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概论(第八章)
语言学概论课件08语言的演变

第八章语言的演变*********************************************************是语言改变了世界,还是世界改变了语言?语言在变化,你无法阻挡。
语言就从你那里开始变化,你无法拒绝。
*********************************************************第一节语言演变的原因和特点语言的演变是指语言中新的语言要素的产生和旧的语言要素的消亡。
语言的演变是一个随社会发展的需要,新的语言要素的产生、旧的语言要素的消亡、语言各部分之间相对平衡的不断被打破和不断被建立的过程。
一、语言演变的原因随着社会的发展,新事物、新概念不断产生,人们的思维也越来越细致复杂,这些都会向语言提出新的要求。
为了满足这些要求,语言也就不断地丰富词汇,改进语法。
(二)语言结构要素的相互影响引起语言的演变。
内部的系统原因语言结构要素的相互影响是引起语言演变的内部原因语言的形式(声音)和内容(意义)结合的任意性决定了语言符号变化的可能性。
这种任意性决定了语言成分的形式与内容之间永远存在着既相适应又不相适应的矛盾。
语言就是在这种“矛盾对立——矛盾统一——矛盾对立”的斗争过程中不断发展的。
中古时期的汉语“甘”[kam]、“鸽”[ kap]、“割”[ kat35],现代汉语普通话读成了[kan55] 、[ ke55] 、[ ke55] ,辅音韵尾的丢失,导致汉语音节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音节结构的双音化——双音词的出现。
二、语言演变的特点1、渐变性语言是人类须臾不可或离的工具,它的演变,自然不能采取爆发的方式。
语言从旧质过渡到新质不是经过爆发,不是经过消灭现存的语言和创造新的语言,而是经过新质要素的逐渐积累,旧质要素的逐渐死亡来实现的。
2、不平衡性语言演变的不平衡性,主要是指语言系统的各个要素的发展速度不同,有快有慢。
这是由语言系统的各个要素与社会发展的联系的密切与否决定的。
自考语言学概论知识网络图 第八章 语言和心理

语言是思维的最重要的工具
先有思维还是先有语言
语言和思维是否互相对应
语言和思维哪个是主导
语言能力问题和语言获得问题
大脑的单侧化现象研究
大脑左半球的分区研究
大脑的构造和人的语言能力大脑语言遗传机制的研究
大脑语言功能的临界期研究
人的大脑构造的独特性研究
非自控阶段
咿呀学语阶段
过程单词阶段Leabharlann 双词阶段儿童语言获得的过程和原因简单句阶段
复杂句阶段
原因模仿说
强化说
天赋说
认知说
语言在各种心理活动中的作用
语言和人的认知活动语言可以帮助完成人的认知过程
语言可以储存人的认知成果
语言可以发展人的认知能力
语言和民族文化意识语言是重要的民族标志,可以体现民族的精神
语言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可以反映民族的文化
语言学概论(第八章)

语言学概论
延邊大學漢語言文化學院製作
《语言学概论》讲义 语言学概论》
语 触会 (1)词 词 会 间 数 (2)语 语 共
种 态: :语 触 见 词 。 触, 会 词语 。 种语 词。 : 果两个 迁 军 个 会共 ,这两个 个 可 ,它们 语 会 种
语 。 (3)语 触 会产 “ 泾 ”、“ 语” 语 现 , 会 们 国际辅 语 这 语 随 会 发 产 现
研究
发 。
项
《语言学概论》讲义 语言学概论》
、结构规则
(阅读) 阅读)
《语言学概论》讲义 语言学概论》
、语
概 触 语 称“语 种语 两种 况。 产 为 ” 。
语 : 随 种语 现 , 种语 挤 共 交际工具。语 “语 换 ”。 语 过 , 语 统 为
《语言学概论》讲义 语言学概论》
、发 语
条件(语
《语言学概论》讲义 语言学概论》
、 泾 泾 : 清晨见面谷猫迎, ( good morning ) 好度由途叙别情。 (how do you do ) 若不从中肆鬼肆, ( squeeze ) 如何密斯叫先生。 ( mister ) 滑丁何物由王支, (what thing you want ) 哀诺王之不要斯。 ( I no want ) 气煞外边穷苦力, ( coolie , 源于印地语 ) 来叫克姆(COME)去叫谷(GO), 是叫也司(YES)勿讲拿(NO),
)
, 种语 触, 种语 经济 、 处 领 。语 过 ,究竟哪 种语 够 它语 为胜 , 为 会 交际工具, 这 会历 条件决 , 经济、 高 挤 经济、 , 处 统 并 决 。 这样语 。 居 间, , 优势 。 ,各 具 条件 区 须 触进 现 区, 杂居 局 , 现 客观条件。语 区 较长时 杂居 区 独 。 个 口 数
第八章-语言学概论

