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待客(节选)》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王安石待客阅读与答案

王安石待客阅读与答案引导语: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升初考试《王安石待客》阅读题答案,欢迎同学们阅读与复习。
篇一:王安石待客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①萧氏子至京师②,因谒公,公约之饭。
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
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
又久之,方命坐,果蔬③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
酒三行④,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⑤数四,顷即供饭,傍置菜羹而已。
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⑥,惟啖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傍。
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注释】①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
②京师:京城。
③果蔬:泛指菜肴。
④酒三行:指喝了几杯酒。
⑤脔:切成块的肉。
⑥箸:筷子。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2分)(1)公约之饭 (2)又久之,方命坐(3)惟啖胡饼中间少许 (4)其人愧甚而退11、翻译:①觉饥甚而不敢去②其人已心怪之 (2分)12、理解:上文末了说“公取自食之”,那么王安石到底吃了什么?(2分)13、王安石是一个怎样的人?读了本文,你有什么感悟?(3分)10、(1)代词,代萧氏子(2)才(3)吃(4)回去11、①觉得很饥饿但不敢离去②那人心里对这事已感到奇怪。
12、胡饼的四傍。
即胡饼的`四边,没有肉馅的部分。
13、王安石是一个艰苦朴素,勤俭持家的人。
我们要学习这种精神,从自身生活做起,杜绝浪费,为建设节约型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1)因谒公(2)觉饥甚而不敢去(3)旁置菜羹而已(4)公取自食之1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2分)果蔬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
14、.王安石具有什么品质?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2分)参考答案:12、⑴拜见、拜访⑵离开⑶放、摆⑷吃13.菜肴都没有准备,那人心中已经对此感到奇怪了14.节俭,不铺张浪费篇二: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萧氏子至京师,因谒公,公约之饭。
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
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
又久之,方命坐,果蔬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
《王安石待客》阅读答案10篇

《王安石待客》阅读答案10篇《王安石待客》阅读答案10篇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我们都可能会接触到阅读答案,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检查自己的得与失,并对今后的学习做出调整。
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有效帮助到我们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王安石待客》阅读答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王安石待客》阅读答案1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①萧氏子至京师②,因谒公,公约之饭。
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③。
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
又久之,方命坐,果蔬④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
酒三行⑤,初供胡饼⑥两枚,次供猪脔⑦数四,顷即供饭,旁置菜羹而已。
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⑧,惟啖⑨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旁。
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选自宋.曾敏行《独醒杂志.卷二》)【注释】①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
②京师:京城。
③盛馔(zhuàn):准备丰盛的饭菜。
④果蔬:泛指果品菜肴。
⑤酒三行:指喝了几杯酒。
⑥胡饼:烧饼。
⑦脔(luán):切成小块的肉。
⑧箸:筷子。
⑨啖:吃。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4分)(1)因谒公()(2)觉饥甚而不敢去()(3)其人已心怪之()(4)果蔬皆不具()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2分)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小题3:王安石具有什么品质?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2分)参考答案:小题1:(4分)(1)拜访(2)离开(3)对……感到奇怪或以……为怪(4)具备,准备小题1:(2分)王安石拿过来自己吃了,萧氏的儿子十分惭愧地离开了。
小题1:(2分)节俭,不铺张浪费(意思符合即可)小题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即可,有时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
要求具有落实重点词语的能力,不能遗漏,同时要与上下文连贯,有时还要补出省略的主语,同时要抓住其中的关键字。
小题1: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品质的能力。
【精品文档】王安石待客阅读答案-word范文 (6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王安石待客阅读答案篇一:王安石待客阅读答案王安石待客阅读答案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①萧氏子至京师②,因谒公,公约之饭。
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
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
又久之,方命坐,果蔬③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
酒三行④,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⑤数四,顷即供饭,傍置菜羹而已。
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⑥,惟啖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傍。
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注释】①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
②京师:京城。
③果蔬:泛指菜肴。
④酒三行:指喝了几杯酒。
⑤脔:切成块的肉。
⑥箸:筷子。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2分)(1)公约之饭(2)又久之,方命坐(3)惟啖胡饼中间少许(4)其人愧甚而退11、翻译:①觉饥甚而不敢去②其人已心怪之(2分)12、理解:上文末了说“公取自食之”,那么王安石到底吃了什么?(2分)13、王安石是一个怎样的人?读了本文,你有什么感悟?(3分)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10、(1)代词,代萧氏子(2)才(3)吃(4)回去11、①觉得很饥饿但不敢离去②那人心里对这事已感到奇怪。
