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烟气黑度测试原始记录表JYJCZX 107--2014
2014井下粉尘浓度测量记录表20140702

测尘地点总回风巷测尘时间2014.1.15 10:40测尘人员晏汉华、晏连顺、李春道测尘仪名称及型号GH100[CCZ-1000]型直读式粉尘浓度测量仪测量结果采样前滤膜计数率N146521采样后滤膜计数率N245896设定的采样时间T.(min)5采样流量Q.(L/ min)15粉尘浓度C.(mg/m³)0.9测尘地点总回风巷测尘时间2014.2.15 10:40测尘人员晏汉华、晏连顺、李春道测尘仪名称及型号GH100[CCZ-1000]型直读式粉尘浓度测量仪测量结果采样前滤膜计数率N146521采样后滤膜计数率N245896设定的采样时间T.(min)5采样流量Q.(L/ min)15粉尘浓度C.(mg/m³)0.9测尘地点总回风巷测尘时间2014.2.28 10:40测尘人员晏汉华、晏连顺、李春道测尘仪名称及型号GH100[CCZ-1000]型直读式粉尘浓度测量仪测量结果采样前滤膜计数率N146521采样后滤膜计数率N245896设定的采样时间T.(min)5采样流量Q.(L/ min)15粉尘浓度C.(mg/m³)0.9测尘地点总回风巷测尘时间2014.3.15 10:40测尘人员晏汉华、晏连顺、李春道测尘仪名称及型号GH100[CCZ-1000]型直读式粉尘浓度测量仪测量结果采样前滤膜计数率N146521采样后滤膜计数率N245896设定的采样时间T.(min)5采样流量Q.(L/ min)15粉尘浓度C.(mg/m³)0.9测尘地点总回风巷测尘时间2014.3.30 10:48测尘人员晏汉华、晏连顺、张德波、李春道测尘仪名称及型号GH100[CCZ-1000]型直读式粉尘浓度测量仪测量结果采样前滤膜计数率N149836采样后滤膜计数率N248415设定的采样时间T.(min)5采样流量Q.(L/ min)15粉尘浓度C.(mg/m³)0.8测尘地点总回风巷测尘时间2014.4.15 10:48测尘人员晏汉华、晏连顺、张德波、李春道测尘仪名称及型号GH100[CCZ-1000]型直读式粉尘浓度测量仪测量结果采样前滤膜计数率N149836采样后滤膜计数率N248415设定的采样时间T.(min)5采样流量Q.(L/ min)15粉尘浓度C.(mg/m³)0.8测尘地点总回风巷测尘时间2014.4.30 10:48测尘人员晏汉华、晏连顺、张德波、李春道测尘仪名称及型号GH100[CCZ-1000]型直读式粉尘浓度测量仪测量结果采样前滤膜计数率N149836采样后滤膜计数率N248415设定的采样时间T.(min)5采样流量Q.(L/ min)15粉尘浓度C.(mg/m³)0.8测尘地点1121回采工作面测尘时间2014.1.15 10:40测尘人员晏汉华、晏连顺、李春道测尘仪名称及型号GH100[CCZ-1000]型直读式粉尘浓度测量仪测量结果采样前滤膜计数率N146428采样后滤膜计数率N245997设定的采样时间T.(min)5采样流量Q.(L/ min)15粉尘浓度C.(mg/m³)0.79测尘地点1121回采工作面测尘时间2014.2.15 10:40测尘人员晏汉华、晏连顺、李春道测尘仪名称及型号GH100[CCZ-1000]型直读式粉尘浓度测量仪测量结果采样前滤膜计数率N146428采样后滤膜计数率N245997设定的采样时间T.(min)5采样流量Q.(L/ min)15粉尘浓度C.(mg/m³)0.79测尘地点1121回采工作面测尘时间2014.2.28 10:40测尘人员晏汉华、晏连顺、李春道测尘仪名称及型号GH100[CCZ-1000]型直读式粉尘浓度测量仪测量结果采样前滤膜计数率N146428采样后滤膜计数率N245997设定的采样时间T.(min)5采样流量Q.(L/ min)15粉尘浓度C.