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立平中文教材》六年级1单元(第16册)上课步骤参考(精)

合集下载

市南区二小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草原课堂实录新人教版

市南区二小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草原课堂实录新人教版

《草原》课堂实录师:上节课,我们已经领略了草原的辽阔及秀美,那奇丽的景色真是既令人惊叹,又叫人舒服,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大家想不想知道草原上的人怎么样?生:想(迫不及待)师: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2—5自然段,想一想,你想了解那些问题.生:(自由读课文,在书上批注)师:老师看你们学得这么认真,很想与你们交流一下,怎么样?准备好了吗?生:准备好了。

师:谁来说一说?生:学了这部分内容,我们应该知道每个自然段都写什么?师:谁能解答这个问题?生:写了迎客、相见、款待、话别.生:我想,我们应该知道蒙古人民为什么到几十里外来欢迎远客?生:这说明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他们之间情谊深重。

师:你说得真棒,谁还能发表自己的见解。

生:通过学习,我觉得我们应该明白蒙古族人民有那些风俗习惯。

生:(争先恐后的汇报搜集到有关蒙古族风俗习惯的资料:喝好茶、吃手抓肉、赛马、摔跤、住蒙古包……)师:你们刚才表现得真棒,那么读了这部分内容,假如你是远方的客人,你是兴奋、激动还是感动?能谈一谈你们的感受吗?可以用你喜欢方式去表达,可以唱一唱、说一说、演一演、还可以跳一跳。

生:(自由组成合作组,进一步体会真实情感)师:老师已感受到你们的兴奋了,谁来汇报一下你自己的感受?生:我读迎客这部分时,觉得很兴奋.师:你读一读,让我们也来感受一下。

生:(抓住重点句子,读“走了许久-—快了,快到了")表现了看到河的惊喜及急切的心情.师:(适时指导朗读,引导学生赛读、自由读)生:主客在蒙古包外想见的场面令人激动,我们是用表演的方式体会到的.(生抓住重点句“你说你的——民族团结互助。

"表演想见一幕)师:(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创造性的表演。

)生:主人热情款待,会使客人感动.(学生表演敬酒、吃肉、唱歌)生:我还感受到了主客分别时依依不舍之情.师:(指导学生朗读“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师:本文描写的是老舍几十年前去访问内蒙古大草原看到的景象,那么今天的草原是什么样?未来的草原又会是什么样呢?你们大胆的想一想、说一说,写一写。

《马立平中文教材》六年级1单元(第16册)上课步骤参考(精)

《马立平中文教材》六年级1单元(第16册)上课步骤参考(精)

《马立平中文教材》六年级 1 单元 (第 16 册上课步骤参照说明第十六册教材由四篇课文和四篇阅读资料构成。

四篇课文以“小相声”的形式介绍中国菜等国外中国人的生活知识 ,以简体版和繁体版篇同时体现。

四篇阅读资料主要为中篇童话故事 ,以持续训练阅读和写作能力。

从本册开始 ,没有学生用的生字卡片。

每篇课文分两周达成 ,第一周教该课文的简体版,第二周教繁体版。

大概上每周第一节课听写、检查阅读资料、教词汇。

第二节课学习朗诵课文和进行对话表操练习。

期末口试时 ,安排学生两个一组 ,在四篇小相声中选择一篇,向全班表演。

能够邀请家长观看 ,也能够录象后供学生保留。

本册练习中问答题份量较重,目的是为此后几册教材的作文练习作好准备。

《马立平中文教材》六年级2~3 单元 (第 17~18 册上课步骤参照单周 (课文教课第一节课时间分派 :听写等 (1/3 字词教课 (2/3 步骤说明1.宣告上课 ,听写常用词 (10 分钟把作业本翻到最后听写页 ,听写常用词。

(课文后“常用词复习”分成两个部分 ,每周听写一部分。

请注意提示学生做好准备。

2.引入新课(5 分钟介绍课文的作者、背景和大体内容等,惹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3.词汇教课 (30 分钟课文后词汇有四种种类 :1 熟字熟词 ,2 熟字生词 ,3 生字熟词 , 4 生字生词。

