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除杂问题总结

合集下载

初中化学去除杂质口诀

初中化学去除杂质口诀

初中化学去除杂质口诀初中化学是中学阶段中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课程,它介绍了许多化学基础知识和实验技巧。

其中,关于去除杂质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在化学实验中,杂质的存在会干扰实验结果,因此我们需要学会去除杂质的方法。

在本文中,我们将总结一些初中化学常用的去除杂质口诀,供同学们参考。

口诀一:三步法净化溶液净化溶液分为三步走,去沉淀、滤液、加纯化。

首先,我们需要把含有沉淀的溶液搅拌均匀,让沉淀均匀分布在溶液中。

然后,我们可以使用滤纸或过滤漏斗把溶液中的沉淀过滤掉。

最后,将过滤得到的清澈液体放入新的容器中,加入一些纯的试剂或溶液进行纯化。

这个口诀的关键在于分步骤,每个步骤都有自己的目的。

去除沉淀是为了减少混乱,滤液是为了使液体更加清澈,而加纯化则是最终的一步,可以确保溶液完全去除了所有的杂质。

口诀二:酸作用净化有时,我们的实验中会存在着一些难以去除的杂质,此时可以考虑使用酸来净化。

其中,盐酸是最常用的酸。

酸作用净化的过程比较简单。

首先,我们可以将含有杂质的溶液倒入一个容器中,然后加入一定量的盐酸。

随后,我们需要搅拌溶液,让酸充分地溶解其中的杂质。

最后,我们可以使用滤纸或过滤漏斗将溶液过滤掉,使得得到的液体更加清澈。

盐酸作为强酸,可以快速地分解杂质,使得溶液的净化效果更好。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酸具有刺激性和腐蚀性,需要注意操作的安全性。

口诀三:加热净化加热净化是一种非常简单、有效的净化方法,它适用于许多不同类型的溶液。

为了使用这种方法,我们需要手动加热溶液。

加热净化通常由三步组成。

首先,将含有杂质的溶液加热至沸腾,这可以使杂质分解得更快。

随后,我们需要让溶液冷却到室温,并使用滤纸或过滤漏斗将其中的沉淀过滤掉。

最后,将过滤得到的清澈液体加热到再次沸腾,这次加热可以使得溶液中的杂质完全分解。

加热净化的优点是其效率高且容易实现。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我们需要慢慢地加热溶液以防止其溢出,并在使用高温实验室设备时注意安全。

除杂初中化学总结

除杂初中化学总结

除杂初中化学总结《除杂初中化学总结》整体感受说起初中化学的除杂,就像是在一群小伙伴里找出那个走错队伍的家伙,还得小心翼翼,不能把原本好的伙伴也给弄没了。

刚开始学的时候,我感觉这就像是一团乱麻,理不清头绪,但随着学习的深入和大量练习,也慢慢摸到了些门道。

具体收获首先,我们要遵守不能引入新杂质的原则。

这就好比你打扫房间,要把不要的东西扔出去,可不能一边扔一边又带进来新的垃圾。

比如去除氯化钠中的碳酸钠,就不能选用硝酸,因为用硝酸的话会生成新杂质硝酸钠。

其次,要依据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像溶解性,要是有一种物质不溶于水,另一种可溶性杂质,就可以通过溶解过滤的方法除杂;化学性质方面,活泼性不同的金属就可以利用置换反应除去杂质金属,像除去铜里面的铁,就可以用稀硫酸或者硫酸铜溶液。

重要发现现在想想,原来是除杂试剂的状态也很关键。

如果要除去气体中的杂质,那除杂试剂通常要是液态,并且气体的进出导管的长短顺序可是有讲究的,长进短出是常见的情况。

还有我们要考虑反应后的产物状态,要容易分离才行,等等,还有个重要的点,如果杂质和要保留的物质都能与除杂试剂反应,那肯定不能用这个试剂去除杂了,像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用点燃的方法,因为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虽然一氧化碳能燃烧,但在大量二氧化碳存在下,一氧化碳难以燃烧完全,而且会引入新的氧气杂质。

