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的哲学理念和人文修养
读《医学的哲学理念和人文修养》后感

读《医学的哲学理念和人文修养》后感郎景和教授说,医学不仅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一门以科学为基础的艺术。
它是哲学的一部分,需要医者的人文关怀作为减轻病人痛苦的良方;它是规则的一部分,需要医者将行医准则时刻牢记于心并履行之;它是怀疑的一部分,需要医者秉承怀疑的态度不盲信盲从;它也是正义的一部分,你的克己、利人、同情、正直的美德将使你永持“救死扶伤”之剑,斩断一切病痛,将健康守护!在文章的开头,郎教授便引用著名医学教育家威廉·奥斯勒的话尖锐地指出:“医学实践的弊端在于’历史洞察的贫乏,科学与人文的断裂,技术进步与人道主义的疏离’。
”其实,这不仅是现行医学界的弊端,更是整个社会的弊端。
改革开放之初,我国GDP仅为3645.2亿元,到2011年,中国GDP已达471564亿元,是改革开放之初的129.3倍。
经济的高速增长带来了物质的极大繁荣,却没有带来人们触手可及的快乐。
“今天你幸福吗?”当CCTV-1的记者询问过路的行人时,我们看到的是身在异乡的旅人脸上那迷茫的神情。
当跌倒的老人不被扶起,马路上避之唯恐不及的行人和川流不息的车水马龙,那熟视无睹的淡然的离去脚步和压在马路上的一道道车印,无疑是一种嘲讽。
当我们举办“感动中国”大型节目时,是否想过,曾几何时,一个人在一个岗位上,在一个举止间应有的责任感和社会良知,何时成为了被媒体标榜并争相传颂的道德楷模。
这,其实也是一种人文精神的丧失,人道主义的缺乏。
我们赢得了经济持久战,去在战争中丢失了我们最宝贵的人文精神。
寻找并不难,难的是坚持对道德、对人文的珍爱之心。
这里有两层含义:一层是对人文精神的持之以恒,另一层是了解它对自己,对自己身边每一个人的价值,只有充分认识到道德的重要,人们才会保护它,呵护它,并践行它。
这里,我们必须摒弃利己主义,即使很难做到无私的利他,也必须将履行一个岗位应有的职责,践行一个人应有的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作为最低标准。
医生,救死扶伤之责,诚实正直之本。
外科医生的哲学理念和人文修养52页PPT

26、机遇对于有准备的头脑有特别的 亲和力 。 27、自信是人格的核心。
28、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 量泉源 之一, 也是成 功的利 器之一 。没有 它,天 才也会 在矛盾 无定的 迷径中 ,徒劳 无功。- -查士 德斐尔 爵士。 29、困难就是机遇。--温斯顿.丘吉 尔。 30、我奋斗,所以我快乐。--格林斯 潘。
谢谢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特利
医生的哲学理念和人文修养感想作文

医生的哲学理念和人文修养感想作文说到医生的哲学理念和人文修养啊,那可真是个很有趣又特别重要的事儿。
咱先聊聊医生的哲学理念。
在我看来,医生就像是战场上的指挥官,但这个战场是在人的身体里。
他们得有那种“整体观”的哲学理念。
就好比,人不是一堆零件拼凑起来的机器,各个器官、各个系统之间那都是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的。
你不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
我听说过这么个事儿,有个人老是肚子疼,有医生就光盯着肚子检查,开了一堆药也不见好。
后来换了个医生,这个医生就比较有哲学头脑,他把这人的饮食、作息、精神状态都考虑进去了,最后发现是因为工作压力太大,加上饮食不规律,肠胃功能紊乱了。
你看,这就是不同的哲学理念在看病这件事儿上的体现。
还有就是“平衡”的哲学理念。
人的身体就像一个小宇宙,得维持一种微妙的平衡。
激素水平要平衡,酸碱要平衡,阴阳要平衡(咱中医里不就讲究这个嘛)。
医生就得像个天平的调节员,哪一边歪了就给它正回来。
我觉得这就像是在走钢丝,需要特别精准的判断。
再说说医生的人文修养。
这人文修养啊,就像是给医生的医术披上了一件温暖的外套。
你想啊,病人去医院的时候,心里那是又害怕又无助的。
这时候医生要是板着个脸,说话像机器人一样机械,那病人得多难受啊。
我有次去看病,碰到一个老医生,那人文修养真的是杠杠的。
他一进门就带着和蔼的笑容,说话也轻声细语的。
他问我病情的时候,不是那种公事公办的态度,而是像拉家常一样,让我一下子就放松了。
他还会跟我讲一些以前他治好的类似病例,给我信心。
这人文修养,不仅仅是态度好,还体现在对病人的尊重上。
不管是富贵还是贫穷的病人,不管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在医生眼里都应该是平等的,都应该得到最好的治疗。
而且医生的人文修养还体现在对病人隐私的保护上。
这就好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秘密花园,医生在看病的时候难免会走进这个花园,但是看完病就得把花园的门关上,不能把里面的秘密泄露出去。
我就听说过有些病人因为医生泄露了隐私,精神上受到了很大的伤害,这是非常不应该的。
医生的哲学理念与人文修养

• 更可怕的是:医学+人=魔鬼。
31
医生:美德?价值?
