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操作规范.doc

合集下载

小儿推拿技术操作规范及注意事项

小儿推拿技术操作规范及注意事项

小儿推拿技术操作规范及注意事项小儿推拿技术是以揉法、推法、捏法等手法作用于小儿特有的腧穴上,治疗儿科疾病的推拿医疗技术。

以其腧穴的操作手法不同,功效各异。

因操作手法方向、轻重变化而有补泻之分。

适应的病证包括腹泻、便秘、疳积、遗尿、发热、咳嗽、夜啼、惊风、麻疹等多种病证,也用于小儿保健。

一、基本操作方法(一)常用手法1.推法推法是以指、掌、拳或肘等着力于施术部位上,沿皮肤表面做单向直线或弧形推动的手法。

用于小儿时,多以指、掌等置于施术部位上,保持均衡的压力,沿皮肤表面做单向直线或弧形推动。

如果直接在皮肤上操作,需要涂抹介质(即用油、水、膏、粉等润滑物质作为中介后,再作手法操作),其操作力度以不带动皮下组织为宜。

以下各种推法均要遵循这一要求。

(1)直推法用拇指桡侧或指面,着力于施术部位,余四指置于对侧或相应的位置以固定助力,拇指保持一定的压力,依靠拇指掌指关节运动带动手指运动,沿皮肤表面做单方向直线推动。

或以中指罗纹面、示中二指并拢,或示指、中指、无名指并拢后的罗纹面等部位着力于施术部位,腕关节伸直,依靠肘关节的屈伸活动带动手指运动,使手指掌面沿皮肤表面做单向直线推动。

频率大约200~300次/分,用力均匀,始终如一。

(2)分推法用两手拇指桡侧或指面,或示中指指面自穴位向两旁作分向推动;或作“∧”形推动。

(3)旋推法以拇指指面在穴位上作顺时针方向旋转推动。

(4)合推法以两拇指罗纹面自穴两旁向穴中推动合拢。

2.揉法见经穴推拿技术。

3.摩法用掌心或并拢的除拇指外的其余四指指面附着在体表做轻柔缓和的环形运动的手法。

4.捏脊法捏法之一。

用拇指指端桡侧缘向头部方向顶住脊柱或脊柱两侧皮肤,示、中指前按,三指相对轻捏皮肤,双手交替捻动向前推进,从龟尾处到大椎穴。

或者示指屈曲,用示指中节桡侧紧贴脊柱两侧皮肤,拇指前按,两指相对轻捏皮肤,双手交替捻动向前推进,从龟尾处到大椎穴。

5.捣法用中指指端着力,或手指屈曲,以示或中指近侧指间关节的背侧着力,作有节奏的叩击穴位的方法。

小儿推拿大全

小儿推拿大全

小儿推拿大全以下方法其特点是取穴以手臂部穴位为主,全身穴位为辅;手法灵巧独特,操作规范简便,且疗效显著。

一、脾经(脾土)位置:①在拇指桡侧缘末节,自指尖至指间关节横纹处(用于直推法补脾经);②在拇指桡侧缘自指尖至指根(用于直推法清补脾经);③在拇指的螺旋面(用于旋推法补脾经)。

