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解与乳化》PPT课件
合集下载
7.1溶解与乳化(课堂PPT)

乳浊液:
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
叫做乳浊液(或乳状液)。
悬浊液和乳浊液统称浊液。 浊液的特征:不均一、不稳定。
27
18
物质溶于水后的温度变化
• 有的温度升高(放热反应),有的温度降 低(吸热反应)。这取决于物质的性质。 如:
19
实验现象纪录
水中加入 的溶质
NaCl
NH4NO3 NaOH
加入溶质前 水的温度 /℃
加入溶质后 水的温度 /℃
温度基本不变
温度降低
温度升高
溶解现象
结论 有的物质溶解时可能吸热,有的
物质溶解时可能放热。
H2CO3
水
8
• 探究:影响物质溶解速度的因素
9
搅拌实验
改变的条件
搅拌
不变的条件
水量相同
水温相同
食盐量相同
同时加食盐
观察时间相同
10
搅拌实验
步骤: 1、准备两个水量、水温相同的烧杯; • 2、取两份同样多的食盐; • 3、把两份同样多的食盐同时放入两个 杯中; • 4、用筷子搅拌其中的一杯水。
A.汽水
B.食盐水
C.蒸馏水 D.糖水
6、下列状态的物质相互接触,反应
速
C
度最快的是( )
A.固体与固体 B.固体与液体
C.液体与液体 D.气体与固体
17
7.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D )
A.铜与硝酸银溶液恰好反应后得到的溶液是 硝酸铜溶液
B.二氧化碳通入足量石灰水后得到的混合物 不是溶液
C.溶剂的质量加溶质的质量等于溶液的质量 D.溶剂的体积加溶质的体积等于溶液的体积
溶液吗? (4)溶液里的溶质只能是一种物质吗?
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
叫做乳浊液(或乳状液)。
悬浊液和乳浊液统称浊液。 浊液的特征:不均一、不稳定。
27
18
物质溶于水后的温度变化
• 有的温度升高(放热反应),有的温度降 低(吸热反应)。这取决于物质的性质。 如:
19
实验现象纪录
水中加入 的溶质
NaCl
NH4NO3 NaOH
加入溶质前 水的温度 /℃
加入溶质后 水的温度 /℃
温度基本不变
温度降低
温度升高
溶解现象
结论 有的物质溶解时可能吸热,有的
物质溶解时可能放热。
H2CO3
水
8
• 探究:影响物质溶解速度的因素
9
搅拌实验
改变的条件
搅拌
不变的条件
水量相同
水温相同
食盐量相同
同时加食盐
观察时间相同
10
搅拌实验
步骤: 1、准备两个水量、水温相同的烧杯; • 2、取两份同样多的食盐; • 3、把两份同样多的食盐同时放入两个 杯中; • 4、用筷子搅拌其中的一杯水。
A.汽水
B.食盐水
C.蒸馏水 D.糖水
6、下列状态的物质相互接触,反应
速
C
度最快的是( )
A.固体与固体 B.固体与液体
C.液体与液体 D.气体与固体
17
7.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D )
A.铜与硝酸银溶液恰好反应后得到的溶液是 硝酸铜溶液
B.二氧化碳通入足量石灰水后得到的混合物 不是溶液
C.溶剂的质量加溶质的质量等于溶液的质量 D.溶剂的体积加溶质的体积等于溶液的体积
溶液吗? (4)溶液里的溶质只能是一种物质吗?
