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八章 认识区域:环境与发展复习教案 (新版)湘教版

合集下载

第八章-认识区域:环境与发展(复习课件)八年级地理下册(湘教版)

第八章-认识区域:环境与发展(复习课件)八年级地理下册(湘教版)
台湾省的地理环 ②掌握台湾省的位置和范围;
域 境与经济发展 ②分析台湾省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经济发展特色;
③归纳台湾省人口、城市的分布特点。
环 新疆维吾尔自治 ①了解新疆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区的地理概况与 ②了解新疆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面貌; 区域开发 ③了解新疆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治理措施。
➢ 台湾的主要河流: 浊水溪是台湾省最长的河流; 日月潭是台湾省最大的湖泊。 台湾岛的河流大多是自东向西流入海洋。 ➢ 河流特征: 河流流程短(原因:台湾岛面积狭小); 水能资源丰富 (原因:①地形以山地为主,河流水位落差 大②由于季风气候降水多,河流水量大)
大汉溪 浊水溪
曾文溪
02 台湾的自然地理环境 6.自然资源丰富:
自西北向东南 ➢ 北京水库: 密云水库、官厅水库、怀柔水
库和京密引水渠等
01 北京会 常务委员会、 国务院、中 共中央的所 在地。
经济以第三产业 为主,金融、会 展、文化体育、 旅游业发达。
政治 中心
科研 中心
北京
交通 运输 枢纽
经济 中心
对外 交流 中心
➢ 每年有大量工业制成品需要出口,对国际市场依赖程度很高。 (经济发展特色:“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
3.旅游业:
旅游业发达,现已成为其重要的经济支柱。主要景点:日月潭。
02 台湾的经济产业
4.交通运输业: ➢ 台湾岛交通运输发达 (公路、铁路、台湾桃园国际机 场、主要港口有高雄、基隆)。 ➢ 铁路线沿海岸呈环状分布 (受地形影响:中部为山地,四 周为平原)。
与 贵州省的环境保 ①了解贵州地形、气候特点、自然资源;
发 护与资源利用 ②贵州治理石漠化环境问题及其采取的有效措施。

湘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精品授课课件 第八章 认识区域:环境与发展 综合复习

湘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精品授课课件 第八章 认识区域:环境与发展 综合复习
2.气候:深居亚欧大陆腹地,高山环绕,海洋水汽不易到达,_干__旱_少雨, 属于典型的_温__带__大__陆__性__气__候___。 3.河流、湖泊与水利工程:绝大部分河流为_内__流__河__,河流主要依靠_高__山___ _冰__雪__融__水__和__山__地__降__水__补给。湖泊数量较多,但多为___咸__水_湖____。有古老 的引水工程__坎__儿__井__。
建成了以矿产资源开发和农副产品深加工为主的工业体系
现为中国_机__场__最__多_、_航__线__最__长__的省区。“__西__气__东__输__”管道以及一系列 输油管道,将石油和天然气输送到祖国的中部和东部地区
以加快旅游开发、促进商贸流通、发展社区服务为重点,积极发展第三 产业。中国拥有_边__境__口__岸__数__量__最__多__的省区。2010年,国务院批准_喀__什___ 设立经济特区
对外交流中心
有100多个_外__国___大__使__馆___和许多国际组织驻华机构
三、城市建设成就
现代化建筑拔地而起,城区面积不断扩展,城市基础设施和公 建设成就 共服务状况有很大改善
发展与保 注意保持旧城基本格局和原有风貌,_保__护__和__修__缮___重要的古建

筑、园林和特色街区
交通
内外交通联系便捷,已成为中国乃至亚太地区重要的交通运输 枢纽
经济 科技
全国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中国重要的国际会展中心 高__新__技__术__产__业__迅猛发展,_中__关__村_是著名的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
位置与 范围
自然地 理环境
发展中 的经济 人口与
城市
北临东海,东临太平洋,南临南海,西隔_台__湾__海__峡__与福建省 相望 地形:地形以山地为主,平原多分布在__西__部__沿__海__地__区____ 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

