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设中地质问题论文

合集下载

城建过程中环境地质问题的探讨

城建过程中环境地质问题的探讨

城建过程中环境地质问题的探讨1概述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建设成为了非常重要的一项工程,同时城建的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大,这对环境地质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但是由于人们对于环境过度利用的问题,因此环境地质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两者相遇,导致了在城市建设中各种问题的产生。

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人们日常的活动改变了土地原有的环境地质。

而为了减少由于环境地质问题对于城市建设造成的影响,我们必须对环境地质问题加以重视,并且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深入的研究。

针对不同的工程,结合现场的环境与地质条件,对城市建设中可能产生的地质环境问题进行预测也是非常重要的。

2城建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环境地质问题的类型及破坏机理2.1环境地质问题的类型就目前的城市建设中出现的问题来看,主要出现的环境地质问题有:一、由于深基坑地下水的疏通而导致的地面沉降过多。

二、基坑开挖边坡滑塌或者由于支护工程不稳定导致的地面破坏乃至周围建筑的破坏。

三、地下工程如地铁隧道等的施工导致的地面破坏。

由于以上几种原因导致的环境地质问题都会对城市建设造成很大的影响。

2.2城建过程中环境地质问题的破坏机理在城市建设中,最为常见的环境地质问题是地面沉降。

这是由于在某个区域内人为的开采地下水,水分的流失导致地表变得松散,之后再经过重物挤压之后就会使得地面标高下降,这种现象就成为地面沉降。

这种现象的特点是范围比较小,但是幅度会比较大。

因此对于城市建设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因此我们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治理。

地面沉降与工程建设的频率有关。

一般情况下来说,工程建设越频繁的地区,地面沉降就越厉害。

在地表层中,有一个孔隙水承压含水层,在地下水的抽取过程中,会使得承压水位降低,由有效应力的原理我们可以知道,建筑物对地表的压力由孔隙中的水以及地表的土颗粒来承担。

水承担的部分不会引起土层的压实,因此成为中性压力地表土颗粒承担的部分则会使得土层的压实,因此成为有效应力。

城市建设中的环境工程地质问题研

城市建设中的环境工程地质问题研

城市建设中的环境工程地质问题研摘要: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国民经济建设水准也不断加深,人们越来越重视和关注城市经济建设中出现的各种情况。

现阶段城市建设中产生了复杂严重的环境工程地质问题,给社会、生活和农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制约和阻碍。

特别是我国在加快城市化建设进程中,城市建设产生了若干环境地质问题,例如反复采矿造成的地面塌陷、水质建设中所产生的环境污染等,这些问题的产生,给人们生存和生活带来了不便和限制。

所以,对城市建设中产生的环境地质问题要重视起来,并积极思考应对措施。

关键词:城市建设;环境工程;地质问题随着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城市建设项目越来越多,涉及的区域也越来越广,虽然确实对于城市发展以及人们生活质量提升做出了较大贡献;但是如果城市建设规划或者是施工不合理,同样也会带来一些不良问题和缺陷,例如地质环境问题就不容忽视,成为限制当前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基于此,在未来城市建设中必然需要重点关注其可能对于地质环境带来的不良影响机制,并且采取有效对策予以防治,保证城市建设能够和地质环境更和谐。

1城市建设引发的地质环境问题1.1地面变形问题城市建设在地质环境方面表现出来的明显影响机制必然和地面存在密切联系,因为城市建设项目的开展,相应区域的地面很可能出现明显变化,进而也就可能会导致该区域的地质稳定性不高,容易出现更为严重的事故。

这种地面变形问题同样也表现为多个类型,例如地面沉降就是比较常见的基本问题,其主要由于在城市建设中大量开采地下水,或者是相关地下工程项目建设不合理。

如果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地面出现明显的沉降现象,必然表明该区域的承载力不足,容易出现较为明显的威胁隐患,对于相关区域的地下管线也会形成明显影响。

