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学实习报告》Word版

合集下载

地质学认识实习报告4篇

地质学认识实习报告4篇

地质学认识实习报告地质学认识实习报告精选4篇(一)标题:地质学认识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本次地质学认识实习是在XX地质研究所进行的,实习时间为XX月XX日至XX月XX 日。

该地质研究所是国内知名的地质研究机构之一,具有丰富的地质学研究经验和先进的科研设备。

实习期间,我承担了XX课题的研究,目的是深入了解地质学的理论知识并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二、实习目的1. 学习地质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2. 了解地质学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3. 提高地质实地调查和样品采集技能;4. 提升数据处理和实验技术。

三、实习过程1. 掌握地质学基础知识:在实习开始前,我系统地学习了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发展历程,了解了地球的内部结构和地质演化过程。

这为我的实习研究奠定了基础。

2. 地质实地调查:根据课题的需求,我参与了几个地质实地调查,了解了地质地貌的形成原因和地质构造特征。

通过实地观察、量测和采样,我学会了如何绘制地质剖面图和地质图,并熟悉了地质调查报告的撰写方法。

3. 实验技术应用:在实验室中,我学习了地质样品的初步处理和分析技术,例如岩石和矿物的薄片制备、显微镜观察和化学分析等。

通过实验,我进一步理解了地质样品的性质和组成,并能够运用相关技术进行分析和解释。

4. 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在研究课题的过程中,我使用了地球物理测量仪器和地质勘探设备,收集了大量实地观测数据。

通过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我得出了一些初步结论,并运用图表和图像展示了研究结果。

四、实习心得通过这次实习,我对地质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实地调查和实验操作让我亲身体验了地质学的魅力,增强了我的科研能力和实践技能。

同时,我也意识到地质学研究需要严谨的思维和系统化的思考,必须具备跨学科和综合性的能力。

此外,实习还让我进一步认识到地质学在环境保护和资源开发等领域的重要作用,对于我未来的职业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我将继续学习地质学的理论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和能力,为地质学的研究和应用做出贡献。

地质学实习报告(精选10篇)

地质学实习报告(精选10篇)

《地质学实习报告》地质学实习报告(一):一、实习目的:本次实习是地质课程的野外认识实习,其目的旨在透过短期的野外实践是同学们对地质学研究的主要资料和特点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概括性的了解,巩固和掌握地质科的基本资料和方法,初步具备分析、解决在实际工程中出现的简单条件下的地址问题的潜力,为以后的工作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主要目的有三:(1)了解各种内外力地质作用。

(2)认识各类地质现象,了解华北地台基本地层层序。

(3)初步掌握一般的野外地质技能,从野外观察、记录、描述罗盘仪的使用。

此外,透过实习是同学们充分认识到地质实践对于地质学科的重要性及其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从而逐步树立艰苦奋斗的思想作风和勇于探索的科学求实精神。

二、实习地点:xxxx地质实习基地三、实习时间:2011年5月16日到2011年5月20日四、人员组成:五、实习路线:亮甲山潮水峪山羊寨xx上庄坨大石河小傍水崖村吴庄花场峪六、实习简介:1、实习区位置及交通这次我们的实习区域在我国北方唯一的不冻港所在的秀丽的海滨城市xx市及抚宁县、青龙县境内,南起北戴河海滨xx,北至花场峪、义院口,东起山海关,张崖子,西至瓦家山等地,总面积约为120K㎡。

