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文中的文学文化常识选修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梳理探究·古代文化常识

龙)
何又曰:“分宜欲灭道学而不能,华亭 欲兴道学而不能,能兴灭者,此子也。 子识之,此人当杀我!”后江陵当国,以 其聚徒乱政,卒捕杀之。 《智囊全集》(冯梦
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 大王矣。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陈太丘诣荀朗陵,贫俭无仆役,乃使元方将车, 季方持杖后从,长文尚小,载着车中。
【纪年法】 (1)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以王公在位年数来纪 年。《廉颇蔺相如列传》: “赵惠文王十六年, 廉颇为赵将。” (2)年号纪年法《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 (3)干支纪年法。 “甲午战争”、“戊戌变法”、 “庚子赔款”、“辛丑条约”、“辛亥革命”。 (4)年号干支兼用法。纪年时皇帝年号置前,干 支列后。《核舟记》天启壬戌秋日”,“天启” 是 明熹宗朱由校年号,“壬戌” 是干支纪年。
意义相反的:即表字和名 意思正相反,这种情况可 称为“矛盾式” 曾点,字皙。点为黑污,皙为白色。
朱熹,字元晦。熹是天亮,晦是黑夜。
刘过,字改之。改了就不为过错。
王绩,字无功。成绩和无功正好相反。
意义相顺的:即表字与名 往往出自一句话中,意思相 顺,而且字为名的意思作补充解释或修 饰,这种情况,可称做“扩充式” 曹操,字孟德。《荀子· 劝学》篇说: “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谓德操。” 赵云,字子龙。《周易》说:“云从龙, 风从虎。” 。 陆羽,字鸿渐。《周易》曰:“鸿渐于陆, 其羽可用为仪。” 高明,字则诚。《礼记》曰:“诚则明矣。” 于谦,字廷益。《尚书》说:“谦受益。”
结果因为这个除了喜欢死抠韵脚的秀才们(当时的电报员们就 是这样的人)谁也读不懂的纪时方法,出现了不少奇怪的名词。
【马日事变】
1927年5月21日晚,国民党反动军官许克祥率叛军袭击省总 工会等革命机关、团体,解除工人纠察队和农民自卫军武装, 释放所有在押的土豪劣绅。共产党员、国民党左派及工农群 众百余人被杀害。 21日的电报代日韵目是“马”。 【艳电】 在中国近现代史中,一般特指汪兆铭(即汪精卫)于1938年 12月29日由林柏生代为发表致蒋介石的电报式声明,表示其 支持对日妥协的政策,声明称为《艳电》。 29日的韵目代日是“艳” 。
高中语文新教材1—6册主要课文文学常识

高中语文新教材1—6册主要课文文学常识1.《沁园春长沙》毛泽东2.《跨越百年的美丽》梁衡,新华社高级记者,当代散文家。
3.《边城》沈从文,现代作家,代表作有中篇小说《边城》,长篇小说《长河》,散文集《湘行散记》、《湘西》等4.《合欢树》史铁生,当代作家,代表作有《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我与地坛》、《命若琴弦》、《务虚笔记》等5.《最后的常春藤叶》欧·亨利,美国小说家,代表作有《警察与赞美诗》、《麦琪的礼物》、《没有完的故事》等6.《邂逅霍金》葛剑雄,教授、历史学家。
霍金:英国理论物理学家,只要致力于黑洞量子引力学的研究。
7.《一碗阳春面》栗良平,日本作家,原名伊藤贡,只要从事童话创作和演讲活动。
8.《再别康桥》徐志摩,现代诗人,新月派的代表人物,只要诗集有《翡冷翠的一夜》、《志摩的诗》、《猛虎集》等9.《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艾青,原名蒋海澄,现代诗人,主要诗集有《大堰河》、《向太阳》、《旷野》、《北方》、《归来的歌》等10.《双桅船》舒婷,原名龚佩玉,当代诗人,诗集有《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等11.《地球,我的母亲》郭沫若,原名郭开贞,又名郭鼎堂,现代作家、历史学家,作品有诗集《女神》,历史剧《屈原》、《棠棣之花》、《虎符》等12.《蒹葭》《诗经》,选自《诗经·秦风》。
13.《种树郭橐驼传》选自《柳宗元集》,柳宗元,字子厚,世称柳河东,曾任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唐代文学家,有《柳河东集》。
14.《病梅馆记》选自《龚自珍全集》,龚自珍,一名巩祚,字璱人,号定庵,近代杰出思想家、文学家。
15.《促织》选自《聊斋志异》,蒲松龄,字留仙,世称聊斋先生,清代文学家。
16.《香菱学诗》选自《红楼梦》,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
清代著名小说家。
17.《群英会蒋干中计》选自《三国演义》,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名本,号湖海散人,著有《三国志通俗演义》、《隋唐志传》、《三遂平妖传》、《残唐五代史演义》等。
人教版本高中语文教材文学常识大全.doc

