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采伐对环境的影响及保护措施探讨
森林砍伐的生态补偿和生态补植措施

森林砍伐的生态补偿和生态补植措施1. 概述森林砍伐是指人类对森林资源进行采伐、伐木及砍伐活动的过程。
这些活动虽然能够满足人类的经济需求,但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一系列的损害。
为了保护森林和生态环境的平衡,各个国家和地区都采取了生态补偿和生态补植措施。
2. 生态补偿措施2.1 森林保护补偿金国家或地方政府通过征收森林资源利用费、绿色税或其他形式的收费方式来累积资金,用于森林保护和修复工作。
这些资金主要用于补偿森林砍伐造成的生态环境损失,例如植被修复、野生动植物保护、生态修复工程等。
2.2 生态环境工程建设政府通过实施一系列的生态环境工程,对砍伐后的森林进行修复和保护。
这些工程包括水土保持工程、水源涵养林建设、防风固沙工程等。
通过这些措施,恢复和改善了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减轻了砍伐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3 砍伐量限制和采伐许可制度为了控制森林砍伐的数量,许多国家和地区实行了砍伐量限制和采伐许可制度。
政府根据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潜力和森林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制定合理的砍伐限额和采伐许可证发放政策,确保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并对超过限额的砍伐行为进行处罚。
3. 生态补植措施3.1 森林再造通过人工造林和天然更新等措施,重新种植砍伐区域的森林。
人工造林通常会选择适应当地环境的树种进行种植,保证新林能够在短时间内恢复到原有的生态水平。
天然更新则是利用自然的再生能力,通过保护种子、保护幼苗和合理管理,帮助森林迅速恢复。
3.2 生态景观建设在砍伐区域进行景观设计和建设,使其在生态功能方面具备一定的特色。
例如,可以种植具有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树种,建设涵养水源的湿地生态系统,以及设置生态步道和观光设施,以吸引游客和提高生态教育意识。
3.3 生态修复技术应用生态修复技术可以帮助恢复砍伐区域的生态系统功能。
例如,通过人工湿地修复、土壤改良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技术手段,重建砍伐后的生态系统。
这些技术的应用可以加速恢复进程,提高生态环境的质量。
森林采伐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森林采伐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森林对环境保护的意义是非常巨大的,对森林的过度采伐会直接影响到生态环境,为了更好的保护人们的生存环境,在进行森林的采伐时,一定要做好保护工作。
传统的采伐方式对环境造成的破坏是非常严重的,为了更好的保护环境,在进行森林采伐的时候,一定要在采伐的技术和方式上进行改进。
标签:森林采伐;环境保护;措施我国的森林资源是非常匮乏的,在经过了长期的过度采伐之后,森林资源的储备情况是非常不好的。
森林资源的减少对环境的保护功能也在逐渐的减弱,为了更好的保护人们生存的环境,同时避免环境遭到更严重的破坏,在进行森林采伐的时候一定要非常的注意。
在森林采伐中,通常使用的是机械进行采伐,这种采伐的方式对森林植被的破坏是非常明显的,同时在森林采伐中对一些地区的环境已经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出现了水土流失严重的情况。
更好的保护生态环境,就一定要了解森林采伐对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同时找到解决的措施,将影响降到最低。
1 森林采伐与环境的关系人们进行森林采伐的直接目的就是从森林资源中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获得经济效益的方式就是通过获取木材和各种林业产品。
森林资源是一种可以再生的资源,但是再生的速度是非常缓慢的,人们在进行采伐的时候,并没有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在采伐中只是重视自己的利益。
這样就使得采伐者中应该重视资源的再生,同时在采伐中应该重视采育结合,这样才能更好的使树木可以进行生长。
在森林采伐的过程中做好环境保护工作是非常必要的,这是因为保护好生态环境,生态才能平衡,人们的生存环境才能不受到更多的影响。
森林采伐生态环境是相互制约的关系,同时也是相互影响的关系,为了保持两者之间的平衡,一定要增加林产品产量,同时要发挥森林的综合效益。
2 森林采伐对环境的影响2.1 水土流失严重人们在森林采伐中重视的都是自身可以获得经济效益,对环境保护和资源的保护工作非常不重视,这样就使得人们在对资源进行开发的时候表现不合理,使得森林资源在数量和质量上都会出现下降的情况,森林资源受到影响,生态系统也会出现不稳定的情况。
研究森林采伐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保护

