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简介

合集下载

小儿推拿科普知识

小儿推拿科普知识

小儿推拿科普知识中医科小儿推拿是一种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主要是通过按摩和推拿手法来刺激儿童的经络穴位和肌肉组织,以调节身体内部的气血流通,增强免疫力,促进生长发育,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下面将详细介绍中医科小儿推拿的八个方面。

一、小儿推拿的基本理论小儿推拿的基本理论:脏腑娇嫩是指小儿身体各器官组织尚未发育完全,功能尚不健全,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抗病能力较弱。

形气未充是指小儿身体形态和气息未达到成人水平,脏腑功能不完善。

生长迅速是指小儿处于不断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对营养物质的需求量大,适应能力逐渐增强。

小儿的病理特点:小儿的病理特点主要是易受外邪侵袭、易传变、易虚易实、寒热夹杂等。

由于小儿脏腑娇嫩,抵抗力较弱,容易受到外邪的侵袭。

同时,小儿的病情容易发生变化,常常寒热夹杂,虚实互见。

小儿推拿的基本原则:小儿推拿的基本原则是调和阴阳平衡,通过刺激穴位和经络,调节气血和脏腑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具体操作中,要根据小儿的年龄、体质、病情等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二、小儿推拿的基本手法推法:用拇指或食指、中指的指腹沿着一定的方向推动皮肤,可以促进气血流通和经气循环。

揉法:用手指或手掌在一定部位按揉,可以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

捏法:用手指捏拿肌肉或穴位,可以刺激穴位和经脉,调节气血和脏腑功能。

摩法:用手指或手掌在一定部位摩挲,可以促进气血流通和经气循环。

拨法:用手指在肌肉或经络上轻轻拨动,可以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

搓法:用手指或手掌在一定部位搓揉,可以促进气血流通和经气循环。

按法:用手指或手掌在一定部位按压,可以刺激穴位和经脉,调节气血和脏腑功能。

拿法:用手指捏拿肌肉或穴位,可以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促进气血流通。

三、小儿推拿的常用穴位头面部穴位:如太阳穴、印堂穴、鱼腰穴、睛明穴等,可以调节头面部的气血流通,缓解头痛、眼睛疲劳等症状。

颈胸背部穴位:如风门穴、肺俞穴、心俞穴、肝俞穴等,可以调节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功能,缓解咳嗽、哮喘、胸闷等症状。

小儿推拿课件ppt

小儿推拿课件ppt

其他禁忌症
患有其他特殊疾病的小儿也应避免进行推 拿,具体禁忌症应根据医生或专业推拿师 的指导来确定。
骨折或关节脱位
如果小儿发生骨折或关节脱位等骨骼损伤 ,应避免进行推拿,以免加重病情或影响 康复。
THANKS 感谢观看
小儿推拿课件
• 小儿推拿简介 • 小儿推拿手法 • 小儿推拿穴位 • 小儿常见病症的推拿治疗 • 小儿推拿的注意事项与禁忌
01 小儿推拿简介
小儿推拿的定义
01
小儿推拿是一种通过手法按摩小 儿身体的特定穴位,以调节小儿 脏腑功能,改善小儿病症的自然 疗法。
02
小儿推拿以中医理论为基础,通 过对穴位的刺激,激发小儿自身 的抗病能力,达到治疗疾病的目 的。
小儿推拿具有无创伤、无副作 用、疗效显著等特点,尤其适 合小儿娇嫩肌肤和敏感体质。
小儿推拿强调个体化治疗,根 据患儿的具体病情和体质状况 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02 小儿推拿手法
常用手法介绍
推法
用指腹或手掌在一 定部位做直线推动 。
捏法
用拇指和食指或中 指在一定部位捏拿 皮肤。
摩法
用指腹或手掌在一 定部位做有节律的 环形移动。
家长应积极参与小儿推拿过程,协助医生或专业 推拿师进行操作,确保小儿的安全和舒适。
推拿中的注意事项
手法轻柔
在推拿过程中,应使用轻柔的手法,避 免过度用力或刺激,以免造成小儿不适
或损伤。
注意小儿反应
在推拿过程中,应注意小儿的反应, 如出现不适或疼痛,应立即停止操作
,并寻求医生的建议。
穴位准确
确保穴位定位准确,按照规定的顺序 和手法进行推拿,以达到最佳的治疗 效果。
注意时间
推拿时间不宜过长,一般建议 每次10-15分钟,每天1-2次

