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板结构)混凝土结构设计复习题及答案
公共科考试:2022混凝土结构设计(A)真题模拟及答案(3)

公共科考试:2022混凝土结构设计(A)真题模拟及答案(3)共86道题1、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考虑,钢筋混凝土连续梁的破坏标志是()。
(单选题)A. 某截面钢筋屈服B. 整个梁成为可变体系C. 出现第一个塑性铰D. 某截面出现裂缝试题答案:B2、横向水平支撑布置在()温度区段的两端及厂房端部的第一或第二柱间。
(单选题)A. 温度区段的两端及厂房端部的第一或第二柱间B. 温度区段的两端及厂房端部的第二或第三柱间C. 温度区段的中间及厂房端部的第一或第二柱间D. 温度区段的中间及厂房端部的第二或第三柱间试题答案:A3、连续单向板内跨的计算跨度:()。
(单选题)A. 无论弹性计算方法还是塑性计算方法均采用净跨B. 均采用支承中心间的距离C. 弹性计算方法采用净跨D. 塑性计算方法采用净跨试题答案:B4、在单层厂房中,()属于屋盖结构体系。
(单选题)A. 屋面板、屋架或屋面梁、托架、天窗架B. 屋面板、屋架或屋面梁、横向柱列和基础C. 连系梁、托架、吊车梁和柱间支撑D. 屋面板、屋架或屋面梁、纵向柱列和基础试题答案:A5、()适用于有檩体系屋盖。
(单选题)A. 预应力混凝土屋面板B. 预应力混凝土单肋板C. 钢筋混凝土挂瓦板D. 钢筋混凝土屋面板试题答案:C6、一般单层厂房中,()是主要承重结构,屋架、吊车梁、柱和基础是主要承重构件。
(单选题)A. 屋面板B. 牛腿C. 托架D. 横向排架试题答案:D7、()由梁和柱连接而成,其中梁柱连接处一般为刚性连接,柱支座一般为固定支座。
(单选题)A. 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B. 梁板结构体系C. 剪力墙结构体系D. 框架结构体系试题答案:D8、在钢筋混凝土连续梁活荷载的不利布置中,若求支座的最大剪力,则其活荷载的正确布置方法是()。
(单选题)A. 在该支座的右跨布置活荷载,然后隔跨布置B. 在该支座的相邻两跨布置活荷载,然后隔跨布置C. 在该支座的左跨布置活荷载,然后隔跨布置试题答案:B9、()优点在于开间布置比较灵活,但房屋的横向刚度较差,楼板的跨度也较大,因此在实际工程中采用较少。
《混凝土结构设计》试题及答案

课程考核试卷 课程名称:混凝土结构设计 考核对象:土木工程专业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4分,每小题2分) 1。
整体式梁板结构中,将支承条件简化为铰支座后会存在一定计算误差,为减小该误差,可以通过荷载调整来解决,解决的办法是( ). A .减小恒载,增大活荷载 B .增大恒载,减小活荷载 C .增大构件刚度 D .减小构件刚度 2。
一般对于N 跨连续梁,有( C )种最不利荷载组合. A .N-1 B .N C .N+1 D .N+2 3。
单层厂房排架柱内力组合时,一般不属于控制截面的是( A )。
A .上柱柱顶截面 B .上柱柱底截面 C .下柱柱顶截面 D .下柱柱底截面 4.对于跨度相对差值小于( A )的不等跨连续梁,其内力可以近似按等跨度结构进行分析。
A .10% B .20%C .30%D .40% 5.结构设计中,高层建筑的高度是指( C ). A .基础顶面至主要屋面的距离 B .基础顶面至突出屋面电梯间的距离 C .室外地面至主要屋面的距离 D .室外地面至突出屋面电梯间的距离6.有关框架结构的计算简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D)。
A .框架梁的跨度应取相邻两根柱子轴线之间的距离B .底层柱的长度应取基础顶面第一层楼板顶面之间的距离C .框架各跨跨度相差不大于10%时,可简化为等跨框架计算D .不等跨框架简化为等跨框架后,计算跨度应取原框架中的最小跨度值7.对框架结构设计时要进行梁端弯矩调幅,以下的描述正确的是( B )。
A.对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作用下的梁端弯矩调幅B.调幅后,梁端负弯矩减小且跨中弯矩增大C.调幅后,梁端负弯矩增大而跨中弯矩不变D.梁端弯矩调幅在内力组合之后进行8.D值法是对反弯点法的( A )进行了修正。
A.柱的侧移刚度和反弯点高度B.柱线刚度和弯矩分配系数C.柱的线刚度和侧移刚度D.柱的线刚度和反弯点高度9。
对装配式钢筋混凝土单层厂房进行设计,当进行排架柱内力组合时,下面的描述是正确的是( A ).A.恒载始终参与内力组合B.有吊车竖向荷载,必有吊车横向水平荷载C.吊车横向水平荷载和吊车竖向荷载必须同时考虑D.在对轴力组合时,由于在吊车横向荷载和风载作用下排架柱不产生轴力,可不参与组合10.对柱下独立基础进行底板配筋时,控制截面为( C )处截面.A.基础中轴线B.柱与基础交接处C.柱与基础交接处以及基础变阶处D.基础变阶处11.关于反弯点法,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B ).A.假定横梁的抗弯刚度无限大B.假定各层柱的反弯点均在柱高的中点C.假定梁柱节点转角为零D.其适用条件是梁柱线刚度比大于312.关于水平荷载作用下的框架结构侧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A.房屋高宽比越大,由柱轴向变形引起的侧移越大B.一般对高度超过50m的房屋,不必考虑梁柱弯曲变形对侧移的影响C。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复习试题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考试复习试题一、选择题30 15题、每题2分(22题选15题)1、钢筋混凝土结构对钢筋性能的要求不包括( D.耐火性 )。
2、利用钢材约束,将混凝土由单向受压转变为三向受压的组合结构称为( B.钢管混凝土结构 )。
3、受弯构件正截面极限状态承载力计算的依据是适筋梁正截面(C.第III阶段末)的截面受力状态。
4、钢筋混凝土斜截面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是建立在( C.剪压破坏 )基础上的。
5、在T形梁的截面设计计算中,满足下列条件()则为第二类T形梁。