此外,地面裂缝同样也是比较常见的一类问题,其主要表现为相应区域内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缝隙,如此也就必然导致该区域的整体稳定性受到影响,如果遭遇较为严重的地震灾害问题,也就更加容易形成恶劣事故,同时也会对于相关区域的地下管线产生明显威胁。

城市建设中的环境地质问题分析

城市建设中的环境地质问题分析

城市建设中的环境地质问题分析摘要:城市建设对地质环境的破坏不仅会对的当前城市居民的生活造成影响,也会对将来的城市发展造成隐患。

这使得人们更加重视城市的地质工作,作为人们赖以生存的主要空间,城市地质环境在多个方面都会影响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并且其同时具有自然与社会双重属性。

加强城市地质环境的研究,对城市地质环境相关的关键技术进行改进和应用,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才能真正实现我国城市化进程的稳步推进。

针对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所处的时期和面临的局势,地质环境的研究在下一步的发展过程中首先必须尽快对城市地质情况和一些地质指标数据进行统计。

通过相关技术的支持,例如运用计算机进行系统开发,改进制图方法和手段,对获得的工程地质数据进行处理,使之能够更加直观的表现出城市地质环境的特点。

其次需要对城市地质环境进行立体化、全方位的研究。

不论是高层建筑还是地下建筑都会对地质环境产生影响。

关键词:城市建设;环境地质;问题1城市建设中环境地质工作的重要性地质环境是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然环境好坏与人类生存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主要由水环境、生态环境、大气环境及地质环境组成,上述不同组成部分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促进,时刻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并且对于污染物也起着良好的净化作用,为人类提供更加舒适干净的生存土壤。

地质环境作为自然环境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遵循环境—自然环境—地质环境的分级模式,是地质环境中自然环境属性属性的表现。

环境保护不仅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在世界上超过100多个国家也将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体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的性,而针对地质环境保护是环境保护整个系统中重要组成部分,由此也凸显了环境地质工作的重要性。

环境地质工作对于我国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推进作用。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步伐逐渐加快,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城镇化建设进程依然处于高速发展时期。

2城市地质环境调查研究现状2.1我国国内城市地质环境调查现状我国城市地质工作源于建国初期,新型工业化城市供水资源地下侦察、地下水开采的动态检测工作,标志着新中国城市地质工作的开始。

论城市地质调查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及对策

论城市地质调查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及对策

论城市地质调查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及对策城市地质调查是城市规划和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它能够为城市的规划建设提供必要的地质信息,为城市的发展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在城市地质调查中也存在着许多技术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到地质调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来解决。

1. 地质调查数据的获取困难城市地质调查需要大量的地质数据,然而在城市中获取地质数据的难度较大。

由于城市地下空间被建筑物、道路等占据,地质数据的获取变得非常困难。

城市地质调查还需要大量的钻探、勘探等实地调查,这些工作也受到城市环境的影响,难度较大。

2. 地质数据准确性问题在城市地质调查中,由于城市地下空间的复杂性,地质数据的精度和准确性难以保证。

特别是在城市中存在许多地下建筑和管线,这些都会影响地质数据的准确性,使得地质数据可能存在偏差和误差。

3.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难度大城市地质灾害的风险评估是城市地质调查的重要内容之一,然而在城市中进行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的难度较大。

由于城市地质环境的复杂性,地质灾害的预测和评估面临着较大的挑战。

二、对策1. 加强地质数据采集技术针对城市地质调查中地质数据获取困难的问题,可以采用现代化的地质调查技术。

比如利用遥感技术获取地质信息,通过地面雷达勘探技术获取地下信息,采用无人机等新技术进行地质勘察,从而提高地质数据的获取效率和准确性。

2. 提高地质勘察技术水平针对地质数据准确性问题,需要加强地质勘察技术,采用先进的地质勘察仪器和设备,确保地质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通过加强现场勘察、多角度观测等手段,提高地质勘察的精度和准确性。