小儿推拿简介

小儿推拿简介
小儿推拿简介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小儿推拿概述 • 小儿推拿的技术与手法 • 小儿推拿的应用范围与效果 • 小儿推拿的安全性与注意事项 • 小儿推拿的推广与前景
01
小儿推拿概述
小儿推拿的定义
• 定义描述:小儿推拿是一种独特的中医外治疗法,专门针对小 儿的生理、病理特点,采用特定的手法作用于小儿体表特定部 位或穴位,以调整小儿机体的生理、病理状况,达到防治疾病 的目的。
05
小儿推拿的推广与前景
小儿推拿的推广与前景
• 小儿推拿作为一种独特的中医治疗方法,在近年来逐渐受到 人们的关注和认可。它是一种以手法为主,结合穴位按摩、 经络调理等手段,针对儿童常见病症进行预防和治疗的医学 技术。下面,我们将从推广与前景这一角度,探讨小儿推拿 在社会中的认知度、提高方法和建议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04
小儿推拿的安全性与注意事项
小儿推拿的安全性与注意事项
• 小儿推拿作为一种独特的中医治疗方法,在近年来备受关注 。它通过手法按摩、刺激特定穴位,以调整小儿身体的气血 、阴阳平衡,达到治疗疾病、保健养生的目的。然而,要确 保小儿推拿的安全与有效,必须充分了解其安全性问题、推 拿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及需要避免的情况和应急处理。
Hale Waihona Puke THANKS感谢观看
小儿推拿的技术与手法
• 小儿推拿作为一种独特的中医治疗方法,历史悠久,深受广大家长和患儿的接受和认可。它通过手法刺激小儿身体的特定 穴位和经络,以调整气血、平衡阴阳,达到治疗疾病、增强免疫力的目的。下面将详细介绍小儿推拿的技术与手法。
03
小儿推拿的应用范围与效果
小儿推拿的应用范围与效果
• 小儿推拿作为一种独特的中医治疗方法,在儿科医 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它通过手法刺激小儿身体的特 定部位,以调整气血、阴阳平衡,达到治疗疾病、 增强免疫力的目的。接下来我们将详细介绍小儿推 拿的应用范围与效果。

小儿推拿PPT(比较全面)

小儿推拿PPT(比较全面)
口气臭味→脾胃积热;腥臭→口疮、齿痈 大便酸臭→伤食;不臭伴完谷不化→虚寒泻 小便臊臭→湿热下注;清长如水→脾肾阳虚证 呕吐酸臭→乳食积滞;臭秽如粪→肠结气阻
三、问诊 1.问年龄:与病情、用药剂量相关。
• 生后1周内新生儿易患脐风、胎黄、脐疮等; • 新生儿和乳婴儿易患鹅口疮、脐突、夜啼; • 6个月以后的婴儿易患麻疹; • 6-12个月婴儿易患幼儿急疹; • 婴幼儿易患泄泻; • 学龄前儿童易患水痘、百日咳等; • 12岁以后疾病谱基本接近成人。
【擦法】
用拇指外侧缘或用食、中、无名指面在体表一定部位或穴位上来回摩 擦。擦法又分指擦、掌擦和鱼际擦三种。
【拍法】
用虚掌拍(五指并拢,掌指关节微屈,掌心内凹),称为拍法。
【捏法】
1.捏脊法
捏法正位手势
用双手拇指和食指作捏物状手形,自腰骶开始,沿脊柱交替向前捏捻皮肤;
每向前捏捻三下,用力向上提一下,至大椎为止,然后以食指中指无名指
2.分推法 用双姆指指面,自穴位向两旁分向推动。
3.旋推法 用拇指指面在穴位或一定部位上作频频旋转推动。
【运法】
用拇指或食、中、无名指面在穴位或一定部位上,由此往彼作弧形或环形 运转。此法有顺运为泻,逆运为补,左运汗,右运凉及左转止吐,右转止 泻等说法。
【搓法】
用双手掌心相对用力,挟住一定部位,然后双手交替或同时用力快速 搓动,并同时作上下往返的移动,称为搓法。
2.时间:小儿推拿的速度以每分钟150-200次为宜。1 次治疗,每个穴位需要推1000-3000次,大约需要515分钟。
3.补泻:补→顺上轻缓,泻→逆下重急 4.介质:滑石粉、水、麻油、凡士林、葱姜汁等 5.顺序:上肢→头面→胸腹、腰背→下肢 6.处方:手法+穴位+时间(或操作次数)

