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初中化学九下《6第3节 物质的溶解性》PPT课件 (2)

合集下载

沪教版九年级第6章第3节 物质的溶解性(共20张PPT)

沪教版九年级第6章第3节 物质的溶解性(共20张PPT)

各种瓶装有机溶剂如香蕉水、酒精、 苯等
清扫人员:第一步是先倒溶解剂(爱斯50专用清洗剂)。 第二步就是用铲刀把口香糖的表层给它铲碎,这么 反复地打,铲碎。第三步就是再次倒溶解剂。第四 步就是用铁刷子使劲刷。为了防止有的东西没刷掉, 所以第五步还得坚持倒溶解剂,再次刷,看差不多 刷掉了,最后一步一擦。
2、100克水中加入10克硝酸钾制成溶液,则 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
3、90克水中加入10克硝酸钾制成溶液,则该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
溶质的质量分数 = 溶质质量
溶液质量
×100%
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溶质的质量分数 =
溶质质量
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100%
溶液质量-溶剂质量
不变
增加
增加
减小
增加
不变
增加
增大
什么是物质的溶解性?
通常把一种物质(溶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
(溶剂)里的能力叫做溶解性
你发现了吗?
修摩托车处有一个奇怪的现象:修车的师傅把沾满 黑色油污的双手先用一种淡黄色的液体洗,然后在 手上倒了一些洗衣粉,在水笼头下面搓洗,很快手 就洗干净了。
1、那种淡黄色的液体是什么?
归纳小结: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 溶解能力不同
返回
实验3: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5mL水,将其中 1支 试管加热至沸腾,然后分别加入5g硝酸钾,充分 振荡试管,观察硝酸钾是否完全溶解。
问题:
1、加热前观察到什么现象? 2、加热后又观察到什么现象? 3、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归纳小结:
同一溶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与温度有关 返回
问题:
1、你观察到现象是什么?

物质的溶解性 (第2课时 溶解度)九年级下册化学同步课件 沪教版(全国)

物质的溶解性 (第2课时 溶解度)九年级下册化学同步课件 沪教版(全国)

90
60

3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温度/℃
从饱和和不饱和角度 比较三个点
A点: 60 ℃时, 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B点: 60℃时, 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
C点: 60℃时, 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并且有固体剩余
即为70℃时, 硝酸钾的过饱和溶液
溶 300
解 270
在2O℃下, 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相等, 均为36克
比较溶解度注意点: 温度、溶质都不同,不能比较溶解度。
溶 190 解 180 度 170
/

160 150
140
130
硝酸钾
120
110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氯化钠
20
10
23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S 溶解度(固体)
在一定温度下,该物质在100克溶剂(通常溶剂是水) 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一定温度
100克溶剂
饱和状态
单位为克
试说出下列这句话的含义:
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
20℃时,100g水中溶解36g氯化钠达到饱和 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36g氯化钠
“溶解之王”争霸赛——初步较量
问题:20℃时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能力谁强? 20℃时氯化钠的溶解能力更强
物质名称
溶解度/克
常见物质的溶解度(常温20℃)
氯化钠 氢氧化钙 蔗糖 氯酸钾 氯化铵
36.0
0.165 203.9 7.4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 6.3 物质的溶解性 课件 (共19张PPT)

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 6.3 物质的溶解性 课件 (共19张PPT)
第三节 物质的溶解性 结晶
单晶冰糖 食盐晶体
老冰糖 味精
硫酸铜晶体
硫酸亚铁晶体
明矾晶体
重铬酸钾晶体

