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必备:高中生物新教材中的实验汇总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一至必修五生物实验积累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一至必修五生物实验积累实验一:观察植物细胞结构实验目的:观察植物细胞的结构,了解其组织构成。
实验步骤:1. 取一片鲜叶片,放在载玻片上。
2. 在叶片上滴加一滴碘酒溶液。
3. 用取物钳将另一片载玻片放在碘酒溶液上,将溶液蒸发至干燥。
4. 在显微镜下观察载玻片。
实验结果:可以观察到植物细胞的主要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叶绿体和细胞核。
实验二: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实验目的:了解光合作用发生的条件及其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实验步骤:1. 取两个绿色植物苗。
2. 将一个苗放置在室内光照充足的地方,另一个苗放置在黑暗中。
3. 接种一段时间后,观察两个苗的生长情况并记录。
实验结果:在光照充足的条件下,植物苗能正常生长,而在黑暗中则生长受限。
这说明光合作用对植物生长至关重要。
实验三:测试酶的活性实验目的:测定不同温度条件下酶的活性变化。
实验步骤:1. 准备苹果汁和淀粉溶液。
2. 将一部分苹果汁和一定量的淀粉溶液混合。
3. 将混合液分别置于不同温度下反应一段时间。
4. 加入判断酶活性的试剂,观察颜色变化并记录。
实验结果:随着温度的升高,酶活性逐渐增强,但超过一定温度后酶活性会下降。
这说明温度对酶的活性有一定影响。
实验四:观察动植物细胞的异同实验目的:观察动植物细胞的异同,了解它们的结构特点。
实验步骤:1. 取一片洋葱鳞叶和一片薄片组织,放在载玻片上。
2. 滴加一滴甲苯溶液,将溶液蒸发至干燥。
3. 在显微镜下观察载玻片。
实验结果:动植物细胞的共同点是都包含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而不同之处在于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和叶绿体,而动物细胞则没有。
实验五:观察细菌培养实验目的:观察细菌在不同培养条件下的生长情况。
实验步骤:1. 准备好培养基和细菌液。
2. 将细菌液分别接种在不同培养基上。
3. 每天观察并记录细菌的生长情况。
实验结果:细菌在不同培养基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情况不同。
这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细菌生长的适宜条件。
高中生物课本19个实验归纳及

实验一:观察DNA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必修一P26〕一.实验目的:初步掌握观察DNA 和RNA 在细胞中分布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1. 甲基绿+DNA绿色两种试剂不是单独使用,应混合使用吡罗红+RNA 红色2. 8%盐酸: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休中的DNA 和蛋白质别离,有利于DNA 与染色剂结合。
0.9%NaCl 溶液:保持口腔上皮细胞正常形态 蒸馏水:配制染色剂,冲冼载玻片 三.方法步骤 几种液体的作用一.实验目的:尝试用化学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二.实验原理:*些化学试剂能使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响。
1.复原糖〔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 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
甲液:0.1g/ml NaOH 溶液 乙液:0.05g/ml CuSO 4溶液 Cu ( OH ) 2反响生成砖红色氧化亚铜〔Cu O 〕。
2.。
3.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响。
〔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很多肽键,在碱性NaOH 溶液中能与双缩脲试剂中的Cu 2+作用,产生紫色反响。