《中国青年报》联合丁香园网站调查
显示:63%的受访医生表示,让他们最感
快乐的事是“治愈患者疾病,取得患者信
任”。这个比例甚至超过了“经济收入增
加”和“职称得到提升” 。
32
约 100年前威廉 ·奥斯勒 (约翰 · 霍普金斯 医学院创建者)指出,医学实践的弊端在于:
34
蛇杖的故事
古希腊医学创始人之一——阿斯克来皮斯。医术非 常高明。一天,他正在潜心思索一项病例时,一条毒蛇爬 来,盘绕在他的手仗上,阿斯克雷庇亚大吃一惊,当即把 这条毒蛇杀死了,谁知这时又出现了一条毒蛇,口衔药草 ,伏在死蛇身边,用药草敷在死蛇身上,结果死蛇复活了 。看到这一情景,立即省悟到:蛇是有毒的,可以致人于 死地,但蛇又有神秘的疗伤能力,可以拯救人。
7
医学人文精神的回归
社会对人性的呼唤;
人类疾病谱的变化: 医学模式的转变; 卫生资源分配的公平性问题; 克隆技术的社会伦理问题;
医学的发展需要以科学为手段,要以人文为出发 点和目的。
8
生命伦理学问题
• 临床医学方面:脑死亡、人体器官移植、辅助生殖、避 孕与流产、产前诊断、基因治疗、遗传咨询、临终关怀、 安乐死等; • 科学研究方面: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药理试验、基因普 查、干预试验、动物实验等; • 政策方面:医疗卫生改革、高技术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中涉及到伦理、法律、道德问题; • 文化方面:特定文化环境中的伦理原则或规则、伦理学 绝对主义与相对主义问题。
历史洞察的贫乏 科学与人文的断裂
技术进步与人道主义的疏离
这三道难题至今依然困惑着我们现代医学及 医疗的发展与改革
辩证思维_医学生必备的哲学思维与人文修养

New Delhi metallo-beta-lactamase1,NDM1),它对迄今为止人类所发明并使用的所有抗生素都产生了耐药性。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运动和变化是宇宙间的普遍规律。
达尔文的进化论同样告诉我们:世间一切生命都处在进化中。
病毒作为一种生命也在不停地进化:新病毒的产生和旧病毒的灭亡或变异。
旧的病原、疾病灭亡了,新的病原、疾病又产生了。
许多表面上看似随着现代医学,特别是高新技术的发展被人类消灭了的疾病,其产生和消亡实际上是以这些疾病相关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因素与人类生活方式的消亡为基础的,如结核病的发病情况。
结核病是一种慢性和缓发的传染病,80%发生在肺部,人与人之间呼吸道传播是结核病传染的主要方式。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与自然环境的不断变化,它的易患人群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在农耕文化时期,结核病的易发人群为社会的上层人士,因为一般的平民由于经济条件的约束,一般大多处于“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状态,而贵族人士则有较频繁的聚会、交往。
到了工业社会,结核病反而成了贫困阶层的疾病。
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文中指出:“肺部的疾病是这种生活条件的必然结果,而这类疾病也确实是在工人中间最常见。
伦敦的特别是伦敦工人区的坏空气,最能助长结核病的发展,在街上可以遇到许多面容憔悴的人,就足以证明这一点。
”[5]因为只有贫民才会因长期处于人口密集、住房拥挤、卫生条件极差的生活环境而更易传染上结核病。
