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南亚季风与东亚季风的几点不同

合集下载

季风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的区别

季风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的区别

题目分值得分何谓季风?试比较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成因与特点(8分)何谓季风由于大陆及邻近海洋之间存在的温度差异而形成大范围盛行的、风向随季节有显著变化的风系,具有这种大气环流特征的风称为季风。

季风是由海陆分布、大气环流、大陆地形等因素造成的,以一年为周期的大范围对流现象。

亚洲地区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季风区,其季风特征主要表现为存在两支主要的季风环流,即冬季盛行东北季风和夏季盛行西南季风,并且它们的转换具有暴发性的突变过程,中间的过渡期实短。

一般来说,11月至翌年3月为冬季风时期,6~9月为夏季风时期,4~5月和10月为夏、冬季风转换的过渡时期。

但不同地区的季节差异有所不同,因而季风的划分也不完全一致。

季风是大范围盛行的、风向随季节变化显著的风系,和风带一样同属行星尺度的环流系统,它的形成是由冬夏季海洋和陆地温度差异所致。

季风在夏季由海洋吹向大陆,在冬季由大陆吹向海洋。

季风活动范围很广,它影响着地球上1/4的面积和1/2人口的生活。

西太平洋、南亚、东亚、非洲和澳大利亚北部,都是季风活动明显的地区,尤以印度季风和东亚季风最为显著。

中美洲的太平洋沿岸也有小范围季风区,而欧洲和北美洲则没有明显的季风区,只出现一些季风的趋势和季风现象。

冬季,大陆气温比邻近的海洋气温低,大陆上出现冷高压,海洋上出现相应的低压,气流大范围从大陆吹向海洋,形成冬季季风。

冬季季风在北半球盛行北风或东北风,尤其是亚洲东部沿岸,北向季风从中纬度一直延伸到赤道地区,这种季风起源于西伯利亚冷高压,它在向南爆发的过程中,其东亚及南亚产生很强的北风和东北风。

非洲和孟加拉湾地区也有明显的东北风吹到近赤道地区。

东太平洋和南美洲虽有冬季风出现,但不如亚洲地区显著。

夏季,海洋温度相对较低,大陆温度较高,海洋出现高压或原高压加强,大陆出现热低压;这时北半球盛行西南和东南季风,尤以印度洋和南亚地区最显著。

西南季风大部分源自南印度洋,在非洲东海岸跨过赤道到达南亚和东亚地区,甚至到达我国华中地区和日本;另一部分东南风主要源自西北太平洋,以南或东南风的形式影响我国东部沿海。

浅谈南亚季风与东亚季风的几点不同

浅谈南亚季风与东亚季风的几点不同

浅谈南亚季风与东亚季风的几点不同作者:张国来源:《地理教育》2010年第01期季风气候是亚洲气候的显著特色,东亚、东南亚和南亚都是世界著名的季风气候区。

亚洲大陆与太平洋之间形成的东亚季风,亚洲大陆与印度洋之间形成的南亚季风,各自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大气环流系统,控制着这两个地区的气候。

东南亚位于这二者之间,两种季风对它都有影响。

不过这两种季风的性质不同,从气候特点来比较,两者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差别。

一、季风强度不同南亚北部有一系列山地,如阿富汗山地、喀喇昆仑山脉和喜马拉雅山脉等使之与中亚及我国青藏高原分开,亚洲大陆的冬季风很难进入印度境内,在10月~次年3月这里没有类似东亚寒潮这样的强冷空气入侵,所以印度凉季的月平均气温要比我国东部同纬度地区暖和得多,如印度的新德里和迪布鲁加尔1月平均气温较同纬度的长沙和福州分别高出几度到十几度。

正是由于印度北面有高耸的喜马拉雅山脉和被称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作为屏障,所以南亚的冬季风并不显著。