6、单筋矩形梁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基本公式的适用条件是:(A.I、III )I.II.III. IV.7、双筋矩形截面梁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基本公式的第二个适用条件的物理意义是(C.保证受压钢筋屈服)。
8、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公式是以(D.剪压破坏)为依据的。
9、为了保证受弯构件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设计时规定最小配箍率的目的是为了防止(A.斜拉破坏)的发生。
10、为了保证受弯构件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时对梁的截面尺寸加以限制的原因在于防止(C.斜压破坏)的发生。
11、螺旋箍筋柱较普通箍筋柱承载力提高的原因是(C.螺旋筋约束了混凝土的横向变形)。
12、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主要与(C.长细比)有关。
13、大偏心和小偏心受压破坏的本质区别在于(B.受拉区的钢筋是否屈服)。
14、以下破坏形式属延性破坏的是(A.大偏压破坏)。
15、计算偏心受压构件,当()时,构件确定属于大偏心受压构件。
16、其它条件相同时,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与平均裂缝间距、裂缝宽度的关系是( A .保护层越厚,平均裂缝间距越大,裂缝宽度越大 )。
17、条件相同的钢筋混凝土轴拉构件和预应力混凝土轴拉构件相比较,( B .后者的抗裂度比前者好 )。
18在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预应力损失计算中,( D .混凝土收缩徐变引起的预应力损失 )是所有预应力损失中最大的一项。
19下列各项预应力损失类型中,不属于后张法预应力损失的是( C .温差损失 )20矩形截面不对称配筋小偏拉构件在破坏时( B .没有受压区,受拉不屈服 )。
混凝土结构设计习题集和答案(精心整理)

混凝土结构设计习题一、填空题(共48题)3.多跨连续梁板的力计算方法有_ 弹性计算法__和 塑性计算法___ 两种方法。
6.对于跨度相差小于10%的现浇钢筋混凝土连续梁、板,可按等跨连续梁进行力计算。
8、按弹性理论对单向板肋梁楼盖进行计算时,板的折算恒载 p g g 21'+=, 折算活载p p 21'= 10、对结构的极限承载能力进行分析时,满足 机动条件 和 平衡条件 的解称为上限解,上限解求得的荷载值大于真实解;满足 极限条件 和 平衡条件 的解称为下限解,下限解求得的荷载值小于真实解。
14、在现浇单向板肋梁楼盖中,单向板的长跨方向应放置分布钢筋,分布钢筋的主要作用是:承担在长向实际存在的一些弯矩、抵抗由于温度变化或混凝土收缩引起的力、将板上作用的集中荷载分布到较大面积上,使更多的受力筋参与工作、固定受力钢筋位置。
15、钢筋混凝土塑性铰与一般铰相比,其主要的不同点是:只能单向转动且转动能力有限、能承受一定弯矩、有一定区域(或长度)。
16、塑性铰的转动限度,主要取决于钢筋种类、配筋率 和 混凝土的极限压应变 。
当低或中等配筋率,即相对受压区高度ξ值较低时,其力重分布主要取决于 钢筋的流幅 ,这时力重分布是 充分的 。
当配筋率较高即ξ值较大时,力重分布取决于 混凝土的压应变 ,其力重分布是 不充分的 。
17、为使钢筋混凝土板有足够的刚度,连续单向板的厚度与跨度之比宜大于 1/4018、柱作为主梁的不动铰支座应满足 梁柱线刚度比5/≥c b i i 条件,当不满足这些条件时,计算简图应 按框架梁计算。
23、双向板按弹性理论计算,跨中弯矩计算公式x y v y y x v x m m m m m m νν+=+=)()(,,式中的ν称为 泊桑比(泊松比) ,可取为 0.2 。
24、现浇单向板肋梁楼盖分析时,对于周边与梁整浇的板,其 跨中截面 及 支座截面 的计算弯矩可以乘0.8的折减系数。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试题及答案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期末复习资料试卷题型:一、选择(30’)1.适筋梁从加载到破坏可分为三个阶段,各个阶段受力的特点及各阶段的作用: 答:适筋梁的破坏过程分三个阶段:弹性阶段、带裂缝工作阶段、破坏阶段,也称第一、二、三阶段。
弹性阶段主要是梁下部的混凝土与钢筋共同承受拉力,未出现裂缝;带裂缝工作阶段是下部混凝土出现裂缝,退出工作,拉力全部由钢筋承受;破坏阶段是当上部混凝土受压破坏。
这三个阶段有两个临界点:就是第一阶段与第二阶段之间的受拉区混凝土出现裂缝,第二阶段与第三阶段的受压区混凝土被压裂。
2.当单筋矩形截面梁的截面尺寸、材料强度及弯矩设计值确定后,计算时发现超筋、采取什么措施?什么措施最有效?答:当一单筋矩形截面梁的截面尺寸、材料强度及弯矩设计值M确定后,计算时发现超筋,那么采取( B )措施提高其正截面承载力最有效。
A.增加纵向受拉钢筋的数量B.加大截面高度C.加大截面宽度 D。
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3.梁的斜截面抗剪承载力计算中,其计算位置?答:斜截面抗剪承载力复核《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 规定需要验算的位置为:(1)距支座中心h/2处的截面。
因为越靠近支座,直接支承的压力影响也越大,混凝土的抗力也越高,不致破坏,而距支座中心h/2以外,混凝土抗力急剧降低. (2)受拉区弯起钢筋弯起点处的截面以及锚于受拉区纵向主筋开始不受力处的截面,因为这里主筋中断,应力集中。
(3)箍筋数量或间距改变处的截面(4)腹板宽度改变处的截面,这里与箍筋数量或间距改变一样,都受到应力剧变、应力集中的影响,都有可能形成构件的薄弱环节,首先出现裂缝。
e.g.梁的斜截面抗剪承载力计算时,其计算位置正确的是(). A. 支座边缘处B。
受拉区弯起筋的弯起点处C. 箍筋直径变化处D. 箍筋间距变化处4.受弯构件箍筋间距过小会发生?答:最小箍筋率主要是为了确保钢筋骨架有足够的刚度和截面混凝土的抗剪,如果箍筋间距过大,箍筋间的主筋会因为局部混凝土受压产生侧向膨胀而变形.斜截面抗剪需要弯起钢筋、箍筋、混凝土共同来承担。
混凝土结构设计2_复习题及答案2011_2012年

