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布局要协调推进“四个全面”

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布局要协调推进“四个全面”作者:李会霞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9期李会霞(河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开封 475001)摘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伟大思想的引领。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领导的党中央在历史的基础上,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而努力,并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思想、新论断,推动并形成了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为内容的“四个全面”重大战略思想布局。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历史的基础上实现的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的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新认识,完善和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因此,准确把握“四个全面”的科学内涵、内在逻辑关系,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对于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深远意义。
关键词:“四个全面”;伟大复兴;协调推进中图分类号:D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9-0113-032014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到福建考察调研时提出:“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
”2014年12月中旬,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强调,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这是第一次并提“四个全面”,由此,“三个全面”上升到“四个全面”。
2015年初,在中央党校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上,习近平总书记系统全面地梳理了“四个全面”的战略新布局。
强调协调推进“四个全面”,这是我们党的历史上第一次,也标志着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方针更加完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景更加光明。
一、“四个全面”的科学内涵(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于小康社会提出,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邓小平同志就有了“建设小康之家”的构想。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方法论阐释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方法论阐释作者:管志利来源:《党政论坛》 2016年第17期习近平于2 0 1 4 年底在江苏调研时首次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论述,从而形成了系统而深刻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这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理论精髓和实践指南,体现了战略思维、系统思维、辩证思维、底线思维和创新思维的方法论要求。
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蕴含的“战略思维”把“四个全面”置于“新三步走战略”框架下,可以更准确地把握其定位和实质(“新三步走”是指:第一步,建党100周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二步,建国100周年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三步,在前两步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此种认识既考虑到全局性与长远性,又考虑到宏观性和系统性。
首先,“四个全面”是以“新三步战略”的第一个阶段性目标为目标的。
“四个全面”把“小康、改革、法治、党建”四个方面整合成一个整体系统,既总览全局与各方,又明确重点与方向。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即“新三步走”的第一步战略目标)是引领,“全面深化改革”是动力,“全面依法治国”是保障,“全面从严治党”是基础。
其次,“四个全面”是为实现“新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第三步”目标而提出的总体方略,体现出一种全局性、逻辑性、整体性和系统性的战略思维。
它既具有“目标、动力、保障、主体”四个核心要素,又体现出战略目标与战略举措并重、长远目标和阶段目标并举,形成了一个严密的战略有机整体。
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蕴含的“系统思维”“四个全面”体现出一种更加注重发展和治理协同性的系统思维,整个战略布局被视为一个复杂巨系统,每个“全面”即为其中的一个子系统,四个全面即为目标子系统、动力子系统、保障子系统和领导子系统的有机统一。
第一,作为一个整体运行系统,“四个全面”有其特定的结构与功能。
首先,“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因其强调实践过程中系统的协同性,并突出基于各个“全面发展”基础上的“系统发展”的理念,而使其自身所具有的系统结构,不同于以往的单一的发展战略系统结构,更注重强调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和党建等要素的相互作用、共同发展。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内在关系的法治逻辑

20169“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内在关系的法治逻辑任国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阶段审时度势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最新成果,也是新一届党中央治国理政方略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既有战略目标,又有战略举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
“四个全面”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小康是目标、改革是动力、法治是保障、从严治党是必然要求,而法治是不可忽视的根本逻辑与内在要求,是对党的十五大提出的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基本方略的丰富与发展。
一、理解“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法治是不可或缺的核心内涵没有法治不成小康。
“小康”最初是邓小平于20世纪70年代末总结苏南经验时,与“翻两番”、“中国式现代化”等一起提出来的,后来“小康”成为我们党制定“三步走”战略前两步的目标。
我们对“小康”的认识从最初的以经济民生领域为主,逐步拓展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各个方面的全方位要求。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有经济发展指标,更有社会进步指标,体现公正和谐、文明有序、民主平等的法治价值至关重要。
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习近平总书记在阐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强调,今天我们要建成的全面小康,“是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全面小康,是“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的全面小康,是“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全面小康。
全面深化改革与全面依法治国,是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战略举措,是“车之两轮、鸟之双翼”,全面深化改革离不开法治的保障,全面依法治国需要以改革精神扎实推进。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核心,“打铁还需自身硬”,永葆党的先进性和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从严治党就成为我们这个执政党的必然要求,就是要依规治党管党,确保各级党组织严格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
简论“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