新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八章 认识区域:环境与发展 第一节 北京市的城市特征与建设成就》教案_2

新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八章 认识区域:环境与发展  第一节 北京市的城市特征与建设成就》教案_2

第一课时北京市的自然地理环境和政治文化中心学习目标:1.运用地图说出北京市的地理位置、地形特征、气候特征、河流等自然地理征。

2.运用资料说出北京市的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二、板书课题,展示目标:三、出示自学指导自学指导(一)阅读P70中的图文资料,完成下列任务。

1.看图指出北京市的地理位置:位于北半球中纬地区,中国的偏东北处。

东南与天津市相邻,其他地区与河北省相邻。

地处华北平原的北缘,距渤海较近。

2.指出北京市的地形特征:以平原与山地为主。

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东南部属于华北平原,北部是燕山山脉,西北部是军都山,西部是太行山脉余脉西山。

3.指出北京市的主要河流及水库,说一说这些河流的大致流向,想一想,这些河流的流向与北京的地势有何关系?说一说这些水利工程的位置特点和主要作用。

河流:永定河、潮白河、京密引水渠等。

水库:密云水库、官厅水库、怀柔水库等。

位置特点:处于河流的上游,山地向平原的过渡地带。

主要作用:为北京市提供淡水资源。

4.指出北京市的气候特征: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春季干旱多风,夏季高温多雨,秋季晴爽宜人,冬季寒冷干燥。

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匀,主要集中在夏季。

5.讨论:完成P71中的活动3.①纬度略低;海拔较低。

②北京市处于山地与平原的结合部,有利于夏季风沿山爬升,形成地形雨,因此降雨量多于地势低平的天津市。

而张家口距海洋较远,且有山地阻挡,不利于夏季风的进入,因此降雨量少于北京。

当堂训练(一)一、填空:1、北京市地形以和为主,位于的北缘,北部是山脉,西北部是山,西部是太行山余脉。

地势由向倾斜。

2、北京属于气候,春季,夏季秋季,冬季。

降水季节分配,主要集中于。

3、和北京市相邻的省级行政区有和。

二、选择题:1、下列关于首都北京的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A、北京西面是燕山山脉B、北京西北郊区有著名的八达岭长城C、北京位于华北平原的南部D、太行山位于北京的东部2、北京的夏天以炎热和降雨集中为特征,北京降水集中在:()A、3-4月份B、5-6月份C、7-8月份D、9—10月份3、北京的地势特点为:()A、西北高、东南低B、西北低、东南高C、东北高、西南低D、东北低、西南高自学指导(二)阅读P71-72中的图文资料,完成下列任务。

新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八章 认识区域:环境与发展 第一节 北京市的城市特征与建设成就》教案_24

新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八章 认识区域:环境与发展  第一节 北京市的城市特征与建设成就》教案_24

第八章认识区域:环境与发展第一节北京的城市特征与建设成就详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运用地图了解北京的自然地理环境,并归纳北京的地理位置、地形和河流分布特征。

2、运用地图与气候统计图表等资料判断北京市的气候类型并描述北京市的气候特征。

3、运用资料说出首都北京的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

4、举例说明北京市的建设成就与困惑。

本节主要采用“小组合作探究”、“读图分析”、“总结归纳”等方法展开教学。

充分利用大量的阅读文段、图片等资料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归纳能力。

运用各种专题地图,培养学生正确的运用地图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首都的爱国主义教育。

2、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观教育,使其树立初步的环境观和朴素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核心素养目标1.科学素养目标:学会分析、归纳北京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自然地理因素对北京市发展的影响作用。

2.人文素养目标:北京的城市职能;北京城市建设取得的成就。

3.思维素养目标:能分析北京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促使其成为千年古都;培养学生分析、讨论、归纳的能力。

4.身心素养目标:对学生进行爱祖国主义教育;从小树立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观教育。

