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地质复习资料
公路工程地质复习资料

土木工程地质 工程地质条件:工程活动的地质环境,亦称为工程地质条件,一般认为,它包括:建设场地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底层岩性、不良地质现象以及地下水等。
地球内部圈层分为地核、地幔和地壳。
地质作用按其动力能的主要来源和发生作用的主要部位不同,可分为内力地质作用和外力地质作用两大类。
内力地质作用包括:地壳运动作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和地震作用 威力地质作用包括:风化、剥蚀、搬运、沉积和成岩。
矿物: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自然元素和化合物。
摩化硬度顺序:1º滑石2º石膏3º方解石4º萤石5º磷灰石 6º正长石7º石英8º黄玉9º刚玉10º金刚石 岩浆岩的构造:(块状构造)流纹状构造气孔状构造杏仁状构造 岩浆岩根据二氧化硅质量分数分为:酸性岩中性岩基性岩超基性岩 沉积岩的构造:碎屑结构泥质结构结晶结构生物结构 层理构造:沉积岩最主要的构造是层理构造 沉积岩分为三类:碎屑岩类黏土岩类化学及生物化学岩类 变质矿物:石榴子石红柱石蓝晶石 常见的岩石:①岩浆岩:花岗岩玄武岩②沉积岩:砂岩泥岩页岩石灰岩③变质岩:板岩片岩大理岩 岩石的工程性质主要:物理性质水理性质力学性质 岩石的物理性质:①岩石的质量密度②岩石的相对密度③岩石的孔隙率④岩石的吸水性 岩石的水理性质:①岩石的软化性②岩石的透水性③岩石的溶解性④岩石的抗冻性 18.岩石的力学性质:岩石的强度指标岩石的变形指标 19.岩石工程性质的影响因素:岩石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水和风化作用。
20.软土:一般指天然空隙比大于或等于1.0且天然含水率大于液限、抗剪强度低、压缩性高、渗透性低、灵敏度高的一种以灰色为主的细粒土。
21.黄土的湿陷性:天然黄土受水浸湿后,在自重压力或附加压力与自重压力共同作用下产急剧而显著下沉的现象。
22.冻土:一种由固体土颗粒、冰、液态水和气体四种基本成分所组成的非均质、各向异性的多相复合体。
公路工程地质复习思考题2012

公路工程地质复习思考题2012公路工程地质复习思考题名词解析一、概论工程地质学:研究在工程设计,施工和运行过程中,合理的利用自然地质资源,正确的改造不良地质条件和最大限度地避免地质灾害等问题的科学。
(研究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一门地质科学)工程地质条件:与工程建筑有关的地质要素的综合(或者说各种对工程建筑有影响的地质因素的总称;(建筑场地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岩土体工程特性,水文地质和地表地质作用现象)工程地质问题:具体包括岩土工程地质性质,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物理地质现象及天然建筑材料等七个方面二、矿物和岩石岩层:两个平行的或近于平行的层面所限制的,有同一岩性组成的地质体称为岩层。
矿物:地壳中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自然元素和化合物,矿物是组成岩石的具有稳定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的基本单元。
层理:沉积岩在形成过程中由于沉积环境的改变,使先后沉积的物质在颗粒大小,形状,颜色和成分上发生变化,从而显示出来的成层现象。