研究森林采伐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保护森林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然而长期以来,人类的过度采伐、砍伐、毁林乱烧等行为,给森林生态系统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害。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研究森林采伐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加强森林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一、采伐对森林生态环境的影响采伐是指人类将森林资源以一定的方式进行利用。
采伐的方式主要包括人工造林、天然林采伐等。
然而,采伐对森林生态环境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
1. 损害土壤结构采伐会消耗森林土壤中的养分,导致循环不畅、土质变差。
特别是在人工造林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先将原有的森林或灌木丛砍伐,从而导致原有的土地被毁坏。
并且,草地与森林并不具有相同的保水保肥特性,因此采伐会引起土壤水分和水分循环的延迟,使奇怪栏防护结构持续下降。
2. 破坏水源地森林是地球上最重要的水源地。
它们利用树木根系吸取降水并慢慢释放,通过季节性蒸发和排水来维持水的循环。
然而采伐破坏了这个过程,改变了森林水文情况,导致了水库的流量减少和河床的侵蚀。
3. 影响生物多样性森林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地区之一。
森林提供了吸引鸟类、哺乳动物、爬行动物、两栖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等多种物种的适宜栖息地。
然而采伐会破坏森林生物群落中的各个组分,重新整合各个组分需要时间,在此期间内,生物多样性将减少。
二、采伐保护的必要性虽然采伐会对森林生态环境产生不可避免的影响,但在一定程度上,适当的采伐也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1. 经济利益在许多国家和地区,森林采伐是一项重要的经济活动。
森林提供了木材、纸浆、枫糖、橡胶、药材以及其他各种原材料。
有些国家的森林是它们经济增长的重要来源。
2. 森林健康适量采伐可以帮助森林更好地生长,在一定程度上维持森林健康。
定期采伐,可以给一定的林分树种去去枯枝、病株和虫害,提高了森林生长的效率。
三、采伐保护的方法和建议为了保护森林生态环境,我们需要选择适当的采伐方式,并加强森林的保护。
以下是针对这一问题所做出的一些建议:1. 合理地控制森林采伐为了避免过度采伐,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科技手段装备工程程度,加强森林采伐的控制和管理,确保采伐行为不超出周遭环境的承载力。
森林采伐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对策建议

L i n y e y u a n y i 森林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林业得以发展的根本。
在对森林进行采伐时,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并对环境和经济所带来的影响进行充分的考虑,从而在加快林业发展的同时,确保森林生态环境的质量。
林业发展过程中科学合理的对林业资源进行利用,这不仅有益于促进森林资源的增长,同时也拉动了林业经济的发展。
而采伐管理是林业发展及森林资源培育的重要环节,所以建立科学合理的采伐机制是促进林业良性发展的重要基础。
1.森林采伐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森林生态系统中,森林和环境是互为统一的整体,同时二者又存在着相互制约和相互影响的关系。
林业的发展需要对森林资源进行利用,通过采伐来将成熟林进行加工,以木材和林产品的形式使其充分的发挥经济效益。
同时采伐并不是盲目的进行,采伐时根据森林资源可再生的特点,通过采育结合来实现森林资源的更新,同时保护森林资源所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
所以采伐如果在保护生态环境及森林经济效益的基础上进行的,那么就可以有效的实现森林的综合效益,推动林业的持续发展和利用,也可以充分的证明森林采伐和生态环境两者之间统一的关系。
2.森林采伐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合理的森林采伐对生态环境有着一定的保护作用,但通常情况下进行森林采伐时都会对生态环境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破坏作用。
2.1森林采伐对气候因子的影响当进行森林采伐时,则于采伐的方式不同,其对于光照、温度和湿度的影响也会有明显的区别。
当采伐时林地的光照则会由于采伐程度大小的不同而有所增强,同时地表温度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特别是当采用皆伐时,对照区变化得于最小,地表温差则会存在着较大的变化。
而当林地进行采伐后,由于林木的减少,林地处于裸露的状态下,林地的湿度下降会较为明显,而由于太阳直射则会导致蒸发量增加的较快,这样就会对气候有一定的影响,使其向干燥方向发展。
2.2森林采伐对林地水分的影响由于森林中的树木的树冠能够有效的减缓降雨的强度,使雨水降落于地面的速度减慢,就这使地表径流的形成有所减缓,减少了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
