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诸子选读常考名句默写
《先秦诸子》理解性默写

理解性默写一、《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1.仪封人用一个形象的比喻来高度评价孔子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桀溺委婉地劝告孔子放弃所谓的努力,做一个避世之人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孔子反击桀溺,委婉地表达自己会担当社会道义的精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4.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一句,化用了《论语》中“,两句。
5.石门晨门对孔子的评价是:_____________?二、《当仁,不让于师》6.子贡把一般人的才德比作丘陵,而用形象地比喻和对比来概括孔子的才德之高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子贡认为君子说话不可以不谨慎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8.司马迁赞扬孔子“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乡往之”,颜渊也表达过类似的感受:______,______。
9.在《论语·子罕》中形容颜渊对孔子之道赞叹的语句是:,。
,10.在《论语·子罕》中颜渊陈述孔子的教学方法与内容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孔子认为自己当不起“圣与仁”的称号,只是矢志不渝地追求和教导别人追求“圣与仁”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
12.孔夫子告诉弟子,只要符合“仁”这一原则,就是对老师也不必谦让:,。
13.子游用了孔子之前教导弟子的话“_______,________。
”反驳了孔子“割鸡焉用牛刀”的玩笑话。
14.孔子高度评价颜渊,称其富有安贫乐道品质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15.孔子启示人们如何面对自己的无知的句子是:,,。
高考作文素材---先秦诸子名言警句归纳总结

高考作文素材---先秦诸子名言警句归纳总结《论语》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2.过而不改。
是谓过矣(有了过错却不知道改正,才是真正的过错)3.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人能弘扬大道,而不是大道弘扬人)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严格要求自己而少责怪别人,就能远离怨恨)5.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做事贪快则不能成功,贪图小利则成就不了大事)6.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做人没有信用,不知道这样可以吗?)7.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天气寒冷,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零的)8.逝者如斯,不舍昼夜(江水就像这样,昼夜不停)9.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学生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教他了)1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学习不思考就会糊涂,只思考不学习就会危险)《孟子》1.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
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君子心中有仁德,心中有礼义。
仁德的人懂得爱人,懂礼的人尊敬别人。
关爱别人的人别人才常常关爱他,尊敬别人的人别人才尊敬他)2.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住在天下最大的地方,站在天下最正的位置上,走天下最光明的大道)3.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富贵不能使一个人淫乱,贫贱不能使一个人改变节操,威严武力不能使一个人屈服,这就是大丈夫)《老子》1.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了解别人的人聪明,了解自己的人圣明)2.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战胜别人是因为比别人力量大,战胜自己才是强者)3.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解决问题从容易处入手,做大事从小事做起,天下难事一定从容易开始,天下大事一定从小事做起)。
先秦诸子选读默写(含答案)

《论语》选读默写1.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
2.子曰:“,是谓过矣!3.子曰:“,非道弘人。
”4.子曰:“躬自厚而,则远怨矣!”5.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
”6.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其何以行之哉?”7.子曰:“岁寒,。
”8.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9.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
”10.子曰:“富与贵,;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不以其道得之,。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
”11.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12.子曰:“不愤不启,。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1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孟子》选读默写1.乐民之乐者,。
,民亦忧其忧。
乐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2.天时不如地利,。
3.得道者多助,。
寡助之至,;,天下顺之。
4.君子以仁存心,。
仁者爱人,。
爱人者,。
,人恒敬之。
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天下可运于掌。
6.居天下之广居,,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老子》选读默写1.天下皆知美之为美,;皆知,斯不善已。
有无相生,,长短相形,,音声相和,,恒也。
2.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伐者无功,。
其在道也,曰余食赘形,。
故有道者不处。
3.知人者智,。
胜人者有力,。
知足者富。
强行者有志。
死而不亡者寿。
4.为无为,,味无味。
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为大。
天下难事,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是以圣人终不为大,。
夫轻诺必寡信,。
是以圣人犹难之,。
5.其安,其未兆,其脆,其微。
为之于,治之于。
合抱之木,。
九层之台,。
千里之行,。
民之从事,。
,则无败事。
6.人之生也柔弱,。
,其死也枯槁。
故将强者死之徒,。
是以兵强,木强。
强大处下,。
《论语》选读默写答案1.不知为不知2.过而不改3.人能弘道4.薄责于人5.见小利则大事不成6.小车无軏7.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8.不舍昼夜9.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10.是人之所欲也不去也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11.无適也12.则不复也13.思而不学则殆《孟子》选读默写答案1.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忧以天下2.地利不如人和3.失道者寡助多助之至4.以礼存心人恒爱之敬人者5.幼吾幼以及人之幼6.立天下之正位不得志独行其道贫贱不能移《老子》选读默写答案1.斯恶已善之为善难易相成高下相盈前后相随2. 自是者不彰自矜者不长物或恶之3. 自知者明自胜者强不失其所者久4. 事无事于其易于其细必作于易故能成其大5. 易持易谋易畔易散未有未乱生于毫末起于累土始于足下常于几成而败之6.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柔弱者生之徒则灭则折柔弱处上。
先秦诸子名句默写

