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年级中国地理地形、气候练习题.doc

高二年级中国地理地形、气候练习题.doc
高二年级中国地理地形、气候练习题.doc

1

高二年级《中国地理》章节练习

考试内容: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中国的地形、中国的气候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70分,答案填在试卷第7页的表格中)

下图中a、b、c、d四点分别表示我国的最西、北、东、南端,据图回答1-3题。

1.图中四地中位于中俄边境的是 ( )

A.a、b B.a、c C.b、c D.b、d

2.图中四地分属于我国的几个省级行政区?()

A.一个行政区 B

.两个行政区

C.三个行政区 D.四个行政区

3.当a地正处于黎明时,c地 ( )

A.一定是正午 B.有可能是正午

C.一定是下午 D.有可能是黑夜

下图为世界地图上回归线的一部分,已知点A—B之间为海洋,A点以西、B点以东为陆地。回答4-5题。

4.AB线位于( )

A.东半球、北半球

B.西半球、北半球

C.东半球、南半球

D.西半球、南半球

5.C地所在国 ( )

A.是世界上季风气候典型的国家

B.是亚洲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

C.是世界上热带沙漠气候典型的国家

D.农业生产高度机械化

6.北回归线从西向东穿过的省(区),与下列民族排序相同的是()

A.高山族、汉族、壮族、傣族

B.汉族、壮族、傣族、高山族

C.壮族、傣族、高山族、汉族

D.傣族、壮族、汉族、高山族

下图是“我国四省区轮廓图”,读图,回答7-8题。

7. 跨我国四类干湿地区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8. 省内有著名的“雾凇”气象奇观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读“我国四个省级行政区图”,完成9-10题。

2

9.有关图中四省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省是我国西南的边疆省份,它同四个国家接壤

B.②省是我国位置最南的省,我国最南端曾母暗沙位于该省

C.③省是我国的湖北省,简称鄂,该省人民政府所在地为武汉市

D.④省是我国的黑龙江省,它同俄罗斯和蒙古两国接壤

10.图中四个省中,地跨我国第二、三级阶梯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读“我国沿32°N

所作的地形剖面图”,回答第11题。

11.下列关于A、B、C三地说法正确的是( ) ①A地海拔高气温低,年太阳辐射总量

②“远看是山,近看成川”是对A地的写照

③B地阴雨天气多,因此年太阳辐射总量少

④C地由于远离冬季风的源地且海拔低,因此冬季气温比B地高

⑤B地由于海拔比A处低,所以年太阳辐射总量比A处多

⑥B地为盆地地形,该地多夜雨

A.①②④⑤ B.②③⑥ C.②③④ D.①③⑤

12.读“我国某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甲、乙、丙三地分别是( )。

A.祁连山脉、柴达木盆地、河西走廊

B.河西走廊、柴达木盆地、内蒙古高原

C.巫山山脉、四川盆地、江汉平原

D.秦岭、青藏高原、渭河平原

读图,回答13-14题。

13.下图中①②③④四条山脉同为长江、珠江两大河流分水岭的是( )

3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4.下列关于甲山脉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东南坡的降水量少于西北坡B.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C.为我国赣、闽两省的分界线

D.是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读右图:我国某地1月等温线图,回答15~16题。

15.图中甲处北部的山脉是( )

A.阴山 B.天山 C.秦岭 D.大兴安岭

16.甲处地形是( )

A.塔里木盆地 B.黄土高原

C.四川盆地 D.江淮平原

读图,甲乙丙丁四图代表我国四大高原区域范围图。据此回答17

~19题。

17.关于四高原相对位置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甲在乙的西南 B.乙在丙的西南

C.丙在丁的西南 D.丁在甲的西南

18.甲、乙、丙、丁四地点中( )

A.甲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B.乙地地转偏向力最小

C.丙地与地心距离最远 D.丁地自转线速度最大

19.四大高原均为生态脆弱区,但造成生态脆弱的原因不尽相同( ) A.甲高原海拔高,热量不足,土层较薄,植被稀疏

B.乙高原水旱灾害频繁,水土流失、土壤侵蚀严重

C.丙高原喀斯特地貌广泛发育,地表岩石裸露,植物难以生长

D.丁高原气候干旱,戈壁、荒漠广布,水源不足

读下面“我国四大盆地地形剖面图”,完成20

~22题。

4

20.图中序号代表的盆地与其所在省简称的排序一致的是( ) A.新川新青B.新川藏青

C.甘川藏青 D.新川新藏

21.关于四大盆地位置的判断正确的是( )

A.都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上 B.盆地①的位置位于最东南

C.盆地①、③都位于暖温带 D.盆地②位于季风区

22.在四大盆地中,位于地势第二阶梯,盆地内的沙漠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飞沙走石。盆地边缘的山麓地带,高山冰雪融水,哺育着一块块绿洲。该盆地是( ) A.①盆地 B.②盆地 C.③盆地 D.④盆地

23.我国冬季比世界上同纬度地区偏冷的主要原因之一是()

A.受副极地低气压的控制 B. 西伯利亚冷空气频繁南下

C. 东部沿海受到洋流影响

D. 太阳高度小,日照时间短

24.我国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准噶尔盆地属于中温带,干旱区

B.四川盆地属于暖温带,湿润区

C.塔里木盆地属于暖温带,半干旱区

D.华北平原属于中温带,半湿润区

25.我国某城市1月平均气温为3.0℃,7月平均气温为28.8℃,平均降水量为1205毫米,根据所学知识推断,这个城市可能是()

A .沈阳 B.郑州 C.海口 D.武汉

26.在夏季风强的年份,我国容易出现 ( )

A.南涝北旱

B.北涝南旱

C.西涝东旱

D.

东涝西旱

27.读“我国东部气温随纬度变化曲线图”,图中能正确反映我国东部1、7月气温随

纬度变化的曲线分别是(

)。

A.①和③ B.②和③ C.④和② D.①和④

读我国大陆东部季风区四地日平均气温≥10℃的开始日期与结束日期示意图,回答28~29题。

5

28.若只考虑纬度因素,则四地纬度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④②③① D.④②①③

29.若③地的纬度比④地低,则③地可能是( )

A.东南丘陵 B.华北平原 C.四川盆地 D.青藏高原

读表1,回答30—32题。

表1 我国北纬35°—40°之间大陆上四地的气候资料

地点① ② ③年降水量(mm) 15.6

466.6 777.4 205.4 一月平均气温(°C) -8.5 -6.6 -1.2 -9.0 七月平均气温

(°C) 27.4

23.5

23.9

23.6

30. 四地中,气候的大陆性特征最显著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31. 导致四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 纬度位置

B. 距海远近

C. 海拔高度

D. 洋流性质

32. ①地最可能位于( )

A. 青藏高原

B. 西北地区

C. 东部季风区的北部

D. 东部季风区的南部

读下图,回答33~35题。

33.A地与B地降水量不同,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大气环流 B.地形地势 C.下垫面性质 D.海陆位置

34.有关图中Ⅰ区和Ⅱ区的正确叙述是( )

①Ⅰ区的主要自然植被是温带荒漠草原②Ⅰ区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

6

③Ⅱ区的主要自然植被是温带落叶阔叶林④Ⅱ区突出的环境问题是河流洪涝和污染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5.关于年等降水量线的正确叙述是( ) A.年等降水量线①的数值为800毫米