三、地质构造岩层产状:岩层在空间的位置,通常用岩层层面的走向,倾向和倾角三个产状要素来表示。
节理:岩石沿破裂面没有明显位移的称为裂隙,裂隙也成为节理地层:褶皱:组成地壳的岩层,受构造力的强烈作用,使岩层形成一系列波状弯曲而未丧失其连续性的构造,称为褶皱构造断层:岩石受力作用断裂后,两侧岩块沿断裂面发生了显著位移的断裂构造四、地貌与第四纪地形:地貌:由于内外力地质作用的长期进行,在地壳表面形成的各种不同成因,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起伏形态;地貌学是专门研究地壳表面各种起伏状态的形成,发展和空间分布规律的科学。
河流阶地:河谷内河流侵蚀或沉积作用形成的阶梯状地形称阶地或台地。
垭口:山脊标高较低的鞍部,即相连的两山顶之间的较低的部分。
五、地下水含水层:岩土按相对的透水能力分为透水的,半透水的和不透水的三类。
透水的岩土层称透水层;不透水的岩土层称透水层;当透水层被水充满时称含水层上层滞水:在包气带内局部隔水层上积聚的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称为上层滞水隔水层:六、岩石和岩体的工程地质性质岩体:岩体是在漫长的地质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一定的结构和构造,并与工程建筑有关的天然地质体。
公路工程地质复习资料

第七章常见的不良地质现象崩塌定义:在陡峻的斜坡上,巨大岩块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而猛烈的向下倾倒、翻滚、崩落的现象,称为崩塌。
发生位置:山区陡峭的山坡、及高陡的路堑边坡。
种类:山崩:规模巨大的称为山崩;碎落:斜坡表面由于岩石的风化强烈,产生岩屑顺坡滚落的现象;落石:悬崖陡坡上个别较大岩块的崩落。
形成崩塌的条件1.地形条件:斜坡高、陡是必要条件。
一般高度大于30m,坡度大于45度,多数55-75度之间。
2.岩性条件:坚硬的岩石,具有较大的抗剪强度和抗风化能力,形成高峻的斜坡,在外来因素下,一旦稳定性遭到坡坏,产生崩塌现象。
软硬互层(相间)构成的陡峻斜坡。
3.构造条件:岩性不同的岩层以各种不同的构造和产状组合而成,常为各种构造面所切割。
从而消弱岩体内部的联结。
其他自然因素:强烈风化;冻融循环;植物根系的楔入;人为不合理的工程活动崩塌的防治原则选线时,对于发生大、中型崩塌的地段,优先采用绕避方案;当绕避有困难时,应离开崩塌一段位置,尽量减少防治工程、或采用其他方案(明洞、隧道)通过。
设计与施工中,避免使用不合理的高、陡边坡,避免大切大挖,维持山体平衡崩塌的防治措施:1.清除坡面危石;2.坡面加固:坡面喷浆、抹面、砌石铺盖;灌浆、勾缝、镶嵌、锚拴;3 .危岩支顶:混凝土作支垛、护壁、支柱、支墩等;4.拦截防御:落石平台、落石网、拦石堤;5.调整水流:修筑截水沟、堵塞裂隙、排水沟渠;防护设施:明洞、棚洞、悬臂式棚洞滑坡滑坡的定义:斜坡大量土体和岩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或带)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称为滑坡。
⏹滑坡的形成条件:斜坡岩体平衡条件遭到破坏的结果。
即:下滑力(力矩)大于抗滑力(力矩)。
影响滑坡的因素1.岩性滑坡主要发生在易于亲水软化的土层中和一些软质岩层中,当坚硬的岩石或岩体中存在有利于滑动的软弱面时,在适当的条件下也可能形成滑坡。
⏹构造埋藏于土体或岩体中倾向与斜坡一致的岩层、夹层、基岩顶面、古剥蚀面、不整合面层间错动、断层面、裂隙面、片理面等,一般都是抗剪强度较低的软弱面,当斜坡受力情况突然变化时,都有可能称为滑坡的滑动面。
公路工程地质试题2

