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的色彩分析

合集下载

简述中国古建筑的特征

简述中国古建筑的特征

简述中国古建筑的特征
中国古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征十分独特,具有浓郁的民族文化特色。

以下是中国古建筑的特征:
1. 木结构:中国古建筑多采用木结构,这种结构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防震性能,也非常适合中国的气候和地质条件。

2. 斗拱结构:斗拱结构是中国古建筑的一大特征,它具有牢固的支撑性能和美观的造型,由此产生的空间感也非常丰富。

3. 建筑色彩:中国古建筑的色彩大多采用红色、黄色、绿色等鲜艳明亮的颜色,这些颜色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吉祥和美好寓意。

4. 园林景观:中国古建筑往往与园林景观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宫廷建筑群和私家园林,这些园林景观非常注重景致、造型、布局等方面的完美融合。

5. 装饰工艺:中国古建筑的装饰工艺非常精湛,包括彩画、雕刻、砖雕、石雕等多种技艺,这些工艺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神追求和审美理念。

综上所述,中国古建筑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特征,它们的建筑结构、
色彩、园林景观和装饰工艺都彰显着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现代社会,中国古建筑也成为了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西方古建筑的色彩

西方古建筑的色彩

西方古建筑的色彩在古希腊的建筑群中,几乎到处都能看到艳丽的色彩。

从现存遗留下来的大理石顶部残物色迹推测,那里有最早的红、黄、蓝、绿、紫、褐、黑和金等色彩,神庙檐口和山花及柱头上不但有精美的雕刻,也有艳丽的色彩。

如陶立克式柱头上涂有蓝与红色。

爱奥尼式建筑除蓝与红外,还用金色。

科林新式则对金的使用较盛行。

帕特农神庙(陶立克式)在纯白的柱石群雕上配有红、蓝原色的连续图案,还雕有金色银色花圈图样,色彩十分鲜艳。

希腊色彩是他们宗教观的反映,使用色彩已具有象征意义。

红色象征火,青象征大地,绿象征水,紫象征空气。

通过色彩表现着他们的宗教信仰。

他们多运用红土为底色,黑色为图案或相反使用。

这种对比产生一种华贵感。

古罗马继承希腊文化并没有创新,罗马贵族爱好奢华,为了装饰宏大的公共建筑和华丽的宅邸、别墅等,各种装饰手段都予以运用。

室内喜用华丽耀眼的色彩,红、黑、绿、黄、金等,墙上有壁画,色彩运用十分亮丽,还通过色彩在墙面上模仿大理石效果,并在上面以细致的手法绘制窗口及户外风景,常常以假乱真。

艳丽奢华的装饰风格影响整个欧洲。

当时的建筑经典《建筑十书》所介绍那时建筑色彩非常丰富,有黄土色、灰黄、胭脂、淡红、红褐、鲜红、朱红、灰绿、蓝绿、深蓝、白、红白、黑、金等色彩。

中国古建筑的色彩随着阶级的产生,色彩逐步成为政治、宗教的服务工具。

《周礼》记载:“以玉做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壁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皆有性币,各放其玉之色。

”色彩已用于政治礼仪之中。

西周时色彩的正色(五色)、非正色已作为“明贵贱、辨等级”之用。

春秋时不仅宫殿建筑柱头,护栏,梁上墙上有彩绘,并已使用朱红、青、淡绿、黄灰、白、黑等色。

秦代继承战国时礼仪,更重视黑色。

秦始皇统一后变服色与旗色为黑。

“别黑白而定一尊”《史记》,黑色为主色从此开始。

汉代,发展了周代阴阳五行理论,五色代表方位更加具体。

青绿色象征青龙,代表东方,朱色象征朱雀,指南方,白象征白虎,代表西方,黑象征玄武,表北方,黄象征龙,表示中央。

古建筑油漆色彩及常规做法

古建筑油漆色彩及常规做法

古建筑油漆色彩及常规做法古建筑油饰的设色历代均有定制,常规油饰色彩做法均为明清设色,一般皇帝理政、朝贺庆典的主要殿宇饰朱红;寝宫、配殿及御用坛庙饰二朱红;宫中附属建筑及佛寺、道观、神社、祀祠等饰柿红或广红土色;王宫府邸饰银朱紫;衙门官员私第饰羊肝色;一般建筑饰黑红镜、墨绿、铁黑、黑色;园林多饰绿色、香色、羊肝色、荔色、瓦灰、红土色、银朱紫等色彩。