混凝土结构设计2_复习题及答案2011_2012年(预应力,梁板结构设计,单层厂房设计,多层级高层框架结构设计)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设计习题一填空1、单向板肋梁楼盖中主梁沿房屋横向布置的优点是()。
2.按弹性理论设计多跨连续梁板时,进行荷载折算的目的是()。
3、采用塑性理论设计多跨梁板结构用钢量将比按弹性理论设计的用钢量()。
4、塑性铰的特点是()()()。
5、对于()()()且跨数超过5跨的连续梁可按5跨计算。
6、按板的()不同,将肋梁楼盖分为单向板肋梁楼盖和()肋梁楼盖。
7、计算简图应表示出结构的()()()及荷载的()()()等8、混凝土楼盖按其施工方法分为()()()三种形式。
9、为保证多跨连续梁板结构在支座截面能形成塑性铰,设计时要满足()。
10、在塑性理论计算中,可通过控制截面()来控制塑性铰出现的情况。
11、产生塑性铰的截面的钢筋一定进入了()阶段。
12、现浇整体式楼盖,按楼板受力和支承条件的不同分为()()()和密肋楼盖。
13、.多跨连续板,板的宽度较大而外载相对较小,一般仅混凝土就足以负担(),故()一般无须验算。
三、选择1、主梁对次梁作为不动铰支座的计算简图在支座处的转角θ与实际结构在支座处的转角θ'相比,是()。
A.相等B.θ>θ'C.θ<θ'2、多跨连续梁求某跨中截面最大弯矩时,活载的布置应为()。
A.本跨布置,然后隔一跨布置B.本跨的左面、右面跨布置C.全部满跨布置3、对于周边与梁整体连接的多跨连续板考虑内拱作用,?可将中间跨中和中间支座的计算弯矩降低()。
A.5%B.10%C.20%D.30%4.按塑性内力重分布理论计算不等跨的多跨连续梁、板时,当计算跨度相差不超过()可近似按等跨连续梁、板内力计算系数查表。
A. 5%B. 10%C. 20%5.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板的荷载按弹性理论计算时()。
A.按g′=g+q/2,q′=q/2折算B. 按g′=g+q/4,q′=3q/4折算C.不进行荷载折算6.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次梁的荷载按弹性理论计算时()。
混凝土结构设计复习题及答案定稿版

混凝土结构设计复习题及答案精编W O R D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混凝土结构设计习题楼盖(200题)一、填空题(共48题)1.单向板肋梁楼盖荷载的传递途径为 楼面(屋面)荷载 → 次梁 → 主梁 → 柱 → 基础 → 地基。
2.在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设计中,板的短跨方向按 计算 配置钢筋,长跨方向按_ 构造要求 配置钢筋。
3.多跨连续梁板的内力计算方法有_ 弹性计算法__和 塑性计算法___ 两种方法。
4.四边支承板按弹性理论分析,当L 2/L 1≥_3_时为_单向板_;当L 2/L 1<__2 _时为_双向板 。
5.常用的现浇楼梯有__板式楼梯___和___梁式楼梯___两种。
6.对于跨度相差小于10%的现浇钢筋混凝土连续梁、板,可按等跨连续梁进行内力计算。
7、双向板上荷载向两个方向传递,长边支承梁承受的荷载为 梯形 分布;短边支承梁承受的荷载为 三角形 分布。
8、按弹性理论对单向板肋梁楼盖进行计算时,板的折算恒载 p g g 21'+=, 折算活载p p 21'= 11、在计算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中次梁在其支座处的配筋时,次梁的控制截面位置应取在支座 边缘 处,这是因为 支座边缘处次梁内力较大而截面高度较小。
12、钢筋混凝土超静定结构内力重分布有两个过程,第一过程是由于 裂缝的形成与开展 引起的,第二过程是由于 塑性铰的形成与转动 引起的。
13、按弹性理论计算连续梁、板的内力时,计算跨度一般取 支座中心线 之间的距离。
按塑性理论计算时,计算跨度一般取 净跨 。
14、在现浇单向板肋梁楼盖中,单向板的长跨方向应放置分布钢筋,分布钢筋的主要作用是:承担在长向实际存在的一些弯矩、抵抗由于温度变化或混凝土收缩引起的内力、将板上作用的集中荷载分布到较大面积上,使更多的受力筋参与工作、固定受力钢筋位置。
梁板结构混凝土结构设计复习题及答案

混凝土结构设计习题楼盖200题一、填空题共48题1.单向板肋梁楼盖荷载的传递途径为 楼面屋面荷载 → 次梁 → 主梁 →柱 → 基础 → 地基;2.在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设计中,板的短跨方向按 计算 配置钢筋,长跨方向按_ 构造要求 配置钢筋;3.多跨连续梁板的内力计算方法有_ 弹性计算法__和 塑性计算法___ 两种方法;4.四边支承板按弹性理论分析,当L 2/L 1≥_2__时为_单向板_;当L 2/L 1<__2 _时为_双向板 ;5.常用的现浇楼梯有__板式楼梯___和___梁式楼梯___两种;6.对于跨度相差小于10%的现浇钢筋混凝土连续梁、板,可按等跨连续梁进行内力计算;7、双向板上荷载向两个方向传递,长边支承梁承受的荷载为 梯形 分布;短边支承梁承受的荷载为 三角形 分布;8、按弹性理论对单向板肋梁楼盖进行计算时,板的折算恒载 '/2g g q , 折算活载'/2q q9、对结构的极限承载力进行分析时,需要满足三个条件,即 极限条件 、 机动条件 和平衡条件 ;当三个条件都能够满足时,结构分析得到的解就是结构的真实极限荷载;10、对结构的极限承载能力进行分析时,满足 机动条件 和 平衡条件 的解称为上限解,上限解求得的荷载值大于真实解;满足 极限条件 和 平衡条件 的解称为下限解,下限解求得的荷载值小于真实解;11、在计算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中次梁在其支座处的配筋时,次梁的控制截面位置应取在支座 边缘 处,这是因为 支座边缘处次梁内力较大而截面高度较小;12、钢筋混凝土超静定结构内力重分布有两个过程,第一过程是由于 裂缝的形成与开展 引起的,第二过程是由于 塑性铰的形成与转动 引起的;13、按弹性理论计算连续梁、板的内力时,计算跨度一般取 支座中心线 之间的距离;按塑性理论计算时,计算跨度一般取 净跨 ;14、在现浇单向板肋梁楼盖中,单向板的长跨方向应放置分布钢筋,分布钢筋的主要作用是:承担在长向实际存在的一些弯矩、抵抗由于温度变化或混凝土收缩引起的内力、将板上作用的集中荷载分布到较大面积上,使更多的受力筋参与工作、固定受力钢筋位置;15、钢筋混凝土塑性铰与一般铰相比,其主要的不同点是:只能单向转动且转动能力有限、能承受一定弯矩、有一定区域或长度;16、塑性铰的转动限度,主要取决于钢筋种类、配筋率 