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分离工程第2章 习 题

合集下载

化工分离工程第2章 单级平衡过程

化工分离工程第2章 单级平衡过程

FLGC
• 活度系数法通式
fˆi L
i
xi
fiL
i
xi
is
Pi s
expVi L
(P RT
Pi s
)
yiˆiv
P
i
xiis Pi s
expVi L
(P RT
Pi s
)
i 1,2,, N
低压至中压
expVi
L
(P RT
Pi
s
)
1
yiˆiv P
xi
s
ii
Pi
s
i 1,2,, N
(2-7)
11
FLGC
两种常用的汽液相平衡关系表达式:
(2-5)式和(2-6)式代入(2-4),得 ˆiV yi p ˆiL xi p (2-5)式和(2-7)式代入(2-4),得 ˆiV yi p i xi fiOL
12
FLGC
二、相平衡关系的表示方法:
1. 相图 yi
主要用来表示二元组分体系的相 平衡关系,包括恒压下的t-x图和 y-x图,以及恒温下的p-x图。
i
④判定 | 1 S y | 是否接近0,是,得到Tb=T和Ki;否,按以下方式调整
T。
⑤ S y 1,T偏大,调小; S y 1,T偏小,调大;调整后返回②。
FLGC
一、泡点温度的计算
1. Ki与组成无关: Ki f (T, P)
泡点方程:
f
T
C
Ki xi
1
0
i 1
假定T
已知P 得到Ki 调整T
3
FLGC
• 相平衡,是研究多相平衡体系的状态如何随温度、 压力、组成的变化的科学。