浅谈森林破坏现状及其保护对策

浅谈森林破坏现状及其保护对策1. 引言1.1 森林破坏的定义森林破坏是指人类对森林资源进行破坏、破坏和破坏的行为。
这种破坏不仅包括原始森林的毁灭,还包括对人工造林和退化森林的破坏。
森林破坏主要是由伐木、开垦、放牧、开矿等经济活动引起的。
随着人类经济发展的加速和人口不断增加,对森林资源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导致了森林破坏现象日益严重。
森林破坏不仅破坏了生态系统的平衡,还影响了全球气候、生物多样性和地球的生态系统稳定性。
要遏制森林破坏,需要人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保护和管理森林资源,如加强立法、加强监管、推动可持续利用等。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森林资源得到充分保护,人类、动植物和整个地球的生态系统才能得到可持续发展。
1.2 森林破坏的危害森林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对于维持地球生态平衡和气候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由于人类的不当行为和不良开发方式,导致了严重的森林破坏问题。
森林破坏带来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生态环境受到破坏,生物多样性遭受威胁,土壤侵蚀严重,气候变化加剧等。
森林破坏导致生态环境遭受破坏。
森林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能够吸收二氧化碳,产生氧气,维持空气清新。
大量的森林被砍伐、毁坏,导致了生态平衡被打破,环境恶化,气候变暖等问题。
森林破坏使得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
森林是众多动植物的栖息地,而森林破坏导致了许多物种的灭绝和濒危,破坏了生物多样性,给生态系统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森林破坏还导致了土壤侵蚀加剧。
森林覆盖能够保护土壤,防止水土流失,而森林破坏使得大片土地暴露在外,土壤容易被风化和侵蚀,导致肥力下降,地质灾害增加等问题。
森林破坏还加剧了气候变化。
森林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而森林破坏导致了温室气体的排放增加,加剧了气候变化的问题。
森林破坏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不仅对于人类生存健康造成了威胁,也给整个地球生态系统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保护森林,减少森林破坏带来的危害,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积极行动起来,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
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探讨

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探讨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林业作为重要的自然资源得到了广泛的利用。
过度的砍伐和破坏导致了森林生态环境的恶化,严重影响了生态平衡和人类生活。
保护林业生态环境已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在这个背景下,本文将探讨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力求寻求可行的解决方案。
一、加强森林资源保护保护森林资源是保护林业生态环境的首要任务。
应加强对自然保护区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区的管理,确保其水土保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
严格控制乱砍滥伐和非法采伐行为,大力整治乱伐滥采现象。
加强对国家级森林公园和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力度,维护其景观和生态完整性。
通过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可有效改善森林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二、推进森林资源合理利用合理利用森林资源是保护林业生态环境的关键。
应该积极推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加大对经济林和商品林的培育力度,提高森林经济效益,实现资源保护和经济利用的双赢。
注重发展林下经济和林下资源,促进森林资源的多功能利用,推动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三、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森林病虫害的发生严重影响了林业生态环境的稳定,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至关重要。
应该加大对病虫害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的研究力度,提高防治技术的水平和效果。