〕 A 液:0.1g/ml NaOH 溶液B 液:0.01g/ml CuSO 4 溶液肽键构造与铜离子反生络合反响,生成紫色络合物。
4. 淀粉遇碘变蓝色。
三.实验材料1.做复原糖鉴定实验:应选含糖高,颜色为白色或近白色的植物组织,如苹果、梨。
〔因为组织的颜色较浅,最好无色,防止颜色干扰且易于观察。
〕2.做脂肪的鉴定实验:应选富含脂肪的种子,以花生种子为最好,实验前一般要浸泡3~4小时〔也可用蓖麻种子〕。
3.做蛋白质的鉴定实验:可用富含蛋白质的黄豆或鸡蛋清等。
四、实验试剂斐林试剂、丹Ⅲ或丹Ⅳ染液、双缩脲试剂、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碘液、蒸馏水。
五、方法步骤〔二〕脂肪的鉴定⑴显微镜观察法水浴加热 斐林试剂 使用时:甲乙液等量混匀后立即使用 双缩脲试使用时:先加A 液后加B 液操作方法注意问题解释花生种子浸泡、去皮、切下一些子叶薄片,将薄片放在载玻片的水滴中,用吸水纸吸去装片中的水。
新课标高考大纲要求的20个生物实验

高考《考试大纲》要求的20个生物实验(一)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原理: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使RNA呈现红色。
利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以显示DNA和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
盐酸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体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和染色剂结合。
实验步骤:1.取口腔上皮细胞(1)在洁净的载玻片上,滴一滴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
(2)用消毒牙签在自己漱净的口腔内侧壁上轻轻地刮几下,把牙签上附有碎屑的一端,放在载玻片的液滴中涂抹几下。
(3)点燃酒精灯,将涂有口腔上皮细胞的载玻片烘干。
2.水解(1)在小烧杯中加入30 mL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将烘干的载玻片放入小烧杯中。
(2)在大烧杯中加入30 ℃温水。
(3)将盛有盐酸和载玻片的小烧杯放在大烧杯中保温5 min。
(如图)3.冲洗涂片用蒸馏水的缓水流冲洗载玻片10 s。
4.染色(1)用吸水纸吸去载玻片上的水分。
(2)将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滴2滴在载玻片上,染色5 min。
(3)吸去多余染色剂,盖上盖玻片。
5.观察先用低倍镜找到染色均匀、色泽浅的区域,再用高倍镜观察各部分的染色情况。
实验结果和结论:细胞核部分被染成了绿色,而细胞质部分被染成了红色。
说明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原理某些化学试剂能够使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
糖中的还原糖(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可以生成砖红色沉淀。
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Ⅳ染液染成红色)。
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可以产生紫色反应。
因此,可以根据与某些化学试剂所产生的颜色反应,鉴定生物组织中糖、脂肪或蛋白质的存在。
目的要求初步掌握鉴定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基本方法。
高中生物24个实验归纳

高中生物24个实验归纳(最新版)目录1.实验一:观察细胞膜的通透性2.实验二:检测蛋白质3.实验三:观察 DNA 和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4.实验四:观察细胞有丝分裂5.实验五:观察减数分裂6.实验六:观察受精作用7.实验七:观察细胞分化8.实验八:观察生长素的作用9.实验九:观察植物的光合作用10.实验十:观察呼吸作用11.实验十一:观察酶的催化作用12.实验十二:观察微生物的分解作用13.实验十三:观察基因的表达14.实验十四:观察遗传病的遗传规律15.实验十五:观察基因突变16.实验十六:观察基因重组17.实验十七:观察染色体变异18.实验十八:观察基因表达调控19.实验十九:观察蛋白质工程20.实验二十:观察生物技术的应用21.实验二十一:观察动物的生理功能22.实验二十二:观察生物的进化23.实验二十三:观察生态系统的平衡24.实验二十四:观察生物的适应性正文高中生物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它涉及到生物的各个方面,包括细胞、遗传、进化等。