老师备课时请剖析词汇的种类 ,以便教课中合理分派时间。

(词汇表中加了拼音的字 ,为生字或固然从前学过但学生很可能已经忘记了字。

词汇教课有四个主要环节 :读出字音 ,解说词义、选要点字剖析字形、高声认读词汇。

老师在上课前先把词汇卡片插在专用插袋里,词汇之间要有间隔。

教课时,老师用教鞭逐一点词汇,熟字熟词和熟字生词由学生读出,前者由学生解说词义,后者由老师解说词义。

生字熟词和生字生词由老师带读,前者由学生解说词义,后者由老师解说词义。

字形剖析可由师生疏担。

在循环中教课 :每达成一行 (3 个词汇 ,回过去复习认读整行后再开始下一行 ;达成"一块 "(三至四行 ,10 个词汇左右后 ,回过去重新认读这 "一块 "; 达成第二块后 ,把第一块和第二块合起来认读一遍;依此类推 ,经过多次循环达成字词教课。

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单元教案

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单元教案

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单元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单元,内容包括:1. 课文《草原》第一、二自然段;2. 课后阅读《草原之夜》;3. 语文园地一相关练习。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2.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并能运用到实际语境中;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优美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2.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新词,朗读课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草原美景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描述,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读课文,找出优美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3. 课堂讲解:针对课文中的重点、难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4. 朗读指导: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大自然的魅力;5. 随堂练习:根据课文内容设计填空、造句等练习,巩固所学知识;6.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8. 课后作业布置。

六、板书设计1. 课文《草原》2. 重点词语:辽阔、碧绿、一望无际、陶醉、依依不舍3. 课文结构:总分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课文,抄写生字、新词;(2)根据课文内容,用“一望无际”和“陶醉”造句;(3)阅读《草原之夜》,与课文进行比较,写出自己的感悟。

2. 答案:(1)略;(2)示例:站在草原上,我感受到了一望无际的辽阔;望着蓝天白云,我陶醉在大自然的怀抱中;(3)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下阅读有关大自然的文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的设定;2.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统编教材】(1-4课、习作、语文园地)精品导学案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统编教材】(1-4课、习作、语文园地)精品导学案

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精品导学案(1-4课、习作、语文园地)1《草原》导学案一、新课导入1.播放歌唱草原的歌曲。

(如《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蒙古人》等能体现草原辽阔风光或民族特色的歌曲。

)2.教师谈话:同学们,听了这首歌你的心情怎样,是不是有一种置身于草原的感觉呢?课前你们收集了有关草原的资料,能谈谈草原在你们心目中的印象吗?(学生自由尽情描述:可以描绘草原的一碧千里,也可以描绘草原绿毯如毡.还可以说那儿牛羊成群。

还可以说说那里的民族风俗等等。

)3.板书课题:草原4.(PPT出示老舍先生图片和文字资料)师配音:老舍,现代著名作家。

其代表作《骆驼祥子》译成十几种文字,产生较大的国际影响。

由于他的勤奋创作,解放后写了二十多个剧本,被誉为文艺队伍中的劳动模范,人民艺术家。

《草原》一文节选自老舍1961年写的《内蒙风光》。

二、目标引领(一)知识与能力1.会写“毯、陈、裳、虹”等9个生字,正确读写“洒脱、拘束”等词语,理解文中新词的意思,摘录课文中写得美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3.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诵读并感受草原美景和民族风情;联系课文,想象画面,体会蒙汉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美好的风光及风土人情,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感受民族大团结。

三、字词运用(一)读准字词。

渲(xuàn)染勾勒(lè)低吟(yín)疾驰(chí)羞涩(sè)摔(shuāi)跤襟(jīn)飘带舞天涯(yá)(二)理解重点字词。

境界:事物所到达的程度和表现的情况。

文中指草原天空明朗,空气清鲜,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的那种如诗如画的情境。

洒脱:本指言谈举止等自然,不拘束。

文中指草原辽阔平坦,在开车时可以随心所欲,而不必担心有什么危险。

迂回:回旋,盘绕。

《马立平中文》教学大纲

《马立平中文》教学大纲

《马立平中文》教学大纲一年级 / 1st Grade - Ma马立平一年级教学采用直接认读的方法学习常用字,累计305个生字。

要求认识 24 个笔画、47个表意部首,并借助偏旁部首加强对汉字的认识和理解。

根据这个年龄段孩子的特点,以喜闻乐见的儿歌、谜语和小故事为载体,反复强化生字词,加深学生的记忆,培养语感,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中文的兴趣。