针对地质灾害风险评估难度大的问题,可以采用先进的地质灾害评估技术,利用地质信息化技术开展地质灾害预测和评估。

通过对城市地质环境进行精细化的分析和评估,提高地质灾害风险预测和评估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城市地质在城市建设中重要作用论文

城市地质在城市建设中重要作用论文

城市地质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探究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建设项目日益增加,在建设过程中发生的地质灾害也越来越多。

从地质因素在城市建设中的表征入手,论述了开展城市地质灾害调查与治理的必要性及可操作性。

依据广东省佛山市地质构造特点及存在的地质灾害隐患,提出了对城市地质灾害调查与治理的设想。

关键词:城市地质地质灾害调查与治理作用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as china’s city construction projects has increased, in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geological disasters happen more and more. from geological factors in the representation of urban constructio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ity in geological hazard survey and management of the necessity and feasibility. based on geological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fosh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and the existing geological hazard, proposed to the city in geological hazard survey and management ideas.keywords: urban geological investigation of geological hazard and management role中图分类号:p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地质因素在城市建设中的灾害现状地基土的好坏是由地质时期岩土层形成的环境、气候条件、地下水、地质构造、人类活动等一系列的地质作用所决定的,不同时期、不同地质条件下形成的各岩土层物理力学性质和地基的稳定性千差万别,它们都将在城市建设的文明活动中表现出来。

探讨城市建设中的地质问题

探讨城市建设中的地质问题

探讨城市建设中的地质问题摘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城市建设中的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并提供解决方案。

关键词:城市建设地质环境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struction of urban ge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the geological disasters, and provide solutions.Key words: the city construction geological environment中图分类号:TU984.1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 城市建设地质极限的定义城市是人类活动的产物,是人类密集居住的场所,是人类向地质体施加作用最强烈的区域之一。

城市地质环境是城市所在部分的地壳表层在自然条件下,依其自然规律保持着动态平衡的系统。

它是具有自身特征和功能的空间,如果扰动过大,系统的平衡无法自动恢复,将产生一系列地质问题甚至地质灾害。

由此定义:城市建设地质极限是城市下伏岩土体承受城市建设作用荷载能力的最大值。

2 城市建设的荷载表达2.1 城市建设的直接荷载2.1.1 地表建筑形成的荷载地表建筑形成的荷载可分为静荷载(建筑物重量)和动荷载(人类活动、风荷载、雪荷载等)两种。

单体建筑或建筑群的重量是最直观的荷载施加方式,传统的地基中附加应力的定义也是由此而来。

随着城市建筑高层化、密集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建筑物荷载的强度和规模都越来越大,对地质体的应力状态的改变也越来越强。

2.1.2 地下开挖形成的荷载为了满足城市高密度人口的需要,城市正在向三维空间发展:与建筑物的高度一样深的基坑在迅速增加,有可能诱发地震和地面变形。

2.2 城市建设的间接荷载2.2.1 热岛效应形成的等效荷载城市人口高度集中,市区温度比郊区高,城市愈大表现愈突出。

它好像温度相对低的海洋中出现一个吸收阳光而温度相对高的岛屿一样。

岛屿在气象上产生的效应在城市也同样有,所以把城市在气象学上的效应称为“热岛效应” 。

浅谈城市建设中的环境工程地质问题

浅谈城市建设中的环境工程地质问题

浅谈城市建设中的环境工程地质问题摘要:城市的工程地质状况是影响城市建设范围和规模的主要因素,但城市的发展建设反过来会极大地影响城市的地质状况,给城市发展带来严重伤害。