众所周知,我国大部分地区冬季的气候寒冷干燥,是由于从西伯利亚冷高压发散出来的冬季风是强劲的,在它的影响之下,我国成为世界上同纬度地区冬季最冷的国家。

1月平均气温我国东北比同纬度地区平均偏低14~18℃,黄河流域偏低10~14℃,长江以南偏低8℃,华南沿海偏低5℃左右,所以我国深受冬季风的控制。

在东亚季风区,冬季风比夏季风强得多。

冬季风经过长途跋涉到达东南亚一带时势力已大大减弱,在中南半岛冬、夏季风强度几乎相当。

到了南亚,则是夏季风要强于冬季风。

二、季风进退速度不同南亚夏季风的到来非常迅速,气候学上称之为“季风爆发”。

当旱季末期气温尚在不断增高、印度平原上几乎是酷热难耐的时候,6月中旬前后夏季风突然爆发。

南亚夏季风的建立具有3个明显特点:①低空盛行风转为西南风;②大范围降水量显著增加;③季风建立迅速,带有爆发性。

在5月中旬以前,夏季风在马来半岛和孟加拉湾南部建立后,迅速向西北方向推进,5月下旬到达中南半岛和孟加拉湾,6月在印度全境爆发,7月推进到巴基斯坦。

南亚季风与东亚季风的比较

南亚季风与东亚季风的比较

南亚季风与东亚季风的比较
南亚季风,东亚季风,东南亚季风是亚洲季风的子系统,它们的来源,季风成员及其影响地区是不同的:
(1)成员比较;南亚季风源于南半球的马斯克林高压,在东非沿岸越赤道后形成索马里急流,以西南季风形式影响印度,中南半岛和我国西南地区,对印度季风槽的形成和季风降水有很大影响。

东亚季风也有自己的成员:东亚季风起源于澳大利亚高压,在105?-125?E附近越过赤道以后,在南海,西太平洋地区也成为西南急流,由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影响,形成热带辐合带,副热带高压南侧的东南气流向北又变成西南气流,与北方冷空气活动配合,在长江流域形成梅雨锋。

为区别不同季风气流的来源,将与越赤道气流有关的季风气流称为热带季风,而与副热带高压有关的季风气流称为副热带季风。

在高空,这两支季风环流都伴有较强的偏东气流。

(2)热源比较:从大气热源的分布来看,两个系统各有一个巨大的热源中心位于北半球,各有一个冷源中心位于南半球。

孟加拉湾热源和青藏高原热源与南半球的马斯克林冷源维持了印度季风槽的上升支和南半球的下沉支,组成了印度季风系统的季风经圈的环流;而南海与东亚大陆的热源与澳大利亚的冷源维持了南海和西太平洋热带辐合带的上升支和澳大利亚的下沉支,从而组成东亚季风系统经圈环流。

(3)由上述可知: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是两支相互独立的亚洲季
风子系统,它们的分界线大约在100°E附近。

另一方面,这两支季风子系统共存于一个大的季风环流内,是相互作用的。

印度南部西南季风加强东伸,可以影响到南海和西太平洋地区,加强那里的西南气流;而南海热带低压或台风西移可以引起孟加拉湾低压的发展,最后影响印度季风。

气候变化与气候类型

气候变化与气候类型

二、气候类型的判断 1. 判断南北半球: 根据气温曲线的形状或最冷月出现的月份
2. 以“温”定“带”: 根据最冷月气温值
3. 以“水”定“型”:
根据降水的季节分配特征及年降水量
降水量增加和减少是逐步 降水量迅速增加
的 年降水量: 750~ 1000mm
1 500~2000mm北半球 独有
15
(℃)
(℃)
(mm)
27
1650
25
22
27
890
26
77
5.两地的纬度约在 A.15°S~20°S之间 C.25°S~30°S之间
B ) B.15°N~20°N之间 D.25°N~30°N之间
(安徽)甲、乙两地纬度相同,相距500千米。
两地气温、降水资料如下表所示。完成5~6题。
5月~10月
11月~次年4月
G 温带季风气候.
读下表,判断A、B两地气候类型
1月 4月 7月 10月 全年
气温℃
28 29 26 27 27
A
降水mm
5 107 136 101 982
气温℃
25 25.5 25.9 25.5 25.6
B
降水mm 314 268 156 197 2716
A为 热带草原气候 B为
热带雨林气候
图中北半球四地按
热带草原气候750-1000
热带季风气候1500—2000
亚热带季风气候1000 温带季风气候500-600
地中海气候 300-1000
少雨型
终年降水稀少
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大陆 性气候、亚寒带大陆性气候、 极地气候<250
P40
若下图中纬度数是北纬,则C、F、G点地区各 为什么气候?