1.教学以最基本的生字作为起点,先组词、造句,再读短文,培养语感。

2.课堂上重点讲解生字、生词,并通过字卡学习组词和造句。

3.写字强调规范标准和笔划的顺序。

培养学生写字的兴趣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4.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字词,能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及蕴含的情感、道理。

能复述故事,语句连贯。

5.通过背诵,使学生积累一些儿歌、谜语。

6.课堂教学形式灵活多变,用小游戏、儿歌、演一演、画一画、猜一猜、创设情境等方式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学习环境。

二年级 / 2nd Grade - Ma马立平教材二年级教科书包括13篇课文,其中认读生字381个,要求会写的字64个,熟练书写的词组超过100个。

课后大量的阅读材料帮助巩固所学字词,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1. 课堂上重点讲解生字生词,解读课文。

通过字卡学习组词和造句,让学生熟练应用所学字词。

2. 二年级的词汇量虽然大了,但是难度却并没有增加太多,而且课文都是故事,课后还配有简短的中文故事。

孩子们对学习中文不但会更有兴趣,而且还很有成就感。

3. 有表情地朗读课文对增加中文语感很有帮助。

老师要先做示范或竭尽所能地给同学们“表演”课文。

朗读课文的形式要多样化:全班一起读、分段读、分组以接力的形式读等。

4. 课文的语法点集中解释了课文中出现的一些语法现象。

在解释语法点时,应结合例句,不要把语法跟句子分开,以免太抽象。

用朗读、造句或中译英的方式让学生反复练习,掌握正确的用法。

三年级 / 3rd Grade - Ma马立平教材三年级教科书包括十八篇课文,认读生字364个。

最新国标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3.doc

最新国标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3.doc

最新国标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3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一、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具体语言材料感知并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

你了解哪些音乐家?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写一位外国音乐家故事的课文。

从这课题你看出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吗?二、初读指导。

1、自由读课文,要求:画出生字,边认字边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画出生字词及不理解的词语,借助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

2、检查自读情况。

读生字词,相机正音。

深渊雾霭呐喊盛满疾驰蜡烛维斯瓦河消逝催人奋起肺结核病指名试读课文,看是否流利,了解部分词语掌握情况。

雾霭:雾气。

疾驰:马车奔驰。

催人奋起:叫人赶快行动。

呐喊:大声喊叫助威。

亡国:国家灭亡。

消逝:消失。

肺结核病:慢性传染病,通称肺病。

3、默读课文,思考揭题时提出的问题答案各在文中哪一部分。

4、指导分段。

三、精读指导。

1、回答:我是谁?文章哪一部分告诉了我们?补充介绍:肖邦,6岁就开始学习钢琴,7岁学习作曲,8岁便在音乐会上登台演出,16岁时进华沙音乐学院作曲班,不到20岁已是华沙很有句的钢琴家和作曲家。

2、默读第一段,思考:你还知道什么?交流:肖邦为什么离开自己的祖国。

指名读有关语句。

在世界地图上找出欧洲、波兰及俄国。

帮助理解:瓜分:像切瓜一样地分割。

深渊:原指很深的水。

文中比喻波兰人民遭受的苦难极深。

3、指导朗读。

正当这个富有才华的音乐家为祖国和人民施展他的音乐才能时,他却--不得不离开自己的祖国,该是多么--悲愤!分页标题#e#体会肖邦当时的悲愤之情。

朗读时要求语调低沉、激愤,语速稍缓,重读不得不。

范读,指名读,齐读。

四、指导书写。

邦:左右基本等宽。

瓦:末笔是点。

驰:左窄而长,右宽而扁。

亡:横要长。

催:范写。

指出注意点。

逝:注意笔顺。

烛:笔画安排要匀称。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表格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表格教案