语言学概论第八章语言的接触第八章学习目标:1、词的借用2、语言联盟与系统感染3、语言的替换4、通用语、共同语5、洋泾浜、混合语第一节社会和语言的接触贸易和文化交流、人口迁移、战争征服、海外殖民等都会带来社会的接触,社会的接触也为语言的接触和相互影响创造了条件。
社会的接触和语言的接触也存在不同的程度,有的社会接触程度较深,那么语言和语言之间的接触和相互影响也较深,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1、词的借用2、语言联盟和系统感染3、语言替换和底层残留4、通用语对方言、民族语的影响5、洋泾浜、混合语第二节词的借用一、借词借词也叫做外来词,它的语音形式和意义都是借自外民族语言的词。
例如“吉普”、“沙发”、“卡通”、“麦当劳”、“阿富汗”,等等。
借词不同于意译词和仿译词,它的音和义都借自外语的词。
意译词是运用本族语言的构词材料和规则构成的新词,把外语中的某个意义移植进来。
借从结构看,语言符号是由声音和意义两个要素构成的,借词的音和义都借自外语,是外来词,意译词的构成材料和规则都是本民族的,只吸收了意义,没有吸收形式,故不是外来词。
借词是外来词,意译词不是外来词。
汉语借词主要有音译、音译加意译、半音译半意译、字母词等等。
音译词如“咖啡”、“喇嘛”、“喀秋莎”等。
音译兼意译的词如“奔驰”(Bonze)、“可口可乐”(Coca-Cola)等。
半音译半意译如“分贝”(decibel)、“马克思主义”(Marxism)等。
仿译词,如“足球”(football)、“鸡尾酒”(cocktail)等。
字母词如AA制、MTV、VIP等等。
汉语中一些不容易辨认的借词:西域:葡萄、石榴、菠萝、狮子、玻璃、苜蓿印度:佛、菩萨、罗汉、阎罗、魔、僧、尼、和尚、塔蒙古:站、胡同、蘑菇、(馒头)日本:写真、经济、思想、资本、政治、劳动、侵略、想象、垄断、悲观、乐观、学士、硕士、博士二、结构规则的借用1234567借词虽然音义都借自外语,但语音、语法上还得服从本族语言的结构规则。
语言学概论第八章疑难问题解析

语言学概论第八章疑难问题解析中央电大胡吉成安徽电大王德寿一、什么是借词?汉语借词常见的有哪些形式?借词也称外来词,指的是语音形式和意义都借自外民族语言的词,如“葡萄、石榴、狮子、玻璃、佛、菩萨、罗汉、和尚、巧克力、沙发、芭蕾、咖啡、卡片、卡车”等就都是借词。
借词是语言接触中产生的一种最常见的语言现象。
我们知道,人作为一种社会的动物,不同的民族、不同的群体之间,不可避免地要相互接触,不同民族的不同语言在相互接触之中,必然要从对方语言中吸收一些有用成分来丰富自己的语汇,满足交际的需要,这是各种语言发展的一个共同现象,因此,任何一种语言中,都有一定数量的借词。
如上举的汉语中的那些借词。
英语中更有大量的词语是从法语中借用的,如“state(国家)、enemy(敌人)、fine(好的)、honour(荣誉)、peace(和平)”等。
汉民族自古以来有着同其他民族交往的悠久历史,汉语中有不少是从其他民族语言中来的借词,但有些借词使用年代久远,人们已经觉察不到它们是借词了。
如“葡萄、石榴、狮子、玻璃、琵琶、箜篌”等就是汉代从西域各民族语言中吸收过来的,而“佛、菩萨、罗汉、和尚、塔、袈裟、涅槃”等就是汉代以后随佛教传入我国而从梵语中过来的。
汉语中借词较多的几个时期是汉代、魏晋南北朝时期以及近现代,特别是近现代时期,我国同西方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交往日益频繁,许多反映西方新科技、新文化、新思想的词语随之大量汉语渗透到汉语词汇中,如“麦克风、德律风、赛因斯、德谟克拉西、三明治、咖啡、巧克力、沙发、高尔夫、可口可乐”等。
汉语中虽有许多借词,但借词在汉语词汇中的总比重是不大的,而且从现有材料来看,汉语中的借词主要是名词,只有少数来自日语的借词是动词、形容词。
汉语吸收外来词的方式多种多样,比较复杂,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1)音译:即用汉语近似音节转写外来词读音。
如“沙发(sofa)、芭蕾(ballet)、坦克(tank)、麦克风(microphone)、加拿大(canada)、高尔夫(golf)”等。
8语言学概论第八章语言的发展和演变真题习题集锦