《溶解与乳化》溶液PPT课件五

知识网络 知识回顾 例题解析
化学
知识点2 溶解的现象 物质溶解时通常伴随有吸、放热现象。这是因为物质 在溶解时,会同时发生以下两个过程: 1.扩散过程:(又称吸热过程)指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向 水中扩散; 2.水合过程:(又称放热过程)指溶质的分子或离子与 水分子作用形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
知识网络 知识回顾 例题解析
化学课件:/kejian/huaxue/ 生物课件:/kejian/she ngwu/
地理课件:/kejian/dili/
历史课件:/kejian/lish i/
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2.特征:均一性、稳定性 均一性是指溶液中任意一部分的组成和性质完全相同;
知识网络 知识回顾 例题解析
化学
►类型二 溶解的现象
命题角度:考查学生对物质溶解时的吸、放热情况的
了解程度。
例2 将适量的下列物质溶解于水的过程中,会使溶
液的温度显著降低的是 ( B )
A.浓硫酸
B.硝酸铵
C.火碱
D.蔗糖
[解析] 硝酸铵溶于水时溶液的温度会降低;浓硫酸、
火碱(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时,溶液的温度会升高;
蔗糖溶于水时溶液的温度基本不变。
知识网络 知识回顾 例题解析
化学
变式题 小琪同学往图7-1所示的烧杯中加入一种固体
物质,搅拌后,发现温度升高,石蜡熔化、塑料片掉
了下来。该同学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 D )
A.蔗糖 C.氯化钠
B.硝酸铵 D.氢氧化钠
[方法点拨] 物质溶解时,往往会伴随着热量的变化。
对一些常见物质溶解时的吸、放热情况需要记忆,如
知识网络 知识回顾 例题解析
化学
[注意] ①溶液的质量等于溶质质量与溶剂质量之和, 但溶液的体积不一定等于溶质体积与溶剂体积之和。 这是因为在溶质分散到溶剂的过程中,构成物质的粒 子不停运动,粒子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 ②物质溶于水后,往往会使溶液的沸点、凝固点、密 度等发生变化。
初中化学九下 7.1 溶解与乳化 课件 _4

A.硫酸
B.硫酸锌 C.锌 D水 (4分)
10、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 C )
A.汽水Leabharlann B.食盐水C.蒸馏水
D.糖水
本节小结: 谈谈你的收获?
谈谈你的疑惑?
最后的措手不及是因为当初游刃有余的自己 现代的婚姻并不是情感的产物,更多的是竞争的结晶,选配偶其实就是变相的竞争上岗,而小三就是原配最大的竞争对手。 假如你从来未曾害怕受窘受伤害,那就是你从来没有冒过险。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关心自己的灵魂,从来不早,也不会晚。 我们确实有如是的优点,但也要隐藏几分,这个叫做涵养。 若现在就觉得失望无力,未来那么远你该怎么扛。 教师的威信首先建立在责任心上。——马卡连柯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如果一个人没有苦难的感受,就不容易对他人给予同情。你要学救苦救难的精神,就得先受苦受难。 崇高的理想就象生长在高山上的鲜花。如果要搞下它,勤奋才能是攀登的绳索。 当你无法从一楼蹦到三楼时,不要忘记走楼梯。要记住伟大的成功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学会分解你的目标,逐步实施。 人生道路上既有坦道,又有泥泞;既有美景,又有陷阱,只有坚定信念又勇往直前的人才能到达胜利的终点。
什么? 5、形成的物质具有什么特征?怎样理解?(4分) 6、溶质一定为固体吗?溶剂一定为水吗?