建立健全森林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及时发现和控制病虫害的蔓延。
加强对森林病虫害的综合治理,采取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物理防治等多种手段,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
通过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可有效保护林业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四、积极推进森林生态修复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展,许多林地遭受了破坏,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
积极推进森林生态修复是保护林业生态环境的必然选择。
应加大对退耕还林还草的支持力度,积极推动土地退化的治理和改善。
加强对沙漠化、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的治理,恢复植被覆盖,保护生态环境。
注重开展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工程,积极修复退化的生态系统,重建生态平衡。
通过积极推进森林生态修复,可有效改善林业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森林采伐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对策建议

森林采伐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对策建议作者:贺德军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18年第05期森林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林业得以发展的根本。
在对森林进行采伐时,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并对环境和经济所带来的影响进行充分的考虑,从而在加快林业发展的同时,确保森林生态环境的质量。
林业发展过程中科学合理的对林业资源进行利用,这不仅有益于促进森林资源的增长,同时也拉动了林业经济的发展。
而采伐管理是林业发展及森林资源培育的重要环节,所以建立科学合理的采伐机制是促进林业良性发展的重要基础。
1.森林采伐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森林生态系统中,森林和环境是互为统一的整体,同时二者又存在着相互制约和相互影响的关系。
林业的发展需要对森林资源进行利用,通过采伐来将成熟林进行加工,以木材和林产品的形式使其充分的发挥经济效益。
同时采伐并不是盲目的进行,采伐时根据森林资源可再生的特点,通过采育结合来实现森林资源的更新,同时保护森林资源所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
所以采伐如果在保护生态环境及森林经济效益的基础上进行的,那么就可以有效的实现森林的综合效益,推动林业的持续发展和利用,也可以充分的证明森林采伐和生态环境两者之间统一的关系。
2.森林采伐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合理的森林采伐对生态环境有着一定的保护作用,但通常情况下进行森林采伐时都会对生态环境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破坏作用。
2.1森林采伐对气候因子的影响当进行森林采伐时,则于采伐的方式不同,其对于光照、温度和湿度的影响也会有明显的区别。
当采伐时林地的光照则会由于采伐程度大小的不同而有所增强,同时地表温度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特别是当采用皆伐时,对照区变化得于最小,地表温差则会存在着较大的变化。
而当林地进行采伐后,由于林木的减少,林地处于裸露的状态下,林地的湿度下降会较为明显,而由于太阳直射则会导致蒸发量增加的较快,这样就会对气候有一定的影响,使其向干燥方向发展。
2.2森林采伐对林地水分的影响由于森林中的树木的树冠能够有效的减缓降雨的强度,使雨水降落于地面的速度减慢,就这使地表径流的形成有所减缓,减少了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
对森林林木采伐设计的研究及分析

对森林林木采伐设计的研究及分析引言:森林林木采伐设计是指对森林资源进行合理利用的过程。
通过对森林林木采伐进行研究和分析,可以更好地保护森林资源,实现森林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对森林林木采伐设计进行详细的研究和分析。
一、森林林木采伐的背景和意义森林是人们的重要资源之一,具有生态、经济、社会等多重功能。
合理进行林木采伐设计可以有效控制森林资源的消耗,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改善社会生活。