一.单项选择题 (每题1.5分,共60分,请将正确答案写在答题纸上)1. 下列矿物中遇冷稀盐酸剧烈起泡的是( )A. 石英B. 方解石C. 黑云母D. 正长石2. 关于矿物的解理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矿物解理的完全程度和断口是互相消长的B. 矿物解理完全时则不显断口C. 矿物解理不完全或无解理时,则断口显著D. 矿物解理完全时则断口显著3. 下列结构中,( )不是沉积岩的结构。
A. 斑状结构B. 碎屑结构C. 生物结构D. 化学结构4. 下列结构中,( )是岩浆岩的结构。
A. 全晶质结构B. 变晶结构C. 碎屑结构D. 化学结构5. 按岩石的结构、构造及其成因产状等将岩浆岩( )三大类。
1.酸性岩2.中性岩3.深成岩4.浅成岩5.喷出岩A.1、2、4B.2、3、4C.3、4、5D.1、3、46. 下列岩石中遇冷稀盐酸剧烈起泡的是( )A .石灰岩 B. 花岗岩 C. 片麻岩 D. 砾岩7. 下列岩石中( )是由岩浆喷出地表冷凝后而形成的岩石。
A.玄武岩B.石灰岩C.千枚岩D.石英岩8. 两侧岩层向外相背倾斜,中心部分岩层时代较老,两侧岩层依次变新,并且两边对称出现的是( )。
A.向斜B.节理C.背斜D.断层9. 节理按成因分为( ) 1.构造节理 2.原生节理 3.风化节理 4.剪节理 5.张节理A.1、4和5B.1、2和3 C .2、3和4 D.2、4和510. 属于岩浆岩与沉积岩层间的接触关系的是( )A.整合接触B.侵入接触C.假整合接触D.不整合接触11. 若地质平面图上沉积岩被岩浆岩穿插,界线被岩浆岩界线截断,则岩浆岩与沉积岩之间为( )。
A.沉积接触B.整合接触C.侵入接触D.不整合接触12. 河漫滩是洪水期( )A.能被淹没的浅滩B.不能被淹没的浅滩C.1/3的地方能被淹没的浅滩D.1/4的地方能被淹没的浅滩13. 在第四纪历史上发生的两大变化是( )A.人类出现、火山活动B.构造作用、冰川作用C.人类出现、冰川作用D.人类出现、构造作用14. 下面各种结构面中( )属于构造结构面A.断层面B.层理面C.片理面D.流层15. 完全张开的结构面中的常见的充填物质成份中的( )抗剪强度比较高。
公路工程地质复习要点

公路工程地质复习要点在地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促使地壳的组成物质,构造和地表形态,不断变化的作用统称为地质作用工程地质条件及因素:工程地质条件是指工程建筑物所在地区地质环境各项因素的综合。
因素包括: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地表地质作用、地形地貌。
第1章地壳及其物质组成2-1地壳的构造地壳(上Si Al,下Si Mg)、地幔(上Si O,下金属氧化物硫化物)、地核(Fe Ni)。
2-2地质作用内力地质作用:构造运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地震。
外力地质作用:风化、剥蚀、搬运、沉积、固结成盐。
2-3矿物的物理性质<一>光学性质:矿物对光的反射、折射、透射所反映出来的性质。
(1)颜色——矿物最直观的一种性质;(2)条痕——矿物粉末的颜色;(3)光泽——矿物表面对可见光的反射能力;(4)透明度<二>力学性质:矿物在外力作用下表现出来的性质。
(1)硬度——矿物抵抗外力机械作用的强度,摩氏硬度;(2)解理——矿物在外力作用时能沿一定方向破裂成平面的性质;(3)断口——受外力打击后无规则地沿解理面以外方向破裂的面。
2-4岩石岩石按其形成方式有: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一>岩浆岩1、按形成环境分:a、深成岩——结晶良好;b、浅成岩——矿物结晶颗不均,粒小;c、喷出岩(火山岩)——以非晶形式出现,玻璃质。
2、按SiO2含量(%)分:超基性岩<45、基性岩45-52、中性岩53-65、酸性岩66-75、超酸性岩>75。