化工分离过程习题doc

化工分离过程习题doc

化工分离过程试题第一部分填空题1、分离作用是由于加入()而引起的,因为分离过程是()的逆过程。

2、分离因子是根据()来计算的。

它与实际分离因子的差别用()来表示。

3、汽液相平衡是处理()过程的基础。

相平衡的条件是()。

4、精馏塔计算中每块板由于()改变而引起的温度变化,可用()确定。

5、多组分精馏根据指定设计变量不同可分为()型计算和()型计算。

6、在塔顶和塔釜同时出现的组分为()。

7、吸收有()关键组分,这是因为()的缘故。

8、对多组分吸收,当吸收气体中关键组分为重组分时,可采用()的流程。

9、对宽沸程的精馏过程,其各板的温度变化由()决定,故可由()计算各板的温度。

10、对窄沸程的精馏过程,其各板的温度变化由()决定,故可由()计算各板的温度。

11、为表示塔传质效率的大小,可用()表示。

12、对多组分物系的分离,应将()或()的组分最后分离。

13、泡沫分离技术是根据()原理来实现的,而膜分离是根据()原理来实现的。

14、新型的节能分离过程有()、()。

15、传质分离过程分为()和()两大类。

16、分离剂可以是()和()。

17、Lewis 提出了等价于化学位的物理量()。

18、设计变量与独立量之间的关系可用下式来表示( )19、设计变量分为()与()。

20、温度越高对吸收越()21、萃取精馏塔在萃取剂加入口以上需设()。

22、用于吸收过程的相平衡关系可表示为()。

23、精馏有()个关键组分,这是由于()的缘故。

24、精馏过程的不可逆性表现在三个方面,即(),()和()。

25、通过精馏多级平衡过程的计算,可以决定完成一定分离任务所需的(),为表示塔实际传质效率的大小,则用()加以考虑。

27、常用吸附剂有(),(),()。

28、恒沸剂与组分形成最低温度的恒沸物时,恒沸剂从塔()出来。

29、分离要求越高,精馏过程所需的最少理论板数()。

30、回流比是()设计变量。

第二部分选择题1. 下列哪一个是速率分离过程()a. 蒸馏b.吸收c.膜分离d.离心分离2、下列哪一个是机械分离过程()a. 蒸馏b.吸收c.膜分离d.离心分离3、下列哪一个是平衡分离过程()a.蒸馏b.吸收c.膜分离d.离心分离4、汽液相平衡K值越大,说明该组分越()a.易挥发b.难挥发c.沸点高d.蒸汽压小5、气液两相处于平衡时()a.两相间组份的浓度相等b.只是两相温度相等c.两相间各组份的逸度相等d.相间不发生传质6、当把一个气相冷凝时,开始产生液滴的点叫作()a.露点b.临界点c.泡点d.熔点7、当物系处于泡、露点之间时,体系处于(d )a.饱和液相b.过热蒸汽c.饱和蒸汽d.气液两相8、闪蒸是单级蒸馏过程,所能达到的分离程度()a.很高b.较低c.只是冷凝过程,无分离作用d.只是气化过程,无分离作用9、设计变量数就是()a.设计时所涉及的变量数b.约束数c. 独立变量数与约束数的和d.独立变量数与约束数的差10、约束变量数就是()a.过程所涉及的变量的数目;b.固定设计变量的数目c.独立变量数与设计变量数的和;d.变量之间可以建立的方程数和给定的条件11、当蒸馏塔的回流比小于最小的回流比时()a. 液相不能气化b.不能完成给定的分离任务c.气相不能冷凝d.无法操作12、当蒸馏塔的产品不合格时,可以考虑()a.提高进料量b.降低回流比c.提高塔压d.提高回流比13、如果二元物系,γ1>1,γ2>1,则此二元物系所形成的溶液一定是()a. 正偏差溶液b.理想溶液c.负偏差溶液d.不确定14、下列哪一个不是均相恒沸物的特点()a.气化温度不变b.气化时气相组成不变c.活度系数与饱和蒸汽压成反比d.冷凝可以分层15、下列哪一个不是吸收的有利条件()a.提高温度b.提高吸收剂用量c.提高压力d.减少处理的气体量16、平衡常数较小的组分是()a.难吸收的组分b.最较轻组份c.挥发能力大的组分d.吸收剂中的溶解度大17、下列关于吸附剂的描述哪一个不正确()a.分子筛可作为吸附剂b.多孔性的固体c.外表面积比内表面积大d.吸附容量有限18、下列哪一个不是等温吸附时的物系特点()a.被吸收的组分量很少b.溶解热小c.吸收剂用量较大d.被吸收组分的浓度高19、吸收塔的汽、液相最大负荷处应在()a.塔的底部b.塔的中商c.塔的顶部20、对一个恒沸精馏过程,从塔内分出的最低温度的恒沸物()a.一定是做为塔底产品得到b.一定是为塔顶产品得到c.可能是塔项产品,也可能是塔底产品d.视具体情况而变21由1-2两组分组成的混合物,在一定T 、P 下达到汽液平衡,液相和汽相组成分别为11,y x ,若体系加入10 mol 的组分(1),在相同T 、P 下使体系重新达到汽液平衡,此时汽、液相的组成分别为 '1'1,y x ,则( )(A )1'1x x >和 1'1y y > (B )1'1x x <和1'1y y <(C )1'1x x =和1'1y y = (D )不确定22 对于绝热闪蒸过程,当进料的流量组成及热状态给定之后,经自由度分析,只剩下一个自由度由闪蒸罐确定,则还应该确定的一个条件是( )(A )闪蒸罐的温度 (B )闪蒸罐的压力 (C )气化率 (D )任意选定其中之一23 某二元混合物,其中A 为易挥发组分,液相组成5.0=A x 时泡点为1t ,与之相平衡的气相组成75.0=A y 时,相应的露点为2t ,则( )(A )21t t = (B )21t t > (C )21t t < (D )不能确定24如果二元物系有最高压力恒沸物存在,则此二元物系所形成的溶液一定是 ( )(A )正偏差溶液 (B )理想溶液 (C )负偏差溶液 (D )不一定25吸附等温线是指不同温度下哪一个参数与吸附质分压或浓度的关系曲线。

