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满分作文阅卷组长被举报

合集下载

高考满分作文《赤兔之死》作者蒋昕捷近况

高考满分作文《赤兔之死》作者蒋昕捷近况

高考满分作文《赤兔之死》作者蒋昕捷近况(图)蒋昕捷2005年7月从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进入中国青年报工作,做过3年教育新闻报道,现为冰点特稿部记者。

学的是广播电视新闻,干的文字记者的活儿,希望能用笔去代替摄像机还原现场,带给读者最真实的故事和声音。

昔日《赤兔之死》作者写出地沟油调查报告地沟油在餐饮业内普遍存在利润率超300% 毒比砒霜这不只是一个应试胜者的故事。

2001年的那个夏天,因一篇满分作文《赤兔之死》而名噪一时的南京考生蒋昕捷,被保送进了南京师范大学。

9年后,一篇“揭开地沟油黑幕”的调查报道轰动全国。

这一次,又是蒋昕捷。

2005年7月从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在《中国青年报》从事三年教育新闻报道,后来成为冰点特稿部记者。

在报社网站上,他的个人介绍里写道“学的是广播电视新闻,干的文字记者的活儿,希望能用笔去代替摄像机还原现场,带给读者最真实的故事和声音。

”5岁读三国,才有了《赤兔之死》2001年的那个夏天,接到卷子时,南京13中理科班的蒋昕捷习惯性地先瞄了一眼作文题。

这是一道以诚信为话题的作文,并没有让他产生特别的感觉。

于是先做前面的,其中的阅读理解是道图文题,上面画了匹很大的马,下面的文字提到了赤兔马,蒋的心里“咯噔”一下,“有了”。

接下来的故事顺理成章:5岁就迷上袁阔成讲的《三国演义》,小学就读过很多遍《三国演义》,连打游戏都喜欢“三国”题材的蒋昕捷,早就琢磨过赤兔马的下落,他根据赤兔马先后跟随吕布、关羽,后病死在马忠之手的情节,杜撰了赤兔马为忠义诚信的关羽殉主的故事。

这就是名震中学教育界的江苏省首篇满分高考作文《赤兔之死》的诞生过程。

四五十分钟的答卷过程行云流水,惟一不大习惯的,是连监考老师也不时好奇地走过来看一下。

“作文还没写完,我就知道自己肯定能拿高分了。

”虽然古白话文谈不上标准,还把年份搞错了,但这些瑕疵显然并未冲淡给阅卷老师带来的惊喜。

既然给了58分,索性就打满分吧“语言非常老练,词汇也很丰富,本来给的58分,后来何老师(江苏省高考语文阅卷组组长何永康)说,既然已经58分了,离满分只有2分了,没有别的大的毛病啊,索性给满分。

板子都打在“套话作文”上是否矫枉过正?——质疑浙江高考作文阅卷组对套话作文的评判

板子都打在“套话作文”上是否矫枉过正?——质疑浙江高考作文阅卷组对套话作文的评判


浙 江 高 考 作 文 阅 卷 组 对 从 而 导 致 这 种 现 象 多 年 来 屡 禁 不 判 一 个 好 分 数 。
止 。浙 江 省 作 文 阅 卷 组 多 年 来 坚
套 话 作 文 的 评 判
我担心 , 样下去 , 白 、 这 李 苏
பைடு நூலகம்
让 我 们 先 来 看 作 文 阅 卷 组  ̄- 持 对 套 话 作 文 采 取 严 厉 措 施 , 轼 等 滋 养 过 无 数 中 国人 的 风 流 人 - , j 对 于 套 话 作 文 的 态 度 。 在 阅 卷 前 的 类 似 套 话 作 文 性 质 的 文 章 起 到 了 物 ,是 不 是 会 从 此 在 高 考 作 文 中 动 员 会 上 ,作 文 阅 卷 组 组 长 陈 建 较 好 的 遏 制 作 用 。 2 0 从 0 9年 阅 卷 绝 迹 。
有 所 息 / 无 所 息 ” “ 走 在 消 生 到 行 到 “ 叶 对 根 的 情 意 ” 6年 高 考 绿 ,
, 感 触 二 、 阅 卷 组 对 于 套 话 作 文 的 逝 中 ” 从 “ 受 乡 村 / 摸 都 市 ”
1 .对 历 史 文 化 名 人 的 厌 恶 作 文 题 都 可 以 被 认 为 文 化 性 强 。
要 但 竟 0分 。 另 一 种 形 式 的 背 诵 ,实 质 上 是 变 合 写 , 具 体 情 况 具 体 分 析 。 在 分 , 然 只 有 可 怜 的 4
在 相 的抄 袭 。因 而 , 卷 组 竭 力 反 对 实 际 的 阅 卷 中 , 有 限 的 时 间 里 , 阅 有抄袭 性 质 的宿构 文 。 以 上 仅 仅 只 是 个 例 ,在 实 际 的 所 谓 套 话 作 文 其 实 是 指 那 些 带 阅 卷 者 很 可 能 做 不 到 每 一 篇 都 能 阅 卷 过 程 中 ,很 多 阅 卷 者 对 于 文 够 认 真 推 敲 写 得 是 否 合 适 , 只 能 化 性 强 、阅 读 视 野 广 博 的 文 章 有