三、重点1、在图中指出北京的地理位置(半球位置、海陆位置)2、北京市的城市职能。

四、难点1、北京的自然地理环境特点、城市职能。

2、北京市的环境问题。

五、教学突破恰当运用读图分析的方法了解北京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

联系当前的时政内容探索理解北京在我国城市职能中的作用及城市发展中遇到的困惑和解决方法的讨论。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图片导入:选择学生比较熟悉的北京景观图片(天安门、中南海、故宫、鸟巢、水立方),利用多媒体展示出来。

引导:这些景观图片位于我国哪一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北京)我们今天从地理角度来认识北京。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北京市的自然地理环境根据课文70页“图8-2 北京地形分布”和资料,结合学过的地理知识,完成“导学案”第一题。

新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八章认识区域:环境与发展第一节北京市的城市特征与建设成就》教案_22

新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八章认识区域:环境与发展第一节北京市的城市特征与建设成就》教案_22

课堂教学设计表章节名称章节名称 8. 1.北京市的城市特征和建设成就北京市的城市特征和建设成就学时学时 1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课程标准: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 本节本节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识目标: :了解北京优越的地理位置。

运用地图认识北京市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并能做出做出简要的评价。

简要的评价。

了解北京作为作为首都的城市职能,理解城市职能与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历史首都的城市职能,理解城市职能与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历史条件之间的关系。

2、能力目标:运用地形图、通过通过查阅资料并用语言描述北京市的地形特征,查阅资料并用语言描述北京市的地形特征,锻炼学生运用地理语言的能力。

运用各种专题地图,培养学生正确的运用地图的能力与合作学习的能力。

3、过程和方法、过程和方法::让学生多让学生多运用专题地图逐项分析北京的地理位置、运用专题地图逐项分析北京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以及城市职能与成就。

通过让学生搜集资料,使学生对北京有更深的了解。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 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首都的爱国主义教育。

对学生进行环境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观教育,使其树立初步的环境观和朴素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观教育,使其树立初步的环境观和朴素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学生特征学生特征学生对北京比较熟悉,部分学生去过北京旅游。

但是,从地理角度分析北京的自然环境、城市特征,对于部分学生有些难度,部分学生能运用地图和已有的地理基础分析问题,少数学生读图分析能力有待提高。

地理基础分析问题,少数学生读图分析能力有待提高。

学 习目 标 描 述知识点知识点编 号 学习学习 目标目标具 体 描 述 语 句4.14-1 4.14-2 4.14-34.14-4知识和能力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价值观1、理用地图描述北京市的海陆位置和经纬度位置。

、理用地图描述北京市的海陆位置和经纬度位置。

湘教版地理教案 第八章 认识区域:环境与发展

湘教版地理教案 第八章 认识区域:环境与发展
(指名回答并要求学生指图说明)
(组织学生讨论)北京长期作为全国政治中心,其地理位置有什么优越性?
(教师总结)北京纬度位置优越,
观看图片
踊跃发言,介绍印象中的北京
学生读图、思考
回答并指图说明
小组讨论、派代表回答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说明
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地区,干湿适中;海陆位置优越,虽居内陆,但距海较近,交通发达;战略位置优越,战争年代,三面环山,易守难攻,和平年代,东南平坦,适宜经济发展;经济区位优越,西有黄土高原,北有内蒙古牧区,南有黄淮海平原,能源、原材料、食物等供应丰盈。难怪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后再次定都北京。
科目
地理
年级
八年级
班级
时间
年月日
课题
第八章第一节北京市的城市建设与建设成就




知识与技能:1、了解北京市的自然环境特征、历史文化和城市职能。
2、通过北京的景观图片和资料的介绍,熟悉北京的旅游景点。
过程与方法:1、充分利用各种材料,学习查找资料的方法,提高读图、分析、归纳、总结的技巧。2、了解北京市目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采取的解决措施。
新课学习:
(板书)一、位置与范围
(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文字及图8—23“台湾在中国的位置”和图8—24“台湾省位置与范围”,回答问题:(1)在地图上找出台湾岛、澎湖列岛、钓鱼岛、东海、台湾海峡、太平洋等地理事物,并填在填充图册上。(2)看看北回归线穿过台湾的哪个部位。(3)看图说出台湾省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范围。
(课件展示)多媒体播放《故乡是北京》,出示习题:(3)你了解北京的名胜古迹吗?你能说出哪些?
(板书)三、名胜古迹
(学生回答)故宫、天坛、长城…