小儿推拿科普

小儿推拿科普

小儿推拿科普小儿推拿是一种古老而有效的中医疗法,可以用于治疗儿童的一些常见疾病和问题。

它是通过按摩、推拿和拍打等手法,刺激儿童身体上的特定穴位,以调理和促进身体的自愈能力。

在中国,小儿推拿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并且在世界范围内也逐渐被接受和应用。

小儿推拿的原理是基于中医的理论,包括经络学、脏腑学和气血理论。

按摩和推拿可以刺激穴位,改善气血循环,调整脏腑功能,增强体内的防御能力。

通过这种方式,小儿推拿可以达到治疗疾病、增强免疫力、促进生长发育等效果。

小儿推拿适用于各种儿童疾病,例如感冒、消化不良、便秘、失眠、多动症等。

它可以通过按摩腹部来缓解消化不良和便秘,通过推拿头部来改善睡眠问题,通过拍打背部来促进肺部的发育和呼吸道的畅通。

此外,小儿推拿还可以帮助儿童调节情绪,缓解焦虑和紧张情绪。

小儿推拿的施术方法相对简单,但需要专业的医师或推拿师来操作。

在进行小儿推拿前,医师会先对儿童进行综合的体检和诊断,然后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推拿方案。

推拿过程中,医师会根据儿童的年龄和病情选择合适的手法和穴位,然后进行相应的按摩、推拿和拍打等操作。

整个过程通常需要几分钟到几十分钟不等,具体时间根据儿童的年龄和病情而定。

小儿推拿作为一种非药物疗法,具有安全、无副作用的特点,适用于各个年龄段的儿童。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小儿推拿并不是适用于所有儿童的疗法。

对于某些特殊情况,如发烧、出血、感染等,小儿推拿可能不适用或需要特殊的操作方法。

因此,在进行小儿推拿之前,一定要咨询医师或专业推拿师的意见,确保能够正确并安全地进行推拿疗法。

除了小儿推拿,儿童的健康还需要家庭的关注和呵护。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均衡的饮食、适量的运动和充足的休息对于儿童的健康发育非常重要。