一、溶液
1、定义:由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物质分散到另 一种物质中所形成的均一而稳定的混合物, 叫做溶液。
2、特征:均一 稳定 (透明但不一定无色) 均 一:指溶液任一部分的组成和性质相同 稳 定:在外界条件不变时,溶液稳定存在 混合物:凡是溶液都是混合物
7.1 溶解与乳化(一)
观察活动
目的 认识溶解现象
溶解与乳化PPT精品课件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试牛刀
• 将4、大小粒丽糖同块学碾喜碎欢和糖用水热,水发溶现解很多搅方拌法都 能使糖块尽快溶解在水中,请说出你知道 水的的三温种度方高法低:影__响__:__在__两__个__烧__杯__中__,、一 个__加__入__2_0_℃__的___水、5_0_m__L_,_从另中一选个取加一入种80方℃法, 的设水计5实0m验L证,明分实别验同方时案加:入3g颗粒大小相 同的蔗糖,都不搅拌,观察记录两个烧 饼中蔗糖完全溶解所需的时间。
(4)1949年9月,在北平召开政协会议。
①主题: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
②主要成果: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 栏
目
人民政治协商共会同议纲_领_______》。
链 接
(5)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
从此走上了独立、________、统一之路。 民主
解析:第(1)问民主党派的政治主张的变化,主要
1.背景。
(1)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坚持独_裁__和__内__战_____的方针,
阴谋发动新的大规模内战,以消灭人民革命力量。 栏
目
(2)抗战胜利后,人民要“求_和__平_____、反对内战”。
链 接
2.主要表现。
(1)中共中央提出“和平、________、团结”的口号。 民主
2.第二条战线的含义、特点及意义
链
生了根本的变化,形成美苏两极格局。美国将中国 接 作为其前哨阵地极力扶植蒋介石;另一方面,美国 在华扩大势力尚需要一定时间。战后和平、民主成 为世界潮流,各国人民的斗争也对中国产生了一定 的积极影响。
②由当时国内形势决定,国民党反动派战后力
量膨胀,其内战和独裁的方针已定,但尚未做
溶解与乳化PPT教学课件

溶解与乳化
2020/12/12
1
探究几种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现象及讨 论、分析
实验内容:
下列物质分散在水中
实验现象:
KMnO4
固体消失,液体均匀透明
食盐
固体消失,液体均匀透明 溶
分 散
蔗糖
固体消失,液体均匀透明
液
系
硫酸铜
固体消失,液体均匀透明
泥土(或粉笔灰) 浑浊不清,泥土颗粒仍可见 浊
食用油
乳状浑浊,油滴可见
液
2020/12/12
2
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 稳定的混合物。
液体与液体互溶时:多者为溶剂,少者为溶质,一般 情况下水是溶剂。
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
是指溶液各部分的组成、
a.均一性: 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
溶液的特征:
学性质)完全一样。
是指在温度等外部因素不改 b.稳定性:变的情况下,无论放置多久,
2020/1现象。
3
物质分散的三种状态:
探究粉笔灰、植物油在水中的分散现象及讨论、分析 。
并思考这两种物质与前面四种物质分散到水中的现象相 同吗?是否属于溶液?
分散体系 分散微粒
实例
特征
共同点
悬浊液 固体小颗粒 泥浆
不均一、
乳浊液 液体小液滴 牛奶
不稳定
混 合 物
溶液 分子或离子 糖水 均一、稳定
2020/12/12
4
PPT教学课件
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2020/12/12
5
2020/12/12
1
探究几种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现象及讨 论、分析
实验内容:
下列物质分散在水中
实验现象:
KMnO4
固体消失,液体均匀透明
食盐
固体消失,液体均匀透明 溶
分 散
蔗糖
固体消失,液体均匀透明
液
系
硫酸铜
固体消失,液体均匀透明
泥土(或粉笔灰) 浑浊不清,泥土颗粒仍可见 浊
食用油
乳状浑浊,油滴可见
液
2020/12/12
2
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 稳定的混合物。
液体与液体互溶时:多者为溶剂,少者为溶质,一般 情况下水是溶剂。
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
是指溶液各部分的组成、
a.均一性: 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
溶液的特征:
学性质)完全一样。
是指在温度等外部因素不改 b.稳定性:变的情况下,无论放置多久,
2020/1现象。
3
物质分散的三种状态:
探究粉笔灰、植物油在水中的分散现象及讨论、分析 。
并思考这两种物质与前面四种物质分散到水中的现象相 同吗?是否属于溶液?