2用唯物辩证法中的矛盾对立统一规律看待疾病与健康的关系疾病与健康到底是什么关系,一方面,毫无疑问,疾病与健康处于对立面。
人类发展史上,疾病一直是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人们对它总是抱着除恶务尽的心态,认为只有完全铲除和消灭了疾病,人类才会拥有永远的健康。
可什么才是健康?民间谚语:不干不净,吃了没病,恰是对健康观念界定的一种辩证看法。
正如民间观念对成长过程中婴幼儿发烧的判断。
婴幼儿“发烧——康复——发烧”的交替轮换,正代表婴幼儿体内免疫力的不断增强,身体的不断发育成长。
医生的哲学理念和人文修养感想作文

医生的哲学理念和人文修养感想作文说起医生的哲学理念和人文修养啊,那可真是有好多话想说。
医生的哲学理念,就像是他们在医学这片大森林里的指南针。
我觉得最酷的一种哲学理念就是“整体观”。
你想啊,人可不是一个个零件拼凑起来的机器。
就像我上次陪朋友去看胃病,那医生可没光盯着胃看。
他问东问西的,什么平时的作息啊,压力大不大啊,情绪好不好之类的。
这就是把人当成一个整体,知道身体的病可能是生活这个大系统里哪个环节出了岔子。
这就好比你看到一棵树上有片叶子枯黄了,不能光想着给这片叶子涂涂抹抹,得看看是不是树根没吸收到足够的养分,或者是周围的环境太恶劣了。
这种哲学理念让医生看病就像侦探破案一样,从整体出发,各个击破。
还有那种“预防为主”的哲学思想。
这就跟防火似的,总不能等房子烧起来了才想办法灭火吧。
医生要是能把预防的观念传递给大家,那可不得了。
我记得有个医生给我们社区做健康讲座的时候,那讲得头头是道。
他说每天适量运动、健康饮食就像给身体的城堡加固城墙,这样病菌那些敌人就不容易打进来。
他讲的时候还特幽默,说什么“你要是天天抱着炸鸡可乐,那就等于给病菌开欢迎派对呢”。
这就是医生哲学理念里智慧的地方,不只是治病,还在防病。
再说说医生的人文修养。
这人文修养啊,就像医生的魔法棒,能让病人从身体到心灵都得到治愈。
有一次我生病住院,那护士姐姐可温柔了。
她每次进来都会先轻声问我感觉怎么样,还会跟我聊几句家常。
我本来因为生病心情低落得很,但是她的几句温暖的话就像阳光照进了小黑屋。
这就是人文修养的力量,把病人当成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而不是一个病号。
我还见过一个老医生,那涵养真是绝了。
有个病人因为等得久了,就对他发脾气。
这老医生呢,一点也不生气,还耐心地跟病人解释。
他说:“我知道你等得着急,就像你在热锅上的蚂蚁一样难受,我也想让你快点好起来啊,咱们都朝着这个目标努力,你别生气啦,生气对身体可不好呢。
”这就像一场暴风雨突然遇到了一片宁静的湖泊,病人的火气一下子就消了。
医学人文与修养

医学人文与修养
护理学院
1
一切宗教、艺术和 科学都是同一株树的各 个分枝。所有这些志向 都是为着使人类的生活 趋向高尚,并把个人导 向自由。
2
主要内容
现代医学的迷失与理性回归 医学人文关怀的基点与终极 医务人员的使命与自我修炼
3
人文
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
中国
• 人:“人者仁也,仁 者人也”。
54
医学人文关怀的基点与终极
对患者心理健康的关怀
医学关怀的中坚或第二层面 医学的任务不应局限于解决躯体病痛 人是躯体和心理的统一体,疾病过程同时体现
在躯体和心理两个方面 躯体受到侵害的同时,心理很难幸免 二者相互影响 关注心理,也是关注躯体
医学人文关怀的中坚
55
人是目的!
• 道德形而上学基础:在自然界这个总的目的论体系中,人
伯纳德•朗 THE LOST ART OF HEALING
24
医生:魔鬼的化身?