同时,家长也应该密切关注儿童的身体情况和变化,发现问题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

小儿推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中医疗法,可以用于治疗儿童的一些常见疾病和问题。

它通过按摩、推拿和拍打等手法,刺激儿童身体上的特定穴位,以调理和促进身体的自愈能力。

小儿推拿概述PPT课件

小儿推拿概述PPT课件
操作流程
首先进行准备工作,包括清洁双手、准备按摩油和毛巾等;然后进行推拿操作, 按照规定的顺序和手法进行按摩;最后进行收尾工作,包括清洁按摩部位和整理 用具。
注意事项
推拿时应选择适当的力度和手法,避免过度用力或使用不正确的按摩方法;推拿 时应保持室内温暖,避免宝宝受凉;推拿时应避免宝宝过度饥饿或饱食后进行。
小儿推拿概述ppt课件
• 小儿推拿简介 • 小儿推拿的功效 • 小儿推拿的操作方法 • 小儿推拿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 小儿推拿的案例与实践
01
小儿推拿简介
小儿推拿的定义
总结词
小儿推拿是一种通过手法按摩作用于小儿特定穴位,以调节脏腑功能、治疗儿 科疾病的中医外治法。
详细描述
小儿推拿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通过特定的手法按摩小儿身体的某些特定穴位, 以达到调节脏腑功能、改善气血循环、增强免疫力等作用,从而治疗儿科疾病 的一种中医外治法。
家长实践经验分享
经验一
家长需要了解小儿推拿的基本知识, 如穴位、手法等,才能正确操作。
经验二
小儿推拿需要长期坚持,不能期望短 时间内就能看到明显效果。
经验三
小儿推拿可以与其他治疗方法结合使 用,以提高治疗效果。
经验四
小儿推拿对于一些常见的小儿疾病有 很好的治疗效果,但对于严重疾病还 是需要及时就医。
预防疾病
小儿推拿可以预防一些常见的小儿疾病,通 过提高小儿的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率。
03
小儿推拿的操作方法
常用手法
推法
用拇指或食指、中指的指腹轻柔 地沿同一方向推动皮肤,可以促
进血液循环和增强免疫力。
揉法
用手指指腹或手掌在穴位上做 环形揉动,可以缓解肌肉紧张 和疼痛。
捏法

小儿推拿知识

小儿推拿知识

小儿推拿知识小儿推拿,是一种非常古老、安全、有效的治疗儿童疾病的方法。

根据中医理论,小儿推拿可以调理气血循环,促进身体的自愈能力,帮助儿童身体健康地成长。

小儿推拿适用于婴幼儿和青少年,特别适合于婴儿出生后的第一个月,因为这个阶段的婴儿特别脆弱,身体的各个系统也还未完全发育完善。

通过小儿推拿,可以促进婴儿的骨骼发育,加快身体的新陈代谢,帮助婴儿更好地吸收营养,增强免疫力,预防疾病。

小儿推拿主要通过按摩、拉伸、腾挪、掐捏等手法,刺激儿童的经络、穴位,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达到治疗病症的效果。

例如,有些婴儿可能因为胃肠功能不完善而引起腹胀、便秘等问题,通过推拿可以刺激婴儿的胃肠蠕动,促进消化吸收,缓解胃肠问题。

对于一些比较活泼好动的儿童,推拿可以帮助他们调节神经系统,减少过度活跃造成的疲劳和失眠等问题。

小儿推拿的注意事项也很重要。

首先,推拿时要选择一个安静、清洁、温暖的环境,确保孩子放松舒适。

其次,推拿时要注意手法的轻柔温和,不宜用力过猛,避免对儿童身体造成损伤。

此外,小儿推拿大多数情况下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不宜随意尝试。

小儿推拿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它是一种无创伤、无副作用的治疗方法,儿童接受起来较为轻松愉快。

其次,小儿推拿可以调理全身各个系统,提高免疫力,预防疾病。

还可以改善小儿睡眠质量,缓解儿童焦虑、压力等问题,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总的来说,小儿推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儿童疾病的方法。

通过刺激儿童的经络、穴位,调和气血,小儿推拿能够改善儿童的身体健康,增强免疫力,预防疾病。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小儿推拿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希望家长们能够更加关注小儿推拿这项古老而神奇的疗法,为孩子的健康保驾护航。