XJ湘教版 初二八年级地理 下册第二学期(教学设计 电子教案)第八章 认识区域:环境与发展(全章优质教案)

XJ湘教版 初二八年级地理 下册第二学期(教学设计 电子教案)第八章 认识区域:环境与发展(全章优质教案)

第八章认识区域:环境与发展第一节北京市的城市特征与建设成就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北京是中国的首都;能举例说明北京是我国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熟悉北京的著名建筑和历史文化景观,并以此了解北京的历史文化特色;能利用地图说明北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特征;初步学会通过报刊、网络等媒体收集、整理相关地理信息,印证北京的城市职能过程与方法能够利用各类地理信息,说出北京具备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的城市职能的基本内容;能够利用图片等资料,展示北京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认识北京的好奇心和兴趣;激发热爱首都、热爱祖国的情感;通过对北京历史文化的了解,懂得尊重祖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形成民族自尊、自信的情感【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北京的城市职能2.北京悠久的历史文化教学难点:“水”与历史文化名城——北京的关系2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老师来北京拍摄的故宫、颐和园、北师大东门、鸟巢、水立方等图片,告诉学生自己的北京之行感受,也请同学们谈一谈自己心中的北京,表达自己对北京的向往。

教师:北京是全国人民都向往的地方,是祖国的心脏,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首都北京,去感受她无穷的魅力。

设问:我们在学习一个区域的时候,首先应该了解它的什么呢?【点拨】在我们学习一个区域的时候,首先要了解它的地理环境。

【读图】展示“北京市的位置和范围示意”图,让学生读图分析北京的地理概况,完成P70页活动的三个问题,并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说一说北京的地理位置?2.北京市的地形有何特点?(我们这次去了慕田峪长城,切实感到北京的三面环山具有极佳的军事防御价值,抵御外族入侵,这点是不亲身感受所不能体会到的。

)3.结合北京的地理位置,谈谈北京的气候特点。

4.北京有哪几条河流?有哪些水库?(强调水对北京城建设的重要性,为后面探究埋下伏笔。

)5.你从家乡去北京,会选择哪几种交通工具?教师点拨后,让学生思考回答。

【设计意图】读图思考,师生互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读图分析和归纳总结能力。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认识区域:环境与发展复习教案新版湘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认识区域:环境与发展复习教案新版湘教版

第八章认识区域:环境与发展师:北京地处内陆地区,华北平原北缘,背靠群山,面向渤海;北京的经纬度位置为40°N,116°E;北京东南与天津相邻,其它方位与河北省相邻。

北京地形以平原与山地为主。

西部、北部为山地和丘陵,东南部为平原,因此北京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北京市东南部属于华北平原,北部是燕山山脉,西部是太行山脉余脉西山。

北京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气候特征是:春季干旱多风,夏季高温多雨,秋季晴爽宜人,冬季师: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城市建设发展迅速。

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北京注意保持旧城基本格局和原有风貌,重要的古建筑、园林和特色街区得到了保护和修缮。

师:北京城市建设中的问题:一是自然环境问题。

近年来,影响北京的浮尘、扬沙和沙尘暴天气表现出加剧的趋势。

水资源匮乏是困扰北京市的另师:台湾省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北临东海,东临太平洋,南临南海,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

