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基于地源热泵系统性能实测分析的调控研究-李翠

合集下载

_暖通空调_2008年总目次_04980f30_bbb2_4bee_b174_b

_暖通空调_2008年总目次_04980f30_bbb2_4bee_b174_b
调节分析 燃气供暖运行节能探讨 空气渗透耗热量及供暖居住建筑节能问题分析 蓄热对地板供暖住宅实际供热量的影响研究 供暖住宅房间开窗热损失的测试与分析 太阳能蓄能地板供暖技术的应用研究 间接连接供热系统的质量 流量综合调节及能耗分析 一种新型机械式热能表 供热空调系统中水泵的设计 中水水源热泵适用性分析 组合式相变材料换热器储热速率的实验研究 硬聚氯乙烯供暖地板热工性能的实验研究 散热器 水源热泵联合供暖系统 燃气壁挂炉供暖系统中 P P R 热水管的阻力损失计算 浅谈热力站改造实现节能运行与控制的方法 居住建筑窗墙面积比对供暖能耗的影响研究 浅析严寒地区新建小区寒冬供暖实例 热水供热系统变频循环水泵节能分析 电锅炉水蓄热技术的应用实例 地埋管地源热泵 太阳能系统 用于夏 热冬冷 地区居 住建
双风道变风量空调系统设计 多联机空调系统设计探讨 通风空调系统风机风压的选择 中山市某服装厂水蓄冷集中空调设计 区域供冷/ 热系统的优 化设计 多功能体育馆空调设计初探 污水源热泵制热工况的实际运行特性分析 地铁车站设备管理用房采用地板送风方式探讨 教学楼集中空调的运行管理节能实践 解决风管冷凝水问题的工程实践 太阳能 土壤复合式地源热泵供暖的实验研究 通风空调管道内灰尘沉积的研究进展 住宅空调方式的夏季能耗调查与思考 运用室内空气清 新度确 定封 闭式 车间 空调 系统 最小 新
2
10 1
2
10 8
2
12 2
3
1
3
6
3
15
3
21
3
42
A 22 总目次
暖通空调 HV&AC 2008 年第 38卷第 12 期
题名
著( 译、校) 者
地铁空调系统冷却技术探讨
空调冷水系 统的 沿革与 变流 量一 次泵 水系 统的 实践 读后感

基于监测数据的地源热泵系统运行性能分析

基于监测数据的地源热泵系统运行性能分析

Operation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Ground Source Heat Pump System based on Actual Measurement Data
LI Xiao-ping, CHEN Chen, XU Ying-chun China Academy of Building Research Tianjin Institute
集中在 1 益左右。从 6 月中旬开始至 8 月中旬,由于系 统 连续 运 行,地 源 水 温 呈 现 上 升 趋 势 ,温 度 上 升 了 4 益左右,进入 8 月下旬,地源水出入口温度随着制冷 负荷下降而逐渐降低,相比 8 月下降约 2 益左右。冬季 工况地源测出入口温度随着系统运行的持续逐渐降 低,供暖初期地源侧出入口温度分别为 14/13 益,供暖 末期为 11/10 益,下降约 3 益,地源侧出入口温差约为 1 益。因此,针对以上情况,合理控制控制地源侧水泵 频率,降低水泵能耗。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a ground source heat pump to a green building based on actual operational data. general operation of Ground source heat pump in summer and winter season was introduced, including supply and return water temperature of ground source side and user side, temperature differences, COP, as well as load factor value. Summarize the problems in the operation of the heat pump system, and propose performance improvements and operation management recommendations, which can provide a certain data basis for the subsequent improvement of the building's actual operation performance. Keywords: green buildings, ground source heat pump system, operation performance

