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赏析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原文注释、翻译赏析_古诗大全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原文注释、翻译赏析_古诗大全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
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
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行处苍苔没。
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
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
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
【译文及注释】我原是楚国的狂人,高唱凤歌讥笑孔丘。
手执神仙的绿玉杖,早晨我辞别黄鹤楼。
为着寻仙,我遍访五岳不辞遥远,平生中,我最爱好到名山去遨游。
庐山高耸,与天上的南斗星靠近,五老峰的九叠屏,好象云霞展开,山影湖光相映衬,青黑绮丽俊秀。
金阙前香炉峰和双剑峰,高耸对峙,三石梁的瀑布,恰似银河倒挂飞流。
香炉峰的瀑布,与此遥遥相望,峻崖环绕,峰峦重叠直至天上。
苍翠的山色映着朝阳,红霞更加绚丽,在鸟飞不到的峰顶,俯视吴天真宽广。
登上庐山纵览天地,才领略天地壮观,俯瞰茫茫长江永去不还,流向东方。
万里黄云起伏,两岸的景色不断变幻,长江九条支流,翻滚着雪山般的`白浪。
爱作赞美庐山的歌谣,诗兴都因庐山所触发。
闲对石镜峰窥看,我更加心清意畅,谢灵运当年游处,早已被青苔掩藏。
我早就服了还丹,对世俗毫无情念,心神宁静了,就觉得仙道已经初成。
向远处看去,仙人们正驾驭着彩云,手捧芙蓉到玉京山,去朝拜天尊神。
我早与汗漫仙人,相约在九天之顶,心想接你这个卢敖,一起同游太清。
1、绿玉杖:神仙所用之杖。
2、南斗:即斗宿星。
3、屏风九叠:形容山峰重叠,状如屏风。
4、青黛:青黑色。
5、九道:古代地志说,长江流到浔阳境内,分为九派。
6、谢公:指刘宋谢灵运。
7、琴心三叠:道家修炼的术语,意思是使心神宁静。
8、玉京:道家说元始天尊在天中心之上,名玉京山。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译文及赏析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译文及赏析导读:《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译文我本是像那个接舆楚狂人,高声唱着凤歌去嘲笑孔丘。
手里拿一根镶绿玉的棍杖,大清早辞别著名的黄鹤楼。
攀登五岳寻仙道不畏路远,这一生就喜欢踏上名山游。
秀美的庐山挺拔在南斗旁,九叠云屏像锦绣云霞铺张,湖光山影相互映照泛青光。
金阙岩前双峰矗立入云端,三叠泉如银河倒挂三石梁。
香炉峰瀑布与它遥遥相望,重崖叠嶂耸云霄莽莽苍苍。
翠云红霞与朝阳相互辉映,鸟儿也飞不过吴天广又长。
登高远望天地间壮观景象,大江悠悠东流去永不回还。
天上万里黄云变动着风色,江流波涛九道如雪山奔淌。
我喜欢为雄伟的庐山歌唱,这兴致因庐山风光而滋长。
闲时观看石镜使心神清净,谢灵运足迹早被青苔掩藏。
我要早服仙丹去掉尘世情,修炼三丹和积学道已初成。
远远望见仙人正在彩云里,手里捧着芙蓉花朝拜玉京。
早已约好神仙在九天会面,希望迎接你一同邀游太清。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注释谣:不合乐的歌,一种诗体。
卢侍御虚舟:卢虚舟,字幼真,范阳(今北京大兴县)人,唐肃宗时曾任殿中侍御史,相传“操持有清廉之誉”(见清王琦注引李华《三贤论》),曾与李白同游庐山。
楚狂人:春秋时楚人陆通,字接舆,因不满楚昭王的政治,佯狂不仕,时人谓之“楚狂”。
凤歌笑孔丘:孔子适楚,陆通游其门而歌:“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劝孔不要做官,以免惹祸。
这里,李白以陆通自比,表现对政治的不满,而要像楚狂那样游览名山过隐居的生活。
绿玉杖:镶有绿玉的杖,传为仙人所用。
五岳: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此处泛指中国名山。
南斗:星宿名,二十八宿中的斗宿。
古天文学家认为浔阳属南斗分野(古时以地上某些地区与天某些星宿相应叫分野)。
这里指秀丽的庐山之高,突兀而出。
屏风九叠:指庐山五老峰东的九叠屏,因山峦叠如屏而得名。
影落:指庐山倒映在明澈的鄱阳湖中。
青黛(dài代):青黑色。
金阙(què确):阙为皇宫门外的左右望楼,金阙指黄金的门楼,这里借指庐山的石门——庐山西南有铁船峰和天池山,二山对峙,形如石门。