和 混凝土的极限压应变 ;当低或中等配筋率,即相对受压区高度ξ值较低时,其内力重分布主要取决于 钢筋的流幅 ,这时内力重分布是 充分的 ;当配筋率较高即ξ值较大时,内力重分布取决于 混凝土的压应变 ,其内力重分布是 不充分的 ;17、为使钢筋混凝土板有足够的刚度,连续单向板的厚度与跨度之比宜大于 1/4018、柱作为主梁的不动铰支座应满足 梁柱线刚度比5/≥c b i i 条件,当不满足这些条件时,计算简图应 按框架梁计算;19、整体单向板肋梁楼盖中,连续主、次梁按正截面承载力计算配筋时,跨中按 T 形 截面计算,支座按 矩形 截面计算;20、在主梁与次梁交接处,主梁内应配置 附加箍筋或吊筋 ;21、雨篷除应对雨篷梁、板的承载力进行计算外,还必须进行 整体抗倾覆 验算;22、现浇梁式楼梯的斜梁,不论是直线形或折线形,都简化成水平简支梁计算;23、双向板按弹性理论计算,跨中弯矩计算公式x y v y y x v x m m m m m m νν+=+=)()(,,式中的ν称为 泊桑比泊松比 ,可取为 ;24、现浇单向板肋梁楼盖分析时,对于周边与梁整浇的板,其 跨中截面 及 支座截面 的计算弯矩可以乘的折减系数;25、在单向板肋梁楼盖中,板的跨度一般以 ~ m 为宜,次梁的跨度以 4~6 m 为宜,主梁的跨度以 5~8 m 为宜;26、混凝土梁、板结构按其施工方法可分为 现浇整体式 、 装配式 、和 装配整体式 三种形式;27、现浇整体式楼盖结构按楼板受力和支承条件的不同又分为 单向板肋梁楼盖 、 双向板肋梁楼盖 、无梁楼盖和井式楼盖等四种;28、肋形楼盖一般由 板 、 次梁 、 主梁 组成,每一区格板一般四边均有梁或墙支承,形成四边支承梁;当2/12 l l 时按 单向板 设计,设计时仅考虑在 短 边方向的受弯,对于长向 的受弯只作局部处理,这种板叫做“单向板”;当2/12≤l l 按 双向板 设计,在设计中必须考虑长向和短向两向受弯的板叫做“ 双向板 ”;29、单向板肋梁楼盖的结构布置一般取决于 建筑功能 要求,在结构上应力求简单、整齐、经济、适用;柱网尽量布置成 长方形 或 正方形 ;主梁有沿 横向 和 纵向 两种布置方案;30、按弹性理论的计算是指在进行梁板结构的内力分析时,假定梁板为 理想的弹性体 ,可按 结构力学 的一般方法进行计算;31、单向板肋梁楼盖的板、次梁、主梁均分别为支承在 次梁 、 主梁 、柱或墙上;计算时对于板和次梁不论其支座是墙还是梁,将其支座均视为 铰支座 ;由此引起的误差,可在计算时所取的 跨度 、 荷载 及 弯矩值 中加以调整;32、当连续梁、板各跨跨度不等,如相邻计算跨度相差 不超过10% ,可作为等跨计算;这时,当计算各跨跨中截面弯矩时,应按 各自的跨度 计算;当计算支座截面弯矩时,则应按相邻两跨计算跨度的平均值 计算;33、对于超过五跨的多跨连作用续梁、板,可按 五跨 来计算其内力;当梁板跨度少于五跨时,仍按 实际跨数 计算;34、作用在楼盖上的荷载有 永久荷载 和 可变荷载 ;永久荷载是结构在使用期间内基本不变的荷载;可变荷载是结构在使用或施工期间内时有时无的可变作用的荷载;35、当楼面梁的负荷面积很大时,活荷载全部满载的概率比较小,适当降低楼面均布活荷载更能符合实际;因此设计楼面梁时,应按荷载规范对楼面活荷载值 乘以折减系数 后取用;36、求某跨跨中截面最大正弯矩时,活荷载应在 本跨内布置,然后隔跨布置 ;37、求某跨跨中截面最小正弯矩或最大负弯矩时,本跨 不布置活载 ,而在 相邻两跨布置活荷载 ,然后 隔跨布置 ;38、求某一支座截面最大负弯矩时,活荷载应该在该支座 左右两跨布置 ,然后 隔跨布置 ;39、内力包络图中,某截面的内力值就是该截面在任意活荷载布置下可能出现的 最大内力值 ;根据弯矩包络图,可以检验受力纵筋抵抗弯矩的能力并确定纵筋的 截断 或弯起的位置和 数量 ;40、为了考虑支座抵抗转动的影响,一般采用 增大恒载 和相应 减小活荷载 的办法来处理,即以 折算荷载 来代替实际计算荷载;当板或梁支承在砖墙上时,则荷载 不得进行 折算;主梁按连续梁计算时,一般柱的刚度较 小 ,柱对梁的约束作用 小 ,故对主梁荷载 不进行 折减;41、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超静定钢筋混凝土结构,不仅可以消除内力按 弹性理论计算 和截面按 极限状态设计 二者之间的矛盾,而且可以合理地估计构件的承载力;同时又能符合结构工作的实际情况,节约材料,获得一定的技术经济效果;42、关于连续板、梁考虑内力塑性重分布的计算方法很多,目前工程结构设计中应用较多的是弯矩调幅法;即调整一般降低按弹性理论计算得到的某些截面的 最大弯矩值 ;43、控制弯矩调幅值,在一般情况下不超过按弹性理论计算所得弯矩值的 20% ;44、为了保证塑性铰有足够的转动能力,规范规定:相对受压区高度≤ξ ;ξ愈大,截面塑性铰转动能力或极限塑性转角就 越小 ;45、为了满足平衡条件,调整后每个跨度两端支座弯矩B A M M ,绝对值的平均值与调整后跨中弯矩C M 之和,应 不小于简支梁计算的跨中弯矩0M ,即≥++C BA M M M 20M ;46、板一般均能满足 斜截面受剪 承载力,设计时可不进行 受剪 验算;47、连续板中受力钢筋的配置,可采用 分离式 或 弯起式 两种方式;48、单向板肋梁楼盖中,板的构造钢筋有 分布钢筋 、嵌入墙内的板其板面附加钢筋、 垂直于主梁的板面附加钢筋 ;二、选择题共54题1.在计算钢筋混凝土肋梁楼盖连续次梁内力时,为考虑主梁对次梁的转动约束,用折算荷载代替实际计算荷载,其做法是 BA.减小恒载,减小活载B.增大恒载,减小活载C.减小恒载,增大活载D.增大恒载,增大活载2.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的主次梁相交处,在主梁中设置附加横向钢筋的目的是 DA.承担剪力B.防止主梁发生受弯破坏C.防止主梁产生过大的挠度D.防止主梁由于斜裂缝引起的局部破坏3.在计算框架梁截面惯性矩I 时应考虑到楼板的影响,假定I 0为矩形截面梁的截面惯性矩,则对现浇楼盖中框架梁截面惯性矩I 应取 A=2I 0 B. I = C. I = D. I =4.板内分布钢筋不仅可使主筋定位,分担局部荷载,还可 BA.承担负弯矩B.承受收缩和温度应力C.减少裂缝宽度D.增加主筋与砼的粘结5.五跨等跨连续梁,现求第三跨跨中最大弯矩,活荷载应布置在哪几跨 D,2,3 B. 1,2,4 C. 2,4,5 D. 1,3,56.