先秦诸子选读情景式默写1.孔子说要用启发式教学,要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的句子是:,。
,。
2.君子无论是急促、仓促中,还是受磨难、挫折时,都会按照仁的要求去做:,,。
3. 孔子说做人不能不讲诚信的句子是:,。
4. 孔子在《论语·子路》中强调做事不要图快,不要只见眼前小利的两句是:,。
5. 孔子表达“严于己,宽于人”的句子是:,。
6.孔子认为要实事求是,不要不懂装懂的句子是:,,。
7.《论语·卫灵公》中阐述儒家对人与道的基本看法的两句是:,。
8.孔子在《论语·学而》中表达做事要勤勉,做人接近有道德的人的句子是:,。
9.《论语·子罕》中颜渊对孔子之道赞叹的两句:,。
10.孔子告诫读书人须有远大抱负和坚强意志,因为他社会责任重大,前路漫长的句子:,。
11.《论语·卫灵公》中表达有志于仁德之士,把仁德看得比自己的生命重要的句子:,,。
12. 曾皙描绘暮春咏归图的句子:,,,,,,。
13.孔子是如何指导弟子颜渊学习的:,。
14.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化用了《论语》中的“,”,表达以往的不能挽救,将来的还可以补回。
15.《论语》中,“”一句告诉我们,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就会失去主见。
16.孔子在《论语·里仁》中告诫人们要向有德行的人看齐,同时认真反省自身缺点的句子是:,。
17. 在《论语·卫灵公》中,孔子强调有了错误不可怕,可怕的是坚持错误不加改正的句子:,。
18. 孔子以大车小车为喻,阐明为人治国要讲诚信的句子是:,,。
19. 能表现孔子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参与社会变革的句子是:,。
20. 论语》中讲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才能考验出一个人坚强不屈的品质的句子是:,。
21.《论语》告诉我们面对别人的误会,我们应该,。
22.《论语》中曾子每天从哪些方面来反省自己,,。
23. 孔子在《论语·卫灵公》中“,”,用比喻的修辞形象的说明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先秦诸子名言名句选读整理

先秦诸子名言名句选读整理1.先秦诸子名言警句先秦诸子选读名句汇总如下1、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老子2、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老子3、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4、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老子5、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道隐无名。
——老子6、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庄子7、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合一。
——庄子8、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庄子9、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10、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孟子1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12、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孟子13、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14、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15、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1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1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18、道不同,不相为谋。
——孔子19、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孔子20、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孔子21、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子22、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23、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屈原24、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25、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庄子26、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
——韩非子27、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孙武28、严家无悍勇,慈母有败子。
——韩非子29、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墨子30、小人谋身,君子谋国,大丈夫谋天下。
——鬼谷子。
2.先秦诸子名言1、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老子2、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先秦诸子选读名句默写

先秦诸子选读名句默写1.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论语·微子》2.欲洁其身,而乱大论. 《论语·微子》3.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论语·子罕》4.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
《论语·述而》5.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论语·阳货》6.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论语·雍也》7.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论语·先进》8.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9.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10.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论语·卫灵公》11.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卫灵公》12.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论语·子路》13.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论语·为政》14.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论语·颜渊》1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
《论语·子罕》16.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1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论语·颜渊》18.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论语·颜渊》19.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雍也》20.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秦伯》21.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卫灵公》22.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
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论语·里仁》23.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2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26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论语·季氏》27.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人教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默写(无答案)