(mg/m³)0.79井下粉尘浓度测量记录表测尘地点1121回采工作面测尘时间2014.3.15 10:40测尘人员晏汉华、晏连顺、李春道测尘仪名称及型号GH100[CCZ-1000]型直读式粉尘浓度测量仪测量结果采样前滤膜计数率N146428采样后滤膜计数率N245997设定的采样时间T.(min)5采样流量Q.(L/ min)15粉尘浓度0.79测尘地点1121回采工作面测尘时间2014.3.30 10:48测尘人员晏汉华、晏连顺、张德波、李春道测尘仪名称及型号GH100[CCZ-1000]型直读式粉尘浓度测量仪测量结果采样前滤膜计数率N149935采样后滤膜计数率N248526设定的采样时间T.(min)5采样流量Q.(L/ min)15粉尘浓度C.(mg/m³)0.70测尘地点1121回采工作面测尘时间2014.4.15 10:48测尘人员晏汉华、晏连顺、张德波、李春道测尘仪名称及型号GH100[CCZ-1000]型直读式粉尘浓度测量仪测量结果采样前滤膜计数率N149935采样后滤膜计数率N248526设定的采样时间T.(min)5采样流量Q.(L/ min)15粉尘浓度C.(mg/m³)0.70井下粉尘浓度测量记录表测尘地点1121回采工作面测尘时间2014.4.30 10:48测尘人员晏汉华、晏连顺、张德波、李春道测尘仪名称及型号GH100[CCZ-1000]型直读式粉尘浓度测量仪测量结果采样前滤膜计数率N149935采样后滤膜计数率N248526设定的采样时间T.(min)5采样流量Q.(L/ min)15粉尘浓度C.(mg/m³)0.70测尘地点1113运输巷掘进工作面测尘时间2013.4.15 10:48测尘人员晏汉华、晏连顺、李春道测尘仪名称及型号GH100[CCZ-1000]型直读式粉尘浓度测量仪测量结果采样前滤膜计数率N149935采样后滤膜计数率N248526设定的采样时间T.(min)5采样流量Q.(L/ min)15粉尘浓度C.(mg/m³)0.72测尘地点1113运输巷掘进工作面测尘时间2013.5.15 10:40测尘人员晏汉华、晏连顺、李春道测尘仪名称及型号GH100[CCZ-1000]型直读式粉尘浓度测量仪测量结果采样前滤膜计数率N146521采样后滤膜计数率N245896设定的采样时间T.(min)5采样流量Q.(L/ min)15粉尘浓度C.(mg/m³)0.9井下粉尘浓度测量记录表测尘地点1113运输巷掘进工作面测尘时间2013.6.15 10:40测尘人员晏汉华、晏连顺、李春道测尘仪名称及型号GH100[CCZ-1000]型直读式粉尘浓度测量仪测量结果采样前滤膜计数率N146428采样后滤膜计数率N245997设定的采样时间T.(min)5采样流量Q.(L/ min)15粉尘浓度C.(mg/m³)0.79井下粉尘浓度测量记录表测尘地点1113运输巷掘进工作面测尘时间2013.7.15 10:40测尘人员晏汉华、晏连顺、李春道测尘仪名称及型号GH100[CCZ-1000]型直读式粉尘浓度测量仪测量结果采样前滤膜计数率N146521采样后滤膜计数率N245896设定的采样时间T.(min)5采样流量Q.(L/ min)15粉尘浓度C.(mg/m³)0.9测尘地点1113运输巷掘进工作面测尘时间2013.4.30 10:40测尘人员晏汉华、晏连顺、李春道测尘仪名称及型号GH100[CCZ-1000]型直读式粉尘浓度测量仪测量结果采样前滤膜计数率N146428采样后滤膜计数率N245997设定的采样时间T.(min)5采样流量Q.(L/ min)15粉尘浓度C.(mg/m³)0.79测尘地点1113运输巷掘进工作面测尘时间2013.5.30 10:40测尘人员晏汉华、晏连顺、李春道测尘仪名称及型号GH100[CCZ-1000]型直读式粉尘浓度测量仪测量结果采样前滤膜计数率N146521采样后滤膜计数率N245896设定的采样时间T.(min)5采样流量Q.(L/ min)15粉尘浓度C.(mg/m³)0. 9井下粉尘浓度测量记录表测尘地点1113运输巷掘进工作面测尘时间2013.6.30 10:40测尘人员晏汉华、晏连顺、李春道测尘仪名称及型号GH100[CCZ-1000]型直读式粉尘浓度测量仪测量结果采样前滤膜计数率N149836采样后滤膜计数率N248415设定的采样时间T.(min)5采样流量Q.(L/ min)15粉尘浓度C.(mg/m³)0.8井下粉尘浓度测量记录表测尘地点测尘时间测尘人员测尘仪名称及型号测量结果采样前滤膜计数率N1 采样后滤膜计数率N2 设定的采样时间T.(min)采样流量Q.(L/ min)粉尘浓度C.(mg/m³)贞丰县挽澜乡高家岩煤矿井下粉尘浓度测量记录表二0一四年度。