北回归线穿过台湾省的中南部。

台湾省的主体是台湾岛,还包括周围的澎湖列岛、钓鱼岛、赤尾屿、兰屿、绿岛等200多个岛屿。

台湾岛是中国第一大岛。

师:结合台湾省地形图及台湾省的地理位置,概括台湾省的地形、气候及河流特征,从而说明台师:台湾岛境内多山,使得台湾岛森林资源丰富,盛产樟、红桧、扁柏等。

矿产资源多样,主要有煤、石油、金、铜、硫黄等。

台湾省四面临海,周围海域的水产资源也很丰富。

师:台湾岛的主要农产品有水稻、甘蔗、茶叶以及热带和亚热带水果,受地形影响,台湾岛农产品主要分布在西部平原。

茶叶多分布在中北部山地和丘陵。

除了种植业外,台湾的畜牧业、渔业、师:台湾省被称为“宝岛”台湾,理由就是:1、师:新疆深居西北内陆边陲,邻国众多。

新疆是中国邻国最多的省区,也是中国面积最大的省区。

新疆邻国众多,对新疆发展的影响:1.有利于扩大对外开放;2.有利加强与邻国经济文化交流;3.有利于发展边界贸易。

师:结合新疆的地形图,概括新疆的地形、气候特征。

课件展示:师:新疆地形类型以山地、盆地为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认识区域:环境与发展考点一:北京市师:结合北京市地形图,概括北京的地理位置及地形、气候特征。

课件展示:师:北京地处内陆地区,华北平原北缘,背靠群山,面向渤海;北京的经纬度位置为40°N,116°E;北京东南与天津相邻,其它方位与河北省相邻。

北京地形以平原与山地为主。

西部、北部为山地和丘陵,东南部为平原,因此北京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北京市东南部属于华北平原,北部是燕山山脉,西部是太行山脉余脉西山。

北京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气候特征是:春季干旱多风,夏季高温多雨,秋季晴爽宜人,冬季寒冷干燥。

北京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决定了北京的主要河流自西北向东南流。

师:结合课本文字信息,简要概括北京的城市职能。

课件展示:结合地图及文字信息,得出北京的自然环境特征,教师总结。

结合北京的发展现状,概括北京的城市职能,教师总结。

师:北京地处华北平原、太行山区、内蒙古高原交会的枢纽地带,距离渤海和东北地区都比较近,地理位置重要,自然条件优越。

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北京形成了独特的历史文化。

北京是著名古都,更是享誉世界的历史文化名城,有3000多年建城史和800多年建都史。

目前北京是世界上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城市。

北京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目前,北京共有故宫、长城、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天坛、颐和园和十三陵等6处世界文化遗产。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以北京为首都,北京成为中国政治、文化和对外交流中心。

师:通过课本文字信息及图片提示,简要说明北京进行城市建设所取得的成就。

课件展示:师: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城市建设发展迅速。

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北京注意保持旧城基本格局和原有风貌,重要的古建筑、园林和特色街区得到了保护和修缮。

通过分析北京的现状,进而概括北京城市建设所取得的成就,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总结。

北京城市道路、地铁、轻轨铁路组成了市内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

对外陆上交通便利,航空运输发达。

多条高速公路、铁路、高速铁路在北京交汇,对外陆上交通便利,北京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居世界第二,对外航空运输发达。

北京是中国最大的铁路枢纽,有京沪、京九、京哈、京广、京包—包兰等铁路干线连接北京。

师:结合北京的城市发展现状,简要说出北京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课件展示:师:北京城市建设中的问题:一是自然环境问题。

近年来,影响北京的浮尘、扬沙和沙尘暴天气表现出加剧的趋势。

水资源匮乏是困扰北京市的另一个大问题。

多年的超负荷开采,使得北京的地下水资源难以为继。

同时,工农业生产导致地下水污染,使得北京市符合卫生标准的淡水资源也日渐减少。

二是人文环境问题。

常住人口、流动人口的急剧增长,城市工商业的繁荣,使得交通越来越拥挤,空气污染越来越严重,城市住房也长期紧张。

解决措施:北京十分重视城市的绿化建设。

面对北京交通拥堵问题,北京实施了机动车单双号限行的政策,调整上下班时间,限制私家车数量,建立交桥缓解交通拥挤。

结合北京的城市现状,概括北京所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考点二:台湾省师:结合台湾省的位置与范围图,概括台湾省的位置与组成。

课件展示:师:台湾省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北临东海,东临太平洋,南临南海,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