分散体系 分散微粒
实例
特征
共同点
悬浊液 固体小颗粒 泥浆
不均一、
乳浊液 液体小液滴 牛奶
不稳定
混 合 物
溶液 分子或离子 糖水 均一、稳定
2020/12/12
4
PPT教学课件
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2020/12/12
5
初中化学_溶解与乳化PPT课件

乳浊液: 物质以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
活动一:探究几种物质在水中分散的状况
【比一比】溶液与悬浊液、乳浊液的比较
离子或 分子 固体小 颗粒 液体小 液滴
不分层、不 沉淀、无明 显变化 产生沉淀
均一、 稳定 不均一、 不稳定 不均一、 不稳定 混 合 物
食盐溶 于水 粉笔灰放 到水里 汽油放到 水里
泥土(或粉笔灰)加入水中
静置后出现沉淀
不消失,液体变浑浊,
静置后出现分层
活动一:探究几种物质在水中分散的状况
【想一想】 1. 依据实验现象,哪些物质能分散在水中形成均匀、稳定的 体系? 哪些物质以固体小颗粒分散在水中? 哪些物质以小液滴分散在水中? 2.你能解释高锰酸钾、食盐、蔗糖在水中逐渐消失的原因?
能把油分散到水 中
活动二:乳化现象
【理一理】
乳化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主要是应用于洗涤剂,除此之外还有用于农药的合成、污 水处理等。
活动二:乳化现象
【练一练】 1.下列各用途与乳化无关的是( B A.用洗衣粉洗去衣服上的油脂 B.用水洗去容器表面的泥土 C.农药、医药制剂的合成 D.各种日用洗涤剂的配制 )
C.溶液都是无色透明
D.凡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3.把下列物质:①面粉②碱面③植物油④蔗糖⑤高锰酸 钾⑥酒精⑦细沙⑧汽油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得 到溶液的有 ②④⑤⑥ ,乳浊液的有 ③⑧ 。
活动一:探究几种物质在水中分散的状况
【拓展视野】 在许多情况下,人们希望能较快地溶解某些固体物质。 怎样才能达到上述目的呢? 请你以冰糖的溶解为例提出建议,并设计实验验证你的设想。 建议1: ; 建议2: ; 建议3: ; 建议4: ……
2. 小明的衣服上不小心沾到了机油,他用水怎么也洗不掉,你 能帮小明想办法洗掉吗?你能解释原因吗?
《溶解与乳化》PPT课件【精品】科粤版

透明:即指溶液清澈、澄清,但不一定是无 色的,如 CuSO4 溶液是蓝色的。
均一:指溶液形成以后,溶液各部分的组成、 性质完全相同,如溶液中各部分的浓度、密度、 颜色等完全一样。
稳定:指外界条件不变时溶液长期放置,溶 质不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在工农业生产和实验室中经常使用各种水溶液。
HCl
H2SO4
溶解速率 A1_>__B1
固体溶质的形状影响溶质在水中的溶解速 率,粉末状溶质比块状溶质溶解快。
溶解速率 A1_>__B1
在搅拌溶剂的情况下,溶质在溶剂中的溶 解速率快。
结论
通过对比实验可知:① 提高溶剂温度、② 溶质颗粒小、③ 溶解时进行搅拌等能加快溶质 在溶剂里溶解。
点击画 面播放
检查站
3. 各种洗涤剂广泛进入人们的生活中,下列 洗涤中所用洗涤剂不具有乳化功能的是( A )
A. 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油污溶于汽油 B. 用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 C. 用肥皂液洗衣 D. 用沐浴露洗澡
2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可溶的物质在溶解时,常常会使溶液的 温度发生改变,这表明有些物质在溶解时会 出现吸热现象,有些物质在溶解时则会出现 放热现象。
溶剂 酒精
常用的有机溶剂
用途
危险性
配制碘酒 易燃
注意事项 不可接近火源
汽油 去除油渍 易燃
不可接近火源
香蕉水 配制油漆 易燃
氯仿
有机玻璃的 溶解与粘接
有害
不可接近火源 不可接触眼睛
2 影响溶质溶解快慢的因素
观察活动 【实验 7 – 2】比较等量硫酸铜在水中溶解的快慢
溶解速率 A1_<__B1 溶剂温度越高,溶 质的溶解速率越快。
下表描述了数种固体物质加入适量冷水时 所观察到的现象:
溶解与乳化(课堂PPT)

溶剂 水 水 水
酒精
溶质 氢氧化钠 食盐
硫酸铜 碘
可见,不是只有水可以做溶剂,汽油、酒 精等均可以做溶剂,这些溶剂的溶解能力 是否相同呢?