xx市xx北方地质实习基地位于xx市北28KM。

该区自然地理位于燕山山脉东段,南临华北平原和渤海湾,行政属河北省xx市抚宁县xx乡管辖。

实习区交通十分方便,(北)京沈(阳)铁路贯穿实习区南部,并有地方铁路秦(皇岛)青(龙)线,能通往山区。

公路以xx市为中心,四通八达,客运可通省内的青龙、承德、平泉、滦县、迁安、抚宁、兴隆、昌黎、卢龙等地,省外可达辽宁绥中、建昌、咯左、凌源朝阳和天津等地。

海运目前尚无客运,但新建的油港及煤港货运从xx港可同我国沿海各纲和世界各地。

2、实习区气候实习区属温带大陆季风性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0。

1℃,一月份平均气温为-5℃,七月份平均气温为24。

5℃,年平均降水量769mm,多集中在7-8月份,达全年降水量70%左右。

地质学认识实习报告范文3篇

地质学认识实习报告范文3篇

地质学认识实习报告范文地质学认识实习报告范文精选3篇(一)实习报告范文地质学认识实习报告实习单位:XXX地质勘探局实习时间:2021年6月-2021年8月实习地点:XXX省XXX市一、实习目的和背景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起源、演化和内外部结构及其岩石、矿产和水文地质等方面的学科。

本次实习旨在通过实地观察和参与勘探活动,加深对地质学理论的理解和应用,提升实践能力和科研水平。

二、实习内容和任务1. 参与地质勘探工作。

了解地层构造、岩石类型和成岩作用等实地观察内容,参与勘探仪器的操作和数据收集工作,积累实际勘探经验。

2. 进行野外地质调查。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地质断层、构造构造和沉积地质剖面进行实地观察和采样,分析地质构造演化过程,并获取相关地质样品。

3. 参与实验室分析。

利用地质样品进行岩矿分析、岩石成分分析和矿床成矿机制分析,掌握实验室仪器的使用和数据处理方法。

4. 编写实习报告。

总结实习期间的经验和收获,撰写实习报告并进行口头报告。

三、实习心得和收获通过数月的实习,我对地质学的认识和理解得到了大幅提升。

首先,实地参与勘探工作让我亲身体验了地质工作者的职责和工作环境,加深了对地质勘探活动的理解,同时也意识到了地质勘探的重要性。

其次,野外地质调查让我更加熟悉地质现象和地质构造的特点,加深了对不同地区地质变迁过程的认识,对地质发展规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最后,实验室分析让我学会了如何准确地获取地质样品的信息,通过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掌握了地质样品的岩石成分分析和矿床成矿机制的研究方法。

通过这次实习,我不仅学到了地质学理论知识,还培养了勘探工作的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提高了自己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同时,我也认识到地质学作为一门发展迅速的学科,需要不断进行实践和研究,才能更好地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四、实习建议在实习过程中,我发现仅仅通过实地观察和参与勘探工作对于地质学的理解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建议在实习期间加强对地质学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通过学习和实践相结合,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地质学理论。

地质学实习报告(精选9篇)

地质学实习报告(精选9篇)

地质学实习报告(精选9篇)地质学实习报告篇1一、实习概况1、实习目的与任务地质学是关于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外部特征、各层圈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演变历史的知识体系。

地质地貌实习是我们专业基本教学实习环节。

通过此次实习,使同学们进一步巩固地质地貌学的基本原理,学习并掌握野外地质地貌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加深同学们对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形成比较完整的学科理论教学体系,为学习其他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

2、实习地点:即马山国家地质公园马山自然保护区(地质公园)位于青岛即墨市城区西侧,总面积7·74平方公里,公园内以海拔231米的马山为最高主峰,大山、宝安山、团山及长岭等几个侧峰拱卫在周围。

山虽不云高,峰虽不属秀,然而这里丰富而又独特的地质现象,却使其在地质保护、科研、旅游等方面具有极高的价值。

3、实习时间:5月10日二、实习内容1、马山自然保护区概况马山自然保护区是1994年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位于青岛即墨市城西4公里处,总面积7.74平方公里。

它集科学地质文化、民族宗教文化和民风民俗文化于一体,充分体现了马山文化丰富的内涵。

它不仅是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是一处风景优美的旅游胜地。

马山自然保护区是全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面积最小的一个,但区内含有柱状理石柱群、硅化木群、沉积构造、接触变质带及古脊椎动物化石等丰富的地质遗迹,被地质界称为“袖珍式地质博物馆”。

