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导学案

合集下载

第一单元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导学案

第一单元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导学案

第一单元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课标标准】1.知道早期人类文明的产生,体会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是人类文明产生的前提。

2.了解各文明古国发展的不同特点,并分析、认识这些特点形成的不同时空条件。

3.了解古代文明的扩展,认识古代各大帝国的区域性影响。

4.掌握不同文明之间的早期联系,感悟文明交流对促进人类社会整体进步的重要性。

【学习目标】1.了解人类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的一般情况,培养运用唯物史观分析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能力。

2.了解世界各地古代文明早期发展的不同特点,认识文明发展的多样性。

3.认识世界各地古代文明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条件,培养时空观念。

4.通过地图与文字相结合了解古埃及、两河流域和古希腊文明的扩展状况,认识人类文明扩展的主要方式和作用,结合所学探究古代农耕文明得以扩展的原因,认识文明扩展和帝国建立之间的相互关系。

5.能够以地图为依托,介绍古代大帝国的兴衰发展情况,在材料分析的基础上,认识古代各帝国带来的区域性影响。

6.通过学习农耕技术、字母文字的交流情况,认识古代文明的扩张和帝国统治下古代文明的交流情况,了解秦汉王朝和罗马帝国的交往情况,认识文明交流有多种方式,树立正确的文明交流观。

【学习重点】1.早期人类文明的产生;了解各文明古国发展的不同特点,并分析认识这些特点形成的不同时空条件。

2.认识古代各帝国带来的区域性影响;认识不同文明之间的早期联系。

【学习难点】1.了解各文明古国发展的不同特点,并分析认识这些特点形成的不同时空条件。

2.认识古代各帝国带来的区域性影响;树立正确的文明交流观。

【单元要旨】人类由原始社会逐渐迈向文明时代。

最初的文明诞生于西亚的两河流域、北非的尼罗河流域、中国的黄河和长江流域、南亚的恒河和印度河流域以及欧洲的爱琴海周围地区,由于历史环境的不同,古代文明呈现出多元发展的格局。

古代文明的进一步发展,导致地区性大帝国的产生,各大帝国的先后崛起,把欧亚大陆的农耕文明区逐渐连接起来。

五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第一单元)

五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第一单元)

五年级数学人教版(必修)第九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导学案《小数乘整数》导学案班级执教者学校使用日期学习内容:第2、3页学习目标:1、理解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和算理。

2、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计算。

3、体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带来的学习乐趣。

学习重点:正确进行小数乘整数计算。

学习难点: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学习任务:探索小数乘整数的意义1、复习:计算下面两题2 9 8 4× 4 × 52、用计算器计算6×4= 125×3= 46×38=0.6×4= 1.25×3= 4.6×3.8=观察这三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想一想,再把你的发现写出来。

3、阅读教材主题图,理解图意。

例1:风筝每个3.5元,买3个风筝多少元?列式计算:4、汇报算法。

二、自主探索小数乘整数的算理、算法。

1、观察3.5×3与我们以前学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2、请写出你的笔算过程3.5 扩大到它的10倍× 3 × 3积缩小到它的10倍3、小结小数乘整数的方法: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先将,再按的法则进行计算,最后。

注意积中的小数末尾的0 。

三、学习任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1、例2 笔算:0.72×5先将0.72扩大到它的()倍,变成(),计算出72×5的积得(),再将积缩小到它的百分之一得到(),所以0.72×5的积是()。