高中语文教材主干文学常识汇编一、中国古代部分朝代作者课文篇目相关简介《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先秦《诗经》《氓》《采薇》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分为“风”“雅”“颂” 三大类,普遍运用“赋”“比”“兴”的手法。
先秦《论语》《子路、曾皙、冉有、详见必修一“名著导读”。
公西华侍坐》《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先秦《左传》《烛之武退秦师》著作,被推为先秦散文“叙事之最”,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初步成熟。
先秦《战国策》《荆轲刺秦王》《战国策》是国别体史书。
《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是我国古先秦屈原《离骚》《湘夫人》代最长的抒情诗。
《楚辞》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
先秦《荀子》《劝学》荀子是儒家学派代表人物。
先秦《庄子》《逍遥游》庄子是道家学派代表人物。
《庖丁解牛》先秦《孟子》《寡人之于国也》孟子是儒家学派代表人物。
汉《古诗十《涉江采芙蓉》九首》西汉贾谊《过秦论》《廉颇蔺相如列传》西汉司马迁《鸿门宴》《项羽之《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死》(均节选自《史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记》)东汉班固《苏武传》(节选自《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汉书》)东汉曹操《短歌行》曹操的诗歌情感深沉,慷慨悲凉,风格质朴刚健。
《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它与《木兰诗》并称“乐府双璧”。
西晋李密《陈情表》东晋王羲之《兰亭集序》东晋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是我国田园诗歌的开创者。
《归去来兮辞》南朝宋范晔《张衡传》(节选自《后汉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后汉书》)并称“前四史”。
鲍照的大部分诗作表现了为国建功立业的南朝宋鲍照《拟行路难(其四)》愿望、对门阀社会的不满、报国无门的愤懑和理想幻灭的悲哀,真实地反映了当时贫寒士人的生活状况。
唐王勃《滕王阁序》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被誉为“诗仙”。
他的诗风雄奇奔放,《蜀道难》《将进酒》唐李白想象丰富,形象巨大,气势奔腾,多用夸《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张手法和神话故事,富于浪漫主义色彩。
高中语文文学文化常识集锦(史传文学史至最后)

高中语文文学常识史传文学发展史1.我国第一部历史文集是《尚书》,是以记言为主的古史。
2.《春秋》是古代中国的儒家典籍,被列为“五经”之一。
《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据传是由孔子修订的。
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一书的史料价值很高,但不完备。
书中用于记事的语言极为简练,然而几乎每个句子都暗含褒贬之意,被后人称为“春秋笔法”。
由于《春秋》的记事过于简略,因而后来出现了很多对《春秋》所记载的历史进行详细记录的“传”,较为有名的是被称为“春秋三传”的《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左传》即《春秋左氏传》,本称《左氏春秋》,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撰。
记叙了春秋时期25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也是一部杰出的历史散文著作。
被选人教材的有《曹判论战》《烛之武退秦师》等。
3.《国语》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相传作者是左丘明。
主要记述西周末年至战国初年历史人物的言论,反映各国重大事件,有一定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
4.《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司马迁,字子长,夏阳(陕西)人,太史令司马谈之子。
西汉史学家、文学家。
撰成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又名《太史公书》。
《史记》记载了上自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共3000多年的历史。
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使《史记》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史记》全书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种体例。