7
想一想
将铁投入一定量的稀硫酸中,直到 没有气泡产生,且铁有剩余,所得溶
液中溶质为_F_e_S__O_4_溶剂为__H__2O___;
若铁完全溶解,则溶液中的溶质一
溶质
溶剂
(1)硫酸铜溶液 CuSO4(硫酸铜) 水
(2)稀硫酸
H2SO4(硫酸) 水
(3)75%的医用酒精 C2H5OH(酒精) 水
(4)油脂溶解在汽油里 油脂
汽油
(5)白磷的二硫化碳溶液 白磷
二硫化碳
(6)盐酸
HCl(氯化氢) 水
10
练习
• ( C )1、溶液的基本特征是 • A、无色透明 B、无色均一 C、均一、稳定
乳浊液
1、定义:由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 叫做乳浊液或乳状液
2、乳浊液的特征:不稳定,易分层 。
注意: 当乳浊液加入洗涤剂并振荡后,就不再分层了。
3、乳化剂:能使乳浊液稳定的物质称为乳化剂。
4、乳化作用:
乳化剂所起的作用称为乳化作用。
18
【思考题】
如果衣物上有油污,用汽油可以洗去,用洗 涤剂也可以洗去,两者原理相同吗?
• 2.剧烈振荡试管,摇匀后观察到植物油会分 裂成很小的油滴,并与水混合。
• 3静置一会儿,观察到的现象是 _植__物__油__与_水__又__重__新__分_开__成__上__下__两__层________
• 4.向试管里滴加洗涤剂,振荡,静置,细小 的油滴和水_不__会___(会/不会)分层。
1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热019/和12/1放8 热不同,导致溶液的温度升降不同。
18
第七章 溶 液
[课堂速记]
2019/12/18
19
第七章 溶 液
[应用示例] 例2 小明设计了趣味实验装置(如图7-1-1),其气密性良 好。若要使B中尖嘴导管有“喷泉”产生,则A中加入的固体和 液体可能是( C)
A.氯化钠和水
B.硝酸铵和水
会引起溶液温度升高,从而使得装置内部压强增大,使注射
器活塞向右移动;当物质溶解吸热时,会引起溶液温度降低,
从而使得装置内部压强减小,使注射器活塞向左移动。物质
的溶解过程发生了两种变化:一是分子或离子从溶质中分散
开并向水中扩散需要吸收热量;二是溶质分子或离子与水分
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会放出热量。不同的溶质吸
液体不 分层
静置后 分两层
把液体倒掉 后的试管是
否干净
_不__干__净___
不分层
干__净_____
2019/12/18
5
第七章 溶 液
[结论] (1)由小液滴分散在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我们就 叫作_____乳__浊__液__。如将植物油滴入水中振荡后所得到的混合 物。(2)乳浊液的特点:______不___均,一_______不_,稳易定分层。
2019/12/18
8
第七章 溶 液
互动探究
探究点一 乳浊液、乳化剂、乳化作用 [情景展示]认识溶解现象
2019/12/18
9
第七章 溶 液
[问题探究]如何区别溶解和乳化? [思考交流]
2019/12/18
10
第七章 溶 液
[归纳提升]由小液滴分散在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作乳浊 液,如牛奶和豆浆。乳浊液不稳定,像洗涤剂这样的能使乳 浊液稳定的物质称为乳化剂。乳化剂所起的作用称为乳化作 用。溶解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均一地扩散在溶剂中的现象。 乳化只是乳化剂把大的液滴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存在水中 而不聚集的现象。
2019/12/] 通过气体的产生与吸收或物质溶解所引起的温
度的变化,使密闭容器内的压强产生变化,继而产生明显的现
象。物质溶解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会引起温度的变化,导
致密闭装置内压强的改变。物质溶于水时在水中发生两种过程
及热量变化:a.扩散过程,即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
质中分散开并向水中扩散需_吸__收_____热量;二是溶质分子或 离子与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会__放__出__热量。 不同的溶质吸热和放热不同,导致溶液的温度升降不同。