在学习生物的过程中,实验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生物学原理。
本文将对高中生物的 24 个实验进行归纳。
实验一的主要目的是观察细胞膜的通透性,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细胞膜的功能和结构。
实验二则是检测蛋白质,这个实验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蛋白质的性质和功能。
实验三要观察 DNA 和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这个实验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核酸在细胞中的作用。
实验四和实验五分别是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这两个实验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细胞的分裂过程。
实验六是观察受精作用,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了解受精的过程和原理。
实验七是观察细胞分化,这个实验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细胞分化的原理和过程。
实验八到实验十分别是观察生长素的作用、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这三个实验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植物的生长和代谢过程。
实验十一是观察酶的催化作用,这个实验可以帮助我们了解酶的功能和性质。
关于高级高中生物实验总结归纳高三适用

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实验是高考生物的重点考察项目,在高考中素有得实验者得生物的说法,近几年的高考中各地对于实验的考察形式有所不同,但万变不离其宗,本节课我来归纳下课本的实验考点;二、复习预习在高中教材中共有多少个实验呢共分成多少类三、知识讲解考点1 课本实验考点知识归纳一、提取鉴定类实验二、观察类实验三、实习、研究性实验四、实验原理归纳五、实验材料的选择和处理六、几种重要的培养基/培养液四、例题精析例题1题干关于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操作,正确的是A.使用定性滤纸过滤研磨液B.将干燥处理过的定性滤纸条用于层析C.在划出一条滤液细线后紧接着重复划线2~3次D.研磨叶片时,用体积分数为70%的乙醇溶解色素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操作注意事项;过滤主要是将滤渣和滤液分开,要用吸附性差的纱布而不能用吸附性强的滤纸过滤研磨液,A错误;干燥处理定性滤纸是为了让层析液能够更快、更整齐的扩散,使色素更好地分离,B正确;画滤液细线,要等一次画完干燥后才能重复,防止滤液细线过粗,C错误;叶绿体中色素为脂溶性物质,要用无水乙醇提取,D错误;例题2题干生物实验中常用盐酸处理实验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盐酸解离根尖的同时也为龙胆紫染色创造酸性环境B.盐酸处理染色质能促进DNA与派洛宁吡罗红结合C.盐酸浓度过高会破坏过氧化氢酶的空间结构导致其失活D.盐酸处理细胞有利于健那绿詹纳斯绿B对线粒体染色答案C解析本题全面考查高中实验中盐酸的作用;在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盐酸的作用是解离,将细胞相互分开,盐酸是防止酸性环境中染料被中和,影响染色过程,所以在染色之前应先漂洗,故A错误;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盐酸的作用是将DNA和蛋白质分开,利于DNA与甲基绿结合,B错误;酶的作用条件温和,过酸会导致酶的空间结构受到破坏致使失活,C正确;健那绿对线粒体的染色要求是细胞必须是活细胞,盐酸会杀死细胞,所以不可使用,D错误;例题3题干根据下表所列出的相关实验操作,预期结果合理的是答案B解析在低于最适浓度的范围内,随着2,4-D溶液浓度的升高,其促进生根的作用增强,A项错误;新鲜肝脏研磨液中的过氧化氢酶和氯化铁均能催化过氧化氢分解释放出氧气,但酶的作用具有高效性,B项正确;1个32P标记的DNA分子在不含32P的条件下复制n次产生的2n个DNA分子中,只有2个DNA分子含有32P,C项错误;0.3 g/mL蔗糖溶液中洋葱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但清水中洋葱表皮细胞不会吸水胀破,D项错误;课程小结本节课重点对课本实验的常考点进行了总结,各地的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考试说明进行截取和使用,衷心希望能够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高中生物所有实验归纳