分离工程第二章复习思考题.docx

分离工程第二章复习思考题.docx

复习思考题(一)填空题1、常用的汽液相平衡关系为()。

2、相对挥发度的定义为两组分的()之比,它又称为()。

3、活度系数方程中A可用来判别实际溶液与理想溶液的()。

4、一定压力下加热液体混合物,当液体混合物开始汽化产生第一个汽泡的温度叫()。

5、一定温度下压缩气体混合物,当开始冷凝产生第一个液滴时的压力叫()。

6、计算泡点温度时,若£k,x,>i温度应调()。

7、在分离流程中常遇到的部分汽化和冷凝过程属()。

8、单级分离是指两项经()后随即分离的过程。

9、若组成为z,•的物质,£ z < 1时其相态为()。

10、在进行闪蒸计算时,需判断混合物在指定温度和压力下是否处于()。

(二)选择题1、平衡常数计算式K「=P;/p在()条件下成立。

a.气相是理想气体,液相是理想溶液b.气相是理想气体,液相是非理想液体c.气相是理想溶液,液相是理想溶液d.气相是理想溶液,液相是非理想溶液2、汽液相平衡K值越大,说明该组分越()oa,易挥发 b.难挥发 c.沸点高 d.蒸气压小3、当汽相为理想气体混合物,液相为非理想液体时,其汽液相平衡关系为()。

A V八Ia.Py,=P,°x,b.c. Py,=Y,.P,0^.d. P(p y=P(pi4、关于溶液的蒸汽压大小说法正确的是()oa,只与温度有关 b.不仅与温度有关,还与各组分的浓度有关c.不仅与温度和各组分的浓度有关,还与溶液的数量有关d.与上述因素均无关5、当把一个气体溶液冷凝时,开始产生液滴的点叫作()。

a.露点b.临界点c.泡点d.峪点6、计算溶液泡点时,若则Z K,X,T>0说明()。

a.温度偏低b.正好泡点c.温度偏高d.正好露点7、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由物料组成计算出的£K,X,-I>O,且£(Z,./K,)-I<O该进料状态为()。

a.过冷液体b.过热气体c.汽液混合物d.饱和液体8、进行等温闪蒸时,对满足()条件时系统处于两相区。

《分离工程》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分离工程》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分离⼯程》试题库及参考答案分离⼯程试题库⽬录第⼀部分填空题 (1)第⼆部分选择题 (6)第三部分名词解释 (13)第四部分问答题 (15)第五部分计算题 (19)参考答案 (55)第⼀部分填空题1.分离作⽤是由于加⼊()⽽引起的,因为分离过程是()的逆过程。