3、按据结晶程度分:全晶结构---组成岩石的矿物全部是结晶体、半晶结构、非晶结构(玻璃质)。
4、按颗粒大小分:粗粒结构>5、中粒结构2-5、细粒结构0.2-2、微粒结构<0.2。
5、按相对大小分:等粒结构,不等粒结构,班状、似斑状结构。
6、岩浆岩构造:块状构造、气孔与杏仁构造、流纹构造。
<二>沉积岩1形成的四个阶段:风化作用阶段:物理、化学、生物;搬运作用阶段:磨圆、分选;沉积作用阶段:机械沉积、化学沉积;固结成岩阶段:压固、胶结作用、重结晶。
公路工程地质复习题(1)

公路工程地质复习题1、什么是矿物,其物理性质与含义如何?什么是岩石,三大岩类的含义是什么?答:矿物是地质作用形成的,具有一定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单一元素或化合物。
物理性质极包括①形状--矿物绝大多数为固态,少数液态、气态②颜色--矿物在自然光下呈现的颜色③光泽--矿物表面反射可见光能力的强弱④硬度--矿物抵抗外力刻划、研磨的能力称为相对硬度⑤矿物晶体在外力打击下破裂成光滑平面的性质称为解理;不规则破裂面称为断口⑥其他特性:滑石的滑感;方解石遇冷稀盐酸起泡;磁铁矿磁性;绿泥石挠性;云母片弹性。
岩石是矿物的天然集合体:①岩浆岩:由岩浆冷凝而成的岩石。
②沉积岩:由成层的松散堆积物固结而成。
③变质岩:原岩(岩浆岩或沉积岩)经变质作用而形成的岩石。
2、地质时代与地层年代如何划分?(两宙,各宙分五代,各代分若干纪,一纪含三世)答:地质年代划分:宙、代、纪、世——国际通用;期、时——区域性地层年代单位:宇、界、系、统——国际通用;阶、带——区域性4、岩浆岩是怎样形成的?它有哪些主要的矿物、结构、构造类型?①形成==液态的岩浆沿着构造薄弱带上升,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侵入作用形成侵入岩(深成岩、浅成岩),喷出作用形成喷出岩②组成矿物==石英、正长石、斜长石、白云母、黑云母、角闪石、辉石、橄榄石等③结构类型(组成岩石的矿物的结晶程度、晶粒大小、形状及相互结合情况)==按矿物的结晶程度分(全晶质结构、半晶质结构、非晶质结构);按晶粒大小分(显晶质结构、隐晶质结构、玻璃质结构:全部非晶质);按晶粒的相对大小分(等粒结构--粗粒中粒细粒、不等粒结构--斑状结构似斑状结构)④构造类型(矿物的排列和充填方式所反映出的外貌特征)==(块状构造、流纹状构造、气孔状构造、杏仁状构造)5、沉积岩是怎样形成的?它的组成物质和结构、构造特征有哪些?①形成==风化剥蚀产物(碎屑、次生矿物、溶解物质)经风、流水等外力搬运,在低洼处沉积→松散沉积物经成岩作用(压密、胶结、重结晶)→沉积岩②组成物质==碎屑物质、粘土矿物、化学沉积矿物、有机质与生物残骸以及胶结物质③结构类型(沉积岩各组成部分的颗粒大小、形状和胶结特征)==a、碎屑结构--原岩的风化碎屑胶结而成b、泥质结构--由含铝硅酸盐类矿物化学风化成的粘土矿物组成,质地均一,致密而性软c、结晶结构(化学结构)--由原岩溶解物质带到湖、海沉淀的化学沉积物结晶颗粒组成d、生物结构--由生物作用或生物残骸而成的物质(贝壳、石油、泥炭)组成的岩石结构④构造特征(岩石各组成部分的空间分布及排列关系)==具有层理(先后沉积的物质因颗粒大小、形状、颜色或成分发生变化而显示出的成层现象)、层面构造(波痕、雨痕、泥裂)及含有化石是沉积岩区别于岩浆岩的重要标志。
道路工程地质问题知识点总结

第六节道路工程地质问题常见不良地质现象(一)崩塌崩塌:地形条件、岩性条件、构造条件是形成崩塌的3个基本条件。
地形条件:斜坡高、陡是形成崩塌的必要条件。
一般多产生在高度大于30m,坡度大于45°的陡峻斜坡上(2019年真题)。
一般在上缓下陡的凸坡和凹凸不平的陡坡上易于发生崩塌。
岩性条件:坚硬的岩石能形成陡峻的斜坡,易发生崩塌。
软硬互层构成的斜坡,易发生崩塌。