高考生物实验所有知识点!一、考纲要求的课本实验1.观察类实验在此类实验中常综合运用显微观察技术、染色技术、玻片标本制作技术等。
归类如下:2.鉴别类实验在此类实验中,常利用某种试剂对生物体或细胞中成分进行鉴别.针对不同的鉴别对象,采用不同的试剂。
归类如下:3.实习和研究性课题此类实验常通过调查法,调查法中常使用统计技术和测量技术。
4.探究性实验此类实验需要对某些生物学现象作出合理化的假设并通过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如教材中“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植物向性运动的实验设计和观察”等。
探究性生物学实验应当要求学生在明确实验要求、目的的前提下,遵循实验设计“操作方便.程序合理,药品节约.依据现象推测结论”的原则进行设计.一般可分以下几个环节:(1)理论假设的提出根据题目要求,确定实验的条件即实验变量X。
即惟一一个对实验结果可能产生影响的变量。
在此基础上提出理论假设.它常常可以描述为:“当条件X存在时,事件P(实验现象)可能发生;当条件X改变时,若事件P发生,能得出何结论;当事件P不发生.能得出何结论。
”(2)设计探究性实验分五个实验步骤进行:①实验准备,包括必要的实验器材及实验药品的准备;②满足条件X,设计一个实验,观察事件P能否发生;③条件X改变,设计一个实验,观察事件P能否发生,发生的程度如何;④设计对照实验。
⑤梳理,实验是否遵循“单一变量”、“平行重复”原则。
(3)观察,记录和结论仔细观察并准确记录实验现象.并根据实验现象做出相应的结论,一般规律是:①若条件X存在,事件P能发生;条件X改变,事件P不能发生(或发生程度改变)。
结论是……。
②若条件X存在,事件P能发生;条件X改变,事件P能发生。
结论是……。
③若条件X存在,事件P不能发牛,条件X改变,事件P能发生。
结论是……。
二、探究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的区别1.概念反应变量:亦称因变量。
(完整版)高中生物教材实验归纳,推荐文档

高中生物教材实验归纳1. 高中教材观察类实验比较(2)①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等)时,要在 50-65℃ 的水浴中加热;②用二苯胺试剂鉴定 DNA 时,应将二苯胺试剂加入溶有 DNA 的Nacl 溶液中,在沸水裕中加热 5 分钟,冷却后观察其颜色变化;③用重铬酸钾鉴定酒精时,要在酸性环境条件下进行。
注意:在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探究酶的专一性时,不可用碘液替代斐林试剂进行鉴定。
(3)课本中涉及到的材料使用5.高中教材实验方法汇总(1)制作DNA 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构建物理模型法。
(2)种群数量增长模型——构建数学模型法。
(3)分离各种细胞器——差速离心法。
(4)证明DNA 进行半保留复制——密度梯度离心法。
(5)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纸层析法。
(6)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死体染色法。
(7)观察线粒体——活体染色法。
(8)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对比实验法和产物检测法。
(9)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同位素标记法。
(10)摩尔根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假说—演绎法。
(11)萨顿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类比推理法。
(12)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取样器取样法。
(13)估算种群密度(运动能力强的生物)——标志重捕法。