烟气监测原始记录表模板

打
印
条
粘
帖
处
现场校准、检漏
检漏:初始压力-6.7kPa,30s后压力________kPa
校准:NO标气________mg/m3,NO校准浓度________mg/m3
SO2标气________mg/m3,SO2校准浓度________mg/m3
烟气监测原始记录表
受测单位:采样器型号:采样器编号:监测依据:□GB/T 16157-1996□HJ/T57-2000□HJ/T693-2014
监测日期:天气状况:气温:℃ 气压:kPa相对湿度: % 风向: 风速:m/s
采样点位
样品编号
打印条
编号
标干
废气量
(m3/h)
烟气含氧量(%)
烟气含湿算浓度(mg/m3)
排放速率
(kg/h)
实测浓度(mg/m3)
折算浓度(mg/m3)
排放速率
(kg/h)
备注
1.过剩标准系数α:燃煤、燃生物质工业锅炉--1.8 燃煤、燃生物质电站锅炉--1.4 燃油、燃气锅炉--1.2
2.计算公式: SO2排放率= SO2实测浓度×标干废气量×10-6NOX排放率= NOX实测浓度×标干废气量×10-6
室内环境检测原始记录

样品中组分的总含量
(μg)
空气中苯的总含量
(mg/m³)
室外空白样品含量(μg)
备注:
检验:校核:检验时间:年月日
TVOC采样检测原始记录
记录编号
检测方法
热解析/气相色谱法
检测设备
热解析、气相色谱仪
采样设备
大气采样仪/Tenax管
采样点温度
℃
大气压力
kPa
检测依据
GB50325-2001(2006年版)
房间号
测点号
采样体积
V (L)
样品中组分的总含量(μg)
空气中TVOC的总含量
(mg/m³)
室外空白样品含量(μg)
备注:
检验:校核:检验时间:年月日
备注:
检验:校核:检验时间:年月日
游离甲醛现场检验原始记录
记录编号
温度
℃
检测方法
现场检测
湿度
%
检测依据
GB50325-2001(2006年版)
房间号
测点号
本底值
响应值
甲醛浓度(mg/m³)
备注:
检验:校核:检验时间:年月日
氨采样化学分析原始记录
记录编号
检测方法
靛酚蓝分光光度法
检测设备
分光光度计
采样设备
大气采样仪/气泡吸收管
采样点温度
℃
大气压力
kPa
检测依据
GB50325-2001(2006年版)
房间号
测点号
采样体积Vt
标准状态下的采样体积
V0(L)
样品溶液吸光度A
空气中氨浓度(mg/m³)
Y=bX+a格式的标准曲线为:
有组织废气检测原始记录

检测点位:
压力(Kpa):
锅炉类型及大小:
排放设施:
运行负荷:
净化装置:
排气筒高度(m):
排气温度(℃):
排气筒口径(m):
采样嘴直径(cm):
样品编号/滤筒编号
检测时间
检测项目
转子流量计读数(L/min)
采样体积(L)
标志采集总体积(Vml)
流速(m/s)
烟气流量(Nm3干烟气/h)
含氧量(%)
过量空气系数a’
滤筒增重(mg)
实测浓度(mg/Nm3)干烟气
排放浓度(mg/Nm3)干烟气
排放量(kg/h)
林格曼黑度(级)
(1)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 ;
(2)火电厂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 , …实测的氧含量(%), …基准氧含量(%)(燃煤锅炉为6,燃油、燃气锅炉为3,燃气轮机组为15);
(3)生活垃圾焚烧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 : 阻燃空气初始含氧量(%),空气阻燃为21.