萧山中考第三批择校录取分数线

萧山中考第三批择校录取分数线

萧山中考第三批择校录取分数线萧山中考第三批(择校)分数线尘埃落定。

今年是我区首次将择校生的比例限制在统招生的10%,因此择校分数线也引起了不少考生和家长的关注。

根据区教育局通报的信息,今年我区中考第三批,即择校分数线分别为:萧山中学485.5分,萧山二中472.5分,萧山三中501.25分,萧山五中472.25分,萧山六中366.5分,萧山八中454分,萧山九中366.75分,萧山十中399.75分,萧山十一中377分。

相对去年,今年大部分学校的第三批(择校)分数线明显接近于第一批的分数线。

去年的择校和第一批的最低分差为10分,今年仅4分,且有四所学校的这一分差都在10分以内。

据了解,这和限制择校生比例有一定关系。

近年来,我区择校生招收政策有过几次微调。

2012年开始,区教育局实行“阳光招生”,也就是从那时起,取消了各个高中自主招收择校生的权限,所有择校生将统一按照分数高低择校录取。

而我区从今年起,在按照分数高低录取的基础上,又严格按浙江省教育厅发布《关于切实规范公办普通高中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择校生比例缩减至统招生的10%。

20××石家庄中考分数线划定,7月5日开始填报志愿,20××市区普高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425分全市高中招生计划80547人。

7月3日下午4时,石家庄市中考考生开始查询中考成绩,中考各类学校招生控制分数线划定,2014年中考招生计划公布,相关招生录取工作陆续开展。

就中考相关事宜,石家庄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接受了记者采访。

中考网上阅卷第二年阅卷采用双评程序今年是石市第二年实行网上评卷,全市有71466名考生参加中考,本次阅卷沿用去年的做法,采用双评程序,各学科阅卷数量在14.5万左右。

6月23日讨论并制定了评卷细则,24日至28日,市教科所共组织780名来自教学一线的优秀教师参加了阅卷工作。

实行网上评卷后,每一道主观题都有两个评卷老师同时打分,系统对每道题都设置了一个误差阈值,当评阅同一考生同一题目的两位阅卷老师所给的分数小于事先规定的误差阈值时,计算机自动取两个人的平均分作为该考生该题的最终得分。

2005年浙江省高考作文题

2005年浙江省高考作文题

2005年浙江省高考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唐诗曰:“一叶落知天下秋。

”宋诗云:“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一叶飘零而知秋,一枝勃发而见春。

寻常细微之物常常是大千世界的缩影,无限往往收藏于有限中。

请以“一枝一叶一世界”为话题,自拟标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②立意自定,角度自选。