老黄土强度高且具有垂直节理,能形成高陡斜坡,也可产生崩塌。
构造条件:各种构造面对坡体的切割、分离,为产生崩塌创造了条件。
(二)滑坡滑坡形成的基本条件:①坡体要具备临空面、切割面,特别是要形成一个贯通的滑动面;②总下滑力矩大于总抗滑力矩均质无黏性土滑坡的滑动面为平面,均质黏性土滑坡的滑动面为圆弧面。
(2019年真题)影响滑坡形成的因素:岩性、构造、水(三)泥石流泥石流形成的条件:地质条件:岩性软弱,风化强烈地形条件:山高谷深,地形陡峻,沟床纵坡大水文气象条件:水既是泥石流的组成部分之一,也是泥石流活动的基本动力和触发条件。
人类活动:滥伐山林、矿山剥土、工程弃渣处理不当综上所述,泥石流形成有三个基本条件:①流域中有丰富的固体物质补给泥石流;②有陡峭的地形和较大的沟床纵坡;③流域的中上游有强大的暴雨或冰雪强烈消融等形成充沛水源。
(2021年真题)(四)岩溶岩溶发育条件归结为:①可溶岩层的存在(发生溶蚀作用的必要条件)②可溶岩必须是透水的(使水进入岩层内部进行溶蚀)③具有侵蚀能力的水是流动的(水的流动是保持溶蚀作用持续进行的必要条件)路基工程地质问题(一)软土路基沉陷软土:软土是一类土的总称,并非某一种特定的土,一般分为软粘性土、淤泥、淤泥质土、泥炭、泥炭质土软土的工程性质:①孔隙比一般>1.0,高的可达5.8(滇池淤泥),含水量大于液限,达50%~70%,最大可达300%②软土的透水性和压缩性:透水性差,压缩性高③软土的强度:软土强度很低④软土的触变性:软土受到振动,海绵状结构破坏,土体强度降低,甚至呈现流动状态,成为触变,也称振动液化。
公路工程地质

第一章思考题1、什么是矿物,矿物的物理性质包括哪几方面内容?答: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自然元素和化合物,称为矿物。
(一) 颜色:矿物的颜色,是矿物对可见光波的吸收作用产生的。
按成色原因,有自色、他色和假色之分。
(二) 光泽:矿物表面呈现的光亮程度,称为光泽。
矿物的光泽是矿物表面的反射率的表现,按其强弱程度分金属光泽、半金属光泽和非金属光泽。
(三) 硬度:矿物抵抗外力刻划、研磨的能力,称为硬度。
(四) 解理与断口:矿物受打击后,能沿一定方向裂开成光滑平面的性质,称为解理。
不具方向性的不规则破裂面,称为断口。
2、摩氏硬度等级包括哪几级?小刀、指甲、玻璃的硬度是多少?答:1、滑石2、石膏3、方解石4、萤石5、磷灰石6、正长石7、石英8、黄玉9、刚玉10、金刚石。
指甲(2~2.5)、铁刀(3~3.5)、玻璃(5.5~6)、钢刀(6~6.5)。
3、工程地质条件及工程地质问题的定义。
答:工程地质条件:工程活动所处的地质环境,它包括:岩石、土的工程性质、地质构造、地形地貌、水文地质、自然地质现象等。
工程地质问题:指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影响。
4、地质作用的定义及分类。
答:地质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促使地壳组成物质、构造和地表形态不断变化的作用。
分为内动力地质作用和外动力地质作用。
5、野外如何鉴定三大岩类?答:岩浆岩:由岩浆侵入地下或喷出地表后冷却凝结而成的岩石。
沉积岩:出露在地表的各种岩石经风化、剥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作用形成的岩石。
变质岩:地壳内部原有的岩石,由于受到高温、高压及化学成分加入的影响,改变原来的矿物成分和结构、构造,形成新的岩石。
可以从岩石的矿物组成、颜色、结构和构造方面进行鉴别。
岩浆岩多含浅色和深色矿物。
沉积岩由沉积物颗粒和胶结物组成。
变质岩所特有的矿物,如石墨、滑石、蛇纹石、石榴子石、绿泥石、绢云母、硅灰石、晶石、红柱石等。