反思我反思自己有时候会忘记考虑除杂后的剩余物质是否容易分离,光想着把杂质反应掉就好了。

还有就是没有非常透彻地记住物质的性质,特别是一些特殊情况下的,这就导致做题容易纠结和选错除杂方法。

像本来可以利用物理性质除去杂质的,却老是想复杂了从化学性质角度去考虑。

启示原来如此,除杂这一块一定要把物质的性质,尤其是化学性质记得特别牢,还有那几个除杂的原则要像烙印一样刻在脑子里。

每个实际的题目就像是一道谜题,得根据这些原则和性质去找到那个恰到好处答案。

然后就得细心仔细,每一步都考虑周全,特别是产物和剩余物质的情况。

初中化学除杂知识点归纳

初中化学除杂知识点归纳

初中化学除杂知识点归纳一、溶液的分离与纯化1. 蒸馏法:利用溶液中组成物质的沸点不同,通过加热和冷凝来使沸点较低的物质蒸发并冷凝回收,实现分离纯化的方法。

2. 结晶法:利用溶液中溶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通过加热浓缩溶液,然后冷却结晶,使溶质从溶液中析出,实现分离纯化的方法。

3. 过滤法:利用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颗粒大小不同,通过过滤器进行筛选,使颗粒较大的溶质被滤除,实现分离纯化的方法。

4. 萃取法:利用溶质在两种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通过溶剂的选择和分离,使溶质从溶液中转移到另一溶剂中,实现分离纯化的方法。

二、气体的分离与纯化1. 气体的分离:利用气体的密度和溶解度不同,通过物理方法如液体吸附、分子筛吸附等,或化学方法如催化剂反应等,使混合气体中的组分分离出来。

2. 气体的纯化:利用物理方法如冷凝、吸附等,或化学方法如催化剂反应等,去除混合气体中的杂质,使气体纯化。

三、固体的分离与纯化1. 磁性分离:利用固体中含有磁性物质而其他物质不具备磁性的特点,通过外加磁场使磁性物质被吸附到磁铁等磁体上,实现分离纯化的方法。

2. 晶体分离:利用固体中晶体的形状和大小不同,通过筛网或离心等方法,使晶体被分离出来,实现分离纯化的方法。

3. 溶液结晶:利用固体在溶液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通过加热浓缩溶液,然后冷却结晶,使溶质从溶液中析出,实现分离纯化的方法。

四、液体的分离与纯化1. 蒸馏法:利用液体的沸点不同,通过加热和冷凝来使沸点较低的液体蒸发并冷凝回收,实现分离纯化的方法。

2. 萃取法:利用液体在两种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通过溶剂的选择和分离,使溶质从液体中转移到另一溶剂中,实现分离纯化的方法。

3. 结晶法:利用液体中溶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通过加热浓缩溶液,然后冷却结晶,使溶质从液体中析出,实现分离纯化的方法。

五、电解质的分离与纯化1. 电解法:利用电解质在电场中的离子运动和电极反应,通过电解质溶液在电解槽中的电解分解,使正负离子分别在阳极和阴极上析出,实现分离纯化的方法。

中考复习-初中化学物质的除杂知识点总结

中考复习-初中化学物质的除杂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物质的除杂知识点总结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除杂)1. 分离与提纯的基本原理(1) 分离:就是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将混合物巾的各组分分开,并将物质恢复到原状态。

(2) 提纯和除杂: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把混合物中的杂质除去而得到纯物质。

在提纯过程中,如果杂质发生了化学变化,不必恢复成原物质。

二者的方法在很多情况下是相似的,但分离比提纯的步骤要多,因为各组分均要保留,绎过化学反应使混合物中各组分经转化而分离后还要复原为原来的组分物质提纯和除杂过程中经常用到分离操作,二者有时又密不可分。

2.分离和提纯应遵循的原则(1) 不能“玉石俱焚”:即试剂一般要求与杂质反应,不与要保留的物质反应。

但在特殊情况下,所加试剂可和保留物质应应,但最终要转化成需要保留的物质如除去FeCb,溶液中的NaCI,可加过量的NaOH溶液—过滤—洗涤—加适量稀盐酸。

⑵“不增““不减”:即不增加新的杂质,不减少要保留的物质如除去FeCl3中的少量F Q(SQ)3应选用BaCl2而不应选用Ba(NO)2,否则发生反应3Ba(NO)2+Fe2(SC4) 3==3BaSOj +2Fe(NO)3溶液中又增加了Fe(NO3)3.(3) 易分离:反应后,物质的状态不同,便于分离。