张家口市区水源热泵发展研究

张家口市区水源热泵发展研究
4 3万 m [ 3 。
于张家 口市三面环 山 , 利于 燃煤锅 炉产 生烟气 的扩散 , 不 由于水
从河北省近几年 的水 源热泵应用情况 来看 , 河北 省的应 用主 源热 泵以地表水为 冷热 源 , 向其放 出热量或 吸收热 量 , 消耗 水 不
要 以地源热 泵应 用 为主 , 据统计 , 北省 已经 完成 的地 源热 泵应 资源 , 河 不会对其造 成污 染 , 省去 了锅 炉 房及 附属煤 场、 油房 、 储 冷
Ke r s e t e a n r ,h ai g e tp mp tc n lg y wo d :g o h r le e g m y e t ,h a u e h oo y n
收 稿 日期 :0 11 -6 2 1 .02
作者简介: 樊利新(9 2 ) 男, 18 一 , 助理工程师, 张家口新天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 司, 河北 张家口 0 50 700 李文超 (9 3 ) 男, 18 一 , 助理工程师 , 张家口市华宇建筑设计有限公 司, 河北 张家口 050 70 0
2 张 家 口市水 源热泵 的发 展现 状及可 行性 分析
河北省水源热泵 项 目以应用 于各类 民用建 筑 为主 。本 省有 统计 的水源热泵项 目共 16项 , 家 口 目前有 两项 , 7 张 为龙兴 第一
0 由于水源热泵 技术 先期 投入较 大 , 经济 城、 景花 园两个项 目, 这两个项 目目前 已经建 成运行 一年多 , 现对 资产投资增长 2 %以上 , 的发展为清洁能源的应用 , 为水源热泵技术 的应用提供 了强有 力 建成 的这两家水源热泵项 目冬季供 热与燃煤锅炉供 热在减 排量 , 的经济支持 。 节 能性 能两个方 面进行 比较 。
境双赢 的局面 。

DGTJ08-2078-2010 民用建筑能效测评标识标准

DGTJ08-2078-2010 民用建筑能效测评标识标准
业市场管理总站主编的《民用建 筑 能 效 测 评 标 识 标 准》,经 市 建 设 交通委科技委技术审查和我委审 核,现 批 准 为 上 海 市 工 程 建 设 规 范,统一 编 号 为 DG/TJ08-2078-2010,自 2011 年 3 月 1 日 起 实施。
本规范由上海市城乡建设和 交 通 委 员 会 负 责 管 理、上 海 市 建 筑 科 学 研 究 院 (集 团 )有 限 公 司 负 责 解 释 。
……………………………………………………… (23) AppendixA暋SummarizedTableofEnergyEfficiency
EvaluationforResidentialBuildings ……… (25) AppendixB暋SummarizedTableofEnergyEfficiency
民 用 建 筑 能 效 测 评 标 识 标 准








上海市建筑建材业市场管理总站


场 管




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
民用建筑能效测评标识标准
Standardforenergyefficiencyevaluation andlabelingofcivilbuildings DG/TJ08-2078-2010 J11788-2011
根据室内 CO2 浓度 检 测 值 增 加 或 减 少 新 风 量,使 CO2 浓 度 始终维持在卫生标准规定的限值内。
3
3暋基本规定
3灡0灡1暋 居 住 建 筑 和 公 共 建 筑 应 分 别 进 行 能 效 测 评 。 3灡0灡2暋民用建筑能效测评标识 分 为 建 筑 能 效 理 论 值 测 评 标 识 和 建筑能效实测值测评标识两个部分。 3灡0灡3暋民用建筑能效测评应采 用 经 建 筑 能 效 测 评 标 识 管 理 部 门 认可的建筑能耗计算分析软件。 3灡0灡4暋 民 用 建 筑 能 效 测 评 内 容 包 括 基 础 项 、规 定 项 与 选 择 项 。 3灡0灡5暋基础项测评使用的性能 参 数 以 施 工 过 程 中 进 场 复 验 报 告 为 主 ,辅 以 现 场 抽 查 的 检 测 数 据 。 3灡0灡6暋规定 项 和 选 择 项 测 评 使 用 的 性 能 参 数 应 以 现 场 抽 查 为 主 ,并 辅 以 施 工 过 程 中 的 施 工 设 计 审 查 文 件 和 检 测 报 告 。

储能同轴深井换热器岩土热响应试验及换热性能分析

储能同轴深井换热器岩土热响应试验及换热性能分析

Value Engineering0引言随着低碳时代的到来,余热回收储存技术正面临新一轮的市场需求。

其中如何将火力发电厂夏季的余热储存到地下,进行冬季供暖,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本文就北方某电厂计划采用同轴深井换热器进行跨季节储能,根据委托进行场地岩土热响应试验、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得出所在场区的地下岩土热物性参数,并就该技术换热性能等进行分析,为储能系统的深化设计及后期运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1同轴深井换热器结构简介北方某热电厂拟采用同轴深井换热器技术进行夏季余热储存和冬季取热。