森林林木采伐的背景与意义如下:(1)经济意义:林木采伐是获取木材等林产品的重要手段,对于促进木材加工业和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生态意义:合理的林木采伐可以促进森林生态系统的更新和恢复,提高生态环境的质量和稳定性;(3)社会意义:林木采伐有助于提供就业机会,改善农民收入和农村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二、森林林木采伐设计的原则森林林木采伐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可持续性原则:林木采伐应确保林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避免过度采伐的情况发生;(2)多功能性原则:林木采伐应兼顾森林的多重功能,即生态、经济、社会等;(3)效益最大化原则:林木采伐应在保证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前提下,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4)环境友好原则:林木采伐应采取环保措施,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三、森林林木采伐设计的方法和过程森林林木采伐设计的方法和过程如下:(1)资源调查:对待采伐区域的森林资源进行详细的调查,包括树种、数量、生长情况等信息;(2)林业规划:依据资源调查结果,制定林业规划,明确采伐区域范围、采伐量和采伐周期;(3)采伐设计:根据林业规划,设计采伐方式、采伐强度和采伐方法;(4)实施管理:采伐过程中,需组织专业人员进行管理,确保采伐按计划进行;(5)监测评估:采伐后需对森林生态环境进行监测评估,评估采伐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
四、森林林木采伐设计的案例分析以下是一些森林林木采伐设计的案例分析:(1)中国南方地区某林区森林林木采伐设计:针对该林区的森林资源和地质条件,制定了适宜的采伐量和采伐周期,保证了可持续利用;(2)加拿大某省森林林木采伐设计:采用循环采伐方式,将采伐强度控制在可持续水平,并注重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3)澳大利亚某州森林林木采伐设计:采用计划性的林业管理方法,通过合理的采伐方式和管理措施,保护了该地区珍稀物种的生存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森林采伐对环境的影响及保护措施探讨
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森林资源的供给十分重要,其是保证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
在对森林资源采伐的过程中,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对森林的可持续发展与整体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所以文章对于森林采伐对环境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然后提出了控制的措施,对森林的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的恢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标签:森林采伐;环境保护;生态系统
过度的森林采伐导致森林储备量急剧下降,森林的保护功能有所减弱。
在采伐的过程中,大型机械化的作业方式对地表植被造成了严重的破坏,致使水土严重流失,森林的生态系统严重失衡。
在这种情况下,应该采用合理的措施,将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为保证森林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 森林采伐与环境的关系
在林业经营的过程中,森林同时发挥着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对树木进行的采伐工作,是森林获取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
现阶段,在林业经营的过程中,注重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在木材采伐的同时,进行苗木的培育,只有采育结合,才能够保证森林的正常经营。
如果过度的采伐而没有进行相应的抚育,将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影响。
所以只有在进行采伐作业的过程中,注意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维持生态环境的平衡,才能够更好的发挥森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并且能够实现森林的可持续发展,进行良性循环状态。
2 森林采伐对环境的影响
2.1 森林采伐导致水土流失
由于采伐作业的不科学性,对林业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在采伐的过程中,没有重视树木的重新抚育,致使树木的质量和数量大幅下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受到影响。
过度的森林采伐破坏了森林原有的结构,树木的数量大幅降低,致使地面的温度升高,加快了枯枝烂叶的分解速度,对于地表土壤的固结功能大大降低。
树冠的减少,使得雨水对地表土壤的冲击力加强,造成大量的水土流失。