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高新区第一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设计
高新区第一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设计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写本课的13个生字,正确读写“宅院、幽雅、伏案”等词语。

2.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感受丁香的特点。

3.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品味、积累文章中优美而富有哲理的语言。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让学生举出在文学作品中具有象征意义的花草树木的例子。

课件出示:
通过展示图片,让学生对丁香花的形象有所了解。

2.检查学生生字词预习情况。

(学生进行多种形式认读,教师相机正音。


二、初探“丁香”,整体感知
1.先从题目入手,关注“丁香结”。

提示:这个词对学生来说有些陌生,不易读懂。

(1)学生初读课文时,一方面读准字音,读不通顺的句子多读几次;(2)提取含有“丁香结”的相关句子,看看文中哪些地方提到了“丁香结”,把相关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3)关注“丁香结”出现的位置——多集中在文中后三段,由此引出对文章结构内容的关注。

2.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高新区第一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设计
第3课时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课时目标
高新区第一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设计
高新区第一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设计
高新区第一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设计。

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单元教案

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单元教案

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单元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详细内容为第13课。

主要包括三篇课文:《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

通过学习这三篇课文,让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语和句子;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语和句子,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培养他们的阅读策略。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让学生感受新中国成立后的喜悦氛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标注生字、词语和不懂的问题。

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互相解答不懂的问题,共同探讨课文中的难点。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疑问和课文的重难点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5. 例题讲解:以《狼牙山五壮士》为例,讲解如何分析人物形象,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6.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例题,分析《开国大典》中的人物形象,进行课堂实践。

8.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第一单元第13课2. 主要内容:课文、作者、生字、词语、重点句子、人物形象分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抄写生字、词语,并造句。

(2)分析《开国大典》中的人物形象,不少于300字。

(3)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的爱国情怀。

2. 答案:(1)见课本附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立平中文教材》
六年级1单元(第16册上课步骤参考
说明
第十六册教材由四篇课文和四篇阅读材料组成。

四篇课文以“小相声”的形式介绍中国菜等海外中国人的生活常识,以简体版和繁体版篇同时呈现。

四篇阅读材料主要为中篇童话故事,以继续训练阅读和写作能力。

从本册开始,没有学生用的生字卡片。

每篇课文分两周完成,第一周教该课文的简体版,第二周教繁体版。

大致上每周第一节课听写、检查阅读材料、教词汇。

第二节课学习朗读课文和进行对话表演练习。

期末口试时,安排学生两个一组,在四篇小相声中选择一篇,向全班表演。

可以邀请家长观看,也可以录象后供学生保存。

本册练习中问答题份量较重,目的是为以后几册教材的作文练习作好准备。

《马立平中文教材》六年级2~3单元(第17~18册上课步骤参考
单周(课文教学第一节课
时间分配:听写等(1/3字词教学(2/3步骤说明
1. 宣布上课,听写常用词(10分钟
把作业本翻到最后听写页,听写常用词。

(课文后“常用词复习”分成两个部分,每周听写一部分。

请注意提醒学生做好准备。

2.引入新课
(5分钟
介绍课文的作者、背景和大概内容等,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3.词汇教学 (30分钟
课文后词汇有四种类型:1熟字熟词,2熟字生词,3生字熟词, 4生字生词。

老师备课时请分析词汇的类型,以便教学中合理分配时间。

(词汇表中加了拼音的字,为生字或虽然以前学过但学生很可能已经遗忘了字。

词汇教学有四个主要环节:读出字音,解释词义、选重点字分析字形、大声认读词汇。

老师在上课前先把词汇卡片插在专用插袋里,词汇之间要有间隔。

教学时,老师用教鞭逐个点词汇,熟字熟词和熟字生词由学生读出,前者由学生解释词义,后者由老师解释词义。

生字熟词和生字生词由老师带读,前者由学生解释词义,后者由老师解释词义。

字形分析可由师生分担。

在循环中教学:每完成一行(3个词汇,回过去复习认读整行后再开始下一行;完成"一块"(三至四行,10个词汇左右后,回过去从头认读这"一块";完成第二块后,把第一块和第二块合起来认读一遍;依此类推,通过多次循环完成字词教学。