常规做法:大式建筑1、下架大木(柱子、槛框、踏板)装修:饰朱红油者多做三道,罩油一道。

饰二朱红油者多做三道,罩油一道。

一般者常做三道红土油,均可罩油一道或不做罩油。

2、槅扇、帘架、菱花屉、山花、博缝、围脊板等部位:随下架大木油漆色彩及做法。

3、椽望:红帮绿底做法,其红帮随下架大木油漆色彩及做法,椽肚做一道绿油,均可罩油一道或不做罩油。

4、连檐、瓦口和雀台做三道朱红油。

5、彩画部位的油漆色彩及做法:斗拱部位的盖斗板或趋斗板随下架大木油漆色彩及做法;斗拱部位的烂眼边、荷包、灶火门做三道朱红油;垫板除苏式彩画和旋子彩画等级低者不做油漆外,一般做三道朱红油;花活地一般做三道朱红油;飞椽头做三道绿油;牌楼上加大木彩画部位做罩油一道。

6、面叶:随下架大木油漆色彩为两道油做法,面油表面多做贴金。

7、实榻门、棋盘门、挂檐板、罗汉墙常规做三道二朱红油或作三道红土油,罩油一道。

8、霸王杠:做三道朱红油。

9、山花、博缝部位:随下架大木油漆色彩,常规三道油做法,结带、梅花钉二道油、贴金、扣油一道。

10、额:俗称斗子扁如斗边雕刻云龙做贴金(龙、宝珠火焰,斗边库金,做彩云)斗边侧面及雕刻地常规做三道朱红油(贴金处一道樟丹油、一道朱红油,打金胶油贴金,地扣一道朱红油),扁心做扫青或刷青,铜字贴金或溜金。

小式建筑1、下架大木(柱子、槛框、踏板):常做三道红土(铁红)油,均可罩油一道或不做罩油①传统有黑红镜做法:柱子、檩、垫、枋及门窗做三道黑烟子油,槛框做三道红土(铁红)油;或柱子、檩、垫、枋及槛框做三道黑烟子油,门窗做三道红土(铁红)油。

武当古建筑群的色彩体现方式

武当古建筑群的色彩体现方式

72撰文/潘 宇武当古建筑群的色彩体现方式在武当山古建筑群中广泛运用了中国传统正五色中的有彩色青、赤、黄三色,世人到此参观游玩大多也仅仅限于感叹武当古建筑群建筑色彩不同于其他宗庙建筑色彩,而对于武当山古建筑群外立面所用到的装饰色彩背后的色彩哲学却甚少了解。

从现有的文献来看,主要集中在对建筑结构等的考察上,而单从色彩方面解读武当山古建筑群的建筑特色却比较少见。

文章认为,应立足于考察武当山古建筑群的修建历史背景、文化背景,来展示武当山古建筑群色彩的体现方式,挖掘背后的色彩哲学,才能真正阐述武当山古建筑群装饰色彩的运用规律和特点。

“点点秦山横地出,悠悠汉水接天流。

银河夜色清如许,蓬岛何须海上求。

”武当山,自古就有“天下第一仙山”的美誉,也是我国著名的道教圣地之一。

八百里武当孕育出来的武当道教文化在中国道教中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流派。

故,在大众认知中,提起武当世人就想到道教,想到武侠小说、仙侠电视中道骨仙风的修道修真之人,坐在太极、八卦中修炼,或得道升仙,或下山历练,铲除世间妖魔,拯救肉骨凡胎于水火之中。

然则,道教文化中处处所提的八卦在传统色彩中即为黑白二色组成,众人就大多认为道教文化中的喜用色为黑白二色。

其实不然,道教文化讲究五行相生相克,即常说的金木水火土。

这五种元素都有相对应的颜色,也就是传统五色:青、赤、黄、白、黑。

在古代森严的等级制度下,对于建筑色彩的使用也是要求极其严格的。

因武当山为真武大帝得道升天之处,亦为真武大帝的道场。

真武大帝又为玄武大帝、玄天上帝,是道教中的战神、北方之神,是太上老君的化身,是盘古之子,是炎黄二帝之父。

传说在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变”的过程中,就有真武大帝显灵相助,明成祖朱棣为了报答真武大帝的恩情,明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下令“北建故宫、南修武当”,即按照同样的建筑理念、同样的规模质量,修建武当山古建筑群以巩固其政治地位,突出其君权神授。