先进行岩土热响应测试,获得场区岩土体岩层可钻性、初始平均温度、岩土体综合热物性及岩土体换热能力等参数。

设计DN80同轴深井1口,井深300m 。

具体结构和换热原理如下:1.1基本结构同轴深井换热器技术由我公司研发,我司编写并公开的《地源热泵同轴深井换热器应用技术导则》(Q/BHYDR001-2016),该项技术获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鉴定(皖建科鉴字[2015]第026号)。

主要是采用钢外管及芯管组成的密闭环路形成的地下换热系统,有效深度约为300m ,内部芯管出水,外部环腔进水。

考虑管道防腐,外管非含氧层采用无缝钢管或焊管,含氧层采用镀锌钢管,含氧层套丝破坏镀锌层处采用沥青防水卷材热熔包裹,管道承压等级为1.6MPa 。

同轴深井换热器曾成功使用在某住宅小区地源热泵地埋管中[1],而由于本次同轴深井换热器用于储热。

考虑到管腔内水温要远高于地源热泵系统夏季管内循环水的温度,将原来的PE 芯管调整为耐高温的PERT 管[2],承压等级由1.0MPa 调整为1.6MPa 。

1.2换热原理循环介质经空调主机换热→地下换热器外支护套管→经充分热交换后由支护套管的底部→换热器芯管→经水平管→主机,完成换热。

外支护套管的口径远大于内管口径,在工质循环流量一定的条件下,工质在外支护套管内流速小;由于外支护套管口径、深度大,所以换热器与岩土的接触面积大,使得地下换热器与地下岩土有足够的换热空间;外支护套管内工质循环流速较小使得地下换热器有足够的时间与地下岩土进行热交换。

地下水源热泵空调系统的实测以及能效炯分析

地下水源热泵空调系统的实测以及能效炯分析

hg ih—e e g n n t r .T e a t a P o ru d wae o r e h a u a o rt a h r d ce c o dn h rd c n r i a u e h cu lCO fg o n tr s u c e tp mp w s lwe h n t e p e itd a c r i g t e p o u t y
算和分析 , 缺少长期实测数据 。地下水源热
泵系统 的实 际工 况 通 常偏 离 设 计 工 况 , 备 运 行 设 状 态也 常偏 离产 品性 能测试实 验状 态 。在对 实际 系统 的长期 运行 监测 数 据 基 础 上 , 行 能效 和 炯 进 分析 , 能真实 地 反 映这 种 空调 方 式 的实 际效 果 和 运 行 中的存 在 的问题 。
式 中 C P础 如 D —— 机组 预测性 能 系数
、 — —
2 9 绝热 效 率 .
冷 凝器 、 蒸发 器进 7/ g 出水 平 均
温度

(2 1)
a bc 、、—— 回归参 数 , 根据 监测 系统 的热 泵 机 组 的产 品样 本数据 拟合 得到 b= .2 C . 1 0 1 ,=0 1 ,
hh—— 工质 、 、o 环境 比焓 ,Jk k/ g
sS 、 ——工质 、 0 环境 比熵 ,Jk — k g K /
2 5 流动介 质焖损 ( 胀 阀炯 损 ) . 膨
A x=E — x E x E。 () 6
式 中 △ —— I 损 ,Js 朋 k/
— —
进 人工 质 的焓 炯 ,Js k/
1 前 言
献 [] 4 对北 京住 宅 小 区 的水 环分 散 式 地 下水 源 热 泵 空调系统进行 了两年 实测调查 。 武 汉 市地 下水 资源 丰富 , 处于冬 冷夏 热地 区 ,

地源热泵土壤温度

地源热泵土壤温度

地源热泵土壤温度
(最新版)
目录
1.地源热泵的定义和组成
2.地源热泵的工作原理
3.地源热泵系统的分类
4.地源热泵的优点
5.地源热泵系统运行参数及土壤温度变化特性分析
6.垂直埋管式土壤源热泵埋管周围土壤温度场的数值模拟
正文
地源热泵是一种以岩土体、地层土壤、地下水或地表水为低温热源的供热中央空调系统。

它由水地源热泵机组、地热能交换系统和建筑物内系统组成。

地源热泵的工作原理是在制冷过程中,机组将空调空间的热量置换出来,并带入地下被土壤或水源所吸收。

在制热时,机组将地下土壤中的热能转换出来带入所需采暖的空间。

根据地热能交换系统形式的不同,地源热泵系统可以分为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和地表水地源热泵系统。

