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杵磨成针1PPT课件
合集下载
18文言文二则《铁杵成针》(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1

师补充: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2.这么了不起的一位大诗人,小时候和所有淘气的孩子一样逃过学,你知道关于他逃学的这个故事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故事的最初版本——文言版的《铁杵成针》。请和老师一起手写课题。齐读课题。
课题
《铁杵成针》
主讲人
教
学
目
标
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会写“卒”能够并借助注释等多种方法理解句意。
2.感悟人物持之以恒的精神品质。
3.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能力,提高文学素养,培养优秀品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教
学
重
难
点
重点: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会写“卒”能够并借助注释等多种方法理解句意。
难点:借助注释,朗读等多种方法理解句意,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
3. 一般情况下,人们说起这个故事,会在这四字中加上一个字,你知道是什么字吗?(磨)请你结合故事特点,就这个“磨”字,提几个问题。这些问题在原文的阅读中能不能找到答案呢?
三、读课文,解大意。
1. 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指名朗读,字音、句读指正。
重点字音:逢、媪、卒 还
指导书写:“卒”“逢”。
学生能结合课文内容、插图,展开合理想象,补白对话表演,有力的补充和理解了课文内容。
五、课外阅读。开展读书分享交流会。
【板书设计】
铁杵成针
起因:学业未成——弃去
经过:逢老媪——磨针 坚持不懈 持之以恒
结果:感其意——还卒业
只要功夫 深铁杵磨成针
世上无难事 只怕有心人
【小结】
《铁杵成针》是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小古文,讲的是李白小时候求学的故事。这篇小古文比较符合四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文中所蕴含的思想也能给学生以积极的引导,具有较强的教育意义。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很好的理解了文言的意思,学会了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提高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能力,培养了学生持之以恒的优秀品质,从而在文言文的学习中传承了优秀传统文化。
2.这么了不起的一位大诗人,小时候和所有淘气的孩子一样逃过学,你知道关于他逃学的这个故事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故事的最初版本——文言版的《铁杵成针》。请和老师一起手写课题。齐读课题。
课题
《铁杵成针》
主讲人
教
学
目
标
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会写“卒”能够并借助注释等多种方法理解句意。
2.感悟人物持之以恒的精神品质。
3.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能力,提高文学素养,培养优秀品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教
学
重
难
点
重点: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会写“卒”能够并借助注释等多种方法理解句意。
难点:借助注释,朗读等多种方法理解句意,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
3. 一般情况下,人们说起这个故事,会在这四字中加上一个字,你知道是什么字吗?(磨)请你结合故事特点,就这个“磨”字,提几个问题。这些问题在原文的阅读中能不能找到答案呢?
三、读课文,解大意。
1. 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指名朗读,字音、句读指正。
重点字音:逢、媪、卒 还
指导书写:“卒”“逢”。
学生能结合课文内容、插图,展开合理想象,补白对话表演,有力的补充和理解了课文内容。
五、课外阅读。开展读书分享交流会。
【板书设计】
铁杵成针
起因:学业未成——弃去
经过:逢老媪——磨针 坚持不懈 持之以恒
结果:感其意——还卒业
只要功夫 深铁杵磨成针
世上无难事 只怕有心人
【小结】
《铁杵成针》是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小古文,讲的是李白小时候求学的故事。这篇小古文比较符合四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文中所蕴含的思想也能给学生以积极的引导,具有较强的教育意义。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很好的理解了文言的意思,学会了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提高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能力,培养了学生持之以恒的优秀品质,从而在文言文的学习中传承了优秀传统文化。
《铁杵磨成针》课件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挫折
05
CHAPTER
铁杵磨成针故事的启示
毅力是实现目标的关键因素,只有持之以恒地努力,才能克服困难,最终获得成功。
铁杵磨成针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足够的毅力和耐心,再大的困难也能够被克服。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各种挑战和困难,只有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最终实现目标。
总结词
详细描述
总结词
这个故事也强调了毅力和恒心的重要性,只有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才能克服困难,实现目标。
02
CHAPTER
铁杵磨成针的寓意解析
Hale Waihona Puke 毅力是实现目标的关键01
通过铁杵磨成针的故事,我们了解到毅力是克服困难、实现目标的重要品质。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只有坚持不懈,才能最终成功。
毅力是成功的基石
02
成功往往需要长时间的付出和努力,而毅力则是支撑我们走过艰难历程的动力。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只有具备坚定的毅力,才能战胜各种困难和挑战。
民间流传的故事
唐代大诗人李白的故事
故事以文字形式记载,流传于各种典籍和文献中,包括《唐诗三百首》、《全唐诗》等。
文字版
故事也经常被画家们以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成为传统国画的重要题材之一。
绘画版
持之以恒
铁杵磨成针的故事寓意着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精神,只有经过长期的努力和积累,才能取得成功。
毅力与恒心
详细描述
04
CHAPTER
从铁杵磨成针看人生的智慧
铁杵磨成针的过程需要长时间的坚持和耐心,同样,人生中很多目标的实现也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
耐心
选择用铁杵磨针而不是直接购买已经存在的针,显示了古代人的智慧。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运用智慧去寻找最有效的方法。
《铁杵磨成针》课件