在道教文化中建筑、武术、道医等人文文化都有着丰富的文化内蕴,而这其中,都涉及到中国传统五色——青、赤、黄、白、黑的广泛运用。

解析故宫古建筑色彩的运用

解析故宫古建筑色彩的运用

解析故宫古建筑色彩的运用故宫古建筑的运用智慧,不仅表现在建筑规划和布局上,其色彩的运用,也体现了其壮观、威严之感,并能使得建筑使用者有着良好的视觉感受。

故宫建筑群由众多的单体建筑组成,每个建筑单体从屋顶到地面,其不同组成部分有着合理的色彩运用,并互为协调和补充,给人以整体美感。

其一,瓦面。

故宫古建筑瓦面的颜色大都是黄色的。

《周易·坤》里有:“天玄而地黄”。

意思是宇宙是高深莫测的,并孕育着大地。

由于中华传统文化中,大地黄色的,因而用黄色来代表“地”。

另由于土地是国家的象征,因而黄色也代表着皇帝的权力。

《周易·坤》又有:“君子黄中通里,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而畅于四支,发于事业,美之至也。

”意思即君子的优良品质好比黄色,通达纹理,他身居正确的位置,有着良好的身心,有利于事业的成功,这是最美的体现。

由此可知,黄色为中和之色,是最正统、最美丽的颜色,是皇权的象征。

屋顶瓦面采用黄色,寓意故宫的建筑为皇帝所专用,是皇帝行使权力的场所。

屋顶瓦面采用黄色,寓意故宫的建筑为皇帝所专用,是皇帝行使权力的场所。

相比而言,平民百姓的屋顶瓦面颜色不能用黄色,而一般用黑色。

这种黑色的瓦面在古代称为“布瓦”,而平民百姓则被称为“布衣”。

其二,屋檐和天花。

屋檐主要是指额枋与斗拱,它们的颜色是青绿色的。

青色是蓝色和绿色之间的过渡色。

绿色使人想到大自然的绿树和绿草,给人以春回大地、一片生机之感。

蓝色则使人联想到天空和海洋,感到天地之广阔、大自然之宁静。

由此可知,青绿色给人以宁静、扩大空间之感。

青绿色属于冷色调,其在阴影中显得空气感强,轻盈而又遥远,使得厚重的屋顶给人以轻松的感觉,而且增强了建筑的高度感和空间感。

由于屋檐往外挑出,因而在梁枋下部及斗拱部位会出现阴影。

采取青绿色的彩画对上述部位进行装饰,有利于体现建筑的阴柔之美。

故宫古建筑的天花板颜色也以青绿色为主。

青绿色在这里给人以安静、沉稳的感觉。

同时,这种颜色可显示出建筑空间内部的高深与宽阔。

详解古建筑彩绘形式风格

详解古建筑彩绘形式风格

详解古建筑彩绘形式风格彩画原是为木结构防潮、防腐、防蛀,后来才突出其装饰性,宋代以后彩画已成为宫殿不可缺少的装饰艺术。

可分为三个等级。

1,和玺彩画是等级最高的彩画。

其主要特点是:中间的画面由各种不同的龙或凤的图案组成,间补以花卉图案;画面两边用框框住,并且沥粉贴金,金碧辉煌,十分壮丽。

和玺彩画是清代官式建筑主要的彩画类型,《工程做法》中称为“合细彩画”。

仅用于皇家宫殿、坛庙的主殿及堂、门等重要建筑上,是彩画中等级最高的形式。

和玺彩画是在明代晚期官式旋子彩画日趋完善的基础上,为适应皇权需要而产生的新的彩画类型。

画面中象征皇权的龙凤纹样占据主导地位,构图严谨,图案复杂,大面积使用沥粉贴金,花纹绚丽。

和玺彩画在保持官式旋子彩画三段式基本格局的同时,逐渐剔除旧花纹,加入新花纹:藻头部分删去了“旋花”;枋心绘行龙或龙凤图案,枋心头由剑尖形式改为莲瓣形,以求与藻头轮廓线相适应;箍头盒子内绘坐龙,等等。