北回归线穿过台湾省的中南部。

台湾省的主体是台湾岛,还包括周围的澎湖列岛、钓鱼岛、赤尾屿、兰屿、绿岛等200多个岛屿。

台湾岛是中国第一大岛。

师:结合台湾省地形图及台湾省的地理位置,概括台湾省的地形、气候及河流特征,从而说明台湾省有哪些自然灾害。

课件展示:能够熟练应用地图及文字信息,回答地理问题,教师总结。

通过观察地图,简要说出台湾的自然环境特征及灾害现象,教师总结。

师:台湾岛地形以山地为主,山地约占总面积的2/3。

山脉集中分布在台湾岛的中部和东部,玉山海拔3952米,是中国东部最高峰。

平原约占总面积的1/3,多分布在台湾岛的西部沿海地区。

台湾岛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2℃(高山除外),年降水量多在2000毫米以上。

台湾岛中东部山地平均气温较低,西南部气温最高;台湾岛东部夏季风迎风坡降水较多,西部降水较少。

台湾岛地形多山,地势特征东高西低;受山地地形、面积狭小和降水丰富的影响,进而得出台湾省的河流短小湍急,水能资源丰富;台湾省境内最长的河流是浊水溪,最高的山是玉山,最大的湖是日月潭。

台湾省的自然灾害:每年6~10月常受台风侵袭。

台湾省地处欧亚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板块挤压形成多山的地形,同时,台湾也因此成为地震多发地区。

师:在地形和气候等因素的影响下,概括台湾省有哪些资源呢?课件展示:师:台湾岛境内多山,使得台湾岛森林资源丰富,盛产樟、红桧、扁柏等。

矿产资源多样,主要有煤、石油、金、铜、硫黄等。

台湾省四面临海,周围海域的水产资源也很丰富。

师:结合台湾省的物产及交通分布图,概括台湾省的农业、工业及交通发展情况,并说出台湾省主要城市的特征。

课件展示:师:台湾岛的主要农产品有水稻、甘蔗、茶叶以及热带和亚热带水果,受地形影响,台湾岛农产品主要分布在西部平原。

茶叶多分布在中北部山地和丘陵。

除了种植业外,台湾的畜牧业、渔业、通过分析图片,学生简要说出台湾省的自然资源,教师总结。

能通过分析地图,概括台湾省的经济发展情况,教师总结。

林业也较发达。

工业是台湾省经济的重要支柱。

台湾省形成了“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

每年有大量工业制成品需要出口,对国际市场依赖程度很高。

台湾省旅游业发达,现已成为其经济的重要支柱。

台湾省的交通运输方式:铁路、公路及航空。

台湾桃园国际机场是台湾省最大的机场,主要港口有高雄、基隆等。

台湾岛铁路线呈环形分布,受地形和人口经济的影响。

台湾岛交通运输发达,除中部山区外,铁路、公路遍及各地。

环岛建有电气化铁路和高速公路。

台湾省居民以汉族为主,约占总人口的97%。

全省约80%的人口祖籍为福建省,少数民族主要是高山族。

台湾省比较大的城市有台北、高雄和台南等。

台北市是台湾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也是台湾省最大的城市。

高雄市是新兴的重化工业基地,也是台湾省第二大城市和最大港口。

台南市是台湾省最早兴起的城市。

师:通过前面内容所学,简要说出台湾省被称为“宝岛台湾”的理由,并证实台湾是祖国大陆的一部分。

师:台湾省被称为“宝岛”台湾,理由就是:1、通过本课内容所学,简要说明台湾是祖国大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阐述“宝岛台湾”的理由,教师总结。

考点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师:结合新疆的位置图,简要说出新疆的位置及影响。

课件展示:师:新疆深居西北内陆边陲,邻国众多。

新疆是中国邻国最多的省区,也是中国面积最大的省区。

新疆邻国众多,对新疆发展的影响:1.有利于扩大对外开放;2.有利加强与邻国经济文化交流;3.有利于发展边界贸易。

师:结合新疆的地形图,概括新疆的地形、气候特征。

课件展示:师:新疆地形类型以山地、盆地为主。

地形分布特征:三山夹两盆。

主要地形区:北部为阿尔泰山,中部为天山山脉,南部为昆仑山,天山以北为准噶尔盆地,天山以南为塔里木盆地。

结合地图所给信息及文字说明,回答地理问题,教师总结。

通过图片简要说出新疆的自然环境特征,教师总结。

新疆位于中国西北内陆,远离海洋,高山环绕,海洋水汽不易到达,形成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该气候类型的典型特征是干旱少雨,气温的年较差和日较差都很大。