操作:术者用左手的无名指和小指夹住小儿手,食指和拇指捏住小儿拇指,用右手拇指推之。

①直推法:将小儿拇指屈曲,自指尖推至指间关节横纹处,称补脾经(或补脾土);②将小儿拇指伸直,自指根至指尖来回推,称清脾经(或清补脾经)。

③旋推法:拇指面旋推,顺时针方向为补,逆时针方向为泻。

一般用300~500次。

作用:脾为后天之本,补之可补虚扶弱,补血生肌,进饮食,化痰涎,助消化,止泻痢;清之可清热利湿,消食化积。

主治:食欲不振,呕吐,泄泻,疳积,痢疾,惊厥,黄疸,湿痰,痿证,疹、痘不出,改变面色等。

说明:经实验证明:推补脾经有以下作用:①对胃蠕动有促进作用;②可使胃液的酸度增高;③可使胃蛋白酶分泌增加;④对淀粉酶作用不明显。

二、肝经(肝木)位置:在食指掌面。

操作:将小儿的食指面向上,夹入术者左手虎口内,右手拇指推之。

由指根推向指尖,称为清肝经(或称平肝或泻肝);由指尖推向指根,称为补肝经。

一般100~500次。

作用:开郁,除烦,平肝胆之火,息风镇惊。

主治:目赤,昏闭,烦躁不安,惊风抽搐,口苦咽干。

说明:肝经一般用清法,不用补法,若肝虚应补时,则用补肾经代之,为滋肾养肝法。

因肾为肝之母,补肾即补肝。

如肝实或不采用本穴,可用泻心火,或用清天河水、清小肠穴代之,因肝为心之母,实则泻其子,心与小肠相表里。

三、心经(心火)位置:在中指掌面。

操作:将小儿的中指面向上,夹入术者左手虎口内,右手拇指推之。

由指根推向指尖,称为清心经;由指尖推向指根,称为补心经。

100~500次。

作用:清热,泻心火,补益心血,养心安神。

主治:小便不利,口舌生疮,目赤,五心烦热,惊惕不安。

小儿推拿疗法(中医儿科技术方法操作规范)

小儿推拿疗法(中医儿科技术方法操作规范)

中医儿科技术方法操作规范第4部分:小儿推拿疗法1 范围GB/T ×××××的本部分规定了小儿推拿疗法的术语和定义、操作步骤与要求、注意事项与禁忌。

本部分适用于小儿推拿疗法技术操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引用文件中的条款通过GB/T ×××××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T 12346 腧穴名称与定位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GB/T ×××××的小儿推拿疗法部分。

3.1小儿推拿 Tuina in pediatrics通过对小儿体表的经络穴位施以各种不同的推拿手法,调整阴阳及脏腑功能,扶正祛邪,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起到治疗和预防疾病作用的一种非药物治疗方法。

4 操作步骤与要求4.1 施术前准备4.1.1 器具普通诊疗床,推拿用介质如清水、滑石粉、葱汁、姜汁、食用油等。

4.1.2 环境环境清洁卫生,室内安静,温度适宜,避免吹风受凉。

4.1.3 体位选择患儿舒适、能暴露操作部位、便于医师操作的治疗体位,如坐位、仰卧位、侧卧位、俯卧位。

4.1.4 部位根据病症辨证选取适当的治疗穴位。

14.1.5 医师操作前医师双手须修剪指甲,刚剪过的指甲要用指甲锉锉平。

用肥皂水清洗干净。

可按证候选择介质涂抹。

操作时医师双手温暖,精神专注,态度和蔼,争取患儿的配合。

4.2 施术方法4.2.1 小儿推拿常用手法4.2.1.1 推法分为直推法、分推法、旋推法。

直推法:医师用拇指螺纹面或桡侧缘(或用示、中两指螺纹面),在选定的穴位上作单向直线推动。

分推法:医师用双手拇指桡侧缘或螺纹,或用双手示、中指螺纹面自穴位中间向两旁作分向推动。

小儿推拿Word 文档

小儿推拿Word 文档

小儿推拿什么是小儿推拿?小儿推拿是在明清时期形成独特体系的一门临床医学,又称小儿按摩,是推拿疗法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建立在祖国医学整体观念基础上,以阴阳五行、脏腑经络、卫气营血等学说为理论指导,运用各种手法刺激穴位,通经络和营卫行气血,以调整机体的偏盛偏衰,促进机体的抗病能力,达到治疗和防病的目的。