因此,如何处理两者之间的问题已成为当前城市规划建设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

本文从分析当前城市建设中的地质环境问题入手,探讨了地质环境与城市功能类型之间的关系,解释了当前城市规划引起的地质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对城市地质环境问题的看法和解决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建设;规划设计;地质;环境管理一、城市建设与环境工程的关系在这个阶段,在全国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可能造成的环境问题地质因素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首先,随着建设规模和城市的人口不断增加,需要大量的地下水资源,提取以满足人类日常生产和生活用水的需要,但是过多提取地下水将直接导致水位下降,从而可能导致严重的地面沉降问题;其次,该过程中所包括的边坡开挖基坑或深挖的建设将进一步增加并导致边坡坍塌,这将给城市建设带来不利的环境和地质影响;最后,地下开挖工程引起的地面建筑物倒塌或不稳定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

具体而言,城市建设是当前城市环境地质问题的主要原因[1]。

二、环境工程地质研究对城市建设的重要性要了解环境工程地质研究对城市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我们必须首先从环境工程地质的作用入手,这是充分了解研究环境工程地质的重要性和城市发展长期利益非常重要的环节。

关于环境工程地质学对城市建设的影响,可以从其概念、研究方向和目的进行分析。

环境地质工程是建设项目、经济活动和地质环境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的影响研究,提供了特定的地质环境的保护和实施改革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工程地质环境,或通过利用地质环境,改造、创造了新的人类有利的地质环境,其目的是预测趋势的地质环境和强度,地质条件确定是否拟建建筑面积的城市,科学的评估和判断相关的地质环境,并在城市建设过程中选择最佳的建筑区域和计划。

提出措施和计划来解决的地质环境问题,工程地质论证提供的数据为合理开发、利用,地质环境的保护和恢复。

论城市地质调查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及对策

论城市地质调查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及对策

论城市地质调查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及对策城市地质调查是城市规划与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工作,对于保障城市发展、建设安全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着一些技术问题,需要我们有针对性地制定对策,以保证调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一、地质资料缺乏在实际工作中,很多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已经相对成熟,因此,城市地质调查涉及到的区域往往已经被大规模的开发利用,相应的地质资料也已被人们开发出来。

因此,一些城市地质调查人员虽然有良好的专业知识与操作技能,但是,由于地质资料的缺乏,很难做到完整的调查。

对策:针对此问题,首先需要建立城市地质调查的信息平台,收集和整合已有的地质学资料,然后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开展勘察、测绘、资料收集和辅助分析等工作,为调查提供较为充分的地质资料支撑。

二、勘察技术不够成熟城市地质调查中使用的勘察技术很多,但这些技术大多数并没有在实际工作中得到充分的验证和应用,尤其是在解决难以勘探或者地形复杂的问题时,更是存在问题。

对策:应充分认识到勘察技术的不足,加强相关技术的研究与发展,并探索基于多学科交叉的工程勘查新模式,提高勘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勘察设备不足城市地质调查需要大量的勘察设备,包括各种工具、仪器和设备等。

然而,在现实中,由于设备成本高昂,很多小型企业的勘察设备规格和数量都比较匮乏,这就严重影响了城市地质调查工作的开展。

对策:加强设备的重视程度,引进新型、高效、精准的勘察设备,提高设备的使用率,同时也可以通过与其他单位进行合作或租赁设备等方式,解决设备不足的问题。

四、勘察数据处理不到位城市地质调查产生的数据庞大,这些数据需要进行大量的处理、筛选、分类等。

如果数据处理不到位,将会导致调查结果的不准确,造成很大损失。

对策:应采取现代化的数据管理和信息处理系统,实时存储和处理数据,做到数据共享和信息交流,提高数据利用的效率和质量。

五、现场勘察难度大城市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使得现场勘察具有很高的难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讨城市建设中的地质问题
摘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城市建设中的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并提供解决方案。

关键词:城市建设地质环境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struction of urban ge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the geological disasters, and provides solutions.
key words: city construction geological environment
中图分类号:tu984.1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 城市建设地质极限的定义
城市是人类活动的产物,是人类密集居住的场所,是人类向地质体施加作用最强烈的区域之一。