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比较

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比较

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较
东亚季风是海洋和陆地的⽓压产⽣的。

南亚季风的形成主要是由⽓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引起的。

东亚季风
东亚季风,是亚洲季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移动和变化影响着中国的天⽓和⽓候。

东亚季风从成因上看是由海陆热⼒性质差异引起。

夏季陆地温度较⾼形成低压,故夏季风从副热带海洋吹向陆地(偏南风);冬季陆地寒冷形成⾼压,故冬季风从⾼纬⼤陆吹向海洋(偏北风),冬季风⼒较强。

成因主要为海陆热⼒性质差异。

其范围⼤致包括中国东部、朝鲜半岛、⽇本等地区。

南亚季风
南亚季风是指影响亚洲南部(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以及中国西南地区等地)的季风,其中以印度半岛最为典型,故命名为南亚季风。

南亚季风的形成原因可概括为:冬季受海陆热⼒性质差异影响,夏季则受⽓压带风带移动影响。

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比较

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比较
亚寒带⑥针叶林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地中海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② 热带草原气候 ①热带雨林气候
北半球陆地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
D C
BA
B C
B
D
温带大陆性气候
极地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地中海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B 赤道低气压
东北信风带
带与副极地
赤道低气压带
低气压带的
A 形成有何不
东南信风带
同?
副热带高气压带 西风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D 极地高气压带
B
极地高气压 带与副热带
高气压带有
C
极地东风带
何差异?
3.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北半球规律: 夏季北移 冬季南移
就全球而言:大致是1月南移, 7月北移
小结
三圈环流
全年高温 分旱雨两季
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风带气压带季节移动
小结
北 半
1. 形成原因: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气压带风带
气 压
成因 的季节移动

海陆热力
心 2. 季风
性质差异
环流
分布及特点
三、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 作用:
①调整了全球水热分布
②是形成天气和气候的 重要因素
通过学习,思考三种气候的分布规律、 气候特点、形成原因、分别是什么?
亚 热
北纬 候 30°
陆,南美大陆和澳大利 暖少雨 亚大陆东南部等地

高三地理复习专题讲解:大气活动中心变化与季风强弱

高三地理复习专题讲解:大气活动中心变化与季风强弱

2021届高三地理复习专题讲解:大气活动中心变化与季风强弱一、专题讲解1.大气活动中心变化与季风强弱大气活动中心的位置和强弱是季风强弱变化的主要原因,以东亚季风为例: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势力强,位置偏北、偏西,夏季风势力强;雨带滞留北方,北方降水多,南方降水少,我国东部出现北涝南旱。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势力弱,位置偏南、偏东,夏季风势力弱;雨带滞留南方,北方降水少,南方降水多,出现南涝北旱。

冬季亚洲高压势力强,冬季风势力强,冷空气南下,常常给一些地区造成低温冷害。

亚洲高压势力弱,位置偏北,冷空气势力弱,出现暖冬。

冬、夏季气压中心与季风2.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1)1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冬季风(如下图)(2)7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夏季风(如下图)3.季风环流的成因(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1)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与季风环流冬季,陆地气温低、气压高,海洋气温高、气压低,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北半球风向向右偏,南半球风向向左偏。

东亚形成西北季风,南亚形成东北季风。

夏季,陆地气温高、气压低,海洋气温低、气压高,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北半球风向向右偏,南半球风向向左偏。

东亚形成东南季风,南亚形成西南季风。

(2)气压带、风带移动与季风环流北半球夏季,气压带、风带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作用,向右偏,形成西南季风。

北半球冬季,气压带、风带南移,北半球的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作用,向左偏,形成西北季风。

4.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的比较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成因并不完全相同,二者特征差异较大,具体如下:二、同步训练1.公元399~412年,僧人法显西行求法,游历三十余国,其旅行见闻《佛国记》是现存最早关于中国与南亚陆海交通的地理文献。

下图为法显求法路线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佛国记》中有“无冬夏之异,草木常茂,田种随人,无有时节”的记载,其描述的区域是( )A.印度河上游谷地B.帕米尔高原C.斯里兰卡沿海平原 D.塔里木盆地(2)法显从耶婆提国乘船返回中国最适合的时间是( )A.1~5月B.5~9月C.9~12月D.11月~次年3月[思维探究][答案] (1)C (2)B2.北半球海陆分布造成纬向气压带分隔成一系列的高、低气压中心,其位置和强度的异常往往造成各地天气、气候的异常。