2.衡量分离的程度⽤()表⽰,处于相平衡状态的分离程度是()。

3.分离过程是()的逆过程,因此需加⼊()来达到分离⽬的。

4.⼯业上常⽤()表⽰特定物系的分离程度,汽液相物系的最⼤分离程度⼜称为()。

5.固有分离因⼦是根据()来计算的。

它与实际分离因⼦的差别⽤()来表⽰。

6.汽液相平衡是处理()过程的基础。

相平衡的条件是()。

7.当混合物在⼀定的温度、压⼒下,满⾜()条件即处于两相区,可通过()计算求出其平衡汽液相组成。

8.萃取精馏塔在萃取剂加⼊⼝以上需设()。

9.最低恒沸物,压⼒降低是恒沸组成中汽化潜热()的组分增加。

10.吸收因⼦为(),其值可反应吸收过程的()。

11.对⼀个具有四块板的吸收塔,总吸收量的80%是在()合成的。

12.吸收剂的再⽣常采⽤的是(),(),()。

13.精馏塔计算中每块板由于()改变⽽引起的温度变化,可⽤()确定。

14.⽤于吸收过程的相平衡关系可表⽰为()。

15.多组分精馏根据指定设计变量不同可分为()型计算和()型计算。

16.在塔顶和塔釜同时出现的组分为()。

17.吸收过程在塔釜的限度为(),它决定了吸收液的()。

18.吸收过程在塔顶的限度为(),它决定了吸收剂中()。

19.吸收的相平衡表达式为(),在()操作下有利于吸收,吸收操作的限度是()。

20.若为最⾼沸点恒沸物,则组分的⽆限稀释活度系数与饱和蒸汽压的关系式为()。

21.解吸收因⼦定义为(),由于吸收过程的相平衡关系为()。

22.吸收过程主要在()完成的。

23.吸收有()关键组分,这是因为()的缘故。

24.图解梯级法计算多组分吸收过程的理论板数,假定条件为(),因此可得出()的结论。

分离工程第二章部分课后题答案

分离工程第二章部分课后题答案

分离⼯程第⼆章部分课后题答案5.由于绝⼤部分体系是⾮理想溶液,为进⾏定量的热⼒学分析与计算,溶液中的各组分浓度必须以活度代替。

由正⾟烷(1)、⼄苯(2)和2-⼄氧基⼄醇(3)所组成的溶液,其组成为: x 1=0.25 (均为摩尔分数),x 2= 0.52, x 3= 0.23,试求总压为0. 1MPa 达到平衡时该溶液中各组分的活度系数。

已知: 0. 1MPa 时有关各端值常数如下。

A 12= 0. 085,A 21= 0.085, A 23= 0.385,A 32= 0. 455, A 13=0. 700, A 31= 0.715,c=-0.03。

解:ln γ1=x 22[A 12+2x 1(A 21?A 12)]+x 32[A 13+2x 1(A 31?A 13)]+x 2x 3[A 21+A 13?A 32+2x 1(A 31?A 13)+2x 3(A 32?A 23)?c (1?2x 1)]=0.1064γ1=1.1123ln γ2=x 32[A 23+2x 2(A 32?A 23)]+x 12[A 21+2x 2(A 12?A 21)]+x 3x 1[A 32+A 21?A 13+2x 2(A 12?A 21)+2x 1(A 13?A 31)?c (1?2x 2)]=0.0198γ2=1.0200ln γ3=x 12[A 31+2x 3(A 13?A 31)]+x 22[A 32+2x 3(A 23?A 32)]+x 1x 2[A 13+A 32?A 21+2x 3(A 23?A 32)+2x 2(A 32?A 23)?c (1?2x 3)]=0.3057γ3=1.35767.若要将上题中甲醇与醋酸甲酯的均相共沸物⽤⽔作萃取剂将其分离,需计算醋酸甲酯对甲醇的相对挥发度。

系统温度为60°C,已知醋酸甲酯(1)-甲醇(2)-⽔(3)三元体系各相应⼆元体系的端值常数A 12= 0.447, A 21= 0.411,A 23=0.36,A 32= 0.22, A 13=1.3,A 31= 0.82,醋酸甲酯和甲醇的饱和蒸⽓压p 10= 0.1118MPa , p 20= 0. 0829MPa ,试⽤三元Margules ⽅程来推算出在60°C 时x 1=0.1, x 2=0.1, x 3= 0.8 (均为摩尔分数)的三元体系中醋酸甲酯对甲醇的相对挥发度a 12。

讲义-化工分离工程-第二章

讲义-化工分离工程-第二章

第二章精馏Chapter 2 Distillation主要内容及要求:1.相平衡常数计算:状态方程法,活度系数法2.泡点、露点计算(1)泡点计算:在一定P(或T)下,已知x i,确定T b(或P b)和y i(2)露点计算: 在一定P(或T)下,已知y i,确定T b(或P b)和x i3.等温闪蒸计算:给定物料的量与组成,计算在一定P和T下闪蒸得到的汽相量与组成,以及剩余的液相量与组成。

4.掌握多组分精馏过程的基本原理、流程以及简捷计算方法;5.掌握萃取精馏和共沸精馏的原理、流程及其简捷计算法。

授课主要内容:2.1 概述2.2 汽液相平衡2.3 精馏计算2.4 特殊精馏2.5 板效率2.1 概述精馏原理:精馏是分离液体混合物的单元操作,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挥发度的差异及回流的工程手段,实现组分的分离。

不适宜用普通精馏进行分离的物系:1. 1→AB α2.1=AB α3. 热敏性物料4. 难挥发组分的稀溶液2.1.1 理论板、板效率以及填料的理论板当量高度(HETP )1. 理论板理论板= f(相平衡,分离要求,操作参数)⏹ 所谓理论塔板,如右图所示,即气、液两相在塔板上充分接触,混合进行传质、传热后,两相组成均匀且离开塔板的气、液两相呈相平衡关系。