共130篇。
《史记》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
它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并称“史学双璧”。
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5.《战国策》,即《国策》,西汉刘向整理,是一部国别体史书。
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
其中有许多寓言故事,如“狡兔三窟”“唇亡齿寒”“抱薪救火”“狐假虎威”“鹬蚌相争”“画蛇添足”“南辕北辙”“惊弓之鸟”等。
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专题03 诗歌鉴赏(知识梳理)

专题03 诗歌鉴赏知识梳理➢选择性必修上册《无衣》【文化常识积累】1.了解《诗经》《秦风·无衣》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2.《诗经》“六义”即是指“风、雅、颂”三种诗歌形式与“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
①《风》出自各地的民歌,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有对爱情、劳动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怀故土、思征人及反压迫、反欺凌的怨叹与愤怒,常用复沓的手法来反复咏叹,一首诗中的各章往往只有几个字不同,表现了民歌的特色。
②《雅》分《大雅》、《小雅》,多为贵族祭祀之诗歌,祈丰年、颂祖德。
《大雅》的作者是贵族文人,但对现实政治有所不满,除了宴会乐歌、祭祀乐歌和史诗而外,也写出了一些反映人民愿望的讽刺诗。
《小雅》中也有部分民歌。
③《颂》则为宗庙祭祀之诗歌。
《雅》、《颂》中的诗歌对于考察早期历史、宗教与社会有很大价值。
④赋,是直接铺陈叙述,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
朱熹《诗集传》:“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⑤比,“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即比喻,明喻和暗喻均属此类。
⑥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即起兴,用其他东西引出要说的内容。
【理解与鉴赏】1.明确字音矛戟.(jǐ)偕.作(xié)同裳.(cháng)2.解释词义①袍:长袍,即今之斗篷。
②王:此指秦君。
一说指周天子。
③于:语助词。
④兴师:起兵。
⑤修:整治。
⑥同仇:同伴。
一说共同对敌。
⑦泽:通“襗”,贴身内衣,如今之汗衫。
⑧裳:下衣,此指战裙。
⑨甲兵:铠甲与兵器。
⑩行:往。
【核心鉴赏】1.试分析本诗重叠复沓的特点。
明确诗共三章,采用了重叠复沓的形式。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文化常识

高中人教版必修一至必修五课文中的文学文化常识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1.《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全称《春秋左氏传》,别称《左氏春秋》,和《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2.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春秋初期,周天子分封天下,一般就是功劳大的,分得土地多,爵位就高,就可以分封为公爵,比如晋文公、秦穆公、齐桓公等。
3.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4.寡人:诸侯谦称,寡德之人。
5.执事:办事的官吏,也用于对对方的敬称。
6.大夫:官职等级名。
夏商周时,官分卿、大夫、士三级,大夫又分上、中、下三等。
后来成为对有官位者的通称。
《荆轲刺秦王》1.《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著。
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又称《国策》。
由西汉刘向所整理编写,共33篇,分为十二策。
《国语》是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2.卿:古代对人的敬称。
如燕人称荆轲为荆卿。
3.竖子:对人的蔑称。
除此之外还有“童仆”和“小孩”的意思。
4.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和送别。
5.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
变徵是徵的变调,音调悲凉;羽,声调激愤。
6.中庶子:管理国君的车马之类的官。