小儿推拿ppt课件

小儿推拿ppt课件
感谢观看
穴位分类
小儿推拿的穴位分为经穴 、奇穴和阿是穴,其中经 穴是小儿推拿的主要应用 穴位。
穴位定位
小儿推拿穴位定位准确, 不同穴位对应不同的症状 和治疗效果。
小儿推拿的基本原则
辩证施治
根据小儿的具体症状和 体质情况,选择合适的
推拿手法和穴位。
调整阴阳
通过推拿手法调节阴阳 平衡,到达治疗目的。
扶正祛邪
扶助正气,祛除病邪, 增强小儿的抵抗力。
家长反馈
家长对患儿接受推拿后的视察和感受,也是 评估疗效的重要根据。
小儿推拿的案例分享
案例一
一名2岁男孩,长期便秘,经过一 段时间的小儿推拿治疗,便秘症 状明显改良,食欲也增强了。
案例二
一名5岁女孩,经常感冒、咳嗽, 经过半年的小儿推拿治疗,身体状 况明显好转,感冒次数明显减少。
案例三
一名9个月大的婴儿,夜惊、睡眠不 安,经过一段时间的小儿推拿治疗 ,睡眠质量明显提高,夜惊现象消 失。
小儿推拿的优势与特点
小儿推拿具有安全、无副作用、适应 症广等特点,尤其合适小儿娇嫩的脏 腑器官和敏锐的体质。
小儿推拿操作简便易行,家长经过简 单培训即可在家中自行给孩子进行推 拿,方便实用。
小儿推拿通过刺激穴位和调整经络, 可以调和蔼血、平衡阴阳,从而到达 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
小儿推拿重视个体差异和辩证施治, 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 疗方案,更加精准有效。
02
小儿推拿以“推拿”命名,是因 为其主要操作手法是推法和拿法 ,同时也包括其他如揉、按、捏 等手法。
小儿推拿的历史与发展
小儿推拿起源于中国古代,历经数千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历史上,小儿推拿经历了从民间流传到官方推广的过程,逐渐发展成为一门专业 的学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推拿简介小儿推拿的特点有:①在经穴方面提出了五指经穴通联的观点。

②有适应于推拿特点的穴位,这些穴位大多集中于头面及上肢部,且穴位不仅是点状,也有线状和面状。

如前臂的三关穴和六腑穴都是线状穴,而指面部的脾土、肺金、心火、肝木、肾水诸穴皆为面状穴。

特定穴位的点、线、面状和分布特色,更能反映推拿手法治病为主的特点。

③诊断中发展了腹诊法,治疗上很重视归经施治和五行生克的基本法则。

④在推拿手法方面,强调以轻柔着实为主,要求轻快柔和,平稳着实,适达病所,形成了“按摩掐揉推运搓摇”小儿推拿八法为主的一整套小儿推拿手法和复式操作法。

⑤在临床操作中,一是强调先头面、次上肢、次胸腹、次腰背、次下肢的操作程序;二是强调手法的补泻作用;三是重视膏摩的应用和使用葱汁、姜汁、滑石粉等介质进行推拿,这样既可保护娇嫩皮肤不致擦破,又增强手法的治疗作用。