区内地质遗迹不仅丰富,而且十分独特,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

浅粗面火山岩柱状节理石柱群是世界“三大石群”之一,高26米,宽150米,单株独立、巍巍壮观,可与英国的“巨人堤”、美国的“魔鬼塔”相媲美;硅化木,现已发现并保存完好的有26处,最大的一株长13米、平均直径0.8米硅化完全、年轮清晰实属罕见;维妙维肖的沉积岩包卷层理和交错层理胜似一幅山水画,妖娆多姿的接触变质岩,展现了火山爆发的烈焰对地质的改变,给人留下了对大自然的感叹。

2、马山地质地貌概况马山经历了漫长的地质演变过程,燕山运动晚期的火山运动奠定了马山的基础。

地质学地质实习报告(优秀3篇)

地质学地质实习报告(优秀3篇)

地质学地质实习报告(优秀3篇)地质学实习报告篇一地质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学生在完成普通地质室内教学之后,将进行为期三周的野外认识实习。

以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巩固和加深(!)课堂所学知识的'目的。

提高学生的地质综合思维能力以及实际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使学生具备初步的野外地质调查能力。

(一)实习任务1、使学生初步学会观察常见的地质现象,分析其相关的地质作用和形成机制,这是本次实习的主要任务。

2、认识实习区内常见的矿物、岩石、古生物、地层、构造及矿产,分析它们形成的作用。

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掌握地质罗盘和手持GPS的使用以及岩层产状的测量方法;初步掌握野外地质现象的观察记录方法;编写地质实习报告。

(二)实习内容及要求实习的主要内容(重点)是观察和分析内、外力地质作用及其现象,在实习中必须学习并初步掌握野外基本工作方法和工作技能。

难点是有关地质作用与地质现象的因果分析。

具体内容及要求1、观察认识外力地质作用及其现象(1)xx市湖边石灰山地质观察路线通过石炭系地层剖面的参观,初步了解实习区内的主要地层层序、接触关系,地层单位名称、地层厚度、主要岩性特征及构造变动。

初步掌握沉积作用、成岩作用的类型,沉积岩野外识别描述方法,以及岩层产状的测量方法,同时能初步辨认几种常见的古生物化石。

学习绘制信手剖面图。

通过参观煤矿、石灰岩矿,了解外生矿床的一般特征及沼泽的生物沉积与成矿作用。

普通地质实验室实习实习一、矿物(一)认识矿物的形态及主要物理性质,学习肉眼识别矿物物理性质的方法。

实习二、矿物(二)观察认识常见矿物的特征,初步掌握矿物的鉴定描述方法。

实习三、风化作用在校园后山观察、认识风化作用产生的地质现象,观察风化壳剖面特征并画素描图;初步掌握野外观察分析地质现象及地质素描的方法。

实习四、地面流水的地质作用通过教师提供的图片、录像,观察认识地面流水的种类及产生的地质现象;初步掌握冲沟、河谷的特征及河床、河漫滩的沉积物特征;观察分析河流阶地的形成和类型。

地质专业大学生实习报告(3篇)

地质专业大学生实习报告(3篇)

地质专业大学生实习报告第一章绪言,实习地区的交通位置和自然地理状况(附交通位置图)、实习的任务、目的、要求、人员的组成及实习时间等。

第二章地层首先简述实习地区出露的地层及分布的特点,然后按地层时代自老至新进行地层描述。

分段描述各时代地层时应包括分布和发育概况、岩性和所含化石、与下伏地层的接触关系、厚度等(附素描图)。

第三章岩石描述各种岩体的岩石特征、产状、形态、规模、出露地点、所在构造部位以及含矿情况(附剖面图、素描图)。

第四章构造概述实习地区在大一级构造中的位置和总的构造特征,分别叙述实习区的褶皱和断裂。

褶皱:褶皱名称(如玉皇山向斜),组成褶皱核部地层时代及两翼地层时代、产状、褶皱轴向、褶皱横剖面及纵剖面特征(附素描图、剖面图)断层:断层名称、断层性质,上盘及下盘(或左右盘)地层时代,断层面的产状,断层证据(附素描图、剖面图)阐述褶皱与断裂在空间分布上的特点。