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

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

北半球的夏季,南半球的冬季。
[答案] C
高考总复习地理
第二部分 自然地理
3.该月份甲地盛行( )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解析] 读图可知,甲地位于10°S左右,该地区被东南信 风控制,所以该月份盛行东南风。
[答案] A
高考总复习地理
第二部分 自然地理
4.该月份乙地的气候特征是( )
[解析] 由图可知,①和③均为低纬信风带。二者之间为 赤道低气压带,其控制下的气候类型为热带雨林气候;②风带 为南半球西风带,在其吹拂下形成自西向东流动的西风漂流, 为寒流。
[答案] (1)B (2)D
高考总复习地理
第二部分 自然地理
(2010年广州二测)读下图,影响多年0℃等温线分 布东西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
[答案] C
高考总复习地理
第二部分 自然地理 (2009年江门调研)读图,回答8~10题。
高考总复习地理
第二部分 自然地理
8.有关a地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特有
B.雨热同期
C.盛夏伏旱
D.冬雨夏干
[解析] 图中a地气候7月气温高,且此时降水量大,因此 具有雨热同期的特点。
[答案] B
A.终年温和湿润 B.终年高温多雨 C.终年炎热干燥 D.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2)在②风带吹拂下形成的洋流,其类型、性质和方向可能 是( ) A.风海流 暖流 自西北向东南 B.补偿流 寒流 自西南向东北 C.补偿流 寒流 自西向东 D.风海流 寒流 自西向东
高考总复习地理
第二部分 自然地理
第二部分 自然地理
高考总复习地理
第二部分 自然地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跋涉到达东南亚一带时势力 已大大减弱, 中南半岛冬 、 在 夏季风 强度几乎相当。到了南亚 , 则是夏季风要强于冬季风。
部, 多属 于地形雨 。在背风坡 或 内陆地 区, 雨量很快减少 。而 我 国东部季 风 区, 山脉 不高 , 降水 主要靠北 方来 的冷空气 和
南 方 来 的 暖 湿 空 气 相 遇 , 使 暖 空 气 抬 升 而 形 成 , 锋 面 雨 致 多
二、 季风进退 速度不 同
南 亚 夏 季 风 的 到来 非 常 迅 速 ,气 候 学 上称 之 为 “ 风 爆 季 发 ” 当旱 季 末期 气 温 尚在 不断 增 高 、印度 平 原 上几 乎 是 酷 热 。 难 耐 的 时候 , 月 中旬 前 后 夏 季 风 突然 爆 发 。南 亚 夏 季风 的建 6
很快 的冬季风 ,势力强大的冬季风只需大约一个 月的时间 , 即 能从 东 亚 北 部 扩展 到 我 国华南 地 区 。
三、 雨季 降水成 因不 同
南亚的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风最强 的季节 , 这一方面与我 国华北地 区降水的情况类似。但和我 国南方却不一样 , 我国的 长江流域 和华南地区降水最集中的时期不是在夏季风最盛期 , 而是在最盛期之前 , 这主要是 由于这两个 区域降水 的主要原 因 不 同而 造 成 的 。
屋脊” 的青 藏高 原 作 为屏 障 , 以南 亚 的冬 季 风 并 不显 著 。 所
相 比之下 , 东亚夏季风到来很慢。 4~5 月东南季风 已抵达 广东沿海 , 6月北跃到江淮地 区,直到 7月才推进到华北和东
北地区 , 8月下 旬 夏 季 风 开始 南 撤 ,0月 中旬 全 部 退 出大 陆 。 1 所 以东亚 夏 季 风 是进 缓 退 急 。 与夏 季 风迅 速 南 撤相 伴 随 的 是来 得