(14)估算种群密度(运动能力弱的生物)——样方法。
6.高中教材实验基本技术(1)玻片标本的制作技术①应用:凡需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材料,都必须制作成临时装片、切片或涂片。
②举例:如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中要制作洋葱外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脂肪鉴定中要制作切片。
③步骤:如“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取材→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观察。
(2)解离技术:解离液,使细胞分散开。
(3)纸层析技术①方法:制样液→制备滤纸条→点样液→层析→观察实验结果。
②举例:如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色素提取液划线不能没入层析液)(4)研磨、过滤技术①举例:如绿叶中色素的提取。
高考生物必备:高中生物新教材中的实验汇总

高中生物新教材中的实验普通高中生物新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年10月第1版)中实验的数量明显增多,为了搞好新教材中实验内容的教学,我们对这些实验提前进行了试做。
现结合我们的试验体会,谈谈怎样做好高中生物新教材中的实验,供高中生物教师参考。
[实验1]生物组织中可溶性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1实验的准备工作1.1材料准备为了提高实验效果,实验材料应有所选择。
教师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精心选择含糖量较高,富含脂肪、蛋白质的生物组织或器官作为实验材料。
为使检验效果(颜色反应)明显,用于鉴定糖的生物组织,最好选用颜色较浅或近于白色的材料,如苹果、梨、白色甘蓝叶、白萝卜。
用于鉴定脂肪的实验材料,应提前浸泡3~4h(以宜于制作临时装片为准)。
用于鉴定蛋白质的植物材料,应提前浸泡1~2天,便于研磨。
1.2药品、试剂准备斐林试剂:用于配制斐林试剂的2种溶液,应提前备好,分别用滴瓶存放。
双缩脲试剂:双缩脲试剂的2种母液,应提前备好,分别用滴瓶存放。
苏丹溶液:取0.1g苏丹干粉,溶于100ml95%酒精中,待全部溶解后再分装成小瓶。
2实验的安排为了使学生对实验结果做到心中有数,在学生分组实验之前,教师应展示3个实验的结果,供学生作对照比较。
为了能按时完成实验,学生分组应以2人1组为宜,而且2人必须分工合作,以缩短实验的等待时间:如鉴定脂肪时,1个学生制作临时装片,另1个学生调试显微镜。
3实验成功的关键及注意事项本实验成功的关键在于实验材料的选择,选好实验材料,实验就成功了一半。
注意事项:斐林试剂很不稳定,故应将组成试剂的2种溶液分别配制、储存,使用时再临时加以混合,即现用现配。
双缩脲试剂的使用,应先加试剂A(10%NaOH溶液),造成碱性的反应环境,再加试剂B(1%CuSO4溶液)。
在鉴定可溶性糖的实验中,对试管中的溶液进行加热时,试管底部不要触及烧杯底部;另外,试管口不要朝向实验者,以免沸腾的溶液冲出试管,造成烫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生物新教材中的实验普通高中生物新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年10月第1版)中实验的数量明显增多,为了搞好新教材中实验内容的教学,我们对这些实验提前进行了试做。
现结合我们的试验体会,谈谈怎样做好高中生物新教材中的实验,供高中生物教师参考。
[实验1]生物组织中可溶性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1实验的准备工作1.1材料准备为了提高实验效果,实验材料应有所选择。
教师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精心选择含糖量较高,富含脂肪、蛋白质的生物组织或器官作为实验材料。
为使检验效果(颜色反应)明显,用于鉴定糖的生物组织,最好选用颜色较浅或近于白色的材料,如苹果、梨、白色甘蓝叶、白萝卜。
用于鉴定脂肪的实验材料,应提前浸泡3~4h(以宜于制作临时装片为准)。
用于鉴定蛋白质的植物材料,应提前浸泡1~2天,便于研磨。
1.2药品、试剂准备斐林试剂:用于配制斐林试剂的2种溶液,应提前备好,分别用滴瓶存放。
双缩脲试剂:双缩脲试剂的2种母液,应提前备好,分别用滴瓶存放。
苏丹溶液:取0.1g苏丹干粉,溶于100ml95%酒精中,待全部溶解后再分装成小瓶。