《先秦诸子散文选读》理解性默写训练1.《论语》中孔子论述学习与思考的辨证关系的句子是:。
2.《论语》中强调学习要有谦虚求实的态度的句子是:。
3.《论语》中强调复习的重要性的句子是:。
4.朋友从外地来看望你,你可以引用孔子的哪一句话来表达你的心情?。
5.《论语》中,论述好学精神和教学态度的两句是:。
6.《论语》中的“”一句,人们常用来说明时间很快就过去了,要好好珍惜它。
7.《论语》中孔子认为向别人学习,发扬长处避免短处,那就要:。
8.《论语》告诉我们面对别人的误会,我们应该:9.《论语》中曾子每天从哪些方面来反省自己?句子是:10.《论语》中孔子认为要实事求是,不要不懂装懂的句子是:。
12.《道德经》里提及的“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与《论语》中的“”有异曲同工之妙。
13. 青年担当着国家社会兴盛的重责,应当以《论语·泰伯》曾子所说的“”自勉。
14. 现实社会中,不尊师不虚心求教者常有之,对这样常妄自尊大、师心白用的人,我们可以引用《论语》中“”两句来进行驳斥和劝诫。
15. 孔子在《论语·卫灵公》中“”,“”两句来进行驳斥,用比喻的修辞形象的说明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16.在《论语·子罕》中形容颜渊对孔子之道赞叹的两句是:。
17.在《论语·子罕》中形容时间的流逝的两句是:。
18.《论语·为政》中为孔子所提倡的一种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的读书学习方法的两句是:。
19.在《论语·卫灵公》中,强调有了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坚持错误,不加改正的句子是:。
20.《论语·卫灵公》中阐述儒家对人与道的基本看法的两句是。
21.在《论语·子路》中强调做事不要图快,不要只见眼前小利的两句是:。
22.岁寒,。
《论语·子罕》23. 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与并称四大圣人。
孔子思想核心是“”,其理想人格的核心是“”。
《先秦诸子选读》名句默写答案[1]
![《先秦诸子选读》名句默写答案[1]](https://img.taocdn.com/s3/m/dd2ade8d08a1284ac9504342.png)
1、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与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2、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3、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13、子曰:“当xx,不让xx。
”14、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15、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16、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4、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5、不仕无义。
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6、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7、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
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8、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
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
9、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绥之斯来,动之斯和。
其生也荣,其死也哀。
如之何其可及也?10、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11、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
12、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
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17、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18、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9、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20、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21、子曰:“人能xx道,非道xx人。
”22、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23、无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24、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25、子曰:“岁寒,然后知xx之后彫也。
”26、子在xx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7、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128、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语文《先秦诸子选读》名句默写训练(二)姓名:班级:
2.,五谷不分,孰为夫子?(《论语·微子》)
3.仰之弥高,,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论语·子罕》)4.子曰:“当仁,。
”(《论语·卫灵公》)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是知也。
6.子贡曰:“君子之过也,:过也,人皆见之;
,。
”(《论语·子张》)
7.子曰:“工欲善其事,。
”(《论语·卫灵公》)
8.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
,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10.岁寒,。
(《论语·子罕》)
11.子在川上曰:“,不舍昼夜。
”(《论语·子罕》)12.人谁无过,,善莫大焉。
(《左传·宣公二年》)
15.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
”(《论语·颜渊》)16.夫仁者,,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雍也》)17.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不亦远乎?”(《论语·泰伯》)
18.,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
19.,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20.不愤不启,,,则不复也。
21.古之学者为己,。
(《论语·宪问》)
22.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言,。
”(《论语·颜渊》)
23.子曰:“,则远怨矣”(《论语·卫灵公》)
24.子曰:“人无远虑,。
”(《论语·卫灵公》)
1.,社稷次之,。
(《孟子·尽心上》)
3.乐民之乐者,。
忧民之忧者,。
乐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梁惠王下》)4.,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孙丑下》)
5.知之为知之,,是知也。
(《论语·为政》)
6.仁者爱人,。
爱人者,。
,。
(《孟子·离娄下》)
7.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天下可运于掌。
8.,失道寡助。
寡助之至,;多助之至,。
(《孟子·公孙丑下》)
9.富贵不能淫,,,此之谓丈夫。
10.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劳其筋骨,,空乏其身,,所以动心忍性,。
(《论语·子罕》)
11.入则无法家拂士,,国恒亡。
(《孟子·告子下》)
12.,难易相成,,长短相形,
,音声相和,,恒也。
(《老子》第二章)13.知人者智,。
胜人者有力,。
14.天下难事必作于易,,是以圣人终不为大,。
(《老子》第六十三章)
15.合抱之木,。
九层之台,。
千里之行,。
(《老子》第六十四章)
16.强大处下,。
(《老子》第七十六章)
17.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庄子·逍遥游》)
19.不登高山,;不临深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