止 。 可见 南 亚 夏 季风 前 进非 常迅 速 , 后 退缓 慢 。 而
两种季风 的性质不 同, 从气候特点来 比较 , 两者至少有 以下几
个 方 面 的差 别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季风强 度不 同
南亚北 部有 一系列 山地 , 如阿富汗山地 、 喀喇 昆仑 山脉和 喜马拉雅 山脉等使之与中亚及我 国青藏高原分开 , 亚洲大陆 的 冬季风很难进入 印度境 内, l 在 O月 一次年 3月这里没有类似 东亚寒潮这样 的强冷空气入侵 , 以印度 凉季的月平均气温要 所 比我 国东部 同纬 度 地 区 暖和 得 多 , 印度 的新 德里 和迪 布 鲁 加 如 尔1 月平均气温较 同纬度的长沙和福卅 分别高出几度到十几 1 度 。正是由于印度北面有高耸的喜马拉雅 山脉和被称 为“ 世界
向推进 , 月下旬到达 中南半岛和孟加拉湾 , 月在印度全境爆 5 6 发, 7月推进到 巴基斯坦 。 夏季风的撤退开始于 9月 , 首先在 巴 基斯坦西部终止 , 随后南撤 ,0月 中旬退到印度 中部 , l 德干高 原中部至缅甸 南部 一线 迟至 1 月初 ,半岛南部 到 1 1 2月初终
‘ 十 一 — _” - — - t —十 + 十 ” 十 。十 。 十 ” 十 ”十 十 ” 十 十 十 “+ + 。+ + + + 十 一 + 。 + 。 十 +
的性质 。 因此 , 国东部 的降水并不是 出现在夏季风 内部 , 我 而 是 在 冬 、 季 风 交 界 的地 区 出 现 的 。苏 东 坡 的“ 棹 风 ” 诗 夏 船 一
就 准确 地 描 写 了这 一 现 象 : 三 时 已断 黄 梅 雨 . 里 初 来舶 棹 “ 万
一 + - 一十 + - -+ -+ 一+ 一+ 一+ *+ -+ 一+ -+ 一+ - + + --' -十 一 4 - + - + - 一+ 一+ 一+ ・ +
重难点解 析之 四 : 多样 的地域 文化
印度 的 北 部 、 岛 的 东 西 两 岸 和 内 地 多 山 脉 , 湿 的 气 半 潮 流 沿 山 坡 上 升 而 形 成 降 雨 , 故 降 水 一 般 出 现 在 夏 季 风 区 内
众所周知, 我国大部分地区冬季的气候寒冷干燥 , 是由于从 西伯利亚冷高压发散出来 的冬季风是强劲的,在它的影响之下 ,
我 国成为世 界上 同纬度地 区冬 季最冷 的国家 。1 平均 气温我 国 月
东J; I : I Z同纬度地区平均偏低 1 —1℃, 4 8 黄河流域偏低 1 4 0~l℃, 长江以南偏低 8 华南沿海偏低 5C ℃,  ̄左右 , 以我国深受冬季风 所
的控制 。 东亚 季风 区 , 风 比夏 季风 强得多 。 在 冬季 冬季 风经过 长途
【 教材简述 】 自然环境是人文环境发生发展 的的基础 。 任何一个 区域人 们 的生产 和生活特点都与 自然环境特点息息相关。 教材中亚洲
异也较显著。 本节教材的难点有: 一是不同的国家由于自然、 历
史、 社会条件的不 同, 经济发展水平也不同 ; 二是关于三类产业 的划分 , 学生很陌生也很难理解 ; 三是怎样衡量一个 国家经济 发展水平的高低 。
亚季风与东亚季风的几点不同
●张 国 / 山东省 章 丘 市 圣 井 中 心学 校 ( 5 2 0) 202

一 一
风气候是亚洲气候 的显著特 色 , 东亚 、 东南亚 和南亚 都
’ 的东亚季风 ,亚洲大陆与印度洋之间形成 的南亚季风 ,
立具有 3 明显特点 : 个 ①低空盛行风转 为西南风 ; ②大范围降
水量显著增加 ; ③季 风建立迅 速 , 带有爆发性。在 5月中旬以
前 , 季风 在 马来 半 岛 和盂 加 拉 湾 南 部 建 立 后 , 速 向西 北方 夏 迅
! 是世界著名的季风气候区。 三 : 亚洲大陆与太平洋之间形成
各 自形 成 一 个相 对 独 立 的大 气 环 流 系统 , 制着 这 两个 地 区的 控 气 候 。 南亚 位 于 这二 者 之 间 , 种 季风 对 它都 有 影 响 。 过 这 东 两 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