在进行机械化作业的过程中,所使用的机械对地表植被造成极大的破坏,表层土壤中的有机质大量流失,土壤结构有所破坏,降低了土壤的抵抗力,水土流失严重。
2.2 物种多样性受到破坏
森林中蕴藏着巨大的生物链,对于森林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促进了生态系统的平衡发展。
在进行采伐作业的过程中,树种逐渐变得单一,导致病虫害的传播速度加快。
生物链的连续性遭到破坏,由此造成了森林的沙漠化和盐
碱化,生物的生存环境被破坏,威胁到物种的生存,物种的多样性受到破坏,由此生态系统失衡。
2.3 保留树木受到损伤
在进行采伐作业时,采伐的树木在倾倒的过程中容易砸伤保留树木,此外,采伐作业中的机械在工作时会对保留树木和幼树等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降低了病虫害的防御功能,从而影响到整个森林的质量,生态环境也会受到影响。
2.4 影响林木更新与生长
在采伐作业的过程中,树木在倒下后,由于受到惯性的影响,会对地面造成很大的压力,此外,大型机械会压实地表的土壤,致使土壤间的空隙缩小,在透气性和透水性方面有所下降,影响到土壤中养分的有机循环,不利于树木的生长。
在树木倒下的过程中,还会压断周围树木的枝干,损害保留树木,不利于林木的更新与生长。
2.5 对河流的水质产生影响
在进行采伐作业的过程中,由于采伐机器会消耗大量的油料,修筑运输道路会产生大量的垃圾,这些油料和垃圾等会随着雨水流入河流,对河流的生态系统造成影响,水中的营养成分被破坏,以至于威胁到水生物的生存,同时也会对周围居民的饮用水造成一定的影响。
3 森林采伐的环境保护方法和措施
3.1 加强森林采伐的管理
实行森林采伐限额管理是充分发挥森林效益维护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采伐执行人员要熟悉《森林法》、《森林法实施条例》《森林采伐更新规程》等法律法规,严格按规定办事,严格限制采伐量,控制消耗量,杜绝超采乱采现象的发生,保护未成年树木。
各林业局要与林场签定森林限额采伐责任状,做好任务的落实工作,明确各部分责任,使森林采伐有计划、有步骤的合法进行。
也可采取凭证采伐、凭证收购、凭证运输、凭证经营加工制度的凭证作业制度,加强对树木采伐的管理。
3.2 提高废材的利用率,减少污染和浪费
采伐时会产生大量的树木枝丫,对于这些废弃物要进行充分的合理利用,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浪费和周围环境造成的污染。
对于一些还有利用价值的枝丫进行再一次的加工,细小部分可以清理之后送给附近的居民,还可以将其散落在树木的周围,可以保护土壤,促进营养物质的回归。
对于这些废材要合理的利用,减少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可以一举两得。
3.3 注意对濒危物种的保护
对水曲柳、胡桃楸、黄菠萝、红松等国家规定的珍贵树种的保护要尤为引起注意,可实行禁伐等保护措施,对椴树等实行限径、限额采伐,同时在作业过程中对重要经济价值的林木植物和动物巢穴等实施保护。
对一般树种也要加强力度禁止滥砍滥伐,以防止树木的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导致濒危动物的生存环境造成威胁。
提高工人的熟练程度,提高操作技术,采伐时把握控制好树倒方向,减少对周围树木的损伤。
3.4 及时进行采伐迹地的森林更新
保证原有的森林面积是治理水土流失的根本措施。
森林采伐后必须在次年春天马上对采伐地进行及时补种,并且要保证较高的成活率,防止出现生长跟不上采伐的现象出现。
森林更新并不是一味的补充已采伐树木的空缺,要有计划有安排的统一进行,设计合理的森林结构,尽快形成优越的森林环境,产生生态效益。
在树种更新中适当采取绿色消费的原则,推广高效、清洁、安全无污染的高新技术,控制和治理污染源。
3.5 改进集材机械和集材方式
可以结合各地区自身经济发展的特点,通过改进作业机械和改变作业方式来减少集材作业对林地生态的影响。
对伐区机械的选择要本着轻便、灵活、快速的原则。
近年来,我国在架空集材索道的结构和类型的完善方面投入了很大精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并开始应用于实践。
比如近年来东北林区倾向于使用牛马等畜力集材,这种方式对土壤破坏小,对幼树幼苗损伤小,对空气污染程度也较小。
伐区作业要尽量避开雨季,在寒冷地带增加冬季作业的比重以充分利用冰雪道集材等,這些措施都能减少作业对森林生态环境的影响。
4 结束语
林业建设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资源,在林业经营的过程中,通过对木材的采伐可以获得经济效益,同时有效的林业经营还会获得生态效益。
但是过度的采伐会破坏森林原有的自然结构,物种多样性会受到影响,地表植被和土壤会有不同程度的破坏,由此对树木的生长环境造成影响,破坏森林生态系统。
森林采伐作业是森林经营中必不可少的工作,但是对于环境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又不利于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在不断的实践中,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护森林的生态环境不受到影响,为林业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金川,王月英.绿竹高生长节律的研究[J].竹子研究会刊,2001,7(4):51-62.
[2]姜金波,等.森林采伐对森林生态因子的影响[Z].2000,57: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