语言学概论第八章语言的发展和演变习题、真题集锦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下面各项中,属于汉语北方方言的是( C )p258A.广州话 B.福州话 C.重庆话 D.上海话2.与北京话同属于一个方言区的是( A )P258A.昆明话B.上海话C.长沙话D.客家话3.与兰州话同属于一个地区的是( A )P258A.长沙话B.昆明话C.厦门话D.梅县话4.与武汉话同属一个方言区的是( B )p258A.长沙话B.成都话C.南昌话D.广州话5.方言之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 D )(P258)A.语法方面B.语义方面C.语汇方面D.语音方面6.人们感觉到方言的不同首先是体现在( B )A.语法方面B.语音方面C.语汇方面D.语义方面7.彝族、羌族都来自于( B )P259-260A.古梵语B.原始汉藏语C.古粤语D.古斯拉夫语8.汉语、彝语、苗语、纳西语都来自于( B )p259A.古梵语B.原始汉藏语C.古日耳曼语D.古斯拉夫语9.不同行业有自己的“行话”,“行话”属于( B ) p260A.地域方言 B.社会方言 C.亲属语言 D.混合语言10.一种语言的共同语是在某—个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这种方言叫( C )p262 A.母方言 B.底层方言 C.基础方言 D.原始方言12.吉普、狮子、琵琶”等词都是汉语里的( D )p131/263A.方言词B.常用词C.基本词D.外来词13.下面各词中属于仿译词的是( B )(P263)A.吉普B.热狗C.高尔夫D.尼龙14.用本族语言的语素逐个対译外语原词的语素而产生的词是( B )P263A.音译词B.仿译词C.意译词D.借词16.一个民族的全体或部分成员放弃使用本民族语言转而使用另一民族语言的现象叫( B )p265A.语言混合 B.语言转用 C.克里奥尔 D.双语现象17.语言的替换必然要经历( D )P266A.洋泾滨语阶段B.融合语阶段C.失语阶段D.双语阶段18.语言替换又被视为( B )P265A.语言混用B.语言转用C.语音混合D.语言渗透19.下列关于语言转用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C )P265A.语言转用是语言统一的重要形式B.双语现象并非一定导致语言转用C.语言转用以民族融合为必要条件D.语言间的密切接触是语言转用的重要条件20.方言和亲属语言之间具有( A )P259A.语音对应关系B.语汇对应关系C.语义对应关系D.语音对应关系22.亲属语言产生的必要社会条件是(A)P259A.社会的完全地域分化B.社会的不完全地域分化C.社会的完全社群分化D.社会的不完全是社群分化23.语言间亲属关系的重要标志是( D ) P259A.语义对应B.词汇对应关系C.语法对应关系D.语音对应关系24.通常被看作语言亲属关系重要证据的是( B )P259A.语言类型相同 B.语音对应关系 C.地理位置相近 D.语言借用成25.克里奥耳语又叫做( C )P266-268A.皮琴语B.复综语C.混合语D.语言联盟26.洋泾浜语和克里奥耳语属于( C ) P266A.语言的借用B.语言的转用C.语言的混合D.双语现象。
语言学概论,章节测试 第八章