本疗法适用于0----12岁的小儿,但以3岁以内小儿推拿效果较好,3个月以内的婴儿效果更好。

小儿推拿的适应症、禁忌症与注意事项小儿推拿的适应症:感冒、发热、咳嗽、哮喘、腹泻、疳积、腹痛、腹胀、脱肛、呕吐、便秘、暑温、麻疹、佝偻病(五迟、五软)口疮、牙痛、遗尿、尿闭、夜啼、惊风、痿证(小儿麻痹后遗症、臂丛神经损伤、腓总神经损伤、重症肌无力、进行性营养不良、脑瘫等)、肌性斜颈、屈光不正(近视、远视、斜视等)、桡骨小头半脱位、髋关节半脱位等。

下面我简要介绍一下小儿几种常见疾病的推拿要点及部位:感冒:风寒感冒:恶寒发热,流清涕,喷嚏,喉痒,痰清晰,舌苔薄白,指纹浮红,那么就可以判断为是风寒感冒第一组穴位:清肺经,补脾经(将宝宝肺里的脏东西排出去,让宝宝胃口更好,注意方向搞错呦)第二组穴位:退六腑,推三关(手心向上,靠近肚子的一侧就是六腑,将腹中的浊气排出,把阳气从三关推出来)因为是风寒感冒,所以推三关多一些,退六腑少一些。

第三组穴位:按揉二扇门,和一窝风(二扇门在手背中指根两侧凹陷中,一窝风在手腕部侧掌根正中凹陷处)这两个穴位稍用力,都有祛风散寒的作用。

风热感冒:发热重,流浊涕,口干咳,痰黄黏,舌头红,舌苔黄厚,指纹发紫。

那么就可以判断为风热感冒。

第一组穴位:清肺经,补脾经(将宝宝肺里的脏东西排出去,让宝宝胃口更好,注意方向搞错呦)第二组穴位: 退六腑,推三关(手心向上,靠近肚子的一侧就是六腑,将腹中的浊气排出,把阳气从三关推出来)因为是风热感冒,所以多退六腑,少推三关。

第三组穴位:清天河水(向上)清板门:将水给宝宝补进去,清热去火。

小儿推拿推法的操作要领

小儿推拿推法的操作要领

小儿推拿是一种针对婴幼儿进行的特殊推拿技术,需要专业人士来操作。

下面是小儿推拿推法的基本操作要领:
1. 环境准备:确保推拿环境温暖、安静,避免有刺激性气味和噪音。

2. 姿势选择:将婴幼儿放置在平坦的表面上,如床或垫子上,可以使用毛巾或枕头适当支撑婴幼儿的身体。

3. 按摩方式:小儿推拿可采用手指、掌心等部位进行按摩,力度要轻柔而均匀,不宜过强。

4. 推拿部位:常用的推拿部位包括头部、背部、腹部、四肢等。

按摩头部时要注意避开软囟、骨缝,手法应柔和轻抚;按摩背部时可采用揉捏、搓动等手法;按摩腹部时要顺时针轻揉,以促进消化;按摩四肢时可采用轻拍、揉搓等手法。

5. 注意事项:操作时要注意婴幼儿的反应,避免使用过强的力度或造成不适。

同时,小儿推拿应遵循专业技术指导,确保操作正确和安全。

需要注意的是,小儿推拿属于医学领域,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不建议进行私自操作。

如果您需要给婴幼儿进行推拿治疗,请咨询专业的小儿推拿师或医生进行指导和操作。

1。

(完整版)小儿推拿(家传)

(完整版)小儿推拿(家传)

董氏小儿推拿第一节:了解孩子的身体:正常情况下,我国儿童的面色应该微黄、红润而有光泽,受遗传因素和成长环境的影响,孩子的面色会稍有差异,有的小孩子肤色白净,有的小孩子肤色比较黄,有的小孩子皮肤会黑一些。