2、巩固练习:课本第3页“做一做”四、过关检测:1、1.56 ×17的积有()位小数,0.059×7的积有()小数。

2、5个2.04的和是多少?3、《小小科学》(月刊)每本5.80元,小华打算订一年的,要花多少钱?4、填写下面发票的“金额”和“总计金额”。

巨人文化用品商店发票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六、教学反思:《小数乘小数》导学案班级执教者学校使用日期学习内容:第4、5页学习目标:1、使学生能理解、掌握一个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导学案(4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导学案(4篇)
4.布置练笔仿写:用上文中的句式仿写置身草原的感受。
1.默读课文,找出文中直接描写作者感受的两句话。
①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 满心的愉快。②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2.用心默读描写“天”“地”的句子,圈画重点词句,并简要写下自己的感受。
3.师生互动交流,感受草原天的可爱,草地的一碧千里、生机勃勃。
2.在想象告别画面时可以指导 学生进行融情想象。假如我是汉族游客,我会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总结回顾,激发情感(用时:5分钟)
1.总结文本内容与作者表达的情感。
2.播放音乐: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全文。
4.汇报学习收获:抓住各个场景中草原人民的表现来谈自己的体会。
5.再读中心句,想象告别的画面,体会表达的情感。
6.欣赏优美句子的表达方法,如,“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探究本体与喻体的联系,体会其表达之妙。
1.引导学生结合画面,展开丰富的想象理解词语“襟飘带舞”的意思。
4.指导回读中心句,小结在文中的作用。
1.用线画出文章的中心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大致交流句意,说说感受。
2.同桌合作互助,概括五个场面:迎客、相见、款待、联欢、话别。
3.思考:从哪些场面描写中感 受到两族人民的深情厚谊?自读、圈画、批注,准备小组交流各自的学习体会,并相互补充完善,修正提升。
2.个别背诵第1自然段,师生评价。
3.明确学习目标。
在个别背诵的基础上,全班背诵。
二、品读文本,感悟情深(用时:20分钟)

部编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导学案

部编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导学案

第一单元四时之景单元目标导学:1、学会品味优美的语言。

反复朗读,在整体感知内容大意的基础上,揣摩、欣赏精彩句段,体会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2、学习细致观察景物和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1.春学习目标:1、反复朗读,想象春的画面,体会作者情感;2、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和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重难点)3、感受春天景色的美丽,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知识链接:描写春天的诗句1.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杜甫《绝句二首》2.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3.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4.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杜甫《绝句二首》5.春日迟迟,卉木萋萋。

——《诗经·小雅·出车》预习活动案1、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和作品的有关知识。

朱自清,字(),我国著名的()、()、(),我们曾经学过他的散文《》。

2、初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读准字音。

朗rùn()wǎn()转酝酿()()liáo()亮 hōng()托应和()()3、根据解释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欢欢喜喜的样子。

()(2)、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3)、比喻姿态优美。

()(4)、舒展、活动。

()4、自读课文,整体把握。

作者写了哪些春天的景物?你喜欢哪一种?合作探究案★活动一:自读课文,理清思路。

第一部分(第1段): _______春第二部分(第2-7段): _______春宏观勾勒(第2段):具体描绘(第3—7段):春_____ 图、春______图、春______图、春_____图、春_____图第三部分(第8—10段):_______春3、用简洁语言概括全文:提示:每个层次总结一句,概括格式:人(物)+事件我盼望的春天来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下第一单元导学案及答案

七下第一单元导学案及答案

1、《石榴》导学案附答案:《石榴》二、对学(一)整体感知1、喜爱和赞美2、爱石榴、画石榴、赞石榴的总分总的思路结构全文。

分三部分:1点明了状写对象——石榴树,概写我喜爱石榴,总领全文。

2-6中间部分围绕中心“可爱”,分层展开,从不同角度对石榴的可爱之处作了生动描绘。

写得细腻传神。

7-9交代了“我”喜欢石榴的原因和对石榴的向往。

简略生动,照应开头,点明文意。

3、依次描摹石榴的枝叶、花、骨朵、果实及子粒,井然有序,层次分明,突出了石榴美丽清逸的气度。

石榴的枝干和叶片,通过同梅柳的比较,刻画出它的独特风采——“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

花的色彩(“深红色的”;单瓣的“陆离”,双瓣的“华贵”)和习性(对于炎阳的直射“毫不辟易”),并根据石榴花的色彩和外形特征把它比作“夏季的心脏”。

写它由骨朵到花的演变,作者称这种变化过程是“一种奇迹”:“逐渐翻红”,“顶端整裂为四瓣”,形态艳丽而匀称,像红玛瑙琢成的花瓶。

由花到果的变化,主要写了石榴结实时颜色和形体的变化。

颜色由红变为金黄,上面还留有青铜器所特有的“各种锈彩”;形体则变为胖胖的圆肚形写石榴的果实,作者兼用拟人和比喻,形象描绘了石榴果实成熟时的样子(似“破口大笑”)和石榴籽的形状、色泽(如“透明光嫩的皓齿”),语言准确传神而又生动活泼,更加突出了石榴的“可爱”。

三、群学:1、对比的写法。

点出石榴树非同寻常的品格,总领全文2、对于炎阳的直射“毫不辟易”,并根据石榴花的色彩和外形特征把它比作“夏季的心脏”它与众不同——在夏日的炎阳之下蓬勃向上、解脱尽重重束缚的无畏精神和品格。