地源热泵以供热为主,地下温度的显著特点是冬暖夏凉,这使得地源热泵成为一个理想的供热系统。

地源热泵系统运行参数及土壤温度变化特性分析是研究地源热泵系
统性能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土壤温度、地源侧取热量、负荷侧供热量、机组耗电量、水泵耗电量等实测数据的分析,可以初步了解热泵设定温度、水泵频率等因素对于土壤温度、机组性能系数及系统性能系数的影响。

垂直埋管式土壤源热泵埋管周围土壤温度场的数值模拟是研究地源
热泵系统土壤温度变化的另一种方法。

通过应用有限单元法对土壤源热泵
地下垂直埋管周围土壤的非稳态温度场进行数值模拟,可以得到与实验测得的结果相一致的模拟结果。

这为地源热泵系统的设计和优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总的来说,地源热泵是一种具有优良性能的供热中央空调系统。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设计要点解析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设计要点解析

国家标准《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366-2005设计要点解析摘要:本文针对不同地源热泵系统的特点,结合《规范》条文,对地源热泵系统设计特点、方法及要点进行了深入分析,为地源热泵系统的设计提供指导。

关键词:地源热泵系统、设计要点、系统优化1前言实施可持续发展能源战略已成为新时期我国能源发展的基本方针,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是建筑节能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6年1月1日《可再生能源法》正式实施,地源热泵系统作为可再生能源应用的主要途径之一,同时也是最利于与太阳能供热系统相结合的系统形式,近年来在国内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

地源热泵系统利用浅层地热能资源进行供热与空调,具有良好的节能与环境效益,但由于缺乏相应规范的约束,地源热泵系统的推广呈现出很大盲目性,许多项目在没有对当地资源状况进行充分评估的条件下就匆匆上马,造成了地源热泵系统工作不正常,为规范地源热泵系统的设计、施工及验收,确保地源热泵系统安全可靠的运行,更好的发挥其节能效益,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主编,会同13个单位共同编制了《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以下简称规范)。

该规范现已颁布,并于2006年1月1日起实施。

由于地源热泵系统的特殊性,其设计方法是其关键与难点,也是业内人士普遍关注的问题,同时也是国外热点课题,在新颁布的《规范》中首次对其设计方法提出了具体要求。

为了加深对规范条文的理解,本文对其部分要点内容进行解析。

2《规范》的适用范围及地源热泵系统的定义2.1《规范》的适用范围该《规范》适用于以岩土体、地下水、地表水为低温热源,以水或添加防冻剂的水溶液为传热介质,采用蒸气压缩热泵技术进行供热、空调或加热生活热水的系统工程的设计、施工及验收。

它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含义:(1)“以水或添加防冻剂的水溶液为传热介质”,意旨不适用于直接膨胀热泵系统,即直接将蒸发器或冷凝器埋入地下的一种热泵系统。