唐诗赏析-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原文译文鉴赏

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原文|译文|鉴赏'《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晚年的作品。
表现了诗人狂放不羁的性格以及政治理想破灭后想要寄情山水的心境。
全诗风格豪放飘逸,境界雄奇瑰玮,笔势错综变化。
下面一起欣赏这首诗吧!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
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
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
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
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行处苍苔没。
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
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
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
译文我本是像那个接舆楚狂人,高声唱着凤歌去嘲笑孔丘。
手里拿一根镶绿玉的棍杖,大清早辞别著名的黄鹤楼。
攀登五岳寻仙道不畏路远,这一生就喜欢踏上名山游。
秀美的庐山挺拔在南斗旁,九叠云屏像锦绣云霞铺张,湖光山影相互映照泛青光。
金阙岩前双峰矗立入云端,三叠泉如银河倒挂三石梁。
香炉峰瀑布与它遥遥相望,重崖叠嶂耸云霄莽莽苍苍。
翠云红霞与朝阳相互辉映,鸟儿也飞不过吴天广又长。
登高远望天地间壮观景象,大江悠悠东流去永不回还。
天上万里黄云变动着风色,江流波涛九道如雪山奔淌。
我喜欢为雄伟的庐山歌唱,这兴致因庐山风光而滋长。
闲时观看石镜使心神清净,谢灵运足迹早被青苔掩藏。
我要早服仙丹去掉尘世情,修炼三丹和积学道已初成。
远远望见仙人正在彩云里,手里捧着芙蓉花朝拜玉京。
早已约好神仙在九天会面,希望迎接你一同邀游太清。
注释(1)谣:不合乐的歌,一种诗体。
卢侍御虚舟:卢虚舟,字幼真,范阳(今北京大兴县)人,唐肃宗时曾任殿中侍御史,相传“操持有清廉之誉”(见清王琦注引李华《三贤论》),曾与李白同游庐山。
(2)楚狂人:春秋时楚人陆通,字接舆,因不满楚昭王的政治,佯狂不仕,时人谓之“楚狂”。
李白诗词《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原文译文赏析

李白诗词《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原文译文赏析《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唐代:李白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
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
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
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
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行处苍苔没。
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
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
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
【译文】我本是像那个接舆楚狂人,高声唱着凤歌去嘲笑孔丘。
手里拿一根镶绿玉的棍杖,大清早辞别的黄鹤楼。
攀登五岳寻仙道不畏路远,这一生就喜欢踏上名山游。
秀美的庐山挺拔在南斗旁,九叠云屏像锦绣云霞铺张,湖光山影相互映照泛青光。
金阙岩前双峰矗立入云端,三叠泉如银河倒挂三石梁。
香炉峰瀑布与它遥遥相望,重崖叠嶂耸云霄莽莽苍苍。
翠云红霞与朝阳相互辉映,鸟儿也飞不过吴天广又长。
登高远望天地间壮观景象,大江悠悠东流去永不回还O天上万里黄云变动着风色, 江流波涛九道如雪山奔淌。
我喜欢为雄伟的庐山歌唱, 这兴致因庐山风光而滋长。
闲时观看石镜使心神清净, 谢灵运足迹早被青苔掩藏O我要早服仙丹去掉尘世情, 修炼三丹和积学道已初成。
远远望见仙人正在彩云里, 手里捧着芙蓉花朝拜玉乐O早已约好神仙在九天会面,希望迎接你一同邀游太清。