B.年等降水量线②的数值为800毫米

C.年等降水量线③的数值为800毫米

D.年等降水量线②与我国1月平均气温的0℃等温线大致吻合

二、综合题(30分)

36.读我国部分省区轮廓图,回答问题。(6分)

A B C D E (1)A省区的简称是________,; B省区的简称是________,

(2)C

省区东部的山脉名称是_______;D省区北部的山脉名称是_________。

(3)上述五省区中,与朝鲜相邻的省区是________(填写名称)

(4)上述五省区中,气候类型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的是_________(填写名称)37.读图“我国沿北纬32°纬线地形剖面”,完成下列各题:(12分)

数字① ② ③ ④

地形区的名称

(2)由图可知我国的地势具有什么特点,对气候和河流有什么影响?(5分)

特点:

影响:

(3)我国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对我国经济发展有哪些有利影响?(3分)

38.下图是漠河、北京、上海、广州四城市气温和降水分配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2分)

7

(1)写出字母代表的城市名称。A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

D_________。(2)气温年较差最大的是_________(填字母),最小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

(3)从图中可以得出结论:我国的降水南方与北方的主要不同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4)图中纬度最高的是________(填写字母),它位于的温度带是_______。北京位于______(干湿地区),上海位于 _______(干湿地区)。

39.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A位于____________山脉以北的____________谷地,属于__________区(季风、非季风区),B位于

___________省南部,属于___________区(季风、

非季风区)。

(2)A地:冬季风能否影响到: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地:冬季风能否影响到:__________,台风能否影响到_________,理由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D、E表示锋面形成的雨带推移的多年平均位置,表示华南降水的是

____________,时间是________月;表示江淮海雨的是_____________,时间是

_______月;表示七、八月份的是________线,降水集中在_______、_____,此时这两地区多____________(毛毛雨、暴雨),此时江淮地区进入____________时期。

8

40.读图及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①、④两地年均温和年降水量差异的原因。(2)分析①地降水量高于②地原因。

(3)分析③和④地年均温接近但降水量差异较大的原因。

地点① ② ③ ④

海拔高度(米) 171 437 60.8 58.9 年均温(度) 3.6 -2.2

22.3

21.8

年均降水量(mm) 610.8 339.8 2047.5 1680

9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答案 D C B A D B C B D A 题号 31 32 33 34 35

答案 B B D C C

二、综合题(30分)

36.(1)浙桂 (2) 长白山南岭(3)辽宁(4)辽宁

37.(1)

数字① ② ③地形区的名称青藏高原横断山脉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2)西高东低,(1分)呈阶梯状分布。(1分)

有利于海洋上的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成丰富的降水,(1分)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了东西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地的经济联系。(1分)在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蕴藏着巨大的水能。(1分)

(3)复杂多样的地形,为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农、林、牧、副多种经营提

供了有利条件;(1分)平原地区利于发展种植业;(1分)山区在发展

林业、牧业、旅游业、采矿业等方面往往具有优势。(1分)

38.(1)漠河广州上海北京(2) A B

(3)南方降水量比北方大;(1分)南方的雨季时间比北方长(1分)(4) A 寒温带半湿润地区湿润地区

41.(1)喜马拉雅山脉雅鲁藏布江谷地季风云南季风(2)否,地势

高,且受山岭的重重阻挡否,能,距离冬季风源地远,地处亚热带地区,当冬季

风到达时已很弱;由于距我国南部沿海较近,故能受台风影响。(3)E 5月 D 6 C 东北、华北暴雨伏旱

42.(1)①年温差大于④ 原因:①纬度高,冬季日照时间短,近冬季风的源地,且冬季

雪的反射率大。④地的年降水量大于① 原因:④地近海,受夏季风的影响时间长,

降水多。

(2)①处在大兴安林的东侧的迎风坡,多地形雨,②处在非季风区,降水少。

(3)③④纬度相差不大,但③处在东南季风和东北信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

中国地形气候河流湖泊

来安中学2017届高三年级地理测试题 中国的地形、气候、河流与湖泊 一、单项选择题 读某区域等年降水量线图,读图回答 1、图示区域内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是() A、由东向西逐渐减少 B、由西南向东北逐渐减少 C、由西向东逐渐减少 D、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 2、下面四图中,能正确反映图中河流②处月平均流量分配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3、沿图中甲乙线,从甲至乙地理事物的变化正确的是() A、高寒草原、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B、地势第一级阶梯、第二级阶梯、第三级阶梯 C、干旱、水土流失、台风 D、青稞、小麦、水稻 4.根据甲图风向玫瑰图,判断乙图中工业区和居民区的布局合理的是()

下图是我国某河干流一个水文站测得的全年各月流量统计图,据此回答 5.该河位于我国() A.西北地区 B.华北地区C.东北地区 D.南方地区6.该河流域适合种植的经济作物是() A.小麦B.甜菜C.棉花D.小米 右图为我国某引水工程示意图。据此回答7---9题: 7.以本地区优势资源跨区域调配为重要内容的国家 重点建设项目是() A. 西气东输工程 B. 西电东送工程 C. 水土保持工程 D. 南水北调工程 8.A地地表土层为陆相沉积物,其历史成因中的外力 作用形式与该物质输送方向分别为( ) A. 风力作用、向东南方向输送 B. 流水作用、向西南方向输送 C. 冰川作用、向低纬地区输送 D. 海浪作用、向沿海地区输送 9.山西省产生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源是() A.露天开采B.矿区道路的铺设 C.开矿井巷道的建设D.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读“西宁至拉萨一线地形剖面示意图”,完成10---12题。 10.剖面线所在地区的地形特点大致是() A.山高谷深,地形崎岖 B.地面坦荡,沃野千里C.地势高峻,波状起伏 D.山河相间,纵列分布11.夏半年,与拉萨相比,西宁() A.正午太阳高度较大 B.降水较少 C.气温低10℃以上 D.白昼较短 12.在农业原料优势的基础上,该地区适宜发展() A.纺织工业 B.造纸工业 C.地热、太阳能发电 D.制糖工业