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④不少于800字。

⑤不得抄袭。

电脑阅卷给作文的启示本人参加了2005年的高考阅卷,一个星期的阅卷工作令人难忘,用两个字形容:累、紧。

“累”的是浙江省第一次采用电脑阅卷,许多人因为计算机的长时间辐射,脸上长了小痘痘,又痒又痛,且感觉困乏得很。

“紧”的是因第一次上电脑阅卷,许多规则让人一时间适应不了,故时间上被耽误了。

因为这一星期的电脑阅卷经历,本人对老师平时的作文教学就有了几点浅显的思考。

一、要消除侥幸心理与怨天尤人的想法。

侥幸心理是指有些考生的抄袭行为,怨天尤人是指往年改卷留下来的负面影响在学生中造成的不正常心理现象。

不是有媒体披露过几秒钟决定一个考生作文命运的不好事情吗?有些学生就认为高考作文阅卷反正极不公平,那就凑合着过,平时花极少时间考试时拿个平均分就是大好的事情。

电脑阅卷极大地减少了以往阅卷中可能存在的不合理因素。

首先,一张试卷最少得经过两个人批改,且谁也不认识谁,谁也不知道对方打的分数。

如果两个人的分数差在7分以内,两个人的平均分就是该生的最后分数;分数差超出了7分,电脑会自动地把试卷转入第三批,由第三个人阅卷。

如果第二人与第三人的分数差没有超出7分,三个人的平均分就是最终分数:如果三人的分数差均超出了7分,那么试卷就转到了本小组的组长手里,由组长予以定夺。

一篇《是尘埃也是宇宙》经历了如下的命运:一评45分,二评59分,三评42分,组长60分。

组长的60分是大家商量的结果,因为满分作文还需经得起作文阅卷大组长挑剔的眼光。

其次,每个阅卷者都需经受得起电脑的抽查。

全解读浙江省2007年高考作文评分过程和标准全解读

全解读浙江省2007年高考作文评分过程和标准全解读

3 , . s, , ,浙江省2007年高考作文评分过程和标准全解读一篇名为《行走在消逝中》、内容取材于日本动漫的作文近日在网上引起争议,因为这篇作文被打上了2007年“浙江高考(Q吧)满分作文”的标记。

不少网友认为该篇作文有“情色”成分,而且内容让人看不大懂,诸多质疑的声音发问:如此作文真的可以被打满分吗?记者日前联系上2007年浙江高考语文阅卷大组组长、浙江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教授陈建新。

2007浙江高考作文的阅卷工作是由陈教授负责的。

陈教授仔细回忆了去年得满分的高考作文,并且慎重地向语文大组几位老师求证,大家一致否定这篇网上的文章是浙江考生的满分作文。

“我们有严格的规定,任何高考作文一律不能被私自带出去,更不能擅自发表。

如果有人这样做,是要追究责任的。

对于外界看到的所谓高考满分作文,我们一律不予承认。

”陈建新表示,说得严重一点,这是对浙江考生的侮辱,浙江考生的满分作文哪会写得这么烂?调查作文集主编否认收录“满分作文”这篇所谓的高考满分作文,开头第一句就是:谨以此文献给那些依然坚定地为着伟大的“宅”事业而奋斗的有名的和无名的宅人们。

内容取自日本动漫及游戏,通篇充斥着“Loli”、“more”、“御姐”、“萝丽”、“萌”、“抚子”等陌生词汇。

这样一篇文章,之所以被传为2007年浙江高考满分作文,是因为有人称该文收录在一本名为《2007高考满分作文范卷》的读物上,并有图片为证。

上周五,记者联系上了《2007高考满分作文范卷》的主编徐增才。

他很肯定地说,自己去年7月主编的该读物上,并没有收录这样的作文。

“这样的作文,一眼就会被否决的,根本不可能成为满分作文,更不可能被我们收录。

”身为山东某中学语文老师的徐增才说,他看过网上的读物照片,与自己主编的《2007年高考满分作文范卷》在排版上完全不同。

所以,他猜测这是一次无聊的网络炒作。

如果真的有考生在高考时写了这样的文章,会得高分吗?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浙江省少年作家协会副会长赵冰波看了这篇作文,第一反应就是:这是一篇非常概念化的作文,如果被打了满分,那是值得推敲的,赵冰波认为,这篇文章“用比较文学性的抒情的语言,转述了某某游戏的设定,比较概念化,仅此而已。

朋友作弊我举报了作文

朋友作弊我举报了作文

朋友作弊我举报了作文朋友作弊我举报了作文篇一自从那天后,有好一段时间,一般和他来往的同学都不理他了,还特意避开他,把他孤立起来,只有几个特别友好的同学才和他说话。