【赏析】此诗为写景名篇。
诗人以大手笔描绘了庐山雄奇壮丽的风光,可谓描写庐山的千古绝唱。
同时,此诗也表现了诗人的豪迈气概,抒发了诗人寄情山水、纵情遨游、狂放不羁的情怀,表达了诗人想在名山胜景中得到寄托,在神仙境界中逍遥的愿望,流露了诗人因政治失意而避世求仙的愤世之情。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起句即用典,开宗明义表达胸襟:我本来就象楚狂接舆,高唱凤歌嘲笑孔丘。
孔子曾去楚国,游说楚王。
接舆在他车旁唱道:“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论语·微子》)嘲笑孔子迷于做官。
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尊称为“诗仙”。
李白与另一个唐代文学巨擘杜甫并称“李杜”,并称为“李杜宗”。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是李白的一首抒怀之作。
诗中以庐山为背景,描绘了作者对庐山的景色以及对流浪生活的心情。
诗的前三段是对庐山美景的赞美,后三段则表达了李白的旷达豪情和追求自由的理想。
该诗感情真挚,意境高远,被广大读者认为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
首先,《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以庐山为背景展示了如画的美景。
诗的开头即描绘了庐山的壮丽景色:“庐山谣罗袜新承露,银鞍照白马鸣濑尘。
”这里以“罗袜新承露”来描绘庐山的雾气弥漫,清新凉爽;以“银鞍照白马鸣濑尘”来描绘庐山的青山绿水,让人感受到风景的美丽和壮丽。
接着,诗人以“啸宇风雷翓翓始”来赞美庐山的雄伟气势,以及天地间的自然奇观。
其次,《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通过诗人流浪的生活表达了他追求自由的理想。
诗中描述了自己的遭遇:“家住吴门山下里,去随淮水北流来。
”这里表明了诗人即将离开吴门,踏上流亡之旅。
诗人并不悲伤,反而写道:“世事一场大梦假,功名富贵皆如尘。
”表示对世俗名利的看透和超然态度。
接下来,诗人表示了自己对流浪生活的豪迈追求:“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诗中用大鹏飞升九万里来比喻自己追求自由之心的伟大和激情。
最后,《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通过庐山的美景和流浪生活的写照展示了李白的旷达豪情。
诗人情不自禁地表示:“吾欲乘飞达蒙府,长驱直入县城中。
”这里表现了诗人力图实现自己的抱负和豪情壮志。
然而,诗人却在流浪途中“经过的重阳宫”,发现途中只有空空如也,传统的文人境界早已被尘土掩埋。
“美人如玉碎,草木自芳菲”的描写处,表达了诗人对传统文化消亡和美好时光流逝的感伤。
总而言之,《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是李白丰富的心情和旷达豪情的真实写照。
庐山的美和流浪生活的酸甜苦辣都在诗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诗人以豪情万丈的笔触,描绘了自然山川和流浪生活的画面,抒发了自己对现实和人生的独特看法。
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原文翻译

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原文翻译《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是唐代伟大诗人晚年的作品。
此诗浓墨重彩地描写庐山的景色,不仅写出了庐山的秀丽雄奇,更主要表现了诗人狂放不的性格以及政治理想破灭后想要寄情山水的心境,流露了诗人一方面想摆脱世俗的绊,进入飘渺虚幻的仙境,一方面又留恋现实,热爱人间的美好风物的矛盾复杂的内心世界。
全诗风格豪放飘逸,境界雄奇瑰,笔势错综变化,诗韵亦随着诗人情感的变化几次转换,跌多姿,极富抑扬顿挫之美,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作者:李白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
翠影红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
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行处苍苔没。
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
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