高二地理上学期《中国地理》复习之《中国的气候》试题

精品文档 。 1欢迎下载 高二地理上学期《中国地理》复习之《中国的气候》试题 1、下面是“我国东部地区夏季雨带位置图”(阴影部分表示雨带),读图回答1~2题。 1.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①④ C .④③②① D .③①④② 2.当江淮地区出现伏旱天气时,雨带位于图中的 (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在我国,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冬季避寒旅游逐渐流行起来。据研究,一月平均气温一般 在10 ℃到22 ℃之间的地区,适合于作冬季避寒旅游的目的地。据此回答3~4题。 3、我国冬季比世界上同纬度地区偏冷的主要原因之一是( ) A.受副极地低气压的控制 B.西伯利亚冷空气频繁南下 C.东部沿海受到海流影响 D.太阳高度小,日照时间短 4、下列各组城市中,适合于冬季避寒旅游的是( ) A.厦门、珠海 B.南昌、贵阳 C.贵阳、厦门 D. 珠海、南昌 下图为我国2012年1月份日照时数分布图。 读图,完成5~6 5.我国1月份日照时数 A. 珠江三角洲较长江三角洲多 B. 准噶尔盆地较塔里木盆地多 C. 华北平原较东北平原多 D. 内蒙古高原较黄土高原多 6.1月,昆明市的日照时数远远高于贵阳市, 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 海陆位置 B 海拔 C 锋面位置 D 纬度高低 读图,回答7~8题 7.下列各项中图序按我国温度带图、干湿地区图、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图、内流区域与外流区域图的顺序 排列的是 ( ) A . ③④①② B .③④②① C .④③①② D .④③②① 8.下列关于我国季风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东南季风、西南季风在我国境内分别只能影响东南、西南地区 B .受季风影响的地区叫季风区,受不到季风影响的地区叫非季风区 C .长江中下游地区既受来自太平洋的夏季风影响,又能受来自印度洋的夏季风影响 D .广东、广西、海南只受东南季风的影响,受不到西南季风的影响 图11是“中国一月等温线分布图”, 读图回答9~10题: 9,我国1月等温线从南向北递减的影响 因素是: A .纬度位置 B .海陆位置 C .地形 D .洋流 10. 0°C 等温线的西段明显向南弯曲的原因: A .纬度位置 B .海陆位置 C .洋流 D .地形 下图为我国受地形影响的日照时数(即地形对太阳 照射光线的遮挡导致减少的日照时数)图。 读图,回答11~12 题。 11.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高原对日照时数的影响最大 B. 大兴安岭比东北平原的日照时数大 C. 华北平原对日照时数的影响较小 D. 内蒙古高原比云贵高原对日照时数的影响大 12.A 处数值大的原因可能是 A. 受西南季风影响大,降水多 B. 海拔高、气温低,水汽易凝结 C. 山高谷深,地形崎 岖 D. 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小 从气候学上讲,连续五天日平均气温在10℃以下算作冬季。读我国冬始日期分布图,回答13~14题。

2020年高二区域地理训练 专题3.4中国的气候

专题3.4 中国的气候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是影响我国大陆的重要天气系统。我国东部的主要锋面雨带,通常位于副高脊线以北5~8个纬度距离处,并随副高的北进南退而移动。下图是某同学绘制的副高对我国天气影响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 如副高控制区域位于图中位置,则雨带处于 A. 南部沿海一带 B. 长江中下游地区 C. 华北地区 D. 东北地区 2. 当北方冷空气势力最强盛时 A. 我国受副高控制最明显 B. 我国锋面雨带控制华北地区 C. 锋面雨带已撤离我国大陆 D. 台风已蓄势待发 【答案】1. D 2. C 【解析】1. 读图,如果副高控制区域位于图中位置,位于南部沿海地区,则雨带处于副高北部边缘冷暖气流交汇处,图示位置在长江中下游地区。B对。南部沿海受副高影响,降水少,A错。东北、华北地区受雨带影响时,副高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C、D错。 2. 当北方冷空气势力最强盛时,我国是冬季,受冬季大陆冷气团控制,盛行西北风,A错。此时,雨带已经撤离我国大陆,B错,D对。台风多发季节是夏秋季节,C错。 下图为我国某时期雨带分布图(阴影区为雨带)。读下图,完成3~4题。

3. 一般情况下,该时期最可能为 A.4、5月 B.6、7月 C.7、8月 D.9、10月 4. 此时武汉和北京的天气特征分别是 A.炎热干燥、炎热干燥 B.炎热干燥、高温多雨 C.高温多雨、炎热干燥 D.高温多雨、高温多雨 【答案】3. C 4. B 【解析】 3. A.雨带4、5月份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A错误;B.6、7月份,雨带移动带长江流域,B 错误;C.读图可知,雨带移动到华北、东北地区,应为7、8月份,C项正确;D.9、10月雨带逐步退回东南沿海,D错误。 4. 7、8月份雨带移动到华北、东北地区,长江流域被副热带高压控制,炎热干燥;北京位于华北地区,高温多雨,B正确。 下图中等值线为日最高温等值线(一天中最高气温相等的地方所连成的曲线),实线和虚线分别代表某月相连的4日和5日的日最高温等值线,且该区域这两天都为阴天。读图,完成5~6题。

高中区域地理-中国地理知识结构图

中国地理知识纲要 (结合地图册及教材配套使用) 一中国地理概况 1-位置范围和行政区划 位置:半球、温度带、纬度带位置;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 范围:四至(东南西北),陆地面积、海洋面积。 相邻地理单位:陆上邻国(14),海上邻国(6),邻海(4个),岛屿。 行政区划:行政区划制度(省县乡),34个省级行政区的全称、简称、省会、轮廓。省区之最。2-人口分布和民族特征 人口:人口地理分界线(黑河腾冲一线),人口分布特征(人口分布不均衡,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东南部人口稠密,西北部人口稀疏;农村人口比重大,城镇人口比重小),人口问题(详见必修二)。 民族:民族构成、民族分布特点。主要少数民族分布地区、风俗习惯。 中国自然地理特征

二中国自然地理特征 1-地形 中国地形地势总特征(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主演地形区: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三大丘陵——概况和特征。 主要山脉:走向,位置,意义。 地形特征对我国的影响:对气候、对河流、、、 主要地质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火山——分布地区及成因。 地形地势答题模板:地形:以**为主;地势:**高**低;地貌特点。 2-气候 中国气候总特点: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中国气温特点:夏季——特点及其原因(太阳辐射量、夏季风) 冬季——特点及其原因(太阳辐射量、冬季风) 中国降水特点:时间分布特征、空间分布特征、南北方差异、中国降水量图解读。 中国温度带:主要温度带——分布地区、农业生产特色。 中国干湿区:划分依据、分布地区。 中国雨带:移动规律、移动原因。 主要气象灾害:分类、多发季节、成因、分布特点。 气候特征答题模板:气温特点、降水特点、气温降水的季节差异大小。 3-河流湖泊 基本概念:内外流河、区,水文特征,水系特征,内外流区分界线。

浙江省2014高二地理《中国地形气候》自编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省(区)中邻国由多到少排列正确的是 A.藏、陇、滇、内蒙古B.新、滇、黑、内蒙古C.藏、滇、吉、桂D.新、辽、黑、滇 2、横亘在高原与盆地之间的界山是 A.大兴安岭 B.昆仑山 C.太行山 D.天山 3、对于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的原因和现象叙述错误的是 A.南北的正午太阳高度不一样,北高南低 B.南北的昼夜长短不一样,昼北短南长 C.冬季风加剧了北方的严寒 D.主要表现在东部,因为东部纬度广 4、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的 A.1月均温0℃的东部划分线 B.降水量400毫米的划分线 C.以北是温带大陆性气候,以南是亚热带季风气候 D.划分的是我国东部地区,中西部不能用此线划分 5、下列对于江淮地区降水状况叙述错误的是 A.3—4月为春旱 B.6—7月为梅雨 C.7—8月为伏旱 D.9—10月有少量台风雨 6、我国山区自然资源的优势在于: A.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90% B.降水丰富,土层深厚,土质肥沃 C.可开垦的耕地资源丰富D.矿产、森林、水能资源较为丰富 7、我国既不受冬季风也不受夏季风影响的地区是 A.云贵高原 B.藏北高原 C.塔里木盆地 D.雅鲁藏布江谷地 8、位于地势第二级阶梯,内有丘陵分布,并且没有绿洲的盆地是 A.塔里木盆地 B.柴达木盆地 C.四川盆地 D.准噶尔盆地 9、下列各城市中,位于非季风区的是 A.呼和浩特 B.兰州 C.拉萨 D.乌鲁木齐 10、下列地理景观与其对应的地区搭配,正确的是 A、水乡—华北平原 B、茶园一山东丘陵 C、林海雪原—大兴安岭 D、沙滩椰林—西双版纳 读“中国分区图”回答11—14题。 11.形成甲、乙两区自然地理条件差异的是 A.海陆位置B.乙地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的时间比甲长 C.纬度位置D.甲地靠近冬季风的发源地 12.丙区的自然景观与甲、乙两区截然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丙区深居内陆、受海洋影响小,降水量少B.甲、乙两区日照时间长,积温高C.甲、乙两区人类活动的历史悠久,人口密度大D.丙区全年气温低、光照时数少 13.地点①一月份平均气温有可能为 A.18℃B.5℃C.-6℃D.-28℃ 14.地点②多年平均降水量有可能为 A.875mm B.733mm C.422mm D.255mm