清代中叶以后,和玺彩画的线路和细部花纹又有较大的变化,画面中主要线条均由弧形曲线变为几何直线:藻头部位弯曲的莲瓣轮廓变为直线条玉圭形,亦称“圭线光子”;皮条线、岔口线、枋心头等线路都相应地改为“Σ”形线。

和玺彩画用金量极大,主要线条及龙、凤、宝珠等图案均沥粉贴金,金线一侧衬白粉线(也叫大粉)或加晕,以青、绿、红作为底色衬托金色图案。

其花纹设置、色彩排列和工艺做法等方面都形成了规范性的法则,如“升青降绿”、“青地灵芝绿地草”等,逐渐完善成为规则最为严明的彩画形式。

根据不同内容,和玺彩画分为“金龙和玺”、“龙凤和玺”、“龙草和玺”等不同种类。

和玺彩画主要用于紫禁城外朝的重要建筑以及内廷中帝后居住的等级较高的宫殿。

太和殿、乾清宫、养心殿等宫殿多采用“金龙和玺彩画”;交泰殿、慈宁宫等处则采用“龙凤和玺”彩画;而太和殿前的弘义阁、体仁阁等较次要的殿宇使用的则是龙草和玺彩画。

使用和玺彩画的各处宫殿,由额垫板均为红色,平板枋若用蓝色,则绘行龙,若用绿色,则绘工王云。

古建筑油漆彩画的色彩

古建筑油漆彩画的色彩

的色彩1 色彩1.1感知色彩•和谐的色彩让人有一种亲密感,看后很舒服。

•这张图片的色彩搭配你觉得怎样呢?n 色彩色彩,是一切视觉元素中最活跃,最具冲击力的元素,它在装饰艺术领域中更具有不可代替的重要地位。

n 色彩系别n 无彩色系:黑、白、灰。

n 有彩色系:标准色:红、橙、黄、绿、蓝、紫,除此之外,只要具备有彩色系的色彩三大属性都属于有彩色系。

1.1 感知色彩1.1.1 什么是色彩1.1.1什么是色彩n色彩的基本属性1、色相:即各类色彩的相貌名称,如桔红、翠绿、柠檬黄、湖蓝等。

色相是色彩的首要特征,是区别各种不同色彩的最准确的标准。

2、明度:即色彩的明暗差别,深浅差别。

如粉红、大红、深红,都是红但是一种比一种深,不同就在于色相间的明度差别。

3、纯度:纯度是指色彩的纯净饱和程度。

不同色相的颜色,不掺入其它成分的颜色,那么,该色相,色彩是纯的,否则会降低其纯度。

u色彩的冷暖感:色彩本身并无冷暖的温度差别,是视觉引起人们对冷暖感觉的心理联想。

颜色越深,感觉越重,反之,感觉越轻。

色彩富于情感,具有强烈的象征性。

•红色:朝气,热情,吉祥,恐怖,血腥~•橙色:温暖,明快,香甜~•黄色:明亮,天真,纯洁,空虚,衰败~•紫色:优美,高雅,华贵,阴气,刻薄~2 古建筑色彩2 建筑的色彩2.1建筑色彩发展中国原始建筑为“茅茨土阶”,很少人工装饰,其色彩多为草、木、土建筑材料的本色,原始而质朴。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及人们审美意识的增强,在建筑上使用红土、白土、蚌壳灰等涂料来装饰和防护,后来又出现石绿、朱砂、赭石等颜料。

起初人们多是依据色彩喜好、图腾象征、风水等。

把红、白、黑、黄颜色涂在建筑上。

Ø早期建筑的色彩来自于建筑材料的本色,没有多少人为的加工。

Ø在生产实践中,人们逐渐认识了某些矿物和植物的颜色,并将其中的一部分应用到建筑上,作为装饰和防护涂料。

Ø春秋时期的宫殿已经使用强烈的原色建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建筑,屋顶的色彩是瓦本身的色彩,没有任何添加色,使用了强烈的原色。