先期汗漫九上,愿接卢敖游太清。
注解:(1)谣:不合乐的歌,一种诗体。
卢侍御虚舟:卢虚舟,字幼真,范阳(今北京大兴县)人,唐肃宗时曾任殿中侍御史,相传“操持有清廉之誉”(见清王琦注引李华《三贤论》),曾与李白同游庐山。
(2)楚狂人:春秋时楚人陆通,字接舆,因不满楚昭王的政治,佯狂不仕,时人谓之“楚狂”。
(3)凤歌笑孔丘:孔子适楚,陆通游其门而歌:“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劝孔不要做官,以免惹祸。
这里,李白以陆通自比,表现对政治的不满,而要像楚狂那样游览名山过隐居的生活。
(4)绿玉杖:镶有绿玉的杖,传为仙人所用。
(5)五岳: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山。
此处泛指中国名山。
(6)南斗:星宿名,二十八宿中的斗宿。
古天家认为浔阳属南斗分野(古时以地上某些地区与天某些星宿相应叫分野)。
这里指秀丽的庐山之高,突兀而出。
(7)屏风九叠:指庐山五老峰东的九叠屏,因山丸叠如屏而得名。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李白)原文及赏析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李白)原文及赏析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李白)原文及赏析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Ruyi山谣寄卢侍御虚舟,这首诗是唐代李白创作的一首抒发思乡之情的诗歌。
诗中通过描绘细草和微风,江河和星月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在异乡漂泊的寂寞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整首诗共分四句,每句都用了七言绝句的形式,即每句七个字,共十四个字。
李白在形式上的严格要求让整首诗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十分明显。
首句“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通过描绘草地和微风,营造了一个安静而寂寞的夜晚景象。
其中,“细草”暗示着河岸地势平坦,而“微风”则为这个安静的夜晚增添了一抹凉爽和生机。
次句“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则以“星”和“月”为象征,表现出广阔和辽远的大自然景色。
星垂平野,月涌大江,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辽阔和壮丽。
第三句“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诗人通过这两句表达了对俗世名利的无所谓和对官职的厌倦。
他认为名利与文章无关,而官职则只会让人老去和生病。
这表达了诗人对俗世荣华的超脱态度。
最后一句“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诗人借用沙鸥比喻自己的虚无飘荡之情。
沙鸥代表了自由和飞翔,而诗人则以“飘飘”形容自己的心境。
他的思绪如同一只自由自在的沙鸥,无拘无束地在天地间飞翔。
这首诗通过描绘江山和自然景象,以及对官职和名利的低迷态度,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留恋和对俗世的厌倦之情。
李白用简洁而具有象征意义的语言,描绘了一个艺术和诗意交织的境界。
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诗歌鉴赏

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诗歌鉴赏本文是关于李白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李白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庐山秀出南斗旁,屏风九叠云锦张,影落明湖青黛光。
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
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
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
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行处苍苔没。
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