中国气候分布六大气候带

中国气候分布六大气候带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国家之一,不仅疆域辽阔,人口众多,自然地理环境亦极其复杂而丰富多彩。5000多年前,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这片土地上劳动、生息、繁衍;在漫长的岁月里,又不断地开发、利用和改造着周围的环境。今天,中国人民正面临着新的考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需要我们每一个人进一步认识这片土地。这套丛书,系统介绍中国的自然地理基本知识,广及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土壤、资源、环境等各个方面,内容丰富,资料新颖,文字流畅。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年同志,将会从中学到多种知识,加深对祖国的了解,更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以极大的爱国热忱,投入祖国的建设中去。 出版者的话 1980~1986年间,我们曾组织出版了一批地理知识读物,着重介绍中国的自然地理基础知识。这些书出版以后,引起了国内外广大读者的注意和好评。但因时隔多年,不少读者要求重印,有的建议进行修订,增补更新的资料。为了满足广大读者的要求,同时适应新时期发展的需要,我们约请了原作者对原书进行修订,增补了新的科研成果并更新资料,修改了原书中一些不必要的或不够准确的内容和提法,文字表述上也进行了修饰。书中的插图作了部分调整,还新增了彩色照片,以增加读者的感性认识。为了突出主题,我们将《中国的地形》、《中国的气候及其极值》、《中国的河流》、《中国的湖泊》、《中国的沼泽》、《中国的土壤》、《中国的森林》、《中国的草原》、

《中国的沙漠》、《中国的海洋》和《中国的自然保护区》这11种书汇总起来,组成一套“中国自然地理知识丛书”出版,在开本设计上与原书相比亦有一些变化。我们还将继续组织编写一些有关的专题,纳入这套丛书之中。这套丛书适合于中等文化程度的读者自学阅读,又可作为中小学教师和高年级学生的教学参考资料,是一份进行爱国主义和国情教育的好材料。我们希望这套丛书能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 商务印书馆编辑部 1992年5月 UID1 帖子33677 精华39 积分37077 阅读权限255 性别女来自扬州在线时间183 小时注册时间2008-7-13 最后登录2010-1-30 查看详细资料 返回主题 TOP admin 开心豆豆 管理员

七年级地理天气与气候教案 新课标 人教版

第四章:中国的天气和气候 教学要求 1.通过阅读等温线、等降水量线分布图,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以及降水分布特点,培养学生判读、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初步学会分析气温和降水特点的形成原因。 2.了解我国温度带及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划分地区等,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我国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性。 3.了解我国的气候特征,培养学生分析气候特征的技能。使学生明确气候也是一种资源,而且是我国非常丰富的自然资源,但同时我国也是灾害性天气频发的国家,所以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使人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教学建议 【课时安排】 建议本章安排2~3课时。 【南北气温的差异】 本段教材最重要的内容是阅读等值线地图,知识的获取应该通过读图得来,因此在教学中,训练学生读图方法和技能是教学的重点内容。学习冬季气温分布特点时,教师首先引导学生阅读1月等温线图中的图例和气温数值,了解气温递变规律,概括总结冬季气温的空间分布规律

即由南向北递减。第二步,引导学生观察等温线的延伸方向及突变部分,了解、分析气温空间分布的变化趋势及影响其分布的因素,例如引导学生在图中找到0 °C等温线,用彩色笔描下来,观察此线穿过哪些地形区、河流等,在哪些地区发生突然变化,为什么发生变化。从图中可以看出,0 °C等温线穿过秦岭—淮河一线,在青藏高原的东部边缘向南弯折,主要是因为地形的影响。第三步,引导学生观察等温线的疏密,了解气温空间变化的梯度或变化幅度,如果等温线分布密集,说明气温的差异较大。第四步,引导学生查找最南、最北气温极端数值,了解气温空间分布的具体差异,进一步明确我国冬季气温南北差异大的特点。例如北国冰天雪地,那里的人们在观赏冰灯,海南的人们正在大海中嬉戏,广州的花市鲜花盛开等内容,使学生真切感受到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的巨大差异。 【东西干湿的差异】 关于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总趋势,建议教师引导学生读图总结。读图时,首先要求学生在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上找出1600毫米、800毫米、400毫米、200毫米等降水量线,观察四条线分别穿过我国哪些地形区、行政区,引导学生将800毫米、400毫米等降水量线用彩色笔描出,观察800毫米线与哪条等温线几乎重合,加深对秦岭—淮河自然地理界线的印象。学生完成以上读图过程后,可以阅读教材中提供的相关阅读材料,了解我国降水量极值地区,最后总结我国降水空间分布特点。 学习干湿地区划分时,教师可以首先出示不同干湿地区植被特点的图片、幻灯片,或播放相关的录像等,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尝试说明

高二地理中国地理中国的气候教案新人教版

第三节中国的气候 考纲要求: 从我国冬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看影响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及温度带,从我国年降水量的时空分布及变率考察我国季风气候的主要特点。综合分析我国各地气候资源的优势及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结合分析气候成因和天气变化,认识气象灾害的成因和防治。 预习内容 一、天气预报: 1、卫星云图工作原理: 作用: 判读方法: 2、天气符号:能够识别天气符号和读懂简易天气预报图。 二、我国气温的分布和温度带 1、冬夏气温分布特点: 冬①,成因:①② ③ 夏②,成因:①② 活动1:冬季我国南北温差约,一月0度等温线经过一线。冬季难以受到冬季风影响的地区有,原因。 冬季四川盆地较长江中下游平原气温高的原因是。 活动2:夏季气温较低的地区有,原因。夏季气温最高在,原因。 我国的三大“火炉”是,成因 2、温度带 (1)概念——生长期:,积温: 活动3:举例说明不同的温度带对生产和生活有何影响。 三、降水的分布和干湿地区 1、降水的来源 (1)我国降水主要由(包括和)带来的。东南沿海夏秋季