五跨等跨连续梁,现求最左端支座最大剪力,活荷载应布置在哪几跨 D,2,4 B. 2,3,4 C. 1,2,3 D. 1,3,57、按单向板进行设计 A ;的预制空心楼板;B.长短边之比小于2的四边回定板;C.长短边之比等于,两短边嵌固,两长边简支;D.长短边相等的四边简支板;8、对于两跨连续梁, D ;A.活荷载两跨满布时,各跨跨中正弯矩最大;B.活荷载两跨满布时,各跨跨中负弯矩最大;C.活荷载单跨布置时,中间支座处负弯矩最大;D.活荷载单跨布置时,另一跨跨中负弯矩最大;9、多跨连续梁板按弹性理论计算,为求得某跨跨中最大负弯矩,活荷载应布置在 D ;A.该跨,然后隔跨布置;B.该跨及相邻跨;C.所有跨;D.该跨左右相邻各跨,然后隔跨布置;10、超静定结构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时,必须满足 D ;A.变形连续条件;B.静力平衡条件;C.采用热处理钢筋的限制;D.拉区混凝土的应力小于等于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11、条件相同的四边支承双向板,采用上限解法求得的极限荷载一般要比采用下限解法求得的极限荷载A ;A.大;B.小;C.相等;D.无法比较;12、在确定梁的纵筋弯起奌时,要求抵抗弯矩图不得切入设计弯矩图以内,即应包在设计弯矩图的外面,这是为了保证梁的 A ;A.正截面受弯承载力;B.斜截面受剪承载力;C.受拉钢筋的锚固;D.箍筋的强度被充分利用;13、在结构的极限承载能力分析中,正确的叙述是 B ;A.若同时满足极限条件、变形连续条件和平衡条件的解答才是结构的真实极限荷载;B.若仅满足极限条件和平衡条件的解答则是结构极限荷载的下限解;C.若仅满足变形连续条件和平衡条件的解答则是结构极限荷载的上限解;D.若仅满足极限条件和机动条件的解答则是结构极限荷载的上限解;14、按弯矩调幅法进行连续梁、板截面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时,应遵循下述规定 A ;A.受力钢筋宜采用I、II级或III级热轧钢筋;B.截面的弯矩调幅系数宜超过;C.弯矩调幅后的截面受压区相对计算高度一般应超过,但不应超过;D.按弯矩调幅法计算的连续紧、板,可适当放宽裂缝宽度的要求;15、钢筋混凝土连续梁的中间支座处,当配置好足够的箍筋后,若配置的弯起钢筋不能满足要求时,应增设 B 来抵抗剪力;A.纵筋B.鸭筋C.浮筋D.架立钢筋.16、承受均布荷载的钢筋混凝土五跨连续梁等跨,在一般情况下,由于塑性内力重分布的结果,而使BA.跨中弯矩减少,支座弯矩增加B.跨中弯矩增大,支座弯矩减小C.支座弯矩和跨中弯矩都增加D. 支座弯矩和跨中弯矩都减小17、按弹性方法计算现浇单向肋梁楼盖时,对板和次梁采用折算荷载来进行计算,这是因为考虑到CA.在板的长跨方向能传递一部分荷载B.塑性内力重分布的影响C.支座转动的弹性约束将减少活荷载布置对跨中弯矩的不利影响D. 拱效应的有利影响18、求连续梁跨中最小弯矩时,可变荷载活载的布置应该是 BA.本跨布置活载,然后隔跨布置活载B 本跨不布置活载,相邻两跨布置活载,然后隔跨布置活载C.本跨及相邻两跨布置活载,然后隔跨布置活载19、塑性铰的转动能力调幅截面的相对高度ξ有关,ξ增大,塑性铰的转动能力降低,为使塑性铰有足够的转动能力,ξ应满足 CA. b ξξB. b ξξ=C. 35.0≤ξD. 35.0 ξ20、按弹性理论计算单向板肋梁楼盖时,板和次梁采用折算荷载来计算的原因是 C ;A.考虑到在板的长跨方向也能传递一部分荷载B.考虑到塑性内力重分布的有利影响C.考虑到支座转动的弹性约束将减小活荷载隔跨布置时的不利影响21、连续梁板塑性设计应遵循的原则之一是 C ;A.必须采用折算荷载B.不考虑活荷载的不利位置C.截面受压区相对高度35.0≤ξ22、整浇楼盖的次梁搁置在钢梁上时 BA.板和次梁均可采用折算荷载B.仅板可以采用折算荷载C.仅次梁可以用折算荷载D.二者均不可用折算荷载23、雨篷梁支座截面承载力计算时,应考虑 AA.剪、扭相关B.剪、弯、扭相关C.弯、剪相关D.弯、压、剪相关24、为了设计上的便利,对于四边均有支承的板,当 D 按单向板设计;A.212≤l lB. 112≤l lC. 312≤l lD. 312 l l 25、弹性方法设计的连续梁、板各跨跨度不等,但相邻两跨计算跨度相差<10%,仍作为等跨计算,这时,当计算支座截面弯矩时,则应按 C 计算;A.相邻两跨计算跨度的最大值B.两邻两跨计算跨度的最小值C. 相邻两跨计算跨度的平均值D. 无法确定26、两端搁置在墙上的单跨板,按塑性理论计算时,计算跨度l 等于 AA.)(为板厚h h l n + B .)(2为板厚h l n +C.n l l =D. n l l 05.1= 27、一端搁置在墙上,一端与梁整浇的单跨板,按塑性理论计算时,计算跨度l 取 BA.h l n +B.2h l n +C.n l l =D. )(2025.1均为板厚h h l l n += 28、对于多跨连续的板梁,对支座为整浇的梁或柱,按弹性进论计算时,计算跨度l 一般可取 A A.支座中心线间的距离 B.板或梁的净跨n lC.n l 025.1取D. n l 05.129、对于多跨连续的板,按塑性理论计算时,当边支座为砖墙时,边跨的计算跨度取 C A.22a b l n ++ B.22h b l n ++ C.两者中取小值和22a l h l n n ++ D. 2025.1b l n + 其中n l —边跨净跨度,b —板第二支座的宽度,a —边支座支承长度,h —板厚30、对于多跨连续梁,按塑性理论计算时,当边支座为砖墙时,边跨的计算跨度l 取 C A.22a b l n ++ B.1025.02n n l b l ++ C.取中较小值和n n l b l 025.12+ D. n l 025.1 31、关于折算荷载的叙述,哪一项不正确 DA.为了考虑支座抵抗转动的影响,采用增大恒载和相应减少活荷载的办法来处理B.对于板其折算荷载取:折算恒载g /=g+q 21,折算活载q /=q 21 C.对于次梁其折算荷载取:折算恒载g /=g+q 41,折算活载q /=q 43 D. 对于主梁其折算荷载按次梁的折算荷载采用32、关于塑性较,下面叙述正确的是 CA.塑性较不能传递任何弯矩而能任意方向转动B.塑性较转动开始于I a ,终止于III aC.塑性较处弯矩不等于0而等于该截面的受弯承载力M uD. 