7.郎中:宫廷的侍卫。
民间又称医生。
8.箕踞:坐在地上,两腿张开,形象像箕,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
《鸿门宴》1.《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到汉武帝。
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类,共130篇,50余万字。
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等,表记各个时期的简单大事记。
鲁迅评价该书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2.关中:函谷关以西,今陕西一带。
3.山东:崤山以东,即函谷关以东的地区。
4.季父:叔父。
古代兄弟或姊妹间长幼排序为伯、仲、叔、季。
5.河:特指黄河。
江,特指长江。
6.亚父:对对方的敬称,意为仅次于父亲。
7.参乘:亦作“骖乘”,古代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
高中语文文学文化常识

高中语文文学文化常识一、中国古代文学(一)、先秦文学1、上古神话中国古代神话名篇有: 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精卫填海、(盘古)开天辟地、黄帝战蚩(chī)尤、刘安《淮南子》等。
2、先秦散文A、儒家经典“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春秋三传”《左传》《谷梁传》《公羊传》C、诸子百家散文是春秋战国时期各个学派阐述自己学说的著作,是百家争鸣的产物,诸子的思想,尤其以儒家和道家的影响最大。
诸子散文著名的有:①老子,李耳,字聃(dān),道家学派创始人,著有《道德经》。
②孔子名丘,字仲尼。
是儒家学派创始人,《论语》是孔子弟子记载孔子和他的学生言行的书。
(《季氏》《荷》)③墨子名翟(dí),墨家学派创始人。
《墨子》53篇。
④孟子名轲,字子舆。
儒家学派继承者。
《孟子》是孟子学生记录孟子言行的书。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庄暴见孟子》《鱼我所欲也》。
)⑤庄子,名周,战国道家著《庄子》。
(《庖丁解牛》)⑥荀子,战国儒家,著《荀子》32篇。
(《劝学》)⑦韩非子,法家。
著《韩非子》。
(《扁鹊见蔡桓公》《五蠹》《智子疑邻》。
)⑧《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秦相吕不韦和他的门客的集体创作。
(《察今》)⑨李斯的代表作是散文《谏逐客书》。
3、先秦诗歌A、《诗经》。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
按其内容分风、雅、颂三类、风是民歌,雅是乐歌,颂是祭歌。
诗经的表现手法是比、兴、赋。
“比”即比喻,以彼物比此的。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赋”直陈其事。
《诗经》最初称《诗》,汉代儒者奉为经典,乃称《诗经》。
B、《楚辞》。
西汉学者刘向把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编辑成书,定名为《楚辞》。
屈原(前340?-前277?)名平,我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爱国主义诗人、曾在楚国任左徒三闾大夫等职。
代表作是《离骚》《九歌》《九章》等。
屈原开创的楚辞,和《诗经》共同构成中国诗歌的两大源头。
(二)、两汉文学A、两汉散文①贾谊,世称贾生。
文学常识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选修教材中的文学常识,这次全齐了

文学常识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选修教材中的文学常识,这次全齐了必修一1、戴望舒,浙江杭县(今余杭)人,中国现代派诗人。
《雨巷》是其成名之作,并由此获“雨巷诗人”的称号。
2、《再别康桥》作者徐志摩,浙江海宁人,现代诗人、散文家,是新月派主要诗人。
3、《大堰河——我的保姆》作者艾青,浙江金华人,现代诗人。
4、《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依孔子修定的鲁史《春秋》编次,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240多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一些事件,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
5、《战国策》是西汉刘向根据史料编定的,共33篇,属国别体史书。
主要记载战国时代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及有关的谋议或辞说。
6、《史记》,西汉司马迁著,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原名《太史公书》,共一百三十篇,分为“八书”、“十表”、“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