小儿推拿的对象一般是指6岁以下的小儿,特别是3岁以下的婴幼儿。

其治疗范围比较广泛,如泄泻、呕吐、疳积、便秘、脱肛、发热、咳喘、惊风、遗尿、肌性斜颈、斜视、小儿瘫痪等症。

编辑本段小儿推拿的穴位及手法1、脾经位置:(1)拇指螺纹面;(2)拇指桡侧缘。

主治:消化不良、腹泻、呕吐、疳积。

操作:旋推拇指螺面或屈其拇指,沿拇指桡侧缘直推约300次,或直推拇指螺面约300次。

2、胃经位置:拇指掌面第二节或大鱼肌外侧缘。

主治:腹泻、呕吐。

操作:直推300次。

3、肺经位置:无名指螺纹面。

主治:胸闷、咳喘。

操作:旋推或向指尖方向直推约200次,或由指尖向上直推100次。

4、小肠位置:小指尺侧缘。

主治:遗尿、尿赤。

操作:从小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或反之,推50次。

5、内八卦位置:掌心劳宫穴四周。

主治:咳喘、呕吐、腹泻。

操作: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用运法50次,掐3~5次。

6、三关位置:前臂桡侧缘(太渊穴到曲池穴)。

主治:发热、恶寒、无汗。

操作:直推300次。

7、六府位置:前臂尺侧缘(神门到少海)。

主治:发热、汗多、便秘。

操作:直推300次。

8、二人上马位置:手背侧小指与无名指指关节后陷中。

主治:牙痛、惊、腹痛、脱肛。

操作:掐3~5次,揉30次。

9、虎口位置:手背侧第一、二掌骨之中,稍偏食指(即合谷穴)。

主治:感冒、牙痛。

操作:拿3~5次。

10、腹位置:腹部。

主治:腹胀、食积、呕吐、腹泻、疳积。

操作:指摩、掌摩约5~10分钟;沿季肋向外分推。

11、肺俞位置:第三胸椎棘突旁开1.5寸。

主治:发热、咳喘。

操作:按、揉50次,或沿肩胛骨内缘自上而下分推30次。

12、龟尾位置:尾骨端到肛门之间(即长强穴)。

主治:腹泻、脱肛、便秘。

操作:揉、旋推300次,掐3~5次。

[1]编辑本段儿科推拿按摩——呼吸系统疾病治疗一、感冒感冒俗称伤风,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在气候变化多端,冷热交替的秋冬之交和冬春之交发病率最高。

小儿脏腑娇嫩,得病之后,容易出现夹痰、夹滞、夹惊以及化热变喘等兼症,这是小儿感冒的特点,临床上应予注意。

小儿常见的一些传染性疾病在早期,也可表现为感冒症状,必须提高警惕,加以注意以免延误治疗。

(病因病理)本病的发生与气候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通常在气温低下,或突然变冷时最易发病。

外感风寒是感冒的主要原因。

小儿形气未充,肌腠疏薄,表卫不固,抗病能力差,一旦外界气候突然变化,冷热失常时,易被外邪所侵而致病。

外邪侵袭首先犯肺,肺主呼吸,系喉,开窍于鼻,外合皮毛。

风邪自口鼻、皮毛而入,客于肺卫,导致表卫调节失司,肺气失宣而出现恶寒、发热、头痛、鼻塞、流涕、咳嗽等症,肺失清肃,津液凝聚成痰,痰阻气道,导致肺闭痰喘。

小儿脾常不足,感受风邪之后,会影响脾胃运化的功能,造成乳食积滞呕吐、腹泻。

邪热不退,扰乱神明,引动肝风出现烦躁不安、抽搐等症。

(临床表现)小儿感冒,根据临床症状的表现,分为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两型。

1、风寒感冒发热、怕冷、无汗、鼻塞、流清涕、喷嚏、头身疼痛、喉痒、咳嗽、痰清稀、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紧、指纹淡红。

2、分热感冒高热、微恶寒、汗少、喷嚏、鼻塞、流黄涕、头痛、面赤、咽红、咳嗽痰黄、舌尖稍红、苔薄白或黄白相兼、脉浮数、指纹红紫。

(治疗)治则清热解表,发散外邪。

处方推攒竹、推坎宫、揉太阳,清肺经,清河水。

风寒者加推三关、掐揉二扇门,拿风池;风热者加推脊。

方义清肺经,清河水宣肺清热;推天门(攒竹),推坎宫,揉太阳疏风解表,发散外邪;风寒者加推三关、掐揉二扇门、拿风池祛散风邪,发汗解表;风热者加推脊,多推清河水以清热解表。

若兼咳嗽,痰鸣气喘者加推揉膻中、揉肺俞、揉丰隆、运内八卦;兼见脘腹胀满,不思乳食,嗳酸呕吐者加揉中脘,推揉板门、分推腹阴阳,推天柱;兼见烦躁不安,睡卧不宁者加清肺经,掐揉鱼际交,掐揉五指节。