新疆气候对农业生产的有利因素: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便于瓜果糖分的积累;不利因素:干旱少雨,缺水严重。

新疆河流、湖泊特征:1、大部分为内流河,塔里木河是中国最长的内流河。

湖泊多为内流湖(咸水湖),河流主要依靠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补给;2、河流稀少,水量不大,多时令河。

新疆自然资源丰富:新疆矿产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新疆土地资源丰富,土地类型多样,人均土地拥有量多;新疆太阳辐射强烈,太阳能资源在全国名列前茅;新疆风能资源丰富,近年来,在风力较强的区域建立了风力发电场。

师:结合新疆的自然环境,概括新疆的农业、工业及经济发展情况,并简要说出新疆的环境问题。

课件展示:师:新疆气候干旱,农业主要分布在有水源的绿洲。

新疆绿洲农业的灌溉可以通过坎儿井等水利设施来完成。

新疆农业特征:新疆逐步形成了棉花、小麦、甜菜、瓜果和畜牧等优势产业,是目前中国最大的长绒棉、啤酒花和甜瓜生产基地,以及重要的畜牧业和甜菜生产基地。

通过分析自然环境特征,得出新疆的经济发展情况,教师总结。

考点四:贵州省师:结合贵州省的地形分布图,概括贵州省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及主要的自然资源。

课件展示:师:贵州地处云贵高原东部,贵州位于中国西南部,东靠湖南,南邻广西,西毗云南,北连四川和重庆。

贵州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地表崎岖,有“地无三里平”的说法。

平均海拔1100米左右。

地形区有云贵高原等。

地势特征:西高东低。

贵州的气候温暖湿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气温变化小,四季如春,冬暖夏凉,气候宜人。

贵州阴雨天多,有“天无三日晴”之说。

贵州的主要河流有乌江、北盘江、赤水河等,水能资源开发具有显著优势。

多地下暗河,地表水资源较缺乏。

贵州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汞、重晶石、磷、铝土等。

贵州六盘水的煤矿资源特别丰富。

师:结合图片及课本文字信息,概括贵州省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并说明如何对贵州省进行环境保护。

课件展示:学生通过观察地图及图例信息,简要概括贵州省的自然环境特征,教师总结。

通过分析自然环境特征,得出贵州省的自然灾害及问题,并简要师:贵州省的自然灾害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地质灾害有滑坡、泥石流等;2.气象灾害有干旱、冰冻、冰雹等。

贵州省的环境问题主要体现在:贵州境内石灰岩分布广泛,大部分地区土层较薄,地形起伏大,降水集中,多暴雨。

由于不合理的垦殖活动,破坏了原有植被,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基岩大面积裸露而出现石漠化现象。

治理措施:1.生态恢复措施:封山育林、人工种草、草地改良、坡耕地改梯田。

2.生态工程措施:石漠化综合治理、水土保持等生态工程。

3.社会经济措施:高效、合理利用石漠化地区有限的水土资源,重点发展生态经济型林草业,发展适合石漠化地区的特色产业(绿色食品、旅游观光等)。

进行适当的生态移民。

师:结合贵州省的资源类型,概括贵州省的资源利用情况。

课件展示:师:水资源利用:为了合理利用水资源,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贵州建设了一个大批水利基阐述保护措施,教师总结。

通过图片及文字,分析贵州省的资源利用概况,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总结。

考点五:黄土高原师:结合图片,概括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特征,并简要说出水土流失的原因。

师:黄土高原是世界最大的黄土沉积区,大致北起长城,南至秦岭,西抵乌鞘岭,东到太行山,面积约50万平方千米。

包括山西、陕西、甘肃、宁夏等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的一部分。

黄土高原的气候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大陆性较强,气温年较差较大,降水集中,多暴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