节的 雨也占较大比重。 (2)东部锋面雨带推移的规律: 正常情况:五月位于地区,六月位于地区,七、八月位于地区,九月,十月。 反常情况:、。 (3)解释概念梅雨:出现时间范围成因 伏旱:出现时间范围成因 2、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 (1)地区分布特点:,成因 (2)时间(季节)分布特点:,成因 活动4:800mm等降水量线大致和一月度等温线重合。 400mm等降水量线通过地区: 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是,原因。 我国降水最少的地方是,原因。 3、干湿地区: 干湿状况取决于,根据把我国划分为四类干湿区。 活动5:举例说明不同的干湿区对生产和生活有何影响。 四、气候特征 1、归纳气候特征: (1),表现 成因 (2),成因 活动6: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 同纬度的阿拉伯半岛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气候差异大的原因是 2、归纳我国气候特点对农业的影响: 有利的: 不利的: 活动7:季风气候带来的灾害性天气有,了解其形成的原因、发生时间、影响地区、危害及相应的防御措施。 课堂训练:

中国地形气候特点及其影响复习课

中国地形、气候特点及其影响复习课 苗玉秀 复习目标:1、分析中国地形的特点及其影响 2、分析中国气候的特点及其影响 复习重点:中国地形、气候特点及其影响 复习方法:图示法、讲述法 复习过程: 一、多样的地形 1.地形特点:地形种类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3 学生观察书P48地形图或图册P26—27: (1)寻找中国地形类型,完成导引P11第20题。 (2)观察山脉的分布 山脉往往成为不同地形区的分界线。 (3)寻找高原、盆地、平原、丘陵的分布。

注意:不同的地形类型对人类生产、生活产生不同的影响。导引P3,书P48图注 二、中国地势 1.地势特点:中国地势西高东低,自西向东逐渐降低,大致呈三级阶梯。 三级阶梯(图册P26、书P48) 3.山东、威海的地形:山东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威海以丘陵为主。 三、中国海陆位置、纬度位置、地势特点对气候影响 气候特征: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1.气候类型 阅读书P50《中国气候类型图》,了解中国气候类型及其特点。 气候多样的影响导引P3。 2.中国海陆位置、纬度位置、地势特点造成季风气候显著 3.季风概况 (1)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山脉——贺兰山

(2)季风的来源 (3)季风气候的特点:雨热同期 (4)季风气候的影响 功劳(利):气候湿润,适应人类生存;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森林的生长;丰沛的雨水补充了河流、湖泊的水量,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了宝贵的水资源——为我们提供了有利于生产和生活的优越条件。 危害(弊):由于季风的不稳定性,很容易带来各种灾害性天气,如洪水、旱灾、寒潮、台风、沙尘暴等,使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受到影响。(例:当夏季风来得早,退得迟,易造成洪水;而当夏季风来得迟,退得早,易造成干旱)

高中地理中国气候的形成知识点归纳

高中地理中国气候的形成知识点归纳 以下是给你推荐的高中地理中国气候的形成知识点整理,希望对你有帮助!高中地理中国气候的形成知识点一、地理因素1.经纬度对中国气候的影响:中纬度为主体,南北所跨纬度大,以中纬度气候为主体。 2.海陆格局对中国气候的影响:亚欧大陆的东部,太平洋西岸,形成了全球最典型的季风气候──东亚季风。 3.地形因素:中国山地众多且高大,走向复杂,对气团具有抬升、阻隔、分流等多种作用,致使气候分异复杂。 4.下垫面因素:中国地理空间下垫面环境复杂多样,且存在着许多性质较为均一的大地貌单元,形成了许多特征典型的地方性气候。 5.洋流因素:中国近海以黑潮暖流为主体,对过境气团有增温增湿的作用,加强了夏季风的势力。 6.青藏高原的影响: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地势高峻,平均海拔4000~5000米,有许多耸立于雪线之上、高逾6000~8000米的山峰。 高原的外缘,高山环抱,壁立千仞,以3000~7000米的高差挺立于周围盆地、平原之上,衬托出高原挺拔的雄伟之势。 高原面积250万平方千米,东西长3000千米,南北宽1500千米,跨15个纬度。 而且高原几乎占冬季中纬度对流层厚度的1/3以上,成为中纬度

大气环流中的一个庞大的障碍物。 对中国气候的形成无疑起着巨大的作用。 (1)阻挡高原两侧冷峻气流的交换,扩大西风带的影响范围巨大的青藏高原就像河流中央没有露出水面的大石头对河流的影响一样,使冬季500mb(3~4千米)以下的西风带发生分支、绕流,形成南北两支气流。 北支气流一部分沿阿尔金山成东风吹入塔里木盆地,一部分沿祁连山成西或偏西北风吹入河西走廊,二者在高原东部汇合成西北气流,流线呈反气旋弯曲,形成动力高压脊,使高原地面冷高压进一步加强,并有利于冬季风南下。 高原的约束使冬季风的势力较强。 南支气流在高原西南面为西北气流,绕过高原南侧转为西南气流,流线呈气旋性弯曲,产生动力性低压槽,在槽前暖湿气流的影响下,我国南方与北方冬季气候有较大差异。 南北两支气流在长江中下游汇合,形成北半球最为强大的西风带。 青藏高原的存在使冷空气由于受高原地形的阻挡和挤压,向我国东部地区倾泻到更南的纬度。 高原东侧的西南地区,地处高原西风带的背风位置,风速较小,天气、气候别具一格。 青藏高原的动力作用还表现在它对于近地面气流的屏障作用。 东西方向上,它阻滞了随西风气流东移的天气系统,南北方向上

中国地理区域、中国气候类型

中国地理分区 华东六省:山东(鲁),江苏(苏),浙江(浙),上海(沪),安徽(皖),福建(闽)华南:广东(粤),广西(桂),海南(琼) 华中:湖南(湘),湖北(鄂),河南(豫),江西(赣) 华北:北京(京),天津(津),河北(冀),山西(晋),内蒙古(内蒙古) 西北:宁夏(宁),新疆(新),青海(青),甘肃(甘或陇),陕西(陕或秦) 西南:四川(川或蜀),云南(云或滇),西藏(藏),重庆(渝),贵洲(贵或黔) 东北:黑龙江(黑),吉林(吉),辽宁(辽) 其他地区:香港(港),澳门(澳),台湾(台) 中国的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亚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温带季风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温带大陆性气候,特点:干旱少雨,冬季严寒,夏季炎热,气温年变化大. 高山高原气候,特点:气温要低于同纬度地区,气候垂直变化显著. 1.气候复杂多样中国幅员辽阔,跨纬度较广,距海远近差距较大,加之地势高低不同,地形类型及山脉走向多样,因而气温降水的组合多种多样,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气候。从气候类型上看,东部属季风气候(又可分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西北部属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高原属高寒气候。从温度带划分看,有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和青藏高原区。从干湿地区划分看,有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之分。而且同一个温度带内,可含有不同的干湿区;同一个干湿地区中又含有不同的温度带。因此在相同的气候类型中,也会有热量与干湿程度的差异。地形的复杂多样,也使气候更具复杂多样性。 2.季风气候显著中国的气候具有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少雨、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的季风气候特征。由于中国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东部,又在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西岸,西南距印度洋也较近,因之气候受大陆、大洋的影响非常显著。冬季盛行从大陆吹向海洋的偏北风,夏季盛行从海洋吹向陆地的偏南风。冬季风产生于亚洲内陆,性质寒冷、干燥、在其影响下,中国大部地区冬季普遍降水少,气温低,北方更为突出。夏季风来自东南面的太平洋和西南面的印度洋,性质温暖、湿润、在其影响下,降水普遍增多,雨热同季。中国受冬、夏季风交替影响的地区广,是世界上季风最典型、季风气候最显著的地区。和世界同纬度的其他地区相比,中国冬季气温偏低,而夏季气温又偏高,气温年较差大,降水集中于夏季,这些又是大陆性气候的特征。因此中国的季风气候,大陆性较强,也称作大陆性季风气候。