它记载了黄帝到汉武帝时长达三千年的历史,其人物传记开我国史传文学的先河。
《史记》是古代散文史上的一座丰碑,给后人以无尽的启示和深远的影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与司司马光并称为“史界两司马”,与班固并称“班马”。
司马迁另有《报任安书》,记述了他下狱受刑的经过和著书的抱负,其坚毅之品质为历代传颂。
7、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
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
1918 年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包括《狂人日记》《阿Q正传》《药》《孔乙己》等)、《彷徨》(包括《祝福》《伤逝》等)、《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包括《藤野先生》《范爱农》等)和散文诗集《野草》;《坟》《华盖集》《华盖集续编》《二心集》等多部杂文集。
《记念刘和珍君》选自《华盖集续编》。
8、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文中的文学文化常识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长恨歌》1.列土:封爵赐邑。
古代天子分封诸侯时,用白茅裹着社坛上的泥土授予被封者,象征土地和权力,称为“列土分茅”。
2.梨园:中国唐代训练乐工的机构。
我国人民在习惯上称戏班、剧团为“梨园”,称戏曲演员为“梨园子弟”,把几代人从事戏曲艺术的家庭称为“梨园世家”,戏剧界称为“梨园界”等等。
3.龙驭:指天子车驾。
除此之外,该词还有“皇帝”“君临天下”及委婉称呼“帝王去世”。
《行路难》1.行路难:乐府《杂曲歌辞》调名,古乐府道路六曲之一,亦有变行路难,内容多写世路艰难及离别悲伤之意,多以“君不见”为首,后鲍照拟作为多。
《阿房宫赋》1.妃嫔媵嫱:“妃”,皇帝的妾,或太子、王侯的妻;“嫔(pín)”“嫱(qiáng)”:都是古代宫廷中一种女官,实即皇帝的妾,地位比“妃”要低;“媵(yìng)”,古代统治阶级嫁女时随嫁的人(陪嫁的侍女),也可能成为嫔、嫱。
2.锱铢:古代重量单位,一锱等于六铢,一铢约等于后来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
锱、铢连用,极言其细微。
《六国论》1.先:对去世的尊长的敬称。
2.故事:先例。
除此之外,在古文中一般也有“旧日的制度,例行的事”以及“掌故,典故”等意思。
《伶官传序》1.从事:官名,源于汉武帝时期,有刺史属吏之称,分为别驾从事史、治中从事史等,主要职责是主管文书、察举非法,到宋代时被废除。
2.太牢:即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shǐ,猪)三牲全备为“太牢”。
古代祭祀所用牺牲(古代祭典用的猪、牛、羊等),行祭前需先饲养于牢,故“牢”本为养牲畜的圈,在这里指祭祀用的牲畜;又根据牺牲搭配的种类不同而有太牢、少牢之分。
少牢只有羊、豕,没有牛。
由于祭祀者和祭祀对象不同,所用牺牲的规格也有所区别: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牢。
古代祭祀用牛、羊、猪各一头叫太牢,用羊、猪各一头叫少牢。
古人又把牛叫“太牢”,羊叫“少牢”。
3.告庙:天子或诸侯出巡、遇兵戎等重大事件而祭告祖庙。
4.忽微:微小的事。
忽,一寸的十万分之一;微,一寸的百万分十一。
5.俳优:以乐舞谐戏为业的人即古代演滑稽戏杂耍的艺人。
6.杂戏:古代娱乐形式之一,包括百戏、杂乐、歌舞戏、傀儡戏等。
《祭十二郎文》1.十二郎:唐代习惯以行第、郡望、官职称呼别人,这里以行第称呼韩老成。
“郎”,唐代口语,对年轻男子的称呼,又称郎子。
2.季父:叔父。
古代兄弟排行以伯、仲、叔、季为序。
古代常用伯(孟)、仲、叔、季来表示长幼之序,如伯夷、叔齐,再如孔子字仲尼,是因他排行第二,故字中有“仲”。
孟者,《说文》:“孟,长也。
”即孟在排行中指最年长的。
仲,《说文》:“仲,中也。
”仲,在排行中指居中的。
”季,《说文》:“季者,少称也。
”如季叔,后引申为最后、末尾,如季军。
3.孤:幼年死去父亲或父母双亡。
鳏寡孤独:泛指没有劳动力而又没有亲属供养、无依无靠的人。
鳏:年老无妻或丧妻的男子。
寡:年老无夫或丧夫的女子。
孤:年幼丧父的孩子。
独:年老无子女的人。
4.所怙:指所依靠的父亲(其实也包括母亲)。
语出《诗经》:“无父何怙?无母何恃”失怙,指死了父亲;失恃,指失去母亲。
5.省:探望。
古代一般是看望父母、尊亲的意思6.薨:古代称候王死叫薨,唐代及以后二品以上官员去世都称薨。
古代对人死的称呼反映了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里严格的等级制度,《礼记•曲礼》:“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7.少年:古代指青年男子,与“老年”相对。
8.孩提:幼儿,儿童,一般指2-3岁。
9.尚飨:亦作“尚享”。
希望死者的灵魂来享用祭品。
这是祭文结束时的常用语。
尚,表示希望。