赋予了石榴“内在”特征,如质朴隽逸的风度,不畏炎阳直射的品格,充满活力蓬勃向上的精神等3、我”喜欢石榴,不仅因为它美丽,还因为它与众不同——在夏日的炎阳之下蓬勃向上、解脱尽重重束缚的无畏精神和品格,它与夏天的心脏相似。

表达了作者对石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4、作者之所以喜爱石榴,是因为石榴的“内在”特征正好与作者的性格特征相契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全册导学案(学生用用2023年秋修订)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全册导学案(学生用用2023年秋修订)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全册导学案(学生
用用2023年秋修订)
第一单元导学案
课文回顾
本单元我们研究了以下课文:
- 《阅读是一扇窗》
- 《咕噜咕噜旋转球》
- 《传说中的圣地赛》
- 《提高图像分辨能力》
- 《琥珀》
- 《下乡便民服务中心告示》
这些课文内容丰富多样,包括科普知识、传说故事、夏令营活动等。

我们通过阅读这些课文,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课文重点
以下是本单元课文的重点内容:
1. 《阅读是一扇窗》:了解阅读的重要性,学会做读书笔记。

2. 《咕噜咕噜旋转球》:认识中国的古代传统玩具旋转球。

3. 《传说中的圣地赛》:了解中国的传说故事,学会运用描写
方法。

4. 《提高图像分辨能力》:学会观察和分析图像,提高图像分
辨能力。

5. 《琥珀》: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和特点,学会进行写作讨论。

6. 《下乡便民服务中心告示》:学会阅读公告和告示,了解农
村和城市的生活差异。

研究任务
1. 阅读课文并理解课文内容,尤其要注意重点内容。

2. 完成课后练,检验自己对课文的掌握程度。

3. 写好读书笔记和思考题,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语言表达。

4. 参与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总结反思
通过本单元的研究,我们不仅扩展了知识面,还提高了阅读和表达能力。

希望大家能够在接下来的研究中继续努力,加强对语文知识的掌握。

第二单元导学案
(接下去的内容请根据实际情况填写)。

必修一第一章第一单元-集合(导学案)

必修一第一章第一单元-集合(导学案)
单表示方法?
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通常用小写字 母表示a,b,c
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简称为集),通常 用大写字母表示A,B,C…….
探究2近似值
3.高一年级优秀的学生; 4.不超过 30的非负实数
5.直角坐标平面的横坐标与纵坐标相等的点; 6.所有 无理数
C . ( y, z, w) Z,(x, y, w) Z
D . ( y, z, w) Z,(x, y, w) Z
8、(D 123)给出下列说法 ①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第一象限内的点组成的集合为(x, y)x 0, y 0;
②方程 x 2 y 2 0 的解集为- 2,2;
中元素的个数有____个。
5、(d2,3)已知集合 A 0,1,2,则集合 B (x, y) x A, y B中元素的个数
有____个。
6、(d2,3)已知集合 A m 2,2m2 m,若 3 A ,则 m 的值为________.
7、(d1,2,3)设整数 n 4 ,集合 X 1,2,3 , n,令集合
它们表示含义相同吗?
解决问题3: (d2,3)已知集合A={x|ax2+4x+4=0,x∈R,a∈R} 只有一个元素,求a的值与这个元素.
对点练习
1、(d1,2)已知集合 P 2,1,0,1,,则集合Q y y x , x P,则 Q ______.
2、(d1,2,3)已知集合 M (x, y) y 4 x2 , x N ,则集合用列举法可表示为___.
S (x, y, z) x, y, z X , ,且满足 x< y< z,y< z< x,z< x< y 中恰有一个成立.

六上第一单元导学案

六上第一单元导学案

第一单元位置主备人:杨芬娇日期:7月18日班级:小组: 审核:姓名:总第1课时学习目标1 •在具体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 •经历探索确定物体位置方法的过程,初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方法。

3•感受确定位置的丰富现实情景,体会数学的价值,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导学流程(定向导学:教材2 —4页)学法指导及笔记目标导学出示电影院情景图,导入新课。

自学自硏(一)阅读并完成课本P2例1。

1、从例1的情境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2、如果用(2,3)表示张亮同学的位置,你能表示王艳和赵强同学的位置吗?说一说有什么不同?3、你能总结表示位置的规律吗?(完成笔记一)(二)观察课本P3例2的情景图。

1、如果用(3,0 )表示大门的位置,你能表示其他场馆所在的位置吗?请你在书中的图上标出下列场馆的位置:飞禽馆(1,1 )猩猩馆(0,3 )狮虎馆(4,3 )2、结合数对观察、比较:①熊猫馆与大门;②大象馆与海洋馆。