医生的形象:可疑?鄙视?痛恨? 25
医患矛盾不断加剧,势同水火
54.22% 3.25 % 28.94
%
6.25%
医护人员:众矢之的,众怒所向 26
医者:为何变得如此可恨,成为众怒所向
白衣人的命运为何变得如此纠结
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27
摘自“白衣人:当一个痛苦的人来见你60”
医者的使命:神圣而沉重
医学:太阳下面最神圣、最高尚的职业 61
医者的素质:德才兼具
❐ 高尚的医德 ❐ 精湛的医术
医者个人的品格不能低于医学职业的品格
62
医者的素质
白衣人——作为现代医学的唯一权力代表,已
成为患者心目中最显赫的精神砥柱和图腾。
医患关系的启示

医患关系的启示: 《医学的哲学理念和人文修养》一、对医患关系的认识1.1对医学的认识医学不是纯科学,它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人文的结合体;它是人类情感或者说是人性的一种表达,表现为医生的一种社会责任——救死扶伤。
基于此,诊治疾病要遵循两个原则,即科学原则和人文原则。
在治疗方式的选择上既要选择医生最有把握的方式,也要选择病人最情愿接受的方式。
此外,不论是医生还是普通百姓都应该认识到医学的局限。
现代医学发展遵循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这就要求医生要将科学与人文融合在一起。
医生要有完备的知识基础、优秀的思维品质、有效的工作方法、和谐的相互关系、健康的身心状态。
医生应该懂一点文学,因为它可以弥补人生经历之不足;要懂一点艺术,它可以激发人的想象,心境的和谐及美的熏陶;应该懂得伦理与法律,它可以给我们划出各种关系、语言和行为的界定。
1.2对医患关系的认识医患关系是一种社会关系、人际关系。
这恰恰体现了医学的两重性即社会性和人文性。
医患关系涉及到人们对医学、医疗和医生的认识和理解,在这方面的理解医生与病家可能不同。
医生在认识医患关系时应该懂得敬畏。
要敬畏生命——因为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敬畏病人——因为他们把生命交给我们,他们是我们的老师;敬畏医学——因为医学是“未知”最多的瀚海,是庄严的事业;敬畏自然——因为它不是神灵,是规律和法则。
医生与病人对疾病的感受不同。
病人是按照自身体验看待身体功能障碍或者问题,而医生是按照医学规律去审视病情,决定处理方式。
医生对知识的阅读、学习和发现、印证,实际上是对另一个生命的悉心体察和感情交流。
如果没有同情、怜悯、关爱与救助的感情因素,那些知识的价值几乎等于零。
医生给病人所开的第一张处方,应该是关爱!二、如何更好的处理医患关系:医患关系复杂,其本身就是社会关系、人际关系的缩影,涉及生命健康,使之尤其复杂,且庄重神圣。
医患关系不仅对医疗效果起着重要的作用,也间接影响着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学的哲学理念和人文修养
医学教育家威廉·奥斯勒指出:医学实践的弊端在于“历史洞察的贫乏,科学与人文的断裂,技术进步与人道主义的疏离。
”这三道难题至今依然困惑着现代医学及医疗的发展与改革。
为此,我们可以强调三个问题:
一、医学是人类情感或者人性善良的一种表达,进而成为医者的社会责任。
我们可以认为医学是人类情感的一种表达,是维系人类自身价值,并保护其生存、生产能力的重要手段。
自从有人类开始,便有了医学。
尽管它的起动是原始的、落后的,甚至是自然性的、不自觉的,如对出血的局部压迫、病灶的烧灼、针砭等。
也会遇到缺乏人道的“医疗”服务。
但救死扶伤毕竟为人性善良的体现,进而成为文明社会的一种责任。
林巧稚说过,医生要永远走到病人床边去,做面对面的工作,要看病人,而且要把检查结果和自己的经验结合起来,然后做出诊断。
如果把医学当作一个纯科学,那就很危险。
因为大家都知道,纯科学、纯自然观念将导致机械唯物论、存在主义。
解剖有变异,生理有动态,同病有差别,不可以完全用各种数据和结果去解释患者的病征或“生活体验”。
患者是按照其生活和自身体验看待功能障碍或问题的,这和医生的思路不相符合。
所以医生必须要理解病人,要体察病人的感受。
鉴于医学的学科特点,作为一个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要遵循两个原则:一个是科学原则。
就是要针对病情——疾病的病理生理、治疗方法、技术路线等来做判断。
一个是人文原则。
针对人情,不是我们一般讲的人情,而是病人的心理、意愿、生活质量,个人与家人需求。
这两个原则都考虑到了,才是一个好的医生,才是正确理解了医学的真谛。
因此,我们在选择诊治方式的时候要兼顾双方,既要保证有效性,也要保证安全性。