2实验的安排为了使学生对实验结果做到心中有数,在学生分组实验之前,教师应展示3个实验的结果,供学生作对照比较。
为了能按时完成实验,学生分组应以2人1组为宜,而且2人必须分工合作,以缩短实验的等待时间:如鉴定脂肪时,1个学生制作临时装片,另1个学生调试显微镜。
3实验成功的关键及注意事项本实验成功的关键在于实验材料的选择,选好实验材料,实验就成功了一半。
注意事项:斐林试剂很不稳定,故应将组成试剂的2种溶液分别配制、储存,使用时再临时加以混合,即现用现配。
双缩脲试剂的使用,应先加试剂A(10%NaOH溶液),造成碱性的反应环境,再加试剂B(1%CuSO4溶液)。
在鉴定可溶性糖的实验中,对试管中的溶液进行加热时,试管底部不要触及烧杯底部;另外,试管口不要朝向实验者,以免沸腾的溶液冲出试管,造成烫伤。
用于蛋白质鉴定的蛋白(蛋清),必须稀释,以免实验后粘住试管壁,不易洗刷。
4实验现象的观察本实验都是通过特定的颜色反应来鉴定可溶性糖、脂肪、蛋白质的存在,因此,必须持别注意观察加入化学试剂前后被检样品的颜色变化,以及化学反应过程中的颜色变化。
[实验2]高倍镜的使用和观察叶绿体的装片1实验的准备工作实验前教师应逐一检查每台显微镜的性能,挑选镜筒不下滑和高倍物镜良好的显微镜,同时要为显微镜安上指针。
实验材料最好选用葫芦藓的叶,它由单层细胞组成,容易观察,或选用黑藻叶。
葫芦藓应提前培养,黑藻需提前捞取并放水中培养。
若用菠菜叶,撕取表皮时必须带少许叶肉。
2实验的安排本实验可与“观察细胞质的流动”合上1节课,而且还可以使用同一种材料。
3实验的注意事项使用高倍镜时需注意两点:下降镜筒时必须双眼侧视镜筒;低倍镜找到物像以后,换上高倍物镜观察时,必须使用细准焦螺旋调焦。
[实验3]观察细胞质的流动1实验的准备工作备足实验材料,尽量选择细胞质流动明显的植物器官(或组织),最好选用黑藻的叶片。
实验前教师应检查一下黑藻叶片的细胞质流动情况,若发现细胞质不流动或流动很慢,应采取措施,加速细胞质的流动。
其方法有:一是光照15~20min,二是调节水温至25℃左右,三是切伤部分叶片。
如实在找不到黑藻,可选用下列材料的任何一种:紫鸭跖草雄蕊花丝的表皮毛、鸭跖草的蓝色花瓣、向日葵舌状花花冠的表皮、万寿菊管状花的花瓣表皮、黄瓜嫩茎的表皮毛、小麦的根毛。
[实验7]影响酶活性的实验1 实验的准备工作实验需要的冰水条件,教师应根据学生人数的多少,提前几天制备相应数量的冰块。
2 实验成功的关键及注意事项实验成功的关键是操作顺序的正确。
本实验是验证温度和pH对酶活性的影响,因此,操作时必须先将酶(稀释的唾液)分别放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不同的温度、酸性、碱性、中性),然后再加入底物(可溶性淀粉溶液)。
操作顺序的改变,可能影响实验结果。
实验过程中应随时注意每个试管所要求的温度条件,并随时加以调节。
3 实验现象的观察注意仔细观察加入检验试剂前后试管中溶液的颜色变化,并记录下来,对于出现的异常现象,应加以分析。
[实验10]植物的感性运动和向性运动的实验设计和观察1 注意实验的季节性由于植物生长发育的季节性较强,因此各地在安排学生进行感性运动的实验设计和观察时,必须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敏感植物,或进行提前栽植,或错后随季节进行实验,保证实验材料的正常供应。
2 实验的准备工作用于向性运动实验的材料,教师应提前备足(一个月前或开学初准备最好)。
用于实验的种子,实验前教师必须进行挑选,并测定其发芽率,选择发芽率高的种子留作实验材料。
如果植物的幼苗由教师统一提供,则应按实验日期和学生人数的多少,提前分批种植。
不透光的纸盒的制作,可让学生课前完成。
用于感性运动实验的材料,可由教师提前准备,或按季节要求让学生提前准备。
3 实验的安排向性运动中的向光性实验,如果采用胚芽鞘作实验材料,只需1d即可完成实验,课上将实验装置安排完毕,24h以后再作观察。
若用整株植物进行向光性实验,则应放在课外进行,若学生设计其他的向性运动(如向水性、向重力性)实验,均应放在课外进行(因实验时间较长)。
感性运动,可视学生设计的实验内容而定,短时间能完成的,可放在课内进行;较长时间才能完成的则安排在课外完成。
4 实验成功的关键及注意事项用于向光性实验的单子叶植物幼苗,应是真叶未出胚芽鞘的。
用于实验的纸盒应保证不透光。
人造光源与纸盒的距离不应太近,以免烤着纸盒。
纸盒上开的小孔,应大小适当。
人造光源应与纸盒上的小孔高度相当。
向水性装置的设计,应注意水源的位置,水量的控制。
向重力性装置的设计,应注意实验材料的可对照性(如不同萌发种子的幼根,可安排在不同的方位)。
5 实验现象的观察本实验的方法步骤中,对实验现象未作任何提示,应全由学生自己进行仔细观察,并作详细记录,必要时可拍摄照片,以便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实习1]植物激素与向性1 实习的准备工作实习所需的幼苗,要求比较严格。