12、胡饼的四傍。
即胡饼的四边,没有肉馅的部分。
13、王安石是一个艰苦朴素,勤俭持家的人。
我们要学习这种精神,从自身生活做起,杜绝浪费,为建设节约型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篇二:王安石待客阅读答案《王安石待客》阅读答案王安石待客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①萧氏子至京师②,因谒公,公约之饭。
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
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
又久之,方命坐,果蔬③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
酒三行④,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⑤数四,顷即供饭,傍置菜羹而已。
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⑥,惟啖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傍。
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注释】①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
王安石待客的阅读及答案

王安石待客的阅读及答案
【注】①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
②京师:京城。
③馔(zhuàn):准备食物。
④果蔬:泛指菜肴。
⑤酒三行:指喝了几杯酒。
⑥脔(luán):切成小块的肉。
⑦啖(dàn):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字。
(1)因遏公_____________
(2)觉饥甚而不敢去_____________
(3)旁置菜羹而已_____________
(4)公取自食之_____________
2.下列句中加粗的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方命坐(才)
B.萧氏子颇骄纵(很,非常)
C.惟啖胡饼中间少许(只)
D.其人愧甚而退(但是)
3.翻译句子。
果蔬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王安石具有什么品质?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拜见、拜访(2)离开(3)放、摆(4)吃
2.D
3.菜肴都没有准备,那人心中已经对此感到奇怪了。
4.节俭,不铺张浪费。
(意对即可)。
2018-2019-王安石待客阅读答案-精选word文档 (5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王安石待客阅读答案篇一:王安石待客阅读答案王安石待客阅读答案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①萧氏子至京师②,因谒公,公约之饭。
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
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
又久之,方命坐,果蔬③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
酒三行④,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⑤数四,顷即供饭,傍置菜羹而已。
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⑥,惟啖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傍。
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注释】①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
②京师:京城。
③果蔬:泛指菜肴。
④酒三行:指喝了几杯酒。
⑤脔:切成块的肉。
⑥箸:筷子。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2分)(1)公约之饭(2)又久之,方命坐(3)惟啖胡饼中间少许(4)其人愧甚而退11、翻译:①觉饥甚而不敢去②其人已心怪之(2分)12、理解:上文末了说“公取自食之”,那么王安石到底吃了什么?(2分)13、王安石是一个怎样的人?读了本文,你有什么感悟?(3分)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10、(1)代词,代萧氏子(2)才(3)吃(4)回去11、①觉得很饥饿但不敢离去②那人心里对这事已感到奇怪。
12、胡饼的四傍。
即胡饼的四边,没有肉馅的部分。
13、王安石是一个艰苦朴素,勤俭持家的人。
我们要学习这种精神,从自身生活做起,杜绝浪费,为建设节约型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篇二:王安石待客阅读答案王安石待客阅读答案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2分)(1)公约之饭(2)又久之,方命坐(3)惟啖胡饼中间少许(4)其人愧甚而退11、翻译:①觉饥甚而不敢去②其人已心怪之(2分)12、理解:上文末了说“公取自食之”,那么王安石到底吃了什么?(2分)13、王安石是一个怎样的人?读了本文,你有什么感悟?(3分)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10、(1)代词,代萧氏子(2)才(3)吃(4)回去11、①觉得很饥饿但不敢离去②那人心里对这事已感到奇怪。
《王安石待客》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王安石待客》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王安石待客》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导读:王安石贵为宰相,仍艰苦朴素、勤俭持家。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索整理的文言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王安石待客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①萧氏子至京师②,因谒公,公约之饭。
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
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
又久之,方命坐,果蔬③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
酒三行④,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⑤数四,顷即供饭,旁置菜羹而已。
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惟啖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傍。
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选自宋·曾敏行《独醒杂志·卷二》)【注释】①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
②京师:京城。
③果蔬:泛指菜肴。
④酒三行:指喝了几杯酒。
⑤脔(luán):切成块的肉。
【文言知识】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谥,封荆国公。
世人又称王荆公。
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学者、诗人、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北宋丞相、新党领袖。
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
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
”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
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
说“颇”。
“颇”的义项较奇特,它既可指“很”、“甚”,也可指“稍微”、“略微”。