这个方法,这个手术适合这个病人和他的病;而不是让这个病人和他的病适合你的方法,你的手术。
一定要把最有把握的方式给病人,病人也应该是情愿接受的方式才是好的。
以前我们经常说这个病人适合什么手术,那个病人适合什么手术。
这不全面。
病人和他的病这是两回事,我得的阑尾炎和你得的阑尾炎不完全一样。
医生给出的治疗方法,应该考虑四个因素:病人和疾病,医者和医法,这四个条件完全适合才是最好的方法。
请注意,是四个因素,不是什么疾病适合什么医法两个因素。
这其中体现了“两个人”——病人和大夫,两个决定的因素。
作医生,要做到“通天理、近人情、达国法”。
通天理;就是要掌握自然规律,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近人情,是要了解并知晓人的思想、意识、情感、意愿;达国法,是要符合诊治原则、规范,以及技术路线、方法技巧,也要包括有关法令、政策。
二、医学或医疗的局限性与风险性并存,求索与循证永无止境
医学有两大特点:
医学有很大的局限性。
医学的局限性在于医学的特点是研究人类自身,而人类自身的未知数最多。
另外医学有很大的风险性,医疗的特点是在活的人体上施行诊断和治疗。
实际上我们对病的认识是很有限的,我们可能治好一个病,但是我们对整个疾病还不认识。
1981年发现AIDS,艾滋病不啻于一个巨大的人类灾难。
2003年出现了“非典”,也许明年又会出现一个更新的、更疯狂的疾患向人类反扑,这是我们认知的一个局限性。
认知是相对的,也许是片面的,过后可能是错误的。
医学原理也会如此。
科学并不说“我什么都知道”,科学只知道一部分。
“包治百病”肯定是谎言。
对病人说话要留有余地。
什么都能治,就意味着什么都不能治。
没有任何副作用,就意味着没有作用。
列宁说过“从来没有包治百病的药方”,他说得很对。
有地摊卖治脚气的鞋垫,说穿一星期脚气就好了,你相信吗?
杨乐是一个数学家,他说一个人可以强过10个人,或者是100个人,但是不可能跨越几十年、几百年。
因此在我们治疗中就不要以为什么病我们都会治好,我们更多的是帮助病人减轻痛苦,从情感上给他以关怀。
治疗并不总意味着治愈某种疾病,有时候意味着体恤、减轻痛苦。
医生的注意力要集中到患病的人的体验上,而不仅仅集中到疾病的过程本身。
我们在追求真理、探索真理的时候,,实际上受到很多的限制。
真理实际上就是关于什么是“真”的一种共识,就是大家都认为是这样的。
关于什么是真的共识?不过是一种社会和历史的状态,而并非是科学和客观的准确性。
这是美国哲学家罗蒂(1932~2007)说的。
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就是1949年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莫理茨(Egas Moniz,1874~1955),他提出前额叶脑白质切除术治疗躁狂症精神病,1942年~1952年,美国有万余名患者接受手术后,出现严重并发症。
现在医学有了很大的发展,我们已经把人类的基因图绘制出来了,我们现在可以用HPV疫苗预防宫颈癌,保护率达到70%。
也研制了很多有效的药物,包括抗生素、抗癌药,但是作为一个医生,你最好宁愿怀疑,切勿允诺。
基础医学家说,我们将可以做到“3P”:即预测(Prediction)、预防(Prevention)和个体化(Persinalization),这当然是令人鼓舞的目标,但也许只会在若干时间,或者最终也难以实现。
临床医学家则不得不说,我们只能做到另外的“3P”,大概(Probably)、可能(Possibolly)和期望如此(Prospectively)。
法布尔(Fabre,1823-1915)说:“不管我们的照明灯把光线投射多远,照明圈外依然死死围挡着黑暗。
我们的四周都是未知事物的深渊黑洞……我们都是求索之人,求知欲牵着我们的神魂。
就让我们从一个点到另一个点移动我们的提灯吧。
随着一小片一小片的面目被认识清楚,人们最终也许能将整个画面的某个局部拼制出来……。
”
即使如此做下去,也是整个画面的局部!
三、保持对医学人文的眷顾,善于和病人交流,建立和谐的医疗
现今的医学模式是生物-心理-社会,更要求医生要将科学和人文交融起来:‘要有完备的知识基础、优秀的思维品质、有效的工作方法、和谐的相互关系、健康的身心状态。
’我们有时间去琢磨一下,我们是不是都具备了这些,如果没有具备,我们要充实自己。
印度的一位湿婆大神,具有三重身份、三重性格,是男、是女、是半男半女;于是有创造、修复、破坏三种行为。
我认为医生,实际上要像湿婆大神,我们要去破坏,比如切掉肿瘤;另外还要修复,包括重建。
也就是破坏有病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