浅析渠家大院古建筑艺术色彩

浅析渠家大院古建筑艺术色彩

目录1、渠家大院概述 (1)1.1、历史背景 (1)1.2、渠氏家族的兴起 (2)2、渠家大院古建筑色彩建筑特色 (2)2.1、渠家大院的平面布局 (2)2.2、渠家大院的环境特征 (3)2.3、空间结构 (3)2.4、建筑材料与构造技术 (4)3、渠家大院装古建筑装饰艺术.............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砖雕艺术色彩 (4)3.2木雕艺术色彩 (5)3.3石雕艺术色彩 (5)4、大院装饰艺术色彩中体现出的中国传统文化 (6)结束语致谢参考文献浅析渠家大院古建筑艺术色彩姓名: 指导教师:摘要: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幅员辽阔。

传承中国远古文明的建筑艺术更凝聚着世世代代中国人民的勤劳与智慧,彰显着中华文明古国的灿烂文化与民族精神,值得我们探究。

山西民居建筑作为中国民居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鲜明的地方特色与建筑特征,本文以山西渠家大院为例,重点谈谈中国民居建筑艺术中山西民居建筑艺术。

关键词:山西;渠家大院;砖雕;院落;艺术特征;寓意渠家大院,位于山西祁县县城东大街路北,晋商老街东端,始建于清乾隆年间,距今已有近300年的历史。

是清末民初显赫一时的名门望族、晋商翘楚渠源潮浈淦的宅院。

2006年05月25日,渠家大院作为清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1.1历史背景晋商在我国明清时期的历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渠家大院的兴衰历史就是晋商兴衰的历史。

晋商从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14世纪的2000多年只是处于萌芽发展阶段,在这一时期,晋商与其他商帮相比并无突出地位,进入明代以后,晋商才得到长足发展,并于明清两代盛极一时,雄霸一方,祁、太、平三县是当时的金融中心,对中国封建社会商品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写下了中国经济史上辉煌的一页。

渠家大院位于山西祁县。

祁县古城,始建于春秋末期的公元前514年,据今有2520年的历史,城址在今古县镇村。

到西晋开国皇帝晋武帝司马炎时期,即公元3世纪末期,县令李喜将县城迁到今祁城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建筑的色彩分析课程名称设计心理学专业建筑学班级建筑1301班学号姓名苑莹指导教师佟璐琰目录一、古建筑色彩应用发展 (3)我国古建筑色彩应用的发展历史 (3)西周 (3)春秋 (3)秦 (3)汉 (3)唐 (3)宋 (4)元明清 (4)国外古建筑色彩应用的发展历史 (4)古希腊 (4)古罗马 (4)二、园林建筑的色彩特点 (5)南方园林建筑的色彩特点 (5)北方园林建筑的色彩特点 (5)三、古建筑对现代建筑的影响 (5)现代建筑艺术 (5)古代建筑艺术风格对现代建筑的影响 (6)四、结论:古建筑的继承和发展 (6)参考文献 (7)前言《营造法式》中,对中国古代建筑的色彩应用曾有这样的描述:“色调以蓝、绿、红三色为主,间以墨、白、黄。

凡色之加深或减浅,用叠晕之法。

其方法亦自唐至清所通用也。

”中国古代建筑的色彩不仅仅有装饰作用。

它是作为对建筑物基本构件的保护而存在的,是因为中国传统建筑大都采用木制结构而产生的。

色彩反映着那个年代人们对艺术的欣赏水平和用色的考究程度。

当时人们对于建筑彩画有着独特的规定和要求。

建筑的色彩和彩画的不同,反映着建筑等级的高低,体现着社会的等级制度和那个朝代独有的建筑文化。

色彩及其描绘的场景已远远超越了单纯的视觉艺术范畴,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它也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载体。

它统一了色彩的表现美学、文化内涵、建筑的功能属性等诸多要素,成为中国古代建筑在世界建筑艺术中的鲜明特色。

一、古建筑色彩应用发展我国古建筑色彩应用的发展历史随着阶级等级的逐步发展,色彩渐渐沦为政治和宗教的服务工具。

《周礼》记载:“以玉做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壁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皆有性币,各放其玉之色。