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
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
李白流放夜郎途中遇赦后,于上元元年(760)从江夏(今湖北武昌)往浔阳(今江西九江)游庐山时作了这首诗。
卢虚舟,字幼真,范阳(今北京大兴县)人,肃宗时任殿中侍御史,相传“操持有清廉之誉”(见清王琦注引李华《三贤论》),曾与李白同游庐山。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起句即用典,开宗明义表达胸襟:我本来就象楚狂接舆,高唱凤歌嘲笑孔丘。
孔子曾去楚国,游说楚王。
接舆在他车旁唱道:“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论语·微子》)嘲笑孔子迷于做官。
李白以楚狂自比,表示了对政治前途的失望,暗示出要象楚狂那样游诸名山去过隐居生活。
“凤歌”一典,用语精警,内容深刻,饱含身世之感。
接着诗人写他离开武昌到庐山:“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诗人以充满神话传说的色彩表述他的行程:拿着仙人所用的嵌有绿玉的手杖,于晨曦中离开黄鹤楼。
为什么到庐山来呢?是因为“好入名山游。
”后两句诗,既可说是李白一生游踪的形象写照,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寻仙访道的隐逸之心。
以上是第一段,可谓序曲。
然后转入第二段,诗人以浓墨重彩,正面描绘庐山和长江的雄奇风光。
先写山景鸟瞰:“庐山秀出南斗旁,屏风九叠云锦张,影落明湖青黛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译文】我本是楚狂人,唱着凤歌笑孔丘。
手里拿着绿玉杖,清晨就辞别了黄鹤楼。
寻访五岳找仙人,不畏路程远,这一生就喜欢踏上名山游。
秀美的庐山挺拔在南斗星旁,九叠云屏就像是锦幕张,山影在鄱阳湖上映出青黛光。
石门在山前开,香炉峰和双剑峰高耸入云真雄壮。
三叠泉水飞泻而下,像银河倒挂一样。
香炉峰和瀑布遥遥相望,曲折回旋的山崖、层层叠起的峰峦直插穹苍。
山色苍翠,红霞映朝阳,鸟迹看不见,只有吴天寥廓苍茫茫。
登上高山,满怀豪情让目光驰骋在天地间,大江悠悠东去不回还。
黄云涌出,万里天色变,九条支流,白波滚滚有如流动的雪山。
心情真好啊,写出这首《庐山谣》,面对庐山,更使我诗兴发。
悠闲中,我对着石镜洗净尘世心,谢公的行迹早就被苍苔填没。
我早就服下仙丹再没有尘世情,三丹和积,可说是学道已初成。
远远望见仙人正在彩云里,手捧着莲花去朝拜玉帝。
早已约好天神会面在九天之上,希望迎接你一同邀游太清
简析】这首诗作于诗人流放夜郎遇赦回来的次年,从汉口来到江西。
诗中既写了庐山的秀丽雄奇,更主要表现了诗人狂放不羁的性格。
那时诗人已经历尽磨难,始终不愿向折磨他的现实低头,求仙学道的心情更加迫切了。
李白流放夜郎途中遇赦后,于上元元年(760)从江夏(今湖北武昌)往浔阳(今江西九江)游庐山时作了这首诗。
卢虚舟,字幼真,范阳(今北京大兴县)人,肃宗时任殿中侍御史,相传“操持有清廉之誉”(见清王琦注引李华《三贤论》),曾与李白同游庐山。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起句即用典,开宗明义表达胸襟:我本来就象楚狂接舆,高唱凤歌嘲笑孔丘。
孔子曾去楚国,游说楚王。
接舆在他车旁唱道:“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论语。
微子》)嘲笑孔子迷于做官。
李白以楚狂自比,表示了对政治前途的失望,暗示出要象楚狂那样游诸名山去过隐居生活。
“凤歌”一典,用语精警,内容深刻,饱含身世之感。
接着诗人写他离开武昌到庐山:“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诗人以充满神话传说的色彩表述他的行程:拿着仙人所用的嵌有绿玉的手杖,于晨曦中离开黄鹤楼。
为什么到庐山来呢?是因为“好入名山游。
”后两句诗,既可说是李白一生游踪的形象写照,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寻仙访道的隐逸之心。
以上是第一段,可谓序曲。
然后转入第二段,诗人以浓墨重彩,正面描绘庐山和长江的雄奇风光。
先写山景鸟瞰:“庐山秀出南斗旁,屏风九叠云锦张,影落明湖青黛光。
”古人认为天上星宿指配地上州域,庐山一带正是南斗的分野。
屏风九叠,指庐山五老峰东北的九叠云屏。
三句意谓:庐山秀丽挺拔,高耸入云;树木青翠,山花烂熳,九叠云屏象锦绣云霞般展开;湖光山影,相互映照,烘托得分外明媚绮丽。
以上是粗绘,写出庐山的雄奇瑰丽;下面,则是细描:“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
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