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方法从溶液得到这些晶体?
实验1:
用玻璃棒分别蘸取少量浓氯化钠 溶液和浓硝酸钾溶液,用酒精灯加 热,仔细观察实验现象。
现象: 结论:
蒸发
蒸发→水的量减少→饱和 溶液→蒸发→析出晶体
降温结晶法。如:硝酸钾 对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的物质,适
宜用蒸发结晶法。如:氯化钠
脑力大比拼:
1.设计实验方案,从硝酸钾和氯化钠(少量) 的混合物中分离出硝酸钾。
2.设计实验方案,从氯化钠和硝酸钾(少量) 的混合物中分离出氯化钠。
可供选择的操作步骤: a溶解 b结晶 c蒸发 d降温 e热水溶解 f过滤 g趁热过滤
2.当温度从60 ℃降到40 ℃时得到 溶液③,这时溶液中有没有晶 体析出?析出多少克?
3.当温度从40 ℃降到20 ℃时得到 溶液④,这时又有多少克晶体 析出?
小结:
1.结晶:通常把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称 为结晶。
2.使溶质结晶的常用方法: (1)蒸发结晶(蒸发溶剂法):适宜于溶液
中只有一种难 挥发的热稳定性好的固体溶 质。 (2)降温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法):适宜 于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固态物质。
想一想:
过滤后的晶体表面还有少量杂 质,还需洗涤,干燥。那么, 在洗涤时需要注意些什么?
拓展阅读 :
• 要得到完美的晶体在结晶过程中需 注意的问题。
• 矿物晶体的形成。
矿物晶体
说说你今天的收获
作业:
• DIY:做“水晶”,比一比谁组 同学做的最大,最漂亮。
青海察尔汗盐湖的盐花和盐桥。

沪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 6.3第2课时物质溶解性的定量表示.pptx

沪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 6.3第2课时物质溶解性的定量表示.pptx

第6章溶解现象
[答案](1)变大 (2)60℃时a和b两物质溶解度相同,都为 52g (3)30 不饱和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80℃时a物质溶解度为85g,则 50g水中溶解40g形成的是不饱和溶液。
第6章溶解现象
[应用示例]
例32014·揭阳下表是KNO3、NaCl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单 位:g)
溶解性与溶解度的对应关系:
溶解度S/g S≥10 1≤S<10 0.01≤S<1 S<0.01
溶解性 易溶 可溶
微溶
难溶Leabharlann 第6章溶解现象二、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
在一定温度下,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的大小,主要 由____溶__质__的__性_决质定。大部分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 高而增大,如___K_N_O_3_等;而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 的影响很小,如____N_a_C等l ;也有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 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___C_a_(_O_H_)。2
质、溶剂和溶液的质量比。假设溶解度为S克,则溶质、溶剂 和溶液之间的质量比为=S∶100∶(100+S)。例如,氯化钠
在20℃时的溶解度是36g,则在20℃时,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中 溶质、溶剂、溶液之间的质量比为36∶100∶136。
第6章溶解现象
探究点二 溶解度曲线 [情景展示]
第6章溶解现象
[问题探究] 上图为几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从图中你可以获取哪些
空白演示
在此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
_压__强_。 (1)温度不变,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增大而_增__大_,随压
强的减小而减__小__。 (2)压强不变,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减__小_,随温
度的降低而_增__大_。

沪教版九下化学 6.3物质的溶解性 课件 (共15张PPT)

沪教版九下化学 6.3物质的溶解性 课件  (共15张PPT)
1、什么是结晶? 2、结晶的方法有哪些? 3、蒸发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结晶水 CuSO4·5H2O 蓝矾、胆矾
NaCl
——纯净物
第六章 溶解现象 第三节 物质的溶解性
三、结晶
什么是结晶?
活动1:用冷水冷却两支分别装有热的 氯化钠浓溶液和硝酸钾浓溶液的试管。
实验现象:
硝酸钾溶液中有晶体出现, 但氯化钠溶液中没有晶体出现。 讨论:为什么硝酸钾溶液中有晶体析 出,而氯化钠溶液中却没有晶体析出?200因为硝酸钾的溶 Nhomakorabea度/
溶 解 190 度
g 180
随温度升高而明显增 170
160
大;
150
140
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 130
120
度的影响不大。
110
100
90
活动2:蒸发氯化钠溶液
80 70
60
50
40
30
20
硝 酸 钾
食盐
1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蒸发注意事项: 蒸发皿中的液体不宜超过蒸发皿容积的2/3 玻璃棒的作用:使液体受热均匀,防止液体飞溅。 蒸发到出现大量固体时,停止加热。 热的蒸发皿应用坩埚钳夹持放在石棉网上冷却。
降温结晶的原理:
不饱和溶液 降温 饱和溶液 降温 结晶(饱和溶液)
蒸发结晶的原理:
不饱和溶液 蒸发 饱和溶液 蒸发 结晶(饱和溶液)
总结1: 1、溶液必须达到饱和后才能析出晶体。
2、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降温、蒸发操作中,溶液中的各种量都发生了什么变化?
(1)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
溶质 溶剂 溶液 溶质质量分数