二、咳嗽有声无痰谓之咳,有痰无声谓之嗽。

实际上咳不尽无嗽,嗽亦不尽无咳,故一般统称之为咳嗽。

咳嗽是小儿疾病常见的一个症状,一年四季皆可发病,而冬春季节尤为多见。

咳嗽的成因不一,种类亦多,外邪侵袭肺脏可引起咳嗽,其它肺腑有病累及于肺,也可发生咳嗽。

因此在临诊时必须全面检查,仔细分析正确诊治。

临床上一般将咳嗽分为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两大类,小儿以外感咳嗽多见。

(病因病理)1、外感咳嗽本病的发生多因人体卫外功能不固,在寒冷季节或气候突变时,风寒等外邪侵袭而致。

肺主气,为五脏之华盖,上系咽喉,开窍于鼻,外合皮毛,司呼吸,为人体气体出入治节的主要器官。

肺为娇脏,风为百病之长,人体一旦遭受外邪侵袭,或从口鼻而入,或从皮毛而受,必首先犯肺。

肺气壅遏不宣,清肃之令失常,影响到肺气之肃降,上逆则致咳嗽。

2、内伤咳嗽本病多由外感,咳嗽久治未愈或失治转变而成;或肺脏虚弱,或脾肾有病累及肺脏所致。

久咳伤阴,肺失濡润,则肺气上逆而咳嗽少痰;肺气不足则气短而咳。

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若肺气化不足,影响于脾,则脾失健运而水液不能化生精微,反而生湿聚为痰浊。