这往往要随上下文决定它的含义。
上文“萧氏子颇骄纵”中的“颇”要作“很”解,意为萧氏的独生子很骄横放纵。
又,“其妇年五十,颇有姿色”,其中“颇”要作“略微”解,因为女子到五十已不太可能很有姿色了。
又,“公为人正直,乡里颇有望”,意为他为人正直,在乡里很有名望。
【译文】王安石做宰相的时候,儿媳妇家的.亲戚萧公子到了京城,就去拜访了王安石,王安石邀请他吃饭。
第二天,萧氏子穿盛装前往,料想王安石一定会用盛宴招待他。
过了中午,他觉得很饿,可是又不敢就这样离开。
又过了很久,王安石才下令入座。
《王安石待客》阅读答案(9篇)

《王安石待客》阅读答案《王安石待客》阅读答案(9篇)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我们经常跟阅读答案打交道,阅读答案是对有关阅读题所做的解答。
还在为找阅读答案而苦恼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王安石待客》阅读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王安石待客》阅读答案1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①萧氏子至京师,因谒公,公约之饭。
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
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
又久之,方命坐,果蔬②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
酒三行③,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④数四,顷即供饭,旁置菜羹而已。
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⑤,惟啖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旁。
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注释】①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
②果蔬:泛指菜肴。
③酒三行:指喝了几杯酒。
④脔:切成块的肉。
⑤箸:筷子。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①因谒公()②觉饥甚而不敢去()③不复下箸( ) ④公取自食之 ( )9、下列各句中“之”字用法与“公约之饭”中“之”相同的一项是 ( )。
(2分)A.是吾剑之所从坠 B.遇子方虫,则一钳博之C.久之,目似瞑 D.故时有物外之趣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2分)果蔬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11、用自己的话说说“其人愧甚而退”的原因。
(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8、(4分)①谒:拜见,请见②去:离开③复:再,又④食:吃9、( B )(2分)10、(2分)各种菜肴都没有准备,那人心中已经对此感到奇怪了。
(重点字:具、怪)11、原因:客人看到王安石竟然把自己吃剩下的胡饼吃了。
《王安石待客》阅读答案2王安石待客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①萧氏子至京师②,因谒公,公约之饭。
《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语文期末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1》一王安石待客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①萧氏子至京师②,因谒公,公约之饭。
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③。
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
又久之,方命坐,果蔬④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
酒三行⑤,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⑥数四,顷即供饭,旁置菜羹而已。
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惟啖⑦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旁。
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注释】①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
②京师:京城。
③馔(zhuàn):准备食物。
④果蔬:泛指菜肴。
⑤酒三行:指喝了几杯酒。
⑥脔(luán):切成小块的肉。
⑦啖: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又久之,方.命坐②觉饥甚而不敢去.③旁置.菜羹而已④公取自食.之2.下列句中“之”与“其人心已怪之”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家人发箧视之B.亦荆吴行胜之最也C.事列《神仙》之传D.至之市3.翻译下列句子。
(1)果蔬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
(2)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4.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说说王安石具有什么品质?二朝三暮四宋有狙公①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
损其家口②,充狙之欲。
俄而匮焉,将限其食。
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
先诳③之曰:“与若芧④,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而怒。
俄而曰:“与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
(选自《列子·黄帝篇》)【注释】①狙(jū)公:养猴子的人。
狙,猕猴。
②家口:家中的人,这里指家里人的口粮。
③诳(kuáng):欺骗。
④芧(xù):橡实。
【阅读提示】这个故事揭露了狙公愚弄猴子的骗术。
其实橡实的总数没有变,只是分配方式有所变化,猴子们却转怒为喜。
现实生活中有些追求名利的人,总是试图区分事物的不同性质、形式,却不知道事物的本质只有一种。
最后不免像猴子一样,被“朝三暮四”和“朝四暮三”所蒙蔽。
【自主训练】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安石待客(节选)》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阅读课外文言语段,完成 1——3 题。
王安石 在相位,子妇之亲萧氏子至京师,因谒公,公约之饭。
翌日,萧氏子盛服而 往,意为公必盛馔。
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
又久之,方命坐,果蔬皆不具, 其人已心怪之。
酒三行,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数四,顷即供饭,傍置菜羹而 已。
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惟啖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傍。
公取自食之,其 人愧甚而退。
【注释】 ①子妇之亲: 儿媳妇家的亲戚。
②京师: 京城。
③果蔬: 泛指菜肴。
④酒三行:指喝了几杯酒。
⑤脔:切成块的肉。
⑥箸:筷子。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字。
公约之饭 之_________ 惟啖胡饼中间少许 惟_________ 2.用“/”划出下句的朗读节奏(只划一层)。
子妇之亲萧氏子至京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本文,你有什么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代词,代萧氏子只 2.子妇之亲萧氏子/至京师。
3.示例:王安石贵为宰相,仍艰苦朴素、勤俭持家。
这在今天有极大的现 实意义,我们要学习这种精神,从自身生活做起,杜绝奢侈浪费,为建设节约型 社会做出自己的努力。
1/5
2/5
3/5
4/5
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