设计可行的计划
根据不足之处,设计出可 行且有效的改进计划,如 拓宽技能树、参加沟通培 训实施,坚持不 懈进行改进、练习,不放 弃,不断前进。
铁杵磨成针的成功案例
1
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实践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伊始就坚持不懈、锲而不舍地奋斗,如抗战时期的抗日战争, 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改革等。不断推进,直至最终取得成功。
结语
再次阐述“铁杵磨成针”的意义和价值
“铁杵磨成针”是一种非常精神的力量,其鼓励人 们要坚持不懈、锲而不舍地努力,挑战自我、超 越极限。
**谢谢观看!**
呼吁人们从“铁杵磨成针”中汲取力量和 信仰
“铁杵磨成针”是一种可贵的精神力量与人生智慧, 让我们从中寻找力量和信仰,踏实前行,让自己 不断完善和进步。
2
联想公司的创业经历
联想公司在成立之初,种种困难重重,磨难不断。而最终它凭借不断的努力和创 新,从一间小公司走向了国际巨头。
3
马云的创业哲学
马云说过,成功的人往往都很多磨难,只有执着地坚持可以打破自己的天花板。 他在创业的过程中也面对过大大小小、种种困难,但他都用不懈的努力和奋斗攻 破了种种难关。
“铁杵磨成针”在当代社会的启示
1 建立正确的人生观
每个人都应该怀揣一颗积极向上的心态,对自己的人生持续进行细心的规划和耐心的等 待。
2 培养耐心和毅力
人生中并不是每个人都会迎来春风得意的时刻,因此在患难重重的时期,我们要对自己 有信心,坚持不懈地去实践。
3 追求卓越并享受过程
卓越不是天生的,只有在非常坚定的意志下,逐渐练就的。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要善 于享受付出与收获的过程。
《铁杵磨成针》PPT课件
铁杵磨成针,表达了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精神。本课件将介绍其来源、内 涵和应用,并分析成功案例和启示。让我们一起探索这一中国传统智慧背后 的力量。
铁杵磨成针儿童故事PPT课件

—儿童成语故事教育—
感谢聆听
பைடு நூலகம்
—儿童成语故事教育—
铁杵磨成针
• 大诗人李白小的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 到街上去闲逛。
• 一天,李白又没有去上学。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 知不觉又到了城外。使李白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气, 如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啊!
➢ 走着走着,在一个破茅屋门口,坐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 正在磨一根铁棒子般粗的铁杵。李白走过去,问道:“老婆 婆,你在做什么啊?” 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的绣花针 吗?”“当然”老婆婆回答。
➢ 李白说:“可是铁杵那么粗,什么时候才能磨成细 细的绣花针呢?”老婆婆反问李白:“滴水可以穿 石,愚公可以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 呢?”
✓ 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 回去以后李白再也没有逃过学,终 于成为了名垂千古的诗仙。
思考:
这个成语告诉我们,只要有决 心,肯下工夫,多么难的事情 也能做成功。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2课)课件

B、煤的燃烧
C、矿石粉碎
D、钢铁生锈
3、下列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B )
A、冰融化成水
B、钢铁生锈
C、钢锭轧成钢条
D、蜡烛熔化
学以致用
4.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观察到以下现象:①菜刀表面常产生 棕黄色的斑点 ②新鲜萝卜放入泡菜坛中,几天后萝卜变 酸了 ③水果腐烂后发出难闻的气味 ④把鸡蛋放入白醋 中,蛋壳表面产生气泡 ⑤农田里烧麦沤肥,浓烟冲天 ⑥点燃烟花可看到美丽的焰火、闻到刺激性气味,现有四
实验二:胆矾的研碎
(1)取少量胆矾放在研钵中。 (2)用研杵把胆矾研碎,观察现象。
实验探究
实验三:胆矾与氢氧化钠反应
(1)取少量研碎的胆矾分别放入两只试管中。 (2)向其中加入少量的水,振荡直到变成澄清溶液。 (3)向其中一只滴入氢氧化钠溶液,观察试管中发生的
变化。
实验探究 记录实验数据
序号
变化前的物 质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 疑惑吗?
(1)水变成水蒸气。 (2)酒精挥发。 (3)酒精能挥发。 (4)铁杵磨成针。 (5)铁器易生锈。 (6)纸张能燃烧。
学以致用
1、判断木炭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主要依据是( C )
A、产生红光
B、放出大量的热
C、生成无色气体二氧化碳 D、木炭消失
2、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C )
A、火药爆炸
位同学就以上现象发表看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B )
A.甲同学认为上述现象不能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 B.乙同学认为上述现象表明变化后都产生了新物质,所 以都发生了化学反应 C.丙同学认为除了②以外,其余都是化学变化 D.丁同学认为上述现象确实表明变化后都产生了新物质 ,但不一定发生了化学反应
18文言文二则《铁杵成针》 课件(共29张PPT)