(4) 不污染环境:即耍求所选用的除杂方法不能产生可污染环境的物质。

(5) 不能“旧貌变新颜”:即除杂结束前,要恢复保留物质的原有状态。

常见除杂的方法:CG(O2):将气体通过灼热的铜网CG(H2或CO):将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Q或CO或H(含H2O):将气体通过浓硫酸或氧化钙或氯化钙等干燥剂Q或“或CO(含CO或SO):将气体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Cu(含Fe或Mg或Zn):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或稀硫酸,过滤Fe(含Cu):用磁铁将铁粉吸引出来Cu(含CuO), Fe(含FeO):高温下与HH或CO反应CuO含Cu或C):在空气中灼烧CaO(含CaCO :高温煅烧(CaCO分解成CaC和CO)CaCO含CaO)加足量水溶解,过滤,取滤渣Ca(OH)(含CaO加足量水FeSQ溶液(含HSO或CuSO,FeCb溶液(含盐酸或CuCb):加过量铁粉,过滤,取滤液NaCI溶液(含NaCO):加适量稀盐酸NaSQ溶液(含CuSO :加适量NaOH溶液酸、碱、盐溶液的除杂技巧:1.被提纯物与杂质所含阳离子相同时,选取与杂质中的阴离子不共存的阳离子,再与被提纯物中的阴离子组合出除杂试剂。

初中化学常见物质除杂、分离、鉴别、推断总结word版本

初中化学常见物质除杂、分离、鉴别、推断总结word版本

初中化学常见物质除杂、分离、鉴别、推断总结初中化学常见实验题型解题技法总结(除杂、分离、鉴别、鉴定、推断)知识要点:1. 除杂题:解答除杂质一类的题目时,要注意三原则;三要领;五种常用的方法。

三原则:①不引入新杂质;②不减少被提纯物质的质量;③杂质便于分离。

三要领:①根据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的差异;②确定除杂质方法;③选择适宜试剂。

除杂质思路分析方法:(1)沉淀法:加入一种试剂将被除去的杂质变为沉淀,再用过滤法除去。

(2)化气法:加热或加入一种试剂将杂质变为气体逸出。

(3)置换法:利用置换反应的原理将杂质除去。

(4)转纯法:将被除去的杂质变为提纯的物质。

(5)吸收法:常用于气体的提纯。

在掌握了以上除杂质的原则、要领、方法后,解答题目时要审清题目要求,分析理顺思路且与题目要求吻合,才能准确解题。

2. 混合物的分离:(1)可溶性与难溶性物质的混合物——常用溶解、过滤、蒸发三步操作加以分离,分别得到纯净物。

如:粗盐的提纯;BaSO4和Na2SO4的混合物。

(2)两种物质均溶于水,但两种物质的溶解度一种随温度变化大,另一种变化不大时,可考虑——结晶法。

即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加以分离。

如:NaCl和KNO3的混合物。

(3)两种物质均溶于水时,可考虑用化学方法分离。

如BaCl2和NaCl的混合物。

可将混合物先溶于水,加入适量Na2CO3溶液,得到BaCO3和NaCl溶液。

BaCl 2+ Na 2CO 3=BaCO 3↓+2NaCl 。

将沉淀过滤出,洗净后在沉淀中加入适量盐酸溶液,又得到BaCl 2溶液,CO 2逸出。

BaCO 3+2HCl =BaCl 2+H 2O+CO 2↑。

最后分别将NaCl 溶液和BaCl 2溶液蒸发,分别得到纯净的NaCl 固体和BaCl 2固体。

注意:用化学方法或用物理方法进行混合物分离时,要区别除杂质与分离物质的不同点是:除杂质时只要求把杂质除掉、保留原物质即可;而混合物分离是几种物质用一定的方法分开,原混合物中各成分都必须保留。

2017中考复习-初中化学物质的除杂知识点总结

2017中考复习-初中化学物质的除杂知识点总结

初中化学物质的除杂知识点总结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除杂)1. 分离与提纯的基本原理(1)分离:就是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将混合物巾的各组分分开,并将物质恢复到原状态。

(2)提纯和除杂: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把混合物中的杂质除去而得到纯物质。

在提纯过程中,如果杂质发生了化学变化,不必恢复成原物质。

二者的方法在很多情况下是相似的,但分离比提纯的步骤要多,因为各组分均要保留,绎过化学反应使混合物中各组分经转化而分离后还要复原为原来的组分物质提纯和除杂过程中经常用到分离操作,二者有时又密不可分。