塑性较与理想铰基本相同33、对于“n ”次超静定的钢筋混凝土多跨连续梁,可出现 B 个塑性铰,最后将因结构成为机动可变体系而破坏;D. n+134、连续梁、板按塑性内力重分布方法计算内力时,截面的相对受压区高度应满足 BA. b ξξ≤B.35.0≤ξC.b >ξξD. 35.0>ξ35、控制弯矩调幅值,在一般情况下不超过按弹性理论计算所得弯矩值的 C% % % D. 15%36、用弯矩幅法计算,调整后每个跨度两端支座弯矩M A 、M B 与调整后跨中弯矩M C ,应满足 C A.22o c B A M M M M ≥++ B.220M M M M c B A ≥++ C.02M M M M c BA ≥++ D. 02M M M M c BA ≤++37、在单板肋梁楼盖设计中,一般楼面板的最小厚度h 可取为 BA.≥50mmB. ≥60mmC. ≥80mmD. 没有限制38、对于板内受力钢筋的间距,下面哪条是错误的 DA. 间距s ≥70mmB. 当板厚h ≤150mm,间距不应大于200mmC.当板厚h >150mm,间距不应大于,且不应大于250mmD.当板厚h >150mm 时,间距不应大于,且不应大于300mm39、对于连续板受力钢筋,下面哪条是错误的 BA.连续板受力钢筋的弯起和截断,一般可不按弯矩包络图确定B.连续板跨中承受正弯矩的钢筋可在距离支座处弯起或在处切断10,6n n l l C .连续板支座附近承受负弯矩的钢筋,可在距支座边缘不少于的距离处切断或n n l l 3141 D. 连续板中受力钢筋的配置,可采用弯起式或分离式40、在单向板中,要求分布钢筋 CA.每米板宽内不少于4根B.每米板宽内不少于5根C .单位长度上的分布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应小于单位长度上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15%D. 按承载力计算确定41、在钢筋混凝土单向板中,分布钢筋的面积和间距应满足 CA.截面面积不小于受力钢筋面积的5%B. 截面面积不小于受力钢筋面积的10%C .截面面积不小于受力钢筋面积的15%D. 截面面积不小于受力钢筋面积的20%41、规范规定对嵌固在承重砖墙内的现浇板,在板的上部应配置构造钢筋,下面哪条是错误的 CA.钢筋间距不大于200mm,直径不小于6mm 的构造钢筋,其伸出墙边的长度不应小于71l 1l 为单向板的跨度或双向板的短边跨度B. 对两边均嵌固在墙内的板角部分,应双向配置上述构造钢筋,其伸出墙边的长度不应于41lC .沿受力方向配置上部构造钢筋包括弯起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宜小于跨中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32 D. 沿非受力方向配置的上部构造钢筋可根据经验适当减少42、规范规定,当现浇板的受力钢筋与梁的肋部平行时,应沿梁肋方向配置板面附加钢筋,下面哪条是错误的 CA.板面附加钢筋间距不大于200mm 且与梁肋垂直B. 构造钢筋的直径不应小于6mmC .单位长度的总截面面积不应小于板中单位长度内受力钢筋截面面积的21 D. 伸入板中的长度从肋边缘算起每边不小于板计算跨度41的o l 43、在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中,对于次梁的计算和构造,下面叙述中哪一个不正确 DA.承受正弯矩中截面,次梁按T 形截面考虑B. 承受负弯矩的支座截面,T 形翼缘位于受拉区,则应按宽度等于梁宽b 的矩形截面计算C .次梁可按塑性内力重分布方法进行内力计算D. 不论荷载大小,次梁的高跨比141~81=l h ,一般不必进行使用阶段的挠度和变形验算 44、在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中,对于主梁的计算,下面叙述中哪一个不正确 DA.截面设计时与次梁相同,跨中正弯矩按T 形截面计算,支座负弯矩则按矩形截面计算B. 主梁内力计算,可按弹性理论方法进行C .在主梁支座处,次梁与主梁支座负弯矩钢筋相互交叉,通常次梁负弯矩钢筋放在主梁负弯矩钢筋上面D. 计算主梁支座负弯矩钢筋时,其截面有效高度取:单排钢筋时h o =h-35;双排钢筋时h o =h-6045、在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中,对于板的计算,下面叙述中哪一个不正确 DA.支承在次梁或砖墙上的连续板,一般可按内力塑性重分布的方法计算B. 板一般均能满足斜截面的受剪承载力,设计时可不进行受剪验算C .板的计算宽度可取为1m,按单筋矩形截面进行截面设计D.对于四周与梁整体连续的单向板,其中间跨的跨中截面及中间支座,计算所得的弯矩可减少10%,其它截面则不予减少46、单向板肋梁楼盖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连续板、梁时,下面叙述中哪一个是错误的 DA.对于均布荷载和承受间距相同、大小相等的集中荷载的多跨等跨连续梁,其内力可分别按l Q G M l q g M m o m )(,)(2+=+=ηαα计算B. 确定连续梁剪力设计值时,各跨应取各自的净跨n l 计算C .若梁、板两端均支承在砌体上,其计算跨度0l 应取为n lD.对于等跨连续梁板,当跨度相差不大于15%时,计算跨内弯矩时取各自的跨度值,而计算支座弯矩则相邻两跨的平均值计算多项选择题1、关于单向板肋梁楼盖的结构平面布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BD ;A .单向板肋梁楼盖的结构布置一般取决于建筑功能要求,在结构上应力求简单、整齐、经济适用;B .柱网尽量布置成长方形或正方形;C .主梁有沿横向和纵向两种布置方案,沿横向布置主梁,房屋空间刚度较差,而且限制了窗洞的高度;D .梁格布置尽可能是等跨的,且边跨最好比中间跨稍小约在10%以内;2、单向板肋梁楼盖按弹性理论计算时,对于板和次梁不论其支座是墙还是梁,均视为铰支座,由此引起的误差可在计算时所取的 ABD 加以调整;A .跨度B .荷载C .剪力值D .弯矩值3、单向板肋梁楼盖按弹性理论计算时,关于计算简图的支座情况,下面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B ;A .计算时对于板和次梁不论其支座是墙还是梁,将其支座均视为铰支座;B .对于两边支座为砖墙,中间支座为钢筋混凝土柱的主梁,若51 梁柱i i 时,可将梁视作铰支于柱上的连续梁进行内力分析,否则应按框架横梁计算内力;C .当连续梁、板各跨跨度不等,如相邻计算跨度相差不超过20%,可作为等跨计算;D .当连续梁板跨度不等时,计算各跨跨中截面弯矩时,应按各自跨度计算;当计算支座截面弯矩时,则应按相邻两跨计算跨度的最大值计算;4、单向板肋梁楼盖按弹性理论计算时,连续梁、板的跨数应按 ABD 确定;A .