落九天。
学习提示
1.运用看注释、扩词、 联系上下文等方法,同桌 合作理解文意。
2.同桌合作,一人读 句子,一人说意思。
3.自己试着把每句话 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运用看注释、扩词、联系上下文等方法,同桌合作理解文意
铁杵成针
完成
宋 • 祝穆
相传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
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
译文:(李白)问她这是在干什么,
(老婆婆)说:“我想把这根铁棒磨 成针。”
你读古文 我说意思
被她的意志感动。 回去完成了学业。
原文: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译文: 李白被老婆婆的意志感动,返回
去完成了学业。
古诗新译栈
把每句话的意思连起来说说故事。
古诗新译栈 磨针溪,在眉州的象耳山下。世 间相传,李白曾在这座山中读书,没 有完成学业就放弃了。过这条小溪的 时候,遇到一位老婆婆正在磨一根铁 棒。李白问她这是在干什么,老婆婆 说 :“ 我 想 把 这 根 铁 棒 磨 成 针 。 ” 李 白被老婆婆的意志感动,返回去完成 了学业。
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 :“欲作
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放弃
[注释] 选自《方舆胜览·眉州》。 铁杵 (chǔ):用来舂米或捣衣的铁棒。 媪(ǎo): 年老的妇女。 还(huán)卒(zú) 业:回去完成了学业。
是:这。 方:正在。 感其意:被她的意志感动 。
你读古文 我说意思
山名
原文: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
《铁杵成针》中,李白最初对 待读书的态度是“未成、弃去。” 遇到老媪后,他对待学业的态度是 “还卒业”。
《铁杵成针》中,李白从老媪 “磨铁杵”“欲作针”中感受到了 “持之以恒”的品质。在老媪的意 志感染下,他回去勤奋苦学,坚持 不懈地完成了学业。
学习提示
1.运用看注释、扩词、 联系上下文等方法,同桌 合作理解文意。
2.同桌合作,一人读 句子,一人说意思。
3.自己试着把每句话 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运用看注释、扩词、联系上下文等方法,同桌合作理解文意
铁杵成针
完成
宋 • 祝穆
相传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
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
译文:(李白)问她这是在干什么,
(老婆婆)说:“我想把这根铁棒磨 成针。”
你读古文 我说意思
被她的意志感动。 回去完成了学业。
原文: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译文: 李白被老婆婆的意志感动,返回
去完成了学业。
古诗新译栈
把每句话的意思连起来说说故事。
古诗新译栈 磨针溪,在眉州的象耳山下。世 间相传,李白曾在这座山中读书,没 有完成学业就放弃了。过这条小溪的 时候,遇到一位老婆婆正在磨一根铁 棒。李白问她这是在干什么,老婆婆 说 :“ 我 想 把 这 根 铁 棒 磨 成 针 。 ” 李 白被老婆婆的意志感动,返回去完成 了学业。
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 :“欲作
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放弃
[注释] 选自《方舆胜览·眉州》。 铁杵 (chǔ):用来舂米或捣衣的铁棒。 媪(ǎo): 年老的妇女。 还(huán)卒(zú) 业:回去完成了学业。
是:这。 方:正在。 感其意:被她的意志感动 。
你读古文 我说意思
山名
原文: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
《铁杵成针》中,李白最初对 待读书的态度是“未成、弃去。” 遇到老媪后,他对待学业的态度是 “还卒业”。
《铁杵成针》中,李白从老媪 “磨铁杵”“欲作针”中感受到了 “持之以恒”的品质。在老媪的意 志感染下,他回去勤奋苦学,坚持 不懈地完成了学业。
《铁杵成针》PPT教学课件