第五章地质发展阶段简述根据地层的顺序、岩性特征、接触关系、构造运动情况、岩浆活动过程等说明本区地质历史上有那些阶段。

每阶段有那些事件和特征。

第六章其它方面,包括外动力地质现象。

后记,说明实习后的体会、感想、意见和要求。

报告中文字要工整,图件要美观。

报告应有封面、题目、写作人专业、班级、姓名、写作日期等。

并进行装订。

编写地质实习报告三天第一部分前言:实习的目的任务、要求、时间、地点等;第二部分实习路线中主要地质特征:按照地层、岩浆岩、变质岩、构造、矿产的顺序进行概括性地总结;第三部分几种地质现象的认识与探讨:选择地质实习路线中最有兴趣、感想最深的两种以上地质现象,对其作用方式、形成过程、产物及特征作较深刻、有见地的分析与探讨。

第四部分结束语:通过实习的收获、体会及建议。

地质实习报告要求实事求是、逻辑清楚、言简意骇、图文并茂。

5.通过实习,要求对野外基本工作方法和基本技能掌握的程度是:(1)学会用手持gps定点。

(2)能掌握地质罗盘测量岩层(构造面)的产状。

地质学实习报告模板三篇(可编辑).doc

地质学实习报告模板三篇(可编辑).doc

地质学实习报告模板三篇(可编写 )地质实习报告有三个模板:1。

黄岛 :1。

张家口北戴河沿岸:2。

一年、一年、两年。

(ii)在鹰角岩下的海滩上 : ⒌海蚀 * 、海蚀绝壁、海蚀平台 :在海水与海岸岩石相遇的地区,岩石沿节剪发育成沟槽,抗腐化性弱,形成海蚀*。

因为海水侵害 *的发展,上部岩体悬浮、并着落形成峻峭的海崖。

因而可知,海崖的形成过程其实是海岸的退却过程。

与此同时,当海水侵害绝壁退后时,在它的前方会留下一个略微向海洋倾斜的基岩平台,称为海水侵害平台。

4.波涛标记性质 :属于潜水堆积环境下形成的形态不平均的水波标记。

(3)鸡冠山 :2)鸡冠山东南坡靠近顶部;晚元古界青白口系井儿峪组与下伏绥中花岗岩接触面界限清楚,为相对平展的接触面。

二者之间没有不平均或互穿现象。

花岗岩体内没有发现上覆岩层的俘虏。

在下伏岩石中形成的节理也没有延长到上覆地层中,以移除下伏花岗岩。

接触表面邻近和远离接触表面的岩石特点有显然的变化,特别是花岗岩表面产生高岭土化、绿泥石化,表示花岗岩经历了变质作用。

上覆堆积岩未出现变质或烘烤现象。

底部也有很薄的小角砾岩碎片层,但主要成分是下伏岩体表面的产物。

所以,判断接触种类是堆积接触。

4.鸡冠山北侧绝壁边沿 :⑴地堑的结构特点和地貌表现 :地堑由三组偏向相反的正断层构成。

大坪和鸡冠山的岩性构成同样,即上部为绥中花岗岩,下伏于井儿峪组应时砂岩。

前者抗风化能力强,尔后者抗风化能力衰,致使该段上下面坡不一致。

应时砂岩形成峻峭的绝壁,绥中花岗岩形成缓坡。

地堑结构表现为地貌学上的一个山谷,称为地堑谷。

(2)断层陡坎的形态特点 :我们看到的断层陡坎是剥蚀和退后的陡坎,而不是原始的断层平面。

一般来说,断层面应当是直的,但因为后期沟壑的发育,断层面常常在不一样的部位有不一样的退后。

冲沟快速减退,冲沟之间的部分减退相对迟缓。

陡坎凸出,使原来的直陡坎成之字形。

(3)方山和单边山 :经过察看大台地和鸡冠山地层为水平川层,属于方山。

地质实习报告模板(5篇)