表面看他好像没什么,但他心里的痛苦只有他自己明白。

他受够了别人的白眼,他也忍够了同学们孤立他的行为。

在他作弊后,老师把情况反映给了他的家长:他父亲以前是一个厂的老板,结果工厂倒闭了。

他父亲用不知如何形容的表情说:“我说过多少遍,成绩差就算了,为什么非要作弊,如果再有下一次,你自己看着办。

”因为他父亲工厂有员工偷工减料,中饱私囊,结果出了事故,最后工厂被查封,倒闭了。

所以他父亲最憎恨那些营私舞弊的人。

经过这次,他知道了作弊的后果,决定不再这样下去。

他要洗心革面,重新做人。

经过时间的磨合,他与同学们之间的隔阂终于消失了,他第一次体会到生活的美好。

一晃又一个学期,这个学期有点特别,他们班来了一个插班生,就坐在他的后面,经了解和观察,他发现了一个重大秘密,虽然那插班生外表好像正常人一样。

但从他的言行、成绩看出他是一个智障儿童。

别的同学知道后,都开始排斥、孤立那个插班生,插班生自己也开始变得不太爱说话了。

他很理解插班生。

而且这也是他弄出来的事端,解铃还需系铃人,于是,他与插班生成为了好朋友,还不断去开导插班生,但都没什么成效。

他看出了插班生还有其它心事。

他只好趁插班生的心情好些,让插班生讲出心中的秘密。

终于有一天他让插班生道出了心底话,原来如果这次期末考试他的成绩还是这样的话,他父亲就不让他读书了。

他很同情插班生,决定帮助插班生:给他补习。

但是,一点进展也没有。

很快就到了期末考试,插班生很不开心,因为这次也许是他最后一次考试了。

卷发下来了,插班生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吃力地完成着。

他却在那里打开书来拼命地抄。

同学们看到后,从惊讶变为不屑,他不管周围的同学以后会怎样看待他,他也知道作弊之后,家人会怎样对他。

但他必需这样做。

当他就要抄完的时候,觉得有点不对劲。

从一篇“打捞”上来的高考作文说起

从一篇“打捞”上来的高考作文说起

小编导读:2007年高考中颇为“传奇”的一件事,是江苏省的一篇学生作文《怀想天空》从最初的36分被阅卷组长何永康教授“慧眼识英雄”,一路提到了最后的54分。

这种从地狱到天堂的逆转,在整个语文教学界掀起了波澜。

那么,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哪些启示?我们怎样从平淡生活中挖掘出打动人心的情感力量?本报特邀著名特级教师曹津源老师为你廓清迷雾。

慧眼只识真情文——从一篇“打捞”上来的高考作文说起特级教师曹津源2007年高考结束后,江苏省一篇被“打捞”出水的高考作文《怀想天空》引起了广泛关注,因为这篇作文叙的是考前真事,抒的是真情实感,所以被阅卷组长何永康教授从最初的36分提到了最后的54分。

负责江苏高考作文阅卷工作已经30年的何永康当天在阅卷现场点评道:此文很典型,不事张扬,不搞“满天星”的铺陈铺排,不搞华彩炫目的“集锦”,不玩深沉,只是极为朴实地记叙了父亲割麦、自己割麦的情景,中间一节还喊了“口号”!然而,它真实、本色、真情、纯净,一板一眼地道来,汹涌的内心波涛潜伏其间。

父亲的言语,极少,但厚实、博大;儿子的情感表述很普通,但均发自肺腑……笔者认为何教授的这番点评极为中肯。

笔者在读到这篇文章的结尾“当考试结束后,我要在烈日下站两小时,来感受那种烈日当空的滋味”时,心灵也不禁为之一颤——没有亲历割麦辛苦的学生是不可能有这样的“奇想”的。

笔者想何永康读到这里会特别凝神,特别感动,所以他点评时才会这样大加褒奖:此为一个大大的“亮点”,全文生辉,一切皆活。

“怀想”出来了,“天”出来了,比天还“大”的农民出来了,比天还“亲”的父亲出来了。

一切皆在不言中……我深知,何教授产生如此强烈的共鸣决非偶然。

笔者和何永康是1961年一起考入南京师院中文系的好朋友,大学毕业前参加农村“四清”运动又编在同一个工作组,彼此比较熟悉。

当年参加高考时面对的作文题是《一个革命前辈的事迹鼓舞了我》。

下笔时,出身海安农家、熟悉农事的何永康眼前闪过一幅幅充满农村生活气息的画面,于是一篇情感真挚文风质朴的考场作文一挥而就。

2020浙江高考满分作文《生活在树上》原文与翻译

2020浙江高考满分作文《生活在树上》原文与翻译

2020浙江高考满分作文《生活在树上》原文与翻译2020浙江高考满分作文《生活在树上》一出来就引起了广大网友的一片争议,今天小编整理了2020浙江高考满分作文《生活在树上》原文与翻译,大家一起来看看吧!2020浙江高考作文题目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坐标,也有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家庭可能对我们有不同的预期,社会也可能会赋予我们别样的角色。