在循环中完成字词教学:
词汇教学要重点突出,生动活泼,要设计多种形式让学生主动多练,避免一味由老师带读、全班跟读的单一沉闷的形式。

教学结束时要求达到全班同学中有80%能独立认读95%以上的词汇。

行循环
块循环
整体循环
第二节课
时间分配:课文(2/3语法(1/3步骤说明
1.讲解和朗读课

(约30分钟
课文教学遵循"精讲多练"的原则,以小节为单位进行。

每一小节建议遵照以下顺序:1个别默读课文一遍;2全班齐声朗读一至两遍;
3老师讲解或提问课文内容;4学生有表情地朗读课文(轮流个别朗读为主,也可以用集体朗读和个别朗读相结合或分角色朗读等办法,增加趣味性。

完成一小节后,再过渡到下一小节,直至全部课文。

最后全班齐声朗读课文全文。

2. 语法和写作(约15分钟
以语法内容为主,例句要让学生读(不要由老师读。

也可先讨论后面与课文有关的问答题,但必须注意速度,以保证语法教学的时间。

双周(作文教学第一节课
时间分配:听写等(1/3习作范文(1/3作文讲评(1/3步骤说明
1. 宣布上课,默写课文段落,听写常用词(10分钟
把作业本翻到最后听写页,默写作业里规定的段落,听写常用词。

为抓紧时间默写部分不用等全班到齐,学生到校后即自行开始。

2.阅读材料(5分钟
讨论学生回家阅读的阅读材料(课文后的第一篇,或挑选朗读其中精彩段落。

3.习作范文教学(15分钟
课文后的第二篇阅读材料为习作范文,供学生作文时参考。

文章篇幅短,用字浅显,难字已加拼音和注解,学生应可直接朗读。

在朗读一至两遍后,讨论其写作特点,怎样开头,怎样结尾,每小节写什么,哪些地方写得好,值得我们学习等等。

4. 作文讲评 (15分钟
讲评上周作文,把写得好的作文朗读给全班听,也可以讨论值得全班注意的问题。

第二节课
时间分配:马老师谈作文(2/3准备作文(1/3
步骤说明
1.《谈作文》教
学(约30分钟1.老师和学生集体分角色朗读本周《马老师谈作文》。

2.根据本周《马老师谈作文》题目,讨论该文的重点。

2. 本周作文准备 (约15分钟根据作业本上的要求,完成作文准备。

老师带领全班讨论后,由学
生自行完成。

六年级 3 单元(第 18 册)教学安排(教师用)第一节课上课内容第一周第二周第三周第四周 ·课文《海上日出》教学 ·范文《雨》和《雨的降临》教
学 ·课堂听写常用词 ·课文《火烧云》教学 ·课堂听写(作业中所抄课文、常用词)·《马老师谈作文第六讲》教学 ·作文讲评 ·范文《观潮》教学第五周第六
周 ·课堂听写常用词 ·课文《有趣的木偶戏》教学 ·课堂听写(作业中所抄课文、常用词)·《马老师谈作文第七讲》教学 ·作文讲评 ·范文《小乌龟》教学第七周第八周 ·课堂听写常用词 ·课文《蝉》教学 ·课堂听写(作业中所抄课文、常用词)·《马老师谈作文第八讲》教学 ·作文讲评 ·范文《我和姐姐争冠军》教学第九周第十周课堂听写常用词,总复习口试与笔试 ·本周作文准备作文:记一个亲身经历的过程 ·课文教学+语法部分课文、阅读和语法 ·本周作文准备作文:写出蜘蛛阿南西的故事后半部分 ·课文教学+语法部分课文、阅读和语法 ·本周作文准备作文:写出蜘蛛阿南西的故事前半部分第二节课上课内容 ·课文教学+语法部分 ·本周作文准备 ·课文教学+语法部分回家作业课文、阅读和语法作文:记一种自然现象课文、阅读和语法 ·课堂听写(作业中所抄课文、常用词)·《马老师谈作文第五讲》教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