第八章语言的发展和演变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语言中不属于汉藏语系的是A.壮语B.苗语C.拉丁语D.傣语【解析】C本题考查汉藏语系的相关知识。
拉丁语来自原始印欧语,不属于汉藏语系。
2.亲属语言产生的必要社会条件是A.社会的完全地域分化B.社会的不完全地域分化C.社会的完全社群分化D.社会的不完全社群分化【解析】A 亲属语言产生的必要社会条件是社会的完全地域分化。
3.语言谱系分类的层级体系中,最小的类别是A.语系B.语支C.语群D.语族【解析】C 本题考查谱系分类的层级体系。
语系、语族、语支、语群这种语言谱系分类的层级体系反映了原始基础语(母语)随着社会的分化而不断分化的历史过程和结果。
其中语系是语言谱系分类中最大的类,语群是最小的类。
4.用本族语言的语素逐个对译外语原词的语素而产生的词是A.音译词B.仿译词C.意译词D.借词【解析】B 本题考查仿译词的概念。
仿译词是用本族语言的语素逐个对译外语原词的语素造成的词,这种词不仅把原词的词义翻译过来,而且保持了原词的内部构成方式。
5.下列关于语言转用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语言转用是语言统一的重要形式B.双语现象并非一定导致语言转用C.语言转用以民族融合为必要条件D.语言间的密切接触是语言转用的重要条件【解析】C 本题考查语言转用的相关知识。
语言转用虽然同民族的融合关系密切,但由于语言并不是民族的唯一特征,因而语言转用了,并不等于不同的民族也融合了。
比如我国的回族很早就转用了汉语,但至今仍作为一个独立的民族而存在。
6.洋径浜语和克里奥耳语属于A.语言的借用B.语言的转用C.语言的混合D.双语现象【解析】C 本题考查语言混合的相关知识,在不同语言频繁接触的地区,来源于不同语言的成分可能混合在一起,产生一种与这些语言都不相同的新的交际工具,这就是语言混合的现象。
语言学又把语言混合的交际形式分为洋泾浜语和克里奥耳语两种类型。
7.语言转用必然要经历A.洋泾浜语阶段B.克里奥耳语阶段C.失语阶段D.双语阶段【解析】D 本题考查语言的转用。
第八章语言的发展

第八章语言的发展名词解释。
1共同语:一个社会的全体成员或大多数人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语言叫做共同语。
在没有方言分歧的社会里,全体社会成员所使用的语言都是共同语。
2.方言:3.地域方言:地域方言也叫“地区方言”,是全民语言在不同地域的变体,是统一的全民语言的分支。
它是最为常见的语言分化现象。
4.社会方言:由于社会中的人们所处社会地位、职业、年龄、性别、文化高低等方面存在着许多差异,这些差异必然使人们在运用语言方面形成某些个性化或类型化的特点,从而形成了社会方言,各种行业语、阶级方言、黑话等,都属于社会方言。
社会方言也是全民语言的社会变体,是语言分化的结果。
5.亲属语言:凡是从同一种语言分化出来的若干种独立的语言,它们就是亲属语言,亲属语言也是语言分化的结果。
6.标准语:7.克里奥尔语:克里奥尔语是指在各种语言频繁接触的地区出现的一种包含不同语言成分混合自然语言。
8.底层:在语言融合的过程中,胜利的语言也必将从失败的语言中吸收一些成分来丰富自己。
或者说,被同化的语言不会马上彻底消失,还会有一些成分遗留在同化的语言中,这种现象就是底层现象。
复习思考题。
1.谈一谈语言发展的原因和特点。
(1)语言发展的原因:外因:社会的发展是语言发展的基本条件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它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社会的发展是语言发展的基本条件。
①社会进步推动语言的发展: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的改变,以及社会生活的变化,新事物、新概念不断出现,这就要求语言要不断地产生各种各样的词语以适应交际的需要。
②社会的分化和统一推动语言的发展:语言是全社会的交际工具,当社会走向分化的时候,这个社会的各个部分之间交际就会逐渐减少,各个部分成员使用的语言就会产生差异,逐渐形成不同的方言或语言。
另外,由于社会分工的存在,使社会上形成了不同的社会集团,各个集团在语言使用上会形成不同的特点,从而形成社会方言。
反之,如果已经分化的社会各个部分或不同社会之间逐渐走向统一,语言或方言之间的影响加强,促使语言逐渐趋向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