城市地质环境是城市所在部分的地壳表层在自然条件下,依其自然规律保持着动态平衡的系统。

它是具有自身特征和功能的空间,如果扰动过大,系统的平衡无法自动恢复,将产生一系列地质问题甚至地质灾害。

由此定义:城市建设地质极限是城市下伏岩土体承受城市建设作用荷载能力的最大值。

2 城市建设的荷载表达
2.1 城市建设的直接荷载
2.1.1 地表建筑形成的荷载
地表建筑形成的荷载可分为静荷载(建筑物重量)和动荷载(人
类活动、风荷载、雪荷载等)两种。

单体建筑或建筑群的重量是最
直观的荷载施加方式,传统的地基中附加应力的定义也是由此而来。

随着城市建筑高层化、密集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建筑物荷载的强度和规模都越来越大,对地质体的应力状态的改变也越来越强。

2.1.2 地下开挖形成的荷载
为了满足城市高密度人口的需要,城市正在向三维空间发展:与建筑物的高度一样深的基坑在迅速增加,有可能诱发地震和地面变形。

2.2 城市建设的间接荷载
2.2.1 热岛效应形成的等效荷载
城市人口高度集中,市区温度比郊区高,城市愈大表现愈突出。

它好像温度相对低的海洋中出现一个吸收阳光而温度相对高的岛
屿一样。

岛屿在气象上产生的效应在城市也同样有,所以把城市在气象学上的效应称为“热岛效应”。

2.2.2 电容器效应形成的等效荷载
城市污染以后空气的电阻率增加。

云和地之间形成的电容器机构的电容增加就使云与地之间形成的电压差可以达到很大才放电,这样雷电就更强烈。

同时高层建筑物增多,构件中的金属和电子设备越用越多,增加了直接雷击和感应雷击的可能性。

巨大的电能输入地下,等同于附加应力聚集产生的变形能,即相当于外荷载对土体做功。

能量储存到一定程度,将释放,有可能激发滑坡、塌陷和地震。

2.2.3 电磁效应形成的等效荷载
随着城市扩大,城市上空和地下的电磁场密度和强度增加,造成了电磁场环境污染,电磁和雷击的电流一样是能量的一种存在形式。

电磁场(波)产生和建筑物重量荷载一样的作用——影响岩土的结构,最终导致其中的附加应力传递分布情况改变。

2.2.4 工业生活污染形成的等效荷栽
城市居民生活、工业产生的垃圾、废水、废气中所含污染物繁多,使地基土体所赋存的地下水环境变化,水土之间的物理化学平衡被破坏。

随着物理化学作用的活跃,土体的物质稳定和以物质稳定为基础的土体结构、力学性质随之变化。

2.2.5 地下水开采形成的等效荷栽
目前我国地下水开发程度已达40%~84%,许多城市超量开采地下水,地下水位下降,地基土体中的孔隙水压力减小,有效应力增大,是间接加荷的另一个侧面。

由此,土体被压缩,地面沉降,造成建筑物倾斜、倒塌、沉陷、地下水管道破裂、海水倒灌等恶果。

3 城市建设地质极限问题的宏观表现
人类在一定的区域内建立起规则、美丽的城市的同时,也埋下了导致地质环境混乱的种子。

对于城市而言,地质环境可以看作一种资源,并且是不可恢复资源,如:粘土层的塑性变形、残积土的原始结构破坏等,均很难恢复。

在许多发展迅速、人口稠密的大城市,地质环境资源破坏严重,处于其承载能力的边缘,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问题。

3.1 局部地段地基变形、影响建筑物的稳定性
当土体作为建筑物的地基时,建筑物荷载通过基础传到地基中去。

土体中产生抵抗荷载的附加应力。

3.2 引发大面积的区域性地面沉降
随着大量人口向城市聚集,城市区域的人类活动加剧。

城市建筑范围、建筑物的高度密度、等效荷载等引起的附加应力随之增大。

相邻建筑的单体地基变形相互影响、相互叠加,在一定的地质条件下,形成大面积、区域性的地面沉降。

3.3 激活城市下伏构造断裂。

诱发地震
当城市荷载的规模和强度的不断增加而持续扩大土体中附加应力的影响范围时,城市建设将会影响到地壳岩体的应力状态。

原始地应力是由于地球的转动、其他星球的吸引以及地球内部熔融物质的作用等等因素,使地壳板块相互碰撞、挤压而在其中产生的应力。

某些构造断裂处的岩体在原始地应力的作用下,可能已经临界于极限状态的边缘,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应变能,而从上部传递下来的附加应力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不同地区的原始地应力相差很大,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3.4 改变地基土原有的力学特性。