地质实习报告模板(5篇)

地质实习报告模板(5篇)地点:__市__县东汤峪一、实习目的:1).使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和巩固课堂知识,提高在野外识别各种地质现象的能力同时增加感性认识,扩大视野,培养提高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鉴别和观察常见的岩石,矿物特征及工程性质。

3).学习运用罗盘仪器测岩石的走向、倾向和倾角。

4).了解三大岩石的形成过程,产生年代、结构、产状、形成原因及现象以及流水的地质作用对岩石的影响和冲刷成河谷的过程。

5).了解地质构造的内容,实践其现场的判断方法。

二、实习内容:地质概况:区内出露的地层主要有下元古界宽坪群和从中更新统到全新统的第四系。

另外,还有少量第三系出露。

该区出露的侵入岩包括酸性、基性和超基性岩,主要有花岗岩、辉长岩和辉石岩。

该区位于北秦岭加里东褶皱带的北缘(黄邦强等,1984),宽坪群具多期变形特征。

早期褶皱近东西向,呈同斜紧闭褶皱,局部出现平卧褶皱,发生轴面片理s1及肠状褶皱、勾状褶皱等,伴随早期中基性脉岩侵入,为前寒武纪变形。

中期褶皱也为近东西向,与早期褶皱枢纽交角不大。

一、实习地点佛山市高明区西坑水库佛山市南海区丹灶镇建设泵站工程二、实习目的及要求1、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努力、遵守纪律、等优良品质和增强集体观念,总结此次实习与我们所学专业的相关联系。

2、认识了解水工建筑物中的工程地质条件和要求。

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a.地形地貌条件 b. 岩石与土的类型及其工程地质性质 c.地质构造 d.水文地质条件 e.物理地质作用 f.天然建筑材料等方面。

3、通过实习巩固课堂所学的基本理论,联系现场实际,验证和拓宽视野,培养和实际工作能力。

4、通过实际考察,了解各种地质现象,增加感性认识。

三、实习内容1. 西坑水库及其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简介西坑水库(中型)位于高明区杨梅河上游,水库集雨面积为10.5km2,库容为1030万m3,兴利库容为798万m3,大坝为均质土坝,坝顶设计高程为114.2m,顶宽5.0m,最大坝高29.5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歼击机班级姓名老师日期前言(一)实习目的地质学野外实习是地质学课堂教学之后的重要实践环节。

它的任务是使学生巩固、消化已学的理论知识,初步学习野外工作方法,进行野外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观察地质现象的能力,为后继专业课打下一下的基础。

(二)实习内容1、矿物与岩石认识实习地区常见岩石,主要为沉积岩,少量火成岩。

了解岩石的岩性包括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及了解矿物的集合体。

2、地层熟悉实习地区各不同地质时代的地层,包括群与组,弄清岩层产状,地层之间接触关系。

3、地质构造与构造运动认识明显的水平构造,单斜构造。

认识明显的褶皱构造,断裂构造,特别是断层证据。

结合各种地质构造现象,理解构造运动概念。

4、外动力地质作用认识明显的风化现象,了解各种岩石风化程度;认识地面流水地质作用及塑造的地貌类型单元;认识地下水的地质作用及对石灰岩的溶蚀作用,认识斜坡动力地质作用及产生的崩塌、滑坡等地质现象。