”西周:正色【青、赤、黄、白、黑)、间色【绀(红青色)、红(浅红色)、缥(淡青色)、紫、流黄(褐黄色)5种正色混合而成的颜色】颜色已有“明贵贱、辨等级”之用。

春秋时期宫殿建筑的柱头、护栏、梁上、墙上都有着彩绘。

并使用朱红、青、淡绿、黄灰、白、黑等色。

秦“别黑白而定一尊”。

《史记》是黑色为主色的开始。

秦代继承了战国时的礼仪,更加重视黑色。

秦始皇统一后,把服饰的颜色和旗帜的颜色变成了黑色。

汉汉代,发扬继承了周代的阴阳五行理论,五种颜色各自代表着不同的方向,并有着不同的代表象征。

青色象征青龙,代表东方;朱色象征朱雀,代表南方;白色象征白虎,代表西方;黑色象征玄武,代表北方;黄色象征龙,表示中央。

这种思想一直延续到清末。

汉代民间一般用砖制造泥木房,室内比较朴素。

但是宫殿楼台用色极为丰富。

天花一般为青色调,栋梁为黄、红、金、蓝色调,柱、墙为红色或大红色。

显得富丽堂皇,极具奢华之感。

唐盛唐时,受到佛教的影响巨大。

奢华攀比之风极度盛行。

色彩的运用比以前更加大胆和丰富,不但用大红、绿青、黄褐及各层晕染的间色,金银玉器是必用的材料之一。

绿色、青色琉璃瓦盛行,深青泛红的绀色琉璃瓦也逐渐开始使用。

从汉至唐代,木制建筑外露的部分一律涂朱红色,墙面刷用白粉,采取赤红与白色组合方式,红白衬托。

显得简洁明快,赏心悦目。

宋宋代比较喜爱素雅,品位是表现的重点。

建筑彩作和室内装饰色调追求安稳宁静,这是受到了宋代儒家和禅宗的哲理思想的影响。

这个时期,往往将木质构件进行雕饰,用青绿色为主的彩画和朱金进行装修,辅以白石台基和红墙黄瓦的综合运用。

显得色彩明朗却不失稳健。

元明清元明清三代是少数民族与汉族的政权更迭时期,这个时期吸取了少数民族的成功之处,明代也继承了宋代素雅的传统风格,而清代则走向了繁华富丽的风格。

元代室内色彩丰富,装修彩画用以红、黄、蓝、绿等色。

明代的色泽浓重明朗,用色多见富丽堂皇之感却又不失清秀典雅之意。

清代的油漆彩画,民宅多用材料本色为漆。

北方以灰色调为主,南方多用粉墙,青瓦,梁柱多用深棕色、褐色油漆,与南方常绿的自然环境相互协调。

国外古建筑色彩应用的发展历史古希腊在古希腊的建筑群中,几乎到处都能看到艳丽的色彩。

从现存的大理石顶部残物色迹推测,那里有最早的红、黄、蓝、绿、紫、褐、黑和金等色彩。

神庙的檐口和山花及柱头上不但有精美的雕刻,还有艳丽的色彩。

如陶立克式柱头上涂有蓝色与红色。

爱奥尼式建筑除蓝与红外,还用金色。

科林新式则对金色的使用较为盛行。

帕提农神庙(陶立克式)在纯白的柱石群雕上配有红、蓝原色的连续图案,还雕有金色银色花圈图样,色彩十分鲜艳。

希腊的色彩也是他们宗教观念的反映,使用的色彩已具有象征意义。

红色象征火,青色象征大地,绿色象征水,紫色象征空气。

通过色彩表现着他们的宗教信仰。

他们多运用红土为底色,黑色为图案或相反使用。

这种对比产生了一种华贵之感。

古罗马古罗马继承了希腊的文化但却没有创新。

罗马贵族喜好奢华,为了装饰宏大的公共建筑和华丽的宅邸、别墅等,运用了各种装饰手段。

室内多用华丽耀眼的色彩,红、黑、绿、黄、金等。

还利用色彩在墙面上模仿大理石的效果,并以此为基础用细致的手法绘制窗口及户外风景,常常以假乱真。

艳丽奢华的装饰风格在当时影响了整个欧洲。

当时的《建筑十书》所介绍的建筑色彩运用非常丰富,有黄土色、灰黄、胭脂、淡红、红褐、鲜红、朱红、灰绿、蓝绿、深蓝、白、红白、黑、金等色彩。

二、园林建筑的色彩特点南方园林建筑的色彩特点当人们步入江南园林之时,看到的多是粉墙黛瓦,绿树碧水。

南方的建筑均以淡雅为主,传统园林的色彩处理是非常讲究的。

《长物志》有云:“桃李不可植庭际,似宜远望”、“红梅绛桃俱借以点缀衬中,不宜多植”,是指出在园林设计中要十分小心的运用花草树木,不能喧宾夺主,破坏了整体的环境效果。

苏州园林中无论是拙政园还是留园、网师园、西园。

它们的建筑,从尺度较大的厅堂、楼阁到较小的亭台、门廊都是白墙黑瓦,赭石色的门窗隔扇,门空和漏窗也都是白色,没有大红大绿,没有彩画。

建筑周围的植物,讲究四季常青。

最爱用竹子,或连绵成片,或于庭前屋后散植数植。

水边植垂柳,水中漂睡莲等等。

从色彩的总体效果来看,这类园林与宫殿建筑相反,它们追求鲜明而强烈的效果但也要协调与平和,它不求给人以刺激的感觉而要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

北方园林建筑的色彩特点北方园林多呈宏丽之势,就是集各地名园胜景于一园。