在班级较多的情况下,需要培养大批的幼苗,由于各班学生不在同一时间实习,因此,教师需提前分批培养幼苗,以便每次实习时都能得到符合要求的实验材料,培养幼苗时,可用烧杯或培养皿。
每组实验所需不透光的纸盒较多,教师可提前让学生在课外自行制作。
实验所需的含生长素的琼脂小块,应提前2~3d制作:将溶化的琼脂倒入培养皿中,厚度约2mm左右;冷却。
用刀片切取胚芽鞘尖(1mm左右),逐个摆放在琼脂平板表面,注意务必使切口朝下。
2~3d后即可使用。
制作含生长素的琼脂小块的数量,视学生人数的多少而定。
2 实习的安排切取和摆放含生长素的琼脂小块,以及安排实验装置,可在课上完成,观察实验结果可放在课外进行。
3 实习成功的关键及注意事项实习成功的关键,一是实验材料——幼苗的要求,即真叶未突破胚芽鞘;二是纸盒的要求,不能透光。
切取含生长素的琼脂小块时,应用刀片在琼脂上划出井字形,琼脂小块的大小,应与幼苗胚芽鞘的切面大小相仿,一般约为4~5mm2。
摆放琼脂小块时,注意不要用镊子夹取,需将琼脂小块先移至硬纸片上,再用探针拨至胚芽鞘顶端切面处。
4 实验现象的观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应注意两点,即每株幼苗的生长情况及弯曲方向。
[实习2]动物激素饲喂小动物的实验1 实验的季节性要求此实验按进度安排在12月份,但是,此季节已无蝌蚪,无法进行实验。
因此,此实验必须移至第2学期,即到有蝌蚪的季节(清明节前后)再进行实验,千万别错过这一季节,否则此实验就无法完成。
[实验11]观察蝗虫精原细胞减数分裂的装片1实验的准备工作此实验的难度比较大,因此,实验前教师必须准备5台示范镜,分别演示减数第1次分裂中期、后期,减数第2次分裂中期、后期和精细胞,并逐个绘出简图。
对学生实验用的装片,应逐一检查,尽量挑选细胞分裂明显、染色体清晰的装片,并在标签上做上记号。
2实验的安排学生实验开始之前,教师讲解区别减数第1次分裂和第2次分裂时期细胞的方法,以及绘图的要求。
在学生观察自己的装片过程中,教师要安排学生轮流观察示范镜。
绘制简图最好安排在实验课上,并要求学生绘制镜下物像,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实验成功的关键及注意事项实验成功的关键是掌握镜下区别两次分裂时期细胞的方法。
另外还应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
注意事项:学生使用的装片,尽量挑选质量好的片子;观察顺序必须先低倍镜观察,后高倍镜观察;必须充分利用示范镜的演示效果。
4观察结果的记录通过绘制简图,将观察到的细胞分裂的几个时期的特点记录下来,练习左眼观察右眼绘图的方法。
[实验12]DNA的粗提取与鉴定1实验的准备工作1.1购买活鸡按2人1组进行实验,每班(50人)至少应购买4只体重1.5~2kg的活鸡。
1.2准备药品配制大量的2mol/LNaCl溶液(配方:取NaCl117g,加蒸馏水至1000ml,使之完全溶解),少量的甲基绿溶液(配方:取甲基绿粉末1g,溶于99ml蒸馏水中,再加1ml冰醋酸,盛于试剂瓶中)。
预冷95%的酒精(至少24h,5℃以下)。
配制10%柠檬酸钠溶液。
1.3制备鸡血细胞液有条件的学校可用离心机离心,没有条件的学校可在冰箱内放置1天,自行沉淀。
1.4准备塑料烧杯和试管,可以减少提取过程中DNA的损失。
2实验的安排此实验的难度较大,实验开始之前,教师必须讲清实验原理、操作步骤及方法要求,操作流程可采用图解式,使学生一目了然(见下列图解)。
实验过程中,每组的2个学生必须紧密配合,分工合作,才能于课内如期完成实验。
3实验成功的关键及注意事项实验成功的关键是,能否提取到较纯净的DNA丝状物。
为此,操作过程中应注意如下几点:3.1血细胞液加水以后,必须充分搅拌,不应少于5min,否则血细胞核不会充分破碎,释放出的DNA就会减少。
过滤时采用单层纱布。
3.2当NaCl溶液加入到血细胞滤液中之后,必须充分晃动烧杯,使二者混合均匀。
这样可以加速核蛋白解聚,游离出DNA,并使DNA充分溶解于浓NaCl溶液中。
3.3“析出DNA”的步骤中,必须充分加水,才能稀释NaCl溶液,使DNA溶解度变小,蛋白质溶解度增大,二者分离。
同时,应用玻璃棒不停地缓缓搅动,使DNA聚集(玻璃有吸附DNA的作用)。
如果在此步骤中,再增加离心或过滤(多层纱布过滤),则可得较粘稠的丝状物(含DNA)。
3.4在“析出的DNA再溶解”的步骤中,加入浓NaCl溶液之后,必须充分搅拌,使DNA充分溶解。
3.5用冷酒精浓缩和沉淀DNA时,所用的95%酒精必须经过充分预冷后才能使用。
二者的体积比为1∶2,即将1份含DNA的NaCl溶液加入到2份的冷酒精中。
卷起DNA丝状物的方法是,缓缓旋转玻璃棒。
如果用冷酒精处理后,悬浮于溶液中的丝状物较少,可将混合液放入冰箱中再冷却几分钟,然后再用玻璃棒卷起丝状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