高二年级中国地理地形气候练习题

高二年级《中国地理》章节练习 考试内容: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中国的地形、中国的气候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70分,答案填在试卷第7页的表格中) 下图中a、b、c、d四点分别表示我国的最西、北、东、南端,据图回答1-3题。 1.图中四地中位于中俄边境的是 ( ) A.a、b B.a、c C.b、c D.b、d 2.图中四地分属于我国的几个省级行政区() A.一个行政区 B.两个行政区 C.三个行政区D.四个行政区 3.当a地正处于黎明时,c地 ( ) A.一定是正午B.有可能是正午 C.一定是下午D.有可能是黑夜 下图为世界地图上回归线的一部分,已知点A—B之间为海洋,A点以西、B点以东为陆地。回答4-5题。 线位于( ) A.东半球、北半球 B.西半球、北半球 C.东半球、南半球 D.西半球、南半球 地所在国( ) A.是世界上季风气候典型的国家 B.是亚洲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 C.是世界上热带沙漠气候典型的国家 D.农业生产高度机械化 6.北回归线从西向东穿过的省(区),与下列民族排序相同的是() A.高山族、汉族、壮族、傣族 B.汉族、壮族、傣族、高山族 C.壮族、傣族、高山族、汉族 D.傣族、壮族、汉族、高山族 下图是“我国四省区轮廓图”,读图,回答7-8题。 7. 跨我国四类干湿地区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8. 省内有着名的“雾凇”气象奇观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读“我国四个省级行政区图”,完成9-10题。 9.有关图中四省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省是我国西南的边疆省份,它同四个国家接壤 B.②省是我国位置最南的省,我国最南端曾母暗沙位于该省 C.③省是我国的湖北省,简称鄂,该省人民政府所在地为武汉市 D.④省是我国的黑龙江省,它同俄罗斯和蒙古两国接壤 10.图中四个省中,地跨我国第二、三级阶梯的是( )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读“我国沿32°N所作的地形剖面图”,回答第11题。 11.下列关于A、B、C三地说法正确的是( ) ①A地海拔高气温低,年太阳辐射总量少 ②“远看是山,近看成川”是对A地的写照 ③B地阴雨天气多,因此年太阳辐射总量少 ④C地由于远离冬季风的源地且海拔低,因此冬季气温比B地高 ⑤B地由于海拔比A处低,所以年太阳辐射总量比A处多 ⑥B地为盆地地形,该地多夜雨 A.①②④⑤B.②③⑥ C.②③④ D.①③⑤ 12.读“我国某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甲、乙、丙三地分别是( )。A.祁连山脉、柴达木盆地、河西走廊 B.河西走廊、柴达木盆地、内蒙古高原 C.巫山山脉、四川盆地、江汉平原 D.秦岭、青藏高原、渭河平原

高二年级中国地理地形、气候练习题.doc

1 高二年级《中国地理》章节练习 考试内容: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中国的地形、中国的气候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70分,答案填在试卷第7页的表格中) 下图中a、b、c、d四点分别表示我国的最西、北、东、南端,据图回答1-3题。 1.图中四地中位于中俄边境的是 ( ) A.a、b B.a、c C.b、c D.b、d 2.图中四地分属于我国的几个省级行政区?() A.一个行政区 B .两个行政区 C.三个行政区 D.四个行政区 3.当a地正处于黎明时,c地 ( ) A.一定是正午 B.有可能是正午 C.一定是下午 D.有可能是黑夜 下图为世界地图上回归线的一部分,已知点A—B之间为海洋,A点以西、B点以东为陆地。回答4-5题。 4.AB线位于( ) A.东半球、北半球 B.西半球、北半球 C.东半球、南半球 D.西半球、南半球 5.C地所在国 ( ) A.是世界上季风气候典型的国家 B.是亚洲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 C.是世界上热带沙漠气候典型的国家 D.农业生产高度机械化 6.北回归线从西向东穿过的省(区),与下列民族排序相同的是() A.高山族、汉族、壮族、傣族 B.汉族、壮族、傣族、高山族 C.壮族、傣族、高山族、汉族 D.傣族、壮族、汉族、高山族 下图是“我国四省区轮廓图”,读图,回答7-8题。

7. 跨我国四类干湿地区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8. 省内有著名的“雾凇”气象奇观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读“我国四个省级行政区图”,完成9-10题。 2 9.有关图中四省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省是我国西南的边疆省份,它同四个国家接壤 B.②省是我国位置最南的省,我国最南端曾母暗沙位于该省 C.③省是我国的湖北省,简称鄂,该省人民政府所在地为武汉市 D.④省是我国的黑龙江省,它同俄罗斯和蒙古两国接壤 10.图中四个省中,地跨我国第二、三级阶梯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读“我国沿32°N 所作的地形剖面图”,回答第11题。 11.下列关于A、B、C三地说法正确的是( ) ①A地海拔高气温低,年太阳辐射总量 少 ②“远看是山,近看成川”是对A地的写照 ③B地阴雨天气多,因此年太阳辐射总量少 ④C地由于远离冬季风的源地且海拔低,因此冬季气温比B地高 ⑤B地由于海拔比A处低,所以年太阳辐射总量比A处多 ⑥B地为盆地地形,该地多夜雨 A.①②④⑤ B.②③⑥ C.②③④ D.①③⑤ 12.读“我国某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甲、乙、丙三地分别是( )。

高中地理:中国的气候知识点

高中地理:中国的气候知识点 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1)冬季气温分布特点:南北气温相差很大;越往北气温越低,越往南气温越高。(等温线密集) 1月0℃等温线:通过青藏高原东南边缘,秦岭-淮河线。冬季最低温在漠河。 成因: ①纬度位置的影响: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北方正午太阳高度比南方低,昼长比南方短,获得太阳光热少。 ②冬季风加剧了北方的严寒。越往南去,冬季风受山岭的重重阻挡,势力大为减弱,使南北温差增大。 ⑵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南北气温相差不大,南北普遍高温。(等温线稀疏) 成因: ①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北方的正午太阳高度比南方低,但白昼时间比南方长,则太阳光热并不比南方少多少。 ②受温暖湿润的夏季风影响程度不同,北方晴天多,气温回升快,南方雨季长阴雨天多,日照时间短。 【夏季最低、最高温处】 原因:地势高。吐鲁番盆地夏季最热 原因: ①盆地地形,不易散热,且外边气流越过山地下沉时,增温作用强,形成焚风; ②沙漠广布,吸热快; ③空气干燥天空少云,太阳辐射强。 (3)温度带划分依据: ≥10℃积温。自北向南分别有: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 附:生长期和积温的概念:≥10℃的持续期是生长期,大多数农作物在日均温升到10℃以上时才能活跃生长。生长期内每天的日平均气温累加起来得到的温度总和叫做积温。 ·秦岭一淮河线以南,主要是我国的亚热带和热带地区。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广东省的雷州半岛、海南省以及台湾南部属热带,其余均属于亚热带。 ·秦岭一淮河线以北的塔里木盆地、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以及辽宁省的南部属于暖温带。大兴安岭的北段及其两侧地区属于寒温带。在暖湿带和寒温带之间,是东西延伸、面积广阔的中温带地区,包括准噶尔盆地、内蒙古高原、东北平原等。 ·青藏高原则属于以高寒为特征的高原气候区。 [热量界线]:1月0°C等温线(亚热带与暖温带界线):青藏高原东南边缘——秦岭—淮河一线。 暖温带与中温带的界线:鸭绿江口——长城(山西境内稍偏南)——祁连山——天山一线。