飨,鬼神享用祭品。
《狱中杂记》1.刑部:又称秋官、宪部。
六部(吏、户、礼、兵、刑、工)之一,掌管全国刑法、狱讼之事,是清代最高司法机关。
吏部为管理文职官员的机关,掌品秩铨选之制,考课黜陟之方,封授策赏之典,定籍终制之法。
类似现在的组织部、纪委等部门。
吏部尚书还被称为天官。
户部掌全国疆土、田地、户籍、赋税、俸饷及一切财政事宜。
类似现在的民政部、财政部、国土局等部门。
礼部掌典礼事务与学校、科举之事。
考吉、嘉、军、宾、凶五礼之用;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
类似现在的教育部、文化部、外交部等部门。
兵部:掌管选用武官及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其长官为兵部尚书。
兵部又称夏官、武部,兵部尚书又称夏卿。
类似今天的解放军总政治部或相当于今日的国防部。
刑部:刑部为主管全国刑罚政令及审核刑名的机构,与督察院管稽察、大理寺掌重大案件的最后审理和复核,共为“三法司制”。
类似现在的司法部和公检法部门。
工部:管理全国工程事务的机关。
职掌土木兴建之制,器物利用之式,渠堰疏降之法,陵寝供亿之典。
凡全国之土木、水利工程,机器制造工程(包括军器、军火、军用器物等),矿冶、纺织等官办工业无不综理,并主管一部分金融货币和统一度量衡。
类似现在的工信部、水利部、城乡建设部。
2.京兆:汉朝京畿都城地域的名称,是周朝王畿、秦代京畿之后对都城辖域的谓称。
文中指清朝包括国都在内的顺天府。
3.五城御史司坊:即五城御史衙门的监狱。
清时京城设巡查御史,分管东、西、南、北、中五个地区,所以叫五城御史。
4.九门提督:是中国清朝时期的驻京武官,正式官衔为“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设立于康熙十三年。
主要负责北京内城九座城门(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安定门、德胜门、东直门、西直门、朝阳门、阜成门)内外的守卫和门禁,还负责巡夜、救火、编查保甲、禁令、缉捕、断狱等,实际为清朝皇室禁军的统领。
5.十四司正副郎:清初刑部设十四司,每司长官,正职为郎中,副职为员外郎,总称为郎官。
6.大辟:斩首。
古五刑之一,初谓五刑中的死刑,俗称砍头,隋后泛指一切死刑。
中国古代的五刑是五种刑罚的统称,可分为奴隶制五刑和封建制五刑。
奴隶制五刑是指墨、劓(音易)、刖(音月)、宫、大辟。
封建制五刑指笞、杖、徒、流、死。
奴隶制五刑在汉文帝之前通行,封建制五刑在隋唐之后通行。
奴隶制五刑中除了大辟即死刑外,其他四种又叫做肉刑。
墨刑又叫做黥(qíng)刑,先割破人的面部,然后涂墨,伤好后留下深色的伤疤。
汉文帝废除肉刑后,经过魏晋隋唐,都没有此刑,但五代和宋又恢复,辽金元明清都有刺面刑,但有的轻罪则刺胳膊。
到清末光绪末期,彻底废除。
劓即割鼻子,汉文帝废除肉刑后,用笞三百代替,后来,又减少了笞数。
此后,该刑不再出现。
刖刑,夏朝称膑,周时称刖。
是指斩掉左脚、右脚或者斩双脚。
有的说称膑是去掉膝盖骨。
秦朝称为斩趾。
宫又叫淫刑、腐刑、蚕室刑。
开始是惩罚那些有通奸行为人,后来处此刑的人与通奸无关。
宫刑是五刑中仅次于死刑的一种重刑。
东汉时曾经用这种刑罚来作为死罪减等刑。
隋朝法律正式废除。
大辟,即死刑。
秦汉以前的死刑种类很多,如戮、烹、车裂(五马分尸)、枭首(砍头后悬挂示众)、弃市(闹市斩首后暴尸于众)、绞、陵迟(也写作凌迟)等。
7.大决:封建时代,对判死刑的人,在每年秋季行刑,叫大决,又叫秋决。
8.勾决:皇帝在犯人的名字上画钩,批准立刻行刑。
清制,每年秋季,由刑部会同九卿各官,详审全国判死罪者的名册,一一详议,分别归入“情实”“缓决”“可矜”“可疑”四类,情实者奏请勾决。
9.梏:古代木制的手铐。
10.木讯:指用板子、夹棍等木制的刑具拷打审讯。
11.移关:指移文、关文。
旧制,对不相统属的官署用“移”,百官互相质询用“关”。
清时“关”已不局限于质询。
移关诸部,发给平行各部的文书。
《陶庵梦忆序》1.鹿鸣宴:唐代乡试后,州县长官宴请考中举子的宴会。
因宴会时歌《诗经·小雅·鹿鸣》之章,故名。
明清时,于乡试放榜次日,宴请主考以下各官及考中的举人,叫鹿鸣宴。
2.漏尽钟鸣:古代用滴漏来计时刻,又在天明时打钟报晓。
3.根:佛家的说法,是能生之义。
人的眼、耳、鼻、舌、身、意,都能生出意识,称为“六根”。
4.舍利:梵语“身骨”的译音。
佛教徒死后火葬,身体内一些烧不化的东西,结成颗粒,称为“舍利子”。
5.劫火:佛家以为坏劫中有水、风、火三劫灾。
劫,梵语“劫簸”的略称。
劫簸是一大段时间的意思。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1.千乘之国: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
在春秋后期,是中等国家。
乘,车辆。
春秋时,一辆兵车,配甲士3人,步卒72人,称一乘。
2.宗庙:天子、诸侯供奉祖宗牌位的处所。
3.会同:诸侯会盟,朝见天子。
会,诸侯相见。
同,诸侯共同朝见天子。
4.端章甫:穿着礼服,戴着礼帽。
这是做小相时的穿戴。
端,古代用整副布做的礼服。
章甫,古代礼帽,用布制。
5.小相:诸侯祭祀或会盟、朝见天子,替国君主持赞礼盒司仪的官。
相分卿、大夫、士三个等级,小相指最低的士这一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