简论“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作者:黄闽生来源:《经营管理者·中旬刊》2016年第09期摘要:新时期下,为了建设一个独具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将我国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行完善和健全,应遵循四个全面的原则,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及全面从严治党,从而保证我国社会主义道路的特色得到充分体现。
其特色鲜明,各有独特的科学内涵和基本特征,又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相成有机的统一体,形成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全新战略布局。
关键词:“四个全面” 治国理政战略布局一、“四个全面”的科学内涵与基本特征首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实际上在我国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有提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要保证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尤其是将国内生产总值及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提升;要在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的基础上,保证人民民主不断扩张;我国文化实力有了明显的提升,尤其是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基础向着更加坚固的方向发展;人们整体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促进了社会健康安稳发展;向着环保节约的方向不断发展,使得人们的居住环境更加优良。
其次,全面深化改革。
所谓改革,就是对自我进行不断的完善,但又不是简简单单的调整,是进行全面的创新,也就是说改革实际上就是我国进行第二次革命。
在我国改革开放深入发展的过程中,想要改革并不容易,需要对其中存在的各项难题妥善处理,这就需要全面深化改革来达成这一目标。
基于此,在我国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提出了,要彻底贯彻十八大有关的深化改革战略目标,根据相关规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基础特点及科学内涵做出清楚规划。
这一过程中所要遵循的基本内容为:将完善和发展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机制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确保国家治理机制和能力更加现代化。
所以,在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要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为经济体系深化改革的目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及文化强国为目标对文化机制进行改革;以改善和保障民生及促进社会公平公正发展为目标对社会机制进行深化改革;以创建优质的国家为目标对生态文明机制进行深化改革;以提升科学、民主及依法执政说凭对党建设机制进行深化改革。
五位一体,四个全面

五位一体,四个全面五位一体和四个全面是什么五位一体"五位一体"是十八大报告的"新提法"之一。
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着眼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中国共产党对“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一重大战略问题的科学回答,为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
四个全面"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提出,更完整地展现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总体框架,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关键环节、重点领域、主攻方向更加清晰,内在逻辑更加严密,这对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提供了强力保障。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战略思想的重要内容,闪耀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思想光辉,饱含着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
五位一体四个全面内容1.“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2.“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即: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着眼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3.“五大发展理念”即:“十三五”的新发展格局,将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下,坚持“五位一体”的发展思路。
全面推进和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这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大思维、大战略、大格局、大智慧,从而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平衡、包容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撑。
是管全局、管根本、管长远的导向,具有战略性、纲领性、引领性。
4.四个自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四个全面论述

习近平关于四个全面的重要论述‚四个全面‛的本质——宏大的战略布局‚四个全面‛,文章标题一词以蔽之,就是‚战略布局‛。
这个战略布局,蕴含了深刻的战略思想。
从文章总结的四个‚第一次‛,可见一斑:第一次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定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第一次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确定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第一次将全面依法治国,论述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姊妹篇‛,形成‚鸟之两翼、车之双轮‛;第一次为全面从严治党标定路径,要求‚增强从严治党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实效性‛。
每一个‚全面‛,都是一整套结合实际、继往开来、勇于创新、独具特色的系统思想。
四个‚全面‛加起来,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是我们党治国理政方略与时俱进的新创造、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新飞跃。
‚四个全面‛的提出——主动的战略选择回头看,治国理政的壶奥,在最初就已经呈现。
这篇评论起笔,就罗列了十八大之后一个月中,习近平四次引人关注的活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到广东考察工作、纪念‚八二宪法‛颁行、制定‚八项规定‛。
这四次活动,无疑正对应着‚四个全面‛。
可见,运筹帷幄,从履新之际就已开始。
从十八大开始的两年多时间里,几次重大会议,正构成‚四个全面‛形成的路线图:十八大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中全会部署‚全面深化改革‛,四中全会要求‚全面依法治国‛,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宣示‚全面从严治党‛。
到去年12月,‚四个全面‛的提法第一次公之于众,这一战略布局已然是‚集其大成‛。
‚四个全面‛的意义——立足现实的战略抓手‚发展起来之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
‚四个全面‛,正是在中国发展起来之后,更加注重发展和治理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必然选择。
这篇评论员文章指出,‚四个全面‛背后,是一以贯之的‚问题导向‛和‚科学思维‛,是高瞻远瞩的‚全局视野‛和‚战略眼光‛。
并用四个短句总结了其意义——坚定中国自信、立足中国实际、总结中国经验、针对中国难题。
论“四个全面”的意义