”金阙、三石梁、香炉、瀑布,都是庐山绝景。
这四句是从仰视的角度来描写:金阙岩前矗立着两座高峰,三石梁瀑布有如银河倒挂,飞泻而下,和香炉峰瀑布遥遥相对,那里峻崖环绕,峰峦重叠,上凌苍天。
接着,笔姿忽又宕起,总摄全景:“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
”旭日初升,满天红霞与苍翠山色相辉映;山势峻高,连鸟也飞不到;站在峰顶东望吴天,真是寥廓无际。
诗人用笔错综变化,迂回别致,层层写来,把山的瑰玮和秀丽,写得淋漓尽致,引人入胜。
然后,诗人登高远眺,以如椽大笔,彩绘长江雄伟气势:“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九道,古谓长江流至浔阳分为九条支流。
雪山,形容白波汹涌,堆叠如山。
这几句意谓:登临庐山高峰,放眼纵观,只见长江浩浩荡
荡,直泻东海,一去不返;万里黄云飘浮,天色瞬息变幻;茫茫九派,白波汹涌奔流,浪高如雪山。
诗人豪情满怀,笔墨酣畅,将长江景色写得境界高远,气象万千。
何等雄伟,何等壮美!大自然之美激发了大诗人的无限诗情:“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
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行外苍苔没。
”石镜,传说在庐山东面有一圆石悬岩,明净能照人形。
谢公,南朝宋谢灵运,尝入彭蠡湖口,登庐山,有“攀崖照石镜”诗句(《谢康乐集。
入彭蠡湖口》)。
李白经过永王璘事件的挫折后,重登庐山,不禁感慨万千。
这四句意思是:爱作庐山歌谣,诗兴因庐山而激发。
从容自得地照照石镜,心情为之清爽,谢灵运走过的地方,如今已为青苔所覆盖。
人生无常,盛事难再。
李白不禁油然产生寻仙访道思想,希望超脱现实,以求解决内心的矛盾。
“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
”还丹,道家所谓服后能“白日升天”的仙丹。
琴心三叠,指道家修炼的功夫很深,达到心和神悦的境界。
这两句表明诗人想象着自己有一天能早服仙丹,修炼升仙,以摆脱世俗之情,到那虚幻的神仙世界:“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
”玉京,道教谓元始天尊居处。
诗人仿佛远远望见神仙在彩云里,手拿着莲花飞向玉京。
诗人多么向往这样自由自在的世界:“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
”《淮南子。
道应训》载,卢敖游北海,遇见一怪仙,想同他做朋友而同游,怪仙笑道:“吾与汗漫期于九垓之外,吾不可以久驻。
”“遂入云中。
”汗漫,意谓不可知,这里比喻神。
九垓,九天。
太清,最高的天空。
李白在这诗里反用其意,以怪仙自比,卢敖借指卢虚舟,邀卢共作神仙之游。
两句意谓:我李白已预先和不可知之神在九天之外约会,并愿接待卢敖共游仙境。
诗人浮想联翩,仿佛随仙人飘飘然凌空而去。
全诗戛然而止,余韵悠然。
此诗思想内容比较复杂,既有对儒家孔子的嘲弄,也有对道家的崇信;一面希望摆脱世情,追求神仙生活,一面又留恋现实,热爱人间风物。
诗的感情豪迈开朗,磅礴着一种震撼山岳的气概。
想象丰富,境界开阔,给人以雄奇的美感享受。
诗的韵律随诗情变化而显得跌宕多姿。
开头一段抒怀述志,用尤侯韵,自由舒展,音调平稳徐缓。
第二段描写庐山风景,转唐阳韵,音韵较前提高,昂扬而圆润。
写长江壮景则又换删山韵,音响慷慨高亢。
随后,调子陡然降低,变为入声月没韵,表达归隐求仙的闲情逸致,声音柔弱急促,和前面的高昂调子恰好构成鲜明的对比,极富抑扬顿挫之妙。
最后一段表现美丽的神仙世界,转换庚清韵,音调又升高,悠长而舒畅,余音袅袅,令人神往。
前人对这首诗的艺术性评价颇高:“太白天仙之词,语多率然而成者,故乐府歌词咸善。
……今观其……《庐山谣》等作,长篇短韵,驱驾气势,殆与南山秋气并高可也。
”(见《唐诗品汇》七言古诗叙目第三卷《正宗》)
【译文】我本是楚狂人,唱着凤歌笑孔丘。
手里拿着绿玉杖,清晨就辞别了黄鹤楼。
寻访五岳找仙人,不畏路程远,这一生就喜欢踏上名山游。
秀美的庐山挺拔在南斗星旁,九叠云屏就像是锦幕张,山影在鄱阳湖上映出青黛光。
石门在山前开,香炉峰和双剑峰高耸入云真雄壮。
三叠泉水飞泻而下,像银河倒挂一样。
香炉峰和瀑布遥遥相望,曲折回旋的山崖、层层叠起的峰峦直插穹苍。
山色苍翠,红霞映朝阳,鸟迹看不见,只有吴天寥廓苍茫茫。
登上高山,满怀豪情让目光驰骋在天地间,大江悠悠东去不回还。
黄云涌出,万里天色变,九条支流,白波滚滚有如流动的雪山。
心情真好啊,写出这首《庐山谣》,面对庐山,更使我诗兴发。
悠闲中,我对着石镜洗净尘世心,谢公的行迹早就被苍苔填没。
我早就服下仙丹再没有尘世情,三丹和积,可说是学道已初成。
远远望见仙人正在彩云里,手捧着莲花去朝拜玉帝。
早已约好天神会面在九天之上,希望迎接你一同邀游太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