16
关键事件回顾与讨论
关键事件列举
列出故事中的关键事件,如主人 公的遭遇、重要转折等。
事件影响分析
分析这些关键事件对故事情节和 人物性格的影响,以及它们在故
事中的作用。
讨论与思考
引导学生对这些关键事件进行深 入讨论和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
和看法。
2024/1/24
17
情节发展逻辑及内在联系
情节发展逻辑分析
故事中运用的夸张、对比等艺术手法,为文学创作提供了 更多的表现手法和技巧,丰富了文学创作的内涵和外延。
22
06
跨文化对比与拓展思考
2024/1/24
23
不同文化背景下类似故事比较
西方寓言故事《愚公移山》
讲述了一个老人坚定不移地挖山,最终感动上帝搬走山峰的故事,体现了毅力和决心的力 量。
古代印度故事《摩诃婆罗多》中的“继续挖井”故事
2024/1/24
14
04
故事情节梳理与探讨
2024/1/24
15
故事情节概述及结构分析
故事背景介绍
简要介绍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和 主要人物。
2024/1/24
情节发展脉络
按照时间顺序,梳理故事情节的发 展过程,包括起因、经过和结果。
结构特点分析
分析故事的结构特点,如线索、悬 念、转折等,以及它们对情节发展 的作用。
2024/1/24
19
独特艺术手法举例分析
夸张手法
通过极度夸张的描述,将铁杵磨成针的过程赋予超现实的色彩,突 出主题。
寓言形式
以铁杵磨成针的故事为载体,传达出坚持不懈、毅力可嘉的道理, 具有深刻的寓言性质。
对比手法
在故事中运用对比,如将铁杵与细针相对比,强调变化的巨大和困难 程度,进一步凸显主题。
关键事件回顾与讨论
关键事件列举
列出故事中的关键事件,如主人 公的遭遇、重要转折等。
事件影响分析
分析这些关键事件对故事情节和 人物性格的影响,以及它们在故
事中的作用。
讨论与思考
引导学生对这些关键事件进行深 入讨论和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
和看法。
2024/1/24
17
情节发展逻辑及内在联系
情节发展逻辑分析
故事中运用的夸张、对比等艺术手法,为文学创作提供了 更多的表现手法和技巧,丰富了文学创作的内涵和外延。
22
06
跨文化对比与拓展思考
2024/1/24
23
不同文化背景下类似故事比较
西方寓言故事《愚公移山》
讲述了一个老人坚定不移地挖山,最终感动上帝搬走山峰的故事,体现了毅力和决心的力 量。
古代印度故事《摩诃婆罗多》中的“继续挖井”故事
2024/1/24
14
04
故事情节梳理与探讨
2024/1/24
15
故事情节概述及结构分析
故事背景介绍
简要介绍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和 主要人物。
2024/1/24
情节发展脉络
按照时间顺序,梳理故事情节的发 展过程,包括起因、经过和结果。
结构特点分析
分析故事的结构特点,如线索、悬 念、转折等,以及它们对情节发展 的作用。
2024/1/24
19
独特艺术手法举例分析
夸张手法
通过极度夸张的描述,将铁杵磨成针的过程赋予超现实的色彩,突 出主题。
寓言形式
以铁杵磨成针的故事为载体,传达出坚持不懈、毅力可嘉的道理, 具有深刻的寓言性质。
对比手法
在故事中运用对比,如将铁杵与细针相对比,强调变化的巨大和困难 程度,进一步凸显主题。
一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诵读一去二三里 PPT精品课件1鄂教版

bā jiǔ shí zhī huā。 八 九 十 枝 花。
yí qù èr sān lǐ 一 去 二 三 里 yí qù èr sān
lǐ jiā
一 烟
yān cūn
去 村
二
sì
三 五
qī
wǔ
里,
四
liù
家。
zuò
tíng
tái
亭
bā
台
jiǔ
六
shí
七 枝
座, 花。
zhī huā
八
九
十
1、把课文中的1—10的汉 字找出来,作上记号。
我会背
一去二三里
一去二三里, 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 八九十枝花。
qù
去 四
qī
wǔ
里
liù
lǐ
五
sì
六
jiǔ bā
九
shí
八
七
十
五
六 七 十
里
九 去 八 四
我会区分
去——云 四——田 八——入 九——几
tó u
pǐ
(一)头牛
(二)匹马
jià
(三 (
) 架飞机 )朵花
四
liàng
běn shū 六
一 烟
yān cūn
去 |二
tái
èr sì
三 五
wǔ
里,
村 | 四
家。
zuò
tí ng
亭
bā
台 |六
jiǔ
liù
qī
七
zhī
座,
huā
shí
八
九 | 十
枝
花。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