显然,在相同条件下,理论板具有最大的分离能力,是塔分离的极限能力。

该状态可由热力学方法求解确定,离开塔板的气、液两相存在的相平衡关系由以下关系式表达: ⏹ 相平衡关系:y i =k i ·x i相平衡关系是传质过程趋向的目标,或所达到的热力学极限状态。

理论板是一个理想化了的两相间接触传质场所,也称为平衡级。

理论板符合以下三条假设:1)进入该板的不平衡物流在其间充分接触传质,使离开该板的汽液两相物流间达到了相平衡;2)在该板上发生接触的汽液两相各自完全均匀,板上各点汽相浓度和液相浓度各自都相同;3)该板上充分接触后的汽液两相实现了完全机械分离,不存在夹带、泄漏。

化工分离工程:第二章习题答案(刘家祺版)

化工分离工程:第二章习题答案(刘家祺版)

第二章习题4(P85)一液体混合物的组成为:苯0.50;甲苯0.25;对二甲苯0.25(摩尔分率)。

分别用平衡常数法和相对挥发度法计算该物系在100kPa 式的平衡温度和汽相组成。

假设为完全理想系。

解1:由题2中附录的苯、甲苯和对-二甲苯的安托尼公式计算P i s (1)平衡常数法: 设T=368K 用安托尼公式得:kPa P s 24.1561= ;kPa P s 28.632= ;kPa P s 88.263= 由式(2-36)得:P P K s i i /=562.11=K ;633.02=K ;269.03=K781.01=y ;158.02=y ;067.03=y ;006.1=∑i y 由于∑i y >1.001,表明所设温度偏高。

由题意知液相中含量最大的是苯,由式(2-62)得: 553.11'1==∑iy K K 可得K T 78.367'= 重复上述步骤:553.1'1=K ;6284.0'2=K ;2667.0'3=K 7765.0'1=y ;1511.0'2=y ;066675.0'3=y ;0003.1=∑i y 在温度为367.78K 时,存在与之平衡的汽相,组成为:苯0.7765、甲苯0.1511、对二甲苯0.066675。

(2)用相对挥发度法:设温度为368K ,取对二甲苯为相对组分。

计算相对挥发度的:sj s i ij P P /=α13α计算∑=P x P i j i sα*3,即为所求的平衡温度和组成。

解2:(1)平衡常数法。

假设为完全理想系。

设t=95℃苯: 96.11)36.5215.27395/(5.27887936.20ln 1=-+-=s P ;∴ Pa P s 5110569.1⨯=甲苯: 06.11)67.5315.27395/(52.30969065.20ln 2=-+-=s P ;∴Pa P s 4210358.6⨯=对二甲苯:204.10)84.5715.27395/(65.33469891.20ln 3=-+-=s P ;∴Pa P s 4310702.2⨯=569.11010569.15511=⨯==P P K s ;6358.022==PP K s2702.033==PP K s∴011.125.06358.025.02702.05.0596.1=⨯+⨯+⨯=∑i i x K选苯为参考组分:552.1011.1569.112==K ;解得T 2=94.61℃ ∴05.11ln 2=s P ;Pa P s 4210281.6⨯= 19.10ln 3=s P ; Pa P s 43106654.2⨯=∴2K =0.62813K =0.2665∴19997.025.02665.025.06281.05.0552.1≈=⨯+⨯+⨯=∑i i x K故泡点温度为94.61℃,且776.05.0552.11=⨯=y ;157.025.06281.02=⨯=y ;067.025.02665.03=⨯=y(2)相对挥发度法设t=95℃,同上求得1K =1.569,2K =0.6358,3K =0.2702∴807.513=α,353.223=α,133=α∴∑=⨯+⨯+⨯=74.325.0125.0353.25.0807.5i i x α.174.325.0174.325.0353.274.35.0807.5=⨯+∑∑⨯+⨯=∑=ii i i i x x y αα故泡点温度为95℃,且776.074.35.0807.51=⨯=y ;157.074.325.0353.22=⨯=y ;067.074.325.013=⨯=y习题12(P86)用图中所示系统冷却反应器出来的物料,并从较重烃中分离轻质气体。