七年级地理世界的气候测试题及答案

七年级地理世界的气候测试题及答案 第一节气温与降水 1.(2011福建安溪)下列天气中最适合户外运动的是: A. B. . D. (2011福建福州)天气与人类活动息息相关。回答2~3题。 2.天气符号表示的天气是 A.沙尘暴 B.寒潮 .台风 D.霜冻 3.下列地区中,易受该种天气影响的是 A.青藏高原 B.四川盆地 .西北地区 D.东部沿海地区 4、(2011黑龙江哈尔滨)2011年5月12日,哈尔滨市遭受了沙尘暴天气,下列天气符号表示沙尘暴的是( D )5.(2011江苏无锡)2010年10月23日12时55分,我国的卫星云图上,福建沿海呈现出何种颜色,显示出台风“鲇鱼”已经登陆 A.绿色B.白色.蓝色D.黄色 6.(2011福建晋江)下列描述中表示气候的是() A.冬冷夏热 B.晴转多云 .风和日丽 D.狂风暴雨 7、(2011安徽巢湖)影响城市空气质量的因素是

A.自然因素 B.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为主.人为因素为辅 D.人为因素为主,自然因素为辅 8、(2011吉林长春)长春市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某天在2时、8时、24时、20时测得气温分别是4℃、8℃、20℃、12℃,则当日该中学所在地的日平均气温是 A 44℃ B 16℃ 11℃ D 12℃ 9、(2011安徽巢湖)北半球一年中最高气温出现在 A.七月的陆地 B.七月的海洋.一月的陆地 D.七月的海洋 10、(2011山东济宁)关于世界降水量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赤道附近地带终年高温,降水少 B 中纬度地区沿海降水多,内陆降水少 两极地区纬度高,降水丰富 D 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西岸降水多 11.(2011福建泉州)如图3沿箭头所示方向,符合我国自然环境要素变化规律的是( ) A.气温年较差变小 B.降水量减少 .夏季风增强 D.台风影响增多 (2011福建晋江)读图3“某地气候资料统计图”,回答12—14小题

七年级地理世界的气候练习题

第一节气温与降水 1.(2011福建安溪)下列天气中最适合户外运动的是: A. B. C. D. (2011福建福州)天气与人类活动息息相关。回答2~3题。 2.天气符号表示的天气是 A.沙尘暴 B.寒潮 C.台风 D.霜冻 3.下列地区中,易受该种天气影响的是 A.青藏高原 B.四川盆地 C.西北地区D.东部沿海地区 4、(2011黑龙江哈尔滨)2011年5月12日,哈尔滨市遭受了沙尘暴天气,下列天气符号表示沙尘暴的是(D) 5.(2011江苏无锡)2010年10月23日12时55分,我国的卫星云图上,福建沿海呈现出何种颜色,显示出台风“鲇鱼”已经登陆 A.绿色B.白色C.蓝色D.黄色 6.(2011福建晋江)下列描述中表示气候的是() A.冬冷夏热 B.晴转多云 C.风和日丽 D.狂风暴雨 7、(2011安徽巢湖)影响城市空气质量的因素是 A.自然因素 B.人为因素 C.自然因素为主.人为因素为辅D.人为因素为主,自然因素为辅 8、(2011吉林长春)长春市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某天在2时、8时、24时、20时测得气温 分别是4℃、8℃、20℃、12℃,则当日该中学所在地的日平均气温是 A 44℃ B 16℃ C 11℃ D 12℃ 9、(2011安徽巢湖)北半球一年中最高气温出现在 A.七月的陆地 B.七月的海洋C.一月的陆地 D.七月的海洋 10、(2011山东济宁)关于世界降水量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赤道附近地带终年高温,降水少 B 中纬度地区沿海降水多,内陆降水少 C 两极地区纬度高,降水丰富 D 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西岸降水多 11.(2011福建泉州)如图3沿箭头所示方向,符合我国自然环境要素 变化规律的是( ) A.气温年较差变小B.降水量减少 C.夏季风增强 D.台风影响增多 (2011福建晋江)读图3“某地气候资料统计图”,回答12—14小题

七年级地理中国的气候.docx

第五章中国的气候 一、学习目标 1、了解气象观测和天气预报,知道气象观测与研究气候的关系。提高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能力 2、了解我国气温、降水的特点和分布,知道我国气候的基本特征及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3、正确认识我国气候的优势和不利因素,珍惜我国气候资源,关心气象带来的灾害 二、学习要求 1、基本知识 ⑴知道:一月、七月气温分布特点。年降水量的地区分布特点。降水集中夏季、年际变化大。季风气候的特点及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划分。季风气候形成的原因。气候复杂多样和主要气候类型。我国天气预报中常用的符号。旱、涝、寒潮、台风等灾害性天气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⑵记住: 0 C等温线的分布 ⑶应用天气预报 ⑴学会根据等温线图、等降水量图分析我国一月、七月气温分布与降水量空间分布的特点 ⑵学会阅读不同地点的气温曲线图与降水量柱状图⑶学会收听天气预报,根据符号识别当 地天气变化⑷学会分析当地气候特点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3、实践能力 ⑴、收听天气预报,连续记录有关天气变化的资料,分析一段时间内天气变化情况。 ⑵、会画常见天气符号 4、德育要求: 认识自然规律,遵循自然规律。 三、学习建议 1、学会画风向符号 2、用学过的天气符号,会进行天气预报。 3、会总结规律,如,我国冬季气温分布有何规律?纬度愈高,气温愈低。 四、巩固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请你将正确答案的字母代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在冬季我国淮河秦岭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一线的等温线是:() A 、80 c B 、00c C、 80c D、 160c 2、我国极端最低气温、极端最高气温分别出现在:( A 漠河、武汉 B 哈尔滨、吐鲁番 C 漠河、吐鲁番 3、在五个温度带中北京处于:() A热带B亚热带C暖温带D中温带 ) D 哈尔滨、武汉 4、在我国淮河秦岭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一线的年降水量是: A 200 毫米 B 400 毫米 C 600 毫米D800 毫米 () 5、在干湿地区中,北京属于:() A 湿润地区 B 半湿润地区 C 半干旱地区 D 干旱地区 6、北京地区属于:() A 温带大陆性气候 B 温带季风气候 C 亚热带季风气候 D 热带季风气候 7、我国冬季风的主要风向为:() A东北B东南C西北D西南 8、阅读下列天气符号(图5—— 1),代表 6 级西南风的是:()