认识冲积物、洪积物、坡积物、残积物、重力堆积物。

5、简单的工程问题建筑物区域、场地地质状况,斜坡地质状况,隧道工程地质状况等。

(三)实习时间及参加人员时间:2010年12月27日至29日参加人员:土木0901班全体学生及指导老师(四)实习线路12月27日:燕子矶——门坡——三台洞具体为:燕子矶点位27101 御碑亭,点位27102 酒樽石,点位27103 遇难同胞纪念碑点位27104 观澜亭门坡点位27201 门坡,点位27202 人工边坡三台洞点位27301 三台洞,点位27302 小店12月28日:老虎山——绣球公园——石头城具体为:老虎山点位28101 老虎山南坡绣球公园点位28201 小桃园明城墙,点位28202 明誓石,点位28203 马娘娘脚印石头城点位28301 清凉门,点位28302 鬼脸12月29日: 栖霞山点位29101 彩虹明镜,点位29102 鼓楼,点位29103 隋舍利塔点位29104 品外泉,点位29105 纱帽峰,点位29106 天开岩第一章:南京及周边地区地质概况引言从南京向东到镇江再折向南东,东抵武进县境孟河一带,绵延了一列丘陵、低山,称为宁镇山脉。

它全长约100余公里,标高一般为100~200米,少数山峰超过300~400米,如钟山、孔山、九华山、华仑山、栖霞山、宝华山等。

这里地层山露齐全,不仅对于下扬子,而且在华南均具代表性;构造变形程度中常,构造形象清楚、典型;火成岩类多而且出露广泛;有各种内生及外生矿床,加之这里地质研究程度高,交通方便,观察容易,其中许多地点已成为地质旅行和教学实习的良好场所,在国内享有盛誉。

(一)地层南京地区的地层单元属扬子地层区下扬子分区宁镇地层小区。

本区地层自震旦系至第四系均有出露,发育良好,研究程度高。

其中,古生代和部分中、新生代地层,有达60年之久的研究历史,建有许多标准剖面,为广大地质工作者划分和对比地层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现自老而新分述这如下:1、震旦系(Z)分布于南京幕府山。

分上、下两统。

(1)下统高桥组(Z)命名地点在丹阳县高桥村,其岩石类型主要为含砂砾千枚岩。

千枚岩矿物成分绢云母占70~85%,其次为长石和石英集合体,镜下见清晰的皱纹状千枚状构造。

砾石成分有脉石英、火成岩砾和碎屑以及砂岩等。

砾径大小不一,大者可达50厘以上,小者不及2~3厘米,分选性差。

底部未出露,顶部剖面测制不全,厚度在于27.6米。

(2)上统分为两组:)。

根据岩石特征可细分为两个岩性段:下段称嘉陡山沱组(Z12山段,岩石由泥质岩变质的千枚岩组成,主要矿物为绢云母,次为石英及绿泥石,具千枚状构造。

局部地段见有灰岩透镜体。

上段为马迹山段,由内碎屑微晶灰岩、泥质内碎屑微晶灰岩、硅质白云质灰岩组成。

陡山沱组总厚度大于579米。

与下伏地层高桥组为整合接触。

)本组岩性主要为灰白、深灰色厚层微晶白云岩、白灯影组(Z22去石化微晶灰岩,上部为白云石化含核形石灰岩,顶部夹硅质页岩。

总厚度258米以上。

南京幕府山的灯影组与上述不同,主要岩性为藻白云岩、条纹状藻球粒(藻团块)白云岩,可见葡萄状结构。

2、寒武系()分三统。

中下统见于幕府山及名容县仑山。

上统露头良好,分布于仑山、江宁县汤山和幕府山等地。

(1)下统幕府山组(1)命名地点在南京幕府山,岩性可分为两部分,下部以灰黑色硅质页岩,含碳质硅质页岩为主,夹有石煤层,泥质晶屑白云岩,硅质结晶灰岩及磷质结核,黄铁矿结核。

上部以残余异化粒白云岩及微晶粉晶白云岩为主,夹薄层泥质微晶白云岩,粉砂质页岩,含砂燧石岩,含少量海绿石,并夹有砂状磷块岩及磷质白云岩。

(2)中统炮台山组(2)命名地点在南京幕府山,岩性分两部分,下部为灰色粉晶白云岩及灰白至灰褐色薄层石膏溶孔粉晶白云岩,角砾状泥质微晶白云岩,黄色薄层泥质微晶白云岩。