2.分离和提纯应遵循的原则(1)不能“玉石俱焚”:即试剂一般要求与杂质反应,不与要保留的物质反应。

但在特殊情况下,所加试剂可和保留物质应应,但最终要转化成需要保留的物质如除去FeCl 3,溶液中的NaCl ,可加过量的NaOH 溶液→过滤→洗涤→加适量稀盐酸。

(2)“不增““不减”:即不增加新的杂质,不减少要保留的物质如除去FeCl 3中的少量Fe 2(SO 4)3应选用BaCl 2而不应选用Ba(NO 3)2,否则发生反应3Ba(NO 3)2+Fe 2(SO 4)3==3BaSO 4↓+2Fe(NO 3)3溶液中又增加了Fe(NO 3)3.(3)易分离:反应后,物质的状态不同,便于分离。

(4)不污染环境:即耍求所选用的除杂方法不能产生可污染环境的物质。

(5)不能“旧貌变新颜”:即除杂结束前,要恢复保留物质的原有状态。

常见除杂的方法:CO 2(O 2):将气体通过灼热的铜网CO 2(H 2或CO):将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O 2或CO 2或H 2(含H 2O):将气体通过浓硫酸或氧化钙或氯化钙等干燥剂 O 2或H 2或CO(含CO 2或SO 2):将气体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 Cu(含Fe 或Mg 或Zn):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或稀硫酸,过滤 Fe(含Cu):用磁铁将铁粉吸引出来Cu(含CuO),Fe(含Fe 2O 3):高温下与H 2或CO 反应 CuO(含Cu 或C):在空气中灼烧CaO(含CaCO 3):高温煅烧(CaCO 3分解成CaO 和CO 2) CaCO 3(含CaO):加足量水溶解,过滤,取滤渣 Ca(OH)2(含CaO)加足量水FeSO 4溶液(含H 2SO 4或CuSO 4),FeCl 2溶液(含盐酸或CuCl 2):加过量铁粉,过滤,取滤液 NaCl 溶液(含Na 2CO 3):加适量稀盐酸 Na 2SO 4溶液(含CuSO 4):加适量 NaOH 溶液酸、碱、盐溶液的除杂技巧:1.被提纯物与杂质所含阳离子相同时,选取与杂质中的阴离子不共存的阳离子,再与被提纯物中的阴离子组合出除杂试剂。

初中化学物质除杂方法归纳

初中化学物质除杂方法归纳

初中化学物质除杂方法归纳初中化学物质除杂方法归纳化学是自然科学的一种。

化学是主要在分子、原子层面,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

下面为大家带来初中化学物质除杂方法归纳,快来看看吧。

除杂即去除物质中的杂质。

初中化学物质除杂的原则是:不引入新的杂质(包括水蒸气等),不能将原有的物质反映掉,除杂选择试剂的原则是:不增、不减、不繁。

初中化学物质除杂方法归纳:1、CO2(CO):把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2、CO(CO2):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3、H2(水蒸气):通过浓硫酸/通过氢氧化钠固体4、CuO(C):在空气中(在氧气流中)灼烧混合物5、Cu(Fe):加入足量的稀硫酸6、Cu(CuO):加入足量的稀硫酸7、FeSO4(CuSO4):加入足量的铁粉8、NaCl(Na2CO3):加入足量的盐酸9、NaCl(Na2SO4):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10、NaCl(NaOH):加入足量的盐酸11、NaOH(Na2CO3):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钙溶液12、NaCl(CuSO4):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钡溶液13、NaNO3(NaCl):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14、NaCl(KNO3):蒸发溶剂15、KNO3(NaCl):冷却热饱和溶液。

16、CO2(水蒸气):通过浓硫酸。

除杂方法原理:1、利用物理性质是否溶解于水,进行杂质去除;2、利用化学反应,反应掉其中的杂质;燃烧、碱水吸收、酸液吸收等都算,都是化学反应;其中分为酸碱反应、氧化还原反应两种;3、利用物理性质,升华、蒸发或者融化等进行分离,甚至可以使用磁铁、蚂蚁等手段;注意的问题:(1)需净化的气体中含有多种杂质时,除杂顺序:一般先除去酸性气体,如:氯化氢气体,CO2、SO2等,水蒸气要在最后除去。