对于各跨荷载相同,其跨数超过五跨的等跨等截面连续梁、板将所有中间跨均以第三跨来代替;B .对于超过五跨的多跨连续梁、板,可按五跨来计算其内力;C .当梁板跨数少于五跨时,按五跨来计算内力;D .当梁板跨数少于五跨时,按实际跨数计算;5、钢筋混凝土超静定结构的内力重分布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BC ;A .对于n 次超静定钢筋混凝土多跨连续梁,可出现n+1个塑性铰;B .钢筋混凝土超静定结构中某一截面的“屈服”,并不是结构的破坏,而其中还有强度储备可以利用;C .超静定结构的内力重分布贯穿于裂缝产生到结构破坏的整个过程;D .从开裂到第一个塑性铰出现这个阶段的内力重分布幅度较大;E .第一个塑性铰出现到结构破坏这个阶段的内力重分布幅度较小;6、塑性铰的转动限度主要取决于 ABC ;A .钢筋种类B .配筋率C .混凝土的极限压缩变形D .截面尺寸E .构件的承载能力7、对弯矩进行调整时,应遵循的原则是 AB ;A .宜采用具有塑性较好的Ⅰ级或Ⅱ级钢筋;采用强度等级为C20~C45的混凝土;B .控制弯矩调幅值,在一般情况下不超过按弹性理论计算所得弯矩值的20%;C .截面相对受压区高度不能太大,即b h x ξξ≤=0D .调整后每个跨度两端支座弯矩M A 、M B 绝对值的平均值与调整后的跨中弯距M C 之和,应不小于简支梁计算的跨中弯矩M 0的一半;E 、考虑内力重分布,构件必须有足够的抗剪能力,应将斜截面受剪承载力所需的箍筋面积增加10%;8、对下列结构在进行承载力计算时,不应考虑内力塑性重分布,而按弹性理论方法计算其内力 ABD ;A .预应力结构B .直接承受动荷载作用的工业与民用建筑C .使用阶段允许出现裂缝的构件D .二次受力叠合结构三、是非改错题共46题1.次梁传递荷载给主梁属于间接荷载,该处应设附加箍筋或吊筋; √2.现浇框架结构在计算框架梁截面惯性矩I 时应考虑到楼板的影响,对边框架梁和中框架梁均取I =2I 0;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混凝土结构设计习题楼盖(200题)一、填空题(共48题)1.单向板肋梁楼盖荷载的传递途径为楼面(屋面)荷载→次梁→主梁→柱→基础→地基。
2.在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设计中,板的短跨方向按计算配置钢筋,长跨方向按_ 构造要求配置钢筋。
3.多跨连续梁板的内力计算方法有_ 弹性计算法__和塑性计算法___ 两种方法。
4.四边支承板按弹性理论分析,当L2/L1≥_2__时为_单向板_;当L2/L1<__2 _时为_双向板。
5.常用的现浇楼梯有__板式楼梯___和___梁式楼梯___两种。
6.对于跨度相差小于10%的现浇钢筋混凝土连续梁、板,可按等跨连续梁进行内力计算。
7、双向板上荷载向两个方向传递,长边支承梁承受的荷载为梯形分布;短边支承梁承受的荷载为三角形分布。
g g q,折算活载8、按弹性理论对单向板肋梁楼盖进行计算时,板的折算恒载'/2'/2q q9、对结构的极限承载力进行分析时,需要满足三个条件,即极限条件、机动条件和平衡条件。
当三个条件都能够满足时,结构分析得到的解就是结构的真实极限荷载。
10、对结构的极限承载能力进行分析时,满足机动条件和平衡条件的解称为上限解,上限解求得的荷载值大于真实解;满足极限条件和平衡条件的解称为下限解,下限解求得的荷载值小于真实解。
11、在计算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中次梁在其支座处的配筋时,次梁的控制截面位置应取在支座边缘处,这是因为支座边缘处次梁内力较大而截面高度较小。
12、钢筋混凝土超静定结构内力重分布有两个过程,第一过程是由于裂缝的形成与开展引起的,第二过程是由于塑性铰的形成与转动引起的。
13、按弹性理论计算连续梁、板的内力时,计算跨度一般取支座中心线之间的距离。
按塑性理论计算时,计算跨度一般取净跨。
14、在现浇单向板肋梁楼盖中,单向板的长跨方向应放置分布钢筋,分布钢筋的主要作用是:承担在长向实际存在的一些弯矩、抵抗由于温度变化或混凝土收缩引起的内力、将板上作用的集中荷载分布到较大面积上,使更多的受力筋参与工作、固定受力钢筋位置。
15、钢筋混凝土塑性铰与一般铰相比,其主要的不同点是:只能单向转动且转动能力有限、能承受一定弯矩、有一定区域(或长度)。
16、塑性铰的转动限度,主要取决于钢筋种类、配筋率和混凝土的极限压应变。
当低或中等配筋率,即相对受压区高度ξ值较低时,其内力重分布主要取决于钢筋的流幅,这时内力重分布是充分的。
当配筋率较高即ξ值较大时,内力重分布取决于混凝土的压应变,其内力重分布是不充分的。
17、为使钢筋混凝土板有足够的刚度,连续单向板的厚度与跨度之比宜大于 1/4018、柱作为主梁的不动铰支座应满足 梁柱线刚度比5/≥c b i i 条件,当不满足这些条件时,计算简图应 按框架梁计算。
19、整体单向板肋梁楼盖中,连续主、次梁按正截面承载力计算配筋时,跨中按 T 形 截面计算,支座按 矩形 截面计算。
20、在主梁与次梁交接处,主梁内应配置 附加箍筋或吊筋 。
21、雨篷除应对雨篷梁、板的承载力进行计算外,还必须进行 整体抗倾覆 验算。
22、现浇梁式楼梯的斜梁,不论是直线形或折线形,都简化成水平简支梁计算。
23、双向板按弹性理论计算,跨中弯矩计算公式x y v y y x v x m m m m m m νν+=+=)()(,,式中的ν称为 泊桑比(泊松比) ,可取为 0.2 。
24、现浇单向板肋梁楼盖分析时,对于周边与梁整浇的板,其 跨中截面 及 支座截面 的计算弯矩可以乘0.8的折减系数。
25、在单向板肋梁楼盖中,板的跨度一般以 1.7~2.7 m 为宜,次梁的跨度以 4~6 m 为宜,主梁的跨度以 5~8 m 为宜。
26、混凝土梁、板结构按其施工方法可分为 现浇整体式 、 装配式 、和 装配整体式 三种形式。
27、现浇整体式楼盖结构按楼板受力和支承条件的不同又分为 单向板肋梁楼盖 、 双向板肋梁楼盖 、无梁楼盖和井式楼盖等四种。
28、肋形楼盖一般由 板 、 次梁 、 主梁 组成,每一区格板一般四边均有梁或墙支承,形成四边支承梁。
当2/12 l l 时按 单向板 设计,设计时仅考虑在 短 边方向的受弯,对于长向 的受弯只作局部处理,这种板叫做“单向板”。
当2/12≤l l 按 双向板 设计,在设计中必须考虑长向和短向两向受弯的板叫做“ 双向板 ”。
29、单向板肋梁楼盖的结构布置一般取决于 建筑功能 要求,在结构上应力求简单、整齐、经济、适用。