(4)炼钢、玻璃窑炉(纯氧燃烧除外)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
玻璃窑纯氧燃烧: Q:实测风量,M检测时间段内单小时出料量。
(5)大气污染物浓度 ,m滤筒增重, 标态总体积
(6)排放量 ,Qsn标态下干烟气流量, 实测浓度,ρ为排放浓度
---实测含氧量
---基准含氧量,锅炉:燃煤为9,燃油燃气3.5;使用型煤,水煤浆,煤矸石,石焦油,油页岩,生物质成型燃料等为9,水泥窑有窑尾余热利用系统为10,采用独立热源的烘干设备为8.
备注:
采样人:复核人:日期:
烟气测量记录表

检测时间 锅炉编号 烟气CO含量PPM 烟气含氧量% 烟气温度℃ 检测人 2010年11月15日 1 721 9.2 191 李克祥 2010年11月17日 1 685 8.8 189 李克祥 2010年11月17日 2 5772 5 225 2010年11月17日 3 4088 11.4 182 2010年11月21日 1 884 10.2 182 2010年11月21日 2 543 10.4 169 2010年11月21日 3 5120 11.4 175 2010年11月23日 1 2140 6.9 193 2010年11月23日 2 4090 5.7 174 2010年11月23日 3 4255 12 176 2010年11月25日 1 7730 5.7 193 2010年11月25日 2 1264 8.4 212 2010年11月25日 3 5362 11 174 2010年11月27日 1 600 5.5 197 2010年11月27日 2 1604 6.1 177 2010年11月27日 4 1670 7.7 196 2010年11月29日 1 365 19.7 175 2010年11月29日 2 220 11.8 179 2010年11月29日 4 390 17.1 179 2010年11月29日 1 502 11.5 178 2010年11月29日 2 537 11.3 179 2010年11月29日 4 422 11.2 178 2010年11月30日 1 560 4.3 197 2010年11月30日 2 6789 6.1 178 2010年11月30日 4 365 3.6 196 2010年12月1日 1 806 6.9 185 2010年12月1日 2 1204 11.1 195 2010年12月1日 4 1093 11.6 194 2010年12月4日 1 456 4.1 192 2010年12月4日 2 7725 16.3 177 2010年12月4日 4 3804 12.2 173 2010年12月5日 1 2365 11.2 175 2010年12月5日 2 8521 10.2 167 2010年12月5日 4 5610 6.3 185 2010年12月6日 1 2354 8.8 178 2010年12月6日 2 1550 14.4 187 2010年12月6日 4 849 4.4 183 2010年12月7日 2 1560 6.5 198 2010年12月7日 3 5632 8.9 178 2010年12月7日 4 1841 6.9 178 2010年12月8日 2 1932 8.6 201 2010年12月8日 3 1090 8.4 206 2010年12月8日 4 1318 12.2 172 2010年12月9日 2 1547 8.9 185 2010年12月9日 3 5452 4.3 189 2010年12月9日 4 145 11.2 185 2010年12月10日 2 175 11.1 185 2010年12月10日 3 196 11 185 2010年12月10日 4 4366 6.5 216 2010年12月11日 2 3035 12 174 2010年12月11日 3 41 11.5 173 2010年12月11日 4 125 10.3 174 备注
烟气采样器原始记录(带数据的)

记录