其中富产三叶虫。

上部分为浅灰色、浅红色、灰黑色中、薄层粉晶白云岩夹残余生物屑白云岩,含燧石结核。

(3)上统观音台组(3)分布于仑山、汤山及幕府山。

命名地点在句容仑山观音台,为灰白色厚层及巨厚层结晶白云岩及厚层白云质灰岩,含少量燧石结核,局部富集成硅质层。

3、奥陶系(O)本系地层广泛发育于仑山、汤山和幕府山,分三统八组。

(1)下统分为四组,自上而下为仑山组、红花园组、大湾组、牯牛潭组。

仑山组(O1)命名地点在句容仑山。

1红花园组(O2)仑山出露较全,在汤山其顶部为断层切断。

1)浅灰色至灰色生物屑石灰岩。

大湾组(O31牯牛潭组(O4)灰及灰黄色中、厚层含泥质生物屑微晶灰岩及1微晶生物屑灰岩为主。

)灰及肉红色中厚层含泥质生(2)中统分两组:大田坝组(O12物屑微晶灰岩。

)(即宝塔组)命名地点在南京汤山。

汤山组(O22(3)上统分两组:汤头组(O1)命名地点在南京汤山。

3)黑色薄层硅质页岩,风化后呈棕灰及灰白色,向五峰组(O23上硅质成分逐渐增多,而成为燧石岩。

4、志留系(S)(1)下统高家边组(S1)(2)中上统坟头群(S2+3)5、泥盆系(D)(1)中下统茅山群(D1+2)命名地点在句容县茅山,为一套紫红色碎屑岩层,乃因氧化作用所致。

厚度达115米。

岩性可分为三部分。

下部为灰白色薄层细粒石英砂岩,泥质胶结,厚22.2米。

中部为灰黄色薄层粉砂岩,富含云母,厚13米。

上部为灰白色中厚层状中、细粒石英砂岩,硅质或铁质胶结。

局部具交错层,厚79.8米。

本组与下伏地层坟头群连续沉积。

(2)上统五通组(D3)岩性坚硬,常构成高山之顶,露头良好。

南京龙潭镇观山剖面厚度为166.6米。

根据岩性可分为三部分,下部为含砾石英砂岩夹少量页岩,中部为石英砂岩夹少量页岩,上部则以粉砂岩页岩为主,夹薄层石英砂岩。

本组与下伏茅山群呈假整合接触。

6、石炭系(C)广泛分布于,露头良好,化石丰富。

分三统六组,下统是海陆交替相沉积,自下而上分为金陵组、高骊山组、和州组和老虎洞组。

中统黄龙组和上统船山组均为浅海相灰岩沉积。

(1)下统地层在中国水泥厂矿山车间的孔山机修房南面和江宁陡山和陈家边一带出露最好,四组地层均可在同一地点见及。

)命名地点在南京龙潭镇。

金陵组(C11高骊山组(C2)命名地点在句容高骊山。

1)本区内各地和州组岩性均很相似。

和州组(C31)命名地点在江宁大连山老虎洞。

老虎洞组(C41(2)中统黄龙组(C2)原来的龙潭镇黄龙山剖面,近年来因大量采石已被破坏,江宁陡山、孔山、金丝岗、大连山-青龙山及句容赣船山等地黄龙组地层出露良好。