在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中,个人与家庭、社会之间的落差或错位难免会产生。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

③不得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套作。

2020浙江高考满分作文《生活在树上》原文浙江一考生现代社会以海德格尔的一句“一切实践传统都已经瓦解完了”为嚆矢。

滥觞于家庭与社会传统的期望正失去它们的借鉴意义。

但面对看似无垠的未来天空,我想循卡尔维诺“树上的男爵”的生活好过过早地振翮。

我们怀揣热忱的灵魂天然被赋予对超越性的追求,不屑于古旧坐标的约束,钟情于在别处的芬芳。

但当这种期望流于对过去观念不假思索的批判,乃至走向虚无与达达主义时,便值得警惕了。

与秩序的落差、错位向来不能为越矩的行为张本。

而纵然我们已有翔实的蓝图,仍不能自持已在浪潮之巅立下了自己的沉锚。

“我的生活故事始终内嵌在那些我由之获得自身身份共同体的故事之中。

”麦金太尔之言可谓切中了肯綮。

人的社会性是不可祓除的,而我们欲上青云也无时无刻不在因风借力。

社会与家庭暂且被我们把握为一个薄脊的符号客体,一定程度上是因为我们尚缺乏体验与阅历去支撑自己的认知。

而这种偏见的傲慢更远在知性的傲慢之上。

在孜孜矻矻以求生活意义的道路上,对自己的期望本就是在与家庭与社会对接中塑型的动态过程。

而我们的底料便是对不同生活方式、不同角色的觉感与体认。

生活在树上的柯希莫为强盗送书,兴修水利,又维系自己的爱情。

他的生活观念是厚实的,也是实践的。

倘若我们在对过往借韦伯之言“祓魅”后,又对不断膨胀的自我进行“赋魅”,那么在丢失外界预期的同时,未尝也不是丢了自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满分作文阅卷组长被举报
近日一篇题为《生活在树上》的浙江省2020年高考满分作文引发激烈讨论,风波还未完全平息之际,负责此次阅卷的组长,浙江省写作学会副会长、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陈建新,则被指涉嫌利益输送。

8月8日,湖北武汉市退休媒体人李未熟向浙江省教育考试院实名举报,称李建新既担任高考作文阅卷组长,又编写出版高考作文书、开设高考作文指导讲座等,指其“既做教练员又当裁判员”。

9日下午,李未熟表示接到了考试院的电话,确认对方收到举报材料,已着手调查。

据接近浙江省教育考试院的人士透露,该院确实收到来自湖北举报陈建新的邮件,会与举报者联系并了解情况。

据新京报@紧急呼叫12日报道,陈建新回应称考试院已知晓情况,个人不发表意见,相信组织和领导会给自己一个公正合理的结论。

目前舆论质疑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既做教练员又当裁判员”是否合规?
据浙大人文学院和多次担任浙江省高考作文阅卷工作的几位教师称,陈建新几年前已从浙大退休,而其担任浙江省高考作文阅
卷大组组长已有20年。

鉴于这一背景,一些自媒体将陈建新戏称为“浙江高考作文之父”。

而在高考作文评审挑大梁的近十年里,李建新一直没停止过与高考作文相关的商业活动。

多本由他主编的高考作文辅导书在各平台销售,如定价59元,2019年12月第一次印刷的《高考作文实战实训》;定价30元,2016年11月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修订论述类文章精选精评》。

两本书均附有高考满分作文范文、点评等。

此外,浙江省内多所高中官网信息显示,陈建新曾在杭州、温州、湖州等地作进行高考作文指导讲座。

讲座中,他曾多次提到要切忌套话作文,并曾将屈原、陶渊明、苏轼称为套话作文中的“三巨头”。

而据媒体报道称,六七年前,在浙江省高考作文阅卷组负责人明确提出此类意见后,意见下传至省内各学校,浙江省考生高考作文中引用的名人逐渐由古代转向现、当代,由国内转向国外,由知名者转向不知名的人。

陈建新还反对矫揉造作的文风,提倡准确、简洁、流畅、明
了的语言,他说“写论述文不要掉书袋、过多举例、要提升用词准确性”简单堆砌材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