该系统目前在北美地区别墅或小型商用建筑中应用,它优点是成孔直径小,效率高,也可避免使用防冻剂;但制冷剂泄漏危险性较大,仅适于小规模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地源热泵系统优化控制策略
• 4.1 机组群控策略-台数控制 • 4.2 用户侧出水温度控制 • 4.3 冷却塔的控制策略 • 4.4 系统整体联动控制策略
4.1 机组群控策略-存在问题
• 一般两台机组同时开启,机组运行负荷率不高,运行能效比降低。如 果开启一台机组,部分负荷率为70%, 此时若开启两台机组, 部分负 荷率降为 35%, 那么冬季工况下机组能效比将会降低约 15.8%,夏季 工况下机组能效比会降低约 7.7%。
整个冬季供暖工况下,机组季运行能效比约为4.7,系统季运行能效比约为3.4; 整个夏季供冷工况下,机组季运行能效比约为6.1,系统季运行能效比约为3.8。
《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工程评价标准》GB/T50801-2013中规定:地源热泵系统制热能 效比最低限值为 2.6,地源热泵系统制冷能效比最低限值为3.0,运行状况达标。 《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测试评价标准》DG/TJ08-2162-2015中规定:地源热泵系统制热 能效比最低限值为 2.7,地源热泵系统制冷能效比最低限值为3.1,运行状况达标。
夏季
冬季
监测数据的检验
冬季:用户侧小时负荷=地埋管侧小时取热 量+机组小时电耗 夏季:地埋管-冷却塔侧小时散热量=用户 管侧小时负荷+机组小时电耗
冬季
夏季
数据分析—冬季机组运行负荷率
·机组部分负荷率=建筑小时累计负荷/热泵机组小时名义制热量
PLR
Qh Qrated
冬季机组部分负荷率分布
系统运行策略
独立运行 冬季地源热泵独立运 行 独立运行 夏季地源热泵为辅助 系统、冬季独立运行
热泵机组额定 制冷/制热系数 4.7/4.7 5.6/5.0
C D
办公楼 博物馆
地源热泵+冷却塔 地源热泵+冷水机组
7.3/5.2 5.9/4.5
2.地源热泵系统现场检测
• 地源热泵机组及系统性能检测-现场
D
制冷工况 制热工况
地源热泵检测中关注的问题
• 在制冷工况下地源侧出水温度实测值偏离 28℃,或制热工况下地源侧 出水温度实测值偏离 12℃时,应对机组能效比 EER(制冷能效比)和 COP(制热性能系数)提出了修正,见DG/TJ 08-2162-2015) • 机组能效比的测试条件为机组负荷率宜达到 80%以上,系统能效比的测 试条件为系统最大负荷率宜达到 60%以上。当测试条件不满足时,需要 根据机组运行性能公式,校正为标准要求的合理测试条件下的能效水温度控制-存在问题
常用的用户侧水温设置策略有两种: • 设定用户侧供水温度、回水温度限值,采取有级调节。运行模式分为加载 模式与卸载模式两种。 • 设定用户侧供水温度,采取无极调节。运行模式分为加载模式和卸载模式 两种。 冬季
4.2用户侧出水温度控制-优化
• • 基于全年末端设备负荷率及用户侧出水温度对末端换热器换热量影响的研 究,可以计算出全年用户侧出水温度理论值(Theory Tg-user)
夏季部分负荷率逐时曲线
冬季部分负荷率逐时曲线
4.1 机组群控策略-优化
• • 冬季工况下,当建筑部分负荷率低于45%,仅开启一台机组,当建筑部分负荷 率大于45%(即一台机组部分负荷率大于90%)时,需要开启两台机组。 夏季工况下,当建筑部分负荷率在40%以下时,仅开启一台机组,当建筑部分 负荷率大于40%(即一台机组部分负荷率大于80%)时,需要开启两台机组。
冬季工况用户侧出水温度理论值
夏季工况用户侧出水温度理论值
4.2用户侧出水温度控制-优化
• 由于上图是逐时的理论计算值, 为了保证系统能够完全满足建筑冷热 量需求,并能够方便控制,需要对理论值进行简化处理,优化结果见 下表:
用户侧出水温度优化值
4.3冷却塔控制策略-存在问题
• 冷却塔控制策略主要有以下 3 种:设定阈值控制、温差控制、设定开启 时间控制 • 该系统共配置三台相同型号的闭式冷却塔 • 系统实际控制时,采取的是设定阈值控制,通过设定热泵机组冷凝器 进口温度阈值,来控制冷却塔的启停,即当冷凝器进口水温超过某一 设定值时,开启冷却塔进行辅助供冷(31℃、33 ℃ 、35 ℃ );当冷 凝器进口水温回落到设定温度值时,关闭冷却塔。
• 日运行能效比
DOEERU Qd Wd comp
DOEERS Qd Wd comp Wd pump Wd tower
冬季工况日运行能效比
数据分析-季节运行能效比
• 季运行能效比
SOEERU
Qs Ws comp
SOEERS
Qs Wscomp Ws pump Ws tower
4.4 整体联动控制策略
• 综合考虑系统全年运行耗电量及土壤吸放热不平衡率,选择运行最优 方案,即应用群控策略、用户侧出水温度控制策略及冷却塔控制策略: • 当冷凝器进口水温与外界空气湿球温度的差值为 4℃时,开启第一台 冷却塔; • 当冷凝器进口水温与外界空气湿球温度的差值为 5℃时,开启第二台 冷却塔;