(2)除杂选用方法时要保证杂质完全除掉,如:除CO2最好用NaOH不用Ca(OH)2溶液,因为Ca(OH)2是微溶物,石灰水中Ca (OH)2浓度小,吸收CO2不易完全。

初中化学常见物质检验及除杂汇总

初中化学常见物质检验及除杂汇总

一、物质的检验利用物质特有的性质,确定物质是否存在的实验方法。

(一)、气体的检验1、氧气:带火星的木条放入瓶中,若木条复燃,则是氧气。

2、氢气:在玻璃尖嘴点燃气体,罩一干冷小烧杯,观察杯壁是否有水滴,往烧杯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若不变浑浊,则是氢气。

3、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若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4、氨气:湿润的紫红色石蕊试纸,若试纸变蓝,则是氨气。

5、水蒸气:通过无水硫酸铜,若白色固体变蓝,则含水蒸气。

(二)、离子的检验6、氢离子: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加入锌粒。

7、氢氧根离子:酚酞试液/硫酸铜溶液。

8、碳酸根离子:稀盐酸和澄清的石灰水。

9、氯离子: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氯离子。

10、硫酸根离子:硝酸钡溶液和稀硝酸/先滴加稀盐酸再滴入氯化钡。

11、铵根离子: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

12、铜离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产生蓝色沉淀则是铜离子。

13、铁离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产生红褐色沉淀则是铁离子。

二、物质的除杂根据物质和杂质的物理化学性质,采用适当的方法把混合物中杂质分离除去,从而得到纯净的某物质的实验方法。

(一)、物理方法1、过滤法:适用于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的分离或提纯。

2、结晶法:适用于可溶性固体与液体的分离和提纯。

具体方法有两种。

①降温结晶法: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固态物质的分离或提纯。

②蒸发结晶法: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固体物质的分离或提纯。

(二)、化学方法:1、原则:①“不增、不减、易分”:不增即最终不能引入新的杂质;不减是除杂结果不应使所需物质减少;易分是加入试剂后,使杂质转化为沉淀、气体和水等与所需物质易于分离。

②先除杂后干燥。

2、方法:(以下括号里的均为杂质)①吸收法:如一氧化碳混有二氧化碳可用氢氧化钠等碱性溶液吸收;②沉淀法:如氯化钾中混有氯化镁可加氢氧化钾溶液,再过滤;③溶解法:如铜中混有氧化铜可加入过量的盐酸,再过滤;④转化法:如铜中混有锌可加硫酸铜溶液再过滤;⑤气化法:如氯化钠中混有碳酸钠可加入过量盐酸,再蒸发结晶;⑥加热法:如氧化钙中混有碳酸钙可高温灼烧;⑦综合法:当含有多种成分的杂质时,分离提纯往往不仅仅使用一种方法,而是几种方法交替使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除杂总结
概念理解
首先明白物质除杂是干什么,物质除杂又叫物质提纯,即把混合物中少量的杂质出去,得到较纯净物质的过程。

一、除杂原则
简单概括为:不增,不减,易分, 复原。

(1)不增:提纯过程中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2)不减:被提纯物质不能减少,如加入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被提纯物反应。

(3)易分:操作简单,容易分离。

(4)复原:恢复原有状态
二、常用除杂方法:
1、物理方法:过滤法、降温结晶法、蒸发结晶法。

2、化学方法:沉淀法、气化法、置换法、中和法、吸收法。

三、初中常见物质提纯方法总结
四、理解与提高
这种题型常常结合物质的共存、溶解性、酸碱性等知识考查,只要对除杂混合物中各物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比较了解,那么做这类试题就不会太难,要求基础知识掌握比较扎实。

如果,某些杂质不能通过一种方法除去,可以结合几种方法,前提是方法可行,操作简单易行。

1.气体除杂原理:
转化法:杂质五某种物质反应,生成被提纯物,如编号2、10。

吸收法:气体除杂常用吸收法。

吸收H2O:浓H2SO4、CaCl2等干燥剂
吸收CO2、SO2:NaOH等碱性溶液
2.固体除杂原理:
过滤法:适用对象为提纯物不溶解,杂质溶解类型,如编号12
3. 液体除杂原理:
沉淀法:杂质中含不溶性物质的离子,如编号17、19、20、21。

要求对物质的溶解性比较熟悉,并能够熟练应用。

气化发:将杂质转化成气体,从混合物中除去,如编号2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