《分离工程第二章》课件

《分离工程第二章》课件
污水处理
通过分离工程中的技术手段,将污水中的悬浮物、油、重金属等污 染物进行分离和去除。
大气治理
通过分离工程中的技术手段,将大气中的颗粒物、有害气体等进行 分离和去除。
固废处理
在固废处理中,分离工程用于将固体废物中的不同组分进行分离和回 收。
食品工业领域
食品加工
在食品加工中,分离工程用于分离食品中的不同组分,如牛奶中 的奶油和脱脂品添加剂, 如味精、食用香精等。
食品安全检测
通过分离工程中的技术手段,对食品中的有害物质进行检测和分离 。
其他领域
制药工业
在制药工业中,分离工程用于分离和 纯化各种药物成分。
新能源领域
在新能源领域中,分离工程用于太阳 能电池板制造中的硅片切割和海水淡 化技术中的盐分去除。
脱水
将石油中的水分进行分离,以减少对设备和管道的腐蚀。
化工领域
化学反应
01
通过分离工程中的技术手段,实现化学反应的高效分离和产物
纯化。
精细化工
02
在精细化工中,分离工程用于分离高纯度的化学品,如染料、
农药、医药等。
合成气分离
03
将合成气中的不同组分进行分离,如一氧化碳、氢气、甲烷等

环境工程领域
环境工程
与环境工程学科的交叉融合,实现环保与分离工程的有机 结合。
感谢观看
THANKS
THE FIRST LESSON OF THE SCHOOL YEAR
分离工程的特点
分离工程具有多样性、复杂性、 高效率和高精度等特点,能够实 现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有效分离、 纯化和精制。
分离工程的重要性
分离工程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分离工程广泛应用于化工、制药、食品、环保等领域,是实现物质分离纯化的 关键技术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章 习 题2.11. 计算在0.1013MPa 和378.47K 下苯(1)-甲苯(2)-对二甲苯(3)三元系,当x 1 = 0.3125、x 2 =0.2978、x 3 =0.3897时的K 值。

汽相为理想气体,液相为非理想溶液。

并与完全理想系的 K 值比较。

已知三个二元系的wilson 方程参数(单位: J/mol ):λ12-λ11=-1035.33; λ12-λ22=977.83 λ23-λ22=442.15; λ23-λ33=-460.05 λ13-λ11=1510.14; λ13-λ33=-1642.81在T =378.4 K 时液相摩尔体积(m /kmol )为:=100.91×10 -3 ;=177.55×10 -3 ; =136.69×10 -3安托尼公式为(p :Pa ; T :K ):苯:1n =20.7936-2788.51/(T -52.36); 甲苯:1n=20.9065-3096.52/(T -53.67);对 -二甲苯:1n=20.989 1-3346.65/(T -57.84);2.11.答案解: 由Wilson 方程得:Λ12=l lV V 12exp[-(λ12-λ11)/RT]=331091.1001055.177⨯⨯×exp[-(1035.33)/(8.314×378.47)]=2.4450Λ21=0.4165Λ13=0.8382 Λ31=1.2443 Λ23=0.6689 Λ32=1.5034ln γ1=1-ln(Λ12X 2+Λ13X 3)-[323121221X X X Λ+ΛΛ+232131331X X X Λ+ΛΛ ]=0.0497γ1=1.0509同理,ln γ2=0.05148, γ2=1.6732 ln γ3=0.4190, γ3=1.5203lnP 1S =20.7936-2788.51/(378.47-52.36)=12.2428, P 1S =0.2075Mpa lnP 2S =20.9062-3096.52/(378.47-53.67)=11.3729, P 2S =0.0869Mpa lnP 3S =20.9891-3346.65/(378.47-57.84)=10.5514, P 3S =0.0382Mpa作为理想气体实际溶液,K 1=PP S11γ=2.134,K 2=1.4354, K 3=0.2733 若完全为理想系,K 1=PP S 1=2.0484K 2=0.8578 K 3=0.37712.在361K 和4136.8kPa 下,甲烷和正丁烷二元系呈汽液平衡,汽相含甲烷0.60387%( mol ),与其平衡的液相含甲烷0.1304%。