但总体上以微黄而润泽为孩子的正常面色。

(一)观面色,知五脏面色红:属心,主热、主惊。

孩子面红耳赤且伴有咽痛,一般为外感风热;孩子午后颧骨附近发红,为阴虚内热;颧骨红得如同化过妆一样,说明病情危重。

新生婴儿面色红嫩是正常的。

面色青:属肝,主寒、主痛、主瘀、主惊。

孩子面色青黯,神志不清,抽搐,为惊风和癫痫发作;孩子面色青白,多数是里寒腹痛;孩子嘴唇显紫色,脸色发青,呼吸急促,是肺气闭塞,气血瘀阻。

面色黄:属脾,主伤食、湿滞或体虚。

孩子身体和眼睛同时为黄色可能是胎黄或黄疸;面色呈黄色且颜色鲜明为湿热,面色呈黄色但颜色晦暗为寒湿;面色黄中带白斑可能是蛔中病:面泛黄并且发黑说明脾曾蓑;面黄并且委白则可能是疳积,面色白:属肺,主虚、主寒。

孩子脸色咣白,大多是因为肺气虚;脸色黄白,多见于吐泻后;脸色苍白,四肢厥冷,为阳气暴脱之象。

面色黑:属肾,主寒、主痛、主水湿停饮,主恶候。

孩子脸色青黑,多为阴寒证候;脸色黑得像煤炭一样,有可能是药物或食物中毒;孩子脸色青黑晦黯,为肾气衰竭,不论病情刚刚发作还是生病时间很长,都非常危险,家长要高度重视。

(二)审苗窍,知疾患苗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眼、耳、口、鼻、舌和前阴(生殖器和尿道口)、后阴(肛门)。

中医认为,苗窍与脏腑有着密切的联系,“舌为心之苗。

肝开窍于目。

肺开窍于鼻。

脾开窍于口,肾开窍于耳及前后二阴”。

苗窍出现异常,通常说明其所对应的脏腑发生了病变。

眼:观察孩子眼睛时。

主要是注意孩子的眼神和眼皮、眼白、瞳仁。

孩子目光有神,眼珠黑白分明,光亮灵活,说明肝肾精气充足,身体健康。

孩子眼皮稍稍肿胀,多数是刚刚开始发生水肿。

孩子眼白红赤,为感受风热。

发热咳嗽且眼泪汪汪,可能是要出麻疹。

小儿推拿工作制度范本

小儿推拿工作制度范本

小儿推拿工作制度范本一、总则第一条小儿推拿工作制度旨在规范小儿推拿师的工作行为,保障患儿及家长权益,提高小儿推拿服务质量,促进小儿健康事业的发展。

第二条小儿推拿师应遵循国家法律法规、职业道德规范和行业标准,尊重患儿及家长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发挥小儿推拿在儿科疾病预防和治疗中的作用。

第三条小儿推拿师应具备专业的医学知识、技能和良好的沟通能力,注重小儿推拿的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二、小儿推拿工作流程第四条小儿推拿师应首先了解患儿的病史、体质和需求,进行初步评估。

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推拿治疗方案。

第五条小儿推拿师应按照推拿治疗方案,运用专业的推拿手法和技术,对患儿进行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注意观察患儿的反应和身体状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第六条小儿推拿师应在治疗前后向家长解释推拿的原理、作用和注意事项,指导家长正确护理患儿,传授科学喂养、按摩和其他日常护理技巧。

第七条小儿推拿师应定期回访患儿,了解治疗效果和家长意见,及时调整推拿治疗方案。

三、小儿推拿工作规范第八条小儿推拿师应保持推拿室整洁、卫生,确保医疗器械和用具的消毒灭菌,防止交叉感染。

第九条小儿推拿师在操作过程中,应遵循无菌原则,佩戴手套,保持手部清洁。

第十条小儿推拿师应尊重患儿及家长的隐私权,保护其个人信息不被泄露。

第十一条小儿推拿师应遵守职业道德,不得利用推拿服务进行非法活动。

四、小儿推拿工作制度实施与监督第十二条小儿推拿机构应建立健全小儿推拿工作制度,对小儿推拿师进行培训、考核和监督。

第十三条小儿推拿机构应定期对小儿推拿师进行业务培训,提高其专业素养和服务水平。

第十四条小儿推拿机构应设立投诉举报渠道,及时处理家长对小儿推拿师的投诉和举报。

第十五条小儿推拿机构应加强与医疗机构、科研机构和教育机构的合作,推动小儿推拿事业的发展。

五、法律责任与争议处理第十六条小儿推拿师违反本工作制度,造成患儿及家长损失的,应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小儿推拿的操作流程