【湘教版】中考地理(4)《中国地形、气候、河流》练习及答案

专项练习(四) 第Ⅰ卷选择题 1、我国的地势特点是 A、西高东低、呈阶梯状 B、东高西低、呈阶梯状 C、西高东低、呈直线倾斜 D、东高西低,呈直线倾斜 2、读下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①山脉呈西北—东南走向 B、②盆地位于季风区 C、③山脉是地势二、三级阶梯的界山 D、④平原有“水乡”、“鱼水之乡”之称 3、位于第一阶梯上的高原是 A、黄土高原 B、云贵高原 C、内蒙古高原 D、青藏高原 4、位于地势第三阶梯,以肥沃的黑土著称的地形区是 A、东北平原 B、华北平原 C、长江中下游平原 D、江南丘陵 5、既是我国第一、第二阶梯的分界线,又是东西走向的山脉是 A、祁连山 B、秦岭 C、昆仑山 D、横断山脉 我国某一盆地,位于地势第二级阶梯,盆地中沙漠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常常飞沙走石,盆地边缘的山麓地带,高山冰雪融水哺育着一块块绿洲。根据材料,完成6~7题。 6、该盆地是 A. 柴达木盆地 B. 准噶尔盆地 C. 塔里木盆地 D. 四川盆地 7、该盆地降水稀少的主要原因是 A. 地处我国北方地区 B. 深居内陆,受海洋影响小 C.受冬季风影响大 D.积温量少,以暖温带为主 8、下列山脉与地形区相邻的一组是 A、昆仑山—内蒙古高原 B、秦岭—黄土高原 C、横断山—塔里木盆地 D、巫山—东北平原 9、下列高原与它们各自的地形特点的连线组合,正确的是 A、青藏高原—雪峰连绵 B、内蒙古高原—地面崎岖 C、云贵高原—地势平坦 D、黄土高原—平坦开阔 10、我国地势第三阶梯上的主要地形是

A、高原和盆地 B、山地和高原 C、丘陵和盆地 D、丘陵和平原 11、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地理界线是下列中的 A、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B、昆仓山—祁连山—横断山 C、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D、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秦岭—淮河 12、对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影响最大的因素是 A、海陆位置 B、地形 C、季风活动 D、陆上水域分布 13、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是 ①地形的影响到②纬度位置的影响③冬季风的影响④海陆位置的影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4、我国冬季最低气温出现在 A、黑龙江省最北部 B、青藏高原 C、陈尔泰山最北部 D、塔里木盆地 15、秦岭—淮河一线,大致同哪些界线一致 ①一月0℃等温线②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③800毫米等降水量线④七月16℃等温线 ⑤一月16℃等温线⑥200毫米等降水线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③⑤ D、①③ 16、2010年的世博会是在上海举行的,上海市的气候类型是 A.温带季风气候 B.热带季风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 17、古人说:“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是指这里 A、不受夏季风的影响 B、夏季风来的迟 C、年降水量少 D、雨季来的迟 18、下列叙述中,能正确反映我国气候特征的是 A、气候复杂多样与海洋性显著 B、气候复杂多样与季风气候显著 C、气候复杂多样与灾害性显著 D、气候复杂多样与干旱性显著 19、我国每年总有一些地方发生水旱灾害,与此相关的因素是 A、地形复杂 B、涨岸线漫长 C、夏季风强弱变化 D、纬度位置 20、我国内外流河汛期都在夏季原因是 A 气温夏季风 B 夏季风气温 C 夏季风冬季风 D 冬季分夏季风 21、我省没有的灾害性天气是 A 寒潮 B 台风 C 梅雨 D沙尘暴 22、我国降水量总的分布趋势是 A、从东向北逐渐减少 B、从东向西逐渐减少

高中地理《中国气候的形成因素》知识点及背诵记忆口诀

高中地理《中国气候的形成因素》知识点及背诵记忆口诀 一、地理因素 1. 经纬度对中国气候的影响:中纬度为主体,南北所跨纬度大,以中纬度气候为主体。 2. 海陆格局对中国气候的影响:亚欧大陆的东部,太平洋西岸,形成了全球最典型的季风气候──东亚季风。 3. 地形因素:中国山地众多且高大,走向复杂,对气团具有抬升、阻隔、分流等多种作用,致使气候分异复杂。 4. 下垫面因素:中国地理空间下垫面环境复杂多样,且存在着许多性质较为均一的大地貌单元,形成了许多特征典型的地方性气候。 5. 洋流因素:中国近海以黑潮暖流为主体,对过境气团有增温增湿的作用,加强了夏季风的势力。 6. 青藏高原的影响: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地势高峻,平均海拔4000~5000米,有许多耸立于雪线之上、高逾6000~8000米的山峰。高原的外缘,高山环抱,壁立千仞,以3000~7000米的高差挺立于周围盆地、平原之上,衬托出高原挺拔的雄伟之势。高原面积250万平方千米,东西长3000千米,南北宽1500千米,跨15个纬度。而且高原几乎占冬季中纬度对流层厚度的1/3以上,成为中纬度大气环流中的一个庞大的障碍物。对中国气候的形成无疑起着巨大的作用。 (1)阻挡高原两侧冷峻气流的交换,扩大西风带的影响范围 巨大的青藏高原就像河流中央没有露出水面的大石头对河流的影响一样,使冬季500mb(3~4千米)以下的西风带发生分支、绕流,形成南北两支气流。

北支气流一部分沿阿尔金山成东风吹入塔里木盆地,一部分沿祁连山成西或偏西北风吹入河西走廊,二者在高原东部汇合成西北气流,流线呈反气旋弯曲,形成动力高压脊,使高原地面冷高压进一步加强,并有利于冬季风南下。高原的约束使冬季风的势力较强。南支气流在高原西南面为西北气流,绕过高原南侧转为西南气流,流线呈气旋性弯曲,产生动力性低压槽,在槽前暖湿气流的影响下,我国南方与北方冬季气候有较大差异。南北两支气流在长江中下游汇合,形成北半球最为强大的西风带。青藏高原的存在使冷空气由于受高原地形的阻挡和挤压,向我国东部地区倾泻到更南的纬度。高原东侧的西南地区,地处高原西风带的背风位置,风速较小,天气、气候别具一格。 青藏高原的动力作用还表现在它对于近地面气流的屏障作用。东西方向上,它阻滞了随西风气流东移的天气系统,南北方向上它直接阻挡着我国西部对流层冷暖空气的南北交流。冬季高原阻挡冬季风南下,使南侧的印度与同纬度其它地区相比温度高,气压低,气温年较差小。同时西风带气压系统受高原阻挡在其西侧停留、减弱、消亡,而东侧的四川盆地一带则又相对平静,气流扰动较少,风力较弱。高原北侧又不易受南来暖湿气流影响。有利于冷空气堆积,进一步加强蒙古高压的势力,进而产生对我国东部地区的强寒流影响。而高原阻挡海洋湿润气流进入我国西北盆地,形成少雨的燥热天气,使我国新疆极端干旱,成为少有的少雨区和无流区。 (2 )高原季风的出现,使我国季风性气候尤为突显 青藏高原表面的物理性质和同高度自由大气相比有很大差异。夏季高原成为热源,气流在高原面上辐合,形成青藏热低压,这个热低压从春季就逐渐发展、演化,到5 、6月初基本形成,盛夏达到最强盛,它的形成破坏了北半球副热带高压带的连续分布。冬季高原面降温迅速,加上地势高,冰雪面积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