2.溶液的温度升高是由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__大__于__扩 散过程吸收的热量,例如:_氢__氧___化__钠__固__体__溶于水使得溶液温 度升高。
不聚集,这种现象叫乳化现象;二是利用溶解原理,溶解是溶
质的分子或离子均一地扩散在溶剂中;三是利用物质与油污等
发生化学反应,将油污转化为可溶性的物质而除去。理解洗涤
2019/12/18
14
过程中利用的原理是解题的关键。
2019/12/18
15
第七章 溶 液
探究点二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情景展示]分别向装有硝酸铵固体和氢氧化钠固体的密闭装置 内滴加水,并振荡,观察到注射器的活塞向左和向右移动。
2019/12/18
7
第七章 溶 液
3.溶液的温度降低是因为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__大__于__水 合过程放出的热量,例如:__硝__酸___铵__溶于水使得溶液温度降 低。
4.如果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和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变化 相差不大,那么溶液的温度基本不变,例如:__氯__化__钠__溶于 水使得溶液的温度基本不变。
化学
2019/12/18
1
2019/12/18
2
第七章 溶 液
问题导学
2019/12/18
3
第七章 溶 液
新知预习
一 乳浊液、乳化剂、乳化作用 1.乳浊液 [实验]
2019/12/18
4
第七章 溶 液
试管内 加入物质
水和植物油
水、植物油、 洗涤剂
振荡前
液体分 两层
液体分 两层
现象
振荡后
液体不 分层
[提示] 日常生活中的牛奶和豆浆等都是乳浊液。
2.像洗涤剂这样能使__乳__浊__液___稳__定____的物质称为乳化剂。 乳化剂所起的作用称为______乳__化__作。用
3.生活中常用的乳化剂有_肥__皂___、__洗__洁__精______等。
2019/12/18
6
第七章 溶 液
二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1.物质溶解过程发生_两___种变化:一是分子或离子从溶
是物理过程,需要吸收热量;b.水合过程,即溶质的分子(或离
子)和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的过程,是化学
变化,需要放出热量。物质溶解时溶液温度的升高与降低取决
于这两个过程中的吸热或放热的多少。
2019/12/18
22
第七章 溶 液
[解析] C 根据乳化作用的定义分析:洗洁精或洗衣粉等物 质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成大的油珠,这些 细小的液滴能随着水冲走,洗洁精或洗衣粉所起的这种作用属 于乳化作用。
[方法点拨] 常见的洗涤原理有三种:一是利用乳化作用,
乳化只是乳化剂把大的液滴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存在水中而
2019/12/18
16
第七章 溶 液
[问题探究]物质的溶解为什么会引起注射器活塞的向左 或向右移动?物质在溶解时为什么会有吸热或放热现象?
[思考交流]
2019/12/18
17
第七章 溶 液
[归纳提升]物质溶解过程中的吸、放热现象会引起溶液温
度的变化,导致密闭装置内压强的改变。当物质溶解放热时,
C.氢氧化钠和水
2019/12D/18.铜和稀硫酸
图7-1-1
20
第七章 溶 液
[解析] C 氯化钠溶解,无明显的吸放热现象;硝酸铵固体 溶于水吸热,使瓶内温度降低,导致瓶内压强减小,会观察到 液体倒吸;氢氧化钠固体溶解放热,使瓶内温度升高,导致瓶 内压强增大,所以会观察到有“喷泉”产生;铜和稀硫酸不反 应,所以无明显现象。
2019/12/18
11
第七章 溶 液
[课堂速记]
2019/12/18
12
第七章 溶 液
[应用示例]
例1 2013·厦门下列洗涤或除污过程应用乳化原理的是 ( C)
A.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B.用酒精除去衣服上的碘 C.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脂 D.用刷子刷除杯子上的污垢
2019/12/18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