小儿推拿的操作流程

小儿推拿的操作流程
一、询问孩子家长老师,孩子日常的身体情况。

并拍摄孩子的舌苔照片用于对比。

(如:饮食,睡眠,运动,过敏史,过往病史等等)二、根据孩子的身体状况进行儿推保健手法。

(如:积食)
(1)我们先跟家长沟通,告诉家长积食是因为小儿喂养不当,内伤乳食,停积肠胃,脾胃运化不当,是一种小儿常见的脾胃问题。

(2)保健手法
先做上肢
取天河,清胃,清大肠,清肝平肺,揉板门,搓四横纹,补脾
再做腹部:顺时针揉腹,中脘,天枢
再做下肢:足三里,三阴交,涌泉,内庭
再做后背:倒捏脊,下推七节骨
三、保健手法全部完成,叮嘱家长注意事项,如回家后的护理该如何去做。

并且预约下次推拿的时间。

在保健的过程中,也应该注意以下事项:
1、小儿推拿手法的基本要求是:均匀、柔和、轻快、持久。

取穴要精准,手法要求轻快柔和,平稳着实。

手法重了,轻的伤及皮肤,重的伤及骨骼,造成推拿中的意外。

手法轻了,得不到治疗效果,所以手法一定要经过专业培训。

2、给小儿推拿时,应选择避风、避强光、噪音小的地方;室内应保持清静、整洁,空气清新、温度适宜。

推拿后注意避风,忌食生冷。

3、推拿时要保持双手清洁,摘去戒指、手镯等饰物。

指甲要常修剪,刚剪过的指甲,一定要用指甲锉锉平。

冬天要暖手。

4、小儿过饥或过饱,均不利于按摩疗效的发挥。

在小儿哭闹之时,要先安抚好小儿的情绪,再进行推拿。

5、患儿推拿前最好先排便,取适宜和舒适的体位为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推拿操作规范
概述:小儿推拿是以中医辨证理论为基础,通过穴位点按推拿、调节脏腑、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平衡阴阳的方式来改善儿童体质、提高
机体免疫力的一种保健、治疗方式。

(一)评估
1、主要临床表现,既往史和治疗史,
2、推拿处皮肤情况,
3、患儿及家属接受度和配合度,
(二)目的
1、缓解急慢性疼痛,
2、治疗疾病,
3、调整脏腑的功能紊乱,
(三)适应症
1、肺系疾病:感冒、咳嗽、发热哮喘等,
2、脾胃病证:厌食、疳积、便秘、消化不良、泄泻等,
3、心系病证:口疮、夜啼,
4、肾系病证:遗尿等,
(四)禁忌症
1、天花、胎毒及一切疮疡疾患,
2、由结核杆菌引起的疾患,
3、正在出血的局部,
4、急性传染病的传染期等,
(五)告知
小儿推拿是纯绿色中医疗法,不会有副作用,每次推拿时间在
40~60分钟,嘱家长带好患儿喜欢的物品、避免饥饿。

(六)物品准备
治疗小推车:手消毒剂、推拿介质、如滑石粉、精油等,小毛巾,小儿盖被,
(七)操作程序
1、环境准备:环境安静安全、温湿度适宜,
2、核对医嘱、评估患者、做好解释,
3、洗手、备齐用物,至床旁再次核对医嘱与患儿信息,
4、取舒适体位,暴露操作部位,
5、根据医嘱,选取穴位,在推拿的过程中注意观察患儿的表情,
6、操作完毕,协助患儿取整理衣物,
7、核对医嘱,告知患儿及家属注意事项,整理用物、洗手,
8、做好记录并签名。

(八)护理及注意事项
1、环境安静安全、温湿度适宜,
2、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3、推拿结束后适当增加患儿饮水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