沪教版九下化学 6.3物质的溶解性 课件 (共18张PPT)

沪教版九下化学 6.3物质的溶解性 课件  (共18张PPT)

解度为30g;
()
(2)在20℃时,30g氯化钠溶解在水中,达饱和状态,则氯
化钠的溶解度为30g;
()
(3)在20℃时,36g氯化钠溶解在100g水中,达饱和状态,
此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
()
(4)36g氯化钠溶解在100g水中,达饱和状态,则氯化钠的
溶解度为36g;
()
(5)在20℃时,36g氯化钠溶解在100g水中,达饱和状态,
温度/℃
......
溶 100
利用溶解度曲线我们还 可以解决下列问题: 右图是甲、乙两种物质 的溶解度曲线,根据这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解 90
度 80
/ g
70
60
50
40
. 30
A//
20

. A/
. A乙
回答:
1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1、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有
小结:
\

。解

300 270
1、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以 g 240
温度 为横坐标 ,以溶解度为 210 180
. KNO3的溶解度曲线 A ..
纵坐标,不要忘记标原点“0” 。2、溶解度曲线隐含的量是
溶剂的质量为100g。
3、曲线上的点表示
溶液是饱和状态
150 120
90
.60
30
.B. .
. C.
g。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温度/℃
/ \
溶 0.20 解 度 0.15 g
0.10
氢氧化钙的溶解度曲线:

沪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 6.3 物质溶解性的定量表示 课件

沪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 6.3  物质溶解性的定量表示  课件

重难点: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 引入新课 问题导引 交流讨论 归纳小结 板书定位 拓展知识 提高能力 应用迁移 巩固新知 课后思考 承上启下
<一> 创设情景 引入新课
物质的溶解性是难于直接测定 的,那么我们该如何描述物质溶解 性的大小呢?
二、物质溶解性的定量表示
<二>问题导引 交流讨论
要比较物质的溶解 能力的大小,必须有 一个定量的标准,就 比如距离有长度的标 准,气温有温度的标 准一样。你知道物质 的溶解能力用什么作 标准吗?
物质溶解性的定量表示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溶解度的涵义。 2、了解溶解度曲线的意义,会绘制和 使用溶解度曲线,并能根据曲线变化情况 知道物质溶解随温度变化的情况。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物质的溶解决定于物质的本性和外 界条件的事实,充分理解内因与外因的关 系,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当压强不变时,随着温度的升高,气体 的溶解度减小。
小结归纳
1、 溶解度的定义 2、溶解度曲线绘制及应用 3、气体溶解度影响因素
<五> 应用迁移 巩固新知
1、不溶物就是绝对不溶于水的物质。此话是否正 确?( 否 ) 2、20℃时碳酸钙的溶解度是0.0013g,所以碳酸 钙是 难 溶物质。 3、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则氯化钠属于 ( A ) A.易溶物质 B.可溶物质 C.微溶物质 D.难溶物质
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1)查找某些物质在某温度时的溶解度; (2)观察得出各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趋
势; (3)比较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大小; (4)根据某温度时在一定量水中溶解物质的质
量判断溶液是否饱和; (5)推断物质结晶的方法。