6、岩石的工程地质性质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各用哪些指标表示?答:岩石的工程地质性质包括物理性质、水理性质和力学性质三个主要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岩石1.在地质作用下产生的,由一种或多种矿物以一定的规律组成的自然集合体,称为岩石。
2.自然界种各种各样的岩石,按成因,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第一节造岩矿物1.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自然元素和化合物,称为矿物。
2.在岩石中常见矿物,称为造岩矿物。
(造岩矿物绝大部分是结晶体。
)3.肉眼鉴别常见的造岩矿物有以下几方面:颜色(自色、他色、假色)光泽(玻璃光泽、珍珠光泽、丝绢光泽、油脂光泽、蜡状光泽、土状光泽)硬度(摩氏硬度是放映矿物相对硬度的顺序)解理矿物受打击后,能沿一定方向裂开成光滑平成的性质,称为解理。
裂开的光滑平面称为解理面。
根据解理的完全程度可分为:(极完全解理、完全解理、中等解理、不完全解理)。
断口不具方向性的不规则破裂面,称为断口。
第二节岩浆岩1.岩浆岩是有岩浆凝固形成的岩石。
(深成岩、浅成岩、喷出岩)2.根据组成岩浆岩的矿物颜色可分为:浅色矿物、深色矿物。
3.岩浆岩的结构:岩浆岩的结构,是指组成岩石的矿物的结晶程度、晶粒大小、晶体形状及其相互结合的情况。
4.按岩石中矿物的结晶程度分为:全晶质结构、半晶质结构、非晶质结构(或玻璃质结构)。
5.按衍射种矿物的晶粒大小:显晶质结构、隐晶质结构、玻璃质结构。
6.按岩石中矿物晶粒的相对大小:等粒结构(粗粒结构、中粒结构、细粒结构)、不等粒结构(斑状结构、似斑状结构)7.岩浆岩的构造,是指矿物在岩石中排列和填充方式所放映出来的外貌特征。
常见的岩浆岩构造:块状构造、流纹状构造、气孔状构造、杏仁状构造。
第三节沉积岩1.沉积岩的物质组成:碎屑物质、粘土矿物、化学沉积矿物、有机质及生物残骸。
2.在沉积岩的组成物质中还有胶结物。
常见的包括:硅质、铁质、钙质、泥质。
3.沉积岩的结构:碎屑结构(砾状结构、砂质结构)、泥质结构、结晶结构、生物结构。
4.沉积岩的构造:成理构造(沉积岩在形成过程中由于沉积环境的改变,使先后沉积的物质在颗粒大小、形状、颜色和成分上发生变化,从而显示出来的成层现象,称为层理构造,层与层之间的界面,称为层面。
)、层面构造、化石。
5.页岩、砂岩、石灰岩占沉积岩95%。
第四节变质岩1.地壳内部原有的岩石,由于受到高温、高压及化学成分加入的影响,改变原来的矿物成分和结构、构造,形成新的岩石,称为变质岩。
这种岩石改变的作用称为变质作用。
2.变质岩的结构:变余结构、变晶结构、碎裂结构。
3.沉积岩的构造:板状构造、千枚状构造、片状构造、片麻状构造。
第二章地质构造1.主要由地球内动力地质作用引起的地壳变化,使岩层或岩体发生变形和变为的运动称为地壳运动。
按运动方向(水平运动、垂直运动)第一节地质年代1.岩石地层单位的地质年代有两种:一种绝对地质年代,一种相对地质年代。
在地质工作中一般应用相对地质年代为主。
2.沉积岩岩层的相对地质年代是按:层序、岩性、接触关系和古生物化石确定。
3.地壳上升可以形成侵蚀面,然后下降又被新的沉积物质所覆盖,这种埋藏的侵蚀面称为不整合面。
上下岩层之间具有埋藏侵蚀面这种接触关系称为不整合接触。
4.角度不整合:埋藏侵蚀面将年轻的、变形较轻的沉积岩同倾斜或褶皱的沉积岩分开,不整合面上、下两层之间有一角度差异。
5.平行不整合:基本上互相平行的岩层之间有起伏不平的埋藏侵蚀面。
(23,2-3)6.岩浆岩相对地质年代的确定:接触关系(侵入接触、沉积接触)、穿插构造。
(24,2-4、2-5。
)7.25页2-2 地质年代表第二节地质构造1.岩层的产状三要素:走向、倾向、倾角。