论述四个全面“四个全面”,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的治国理政的战略布局。
它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新飞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我们党治国理政方略与时俱进的新创造,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战略抓手,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指引。
“四个全面”闪耀着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光辉。
认真学习领会和正确贯彻落实这一战略布局,从哲学高度去认识和把握它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和基本要求,就显得十分重要和必要。
一、“四个全面”是一个过程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
“四个全面”就是一个过程的集合体。
我们说“四个全面”是一个过程,不仅是因为它的提出和形成是一个过程,而且它的协调推进也将是一个过程。
首先,我们看一看“四个全面”是怎样提出和形成的。
其次,我们分析一下“四个全面”将如何协调推进。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2月11日,同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喜迎新春·联欢茶话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说,“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是从我国发展现实需要中得出来的,从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中得出来的,也是为推动解决我们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
这就一语中的,深刻阐述和揭示了“四个全面”提出的社会历史条件和时代背景。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八大提出来的,它是从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任务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它们之间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内涵却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外延大大拓展了。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正在进行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则是将来完成时。
全面深化改革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所确定的主题,是三中全会对我国改革作出的战略部署。
全面依法治国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所确定的主题,是四中全会对我国法治建设提出的战略任务。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背景、内涵和贯彻思路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背景、内涵和贯彻思路作者:郭占恒来源:《廉政瞭望》2015年第07期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首次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思想,立即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和宣传解读。
2015年2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明确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
这个战略布局,既有战略目标,也有战略举措,每一个‘全面’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2月25日《人民日报》开篇以《引领民族复兴的战略布局》为题,连续发表5篇评论员文章,系统阐述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深入学习贯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全党全国的首要政治任务,是做好其他各项工作的基本遵循和根本指南,是各级领导必须勇于担当的最大使命。
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出的背景和过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发展进入了新时期,国内外的发展环境也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
总体上说,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新时期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和条件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既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机遇和挑战都是全面性的,包括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人口资源环境等各个方面。
如果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看,有这样一些背景:一是小康社会建设面临全面性。
自上世纪70年代末邓小平同志提出建设小康社会,至今已经36年。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实现这个时间表距现在只有5年多的时间。
虽然从整体上看,人均GDP、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完全可以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然而城乡之间、地区之间、民族之间、经济社会之间、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差距还很大。
尤其经济发展进入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面临“三期叠加”的问题困扰,面临能否跨过“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战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习近平总书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提出,使党和国家事业的战略方向、重点领域、主攻目标更加清晰,内在逻辑更加严密。
“四个全面”既是重大的战略布局,也体现治国理政的重要战略思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注入了新的内涵。
近日,由人民日报社评论部编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四个全面”学习读本》隆重推出,该书首次全面、完整地解读“四个全面”的内涵和精髓,告诉读者这个战略布局为什么对于当下的中国如此重要。
以下是内容摘录:
计算专题答案
压强、功、功率复习卷答案
专题一
1.AEFG;BCD;
2.3×106;1.5×104;
3.4:1;8:1
4.=,<
5.×104;4×104;6×104;
6.30
专题二
1(1)>;(2)=;(3)<; 2.<;=; 3.800Pa;1.6N;1500pa
4.>;>;
5.>;<;
6.<;>;=;>
7.20cm;
8.0.2kg;10cm;b
9.等于
10.(1)1.2×103pa;(2)1.2N;(3)0.09kg
11.>;>
12.<;<
专题三
1.CDFG
2.B
3.500N;手心手背均受大气压力;
4.1.5×105N,人体内气压也约为标准大气压
5.龙卷风内部流速大压强小,小于外界大气压
6.A
7.8,9,10,11
8.(1)8×104Pa,不会(2)吸盘内部有空气
9.(1)气体体积变小,压强增大;(2)轮胎内气体温度升高,压强增大;(3)高压锅内气体温度不断升高,气体的量不断增大,压强增大;(4)乒乓球内气体温度升高,压强增大;
(5)开水壶内气体的量增大,压强增大
10.充满水;
11.(1)水银柱到水银槽表面的竖直高度;水银柱升高;(2)不会;不会;
专题四
1.1000J;200w;
2.200;
3.无法计算;11J;
4.25J;
5.2000w,8000J;
6.(1)0J;(2)200J;(3)100J;0J;(4)200J;180J.
90w;8.1500J,300w; 9.6×106;3×103; 10.(1)W AB=W BC;P AB<P BC;;
7.
11.(1)400kg;(2)8×103kg/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