)或黄曲霉毒素B1专用测定仪
●20-200μL微量移液器及配套吸头
●恒温培养箱(0℃-50℃)、冰箱、感量0.01g的天平、小型粉碎机或碾钵
●玻璃器皿:三角瓶、烧杯、分液漏斗、蒸发皿、量筒、具塞试管、滴管、移液管等
●其他:甲醇、whatman 1号滤纸、吸水纸等
8、国家标准
GB/T 19540-2004 饲料中玉米赤霉烯酮的测定薄板层析法和ELISA分析法
GB 2715 2005 粮食卫生标准小麦和玉米中玉米赤霉烯酮限量指标为60µg/kg
GB 13078.2-2006 饲料卫生标准饲料和玉米中玉米赤霉烯酮的允许量500µg/k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