检测期间热泵系 建筑 运行工况 统总制冷(热) 量(kWh) A 检测期间热泵 检测期间水 热泵系统典 机组耗电量 (kWh) 泵耗电量 (kWh) 型季节系统 能效比
制冷工况
制热工况
12544.4
2500.0 9438.9 4796.6 61760.0 30646.4 39936.4 32558.3
相关专利的发表
设计师的关注
价标准》GB/T50801-2013
《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测试评 价标准》DG/TJ08-2162-2015
设计与运行之间还存在较大的差异
1.3 地源热泵系统介绍
表1 建筑类型、系统特征及使用时间说明
序 号 A B
建筑类型
健身中办心 办公+商业
空调系统形式
地源热泵 地源热泵+冷水机组
• 不同的冷却塔控制策略会导致夏季向土壤排热量的不同,影响土壤吸 放热的不平衡率。现有冷却塔运行控制策略,缺乏相应的模拟或计算 的理论依据,需进一步分析。
4.3冷却塔控制策略-优化
针对阈值控制法和温差控制法提出几种阶梯控制策略, • 阶梯阈值控制法,通过设定不同的冷凝器进口水温阈值参数及阶梯梯 度,提出控制策略:28℃、30 ℃ 、32 ℃ ;34 ℃ 、36 ℃ 、38 ℃ ; 31 ℃ 、32 ℃ 、33 ℃ ;31 ℃、34 ℃、37 ℃。 • 阶梯温差控制法,通过设定不同的冷凝器进口水温与外界空气湿球温 度的差值及阶梯梯度,提出控制策:4 ℃、6 ℃、8 ℃;6 ℃、8 ℃、 10 ℃;4 ℃、5 ℃、6 ℃;4 ℃、7 ℃、10 ℃。
《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测评导则》2008.9 《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工程评价标准》GB/T50801-2013 《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测试评价标准》DG/TJ08-2162-2015
• 检测结果-机组性能
表1地源热泵机组制热/制冷性能系数
制冷工况 建筑 A B C D 机组平均制 机组平均输入 冷量(kW) 功率(kW) 1000.6 794.0 965.0 1291.4 制冷性 能系数 5.1 4.7 6.1 4.3
制热工况 机组平均制 机组平均输 制热性 热量(kW) 入功率(kW) 能系数 650.2 709.6 957.7 1145.1 186.61 229.8 203.6 299.8 3.5 3.1 4.7 3.8
194.83
167.7 160.1 299.6
• 检测结果-系统性能
表3 地源热泵系统典型季节系统能效比
100m,孔径150mm,埋管间距4.5m*4.5m,回填材料采用专用的土、
砂混合物。 末端设备采取空调箱与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
数据监测情况
BA监测系统及测点布置:监测参数为 两台热泵机组的蒸发器和冷凝器进出 口水温、地埋管回水温度、冷却塔回 水温度、用户侧流量、地埋管侧流量、 冷却塔侧流量、热泵机组小时电耗、 循环水泵小时电耗、冷却塔小时电耗。 时间:2013.11-2014-9
谢谢!
综合机组群控策略、用户侧出水温度和冷却塔的联动优化控制,可以使
年运行耗电量节省 7.53%(23256.1kWh)。 加强对地源侧温度的监测工作,时时关注地源侧温度的变化,做出相应
控制策略,以提高地源热泵机组实际运行效率。
加强地源热泵系统实际运行管理,对系统进行定期维护。提高物业管理 人员的专业素质,制定培训计划,进行有效管理,减少运行与设计之间 的差异。
修正后的
3. 地源热泵系统的运行特征-以C建筑为例
C建筑为办公建筑,分为东楼和西楼,东楼地下一层、地上五层,西楼地 下一层、地上四层。总建筑面积为21959m²(其中地上部分13152m² ),建 筑总高度为23.95m。
C建筑的空调设计情况
建筑设计冷负荷为2000kW;设计热负荷为1000kW。 空调冷热源为两台地源热泵主机(名义制冷量1203.5kW,名义制热量 1204.4kW)与三台辅助闭式冷却塔(处理水量83.3*3m³ /h)相结合的 形式。 冬夏季工况由管路阀门切换控制,夏季地埋管与冷却塔并联。 地埋管容量按冬季热负荷设计,共设置垂直单U管223个,有效深度
基于地源热泵系统性能实测分析 的调控研究
李翠,李峥嵘,傅强 日 期:2016.11.10
主要内容
• 1. 背景介绍
• 2. 地源热泵系统检测概述
• 3. 地源热泵系统的运行特征
• 4. 地源热泵系统的调控策略
• 5. 地源热泵系统运行与管理建议
1. 背景介绍
• 1.1 地源热泵的快速发展
快速发展阶段: 2005年至今 推广阶段:21 世纪初-2004年
2532.8
783.6 1995.6 1608.9 10246.4 6515.2 9257.2 9593.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