用R -K 方程计算和Ki 值。

2.答案解:a 11=115.2242748.0c c p T R ⨯=3.222MPa • dm 6 • k 0.5 • mol -2a 22=225.2242748.0c c p T R ⨯=28.9926 MPa •dm 6•k 0.5•mol -2b 1=11208664.0c c p T R ⨯=0.0298 dm 3mol -1b 2=225.2242748.0c c p T R ⨯=0.0806 dm 3mol -1其中T c1=190.6K, P c1=4.60Mpa T c2=425.5K, P c2=3.80Mpa 均为查表所得。

a 12=√a 11•a 22=9.6651MPa •dm 6•k 0.5•mol -2 液相:a =a 11x 12+2a 12x 1x 2+a 22x 22=3.22×0.13042+2×9.6651×0.1304×0.8696+28.9926×0.86962 =24.1711b=b 1x 1+b 2x 2=0.0298×0.1304+0.0806×0.8696=0.0740 由R -K 方程:4.1368=0740.03610083145.0-⨯l m V -)0740.0(3611711.245.0+l m l m V V 解得 V m l =0.1349ln l 1ˆφ=ln)0740.01349.01349.0(-+0740.01349.00298.0--5.136********.00740.0)6651.98696.0222.31304.0(2⨯⨯⨯+⨯⨯×ln(1340.00740.01349.0+)+ 5.123610083145.00740.00298.01711.24⨯⨯⨯×[ln(1349.00740.01347.0+)-0740.01347.00740.0+]-ln 3610083145.01349.01368.4⨯⨯=1.3297l 1ˆφ=3.7780同理ln l 2ˆφ=-1.16696, l 2ˆφ=0.3113汽相:a = 3.222×0.603872+2×9.6651×0.60387×0.39613+28.9926×0.396132 = 10.3484 b=0.0298×0.60387+0.0806×0.39613=0.0499由4.1368=0499.03610083145.0-⨯v m V -)0499.0(3613484.105.0+v m v m V V 得vm V =0.5861ln l 1ˆφ=ln(0499.05861.05861.0-)+0499.05861.00298.0--5.125.136********.00499.00298.03484.10)5861.00499.05861.0ln(3610083145.00499.06651.939613.0222.360387.0(2⨯⨯⨯+-⨯⨯⨯⨯+⨯⨯×[ln0499.05861.00499.0)5861.00499.05861.0(+-+]-ln(3610083145.05861.01368.4⨯⨯)=0.0334942 故l 1ˆφ=1.0341同理,ln l 2ˆφ=-0.522819, l 2ˆφ=0.5928故K 1=11x y =1304.0160387.01--=0.45552.23.乙酸甲酯(1)-丙酮(2)-甲醇(3)三组分蒸汽混合物的组成为y 1=0.33,y 2=0.34,y 3=0.33(摩尔分率)。

汽相假定为理想气体,液相活度系数用Wilson 方程表示,试求50℃时该蒸汽混合物之露点压力。

2.23. 答案解:由有关文献查得和回归的所需数据为: 50℃时各纯组分的饱和蒸气压,kPaP 1S =78.049 P 2S =81.848 P 3S =55.581 50℃时各组分的气体摩尔体积,cm3/molV 1l =83.77 V 2l =76.81 V 3l =42.05 由50℃时各组分溶液的无限稀释活度系数回归得到的Wilson 常数: Λ11=1.0 Λ21=0.71891 Λ31=0.57939 Λ12=1.18160 Λ22=1.0 Λ32=0.97513 Λ13=0.52297 Λ23=0.50878 Λ33=1.0(1) 假定x 值, 取x 1=0.33,x 2=0.34,x 3=0.33。