柱网尽量布置成 长方形 或 正方形 。
主梁有沿 横向 和 纵向 两种布置方案。
30、按弹性理论的计算是指在进行梁(板)结构的内力分析时,假定梁(板)为 理想的弹性体 ,可按 结构力学 的一般方法进行计算。
31、单向板肋梁楼盖的板、次梁、主梁均分别为支承在 次梁 、 主梁 、柱或墙上。
计算时对于板和次梁不论其支座是墙还是梁,将其支座均视为 铰支座 。
由此引起的误差,可在计算时所取的 跨度 、 荷载 及 弯矩值 中加以调整。
32、当连续梁、板各跨跨度不等,如相邻计算跨度相差 不超过10% ,可作为等跨计算。
这时,当计算各跨跨中截面弯矩时,应按 各自的跨度 计算;当计算支座截面弯矩时,则应按相邻两跨计算跨度的平均值 计算。
33、对于超过五跨的多跨连作用续梁、板,可按 五跨 来计算其内力。
当梁板跨度少于五跨时,仍按 实际跨数 计算。
34、作用在楼盖上的荷载有 永久荷载 和 可变荷载 。
永久荷载是结构在使用期间内基本不变的荷载;可变荷载是结构在使用或施工期间内时有时无的可变作用的荷载。
35、当楼面梁的负荷面积很大时,活荷载全部满载的概率比较小,适当降低楼面均布活荷载更能符合实际。
因此设计楼面梁时,应按《荷载规范》对楼面活荷载值 乘以折减系数 后取用。
36、求某跨跨中截面最大正弯矩时,活荷载应在 本跨内布置,然后隔跨布置 。
37、求某跨跨中截面最小正弯矩(或最大负弯矩)时,本跨 不布置活载 ,而在 相邻两跨布置活荷载 ,然后 隔跨布置 。
38、求某一支座截面最大负弯矩时,活荷载应该在该支座 左右两跨布置 ,然后 隔跨布置 。
39、内力包络图中,某截面的内力值就是该截面在任意活荷载布置下可能出现的 最大内力值 。
根据弯矩包络图,可以检验受力纵筋抵抗弯矩的能力并确定纵筋的 截断 或弯起的位置和 数量 。
40、为了考虑支座抵抗转动的影响,一般采用 增大恒载 和相应 减小活荷载 的办法来处理,即以 折算荷载 来代替实际计算荷载。
当板或梁支承在砖墙上时,则荷载 不得进行 折算。
主梁按连续梁计算时,一般柱的刚度较 小 ,柱对梁的约束作用 小 ,故对主梁荷载 不进行 折减。
41、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超静定钢筋混凝土结构,不仅可以消除内力按 弹性理论计算 和截面按 极限状态设计 二者之间的矛盾,而且可以合理地估计构件的承载力。
同时又能符合结构工作的实际情况,节约材料,获得一定的技术经济效果。
42、关于连续板、梁考虑内力塑性重分布的计算方法很多,目前工程结构设计中应用较多的是弯矩调幅法。
即调整(一般降低)按弹性理论计算得到的某些截面的 最大弯矩值 。
43、控制弯矩调幅值,在一般情况下不超过按弹性理论计算所得弯矩值的 20% 。
44、为了保证塑性铰有足够的转动能力,《规范》规定:相对受压区高度≤ξ 0.35 。
ξ愈大,截面塑性铰转动能力或极限塑性转角就 越小 。
45、为了满足平衡条件,调整后每个跨度两端支座弯矩B A M M ,绝对值的平均值与调整后跨中弯矩C M 之和,应 不小于简支梁计算的跨中弯矩0M ,即≥++C BA M M M 20M 。
46、板一般均能满足 斜截面受剪 承载力,设计时可不进行 受剪 验算。
47、连续板中受力钢筋的配置,可采用 分离式 或 弯起式 两种方式。
48、单向板肋梁楼盖中,板的构造钢筋有 分布钢筋 、嵌入墙内的板其板面附加钢筋、 垂直于主梁的板面附加钢筋 。
二、选择题(共54题)1.在计算钢筋混凝土肋梁楼盖连续次梁内力时,为考虑主梁对次梁的转动约束,用折算荷载代替实际计算荷载,其做法是( B )A.减小恒载,减小活载B.增大恒载,减小活载C.减小恒载,增大活载D.增大恒载,增大活载2.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的主次梁相交处,在主梁中设置附加横向钢筋的目的是( D )A.承担剪力B.防止主梁发生受弯破坏C.防止主梁产生过大的挠度D.防止主梁由于斜裂缝引起的局部破坏3.在计算框架梁截面惯性矩I时应考虑到楼板的影响,假定I0为矩形截面梁的截面惯性矩,则对现浇楼盖中框架梁截面惯性矩I应取( A )A.I=2I0B. I=1.5I0C. I=1.2I0D. I=1.0I04.板内分布钢筋不仅可使主筋定位,分担局部荷载,还可( B )A.承担负弯矩B.承受收缩和温度应力C.减少裂缝宽度D.增加主筋与砼的粘结5.五跨等跨连续梁,现求第三跨跨中最大弯矩,活荷载应布置在哪几跨?( D )A.1,2,3B. 1,2,4C. 2,4,5D. 1,3,56.五跨等跨连续梁,现求最左端支座最大剪力,活荷载应布置在哪几跨?( D )A.1,2,4B. 2,3,4C. 1,2,3D. 1,3,57、按单向板进行设计( A )。
A.600mmX3300mm的预制空心楼板;B.长短边之比小于2的四边回定板;C.长短边之比等于1.5,两短边嵌固,两长边简支;D.长短边相等的四边简支板。
8、对于两跨连续梁,( D )。
A.活荷载两跨满布时,各跨跨中正弯矩最大;B.活荷载两跨满布时,各跨跨中负弯矩最大;C.活荷载单跨布置时,中间支座处负弯矩最大;D.活荷载单跨布置时,另一跨跨中负弯矩最大。
9、多跨连续梁(板)按弹性理论计算,为求得某跨跨中最大负弯矩,活荷载应布置在( D )。
A.该跨,然后隔跨布置;B.该跨及相邻跨;C.所有跨;D.该跨左右相邻各跨,然后隔跨布置。
10、超静定结构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时,必须满足( D )。
A.变形连续条件;B.静力平衡条件;C.采用热处理钢筋的限制;D.拉区混凝土的应力小于等于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
11、条件相同的四边支承双向板,采用上限解法求得的极限荷载一般要比采用下限解法求得的极限荷载( A )。
A.大;B.小;C.相等;D.无法比较。
12、在确定梁的纵筋弯起奌时,要求抵抗弯矩图不得切入设计弯矩图以内,即应包在设计弯矩图的外面,这是为了保证梁的( A )。
A.正截面受弯承载力;B.斜截面受剪承载力;C.受拉钢筋的锚固;D.箍筋的强度被充分利用。
13、在结构的极限承载能力分析中,正确的叙述是( B )。
A.若同时满足极限条件、变形连续条件和平衡条件的解答才是结构的真实极限荷载;B.若仅满足极限条件和平衡条件的解答则是结构极限荷载的下限解;C.若仅满足变形连续条件和平衡条件的解答则是结构极限荷载的上限解;D.若仅满足极限条件和机动条件的解答则是结构极限荷载的上限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