物质的溶解性ppt课件

物质的溶解性ppt课件

增加溶质,蒸发溶剂,降温
注意: 对一种溶质饱和,对其他溶质不一定饱和。 溶液的浓和稀与溶液是否饱和没有必然的联系。
二、物质溶解性的定量表示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 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 剂里的溶解度。
条件 —— 一定温度
溶解度4要素
标准 —— 100克溶剂 (水) 状态 —— 饱和溶液
结晶:把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称为结晶。
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 一、物理方法: ①过滤法 过滤是将可溶物与不溶物分离的方法,步骤有:溶 解、过滤、蒸发结晶、洗涤干燥,如粗盐的提纯等。 ②结晶法 结晶是将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同的两种固体加以 分离的方法。如KNO3和NaCl的混合物中提纯KNO3等。 ③蒸馏法 是将沸点不同的两种液体加以分离的方法,如分离液 态空气制氧气等。 二、化学方法:
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 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该 溶质的饱和溶液。
加溶质
搅拌
继续加溶质 继续加溶质 部分溶解
T ℃定量的水
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
还能继续溶解该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饱和溶液
增加溶剂,升温
不饱和溶液
未完全溶解
完全溶解
5mL水+3g硝酸钾
5mL水+3g硝酸钾
结论:__同_一__溶_质__在_同__一_溶__剂_中__的_溶__解_能__力_与__温_度__有_关_____。
归纳总结: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1.溶剂的性质 2.溶质的性质 内部条件
Hale Waihona Puke 3.温度外部条件T℃ 定量的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利用甘蔗制糖,你知道其过程原理吗? 2、我国西部地区盐碱湖边,当地居民到冬天去 捞碱,(碳酸钠晶体)。这是什么原理? 3、新塍冬天河面上结冰是不是结晶?
讨论:
我国有许多盐碱地,湖水中溶有大量的氯化钠和 纯碱,那里的农民冬天捞碱、夏天晒盐,试用你 学过的知识说明其中的道理。
氯化钠和纯碱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蒸发溶剂
硝酸钾晶体能否利用上述方法得到?
想一想:硝酸钾晶体是怎样析出的?
配制热饱和溶液 冷却 硫酸铜晶体
晶体的形成方法之二
冷却热饱和溶液
硫酸铜晶体能否利用上 述方法得到?
想一想:硫酸铜晶体是怎样析出的?
冷却热饱和溶液
试一试:把小烧杯热内的硫酸铜饱和溶液用滴管, 滴1-2滴,滴到载玻片上,过1分钟观察有什么现 象?
总结:
(1)晶体有一定的熔点 非晶体没有熔点。
(2)晶体有规则的几何外形, 非晶体没有规则的几何外形
温度/℃ 0 10 20 40 60 80 100
氯化钠/ 35.7 35.8 36 克
温度/℃ 0 10 20
36.6 37.3 38.4 39.8 30 … … 90
纯碱/克 7.1 12.5 21.5 38.8 … … 43.9
原来是这样的!
从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 可知道:氯化钠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 高变化不大,要获得氯化钠晶体不宜采 用冷却热的饱和溶液的方法,而要采取 蒸发溶剂的方法,所以夏天晒盐(蒸发 其中的溶剂)。而纯碱的溶解度随着温 度的升高而显著增大,宜采用冷却饱和 溶液的方法获得晶体,所以冬天捞碱。
再将载玻片置于显微镜观察,有何现象?
其颜色? 蓝色 形状? 斜方体
试想:食盐晶体我们可以通过冷却食盐水的方法制取么?
从图中食 盐和硝酸 钾的溶解 度曲线中 你发现了 什么?
结小的物质
如硝酸钾溶解度受温
2. 冷却热饱和溶液 度影响大的物质
新情况新问题
欢迎 Welcome
物质在水中的结晶
美丽的晶体
请大家用放大镜观 察食盐,观察食盐 的形状、颜色。
立方体,无色透明
晶体: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
❖ 我们如何来得到这 样美丽的晶体?
我们来看看 我们吃的食 盐是怎么来 的!
通过上面的影片,你知道食盐是 怎样来的吗?
海水 食盐晶体 蒸发浓缩、蒸发结晶 晶体的形成方法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