影响地基土与建筑物的共振特性
通过前文的分析,认为城市建设荷载产生的附加应力有可能诱发地震。

同样,在断层错动后,所释放的能量以地震波的形式由震源通过岩土体向地面的传递过程也将因为附加应力的存在发生变化。

土体的力学属性既是土体固有的本性,也有可能随环境发生改变。

在土体上施加荷载,土体中的孔隙空间减少,粒间距离减少,颗粒间的连结力增大,力的传递方式和力的作用效果都随之改变。

那么,土体的动力特性,如土体的自振频率(地基土层的卓越周期)、地震波在其中的传递速度等,也将会随之改变。

如果地震发生,地面的运动情况和地震剧烈程度必然发生变化。

3.5 破坏城市下伏第四系孔隙含水层的储水性状,引发新的地基稳定问题
根据有效应力原理,城市下伏第四系孔隙含水层中地下水的渗出使其孔隙水压力减小甚至丧失,有效应力增大,颗粒骨架变形,孔隙压缩,产生地面沉降。

因此,开采地下水的作用等同于地面上的外荷载,在地质体中产生了附加应力。

水位降低值大则附加应力大,地面沉降量就大。

在地下水位持续下降的情况下,土层长期处于压缩状态,地面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影响地基稳定。

据已有资料,地下水开采强度大的地区,是地下水位降落漏斗中心区,同时也是地面沉降累计量最多的地区,三者在空间位置上吻合。

含水层在附加应力的影响下,不仅仅是压缩变形。

与此同时,孔隙含水层渗透性变差、储水量降低、三相比例变化,从而对外力的响应也将发生变化。

例如:土体随着含水量的降低,可塑性降低,脆性增加,如果受到拉力的作用,更容易开裂,产生地裂缝。

与恒定荷载作用下的渗透固结不同,由于含水层中的水量及地下水水位受地下水开采和补给的控制,而不同时期地下水开采和补
给量不同。

因此,等效荷载以及它产生的附加应力、地面沉降均是时间的函数。

4 结论
(1)城市建设地质极限是城市下伏岩土体承受城市建设作用荷
载能力的最大值。

(2)城市建设等同于向城市所依附的地质体不断的施加荷载。

荷载产生的附加应力在岩土体中的传递和分布,是触发地质极限的根本原因。

(3)附加应力来自于地质体所受到的外部荷载。

从细观结构的角度来看,外部荷载并不仅仅是以建筑物的重量和地表地下开挖这样直接的方式出现的。

在城市发展的进程中有很多建设行为对地质体施加了间接荷载。

热岛效应、电容器效应、电磁效应、工业生活污染、地下水开采等城市建设活动,通过改变地质体的空间受力状态、物质组成、结构构造、甚至直接向地质体内输入能量,在城市下伏岩土体上施加了等效荷载,从而触发地质环境达到极限。

文中详细分析了这些城市建设行为的荷载表达。

(4)在建筑荷载作用下,地质环境达到极限的宏观表现主要有:局部地段地基变形、影响建筑物的稳定性;引发大面积的区域性地面沉降;激活城市下伏构造断裂,诱发地震;改变地基土原有的力学特性,影响地基土与建筑物的共振特性;破坏城市下伏第四系孔隙含水层的储水性状,引发新的地基稳定问题。

(5)城市建设引发的地质极限问题是不容忽视的、长周期的、隐
形的地质灾害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