你发现了什么?(完成笔记二)I 1【交流预展】 1.例1中表示位置的规律。

2.例2中你的发现。

专题一:“自学自研”中例1专题二:“自学自研”中例2四、巩固提升【课堂冲关题】1、填一填。

(1)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一般要用(同,表示的位置((2)((3)列第行。

)个数据,这()个数的顺序不在方格纸上数对()。

小明坐在教室的第)。

4, 0)中的0在起始(),(0, 4)中的0在起始5列第2行,用()表示,小刚坐在教室的第24行,用()来表示,用(3,6)来表示的同学坐在第()列第()笔记一:竖排叫做(横排叫做();确定第几列一般是从()往()数,确定第几行一般是从()往()数。

书写时,先()后(),用()隔开,用括号括起来。

温馨提示:“ 0”既是列的起始,也是行的起始。

笔记二:儿歌巧记:表示位置有绝招,一组数据把它标。

竖线为列横为行,先列后行不可调。

一歹U—行一括号,逗号分隔标明了。

小对子互相说说生活中确定位置的例子,并说一说确定位置的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形的变换—轴对称
学习目标:
1.我能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掌握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

2.我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3.培养观察能力,体会轴对称图形给人以平衡与和谐的美感。

学习流程:
一、自主学习
1.同学们,让我们翻开课本进入图形王国欣赏2-3页的图形,看看你都有了什
么发现,你能试着画出第三页上的蜻蜓等6个图形的对称轴吗?快动手吧。

2.(再回顾一下二年级认识过的有关对称的知识。


3.观察例1方格里的图形树上点A点Aˊ到对称轴的距离,你发现了什么?
4.数一数完成下面的填空:
点A到对称轴(虚线)的距离是格,
点 Aˊ到对称轴的距离是格。

同样,点B与点Bˊ到对称轴的距离都是格,
点C与点Cˊ到对称轴的距离都是格,
也就是说对称轴两侧的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如果沿着虚线对折,那么点和点重合,点和点重合,点和点重合。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小组合作完成下列各题,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1.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轴对称: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对折,如果他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这两个图形成轴对称。

这条直线就是;两个图形重合的点叫做对应点,也叫做对称点;互相重合的线段叫对应线段;互相重合的角叫对应角。

轴对称的性质: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

轴对称的特征:沿对称轴对折,对应点、对应线段、对应角都。

2.画一画,你能画出第四页例2中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吗?(想想能不能用轴对称的性质找出关键的对应点来画呢?)
3、小结方法:
(1)找关键点(如屋顶的关键点O,底角的顶点A,房体和屋顶的交点B)等。

再数出这些关键点到对应点的距离分别是几个小格。

(2)描对称点:如点A对应的Aˊ
(3)连线:按顺序连接原图形关键点的对称点,画出图形。

读一读,用你自己的方法来说说看:
过关检测:
1.判断,在下图中左右两边图形形成轴对称的图形后面画☆。

△△(()
2
★总结反思
今天这节课我学习了什么知识?还有哪些疑问?
总体表现(☆ ☆☆ ☆ ☆),幸福指数
图形的变换—旋转
学习目标:
1、我能通过生活事例,初步感知旋转的现象,理解图形旋转的含义。

2、我能通过动手操作,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3、我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旋转一定度数后的图形。

学习流程:
一、自主学习
学习任务:
1.蝴蝶的翅膀成图形,电梯的上下移动是现象,那么钟面上时针不停转动又是什么现象呢?()
2.观察例3时钟的指针从“12”到“1”是怎样变化的?结合例3的图示和提示试着填写书上的内容。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小组合作完成下列各题,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1.要弄清指针的旋转一定要说清三点:
(1)指针是绕哪点旋转的?(旋转中心)
(2)是向什么方向旋转的?(顺时针或者逆时针)
(3)转动了多少度?
请结合以上三点说一说例3的是怎样旋转的?
2.风车旋转后,每个三角形的形状、位置、大小发生变化了吗?
图1的风车绕点O,针方向旋转了度到图2 。

又绕点O,时针方向旋转了度到图3。

3、画一画,完成书第五页例4,并小结方法。

过关检测:
1.在图1中画出下列图形绕O点逆时针旋转90度后的图形。

2.在图2中画出绕O点顺时针旋转180度的图形
图1 图 2
★总结反思
今天这节课我学习了什么知识?还有哪些疑问?
总体表现(☆ ☆☆ ☆ ☆),幸福指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