(3)上统船山组(C3)命名地点在句容赣船山。

为浅海相含核形石的厚层石灰岩,灰岩的颜色常有“黑白相间”现象。

7、二叠系(P)分布范围同石灰系,分二统四组。

(1)下统为浅海相的石灰岩和燧石岩栖霞组(P)命名地点在南京栖霞山,以浅海相含燧石结核的石灰岩为主。

可分为四个岩性段:臭灰岩段,下硅质岩段,栖霞灰岩段,上硅质岩段。

)以浅海相硅质页岩,燧石岩为主,夹少量泥岩,孤峰组(P21含磷质结核。

产菊石化石。

与下伏栖霞组呈整合接触。

(2)上统为滨海沼泽相含煤沉积和浅海相粘土岩和燧石岩沉积)由于岩性软弱,其出露部位常形成沟谷,大部分为第四(P12系所掩覆。

命名地点在南京龙潭镇。

8、三叠系(T)分为下青龙组、上青龙组和黄马青群。

前面两个组又常合并称为青龙群,命名地点在南京龙潭镇青龙山。

它们广泛分布于宁镇山脉中段和西段。

(1)下统下青龙组(T1)岩性可分为三部分:下部以黄绿色页岩、泥岩为主,夹薄层微晶石灰岩。

中部为薄层微晶石灰岩与黄绿色页岩、泥岩互层。

上部为灰色块状微晶灰岩,内碎屑微晶灰岩及含生物微晶灰岩。

(2)中统上青龙组(T2)岩性可分三部分:下部及中主要为薄层、中厚层微晶石灰岩含生物微晶灰岩和泥质微晶灰岩,夹内碎屑灰岩透镜体。

上部为白云化微晶灰岩、微晶白云岩及中、薄层微晶石灰岩。

(3)中上统黄马青群(T2+3)命名地点在南京钟山黄马村。

岩性主要为灰紫、暗紫色钙质粉砂岩夹泥质微晶灰岩透镜体。

9、侏罗系(J)分三统,中下统为象山群,命名地点在南京南象山及北象山。

是陆相河流和湖泊沉积,分布于南京南象山、北象山、钟山及江宁县张冲村石佛庵一带。

(1)中下统象山群(J1+2)(2)上统分为两组:云合山组(J1)本组仅见于本区周冲村3及南、北象山的北坡。

主要为一套暗紫及黄绿色含火山碎屑的沉积岩,是火山喷发间隙的产物。

10、白垩系(K)分二统四组。

下统在本区地表未出露。

仅据邻区江宁、溧水等地资料介绍。

上统为一套陆相红色岩系地层。

(1)下统分两组:娘娘山组(K1)由一套碱性喷出岩组成1)分布于邻区句容-溧水-高淳一带,岩性为砂岩、页葛村组(K21岩或含火山碎屑的沉积岩层。

(2)上统分两组:)常出露于山麓或低矮丘陵地带。

浦口组(K22赤山组(K)地表出露另星,多为第四系覆盖。

岩性主要为砖红色中厚层、厚层粉砂岩与薄层粉、细砂岩互层。

11、第三系(R)第三系分为下第三系[包括古新统(E1)、始新统(E2)、渐新统(E]及上第三系[包括中新统(N1)和上新统(N2)]。

3)12、第四系(Q)第四系分为更新统和全新统。

分布广泛,常形成阶地。

是一套疏松的陆相碎屑沉积。

(1)下更新统雨花台组(Q1)分布于宁镇山脉西段长江两岸,常组成阶地。

在雨花台其岩性为含棕共同色粘土、砂及铁质的砾石层,砾石以石英、燧石为主,有少量火山岩、变质岩、赤铁矿、玛瑙等。

(2)中上更新统下蜀组(Q32 )分布广泛,常形成阶地。

下蜀镇出露的岩性为黄色带红的泥、细砂及粘土,其中常含灰质结核。

产腹足类化石。

(3)全新统(Q4)是近代沉积物。

主要分布在长江沿岸或山间冲沟、坳谷中。

其岩性和成因各地不同、因地而异。

(二)构造1、褶皱南京地区是由若干背、向斜组成的线状褶皱束。

在南京城东郊褶皱束最宽,由北侧的幕府山算起,经钟山到大连山,南北宽达25公里。

向东逐渐收缩,如从北面的龙潭算起向南到江宁县的汤山,褶皱束宽度变为15公里左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