(27,2—6)2.水平构造、倾斜构造、褶皱构造(组成地壳的岩层,受构造应力的强烈作用,使岩层形成一系列波状弯曲而未丧失其连续性的构造称为褶皱构造。
)3.褶皱构造的基本形态:背斜(中间岩层老两边岩层新。
)、向斜(中间岩层新两边岩层老)。
4.褶皱的形态分类:按横剖面形态分类(直立、倾斜、倒装、平卧褶皱。
)按纵剖面形态分类(水平、倾伏褶皱)。
褶皱构造的野外观察方法(穿越法、追索法)。
5.断层由:断层面和破碎带、断层线、段盘、断距几个部分组成6.断层的基本类型:正断层(上盘下降,下盘上升)、逆断层(上盘上升、下盘下降)、平推断层(平推断层倾角很大,断层面近于直立,断层线比较平直)。
第三节阅读地质图1.不同情况下的构造形态在地质平面图上的主要表现形式:水平构造、单斜构造、直立岩层、褶皱、断层、不整合。
2.在断层线上任意指定一点,则出现较老岩层一侧为上升盘,出现较新岩层一测微下降盘。
但是,断层面倾向与岩层倾向一致而断层倾角小于岩层倾角时,出现较老一侧为下贱盘,较新岩层一侧为上升盘。
横向断层或斜向断层沿岩层倾斜方向前进者为上升盘。
断层两盘核部只有位置的错移而无宽窄的变化,则为平移断层。
(背斜变宽为上升盘;向斜变窄为上升盘)38页2—24 39页2—25 ,40页地质图。
第四节活断层1.活断层或称活动断裂指现今仍在活动或者近期有过活动,不久的将来还可能活动的断层。
2.活断层的特征:活断层的活动方式(蠕滑,粘滑)、活断层的规律及活动速率、活断层重复活动周期、活断层的继承性。
3.活动断层对工程的危害主要是错动变形和引起地震两方面。
第五节地震1.地下深处的岩层,由于某种原因突然破裂、塌陷以及火山爆发等产生振动,并以弹性波的形式传递到地表,这种现象称为地震。
2.震源与地面的垂直距离,称为震源深度。
(70KM以内为浅源地震,70—300KM为中源地震,300KM以上为深源地震。
3.地震的成因类型: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激发地震(人工地震)。
4.地震分布:世界范围主要地震带是环太平岩地震带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5.地震波:体波、纵波、横波。
6.地震震级是表示地震本身大小的尺度,是由地震所释放出来的能量大小决定的。
7.地震烈度:是指某一地区的地面和各种建筑物遭受地震影响的强烈程度。
(基本烈度、场地烈度、设计烈度。
8.一次地震致有一个震级,同一次地震有多种烈度。
第三章风化与地表流水的地质作用第一节风化作用1.地壳表层的岩石,在太阳辐射、大气、水和生物等风化营利的作用下,发生物理和化学的变化,使岩石崩解破碎以致逐渐分解的作用,称为风化作用。
2.风化作用的类型:物理风化(温度、冰冻风化、岩石释重、可溶盐的结晶与潮解)、化学风化(溶解作用、水化作用、水解作用、碳酸化作用、氧化作用)、生物风化(生物机械风化、生物化学风化)。
3.风化作用主要特征:碎屑物的成分与下覆基岩成份一致多分布在山岭上或斜坡上。
4.地表岩石经过长期风化作用以后,改变了矿物成份、结构和构造,形成和原来岩石性质不同的风化产物,其中除一部分易溶物质被水溶解流失外,大部分物质残留在原地,这种物质称为残积物,这种风化层称为残积层。
5.岩石风化工程治理:挖出法、抹直法(覆盖)、胶结灌浆法。
第二节暂时性流水的地质作用1.地表流水分为暂时流水和经常流水两类。
不论长期或暂时流水,在流动过程中都要与地表的土石发生相互作用,产生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
第三节河流地质作用1。
河流普遍分布于不同的自然地理带,是改造地表的主要地质营力之一。
2。
河流的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可以认为是河水与河床动平衡发展的结果。
3。