按理想溶液确定初值 p =78.049×0.33+81.8418×0.34+55.581×0.33=71.916kPa (2) 由x 和Λij 求γi 从多组分Wilson 方程ln γi =1-ln ∑∑=Λcj ijjx 1)(-∑∑==ΛΛck cj kjj kjk x x 11得ln γ1=1-ln(x 1+Λ12x 2+Λ13x 3)-[31321211x x x x Λ+Λ++3232221221x x x x Λ++ΛΛ+3232131331x x x x +Λ+ΛΛ=0.1834 故γ1=1.2013 同理,γ2=1.0298 γ3=1.4181 (3) 求K iK i =⎥⎦⎤⎢⎣⎡-RT p p V p p s i L i si i )(exp γK 1=916.71049.782013.1⨯exp16.323314.810)049.7896.71(77.833⨯⨯--=1.3035同理K 2=1.1913 K 3=1.0963 (4) 求∑x i∑x i =3035.133.0+1713.134.0+0963.133.0=0.8445整理得 x 1=0.2998 x 2=0.3437 x 3=0.3565在p =71.916kPa 内层经7次迭代得到:x 1=0.28964, x 2=0.33891, x 3=0.37145(5) 调整pp =⎥⎦⎤⎢⎣⎡-∑RT p p V x p s i L i i sii )(exp γ =p∑iixK=71.916(1.3479×0.28964+1.18675×0.33891+1.05085×0.37145) =85.072kPa在新的p 下重复上述计算,迭代至p 达到所需精度。

最终结果:露点压力85.101kPa 平衡液相组成:x 1=0.28958 x 2=0.33889 x 3=0.371534.一液体混合物的组分为:苯0.50;甲苯0.25;对-二甲苯0.25(摩尔分数)。

分别用平衡常数法和相对挥发度法计算该物系在100kPa 时的平衡温度和汽相组成。

假设为完全理想物系。

4.答案解: (1) 平衡常数法因为汽相、液相均为完全理想物系,故符合乌拉尔定律py i =p i sx i而K i =iix y =pp s i设T 为80℃时s p 1=101.29kPa , sp 2=38.82kPa, s p 3=15.63kPa故321y y y ++=K 1x 1+K 2x 2+K 3x 3=332211x p p x p p x p p s ss ++=25.010063.1525.010082.385.010029.101⨯+⨯+⨯=0.64<1故所设温度偏低,重设T 为95℃时s p 1=176.00kPa, sp 2=63.47kPa, s p 3=27.01kPa321y y y ++=1.11>1故所设温度偏高,重设T 为91.19℃,s p 1=160.02kPa, sp 2=56.34kPa, s p 3=23.625kPa321y y y ++=1.0000125≈1故用平衡常数法计算该物系在100kPa 时的平衡温度为91.19℃汽相组成:1y =11x K =11x p p s=5.010002.160⨯=0.80012y =22x K =22x p p s =25.010034.56⨯=0.14093y =33x K =33x p p s=25.0100625.23⨯=0.059(2)相对挥发度法由于是理想混合物,所以)/()(111i i i x x y y =α, 得)/(111i i i x x y y α=对于理想混合物,得i 1α=SS P p 21设T 为80℃时,s p 1=101.29kPa, Sp 2=38.82kPa, s p 3=15.63kPa故12α=2.61, 13α=6.48, 2y =1y /5.22, 3y =1y /12.96因为321y y y ++=1,故1y =0.788又因为1py =100×0.788=78.8kPa ,而11x p s=101.29×0.5=50.645kPa<1py 故所设温度偏低;重设T =92℃时s p 1=163.31kPa, Sp 2=57.82kPa, s p 3=24.31kPa得故12α=2.824, 13α=6.718, 2y =1y /5.648, 3y =1y /13.436因为321y y y ++=1,故1y =0.799,2y =0.141, 3y =0.0595且1py =100×0.799=79.9kPa ,而11x p s =163.31×0.5=81.655kPa ,基本相等因此,由相对挥发度计算该物系平衡温度为92℃, 此时1y =0.799,2y =0.141, 3y =0.05955.一烃类混合物含有甲烷5%、乙烷10 %、丙烷30 %及异丁烷55 %(mol ),试求混合物在25℃时的泡点压力和露点压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