湿痰积于肺,影响气机出入,逐为咳嗽。

寒久伤肾,肾虚则不能纳气,而影响津液之输化,肺气之升降。

人体的气化功能失常,则水气不能循常而积为患,上逆犯肺,可见喘促气短,咳声无力。

(临床表现)1、外感咳嗽(1)风寒咳嗽初起咳嗽无痰或少痰,鼻塞流清涕,头身疼痛,恶寒不发热或有微热,无汗,苔薄白,脉浮缓或浮紧,指纹淡红。

(2)风热咳嗽咳嗽,痰黄稠,咯痰不爽,发热恶风,汗出,口渴唇燥,流黄涕,咽燥干痛或痒,便秘,小便黄,舌红苔黄,脉数,指纹鲜红。

2、内伤咳嗽(1)阳虚咳嗽咳声不扬,痰稀色白,便溏,面色咣白,易出汗,神疲乏力,畏寒肢冷,食欲不振,动则气急,苔薄白,舌淡红,脉缓无力。

(2)阴虚咳嗽干咳无痰或少痰,吐痰胶粘,咽喉干痛,大便干燥,甚则口苦,低热或不发热,舌红无苔,脉多弦细或细数。

(治疗)1、外感咳嗽治则疏分解表、宣肺止咳。

处方推天门,推坎宫,揉太阳,清肺经,运内八卦,推揉膻中,揉乳旁,揉肺俞,分推肩胛骨。

方义推天门,推坎宫,揉太阳疏风解表;推揉膻中,运内八卦宽胸理气,化痰止咳;清肺经,揉乳旁,揉肺俞,分推肩胛骨宣肺化痰止咳。

若风寒者加推三关,掐揉二扇门;风热者加清天河水;痰多喘咳,有干、湿性罗音加推小横纹揉掌小横纹。

2、内伤咳嗽治则健脾养肺,止咳化痰。

处方补脾经、补肺经、运内八卦、推揉膻中,运内八卦宽胸理气,化痰止咳;揉乳旁,揉肺俞宣肺止咳;揉中脘,按揉足三里健脾胃助运化。

久咳体虚喘促加补肾经,推三关、捏脊;阴虚咳嗽加揉二马;咳痰不利加揉丰隆、天突。

三、支气管哮喘哮喘是小儿常见的一种呼吸道疾病,临床上常以阵发性呼吸困难,呼气延长,喉间有哮鸣声,严重时张口抬肩,难以平卧为特征。

多见于春秋季节。

气候突变,寒温失宜,饮食不当等为本病诱发因素。

古人认为哮与喘不同,《医学正传》说:“喘促喉间如水鸣声者谓之哮,气促而连续不能以息者谓之喘”。

但在临床上哮必兼喘,故一般通称为哮喘。

小儿哮喘多指支气管哮喘。

(病因病理)小儿哮喘病的形成有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

《证治汇补》说:“内因有壅塞之气,外有非时之感,膈有胶固之痰,三者相合,闭拒气道,搏击有声,发为哮喘病”。

1、内因本病的发生与肺、脾、肾三脏不足有关。

肺虚表卫不固,痰邪内状;脾虚运化失职,不能行其津液,积湿生痰,上贮于肺;肾虚不能纳气,则气短而喘。

2、外因气候转变,寒温失调,外邪侵袭肺脏,肃降失常,肺气壅塞,呼吸不利,气逆而喘。

哮喘是由于外来因素作用于内在因素而发病。

素有特异体质的小儿,对某些刺激特别敏感,如外感风寒或饮食不当,过食生冷或咸酸食物等,常可导致现出发作。

反复发作则可导致肺气耗散,病程日久肺虚及肾,出现肾阳虚亏的症候。

哮喘有寒、热及寒喘兼阳虚之分。

《景岳全书》载有:“喘有夙根,遇寒即发,或遇劳即发者,亦名哮喘”。

外感风寒,寒伏肺俞而聚液生痰,或素体阳虚,气不化津而致寒痰内伏发为哮喘。

素体阴虚,痰热郁肺,或寒痰久伏化热则发为喘。

哮喘反复发作,肺气耗散,肾阳虚亏,气不摄纳为寒喘兼阳虚。

(临床表现)哮喘主要症候为呼吸急促,咳嗽气逆,喉间哮鸣有声,呼吸困难,呼气延长,平卧困难,咳痰不出,甚则张口抬肩,面白唇青,神倦肢冷,头汗涔涔。

1、寒喘咳嗽喘促,喉间有痰鸣声,吐痰清稀,色白多沫,形寒无汗,面色苍白或青紫,四肢不温,口不渴或渴喜热饮,小便清长,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数或浮滑,指纹淡。

2、热喘咳嗽气喘,呼吸憋气,不能平卧,喉间痰鸣,痰稠色黄,发热面红,胸膈满闷,烦躁不安,渴喜冷饮,小便黄赤,大便燥秘,舌质红,苔薄黄或黄厚,脉浮数,指纹深红。

3、寒喘兼阳虚除上述寒喘的症状外,兼面青唇紫,口不渴,倦怠乏力,食少纳呆,头汗涔涔,张口抬肩,端坐喘息,四肢欠温,小便清长舌淡,苔薄白,脉濡而无力,指纹淡白。

(治疗)治则降气平喘、化痰。

处方清肺经,推揉膻中,揉天突,搓摩胁肋,揉肺俞,运内八卦。

方义揉天突,搓摩胁肋降气引痰,推揉膻中,运内八卦,揉肺俞,清肺经宽胸宣肺,降气平喘化痰。

热喘加清天河水;寒喘加推三关,揉外劳;久病体虚、阳气不足、肾不纳气者加推三关,补脾经,补肾经,揉丹田,清肺经改为补肺经。

编辑本段小儿推拿作用小儿推拿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以推拿手法为主要手段以预防儿科疾病及其和保健为目的的方法称之为小儿按摩法属中医外治法的范畴。

它无毒副作用、无痛苦、效果好、费用低。

对新生的疾病、小儿内、外、伤科、神经科及局部感染等疾病均可采用按摩手法治疗。

小儿推拿适应对象:出生至十四周岁以下的儿童。

小儿推拿主要以下疾病:呼吸系统:感冒咳嗽、发烧、支气管炎、肺炎、哮喘、鼻炎、鼻窦炎、鼻出血、扁桃体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扁桃体炎等。

消化系统:疳积(积滞、奶痨、奶积、食积)、肠炎、舌炎、吐奶、溢乳、打嗝、鹅口疮、口腔炎、厌食、呕吐、腹泻、便泌、肠痉挛、流涎(流口水)、腹痛、腹胀等。

其它类:磨牙、遗尿、尿频、夜惊、惊吓、斜颈、脑瘫、面瘫、多动综合症、哭闹、疝气、脐疝、湿疹、荨麻疹、风疹、脊柱侧弯、生长发育迟缓、睡眠不好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