河流的侵蚀作用:下蚀作用(河水在流动过程中使河床逐渐下切加深的作用)、侧蚀作用(河流以携带的泥、砂、砾石为工具,并以自身的动能和溶解力对河床两岸的岩石进行侵蚀使河谷加宽的作用)。
4。
河流在流动过程中夹带沿途冲刷侵蚀下来的物质离开原地的移动作用,称为搬运作用。
5。
河流冲积层的形成过程具有以下特征:(1)冲积层分布在河床、冲积扇、冲积平原或三角洲中,成分非常复杂。
(2)山区河流沉积物较薄,颗粒较粗,承载力较高且易清除,地基条件较好。
(3)由于冲积平原分布广,表面坡度比较平缓,多数大、中城市都坐落在冲基层上,道路也多选择在冲积层上通过。
(4)三角洲沉积物含水量高,常呈饱和状态,承载力较低。
(5)冲积层种的砂、卵石、砾石常被用作建筑材料6。
河谷内河流侵蚀或沉积作用形成的阶梯状地形称阶地或台地。
7。
河流阶地组成物质的不同,可以把阶地分为:侵蚀阶地(基岩阶地)、基座阶地、冲积阶地。
(72页3-14)第四章地貌与第四纪松散沉积物第一节地貌1。
由于内、外力地质作用的长期进行,在地壳表面形成的各种不同成因、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起伏形态,称为地貌。
2。
地貌等级:巨型地貌、大型地貌、中型地貌、小型地貌。
☆3。
地貌的形态分类:75页表4-1 ☆4。
地貌的成因分类:内力地貌(构造、火山地貌)、外力地貌(水成、冰川、风成、岩溶、重力地貌)5。
地貌类型:山岭地貌(山顶、山坡、山脚形态要素)、山坡、平原地貌(构造平原、剥蚀平原、堆积平原)。
6。
垭口三种基本类型:构造型垭口、剥蚀型垭口、剥蚀—堆积型垭口。
(☆越岭公路路线若能选择合适的垭口,可以降低公路高程和减少展线工程量。
)第五章地下水的地质作用1。
地下水的富集必须具备:有较多的储水空间、有充足补给水源、良好的汇水条件。
第二节地下水的类型1。
103页表5-8 ,104页图5-1 ,105页图5-3。
2。
地下水类型:上层滞水:在包气带内局部隔水层上积聚的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
潜水:地表下面第一个连续隔水层之上具有自由表面的含水层中的水。
(潜水排泄方式:水平、垂直排泄。
)承压水:充满于两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地下水。
(承压性事承压水重要特征之一)裂隙水、岩溶水、泉水。
3。
地下水补给:大气降水补给、地表水补给、含水层之间的补给、人工补给。
第六章岩体结构和稳定性分析第一节岩体的机构特性1。
所谓岩体结构,就是指岩体种结构面和结构体两个要素的组成特征,它既表达岩体种结构面的发育程度及组合,又反映了结构体的大小、几何形式及排列。
(结构类型:整体块状结构、层状结构、碎裂结构、散体结构)2。
存在于岩体种的各种地质界面,如岩层层面、裂隙面、断层面、不整合面等统称结构面。
(113页表6-2)3。
岩体稳定性破坏必备三个条件:切割面、滑动面、临空面。
第七章常见的不良地质现象第二节滑坡1。
斜坡大量土体和岩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称为滑坡。
2。
滑坡的形态:滑坡体、滑坡面、滑动带和滑坡床、滑坡壁、滑坡周界、滑坡台阶、滑坡舌、滑坡裂隙。
3。
滑坡的发生,是斜坡岩(土)体平衡条件遭到破坏的结果。
(139页7-4,7-5)4。
砂岩滑坡为斜直线,粘土滑坡为圆弧线。
5。
影响滑坡的因素:岩性、构造、水。
6。
滑坡分类:按滑坡体的主要物质组成分:堆积层滑坡、黄土滑坡、粘土滑坡、岩层滑坡。
141按滑坡力学性质:牵引式滑坡、推动式滑坡。
7。
滑坡的野外识别:地形地物标志、地层构造标志。
1428。
滑坡稳定程度的野外判断:地貌形态比较、地质条件对比、影响因素变化分析。
9。
滑坡的防治原则:以防为主、政治为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