如承德避暑山庄有康熙三十六景和乾隆三十六景;玉泉山静明园有三十二景。

在建筑中利用了江南园林的雅致淡雅的小景致,但是建筑的颜色还是继承了皇家的威严和崇高之感。

在古代,只有皇家才能拥有园林,所以北方园林中的建筑色彩也多是以红色和黄色为主。

与郁郁葱葱的绿色环境相结合起来,繁华紧促,富贵繁荣。

这与南方的私家园林有很大差别,北方的色彩更加强烈、鲜明。

三、古建筑对现代建筑的影响现代建筑艺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我国古代建筑中的重要设计理念。

现代建筑更注重人们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充分利用。

现代建筑简洁明朗,将设计元素、色彩、照明、原材料简化到最少程度,但对色彩、材料的质感显露要求很高。

讲求艺术效果,注重造型美、象征美、和谐美。

古代建筑艺术风格对现代建筑的影响古代建筑是现代建筑设计和创作的重要源泉。

从建筑文化思想到实践都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古建筑是先人为我们留下的珍贵文化瑰宝,它具有历史、文化、科技、艺术等多方面价值。

一座保存完好的古建筑,既是研究某一阶段历史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又是社会、文化变迁的历史见证。

无论是北方的传统建筑还是江南的自然林园,都有许多能体现出古人对生态资源的利用和让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设计理念。

古代如此,现在也更是如此。

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保护环境等等,这充分展现了我们开始高度重视城市生态环境的价值。

同时现代建筑也更注重对人们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充分利用。

四、结论:古建筑的继承和发展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和旅游开发的深入,一些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传统聚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传统建筑聚落独特的文化形态正在逐步丧失。

但是中国建筑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不管是古代建筑还是现代建筑它们都在历史的长河中存在发展。

而中国古代建筑对现代建筑从建筑文化思想到建筑实践都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现代建筑继承传统建筑的结构优点,吸收西方建筑的可取之处,并且运用现代建筑技术予以表现。

传统建筑赋予了现代建筑的历史文化背景,现代建筑在秉承传统建筑文化、建筑工艺的同时,又向其中融入时代气息,使其发展变化。

即中国现代建筑对古代建筑既有继承又有发展。

参考文献[1]蔡美龙曹灿,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年第12期[2]杨大伟,美术观察,2006年第10期[3]刘敦桢,中国古代建筑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0年[4] 沈福煦,中国古代建筑文化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5] 张紫晨,中国民俗与民俗学【M】,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19856[6] 梁思成 , 《中国建筑史》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5年1月[7] 梁思成 , 《梁思成谈建筑》当代世界出版社 2006年9月[8] 梁思成 , 《中国建筑艺术图集》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7年1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