四、流量示值误差及重复性三、流量计前温度示值误差
一、常规检查合格□ 不合格□检定/校准地点:
本所化学室
二、大气压示值误差
检定/校准使用的标准装置/标准器
烟气采样器检定/校准原始记录
证书编号
A路 kPa A路-0.093kPa B路
B路
-0.013kPa 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结论:
八、抽气能力: A路负载 kPa,标准流量计测量值 mL/min B路负载 kPa,标准流量计测量值 mL/min
九、气密性: 初始压力计读数 Pa, 1min后压力计读数 Pa,气密性 Pa。
八、绝缘电阻(M Ω):合格□ 不合格□七、流量计前压力示值误差仪器流量计前压力初始
值:
-0.10标准压力计初始值:-0.12
标准压力计初始值:
六、计时误差
五、流量稳定性。
023-废气二氧化硫、氮氧化物 原始记录

RJJC-04-KF-YS-A-023
废气污染物(C0、SO2、NOX)检测原始记录表委托单位企业名称
测试仪器仪器编号
检测次数检测时间
实测值(mg/m3)污染源
02 % SO2NO x CO 污染物产生设备/工
序:
燃料:
基准氧含量:
排气筒高:
排气筒直径: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实测均值
折算值
干烟气量(m3/h) 排放量(kg/h)
检测次数检测时间
实测值方法依据02 % SO2NO x CO □
HJ57-2017
□
HJ693-2014
□
DB37/T2705-2015
□
DB37/T2704-2015
□
HJ 973-2018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实测均值
折算值
干烟气量(m3/h) 排放量(kg/h)
检测次数检测时间
实测值计算公式
02 % SO2NO x CO
折算值:
排放量:
G=实测值*烟气量
*10-6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实测均值
折算值
干烟气量(m3/h) 排放量(kg/h)
备注监督性检测:频次按委托方要求。
其他检测:每小时等时间间隔检测3次,取小时均值为一次检测结果。
检测日期:检测人员:复核人员:主任审核:质控审核
第页共页。
仪器烟气成分校准记录单

仪器烟气成分校准记录表
校准方法依据:□HJ/T 397-2007
□ HJ 973-2018
校准 日期
仪器型号
仪器编号 烟气 (GLLS-XC-) 成分
校准记录 低浓度(mg/m³) 中浓度(mg/m³)
合格□
合格□
不合格□
不合格□
合格□
合格□
不合格□
不合格□
合格□
合格□不合格□Fra bibliotek不合格□
合格□
合格□
不合格□
不合格□
合格□
合格□
不合格□
不合格□
合格□
合格□
不合格□
不合格□
合格
合格
不合格□
不合格□
合格
合格
不合格□
不合格□
合格
合格
不合格□
不合格□
合格
合格
不合格□
不合格□
合格
合格
不合格□
不合格□
合格
合格
不合格□
不合格□
烟气成分
标准浓度值范围 (mg/m3)
标气生产单位
高浓度(mg/m³) 合格□ 不合格□ 合格□ 不合格□ 合格□ 不合格□ 合格□ 不合格□ 合格□ 不合格□ 合格□ 不合格□ 合格□ 不合格□ 合格 不合格□ 合格 不合格□ 合格 不合格□ 合格 不合格□ 合格 不合格□
标气编号
校准人
有效期 至
标准 物质 信息
1)判定标准:示值误差≤±5%(标气浓度<100μmol/mol,不超过±5μmol/mol);系统偏差≤±5%;零点漂移≤±3% (校准量程≤200μmol/mol,不超过±5%);量程漂移≤±3%(校准量程≤200μmol/mol,不超过±5%) 2)设备出入库前均需进行烟气成分校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